清人选清诗总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清诗总集与清代诗论、诗歌流派、诗歌创作及作家有着密切的关系,颇有研究意义。本文以笔者所寓目的240种、调研所收集的800余种清诗总集的相关资料为研究对象,对之统计分析,宏观上概括清诗总集特征和概貌,探究清诗总集与诗歌批评、诗歌创作的关系。并借鉴地域性诗学、诗学流派理论等相关诗学理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清诗总集,通过个案研究、抉发清诗总集中所蕴含的学唐诗论、学宋诗论和诗史论等诗学理念,兼及对清代诗歌流派、地域文化、士人心态、文化风尚等的考察。
     绪论介绍了研究范畴、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清人编选清诗总集的基本特点和类型,分析清诗总集繁盛的原因。第二章从清诗总集的编辑过程及其文本内容概括它具有群体性、地域性和政治性等特征。由于清诗总集贯穿着辑选家的美学趣味和诗学观念,渗透着对清诗的功能、体式、流别、宗主等问题的认识与态度,第三章即对此进行探析——分析清人对诗歌总集批评观念的认识;探究清诗总集序、跋与凡例诗学批评机理;并概括了清诗总集评点概况、总集与诗话的关系、读者评点特征。第四章讨论清代诗家普遍认识到的总集对创作所起的推动作用,以《同馆试律诗汇钞》、《晚清四十家诗钞》为例进行分析,探析清诗总集具有指明诗歌创作路径、总结诗歌创作方法的作用。第五章探究清诗总集学唐诗论,分析夏完淳《云间三子诗合钞》、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主情的诗学观,指出其弥补明代学唐诗重法则而不重情的缺陷,开启清代学唐诗之格调;探析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重主旨、主性情、讲神韵的诗学观念,如何将温柔敦厚的诗教观融入于学唐格调以丰富清人学唐诗的内涵;研析王昶《湖海诗传》、符森葆《国朝正雅集》继承学唐诗格调的同时,强调学问对诗歌创作的影响,具有兼取唐宋的倾向。第六章阐释清诗总集学宋诗论,分析清初钱谦益《吾炙集》主真求变的诗学观,打破了复古派的审美禁区,扫除了清初诗坛专宗盛唐的风尚,对推动清代宋诗风有重要作用;康熙诗坛吴之振《八家诗钞》、王士禛《感旧集》表现出兼取唐宋的倾向,有提高宋诗地位的意识,并强调学问的重要性;吴颢、吴振棫《国朝杭郡诗辑》则展示学宋诗的另一种特点——以学问入诗;而陈衍《近代诗钞》集成清代学宋诗的诗学观,提出“学人之言与诗人之言合”的观念。第七章以邓汉仪《诗观》、张应昌《清诗铎》和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为代表,分析它们对社会风貌和诗歌发展概况的反映,揭示出它们的诗史观。附录三种,介绍了所寓目清诗总集括构成要素、版本等方面的概况,对于检阅总集概貌,有一目了然的效果,而且具有一定的文献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已大体描述出清诗总集概貌与特征,显示出清诗总集与诗学批评、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结语总结本文的创新点,并对本文的薄弱环节及清诗总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做了说明。
Anthology of poetry, the study of poetry antholog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 poetics, schools of poetry, poetry creation and poets. Therefore, The dissertation, starting with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of over 240 poetry anthologies the present author has read and of related books and data obtained from the investigation of over 800 collections of the Qing poems, gives a broad overview of the collected Qing verses by summarizing their features. Meanwhil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Qing poetry anthology to poetry criticism and poetic composition has also been examined. Besides, the paper, by employing relevant theories of poetics (e.g. geographical poetics and genres of poetics), deals, based on case studies of representative collections, with such poetic concepts as style, the Song poetics, history of poetry, etc. represented by the Qing poem collections. Which is also given in the paper to schools of the Qing poetry creation, regional cultures, mentalities of literary intelligentsia, and cultural practices.
     Introduction presents a conception of categorization, status quo and methodology as the basis of this study. Chapter I outlines the basic features and types of the Qing poems collections that the Qing scholars compiled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that they flourished. Chapter II sums up,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 of anthologizing and the collected works, their features of collectivity, regionality and politics. Moreover,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 anthologizing of the Qing poems was influenced by the anthologists’aesthetic taste and poetic concept, namely, their understanding of and attitudes toward such issues as nature, function, form, genre and model of the Qing poetry. Hence Chapter III analyzes the views that the Qing students held on the criticism of the Qing poetry anthologies, and examines varieties of poetics represented by the anthologies’prefaces, postscripts and introductory notes, together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mments on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m and poetics, followed by the detailed discussion in the sections over the notions of style, the Song poetics and poetry history.
     Chapter IV is design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anthology of the Qing poems and the creation of poetry before reaching an agreement through the discussion that the Qing poets had fully realized the driving force that anthology imposed upon creation,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Collected Rimed Verses of Entrance Examination to Tongwenguan which explores the guiding function that the anthologies of the Qing poems assumed in the writing as well as a case study of Collected Poems of Forty Poets during the Late Qing in which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anthologies are collections of the techniques for poetic composition has been ascertained.
     Chapter V,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sentiment-oriented poetics represented by Xian Wanchun’s Collected Verses of Three Scholars of Songjiang House and Wu Weiye’s Anthology of Poems of Ten Scholars from Taicang, points out that the poetics, making up for the deficiencies in the school of style in the Ming Dynasty, initiated a new thinking on the style of the Qing poetry. And Shen Deqian’s Selected Poems of the Qing Dynasty manifests a poetics directed at motif, nature and romantic charm, which highlights the connotations of the theory of style by integrating gentle and kind outlook on poetry education with style, followed by Wang Chang’s Commentaries on Poems across the Country and Fu Senbao’s Anthology of the Qing Verses, which both inherit the former theories of literary style and stress the influence that knowledge exerts upon poetic creation, hence showing their trend in the Tang and Song poetics.
     Chapter VI presents an analysis of Anthology of My Favorite Poems compiled respectively by Qian Qianyi,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 which reflect a poetics that neither models itself solely on poetry writing in the bloom of the Tang Dynasty, nor pays no regard to the Song poetics, and hence is of significance in initiating a new poetic fashion in the Qing Dynasty of learning the Song poetry. In the reign of Emperor Kangxi (1661-1722), Wu Zhizhen’s Collected Works of Eight Poets and Wang Shizhen’s Anthology of Reminiscent Poems show their trend in learning the Tang and Song poetry writing, which demonstrates their awareness of enhancing the status of the Song poetry and stresses the importance of scholarship. In the mid of the Qing Dynasty, Anthology of the Qing Poems of Hangzhou Prefecture edited by Wu Hao and Wu Zhenyu displays another characteristic of the Song poetics, namely, the fusion of learning into poetical writing, and advances the notion of the scholar poets. Furthermore, Chen Yan’s Anthology of Modern Poetry, proposing the concept of integrating scholars’statements with poets’, is virtually a collection of all poetic views held by the school of the Song poetics throughout the Qing Period.
     Chapter VII, regarding as representatives Deng Hanyi’s Appreciating Poetry, Sun Xiong’s History of Poetry during the Reigns of Emperors Daoguang, Xianfeng, Tongzhi and Guangxu, and Zhang Yingchang’s Singing the Qing Poems, investigates social practices of the times in which the three anthologies occurred and the poetics development that they reflect, hence demonstrating their views on poetry history. The following three appendixes, serving as a clear review of the profile of the collections, display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and editions of the Qing poetry anthologies, and so are of value in documentation.
     On the whole, the above has given a rough account of the profile and features of anthologies of the Qing poems, indicating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poetics criticism and poetry creation. Lastly, the conclusion to the paper accounts briefly for the creations, the weaknesses of the study and future research into the Qing anthologies.
引文
1王文泰《明代人编选明代诗歌总集研究绪论》,复旦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明代人编选明代诗歌总集研究》,第4页。
    
    1房玄龄等撰《晋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二十一,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1425页。
    2魏征等撰《隋书》卷三十五《志》第三十,《经籍》四,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81页。
    3魏征等撰《隋书》卷三十五《志》第三十,《经籍》四,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89—1090页。
    4萧绎《金楼子》卷四《立言》上,王云五主编《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第63页。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总集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85页。
    1《丛书集成初编目录·重印说明》,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页。
    2松村昂《清诗总集131种解题》,中国文艺研究会印行1989年版,第1—2页。
    3林庚白《丽白楼诗话》上编,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册六,上海书店2002年版,第135页。
    4余宝琳《诗歌的定位——早期中国文学的选集与经典》,《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编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5页。
    5鲁迅《集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7页。
    6鲁迅《集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
    7 (美)韦勒克《现代文学批评史》第五卷,章安祺、杨恒达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1鲁迅《集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
    2余宝琳《诗歌的定位——早期中国文学的选集与经典》,《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编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页。
    3余宝琳《诗歌的定位——早期中国文学的选集与经典》,《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乐黛云、陈珏编选,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56页。
    4夏勇《清诗总集研究的历史回顾》,《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3页。
    5 (日)神田喜一郎《关于清诗总集》,《支那学》1922年第6期、第8期、第10期(日文题为《清诗の总集に就いて》)。
    6 (日)松村昂《清诗总集131种解题》,日本中国文艺研究会印行,1989年版。
    1朱则杰《清诗总集研究的硕果——读松村昂先生〈清诗总集131种解题〉》,《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4期,第281—282页。
    2 (日)松村昂着,清风译《〈清诗总集131种解题〉纲要及示例》,《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第48-49页。
    3谢正光,佘汝丰编着《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4陆林《知非集》,黄山书社2006年版,第420—432页。
    5潘承玉《〈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六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5期,第64-72页、17页。即:汪一言、章子愚《国朝诗选初集》六卷,康熙二十七年(1688)喻义堂刻本;缪肇甲、黄泰来《国朝诗传初集》十卷,康熙间问月楼刻本;聂先《百名家诗钞》五十九卷,康熙中期刻本;朱观《岁华纪事》二卷,《二集》二卷,康熙三十六年刻本;胡孝思《本朝名媛诗钞》六卷,康熙五十五年凌云阁刻本,乾隆三十一年重刻本;王植《国朝诗林》一、中、下三卷,乾隆初稿本。
    6朱则杰《三种可能已佚的清初诗歌选本与相关问题考辨——以《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为背景》,蒋寅《中国诗学》第十二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6—23页。
    7朱则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考论》,《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第82—88页。
    8朱则杰《全国性清诗总集佚著五种序跋辑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3期,第332—337页。
    9朱则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原录序跋补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第42—45页。
    10谢正光的《试论清初人选清初诗》,《汉学研究》1997年第15卷第2期,第171—183页。
    11朱则杰《清诗知识》,参见夏勇《清诗总集研究的历史回顾》,《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2页。
    1朱则杰《清诗总集考证三题》,《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1—3页。
    2朱则杰《〈四库全书总目〉五种清诗总集提要补正》,《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第91—94页。即:施闰章、蔡蓁春《续宛雅》,施念曾、张汝霖《宛雅三编》;刘云份《翠楼集》;王原《于野集》;黄登《岭南五朝诗选》;沈尧咨、陈光裕《濮川诗钞》。
    3朱则杰《〈四库全书总目〉十种清诗总集提要补正》《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第72—78页。十种包括:托名钟惺、谭元春《明诗归》、陈增新等《柳洲诗集》、李绳远《澄远堂三世诗存》、王辅铭《国朝练音集》、黄宗羲、倪继宗《姚江逸诗》、朱彝尊《洛如诗钞》、王企埥《四家诗钞》、邵长蘅《二家诗钞》、吴定璋《七十二峰足征集》和东八斗等《湖陵江集》。
    4朱则杰《清诗总集佚著五种序跋辑考》《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25—28、40页。即:朱鹤龄辑序《寒山集》,钱澄这辑、引《南音集》,张履祥辑、题后《诗存》,陈确、查乐继辑,陈确序《同人诗草》王抃、王摅撰,钱谦益引《二王子今体诗》。其后列出王士禄、王士祯《琅琊二子近诗合选》,王撰《娄东王氏诗钞》,王摅《娄东后十子诗选》,又名《积薪集》。
    5朱则杰《清诗总集作者统计中的若干问题》,《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第103—107页。
    6朱则杰《关于清诗总集的选人与选诗》,《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95—97页。
    7朱则杰《清诗总集误作别集辨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第97—101页。
    8朱则杰《清诗总集所见名家集外诗文辑考》,《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第103—107页。
    1朱则杰《清诗总集编者及版本丛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第439—442页、261页。
    2夏勇《论地方类清诗总集的成就与特点》,《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第92—96页。
    3章曼纯《湖南的地方艺文总集》,《图书馆》2005年第5期,第118—119页。
    4章曼纯《〈湘雅摭残〉编者考》,《图书馆》1995年第3期,第72—73页。
    5张青松《〈资江耆旧集〉的成书过程考》,《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第20—21页。
    6黄永堂《论〈播雅〉》,《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3期,第48—55页。《播雅》是郑子尹收集遵义府属五县(遵义、正安、绥阳、桐梓、仁怀),从明万历十十九年(1601年)改土归流起,至清咸丰三年(1853年)共二百五十年间,凡二百二十人的诗作二千零三十八首,编次为二十四卷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仿元好问《中州集》“以诗存史”之意,继承并完备了其诗史体例。
    7王德明《〈檆湖十子诗钞〉的编纂及其价值》,《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第55—58页。
    8黄金甲《略论卢见曾编纂的〈国朝山左诗钞〉》,《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6—9页。
    9陈凯玲《五种广东地区清诗总集钩沉》,《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92—94页。
    10朱则杰《六种广东地区清诗总集钩沉》,《五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15—19页。
    11蒋寅《清集读记》,《文献》1997年第1期,第96—99页。
    1孙之梅《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397—411页。
    2朱则杰、陈凯玲《钱谦益〈吾炙集〉及其他》,《文艺研究》2008年第9期,第159—160页。
    3松村昂《沈德潜与清诗别裁集》,《名古学大学教养部纪要》1989年23辑A。
    4刘靖渊《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案略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第32—37页。
    5刘靖渊《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两个版本〈国朝诗别裁集〉比较中的清代诗史案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41—47页。
    6朱则杰《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误收宋人秦观诗》,《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9期,第115—117页。
    7陈曦钟《关于“大学头”及其它——〈七子诗选〉流传日本考辨》,《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第94—101页。
    8陈曦钟《再谈高彝与〈七子诗选〉——〈关于“大学头”及其它〉补说》,《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82—88页。
    9李佳行《〈晚晴簃诗汇〉的编纂及文献价值初探》,北京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10王卓华《稀见本清初诗歌总集〈离珠集〉及其文献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131—134页。
    1王卓华《关于〈元气集〉的几个问题》,《文献》2007年第2期,第177—179页。
    2朱则杰、黄丽勤《两种稀见清诗总集考辨》,《浙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61—66页。
    3沈燮元《韩纯玉〈近诗兼〉稿本的发现》,《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年3—4期,第126—128页。
    4王卓华《邓汉仪〈诗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5王卓华《邓汉仪诗史观及其诗学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第133—137页。
    6王卓华《〈诗观〉及其文献学意义》,《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第156—158页。
    7胡鸿延《〈清诗铎〉的社会视野初探》,《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第51—55页。
    8胡鸿延《〈清诗铎〉的构架与儒家诗歌观》,《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第8—12页。
    9胡鸿延《〈清诗铎〉袖珍叙事诗艺术造诣》,《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第51—56页。
    10李娟《试论〈清诗铎〉所反映的民本思想》一文指出《清诗铎》,《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第65—66,69页。
    1王增斌《〈清诗铎〉:清朝全面衰亡之惊世哀音》,《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8—20页。
    2朱则杰《稀见清代福建宁公伊氏〈耕道堂诗钞〉及期作者群考》,《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5—9,112页。
    3朱则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陇右近代诗钞〉作家为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第110—113页。
    4《清初总集〈诗观〉所收徽徽州诗家散论》,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第2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289—306页。
    5宋迪《岭南诗歌总集研究》,中山大学2006年研究生论文
    6马卫中《明末清初江苏诗歌总集与诗派之关系》,《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第46—51页。
    7钱敏《杭州知府鄂敏与〈西湖修禊诗〉》,《杭州研究》2007年第4期,第182—188页。
    8陈凯玲《广东省级清诗总集研究》,浙江大学2008年研究生论文。附录有九种广东地区诗歌总集钩沉,即刘茂溶辑《镇海楼诗选》、陈遇夫辑《岭海诗见》、沈琦等辑《峤华集》、钟瓒辑《献玉堂雅集诗》、李管朗等辑《贯珠集》、车腾芳等辑《广东诗钞》、陈恭尹辑《先友集》、佚名辑《玉醪春馆题壁诗集》、吴兰修辑《岭南后三家诗》等。
    9潘承玉《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1许结《〈桐旧集〉与桐城诗学》,《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 2004年。http://www.shwanfangdata.com/WFknowledgeServer_Mirror.该书由桐城学者徐璈主编,在编辑中对前贤所编之乡邑诗总集如潘江的《龙眠风雅》和王灼的《枞阳诗选》有所取资,徐氏病逝后,由马树华、苏惇元续成,刊刻于咸丰元年。后经咸丰三年“癸丑”之乱,是书散佚,直到民国十六年始由乡后学光云锦以方守敦藏原刻本为底本,参校景印,刊行于世。
    2闵定庆《桐城诗学的一记绝唱——论〈晚清四十家诗钞〉的宗杜取向》,《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第95—100页。
    3闵定庆《〈晚清四十家诗钞〉与后期桐城派诗人群体谱系的重构——一个文化守成主义视角》,2007年纪念钱仲联先生诞辰100周年暨第二届全国清诗讨论会论文。
    4闵定庆《〈晚清四十家诗钞〉与桐城诗派的最后历程》,《中国韵学学刊》2008年第1期,第78—85页。
    5王炜《清诗别裁集研究》,武汉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6闵定庆《选本与文学权力意志的外化——试论沈德潜诗歌选本批评的“正典”意识》,《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第90—96页。
    7郭康松,李彩霞《从钦定本〈清诗别裁集〉看乾隆的文化心态》,《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104—109页。
    1马珏玶、高春花《〈国朝闺秀正始集〉浅探》,《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第119—124页。
    2高春花《恽珠与〈国朝闺秀正始集〉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论文。
    3全祖望辑,方祖猷、魏得良、孙汝琦、方同义点校,沈善洪授审定《续甬上耆旧诗》,杭州出版社2004年版。
    4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商务印书馆1935-1937年版。共4000册,4107种,当时出版3467册,未出者533册,1985年起中华书局用上海商务印书馆本影印,未出者亦补齐,共4000册。
    5王昶《湖海诗传》,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6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古籍目录》,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年版,第215—216页。
    7张应昌《清诗铎》,中华书局1960年版。
    8卓尔堪《遗民诗》,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1 (英)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57页。
     1陈衍《近代诗钞叙》,《近代诗钞》卷首,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1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陶庐杂录》卷一至卷三,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0—94页。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六—一百九十四,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85—1778页。
    3赵尔巽等撰《清史稿·艺文志》卷一百四十八,志一百二十三,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405—4415页。
    4孙殿起《贩书偶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518—544页。
    5孙殿起《贩书偶记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303—316页。
    
    1牛坤《国朝沧州诗钞序》,王国均《国朝沧州诗钞》,清道光刊本。
    2陈融《颙园诗话》,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明遗民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055页。
    1钱泳《履园谭诗》,王夫之等《清诗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873页。
    1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首,清乾隆二十六(1761)刊本。黄叔琳,字崑圃,直隶宛平人,康熙辛未,赐进士第三人,官至吏部侍郎。先生年十九登第后,庚午、辛未诸举人、进士,两诣其第,称后同学会,诚熙朝盛事云。(《国朝诗别裁集》卷十八)
    2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加太傅,著名藏家,大学问家。
    3秦恩复(1760—1843),字近光,号敦夫,江苏江都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读书好古,所居五笥仙馆,蓄书万卷,丹铅不去手。尤精校勘,延顾千里于家,共相商榷。阮元抚浙时,聘主诂经精舍。与人谦抑,不谈学问,故世罕知者。恩复尝校刊《列子》、《鬼谷子》、《扬子法言》、《三唐人集》及《隶韵》等书,时称秦板。性好填词,每拈一调,必求尽善,无一曼声懈字。著有《享帚词》三卷及《石研斋集》,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4陈本礼(1739—1818),字嘉惠,号素村,江苏扬州人。清藏书家,监生,幼即喜典籍,致仕后,筑“瓠室”为藏书楼,贮书10万卷,善、秘本尤多,可以与范氏“天一阁”、毛氏“汲古阁”、马氏“玲珑山馆”等相比。又善诗文,著有《瓠室诗抄》。
    5《江苏诗征凡例》,王豫《江苏诗征》,道光元年(1821)海西庵刊本。
    1蒋鑨《清诗初集凡例》,蒋鑨、翁介眉《清诗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2缪朝荃《离忧集跋》,陈瑚辑《离忧集》,民国元年(1912)赵诒琛刻《峭帆楼丛书》本。
    3胡凤丹,张椒华编《嘉惠堂藏书目序》,李希泌《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3页。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总集类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7页。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十七总集类存目四,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67页。
    2程梦星《国朝诗的序》,陶煊、张璨《国朝诗的》,《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3李东阳《麓堂诗话》,何文焕、丁福保《历代诗话统编》册三,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第875页。
    1江祥《国朝诗的序》,陶煊、张璨《国朝诗的》,《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2李周望《清诗大雅序》,汪观《清诗大雅》,雍正十一年(1733)至十二(1734)静远堂刻本。
    3喻周《国雅初集序》,陈允衡《国雅初集》,康熙刻本。
    4魏宪《诗持一集凡例》,魏宪《诗持》,康熙十年(1671)魏氏枕江堂刻本。
    5《过日集凡例》,曾灿《过日集》卷首,康熙曾氏六松草堂刻本。
    6朱彝尊《近来二首》,《曝书亭集》卷十九,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刊本校排本。
    7胡天游《杂书》,《石筒山房诗集》卷十,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博平县衙刊本。
    1《诗持三集自序》,魏宪《诗持》,《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2弘历《御制沈德潜选国朝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首,清乾隆二十六(1761)刊本。
    3翁介眉《清诗初集序》,蒋鑨、翁介眉《清诗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十七总集类存目四,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67页。
    5《过日集凡例》,曾灿《过日集》卷首,康熙曾氏六松草堂刻本。
    1《过日集凡例》,曾灿《过日集》卷首,康熙曾氏六松草堂刻本。
    2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例言》,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清乾隆爱吟阁刊本。
    3钱泳《履园谭诗》,王夫之等《清诗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873页。
    4《昭代诗针凡例》,吴元桂《昭代诗针》,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
    5《国朝松陵诗征例言》,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清乾隆爱吟阁刊本。
    6《国朝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首,清乾隆二十六(1761)刊本。
    7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七总集类存目四,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70页。
    1《过日集凡例》,曾灿《过日集》卷首,康熙曾氏六松草堂刻本。
    2汪观《清诗大雅凡例》,《清诗大雅》,雍正十一年(1733)至十二年(1734)静远堂刻本。
    3《名家诗选凡例》,吴蔼《明家诗选》,康熙四十九年(1710)学古堂刻本。
    4卓尔堪《遗民集凡例》,《遗民集》,中华书局上海编部1960年铅印本。
    5朱观《国朝诗正凡例》,《国朝诗正》,康熙五十四年(1715)铁砚斋刻本。
    6叶燮《原诗内篇》下,王夫之等《清诗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79页。
    7薛雪《一瓢诗话》,王夫之等《清诗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678页。
    8计六奇《明季南略跋》,计六奇撰,任道斌、魏得良点校《明季南略》,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23页。
    9先著《国朝诗的序》,陶煊、张璨《国朝诗的》,《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1丁灦《诗乘初集序》,刘然《诗乘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2沈荃《蒪阁诗藏序》,赵炎《蒪阁诗藏》,康熙刻本。
    3《唐音审体例言》,钱良择《唐音审体》,光绪九年(1883)知不足斋刊本。
    4许炳《国朝诗的序》,陶煊、张璨《国朝诗的》,《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5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三联书店1996年版,第132页。
    6张应昌《清诗铎》,中华书局版1960年版,第5页。
    7《名家诗永凡例》,王尔纲《名家诗永》,康熙二十七(1688)砌轩刻本。
    
    1黄丕烈《同人唱和集》,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七,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99页。
    3《馆律分韵初编例言》,春晖阁主人《馆律分韵初编》,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敕文山庄石印本。
    4张涤华《类书流别》,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修订本,第16页。其云:“类书编排之法,或以类分,或以字分。”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十七总集类存目四,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71页。
    2《昭代诗存凡例》,席居中《昭代诗存》,康熙十八年(1679)帆影楼刻本。
    1《本朝馆阁诗总目》,阮学浩、阮学濬《本朝馆阁诗》,乾隆二十三年(1758)困学书屋藏版本。
    2《皇清诗选刻略》,孙鋐《皇清诗选》,康熙二十七年(1688)凤鸣轩刻本。
    3《皇清诗选凡例》,陆云次《皇清诗选》,康熙刻本。
    4《今诗粹凡例》,魏耕、钱价人辑《今诗粹》,清初刻本。
    5《柳洲诗集凡例》,陈增新等《柳洲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6《清尊集凡例》,王远孙《清尊集》,清道光十九年(1839)刊本。
    1《同馆试律汇钞凡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2《拟刊印道咸同光四朝诗史预约集股略例及甲集分卷略例》,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3王昶《湖海诗传序》,《湖海诗传》,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页。
    4《国朝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乾隆二十六年(1761)刻乾隆序三十二卷本。
    
    
    1陈三立《皖雅序》,陈诗《皖雅》,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美艺图书公司精印排印本。
    2《重注七家诗凡例》,刘培棠、刘锺英《重注七家诗》,清光绪十五年(1889)天津李文焕刊本。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1《国朝诗的凡例》,陶煊、张璨《国朝诗的》,康熙六十年(1721)刊本。
    2王卓华《邓汉仪〈诗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第59页。参附表《〈诗观〉所收诗人区域分布情况统计》。
    1《同馆试律汇钞凡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2《国朝畿辅诗传凡例》,陶樑《国朝畿辅诗传凡例》,道光己亥十九年(1839)红豆树馆藏板。
    3《观始集凡例》,魏裔介《观始集》,顺治十三年(1656)刻本。
    4《骊珠集凡例》,顾有孝《骊珠集》,康熙九年(1670)刻本。
    5《国朝畿辅诗传凡例》,陶樑《国朝畿辅诗传凡例》,道光己亥十九年(1839)红豆树馆藏板。
    6《吴兴诗存凡例》,陆心源《吴兴诗存》四集卷首,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7《淮海英灵续集凡例》,王豫、阮亨《淮海英灵续集》,道光二十六年(1826)丙戌刻本。
    8《今诗粹凡例》,魏耕钱价人《今诗粹》,清初刻本。
    
    1《续征新科同馆试律启》,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2胡建次,涂淑玲《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第1-5页。
    3蒋寅《论清代诗文集的类型、特征及文献价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第65页。
    4朱则杰《关于清诗总集的分类》,《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102页。
    
    1朱则杰《关于清诗总集的分类》,《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第102页。
    2洪亮吉《北江诗话》卷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8页。
    1赵翼《廿二史札记》卷八,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65页。
    2朱则杰先生的朱则杰《关于清诗总集的分类》将清诗总集分为十类中,其中有“域外类”即指我国作家在国外创作,或在国内外与外国作家交游酬唱作品之合集,如孙点使日所辑《癸未重九宴集编》等。我们将这类诗歌总集归于题咏唱和类中。
    3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祐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第129—134页。
    1宋濂《春草斋集序》,乌斯道《春草斋集》卷首,《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677页。著录为:《国朝五律藏珍诗》二卷,吴绍康辑。
    3查猛济《清人绝句选序》,陈友琴《清人绝句选》,民国三年(1914)刊本
    4叶德辉《观剧绝句三十首序》,叶德辉《观剧绝句》,王云五《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5《刘半农诗选自序》,刘半农《刘半农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第1页。
    
    1司马迁《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第十七,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936页。
    2钱仲联《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序》,谢正光,佘汝丰编着《清初人选汪初诗汇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3魏征《隋书经籍志·总集类》,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084页。
    4刘煦等《旧唐书·经籍志》,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80页。
    1钱仲联《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序》,谢正光,佘汝丰编着《清初人选汪初诗汇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2陈尚君《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见蒋寅、张伯伟主编《中国诗学》第2期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后收入陈尚君《唐代文学丛考》(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李珍华、傅璇琮《唐人选唐诗与河岳英灵集》考证殷璠《河岳英灵集》之前的选本约有十二种,之后的选本(不含二三人之间的唱和选本)约有七种,《河岳英灵集研究》中华书局1992年版。
    3《江湖后集》版本多种,如《四库全书总目》著录:“起以刻《江湖小集》得名,然其书刻非一时,版非一律。”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集部四十总集类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1页
    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总集类一至卷一百八十七,集部四十总集类二,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92—1705页。
    5由于刻印有先后,所收入诗人不同,又有种种名目,如《江湖前集》、《江湖后集》、《江湖续集》、《中兴江湖集》等,宋亡以后这些本非刻于一时的诗集遂散逸,明末开始有人搜集,毛晋将南宋六十家诗集汇集在一起,按原来陈刻本影印出版。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八至卷一九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07—1712,1737页。
    2罗振玉《元人选元诗》,民国四年(1915)双鱼堂范氏刊本。
    3王学泰《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上册,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124、126、128页。
    4王文泰《明代人编选明代诗歌总集研究绪论》,2005年博士论文《明代人编选明代诗歌总集研究》,第4页。
    5《诗持二集凡例》,魏宪《诗持》,《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6《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凡例》,谢正光,佘汝丰编著《清初人选汪初诗汇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国朝诗品凡例》,陈以刚等《国朝诗品》,《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2000版。
    8《淮海英灵集凡例》,阮元《淮海英灵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9《补石仓诗选凡例》,魏宪《补石仓诗选》,乾隆孙氏度森堂印康熙十年(1671)魏氏枕江堂刻本。
    
    1吴伟业《补石仓诗选序》,魏宪《补石仓诗选》,乾隆孙氏度森堂印康熙十年(1671)魏氏枕江堂刻本。
    2《补石仓诗选凡例》,魏宪《补石仓诗选》,乾隆孙氏度森堂印康熙十年(1671)魏氏枕江堂刻本。
    
    
    1贺严《清代唐诗选本经眼录》,《清代唐诗选本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69—282页。
    2参见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3高磊《清代宋诗选本叙录》,《西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第36—42,46页。
    4赵尔巽等撰《清史稿·艺文志》卷一百四十八,志一百二十三,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4405—4415页。
    5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1《国朝畿辅诗传凡例》,陶樑《国朝畿辅诗传》,道光己亥十九年(1839)红豆树馆藏板。
    2刘世南《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全书以前、中、晚三期对清诗流派之发展作了考察,依次分析各个流派及每一流派中作家之思想与艺术特色。前期包括河朔诗派、岭南诗派、顾炎武、虞山诗派、娄东诗派、秀水诗派、神韵诗派、宗宋诗派、饴山诗派;中期包括格调诗派、性灵诗派、肌理诗派、浙派、桐城诗派、高密诗派、常州诗派;晚期则包括浙派的异军——龚自珍、宋诗派与同光体、诗界革命诗派、汉魏诗派和中晚唐诗派。
    1俞正燮撰,安徽古籍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纂《癸巳存稿》卷八“释社”条,黄山书社2005年版,第331页。
    2吴自牧《梦粱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81页。
    3吴庆坻《蕉廊脞录》卷三,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97页。
    1顾炎武《与人书一》,《亭林文集》卷四,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2版,第90页。
    2朱彝尊《书椟铭并序》,《曝书亭集》卷六十一,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刊本校排本
    3江藩《胡渭》,《国朝汉学师承记》卷一,中华书局1983年版,第13—14页。
    4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陶庐杂录》卷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7页。
    1张国淦《中国古方志考叙例》,《中国古方志考》,中华书局1962年,第2页。
    2《嘉庆维扬志凡例》,胡植撰《嘉庆维扬志》,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本影印1963年版。
    3章学诚《方志立三书议》,《章氏遗书》卷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凡欲经纪一方之文献,必成立三家之学,而始可以通古人之遗意也。仿纪传正史之体而作志,仿律令典例之体而作掌故,仿《文选》、《文苑》之体而作文征。”
    4章学诚《方志立三书议》,《章氏遗书》卷十四,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23页。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十七总集类存目四,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73页。
    6《青浦诗传自序》,王昶《青浦诗传》,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本。
    7许仁沐《硖川诗续钞序》,许仁沐、蒋学坚《硖川诗续钞》,光绪二十一年(1895)锓雙山讲舍藏板。
    
    1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叙》,《国朝全蜀诗钞》,巴蜀书社1985年版第1页。
    2高凌雯《天津诗人小集序》,高凌雯《天津诗人小集》,民国二十五年(1936)金氏印行本。
    3陈康祺《京师书肆》,《郞潜纪闻初笔》卷三,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50页。
    4章学诚《邵与桐别传》,《章氏遗书》卷一八,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77页。
    5昭梿《三分书》,昭梿撰,何英芳点校《啸亭杂录》卷十,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27页。
    
    
    1谢启昆《小学考序》,《小学考》卷首,光绪十五年(1889)排印本。
    2章学诚《周书昌别传》,章学诚《章氏遗书》卷一八,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第181页。
    3《七家试帖辑注汇钞例言》,张熙宇《七家试帖辑注汇钞》,同治九年(1870)京师琉璃厂刊本。
    1谢正光、佘汝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0页。
    1钱谦益《周元亮赖古堂合刻序》,见《钱牧斋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5册766页。钱谦益曰:“见其赖古堂诸刻,情深而文明,言近而指远,包涵雅故,荡涤尘俗,卓然以古人为指归,而不坠入于昔人之兔径与的近世之鼠穴,信元亮之雄于诗也。或曰:‘子之推评远亮也,其旨要可得闻乎?’余曰:‘有本。’”又曰:“今之为诗本之则,无徒以词章声病比量于尺幅之间。”故钱氏的“诗有本”指指诗之有真情也。
    2文学流派的形成,近人王葆心《古文辞通义》卷六《识途篇》中有一个简明的概括:“文家须先有并时之羽翼,后有振起之魁杰,而后始克成流别,于以永传。”(民国十七年(1928)湖南官书报局刊《悔晦堂丛书》本。)
    3陈祖范《海虞诗苑序》,王应奎《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4王应奎《海虞诗苑序》,王应奎《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5王豫《江苏诗征》卷四十七,道光元年(1821)海西庵刊本。
    6胡幼峰《清初虞山派诗论》,台湾国立编译馆1994年版,第326—363页。
    
    
    1罗时进《清初虞山派及其文化圈》,《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第39页。
    2吴德旋《清尊集序》,汪远孙《清尊集》,清道光十九年(1839)刊本
    3吴德旋《清尊集序》,汪远孙《清尊集》,清道光十九年(1839)刊本
    4《清尊集凡例》,汪远孙《清尊集》,清道光十九年(1839)刊本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四,集部四十七总集类存目四,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72页。
    2傅武《綉溪酬唱集弁言》,王炼心《绣溪酬唱集》,民国廿八年(1939)刊本。
    3《江苏诗征自序》,王豫《江苏诗征》,道光元年(1821)海西庵刊本。
    4《江苏诗征自序》,王豫《江苏诗征》,道光元年(1821)海西庵刊本。
    
    
    1《过日集凡例》,曾灿《过日集》卷首,康熙曾氏六松草堂刻本。
    2《淮海英灵集凡例》,阮元《淮海英灵集》,嘉庆三年(1798)小琅嬛仙馆刻本。
    3《淮海英灵集凡例》,阮元《淮海英灵集》,嘉庆三年(1798)小琅嬛仙馆刻本。
    4《诗观初集凡例》,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齐鲁书社2001年版。
    1《昭代诗存凡例》,席居中《昭代诗存》,康熙十八年(1679)帆影楼刻本。
    
    
    1《馆律分韵初编例言》,春晖阁主人《馆律分韵初编》,清道光四年(1824)上海敕六山庄石印本。
    2《昭代诗存凡例》,席居中《昭代诗存》,康熙十八年(1679)帆影楼刻本。
    3《观始集凡例》,魏裔介《观始集》十二卷,顺治十三年(1656)刻本
    4光云锦《景印桐旧集识语》,徐璈《桐旧集》,民国十六年(1927)景印本。
    5徐璈《桐旧集例言》,徐璈《桐旧集》,民国十六年(1927)景印本。
    
    1王葆心《校印箧衍集序》,陈维崧《箧衍集》,1931年(辛未)余姚黄氏校补。
    2宋荦《箧衍集序》,陈维崧《箧衍集》,1931年(辛未)余姚黄氏校补。
    3王葆心《校印箧衍集序》,陈维崧《箧衍集》,1931年(辛未)余姚黄氏校补。
    4缪朝荃《从游集跋》,陈瑚《从游集》,民国元年(1912)赵治琛刻《峭帆楼丛书》本。
    
    1潘景郑《叶调生感逝集残稿跋》,潘景郑《着砚楼书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330页。
    2徐寅《桐旧集跋》,徐璈《桐旧集》,民国十六年(1927)景印本。
    3苏惇元《?┚杉笮颉罚飙H《桐旧集》,民国十六年(1927)景印本。
    4光云锦《桐旧集景印桐旧识语》,徐璈《桐旧集》,民国十六年(1927)景印本。
    5《诗持凡例》,魏宪《诗持》,《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贩书偶记略例》,孙殿起《贩书偶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页。
    
    1陈衍《补订闽诗录叙》,陈衍《闽诗录》,宣统三年(1911)刊本。
    2《淮海英灵集自序》,阮元《淮海英灵集》,清嘉庆三年(1798)小琅嬛仙馆刻本。
    3《淮海英灵集凡例》,阮元《淮海英灵集》,清嘉庆三年(1798)小琅嬛仙馆刻本。
    1《国朝岭海诗钞自序》,凌扬藻《国朝岭海诗钞》,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
    2《国朝岭海诗钞凡例》,凌扬藻《国朝岭海诗钞》,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
    3罗瑞图《重刻滇南诗文略序》,袁文典、袁文揆《滇南诗略》,《丛书集成续编》》本。
    4王先谦《滇诗重光集序》,许印芳《滇诗重光集》,《丛书集成续编》本。
    5陈荣昌《重刊滇诗嗣音集序》,黄琮《滇诗嗣音集》,《丛书集成续编》本。
    6《国朝全蜀诗钞自序》,孙桐生《国朝全蜀诗钞》,光绪五年(1879)己卯长沙刻本。
    
    1马卫中《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20页。
    2杨子毅《香山诗略序》,黄绍昌、刘熽芬《香山诗略》,民国二十六年(1937)排印本。
    3周在都《名家诗选序》,吴蔼《名家诗选》,《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4《名家诗选自序》,吴蔼《名家诗选》,《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胡世安《扶轮新集序》,黄传祖《扶轮新集》,顺治十六年(1659)刻本。
    2陈铁凡《清代学者地理分布概述》,《东海大学图书馆学报》,1967年第8期,转引吴宏一《清代词学四论》,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第92页。
    3姚椿《白田风雅序》,朱彬《白田风雅》,清光绪间刊本。
    4《海虞诗苑凡例》,王应奎《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1《海虞诗苑凡例》,王应奎《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2魏征等撰《隋书·文学传序》卷七十六列传第四十一,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1730页。
    3李东阳《赤城诗集序》,李东阳撰;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第二册)卷四,岳麓书社1985年版,第57页。
    4纪昀《爱鼎堂遗集序》,纪昀著;孙致中等校点《纪晓岚文集》册一,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88页。
    5蒋寅《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第176页。
    6姚佺《诗源初集凡例》,姚佺《诗源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汪缙《汪子遗书》,《汪子文录》卷二,光绪八年(1882)刻本。
    2费锡璜《国朝诗的序》,陶煊、张璨《国朝诗的》,《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3杨锺羲撰,刘承干参校《雪桥诗话三集》卷九,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380页。
    4查慎行《题毗陵徐思肖诗卷后四首》,林东海,宋红辑《万首论诗绝句》册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95页。
    5梁启超《儒家哲学》,《饮冰室合集》册十二《饮冰室专集》之一百三,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9页。
    6刘世南《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91页。
    7赵怀玉《竹初诗钞序》,钱维乔《竹初诗钞》,清嘉庆刊本。
    1吴调公《续毗陵诗录序言》,羊牧之《续毗陵诗录》卷首,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2《桐溪耆旧集序》,袁炯《桐溪耆隐集》,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3《国朝山左诗钞自序》,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清乾隆刊本。
    4王士禛撰,赵伯陶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卷三,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77页。
    5《国朝山左诗钞序》,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清乾隆刊本。
    6《国朝山左诗钞凡例》,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清乾隆刊本。
    1《国朝山左诗钞凡例》,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清乾隆刊本。
    2严迪昌《赵执信论》,《严迪昌自选论文集》,中国书店2005年版,第59页。
    3《国朝山左诗钞凡例》,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清乾隆刊本。
    4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98页。
    5鹗尔泰、张廷玉纂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二,华联出版社1964年版。
    6鹗尔泰、张廷玉纂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卷二,华联出版社1964年版。
    7昭梿《本朝钦定诸书》,昭梿撰,何英芳点校《啸亭续录》卷一,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400—403页。
    1赵翼,李解民点校《簷曝杂记》,中华书局1982年版,第7页。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总集类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7页。
    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总集类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7页。
    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总集类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7页。
    5昭梿《纯皇初政》,昭梿撰,何英芳点校《啸亭杂录》卷一,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页。
    6袁枚《武英殿大学士太傅鄂文端公行略》,邹容安等撰,李致忠点校《鄂尔泰年谱》附录,中华书局1993年版,第145页。
    7昭梿《纯皇初政》,昭梿撰,何英芳点校《啸亭杂录》卷一,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3页。
    8《乾隆谕旨》,见《钦定千叟诗》,《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总集类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9页。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总集类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9页。
    3乾隆《唐宋诗醇序》,《御选唐宋诗醇》,乾隆十五年(1750)刊本。
    4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5阮元《熙朝雅颂集跋》,铁保《熙朝雅颂集》,嘉庆九年(1804)刊本。
    1《熙朝雅颂集御序》,铁保《熙朝雅颂集》,嘉庆九年(1804)刊本。
    2《吴会英才集自序》,毕沅《吴会英才集》,清嘉庆间刊本。
    3赵尔巽等《清史稿·选举志三》卷一百八,志八十三,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49页。
    4吴介《围炉诗话》卷一,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477页。
    5施闰章《汪舟次诗序》,《施愚山文集》卷五,黄山书社1992年版,第92页。
    1叶之荣《闻式堂唐诗类释序》,臧岳《闻式堂唐诗类释》(一名《应试唐诗类释》),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重镌康熙本。
    2赵尔巽等《清史稿·选举志四》卷一百八十四,志八十四,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75—3176页。
    3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44页。
    1梁章鉅《制艺丛话》,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总集类五,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729页。
    3《馆律分韵初编例言》,春晖阁主人《馆律分韵初编》,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敕六山庄石印本。
    4《本朝馆阁诗凡例》,阮学浩、阮学濬《本朝馆阁诗》,乾隆二十三年(1758)困学书屋藏版。
    5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14页。
    6张健《清代诗学研究》,人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6页。
    1《毛诗序》,霍松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41页。
    2王闿运《论诗教》,王闿运撰;陈兆奎编辑《王志》卷二,民国十二年(1923)重印本。
    3《遗民诗自序》,卓尔堪《遗民诗》,中华书局上海编部1960年铅印版。
    4宋荦《遗民诗序》,卓尔堪《遗民诗》,中华书局上海编部1960年铅印版。
    5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一,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689页。
    6钱谦益《愚山诗序》,吴之振《八家诗选》,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刊本。
    7魏裔介《观始集序》,魏裔介《观始集》,顺治十三年(1656)年刻本。
    1陈衍《近代诗钞叙》,陈衍《近代诗钞》,民国十二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
    2王士禛《带经堂诗话》上册卷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78页。
    3王士禛《国雅初集序》,陈允衡《国朝初雅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1997年版。
    4陈维崧《王阮亭诗集序》,《陈迦陵文集》卷一,《四部丛刊初编》本。
    5卢见曾《感旧集序》,王士禛《感旧集》,乾隆十七年(1752)刻本。
    6《国朝诗别裁集自序》,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国朝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清诗别裁集》卷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2蔡之定《完颜母恽太夫人墓表铭》,《清代碑传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738页。
    3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九十四,广州刊巾箱本。
    4《国朝闺秀正始集弁言》,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恽氏红香馆刊本。
    5《国朝闺秀正始集弁言》,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恽氏红香馆刊本。
    6潘素心《国朝闺秀正始集序》,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恽氏红香馆刊本。
    7《国朝闺秀正始集例言》,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恽氏红香馆刊本。
    1《国朝闺秀正始集例言》,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恽氏红香馆刊本。
    2《国朝闺秀正始集弁言》,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恽氏红香馆刊本。
    3《国朝闺秀正始集例言》,恽珠《国朝闺秀正始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恽氏红香馆刊本。
    4沈德潜《说诗晬语》,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26页。
    5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导言》,《中国文学批评》,三联书店1986年版,第4—5页。
    2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页。
    3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外篇第一章,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277—325页。
    4参见李清华《明代唐诗接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80—281页。
    
    1鲁迅《集外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36页。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总集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85页。
    1《扶轮续集自序》,黄传祖《扶轮续集》,顺治八年(1651)刻本。
    2《观始集自序》,魏裔介《观始集》,顺治十三年(1656)刻本。
    3张天植《观始集序》,魏裔介《观始集》,顺治十三年(1656)刻本。
    4《昭代诗存凡例》,席居中《昭代诗存》,康熙十八年(1679)帆影楼刻本。
    5《昭代诗存自序》,席居中《昭代诗存》,康熙十八年(1679)帆影楼刻本。
    6王瑶《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第46页
    1《徐州续诗征征诗小简》,张伯英《徐州续诗征》,民国廿三年(1934)张氏小米禽馆排印本。
    2俞樾《国朝金陵诗征序》,朱绪曾《金陵诗征》,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3《湖海诗传自序》,王昶《湖海诗传》卷首,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页。
    4《国朝岭海诗钞凡例》,凌扬藻《国朝岭海诗钞》,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
    5《国朝岭海诗钞凡例》,凌扬藻《国朝岭海诗钞》,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
    6钟惺《与蔡敬夫》二,《隐秀轩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469页。
    7朱则杰《关于清诗总集的选人与选诗》,《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第95—97页。其文对清诗总集的选人与选诗特征概括颇为具体,我们主要讨论总集的选人与选诗与其批评关系。
    1《遗民诗凡例》,卓尔堪《遗民诗》,中华书局上海编部1960年铅印本。
    2《海虞诗苑凡例》,王应奎《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3《江苏诗征凡例》,王豫《江苏诗征》,道光元年(1821)海西庵刊本。
    4《皇清诗选刻略》,孙鋐《皇清诗选》,康熙二十七年(1688)凤鸣轩刻本。
    5《清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清诗别裁集》,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教忠堂刻本。
    6陶樑《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刻巾箱本。
    7程邑《太仓十子诗选序》,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顺治刻本。
    8卢綋《江左三大家诗钞序》,顾有孝、赵沄《江左三大家诗钞》,《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王煐《岭南三家诗选序》,王隼《岭南三家诗选》,《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2沈德潜《国朝六家诗钞序》,刘执玉《国朝六家诗钞》,乾隆刻本。
    3王鸣盛《京江七子诗钞序》,张学仁《京江七子诗钞》,道光间刻本。
    4《七子诗选序》,沈德潜《七子诗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5鲍之锺《京江七子诗钞序》,张学仁《京江七子诗钞》,道光间刻本。
    6王鸣盛《京江七子诗钞序》,张学仁《京江七子诗钞》,道光间刻本。
    7《诗观初集自序》,邓汉仪《诗观》,《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1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二,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727页。
    2《列朝诗集自序》,钱谦益《列朝诗集》,宣统二年(1910)排印本。
    3《明诗综自序》,朱彝尊《明诗综》,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页。
    4席居中《昭代诗存序》,席居中《昭代诗存》,康熙十八年(1679)帆影楼刻本。
    5周喻《国雅初集序》,陈允衡辑《国雅初集》,康熙刻本。
    6王士禛《国雅初集序》,陈允衡辑《国雅初集》,康熙刻本。
    7张应昌《清诗铎》,同治己巳八年(1869)永康应氏芝堂刊本1960年中华书局版本。
    8王鸣盛《新年杂咏序》,舒绍言等《武林新年杂咏》,《丛书集成续编》本。
    1查慎行《南宋杂事诗序》,沈嘉辙等《南宋杂事诗》,同治十一年(1872)淮南书局刊。
    2《诗观三集序》,邓汉仪《诗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3《名家诗选序》,吴蔼《名家诗选》,《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4洪亮吉著,陈迩冬校点《北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8页。
    5《熙朝雅颂集凡例》,铁保《熙朝雅颂集》,嘉庆九年(1804)刊本。
    6阮元《熙朝雅颂集凡例》,铁保《熙朝雅颂集》,嘉庆九年(1804)刊本。
    7张祥河《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8《国朝正雅集例言》,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9《皇清诗选刻略》,孙鋐《皇清诗选》,康熙二十七年(1688)凤鸣轩刻本。
    10吴讷《文章辨体凡例》,见吴讷着;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第1页。
    1《鼓吹新编凡例》,程棅、施諲《鼓吹新编》,顺治刻本。
    2《骊珠集凡例》,顾有孝《骊珠集》,康熙九年(1670)刻本。
    3严羽《沧浪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本,中华书局年1981版,第695页。
    4吴讷撰;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42页。
    5徐师增撰;罗根泽校点《文体明辨序说》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135页。
    6刘勰《文心雕龙·论说》,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326页。
    1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第123页—124页
    2范晔《后汉书》卷二十八《冯衍传》十八,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003页。
    3戴名世著;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卷一,中华书局,1986年第7页。
    4李明睿《诗慰序》,陈允衡《诗慰》,《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5《今诗粹凡例》,魏耕、钱价人《今诗粹》,清初刻本。
    6《百尺梧桐阁集诗集自序》,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538页。
    7黄传祖《扶轮续集〈自序〉》,黄传祖《扶轮广集》,续集,顺治八年(1651)刻本。
    8张缙彦《扶轮广集序》,黄传祖《扶轮广集》,顺治十二年(1655)黄氏侬麟草堂刻本。
    9魏宪《诗持一集自序》,魏宪《诗持一集》,康熙十年(1671)魏氏枕江堂刻本。
    10钱谦益《吾炙集题词》,钱谦益《吾炙集》,民国四年(1915)至民国八年(1919)丁祖荫刻《虞山丛刻》本。
    11沈德潜《林屋酬唱录序》,马曰琯等《林屋酬唱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1孙锵鸣《续金陵诗征序》,陈绍亭等《国朝金陵续诗征》,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刊本。
    2《续金陵诗征凡例》,陈绍亭等《国朝金陵续诗征》,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刊本。
    
    1《今诗粹自序》,魏耕、钱价人《今诗粹》,清初刻本。
    2《诗源初集序》,姚佺《诗源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3李致忠《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第123—124页。
    
    1沂江明《四明清诗略跋》,董沛辑《四明清诗略跋》,民国19年(1930)铅印本。
    2沂江明《四明清诗略跋》,董沛辑《四明清诗略跋》,民国19年(1930)铅印本。
    3《同馆试律诗汇钞跋》,法式善《同馆试律诗汇钞》,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1伍崇曜《林屋唱酬录跋》,马曰琯等《林屋唱酬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2张元济《岭南诗存跋》,何藻翔《岭南诗存》,民国十四年(1925)商务印书馆藏版。
    1《国朝沧州诗钞序例》,王国均《国朝沧州诗钞》,清道光刊本。
    2《同馆试律诗汇钞凡例》,法式善《同馆试律诗汇钞》,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3陈以刚《国朝诗品序》,陈以刚等《国朝诗品》,《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4《国朝诗品凡例》,陈以刚等《国朝诗品》,《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5《皇清诗选刻略》,孙鋐《皇清诗选》,康熙二十七年(1688)凤鸣轩刻本。
    1《盛朝诗选初集凡例》,顾施祯《盛朝诗选初集》,康熙二十八(1689)心耕常刻本。
    
    1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例言》,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清乾隆爱吟阁刊本。
    2孙鋐《皇清诗选刻略》,《皇清诗选》,康熙二十七年(1688)凤鸣轩刻本。
    3钱谦益《列朝诗集序》,钱谦益《列朝诗集》,宣统二年(1910)排印本。
    1朱彝尊《明诗综序》,朱彝尊《明诗综》,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1页。
    2王锡畬《海虞诗苑跋》,《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1759)刊本。
    3王应奎《海虞诗苑凡例》,《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1759)刊本。
    4王昶《湖海诗传序》,《湖海诗传》,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页。
    5朱守敬《白田风雅跋》,朱彬辑《白田风雅》,清光绪刊本。
    6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例言》,袁景辂《国朝松陵诗征》,清乾隆爱吟阁刊本。
    7凌扬藻《岭海诗钞凡例》,凌扬藻《岭海诗钞》,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
    
    1皇甫司《批点唐诗正声跋》,《皇甫司勋集》卷六十,《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2孙尚任《答程颖叔》,孔尚任撰,汪蔚林编《孔尚任诗文集》,中华书局1962页版,第542页。
    3孙尚任《与张山来》,孔尚任撰,汪蔚林编《孔尚任诗文集》,中华书局1962页版,第507页。
    
    1林云铭《古文析义》,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联墨堂刻本。
    2吴其泰《国朝十二科同馆诗赋解题序》,魏茂标《国朝十二科同馆诗赋解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3魏茂林《国朝十二科同馆诗赋解题序》,魏茂标《国朝十二科同馆诗赋解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刊本。
    4《今诗粹凡例》,魏耕,钱价人《今诗粹》,清初刻本。
    1《国朝山左诗钞凡例》,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清乾隆刊本。
    2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凡例》,《国朝诗别裁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3魏宪《诗持四集凡例》,《诗持》四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4魏宪《诗持三集凡例》,《诗持》三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5《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自序》,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10页。
    6沈懋悳《莲坡诗话序》,查为仁《莲坡诗话》,王夫之等撰《清诗话》,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第519页。
    1《清诗话考自序》,蒋寅《清诗话考》,中华书局2005年,第1页。
    2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标点《射鹰楼诗话》卷五,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95页。
    3郭绍虞《清诗话前言》,王夫之等撰《清诗话》,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页。
    4胡震亨《唐音癸签》卷三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第323页。
    5陈瑚《顽潭诗话自序》,陈瑚《顽潭诗话》,民国六年(1917)赵诒琛刊《峭帆楼丛书》本。
    1阮元《广陵诗事序》,《广陵诗事》,王云五《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2夏孙桐《十朝诗乘序》,郭则沄《十朝诗乘》,民国二十四年(1935)乙亥栩楼自刊本。
    3周中孚《郑堂札记》卷二,《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4符葆森《国朝正雅集例言》,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5方孝岳《中国文学批评》,三联书店1986年本,第5页。
    1杨义《中国叙事学》,南华管理学院1998年,第420页。
    2戴名世著,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卷三,中华书局1986年,第54页。
    3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五,《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4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二,《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5王卓华《邓汉仪〈诗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第53页。
    
    1任联第《七家试帖辑注汇钞序》,张熙宇辑《七家试帖辑注汇钞》,同治九年(1870)京师琉璃厂刊本。
    2徐元润《娄水琴人集序》,周煜《娄水琴人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刊本。
    1阿得尔·瑞克特《作为中国文学批评者的选集》,转引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304页。
    2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3年影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订版。
    3郑玄《诗谱序》,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上册,中华书局1963年,第45页。
    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六集部三十九总集类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85页。
    1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中华书局1973年影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重订本。
    2吴元桂《昭代诗针序》,吴元桂《昭代诗针》,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
    3吴元桂《昭代诗针凡例》,吴元桂《昭代诗针》,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
    4《国朝诗的凡例》,陶煊、张璨《国朝诗的》,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
    5程梦星《国朝诗的序》,陶煊、张璨《国朝诗的》,康熙六十年(1721)刻本。
    6任联第《七家诗辑注汇钞序》,张熙宇《七家试帖辑注汇钞》,同治九年(1870)夏文月板藏京师琉璃厂版。
    7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8齐召南《本朝馆阁赋序》,叶抱崧等《本朝馆阁赋》,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9李桓《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一百三十二《词臣十八人》,见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册一百五十,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23页。
    1任联第《七家诗辑注汇钞序》,张熙宇《七家试帖辑注汇钞》,同治九年(1870)夏文月板藏京师琉璃厂版。
    2 (德)姚期、(美)霍拉勃,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页。
    3叶绍本《唐诗别裁集引典备注序》,沈德潜选,俞汝昌注《注解唐诗别裁集》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刊本。
    4汪棨《注解唐诗别裁集序》,沈德潜选,俞汝昌注《注解唐诗别裁集》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刊本。
    5陈允衡《国雅初集凡例》,陈允衡《国雅初集》,康熙刻本。
    6王植桂《七家诗辑注汇钞例言》,张熙宇《七家试帖辑注汇钞》,同治九年(1870)刊本。
    1刘溎年《七家诗辑注汇钞序》,张熙宇《七家试帖辑注汇钞》,同治九年(1870)刊本。
    2《国朝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3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一,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4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一,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5张之万《重注七家诗序》,刘培棠、刘锺英《重注七家诗》,清光绪十五年(1889)天津李文焕藏板。
    6《重注七家诗凡例》,刘培棠、刘锺英《重注七家诗》,清光绪十五年(1889)天津李文焕藏板。
    7胡应麟《诗蔽内编》卷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新1版,第1页。
    1张缙彦《扶轮广集序》,黄传祖《扶轮广集》,顺治十二年(1655)黄氏侬麟草堂刻本。
    2张缙彦《扶轮广集序》,黄传祖《扶轮广集》,顺治十二年(1655)黄氏侬麟草堂刻本。
    3卓尔堪《遗民诗》卷十二,中华书局出版社1961年版,第468页。
    4《诗源初集凡例》,姚佺辑《诗源初集》,清初抱经楼刻本。
    5阮元《注解唐诗别裁集序》,沈德潜选,俞汝昌注《注解唐诗别裁集》道光十七年(1837)丁酉刊本。
    6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厉鹗”条,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7页。
    1罗忠德《青浦续诗传后序》,何其超《青浦续诗传》,光绪三十一年(1905)聚珍藏排印本。
    2《忠义水浒传发凡》,《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卷首,明万历年间袁无涯刻本。
    3夏之蓉《甓湖联吟集序》,李光国《甓湖联吟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4张学仁《京江七子诗钞序》,《京江七子诗钞》,道光间刻本。
    5翁长森《石城七子诗钞序》,翁长森《石城七子诗钞》,广陵古籍刻印社影印光绪刊本1987年版。
    
    1陈玉兰《任兆麟及其清思雅韵》,《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第70页。
    2沈荃《蒪阁诗藏序》,赵炎《蒪阁诗藏》,康熙刻本。
    3乌尔利希·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9页。
    4严羽《沧浪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册下,中华书局年1981版,第695页。
    1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六,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026页。
    2陈文述《以法祭酒式善梧门诗话稿本寄星斋绂庭兄弟京师序》,《颐道堂诗选》卷三十,清道光八年(1828)刊本。
    3舒位《乾嘉诗坛点将录》,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册十九,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537页。
    4王豫《群雅集》,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430页。
    5《清史列传》卷七十二,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949页。
    6李桓《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一百三十二《词臣十八人》,见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册一百五十,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23页。
    7法式善《同馆试律续钞序》,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1《同馆试律汇钞凡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刊二十四卷本。
    2德保《同馆试律汇钞序》,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刊二十四卷本。
    3法式善《同馆诗律续钞序》,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4《续征新科同馆试律启》,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5《同馆试律补钞例言》,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6《同馆试律汇钞凡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刊二十四卷本。
    7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1沈德潜《试体唐诗序》,毛张健《试体唐诗》,清康熙五十五年刻本。
    2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3《同馆试律补钞例言》,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4《同馆试律汇钞凡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刊二十四卷本。
    5法式善《同馆试律续钞序》,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6《同馆试律补钞例言》,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7法式善《同馆试律续钞序》,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8梁章钜《制艺丛话例言》,梁章钜《制艺丛话》,清道光年间《知足知不足斋》刊本。
    1梁章钜《制艺丛话》卷一,清道光年间《知足知不足斋》刊本。查雍正十年(1732)晓谕考官:“所拔之文,务令‘清真雅正,理法兼备’,虽尺幅不据一律,而枝蔓浮夸之言,所当屏去。”(《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卷266《礼部·贡举·试艺体裁》,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649页。)又乾隆元年(1736)有如此之谕:“皇考世宗宪皇帝特降谕旨,以‘清真雅正’为主……司衡者尤宜留心区择,以得真才实学之士,朕实有厚望焉。”乾隆三年(1738)复准:“考试各官,凡岁科两试,以及乡、会衡文,务取‘清真雅正’,法不诡于先型,辞不背于经义者,拟置前茅,以为多士程式。”(《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嘉庆朝)卷279《礼部·贡举·内帘阅卷》,中国藏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113页。)
    2王兴模《唐人试帖纂注序》,范文献等《唐人试帖纂注》,定奎堂刊本。
    3沈德潜《本朝馆阁诗序》,阮学浩等《本朝馆阁诗》,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4沈德潜《本朝馆阁诗序》,阮学浩等《本朝馆阁诗》,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5法式善《同馆试律补钞》卷一,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6马俊良《律赋集腋叙》,《本朝馆阁律赋集腋》,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坊刻本。
    7李慈铭《荀学斋日记》丁集下,光绪八年十月二十六日记,见《越缦堂日记》册三九,民国十年(1921)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1沈德潜《本朝馆阁诗序》,阮学浩等《本朝馆阁诗》,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2《硃批八家诗选笺注凡例》,张玉田评选、张昶注释《硃批八家诗选笺注凡例》,清奎堂刊四山朱墨套印本。
    3叶抱崧《本朝馆阁赋序》,叶抱崧等《本朝馆阁赋》,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4沈约《宋书》卷二七,中华书局1974年版,第761页。
    5司马迁《史记》卷二五,《律书》第三,中华书局1959年版,第1245页。
    6见杨家骆主编《鼎文版古今图书集成·中国学术类编·草木典》下册(五),鼎文书局1977年版,第1816页。
    7《尚书·皋陶漠》,李庆、王健《尚书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第37页。
    8《馆律分韵初编例言》,春晖阁主人《馆律分韵初编》,清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敕文山庄石印本。
    1叶抱崧《本朝馆阁赋序》,阮学浩等《本朝馆阁诗》,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2《硃批八家诗选笺注凡例》,张玉田评选、张昶注释《硃批八家诗选笺注凡例》,清奎堂刊四山朱墨套印本。
    3《同馆试律汇钞凡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刊二十四卷本。
    4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跋》,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5白居易《与元九书》,见《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八,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卷四五,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62页。
    6春晖阁主人《馆律分韵初编例言》,春晖阁主人《馆律分韵初编》,清光绪十四年(戊子)上海敕文山庄石印本。
    7叶抱崧《本朝馆阁诗序》,阮学浩等《本朝馆阁诗》,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8法式善《同馆试律汇钞跋》,《同馆试律汇钞》,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1“清初六家”语出刘执玉辑《国朝六家诗钞》。六家指:宋琬、施闰章、王士禛、赵执信、朱彝尊、查慎行。
    2“金台十子”语出王士禛所辑《十子诗略》。十子指:田雯、曹禾、王又旦、曹贞吉、汪娥麟、谢重辉、宋荦、林尧英、叶封暨、颜修来。
    3叶抱崧《本朝馆阁赋序》,阮学浩等《本朝馆阁诗》,乾隆二十三年(1758)刊本。
    4钱谦益《施愚山诗集序》,《钱牧斋全集》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60页。
    5严迪昌《清诗史》上,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38页。
    6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凡例》,《国朝诗别裁集》卷首,清乾隆二十六(1761)刊本。
    7李桓《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一三二《词臣十八人》,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册一五0,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22页。
    8李桓《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一三二《词臣十八人》,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册一五0,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24页。
    9《惕甫未定稿》,转引林昌彝撰;王镇远,林虞生点校《射鹰楼诗话》卷二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522页。
    10法式善撰,张寅彭、强迪艺编校《梧门诗话合校》卷六,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197页。
    1法式善撰,张寅彭、强迪艺编校《梧门诗话合校》卷七,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第209—210页。
    2王豫《群雅集》,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6430页。
    3李元度《国朝先正事略》卷四三,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册一九三,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542页。
    4洪亮吉《北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5李桓《国朝耆献类徵初编》卷一百三十二《词臣》十八人,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册一百五十,明文书局1985年版,第23页。
    6赵尔巽等《清史稿·选举三》卷一百0八,志八十三,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49页
    7赵尔巽等《清史稿·选举三》卷一百0八,志八十三,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48页
    8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2331页。
    9赵尔巽等《清史稿·选举三》卷一百0八,志八十三,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51页。
    1商衍鎏《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第161页。
    2赵尔巽等《清史稿·选举四》卷一百0九,志八十四,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75页
    3赵尔巽等《清史稿·选举四》卷一百0九,志八十四,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3175—3176页。
    4皮锡瑞《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295页。
    5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19页。
    6龚延明、高明扬《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第189页。
    7《清会典事例》册五,卷三八八,中华书局1991年影印版,第303页。
    1冯煦《馆律分韵初编序》,春晖阁主人编《馆律分韵初编》,光绪十四(1888)年上海敕六山庄石印本
    2《馆律分韵初编例言》,春晖阁主人编《馆律分韵初编》,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敕六山庄石印本
    3《重注七家诗凡例》,刘培棠、刘锺英《重注七家诗》,清光绪十五年(1889)天津李文焕藏刊本。七家者:王廷绍《澹香斋试帖辑注》、刘嗣绾《尚絅堂试帖辑注》、那清安《修竹斋试帖辑注》、杨庚《桐雲阁试帖辑注》、路德《檉花馆试帖辑注》、陈沆《简学斋试帖辑注》、李惺《西沤辑注》。
    4张之万《重注七家诗序》,刘培棠、刘锺英《重注七家诗》,清光绪十五年(1889)天津李文焕藏板本。
    5《馆律分韵初编例言》,春晖阁主人《馆律分韵初编》,清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敕文山庄石印本。
    6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450页。
    
    
    1刘声木著,徐天祥点校《桐城文学渊源考》卷十,黄山书社1989年版,第295页。
    2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自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3曾克端《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曾克端《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2曾克端《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3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序目》,姚鼐《五七言今体诗钞》,《四部备要》本。
    4方苞《古文约选序例》,方苞撰《方苞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13页。
    5吴孟复《桐城文派述论》,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109页。
    1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一,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2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二,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3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4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二,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5刘大櫆《论文偶记》,刘大櫆《海峰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
    6姚鼐《古文辞类纂序目》,《古文辞类纂》,岳麓书社1988版。即“凡文之体类十三,而所以为文者八:曰神、理、气、味、格、律、声、色。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
    7曾国藩《曾国藩家训》,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86页。
    1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2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一,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3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二,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4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一,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5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一,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6钱基博著,傅道彬点校《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45页。
    7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一,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8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9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一,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0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1刘大櫆《论文偶记》,刘大櫆《海峰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1方东树《书惜抱轩先生墓志后》,《仪卫轩文集》卷六,同治七年刊本。
    2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一,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3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一,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4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5姚永朴《文学研究法》卷四,民国十四年(1625)上海商务印书馆刊本,第318页。
    6姚鼐《惜抱轩尺牍》卷六,清宣统二年(1910)国学扶轮社铅印本。
    7吴汝纶《姚慕庭墓志铭》,《桐城吴先生文集》卷三,光绪二十九年(1903)至三十年(1904)年桐城吴氏家刻本。
    1张际亮《润臣以近诗见示率题》,《思伯子堂诗集》卷二十六,同治八年(1869)姚睿昌刻本。
    2钱基博著,傅道彬点校《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1页。
    3《晚清四十家诗钞自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4贺培新《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5范当世《课乡弟子约》,范当世著,马亚中、陈国安校点《范伯子诗文集》,上海古籍山版社2003年版,第494页。
    6吴汝纶《答姚叔节》,范当世撰,寒碧笺注《范伯子诗文选集》附三《论范伯子诗文》,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401页。
    7陈三立《肯堂为我录其甲午……》,陈三立撰;李开军校点《散原精舍诗文集》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3页。
    8夏敬观《读范伯子集竟题其后》,钱仲联《近代诗钞》第三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9贺培新《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0《晚清四十家诗钞自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晚清四十家诗钞自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2《晚清四十家诗钞自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3《晚清四十家诗钞自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4曾克端《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5曾克端《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6曾克端《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7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8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1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9页。
    2王闿运《论作诗之法》,引自刘波《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续编三》,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693页。
    3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五十五,民国十八年退耕堂校刊本中国书店影印本。
    4贺培新《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5贺培新《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6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7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8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9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0贺培新《晚清四十家诗钞序》,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1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2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3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一,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2吴闿生《晚清四十家诗钞》卷三,1924年文学社刊行本。
    1钱锺书《谈艺录》,北京:三联书店2001年补订重排版,第536页。
    2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第709页。
    3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书店1985年版,第40页。
    4顾炎武《夫子之言性与天道》,《日知录》卷九,清康熙三十四(1695)刊本。
    5黄宗羲《留别海昌同学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咸丰八年(1858)黄氏家塾藏版本。
    6顾炎武《与人书二十五》,《亭林文集》卷四,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2版,第98页。
    1方以智《通雅说诗》,《方以智诗话》,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10588—10589页。
    2杨锺羲撰,刘承干参校《雪桥诗话初集》卷一,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14—15页。
    3赵翼《题元遗山诗集》,《瓯北集》卷二十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第772页。
    4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五,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698页。
    5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王夫之等《清诗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48页。
    1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五,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697页。
    2宋征舆《云间李舒章行状》,《林屋文稿》卷十,《四存从全书存目丛刊》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3王培孙《重刻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序》:“云间当日自壬申(崇祯五年)刻《文选》后,幾社日扩,癸酉陈李刻《倡和集》时,宋年只十六岁,至丙子始在南园与陈倡和,故《送卧子至南都》诗有‘十年裘马同知已,万里江湖等比邻’之句。陈至南都,按之《年谱》:‘癸未(崇祯十六年)、甲申(十七年)间也。’至此,三子诗之彷当在乙丙之际,鼎革之后。”“而此诗刻有门人夏完淳存古编录字。”又陈子龙《三子诗选序》“宋子闲居,则梓三人之诗为一集。”故我们认为该集由宋征舆发起整理,由夏完淳辑并于顺治二年或三年刊刻。
    4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卷十一,“夏完淳”条,清乾隆刻本。
    5钱仲联《三百年来江苏的古典诗歌》,钱仲联《梦苕埯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版,第3页。
    6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五,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710页。
    7柳亚子《定庵有三别好诗,余仿其意作论诗三截句》,《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82页。诗中所说《湘真》者,陈子龙《湘真阁稿》也;而《玉樊》者,则是指夏完淳《玉樊堂集》。
    1陈子龙《六子诗序》,《陈忠裕公全集》卷二十五,清嘉庆八年(1803)簳山草堂本。
    2陈子龙《几六社子诗序》,《陈忠裕公全集》卷二十五,清嘉庆八年(1803)簳山草堂本。
    3王培孙《重刻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序》,夏完淳《云间三子新诗合稿》,民国二年(1912)《刻峭帆楼丛书》本。
    4顾景星《周宿来诗集序》,《白茅堂诗文全集》卷三十四,《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出版社1997年版。
    5陈子龙《皇明诗选序》,《陈忠裕公全集》卷二十五,清嘉庆八年(1803)簳山草堂本。
    6陈子龙《佩月堂诗稿序》,《陈忠裕公全集》卷二十五,清嘉庆八年(1803)簳山草堂本。
    7王培孙《重刻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序》,夏完淳《云间三子新诗合稿》,民国二年(1912)《刻峭帆楼丛书》本。
    8朱东润《陈子龙及其时代》,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第277页。
    9吴伟业《梅村诗话》,《清诗话》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68页。
    1《云间三子传·宋征舆》,夏完淳《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卷首,民国二年(1912)《刻峭帆楼丛书》本。
    2王培孙《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序》,夏完淳《云间三子新诗合稿》,民国二年(1912)《刻峭帆楼丛书》本。
    3陈子龙《几六社子诗序》,《陈忠裕公全集》卷二十五,清嘉庆八年(1803)簳山草堂本。
    4陈子龙《三子诗选序》,《陈忠裕公全集》卷二十六,清嘉庆八年(1803)簳山草堂本。
    5陈子龙《青阳何生诗稿序》,《安雅堂稿》卷二,《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6陈子龙《佩月堂诗稿序》,《陈忠裕公全集》卷二十五,清嘉庆八年(1803)簳山草堂本。
    7施蛰存《陈子龙诗集前言》,陈子龙,施蛰存、马祖熙标校《陈子龙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2页。
    8《云间三子新诗合稿序》,见《云间三子新诗合稿》,民国二年(1912)《刻峭帆楼丛书》本。
    1宋征璧《平露堂集序》,《陈忠裕公全集》卷首《各集原序》,清嘉庆八年(1808)簳山草堂本。
    2吴伟业《梅村诗话》,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68页。
    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一,集部三十四,别集类存目卷八,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641—1642页。
    4姜兆翀《国朝松江诗钞》卷一,嘉庆十三年(1808)年姜兆翀刊本。
    5杜登春《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4页。
    6陈子龙《自撰年谱》,《陈子龙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43页。
    7陈子龙《自撰年谱》,《陈子龙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647页。
    8陈子龙《幾社文选凡例》,杜骐征、徐凤彩等选《幾社壬申文选》,崇祯五年(1632)小樊堂刊本。
    9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99年补订版,第109页。
    
    1尚镕《三家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928页。
    2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集部二十六,别集类二十六,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520页。
    3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一,中华书局1973年版。
    4袁枚《语录》,见靳荣藩《吴诗集览》卷四附录,乾隆四十年(1775)凌云亭刻本。
    1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序》,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清顺治刻本。
    2陆元辅《王怿民诗序》,《陆菊隐先生文集》卷六,清钞本。
    3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四,集部四十七别集类存目卷四,中华书局1965年本,第1767页。
    4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序》,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清顺治刻本。
    5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序》,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清顺治刻本。
    6吴伟业《致孚社诸子书》,吴伟业著,李学颖评校《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87页。
    7陆世仪《复社纪略》卷一,《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朱彝尊《明诗综》卷六十八,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388页。
    2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461页。
    3吴伟业《复社纪事》,《丛书集成初编》,中华书局1991年版,第5页。
    4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序》,见《太仓十子诗选》,清顺治刻本。参见姚莹《梅村言诗》:“(梅村)言即以琅琊王公之集观之,其盛年用意之作,瓌词壮响,既芟抹殆尽。而晚岁未免聩然自放之言,顾表而出之,以为有合于道,诎申颠倒,取快异闻,斯可以谓之笃论乎?”见《中复堂全集识小录》卷五,见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5吴伟业《与宋尚书论诗书》,吴伟业著,李学颖评校《吴梅村全集》卷五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090页。
    6吴伟业《龚芝麓诗序》,吴伟业著,李学颖评校《吴梅村全集》卷二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664页。
    7吴伟业《梅村诗话》,《清诗话》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69页。
    1钱谦益《太仓十子诗序》,吴伟业《太仓十子诗选》,顺治刻本。又名《娄江十子诗序》,见《钱牧斋全集》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44—845页。
    2钱谦益《梅村先生诗集序》,《钱牧斋全集》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56—757页。
    3钱谦益《与吴梅村书》,《钱牧斋全集》册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363页。
    4张宸《许尧文鸿雪园诗序》,《平圃遗稿》卷八,《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第629页。
    5赵翼《瓯北诗话》卷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283页。
    6赵翼《瓯北诗话》卷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282页。
    7汪学金《娄东诗派例略》,见《娄东诗派》,清嘉庆九年(1804)诗志斋刻本。
    8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9白居易《与元九书》,见《白氏长庆集》卷二十八,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卷四五,中华书局1999年版,第962页。
    1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400页。
    2姚莹《太仓十子》,《中复堂全集识小录》卷五,见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55辑,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3程邑《太仓十子诗叙》,见《太仓十子诗选》,清顺治刻本。
    4查紫阳《“声华格律,不减唐人”——清代初年的“娄东诗派”》,《文史知识》2007年第9期,第53页。
    5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四,“周肇”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6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四,“王抃”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7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四,“王摅”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开明书店1944年版,第359—361页。
    2吴兆路《沈德潜“温柔敦厚”说新解》,《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第91页。
    3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4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5孙琴安《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第391—392页。
    6沈德潜《古诗源序》,沈德潜《古诗源》,清竹啸轩刊本。
    7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清乾隆刊本。
    8王宏林《推尊七子重倡格调——论〈明诗别裁集〉》,《中国诗学》第十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1王宏林《推尊七子重倡格调——论〈明诗别裁集〉》,《中国诗学》第十辑,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页。
    2《国朝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3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4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5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23页。
    6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7沈德潜《古诗源序》,沈德潜《古诗源》,清竹啸轩刊本。
    8周凖《明诗别裁集序》,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清乾隆刊本。
    9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清乾隆刊本。
    1沈德潜《明诗别裁集序》,沈德潜《明诗别裁集》,清乾隆刊本。
    2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凡例》,《国朝诗别裁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3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中华书局1941年版,第445页。
    4《国朝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5《七子诗选序》,沈德潜《七子诗选》,乾隆十八年刻本。
    6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4页。
    7《重订唐诗别裁集序》,《唐诗别裁集》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8蒋重光《明诗别裁集序》,《明诗别裁集》,清乾隆刊本。
    9《七子诗选序》,沈德潜《七子诗选》,乾隆十八年刻本。
    1《答曹谦斋见赠并题诗稿》,沈德潜《归愚诗钞》卷六,乾隆刊本。
    2《唐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3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凡例》,《国朝诗别裁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4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凡例》,《国朝诗别裁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5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六,“张玉书”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6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九,“傅昂霄”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7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八,“周士彬”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8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八,“陈鹏年”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9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0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九,“周京”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1《七子诗选序》,沈德潜《七子诗选》,乾隆十八年刻本。
    12《国朝诗别裁集》卷十八,高其悼《行役晓发》评语,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3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23页。
    14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一,方拱干《春声》评语,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凡例》,《国朝诗别裁集》卷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2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九,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3沈德潜《古诗源序》,沈德潜《古诗源》卷首,清竹啸轩刊本。
    4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24页。
    5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29页。
    6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序》,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第1页。
    7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九,“鹗尔泰”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8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一,“李必桓”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9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四,“张廷璐”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0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四,“张廷璐”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王夫之等《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24页。
    2《国朝诗别裁集凡例》,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首,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3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三,“王士禛”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4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九,“汪绎”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5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五,“计默”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6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一,“王丹林”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7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下册,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509页。
    8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上,王夫之等《清诗话》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25页。
    9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三,“顾大申”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0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一,“冯溥”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九,“叶燮”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2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九,“宋聚业”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3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五,“吴雯”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4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八,“顾图河”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5沈德潜《说诗晬语》卷下,王夫之等《清诗话》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57页。
    6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厉鹗”条,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7页。
    7洪亮吉《西溪渔隐诗序》,《洪北江全集》卷十,光绪十五年(1889)重印本。
    1徐珂《清稗类钞·文学类》第八册,中华书局1986年版,第3900页。
    2朱庭珍《筱园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64页。
    3洪亮吉《北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页。
    4王豫《群雅集》,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603页。
    5严迪昌《清诗史》册下,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695页。
    6王昶《湖海诗传序》,《湖海诗传》卷首,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页。
    1李慈铭撰,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中华书局1963年,第623页。
    2王昶《湖海诗传序》,《湖海诗传》卷首,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页。
    3李慈铭《越缦堂诗话》,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商务印书局刊本。
    4王昶《湖海诗传》卷八,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57页。
    5王昶《湖海诗传》卷十六,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79页。
    6王昶《湖海诗传》卷十六,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393页。
    7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583页。
    8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五,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33页。
    9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六,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665页。
    1王豫《群雅集》引潘兰如语,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603页。
    2王鸣盛《春融堂集诗序》,王昶《春融堂集诗》卷首,嘉庆十二年(1807)刊本。
    3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八,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35页。
    4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八,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39页。
    5王昶《湖海诗传序》,《湖海诗传》卷首,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页。
    6王昶《湖海诗传序》,《湖海诗传》卷首,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页。
    7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10页。
    8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33页。
    9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269页。
    10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四,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00页。
    11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七,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055页。
    12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一,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35页。
    13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五,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319页。
    1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11页。
    2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八,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47页。
    3王昶《湖海诗传》卷一,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页。
    4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88页。
    5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950页。
    6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八,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086页。
    7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二,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260页。
    8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八,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091页。
    9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85页。
    10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十九,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768页。
    11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198页。
    12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三,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895页。
    13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四,商务印书馆937年版,第935页。
    14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四,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304页。
    1吴泰来《春融堂集诗序》,王昶《春融堂集诗》卷首,嘉庆十二年(1807)刊本。
    2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167页。
    3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184页。
    4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三,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325页。
    5王昶《湖海诗传》卷四十五,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第1325页。
    6李慈铭《越缦堂诗话》,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商务印书局刊本。
    7鲁嗣光《春融堂集序》,王昶《春融堂集诗》卷首,嘉庆十二年(1807)刊本。
    1花沙纳《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2花沙纳《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3《国朝正雅集凡例》,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4陶梁《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5《国朝正雅集凡例》,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6《国朝正雅集凡例》,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7《国朝正雅集凡例》,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1《国朝正雅集凡例》,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2白芝生《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3袁祖光《绿天香雪簃诗话》,《晨风阁丛书甲集》本,清光绪三十四年至清宣统三年(1908-1911)铅印本。
    4《国朝正雅集自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5《国朝正雅集凡例》,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6《国朝正雅集凡例》,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7张祥河《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8《国朝正雅集》卷六,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9《国朝正雅集自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10钱泳《履园谭诗》,王夫之等《清诗话》下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872页。
    11张祥河《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1张祥河《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2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十二,广州刊巾箱本。
    3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八十六,广州刊巾箱本。
    4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七十九,广州刊巾箱本。
    5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四十四,广州刊巾箱本。
    6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十六,广州刊巾箱本。
    7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二十三,广州刊巾箱本。
    8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六十六,广州刊巾箱本。
    9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九十二,广州刊巾箱本。
    10白芝生《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11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十,广州刊巾箱本。
    12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十五,广州刊巾箱本。
    13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三十七,广州刊巾箱本。
    14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五十,广州刊巾箱本。
    15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五十六,广州刊巾箱本。
    16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八十一,广州刊巾箱本。
    1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2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七十七,广州刊巾箱本。
    3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八十二,广州刊巾箱本。
    4花沙纳《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5符葆森《国朝正雅集》三十五“杨伦”条,广州刊巾箱本。
    6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三十,广州刊巾箱本。
    7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三十三,广州刊巾箱本。
    8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十六,广州刊巾箱本。
    9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五十二,广州刊巾箱本。
    10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五十二,广州刊巾箱本。
    11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九十一,“范凌”条引《伯山诗话》所论。广州刊巾箱本。
    12张祥河《国朝正雅集序》,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13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首,广州刊巾箱本。
    1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五十八,广州刊巾箱本。
    2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五十九,广州刊巾箱本。
    3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五十九,广州刊巾箱本。
    4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三十九,广州刊巾箱本。
    5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六十二,广州刊巾箱本。
    6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六十三,广州刊巾箱本。
    7龚自珍《龚自珍全集》,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514页。
    8洪亮吉《北江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3页。
    9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六十三,广州刊巾箱本。
    10符葆森《国朝正雅集》卷七十九,广州刊巾箱本。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总集类五,中华书局版1965年版,第1731页。
    2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其云:“现存资料表明,只有王渔洋才是康熙诗坛宋诗风的真正领袖,不过他还不是最早的倡宋诗的人。”
    3钱谦益《题怀麓堂诗钞》,《钱牧斋全集》册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758页。
    1邹式金《牧斋有学集序》,《钱牧斋全集》册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52页。
    2凌凤翔《初学集序》,《钱牧斋全集》册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2229页。
    3《钱谦益题词》,钱谦益《吾炙集》,光绪二十八(1902)怡兰堂刻本。
    4钱谦益《戏题吾炙集后》,钱谦益《吾炙集》,光绪二十八(1902)怡兰堂刻本。
    5王应奎《吾炙集跋》,钱谦益《吾炙集》,光绪二十八(1902)怡兰堂刻本。
    6徐兆玮《吾炙集跋》,钱谦益《吾炙集》,光绪二十八(1902)怡兰堂刻本。
    1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八,“钱曾”条,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2钱谦益《吾炙集》,光绪二十八(1902)怡兰堂刻本。
    3钱谦益《题交芦言怨集》,《钱牧斋全集》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29页。
    4王应奎《海虞诗苑》卷四,乾隆二十四年(1759)刻本。
    5钱谦益《龚孝升过岭集序》,《钱牧斋全集》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76页。
    6吴伟业《梅村诗话》,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71页。
    7钱谦益《黄子羽墓志》,《钱牧斋全集》册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134页。
    8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505页。
    9朱彝尊《明诗综》卷六十八,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422页。
    10陈田《明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4页。
    11朱彝尊《明诗综诗话》,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九,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865页。
    1朱彝尊《明诗综诗话》,朱彝尊《明诗综》卷七十八,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3819页。
    2钱澄之《匏野集序》,钱澄之,彭君华点校《田间文集》,黄山书社1998年版,第248页。
    3纳兰性德《通志堂集·原诗》,《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4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65年版,第123页。
    5钱谦益《题交芦言怨集》,《钱牧斋全集》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29页。其云:“余年来采诗撰《吾炙集》,盖兴起于遵王之诗,所至采缀,不能盈帙。然所采者多偃蹇幽仄、么絃孤兴之作。”
    6钱谦益《题交芦言怨集》,《钱牧斋全集》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829页。
    1《钱牧斋先生年谱附记》,《钱牧斋全集》册八,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973页。
    2谢章铤《赌棋山庄笔记·稗贩杂录一·纪张论文语》,沈云龙《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3钱谦益《题杜苍略自评诗文》,《钱牧斋全集》册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4页。
    4瞿式耜《牧斋先生初学集目录后序》,《钱牧斋全集》册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5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2页。
    1《清史列传》卷七十一,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5825页。
    2叶燮《黄叶村庄诗集序》,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3张仲谋《论吴之振的诗学观及其创作》,《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第56页。
    4叶燮《黄叶村庄诗集序》,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5吴之振《叠昌黎韵答借山上人》,《黄叶村庄诗集》卷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6吴之振《宋诗钞序》,吴之振《宋诗钞》,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第1页。
    7严迪昌《清诗史》,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596页。
    1吴之振《八家诗选序》,吴之振《八家诗选》,康熙十一年(1672)刊本。
    2吴之振《八家诗选序》,吴之振《八家诗选》,康熙十一年(1672)刊本。
    3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57页。
    4邓汉仪《慎墨堂名家诗品》,清康熙刻本。
    5吴伟业《宋玉叔诗文集序》,吴伟业撰,李学颖评校《吴梅村全集》卷五十九《补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153页。
    6蒋超《安雅堂诗集序》,宋琬《安雅堂诗集》卷首,民国间上海中华书局刊本。
    7伍涵芬《说诗乐趣》,《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8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六,民国十八年(1929)退耕堂刊本。
    1施闰章《程周量诗序》,《施愚山集》卷四,黄山书社1992年版,第74页。
    2延君寿《老生常谈》,《山右丛书初编》本,民国间铅印本。
    3王晫《今世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4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二十六,民国十八年(1929)退耕堂刊本。
    5郑方坤撰,李登云校《国朝名家诗钞小传》,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
    6陈维崧《渔洋诗集序》王士禛《渔洋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7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三,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8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本。
    9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一,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0徐世昌《晚晴簃诗汇诗话》卷二十六,民国十八年(1929)退耕堂刊本。
    11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四,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四,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2杨际昌《国朝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702—1703页。
    3王士禛《渔洋诗话》,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217—218页。
    4朱彝尊《程职方诗集序》,《曝书亭集》卷三十七,《四库备要》册89,中华书局1989年第303页。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四十三总集类五,中华书局版1965年版,第1731页。
    6叶矫然《龙性堂诗话初集》,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995页。
    7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卷十一《谈艺》一,中华书局1982年,第254页。
    8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标点《射鹰楼诗话》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65页。
    9吴之振《读宋荔赏观察安雅堂集题赠》,《黄叶村庄诗集》卷二。《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10查为仁《莲坡诗话》,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509页。
    1施闰章《蠖斋诗话》,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378页。
    2徐釚《本事诗后集》,乾隆二十二年(1757)刊本。
    3王士禛《考功集序》,王士禄《考功集选》,雍正重印康熙八年(1669)刊。
    4陈颙《颙园诗话》,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顺治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856页。
    5张宗柟《带经堂诗话纂例》,王士禛着,张宗柟纂,戴鸿森?恪洞檬啊凡嵘希嗣裎难С霭嫔?982年版,第1页。
    6徐乾学《渔洋续诗集序》,徐乾学《憺园文集》卷二十一,《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7宋荦《蚕尾集序》,王士禛《蚕尾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8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一,民国十八年(1929)退耕堂刊本。
    9王士禛《渔洋诗话》,王夫之等《清诗话》册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200页。
    10延君寿《老生常谈》,《山右丛书初编》本,民国间铅印本。
    11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中华书局1965年,第467页。
    12陈融《颙园诗话》,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顺治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825页。
    13吴之振《八家诗选序》,吴之振《八家诗选》,康熙十一年(1672)刊本。
    14《宋诗钞序》,吴之振选《宋诗钞》,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第1页。
    1吴之振《八家诗选序》,吴之振《八家诗选》,康熙十一年(1672)刊本。
    2吴之振《八家诗选序》,吴之振《八家诗选》,康熙十一年(1672)刊本。
    3叶燮《黄叶村庄诗集序》,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卷首,《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7年版。
    4尤侗《吴虞升诗序》,《西堂杂俎》,《西堂全集》卷三,康熙间刊本
    5王士禛《黄湄诗选序》,《渔洋山人文略》卷二,雍正刊本。
    6钱谦益《王贻上诗集序》,《钱牧斋全集》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65—766页。
    1蒋寅《王渔洋与康熙诗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8页。
    2计东《南昌喻氏诗序》,计东《改亭集》卷四,康熙刊本。
    3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81—382页。
    4俞兆晟《渔洋诗话序》,王士禛《渔洋诗话》,《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163页。
    5张健《清代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365页。张健先生认为王士禛至迟在顺治十六、七年(1659、1660)之时,即已深好黄庭坚。
    6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四十首》,林东海、宋红辑《万首论诗绝句》,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4页。
    1王士禛撰,赵伯陶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卷六,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5页。
    2王士禛《感旧集自序》,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3卢见曾《感旧集补传凡例》,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4卢见曾《感旧集补传凡例》,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5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补遗)》,孙殿起《清代禁书知见录》,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184页。
    6陈衍《感旧集小传拾遗自序》,谢正光,畲汝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64页。
    7卢见曾《感旧集补传序》,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1姜宸英《唐贤三昧集序》,王士禛《唐贤三昧集》,清康熙刊本。
    2徐干学《十种唐诗选后跋》,王士禛《十种唐诗选》,清康熙刊本。
    3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下,《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219页。
    4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中,《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196页。
    5汪懋麟《溉堂文集序》,汪懋麟《百尺梧桐阁集》文集卷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第111页。
    6杨际昌《国朝诗话》卷二,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705页。
    7王士禛《渔洋诗话》卷上,《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167页。
    8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卷十二,中华书局1982年,第274页。
    9《国朝山左诗钞凡例》,卢见曾《国朝山左诗钞》,清乾隆刊本。
    10王士禛《燃灯记闻》,《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120页。
    1王士禛《燃灯记闻》,《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120页。
    2王士禛《丙申诗旧序》曰:“《六经》、二十一史,其言有近于诗者,有远于诗者,然皆诗之潘海也;节而取之,十之四五,诙结谩谐之习,吾知免矣:一曰典。画潇、湘、洞庭,不必蹙山结水;李龙眠作《阳光图》,意不在渭城车马,而设钓者于水滨,忘形块坐,哀乐嗒然,此诗之旨也,次曰远。《诗》三百五篇,吾夫子皆尝弦而歌之,故古无‘乐经’,而《由庚》、《华黍》皆有声无词,土鼓鞞铎,非所以被管弦,叶丝肉也;次曰谐音律。昔人云,《楚辞》、《世说》,诗中佳料,为其风藻神韵,去风雅未遥;学者由此意而通之,摇荡性情,晖丽万有,皆是物也;次曰丽经则。”
    3王士禛《燃灯记闻》,《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120页。
    4钱谦益《王贻上诗集序》,《钱牧斋全集》册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765—766页。
    5卢见曾《感旧集补传凡例》,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6朱彝尊《感旧集序》,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7《感旧集自序》,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8《感旧集自序》,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9卢见曾《感旧集序》,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1张元《刻感旧集后序》,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2王士禛《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四十首》,林东海,宋红辑《万首论诗绝句》册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33页。
    3王士禛《箧衍集序》,陈维崧《箧衍集》,民国二十年(1931)余姚黄氏刊本。
    4张元《刻感旧集后序》,王士禛《感旧集》,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5王士禛《师友诗传录》,《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125页。
    6周立勋《岳起堂稿序》,陈子龙著,施蛰存、马祖熙标校《陈子龙诗集》附录三《各集原序》,上海古籍出版2006年版,第751页。
    7钱谦益《题杜苍略自评诗文》,《牧斋全集》册六,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第1594页。
    1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卷十三,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2丁申、丁丙《国朝杭郡诗三辑》卷三十六,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3丁申、丁丙《国朝杭郡诗三辑》卷三十六,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4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序》,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5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序》,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6吴庆坻《国朝杭郡诗三辑序》,丁申、丁丙《国朝杭郡诗三辑》,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7吴庆坻《国朝杭郡诗三辑序》,丁申、丁丙《国朝杭郡诗三辑》,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1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初集序后附录》,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2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初集序》,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3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初集序》,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4王昶《湖海诗传》卷三十三,“吴锡麒”条,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920页。
    5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一,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6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三十九,民国十八年(1929)退耕堂刊本。
    7方苞《翰林院编修查君墓志铭》,《方望溪全集》卷一,北京中国书店1991影印本。
    8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八,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1查慎行《题项霜田读书秋树根图》,查慎行着;周劭标点《敬业堂诗集》卷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525页。
    2查慎行《吴门喜晤梁药亭》,查慎行着;周劭标点《敬业堂诗集》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4页。
    3查慎行《酬别许晹谷》,查慎行着;周劭标点《敬业堂诗集》卷十一,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302页。
    4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七十三,集部二十六别集类二十六,中华书局版1965年版,第1528页。
    5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八,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6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二十,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7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十六,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8杨锺羲撰,刘承干参校《雪桥诗话续集》卷五,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299页。
    9袁枚《随园诗话》卷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第320页。
    10关于“浙派”,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浙派,包括有清一代所有的浙江诗人。狭义浙派,指清代杭州一带专学厉鹗诗学的一派。
    11朱庭珍《筱园诗话》卷二,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367页。
    12杭世骏《词科掌录》卷二,《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出版1999年版。
    13汪韩门《樊榭山房集跋》,厉鹗著,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樊榭山房集》卷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14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二十四,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15王昶《湖海诗传》卷二,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第17页。
    16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九,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1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二十,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2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十六,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3袁枚《随园诗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第482页。
    4吴颢《国朝杭郡诗辑》卷十六,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5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七十五,民国十八年(1929)退耕堂刊本。
    6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卷十六,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7苏轼《题柳子厚诗》,《苏轼文集》卷六七第2120页,中华书局1986年版。
    8黄庭坚《答洪驹父书》,《豫章黄先生集》卷一九,上海涵芬楼据宋本影印。
    9袁枚《随园诗话补遗》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第670页。
    1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九十,集部二十七总集类五,中华书局版1965年版,第1733页。
    2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卷十七,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3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卷二十二,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4吴振棫《国朝杭郡诗续辑》卷十七,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5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五,集部三十八别集类存目十二,中华书局版1965年版,第1678页。
    1杜浚《交勉编应蒋子》,《变雅堂文集》卷五,清光绪二十年(1894)刊本。
    2钱澄之《陈椒峰文集序》,《田间文集》卷十三,黄山书社1998年版,第246页。
    3毛奇龄《东阳李紫翔诗集序》,《西河全集》卷四十三,清康熙书留草堂刊本。
    4朱彝尊《楝亭集序》,《曝书亭集》卷三十九,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刊本校排本。
    5朱彝尊《斋中读书》,《曝书亭集》卷二十一,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刊本校排本。
    6朱彝尊《鹊华山人诗集序》,《曝书亭集》卷二十一,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刊本校排本。
    7汪师韩《诗学纂闻》,王夫之等《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440页。
    8厉鹗《绿杉野屋集序》,厉鹗著,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樊榭山房集》文集卷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第742页。
    9杭世骏《蔗尾集序》,《道古堂集》文集卷十,《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0杭世骏《沈沃田诗序》《道古堂集》文集卷十,《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1杭世骏《沈沃田诗序》,《道古堂集》文集卷十,《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2杭世骏《沈沃田诗序》,《道古堂集》文集卷十,《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1全祖望《宝甈集序》,全祖望撰,朱铸禹校注《全祖望集汇校集注》卷三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第607页。
    2吴树虚《无不宜斋稿》,翟灏《无不宜斋稿》卷首,清乾隆十七年(1752)刊本。
    3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二十九,陈衍撰,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99页。
    4陈衍《近代诗钞》卷一,“祁寯藻”条,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5翁方纲《石州诗话》卷四,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428页。
    1梁章鉅《退庵随笔》卷二十一,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1793页。
    2郑方坤撰,李登云校《国朝名家诗钞小传·竹啸轩诗钞小传》,清光绪十二年(1886)刻本。
    3王豫《群雅集》,转引钱仲联《清诗纪事》乾隆卷,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第5047页。
    4刘世南《清诗流派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35页。
    5袁枚《续元遗山论诗》,袁枚《随园诗话》卷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第146页。
    6翁方纲《仿同学一首为乐生别》,《复初斋文集》卷十八,民国五年(1916)上海同文图书馆藏版。
    7翁方纲《蛾术集序》,陈庭学《蛾述集》,清嘉庆二十年(1815)松陵陈氏刊本。
    8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二,郭绍虞编,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029页。
    9陈仅《竹林答问》,郭绍虞编,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册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2222页。
    1陈衍《近代诗钞叙》,《近代诗钞》卷首,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2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二八,陈衍撰,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
    3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二八,陈衍撰,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2页。
    4陈衍《瘿唵诗序》,《石遗室文集》卷九,民国十三年(1924)刊本。
    5钱基博著,傅道彬点校《现代中国文学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0页。
    6汪辟疆《光宣诗坛点将录》,《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7汪辟疆《近代诗派与地域》,《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6页。
    8陈衍《近代诗钞凡例》,《近代诗钞》,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9陈衍《近代诗钞凡例》,《近代诗钞》,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1陈衍《近代诗钞》,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2陈衍《近代诗钞叙》,陈衍《近代诗钞》,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3王逸塘撰,张金耀校点《今传是楼诗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68页。
    4陈衍《近代诗钞》,“祁寯藻”条,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1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六,陈衍撰,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87页。
    1陈衍《近代诗钞叙》,陈衍《近代诗钞》,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2陈衍《近代诗钞》,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3陈衍《奚无识诗叙》,陈衍撰,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73页。
    4查屏球《三元说与中唐枢纽论的学术因缘》,《复旦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5陈衍《石遗室诗话》卷九,陈衍撰,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32页。
    1陈衍《近代诗钞叙》,陈衍《近代诗钞》,民国十三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本。
    2陈衍《文莫室诗续集叙》,陈衍撰,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1061页。
    3何绍基《题冯鲁川小像册论诗》,何绍基著,龙震球、何书置校点《何绍基诗文集》,岳麓书社1992年版,第815页。
    4曾国藩《与刘蓉书》,曾国藩撰,李瀚章编,鸿章校勘《曾国藩全集》书信卷,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版,第7页。
    5陈衍《石遗室诗话》卷十四,陈衍撰,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97页。
    1孟棨《本事诗》,丁?!独靶唷罚谢榫?1983年版,第15页。.
    2陈岩肖《庚溪诗话》卷上,民国十六年(1927)武进陶氏据宋咸淳本景刊《百川学海》本。
    3黄宗羲《姚江逸诗序》,《南雷文案》卷一,上海涵芬楼据无锡孙氏小绿天藏原刻本景印本。
    4袁枚《再与沈大宗伯书》,《小仓山房诗文集》卷十七,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第1504页。
    5夏孙桐《十朝诗乘序》,郭则沄撰《十朝诗乘》,民国二十四年(1935)乙亥栩楼自刊本。
    6陈伯海《释“诗体正变”——中国诗学之诗史观》,《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第150页。
    1黄宗羲《万履安诗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咸丰八年(1858)黄氏家塾藏版本。
    2吴伟业《且朴斋诗稿序》,吴伟业著,李学颖评点《吴梅村全集》卷六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第1205页。
    3邓汉仪《诗观初集序》,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4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卷十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5邓汉仪《诗观初集序》,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6阮元《淮海英灵集》丁集卷一,嘉庆三年(1798)小琅嬛仙馆刻本
    7姚文田、江藩等纂《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8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四十六,民国十八年(1929)退耕堂刊本。
    1《诗观初集凡例》,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2《诗观初集凡例》,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3《诗观初集凡例》,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4李邺嗣《答邓孝威先生书》,《杲堂文续钞》卷三,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从书集成续编》本
    5姚觐元《清代禁毁书目》,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第89页。《禁毁书目》所言“凡五百余人”,当指《诗观初集》所收之诗人数量。
    6沈德潜《国朝别裁集》卷十二,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刊本。
    7邓汉仪《诗观初集序》,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8邓汉仪《诗观初集序》,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邓汉仪《诗观初集序》,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2邓汉仪《诗观初集序》,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3邓汉仪《诗观初集序》,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4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三,“薛所蕴”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5邓汉仪《诗观初集》卷一,“吴伟业”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6邓汉仪《诗观初集》卷一,“钱谦益”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7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二,“汪懋麟”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本。
    8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七,“侯方域”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二,“李霨”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2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二,“魏裔介”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3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七,“孙宗元”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4黄宗羲《万履安诗序》,《南雷文定》前集卷一,咸丰八年(1858)黄氏家塾藏版本。
    5《诗观初集凡例》,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6《诗观初集凡例》,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7《诗观初集凡例》,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8邓汉仪《诗观初集》卷三,“施闰章”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9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二,“程守”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0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五,“吴撇谦”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1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九,“张沂”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2邓汉仪《诗观二集》卷十一,“范承斌”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3邓汉仪《清观初集》卷十一,“郁植”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209
    1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二,“杨素蕴”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2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三,“祖应世”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3邓汉仪《诗观初集》卷八,“王无荒”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4邓汉仪《诗观初集》卷九“王摇”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5邓汉仪《与孙豹人》,夏荃辑《海陵文征》卷十五,清道光二十三(1843)年刻本。
    6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三,“钟映纪”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7邓汉仪《诗观三集》卷四,“丁德明”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8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五,“张韵”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9邓汉仪《诗观初集》卷三,“傅维鳞”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0邓汉仪《诗观初集》卷八,“吴振宗”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1邓汉仪《与孙豹人》,夏荃《海陵文征》卷十五,清道光二十三(1843)年刻本。
    12邓汉仪《申凫盟诗选序》,申涵光《申凫盟诗选》卷首,清康熙浑脱居刻本。
    1邓汉仪《诗观初集序》,《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2邓汉仪《诗观初集凡例》,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3邓汉仪《诗观二集凡例》,邓汉仪《诗观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4邓汉仪《诗观三集》卷八“曹贞吉”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5邓汉仪《诗观二集》卷九“田雯”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6邓汉仪《诗观三集》卷四“田雯”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7邓汉仪《诗观初集》卷六,“于澣”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邓汉仪《诗观初集》,《诗观二集》,《诗观三集》卷十三,“闵麟嗣”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2邓汉仪《诗观三集》卷十一,“王孙茂”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3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一,“王猷定”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4邓汉仪《诗观三集》卷五,“程瑞初”条,《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齐鲁书社2001年版。
    1《清史稿·王有龄传》卷三百九十五,列传一百八十二,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11785页。
    2朱绪曾《清诗铎序》,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8页。
    3张应昌《清诗铎自题》,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页。
    4《清诗铎凡例》,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页。
    5《清诗铎凡例》,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页。
    
    1《清诗铎凡例》,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页。
    2徐世昌《晚晴簃诗汇》卷一百二十一,民国十八年(1929)退耕堂刊本。
    3《清诗铎凡例》,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5—6页。
    4《清诗铎自序》,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页。
    1参见王增斌《〈清诗铎〉:清朝全面衰亡之惊世哀音》,《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9页。
    1张应昌《清诗铎自序》,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页。
    2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册,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34页。
    3白居易《与元九诗》,白居易撰,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卷四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61—962页。
    4宋荦《漫堂说诗》,王夫之等《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第417页。
    5《清诗铎自题》,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页。
    6白居易《与元九书》,白居易撰,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卷四五,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962页。
    7应宝时《清诗铎序》,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9—10页。
    
    1白居易《新乐府序》,白居易撰,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52页。
    2《清诗铎诗人名氏爵里著作目》后附录,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70页。
    3朱绪曾《清诗铎序》,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3页。
    
    1胡鸿延《〈清诗铎〉的构架与儒家诗歌观》,《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第12页。
    2王庆勲《清诗铎序》,张应昌《清诗铎》上册,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1页。
    1《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略例》,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2郑孝胥《四朝诗史题词》,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3《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略例》,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4《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略例》,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5《道咸同光四朝诗史略例》,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6孙雄《四朝诗史题词》,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1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卷首,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2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卷首,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3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卷首,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1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卷一,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2林则徐《筹济篇序》,《林则徐全集》第五册,海峡出版社2002年版,第389页。
    3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卷二,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4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卷二,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5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卷二,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1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卷二,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2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卷五,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3孙雄《道光同光四朝诗史》卷五,王铁珊诗后附其遗言,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1马卫中《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论》,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页。
    2李慈铭撰,蒋瑞藻编《越缦堂诗话》卷上,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商务印书馆铅书本。
    3《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序》,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4郑孝胥《四朝诗史题词》,孙雄《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辛亥三年(1911)刊本。
    宋琬撰《安雅堂诗集》,民国间上海中华书局刊本。
    
    吴之振辑《八家诗选》,康熙壬子十一年(1672)刊本。
    白居易撰;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版。
    顾景星撰《白茅堂诗文全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朱彬辑《白田风雅》,清光绪间刊本。
    汪懋麟撰《百尺梧桐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影印本。
    洪亮吉著;陈迩冬校点《北江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乐黛云,陈珏编选《北美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名家十年文选》,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马俊良辑《本朝馆阁律赋集腋》,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坊刻本。
    阮学浩,阮学濬辑《本朝馆阁诗》,乾隆二十三年(1758)困学书屋藏版本。
    孟棨撰《本事诗》,《历代诗话续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徐釚撰《本事诗后集》,乾隆二十二年(1757)刊本。
    张隆溪编著《比较文学译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
    (美)乌尔利希·韦斯坦因著;刘象愚译《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杜濬撰《变雅堂文集》,清光緒二十年(1894)刊本。
    魏宪辑《补石仓诗选》,乾隆孙氏度森堂印康熙十年(1671)魏氏枕江堂刻本。
    
    王士禛撰《蚕尾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严诩撰《沧浪诗话》,《历代诗话》本,北京:中华书局年1981版。
    钱澄之撰;汤华泉点校《藏山阁集》,合肥:黄山书社2004年版。
    张鸿辑《常熟二冯先生集》,民国十五年(1926)刊本。
    郑珍撰;白敦仁注《巢经巢诗钞》,成都:巴蜀书社1996年版。
    陈维崧撰《陈迦陵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陈衍撰,钱仲联编校《陈衍诗论合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陈衍著《陈石遗集》,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陈子龙撰《陈忠裕公全集》,清嘉庆八年(1803)刊本。
    朱东润著《陈子龙及其时代》,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陈子龙撰;施蛰存,马祖熙标校《陈子龙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王士禛撰;靳斯仁点校《池北偶谈》,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
    周亮工撰《尺牍新钞》,上海:上海书店1988年版。
    黄琮辑《重刊滇诗嗣音集》,《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袁文典,袁文揆辑《重刻滇南诗文》,《丛书集成续编》,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刘培棠,刘锺英辑《重注七家诗》,清光绪十五年(1889)天津李文焕刊本。
    乌斯道撰《春草斋集》,《四库全书》本。
    王昶撰《春融堂集诗》,嘉庆十二年(1807)刊本。
    俞樾撰;方霏点校《春在堂隨笔》,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杭世骏《词科掌录》卷二,《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出版1999年版。
    陈瑚辑《从游集》,民国元年(1912)赵治琛刻《峭帆楼丛书》本。
    王云五编著《丛书集成初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1937年版。
    
    鹗尔泰,张廷玉纂修《大清世宗宪皇帝实录》,台北:华联出版社1964年版。
    王士禛撰;张宗柟纂,戴鸿森?恪洞檬啊罚本喝嗣裎难С霭嫔?982年版。
    戴名世著;王树民编校《戴名世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徐乾学撰《憺园文集》,《续修四库全书》本。
    杭世骏撰《道古堂集》,《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孙雄辑《道咸同光四朝诗史》,宣统三年(1911)刊本。
    许印芳撰《滇诗重光集》,《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杨家骆主编《鼎文版古今图书集成》,台北:鼎文书局1977年版。
    蒋良骐撰;林树惠,傅贵九点校《东华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版。
    谢章铤撰《赌棋山庄笔记》,《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湾: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邹容安等撰;李致忠点校《鄂尔泰年谱》,北京:中华书局1993年版。
    陈庭学撰《蛾述集》,清嘉庆二十年(1815)松陵陈氏刊本。
    
    厉鹗著;董兆熊注;陈九思标校《樊榭山房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范当世著;马亚中,陈国安校点《范伯子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山版社2003年版。
    范当世撰;寒碧笺注《范伯子诗文选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孙殿起编撰《贩书偶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孙殿起编撰《贩书偶记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方东树撰《方东树全集》,光绪十五(1889)至十七(1891)年刻本。
    方苞撰《方望溪全集》,北京:中国书店1991影印本。
    方以智撰《方以智诗话》,吴文治主编《明诗话全编》本,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王士禛撰;张世林点校《分甘余话》,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黄传祖辑《扶轮广集》,顺治十二年(1655)黄氏侬麟草堂刻本。
    黄传祖辑《扶轮集》,顺治十二年(1655)黄氏侬麟草堂刻本。
    黄传祖辑《扶轮新集》,顺治十六年(1659)刻本。
    黄传祖辑《扶轮续集》,顺治八年(1651)刻本。
    翁方纲撰《复初斋文集》,民国五年(1916)上海同文图书馆藏版。
    陆世仪撰《复社纪略》,《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吴伟业撰《复社纪事》,《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中华书局1991年版。
    吴修撰《复园红板桥诗》,《武林掌故丛编》本。
    
    孙枝蔚撰《溉堂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影印本。
    王士禛辑《感旧集》,卢见曾1919年有正书屋石印本。
    李邺嗣撰《杲堂文续钞》,新文丰出版公司出版《从书集成续编》本
    陈岩肖撰《庚溪诗话》,民国十六年(1927)武进陶氏据宋咸淳本景刊《百川学海》本。
    龚自珍撰《龚自珍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龚自珍撰;刘逸生注《龚自珍己亥杂诗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霍松林编著《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王士禛撰;赵伯陶点校《古夫于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版。
    田雯撰《古欢堂集》,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影印本。
    国家出版局版本图书馆编编辑《古籍目录》,北京:中华书局出版社,1980年版。
    沈德潜辑《古诗源》,清竹啸轩刊本。
    李致忠著《古书版本鉴定》,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修订版。
    姚鼐撰《古文辞类纂》,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版。
    王葆心撰《古文辞通义》,民国十七年(1928)湖南官书报局刊《悔晦堂丛书》本。
    林云铭撰《古文析义》,复旦大学图书馆藏清光绪联墨堂刻本
    方苞撰《古文约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程棅,施諲辑《鼓吹新编》,顺治刻本。
    
    顾炎武撰《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叶德辉辑《观剧绝句》,《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魏裔介辑《观始集》,顺治十三年(1656)刊本。
    春晖阁主人辑《馆律分韵初编》,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敕文山庄石印本。
    马卫中著《光宣诗坛流派发展史论》,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阮元撰《广陵诗事》,《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沈德潜撰《归愚诗钞》,乾隆三十一(1766)刊本。
    俞正燮撰;安徽古籍丛书编审委员会编纂,《癸巳存稿》,合肥:黄山书社2005年版。
    王国均辑《国朝沧州诗钞》,清道光刊本。
    恽珠辑《国朝闺秀正始集》,清道光十一年(1831)恽氏红香馆刊本。
    江藩撰《国朝汉学师承记》,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版。
    吴颢辑《国朝杭郡诗辑初集》,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丁申,丁丙辑《国朝杭郡诗三辑》,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吴振棫辑《国朝杭郡诗续辑》,同治十三年(1874)钱塘丁氏重刻本。
    陶樑辑《国朝畿辅诗传》,道光十九年(1839)红豆树馆藏板。
    朱绪曾辑《国朝金陵诗征》,光绪十一年(1885)刊本。
    朱绍亭等撰《国朝金陵续诗征》,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刊本。
    凌扬藻辑《国朝岭海诗钞》,道光六年(1826)刊本。
    刘执玉辑《国朝六家诗选》,乾隆刻本。
    郑方坤撰;李登雲校《国朝名家诗钞小传》,光緒十二年(1886)刻本。
    李桓辑《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
    孙桐生辑《国朝全蜀诗钞》,成都:巴蜀书社1985年版。
    卢见曾辑《国朝山左诗钞》,清乾隆刊本。
    沈德潜辑《国朝诗别裁集》,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陶煊,张璨辑《国朝诗的》,《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张应昌辑《清诗铎》,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杨际昌撰《国朝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陈以刚等辑《国朝诗品》,《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张维屏撰《国朝诗人征略》,北京: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朱观辑《国朝诗正》,康熙五十四年(1715)铁砚斋刻本。
    魏茂标辑《国朝十二科同馆诗赋解题》,清道光二十九年刊本。
    
    姜兆翀辑《国朝松江诗钞》,嘉庆十三年(1808)年姜兆翀刊本。
    袁景辂辑《国朝松陵诗征》,清乾隆爱吟阁刊本。
    李元度撰,易孟醇点校《国朝先正事略》,长沙:岳麓书社1991年版。
    符葆森辑《国朝正雅集》,广州刊巾箱本。
    陈祚明,韩诗辑《国门集初选》,清初抱经楼刻本。
    陈允衡辑《国雅初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曾灿辑《过日集》,康熙曾氏六松草堂刻本。
    
    夏荃辑《海陵文征》,清道光二十三(1843)年刻本。
    林昌彝撰《海天琴思录,海天琴思续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王应奎辑《海虞诗苑》,乾隆二十四年(1759)刊本。
    何绍基著;龙震球,何书置校点《何绍基诗文集》,长沙:岳麓书社1992年版。
    李珍华,傅璇琮著《河岳英灵集研究》,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版。
    洪亮吉撰《洪北江全集》,光绪十五年(1889)重印本。
    范晔等撰《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版。
    王昶撰《湖海楼诗集》,清乾隆六十年(1795)刊本。
    王昶辑《湖海诗传》,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冯舒辑《怀旧集》,《丛书集成初编》本。
    阮元辑《淮海英灵集》,嘉庆三年(1798)小琅嬛仙馆刻本。
    王豫,阮亨辑《淮海英灵续集》,道光二十六年(1826)丙戌刻本。
    皇甫司撰《皇甫司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陆次云辑《皇清诗选》,康熙刻本。
    孙鋐辑《皇清诗选》,康熙二十七年(1688)凤鸣轩刻本。
    吴之振《黄叶村庄诗集》,《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施闰章撰《蠖斋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鲁迅著《集外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版。
    李夏器辑《辑同岑》,民国十一年(1922)吴兴刘氏嘉业堂刊本。
    杜骐征,徐凤彩等辑《幾社壬申文选》,《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纪昀著;孙致中等校点《纪晓岚文集》,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胡植撰《嘉庆维扬志》,上海古籍书店据宁波天一阁藏本影印1963年版。
    姚文田,江藩等纂《嘉庆重修扬州府志》,嘉庆十五年(1810)刻本。
    王豫辑《江苏诗征》,道光元年(1821)海西庵刊本。
    顾有孝,赵沄辑《江左三大家诗钞》,《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宋荦辑《江左十五子诗钞》,《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社1997年版。
    吴庆坻撰《蕉廊脞录》,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德)姚期,(美)霍拉勃著;周宁,金元浦译《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魏耕,钱价人辑《今诗粹》,清初刻本。
    王逸塘撰,张金耀校点《今传是楼诗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王晫撰《今世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萧绎撰《金楼子》,《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
    陈衍辑《近代诗钞》,民国十二年(1923)商务印书馆排印。
    钱仲联编《近代诗钞》,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房玄龄等撰《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张学仁辑《京江七子诗钞》,道光间刻本。
    皮锡瑞著《经学历史》,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查慎行著;周劭标点《敬业堂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刘煦等撰《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版。
    王士禛撰;李智勇整理《居易录》,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整理《康熙起居注》,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王士禄撰《考功集选》,雍正重印康熙八年(1669)刊。
    孔尚任撰;徐振贵校注《孔尚任全集辑校注评》,济南:齐鲁书社2004年版。
    孔尚任撰;汪蔚林编《孔尚任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陈康祺辑《郞潜纪闻初笔》,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延君寿撰《老生常谈》,《山右丛书初编》本,民国间铅印本。
    张涤华著《类书流别》,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年版修订版。
    陆以湉撰《冷庐杂识》,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陈瑚辑《离忧集》,民国元年(1912)赵诒琛刻《峭帆楼丛书》本。
    顾有孝辑《骊珠集》,康熙九年(1670)刻本。
    李东阳撰;周寅宾点校《李东阳集》,长沙:岳麓书社1985年版。
    施耐庵著《李卓吾评忠义水浒全传》,明万历年间袁无涯刻本。
    俞和仁辑《历朝咏物诗选》,《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英)汤因比著;曹未风等译《历史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林庚白撰《丽白楼诗话》,张寅彭编《民国诗话丛编》本,上海:上海书店2002年版。
    查为仁撰《莲坡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钱谦益辑《列朝诗集》,宣统二年(1910)排印本。
    马曰琯等撰《林屋酬唱录》,《丛书集成初编》本。
    宋征舆撰《林屋文稿》,《四存从全书存目丛刊》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林则徐撰《林则徐全集》,福州:海峡出版社2002年版。
    凌扬藻辑《岭海诗钞》,清道光六年(1826)刊本。
    王隼辑《岭南三家诗选》,《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何藻翔辑《岭南诗存》,民国十四年(1925)商务印书馆藏版。
    刘半农著《刘半农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陈增新等撰《柳洲诗集凡例》,《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版。
    叶矫然撰《龙性堂诗话初集》,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汪学金辑《娄东诗派》,嘉庆九年(1804)诗志斋刻本。
    周煜辑《娄水琴人集》,道光十一年(1831)辛卯刊本。
    陆元辅撰《陆菊隐先生文集》,清稿本。
    李东阳撰《麓堂诗话》,《历代诗话统编》本,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3年版。
    莫友芝撰《郘亭遗文》,同治五年(1866)江宁三山客舍修补本。
    林纾撰《旅行述异》,民国四年(1915)上海商务印书馆本。
    钱泳撰《履园谭诗》,《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袁祖光撰《绿天香雪簃诗话》,清光緒三十四年至清宣統三年(1908—1911)铅印本。
    刘大櫆撰《论文偶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宋荦撰《漫堂说诗》,《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吴伟业撰《梅村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吴自牧撰《梦粱录》,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钱仲联著《梦苕庵诗话》,济南:齐鲁书社1986年版。
    钱仲联著《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济南:齐鲁书社1983年版。
    陈衍辑《闽诗录》,宣统三年(1911)刊本。
    吴蔼辑《名家诗选》,《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王尔纲辑《名家诗永》,民国二十五年(1936)至德周氏影印康熙二十七(1688)砌轩刻本
    李清华著《明代唐诗接受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计六奇撰;任道斌,魏得良点校《明季南略》,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谢国祯撰《明末清初的学风》,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沈德潜辑《明诗别裁集》,乾隆刊本。
    陈田辑《明诗纪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朱彝尊辑《明诗综》,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卓尔堪辑《遗民诗》,上海: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1年版。
    柳亚子著《磨剑室诗词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冯舒撰《默庵遗稿》,张鸿《常熟二冯先生集》本,民国十五年(1926)刊本。
    黄宗羲撰《南雷文案》,上海涵芬楼据无锡孙氏小绿天藏原刻本景印本。
    黄宗羲撰《南雷文定》,咸丰八年(1858)黄氏家塾藏版本。
    沈嘉辙等撰《南宋杂事诗》,同治十一年(1872)淮南书局刊。
    赵翼撰《廿二史札记》,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赵翼撰《瓯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赵翼撰《瓯北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赵震辑《毗陵诗录》,民国十一年(1922)排印本。
    李光国辑《甓湖联吟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张宸撰《平圃遗稿》,《四库未收书辑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版。
    赵炎,沈荃辑《蒪阁诗藏》,康熙刻本。
    淩霄等撰《蒲上题襟集》,嘉庆廿一年(1816)丙子刊本。
    朱彝尊撰《曝书亭集》,上海中华书局据原刊本校排本
    
    张熙宇撰《七家试帖辑注汇钞》,同治九年(1870)京师琉璃厂刊本。
    沈德潜辑《七子诗选》,乾隆十八年(1753)刻本。
    钱谦益撰《钱牧斋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孙之梅著《钱谦益与明末清初文学》,济南:齐鲁书社1996年版。
    舒位撰《乾嘉诗坛点将录》,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本,台北:明文书局1985年版。
    陈维崧辑《箧衍集》,民国二十年(1931)余姚黄氏刊本。
    王昶辑《青浦诗传》,乾隆五十九年(1794)刊本。
    何其超辑《青浦续诗传》,光绪三十一年(1905)聚珍藏排印本。
    徐珂辑《清稗类钞》,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谢正光;佘汝丰著《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潘承玉著《清初诗坛:卓尔堪与〈遗民诗〉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版
    胡幼峰著《清初虞山派诗论》,台北:台湾国立编译馆1994年版。
    《清代碑传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吴宏一著《清代词学四论》,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0年版。
    邸永君著《清代翰林院制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姚觐元辑《清代禁毁书目》,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孙殿起辑《清代禁书知见录》,上海:商务印书馆1957年版。
    商衍鎏撰《清代科举考试述录及有关著作》,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
    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北京:人学出版社1999年版。
    贺严著《清代唐诗选本研究》,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版。
    《清会典事例》,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蒋鑨,翁介眉辑《清诗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汪观辑《清诗大雅》,雍正十一年(1733)至十二(1734)静远堂刻本。
    张应昌辑《清诗铎》,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王夫之等撰《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蒋寅著《清诗话考》,北京:中华书局2005年版。
    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邓之诚撰《清诗纪事初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884年新1版。
    刘世南著《清诗流派史》,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
    严迪昌著《清诗史》,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朱则杰著《清诗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日)松村昂著《清诗总集131种解题》,东京:中国文艺研究会印行1989年版。
    赵尔巽等撰《清史稿》,北京:中华书局1997年版。
    章钰等编《清史稿艺文志及补编》,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王绍曾编《清史稿艺文志拾遗》,北京:中华书局2000年版。
    《清史列传》,北京:中华书局1987年版。
    王远孙辑《清尊集》,清道光十九年(1839)刊本。
    彭定球等辑《全唐诗》,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全祖望撰;朱铸禹校注《全祖望集汇校集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王士禛撰《燃灯记闻》,《清诗话》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顾炎武著;黄汝成集释;栾保群,吕宗力校点《日知录》,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朱克敬撰《儒林琐记》,民国十四年(1925)上海文明书局本。
    
    尚镕撰《三家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陈三立撰;李开军校点《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李庆,王健译注《尚书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杜登春撰《社事始末》,《丛书集成初编》本,北京:中华书局1991年版。
    林昌彝著;王镇远,林虞生标点《射鹰楼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
    申涵光辑《申凫盟诗选》,清康熙浑脱居刊本。
    邓汉仪辑《慎墨堂名家诗品》,清康熙刻本。
    顾施祯辑《盛朝诗选初集》,康熙二十八(1689)心耕常刻本。
    王士禛撰《师友诗传录》,《清诗话》上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刘然辑《诗乘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9年版。
    魏宪辑《诗持》,《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邓汉仪辑《诗观》,《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本,济南:齐鲁书社1997版。
    胡应麟撰《诗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陈允衡辑《诗慰》,《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汪师韩撰《诗学纂闻》,王夫之等《清诗话》,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姚佺辑《诗源初集》,《四库禁毁书丛刊》本,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本。
    施闰章撰《施愚山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2年版。
    郭则沄撰《十朝诗乘》,民国二十四年(1935)乙亥栩楼自刊本。
    王士禛辑《十种唐诗选》,清康熙刊本。
    翁长森辑《石城七子诗钞》,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1987年版。
    《石门县志》,民国石印本。
    胡天游撰《石笥山房诗集》,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博平县衙刊本。
    陈衍撰《石遗室文集》,民国十三年(1924)刊本。
    翁方纲撰《石州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司马迁撰《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版。
    毛张健辑《试体唐诗》,清康熙五十五年(1716)刻本。
    伍涵芬编;杨军校注《说诗乐趣校注》,济南:齐鲁书社1992年版。
    沈德潜撰《说诗晬语》,《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张际亮撰;王飊校点《思伯子堂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版。
    永瑢等编《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
    董沛辑《四明清诗略》,民国十九年(1930)铅印本。
    吴之振辑《宋诗钞》,上海:三联书店上海分店1988年版。
    沈约撰《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版。
    苏轼撰,孔凡礼校点《苏轼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魏征等撰《隋书》,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版。
    袁枚撰《随园诗话》,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
    袁枚撰《随园诗话补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第2版。
    
    吴伟业辑《太仓十子诗选》,清顺治刻本。
    钱钟书著《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补订版。
    陈尚君著《唐代文学丛考》,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范文献等辑《唐人试帖纂注》,定奎堂刊本。
    沈德潜辑《唐诗别裁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版。
    孙琴安编著《唐诗选本六百种提要》,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版。
    王士禛辑《唐贤三昧集》,清康熙刊本。
    胡震亨辑《唐音癸签》,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版。
    钱良择辑《唐音审体》,光绪九年(1883)知不足斋刊本。
    法式善撰;涂雨公点校《陶庐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
    高凌雯辑《天津诗人小集》,民国二十五年(1936)金氏印行本。
    钱澄之撰;彭君华点校《田间文集》,合肥:黄山书社1998年版。
    顾炎武撰;华忱之点校《顾亭林诗文集》,北京:中华书局1983年第2版。
    纳兰性德撰;黄曙辉,印晓峰点校《通志堂集》,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法式善辑《同馆试律汇钞》、《续钞》、《补钞》,乾隆五十四年(1789)刊二十八卷本。
    法式善辑《同馆试律诗汇钞》,乾隆五十二年(1787)刊二十四卷本。
    黄丕烈辑《同人唱和集》,《丛书集成初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吴孟复著《桐城文派述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刘声木撰;徐天祥点校《桐城文学渊源考》,合肥:黄山书社1989年版。
    
    吴汝纶撰;施培毅,徐寿凯校点《吴汝伦全集》,合肥:黄山书社2002年版。
    徐璈辑《桐旧集》,民国十六年(1927)丁卯景印本。
    袁炯辑《桐溪耆隐集》,《丛书集成初编》,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梁章钜撰《退庵隨笔》,民国间上海文瑞楼刊本。
    陈瑚撰《顽潭诗话》,民国六年(1917)赵诒琛刊《峭帆楼丛书》本。
    吴闿生评选;寒碧点校《晚清四十家诗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徐世昌辑;闻石点校《晚晴簃诗汇》,北京:中华书局1990年版。
    陈诗辑《皖雅》,民国十八年(1929)上海美艺图书公司精印排印本。
    林东海,宋红辑《万首论诗绝句》,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
    汪辟疆撰《汪辟疆说近代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汪缙撰《汪子文录》,光绪八年(1882)刻本。
    邵长蘅辑《王宋二家诗钞》,清康熙乙亥三十四年(1695)刊本。
    蒋寅著《王渔洋与康熙诗坛》,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王闿运撰;陈兆奎编辑《王志》,民国十二年(1923)重印本。
    吴介撰《围炉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徐师增撰;罗根泽校点《文体明辨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刘勰著;范文澜注《文心雕龙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姚永朴撰《文学研究法》,合肥:黄山书社1989年。
    吴讷撰;于北山校点《文章辨体序说》,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臧岳辑《闻式堂唐诗类释》,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重镌康熙本。
    袁嘉毅撰《卧雪诗话》,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本,上海:上海书店2002年版。
    翟灏撰《无不宜斋稿》,清乾隆十七年(1752)刊本。
    毕沅辑《吴会英才集》,清嘉庆间刊本。
    陈去病辑《吴江诗录》,民国十六年(1927)百尺楼丛书本。
    吴伟业著;李学颖评校《吴梅村全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靳荣藩辑《吴诗集览》,乾隆四十年(1775)凌云亭刻本。
    陆心源辑《吴兴诗存》,光绪十六年(1890)刻本。
    钱谦益辑《吾炙集》,光绪二十八(1902)怡兰堂刻本。
    钱谦益辑《吾炙集》,民国四年(1915)至民国八年(1919)丁祖荫刻《虞山丛刻》本。
    法式善撰;张寅彭,强迪艺编校《梧门诗话合校》,南京:凤凰出版社2005年。
    姚鼐辑《五七言今体诗钞》,《四部备要》本。
    毛奇龄撰《西河全集》,清康熙书留草堂刊本。
    祝时泰等撰《西湖八子社诗帖》,光绪七年(1881)《武林掌故丛书》本。
    尤侗撰《西堂全集》,康熙间刊本
    姚鼐撰《惜抱轩尺牍》,清宣统二年(1910)国学扶轮社铅印本。
    铁保辑《熙朝雅颂集》,嘉庆九年(1804)刊本。
    许仁沐,蒋学坚辑《硖川诗续钞》,光绪二十一年(1895)锓雙山讲舍藏板。
    (美)韦勒克著;章安祺,杨恒达译《现代文学批评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钱基博著;傅道彬点校《现代中国文学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
    黄绍昌,刘熽芬辑《香山诗略》,民国二十六年(1937)排印本。
    张莼安辑;曾卓校《湘雅摭残》,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版。
    袁枚撰;周本淳标校《小仓山房诗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1988年版。
    谢启昆撰《小学考》,光绪十五年(1889)排印本。
    朱庭珍撰《筱园诗话》,郭绍虞编选;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昭梿撰;何英芳点校《啸亭杂录》,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舒绍言等撰《新年杂咏》,《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版。
    王炼心等撰《綉溪酬唱集》,民国廿八年(1939)刊本。
    张伯英辑《徐州续诗征》,民国廿三年(1934)张氏小米禽馆排印本。
    羊牧之辑《续毗陵诗录》,南京:江苏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全祖望辑;方祖猷,魏得良,孙汝琦,方同义点校;沈善洪授审定,《续甬上耆旧诗》,杭州:杭
    州出版社2004年版。
    杨钟羲撰;刘承干参校《雪桥诗话》,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严迪昌著《严迪昌自选论文集》,北京:中国书店,2005年版。
    赵翼撰;李解民点校《簷曝杂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潘德舆撰《养一斋诗话》,郭绍虞编;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
    钟骏声撰《养自然斋诗话》,同治间刊本
    薛雪撰《一瓢诗话》,《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方东树撰《仪卫轩文集》,同治七年(1868)刊本。
    卓尔堪辑《遗民诗》,中华书局上海编部1960年铅印本。
    陈文述辑《颐道堂诗选》,清道光八(1828)年刊本。
    潘清撰《挹翠楼诗话》,同治間刊本。
    梁启超撰《饮冰室合集》,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
    钟惺撰《隐秀轩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王士禛撰《渔洋山人文略》,雍正刊本。
    王士禛撰,袁世硕主编《王士禛全集》,济南:齐鲁书社2007年版。
    清高宗辑《御选唐宋诗醇》,乾隆十五年(1750)刊本。
    陈寅恪笺《元白诗笺证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罗振玉辑《元人选元诗》,民国四年(1915)双鱼堂范氏刊本。
    元稹撰《元稹集》,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叶燮撰《原诗》,《清诗话》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李慈铭撰;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李慈铭撰《越缦堂日记》,民国十年(1921)上海商务印书馆影印本。
    李慈铭撰;蒋瑞藻编《越缦堂诗话》,民国十五年(1926)上海商务印书馆铅书本。
    夏完淳辑《云间三子新诗合稿》,民国二年(1912)《峭帆楼丛书》本。
    
    曾国藩撰《曾国藩家训》,沈阳:辽宁古籍出版社1997年。
    曾国藩撰;李瀚章编;李鸿章校《曾国藩全集》,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03年版。
    章学诚撰《章氏遗书》,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年版。
    席居中辑《昭代诗存》,康熙十八年(1679)帆影楼刻本。
    吴元桂辑《昭代诗针》,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
    周中孚撰《郑堂札记》,《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
    陆林著《知非集》,黄山书社2006年版。
    梁章鉅撰《制艺丛话》,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姚莹撰《中复堂全集识小录》,《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编》本,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年版。
    李希泌辑《中国古代藏书与近代图书馆史料(春秋至五四前后)》,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版。
    张伯伟著《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2年版。
    王学泰编著《中国古典诗歌要籍丛谈》,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张国淦著《中国古方志考》,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版。
    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国书店1985年版。
    钱穆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版。
    郭绍虞编辑《中国历代文论选》,北京:中华书局1963年版。
    刘波著《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
    袁行霈,孟二冬,丁放著《中国诗学通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于立君,王安节著《中国诗文评点史研究》,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邓洪波著《中国书院史》,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
    刘大杰著《中国文学发展史》,北京:中华书局1941年版。
    方孝岳著《中国文学批评》,北京:三联书店,1986年版。
    郭绍虞著《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新1版。
    朱东润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台湾:开明书店1944年版。
    王瑶著《关于中国古典文学问题》,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游国恩主编《中国文学史》,上海: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杨义著《中国叙事学》,嘉义:南华管理学院1998年版。
    张玉田评选;张昶注释《硃批八家诗选笺注》,清奎堂刊四山朱墨套印本。
    钱维乔撰《竹初诗钞》,清嘉庆刊本。
    陈仅撰《竹林答问》,郭绍虞编;富寿荪校点《清诗话续编》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沈德潜选;俞汝昌注《注解唐诗别裁集》,道光十七年(1837)刊本。
    潘景郑撰《著砚楼书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
    方世泰撰《缀锻录》,《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
    沈季友辑《檇李诗系》,《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日)神田喜一郎《关于清诗总集》,《支那学》,1922年第6期、第8期、第10期。
    陈铁凡《清代学者地理分布概述》,《东海大学图书馆学报》,1967年第8期。
    (日)松村昂《沈德潜与清诗别裁集》,《名古学大学教养部纪要》,1979年第23辑A。
    江庆柏《论古代文学选本的意义》,《文学遗产》,1986年第4期。
    黄永堂《论〈播雅〉》,《贵州文史丛刊》,1987年第3期
    赵永纪《清初诗坛上的宗唐与宗宋》,《社会科学战线》,1989年第1期。
    吴承学《传统文学批评方式的历史发展》,《文学遗产》,1990年第1期。
    胡大雷《论古代选本的类型及其文学史意义》,《学术论坛》,1991年第1期。
    钱仲联《顺康雍诗坛点将录》,《苏州大学学报》,1991年第1期。
    陈尚君《唐人编选诗歌总集叙录》,蒋寅、张伯伟主编《中国诗学》,1992年第2期。
    沈燮元《韩纯玉〈近诗兼〉稿本的发现》,《北京图书馆馆刊》,1993年第3—4期。
    王钟陵《总集与评点——兼论文学史运动的动力结构》,《中国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
    朱则杰《清诗总集研究的硕果———读松村昂先生〈清诗总集131种解题〉》,《社会科学战线》,1994年第4期。
    吴承学《评点之兴〈文学评点的形成和南宋的诗学评点〉》,《文学评论》,1995年第1期。
    (日)松村昂著,清风译《〈清诗总集131种解题〉纲要及示例》,《苏州大学学报》,1995年第1期。
    章曼纯《〈湘雅摭残〉编者考》,《图书馆》,1995年第3期。
    胡鸿延《〈清诗铎〉的社会视野初探》,《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第3期。
    胡鸿延《〈清诗铎〉的构架与儒家诗歌观》,《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蒋寅《清集读记》,《文献》,1997年第1期。
    张仲谋《论吴之振的诗学观及其创作》,《苏州大学学报》,1997年第2期。
    谢正光的《试论清初人选清初诗》,《汉学研究》,1997年第2期。
    吴兆路《沈德潜“温柔敦厚”说新解》,《文学遗产》,1997年第4期。
    胡鸿延《〈清诗铎〉袖珍叙事诗艺术造诣》,《贵州教育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陈文忠《诗歌接受史与古典诗学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4期。
    朱易安《略论唐诗学发展的体系构建》,《文学评论》,1998年第5期。
    蒋寅《王渔洋与清初宋诗风之兴替》,《文学遗产》,1999年第3期。
    查屏球《三元说与中唐枢纽论的学术因缘》,《复旦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王英志《康乾诗坛复古风气与性灵思潮》,《文史知识》,2000年第8期。
    陈玉兰《任兆麟及其清思雅韵》,《苏州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周裕锴《诗可以群:略谈元佑体诗歌的交际性》,《社会科学研究》,2001年第5期。
    李娟《试论〈清诗铎〉所反映的民本思想》,《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罗时进《清初虞山派及其文化圈》,《苏州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潘承玉《〈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六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第5期。
    陆林《清初总集〈诗观〉所收徽徽州诗家散论》,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编《徽学》,2003年第2卷。
    蒋寅《清代诗学与地域文学传统的建构》,《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5期。
    陈之梅《明清人对“诗史”观念的检讨》,《文艺研究》,2003年第5期。
    蒋寅《论清代诗文集的类型、特征及文献价值》,《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1期。
    陈曦钟《关于“大学头”及其它——〈七子诗选〉流传日本考辨》,《北京大学学报》,2004年第6期。
    朱则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待访书目”考论》,《浙江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冯保善《沈德潜与〈古诗源〉》,《江苏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龚延明、高明扬《清代科举八股文的衡文标准》,《中国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章曼纯《湖南的地方艺文总集》,《图书馆》,2005年第5期。
    朱则杰《〈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订补——以〈陇右近代诗钞〉作家为中心》,《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5期。
    王宏林《推尊七子重倡格调——论〈明诗别裁集〉》,《中国诗学》,2005年第10辑。
    马珏玶、高春花《〈国朝闺秀正始集〉浅探》,《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6期。
    陈曦钟《再谈高彝与〈七子诗选〉——〈关于“大学头”及其它〉补说》,《北京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朱则杰《稀见清代福建宁公伊氏〈耕道堂诗钞〉及期作者群考》,《福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胡建次,涂淑玲《中国古代诗歌选本的承传》,《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刘靖渊《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案略论》,《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朱则杰《全国性清诗总集佚着五种序跋辑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朱则杰《清诗总集考证三题》,《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
    陈伯海《释“诗体正变”——中国诗学之诗史观》,《社会科学》,2006年第4期。
    王卓华《稀见本清初诗歌总集〈离珠集〉及其文献价值》,《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王卓华《邓汉仪诗史观及其诗学意义》,《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王卓华《〈诗观〉及其文献学意义》,《河南社会科学》,2006年第5期。
    朱则杰《〈四库全书总目〉五种清诗总集提要补正》,《深圳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
    张青松《〈资江耆旧集〉的成书过程考》,《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06年第5期。
    朱则杰《清诗总集作者统计中的若干问题》,《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朱则杰《〈四库全书总目〉十种清诗总集提要补正》,《浙江大学学报》,2007年第1期。
    朱则杰《清诗总集佚着五种序跋辑考》,《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夏勇《清诗总集研究的历史回顾》,《夏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黄金甲《略论卢见曾编纂的〈国朝山左诗钞〉》,《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闵定庆《选本与文学权力意志的外化——试论沈德潜诗歌选本批评的“正典”意识》,《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王增斌《〈清诗铎〉:清朝全面衰亡之惊世哀音》,《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
    王卓华《关于〈元气集〉的几个问题》,《文献》,2007年第2期。
    刘靖渊《诗中有人,诗外有事——两个版本〈国朝诗别裁集〉比较中的清代诗史案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王德明《〈杉湖十子诗钞〉的编纂及其价值》,《河池学院学报》,2007年第4期。
    钱敏《杭州知府鄂敏与〈西湖修禊诗〉》,《杭州研究》,2007年第4期。
    闵定庆《桐城诗学的一记绝唱——论〈晚清四十家诗钞〉的宗杜取向》,《南昌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朱则杰《沈德潜〈国朝诗别裁集〉误收宋人秦观诗》,《古典文学知识》,2007年第9期。
    查紫阳《“声华格律,不减唐人”——清代初年的“娄东诗派”》,《文史知识》,2007年第9期。
    朱则杰《清诗总集误作别集辨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朱则杰《清诗总集所见名家集外诗文辑考》,《深圳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朱则杰《关于清诗总集的分类》,《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朱则杰《〈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原录序跋补遗》,《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
    闵定庆《〈晚清四十家诗钞〉与桐城诗派的最后历程》,《中国韵学学刊》,2008年第1期。
    朱则杰《清诗总集编者及版本丛考》,《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夏勇《论地方类清诗总集的成就与特点》,《中国石油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
    朱则杰、陈凯玲《钱谦益〈吾炙集〉及其他》,《文艺研究》,2008年第9期。
    朱则杰、黄丽勤《两种稀见清诗总集考辨》,《浙江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马卫中《明末清初江苏诗歌总集与诗派之关系》,《苏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5期。
    朱则杰《三种可能已佚的清初诗歌选本与相关问题考辨——以《清初人选清初诗汇考》为背景》,蒋寅《中国诗学》,2008年第12辑。
    朱则杰《关于清诗总集的选人与选诗》,《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陈凯玲《五种广东地区清诗总集钩沉》,《甘肃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朱则杰《六种广东地区清诗总集钩沉》,《五邑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郭康松,李彩霞《从钦定本〈清诗别裁集〉看乾隆的文化心态》,《湖北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高磊《清代宋诗选本叙录》,《西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李佳行《〈晚晴簃诗汇〉的编纂及文献价值初探》,北京大学2004年硕士论文。
    王文泰《明代人编选明代诗歌总集研究》,复旦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王宏林《沈德潜的四个选本研究》,北京大学2005年博士论文。
    高春花《恽珠与〈国朝闺秀正始集〉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研究生论文。
    王炜《清诗别裁集研究》,武汉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
    宋迪《岭南诗歌总集研究》,中山大学2006年研究生论文
    王卓华《邓汉仪〈诗观〉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博士论文。
    陈凯玲《广东省级清诗总集研究》,浙江大学2008年研究生论文。
    
    
    许结《〈桐旧集〉与桐城诗学》,《中国古代文学文献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2004年。
    http://www.shwanfangdata.com/WFknowledgeServer_Mirror.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