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在新中国的影响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1949年新中国建国初期,百废待兴,由于国际政治、外交关系的制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实行了向苏联“一边倒”的政策。同样,中国雕塑界也通过多种渠道向苏联学习,其中当时最富有现实意义和历史影响的当属苏联专家举办的雕塑训练班和向苏联派遣雕塑留学生。本文以学习苏联雕塑教育模式最集中的这两个方式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研究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内涵及这种雕塑教育模式对新中国雕塑教学产生的影响。
     鉴于历史资料的缺乏和以往关于这个主题研究的不足,主要采用了口述美术史和社会学的调查方法,并通过查找档案资料,厘清了苏派雕塑家群体形成的过程,并通过苏联雕塑教学的目标,教学思想,教学体制,课程设置,基础教学方法特色,创作教学方法特色等各个方面,复原了当时苏派雕塑家学习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内涵,揭示出了苏联雕塑教育模式的独特性。本文的结论是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对新中国的雕塑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基础教学到创作教学,苏联雕塑教育模式都在二十世纪中、后期逐渐取代了二十世纪前半叶的法国雕塑教育模式,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苏联雕塑教育模式促成了中国雕塑教育体制的完善;课程设置的增补和教学步骤的科学化;基础教学和创作教学训练方法的改变等,使中国的雕塑教育逐渐走向了正规化。
     本文也从中国美术教育整体进一步分析,中国雕塑的教育教学并没有“一边倒”的全面倒向苏联,从五十年代至文革前,雕塑的民族化探索一直相伴左右,改革开放后雕塑更加呈现多元化发展,由此也更加反证苏联雕塑教育模式对中国影响的历史意义。
At the beginning of New China founded in 1949, everything needs to be reconstructed from the ruins. Due to the constraints from the political and diplomatic international relationships and the ideological influences, the New China Government adopted the diplomatic policy by leaning to the Soviet Union(USSR) in almost all the aspects, e.g.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areas etc. As a consequence, the Chinese sculptural field also learned from the USSR in the various ways. The most realistic and influencing channels are the sculptural workshop hold by USSR experts and sending sculptural students to USSR. In this paper, by studying in depth the above two channels, 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analysis the essentials of the education model of sculpture in the USSR and its influences upon the New China's sculpture education.
     Due to the shortage of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he lacking of researches on this subject, this paper mainly adopts the ways of dictating history, soc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the filed information. As a result, this paper illuminates the process of the formation the USSR community and identifies the essential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SSR sculpture educational model by studying the teaching objectives, systems and courses of the USSR sculpture education. The conclusion is: the USSR sculpture education model ever played far-reaching influences on the New China's sculptur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nd dominated the French's gradually in the 2nd half of 20th century. The USSR sculpture education model accelerated the formation of the Chinese sculptural education system, the amendments of courses and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eaching steps, the improvements of training methods of basic and creative teaching, and thus helped the normalization of the Chinese sculpture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lso found that th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Chinese sculpture did not follow the USSR completely by analyzing the Chinese art education as a whole. The localized exploration in sculpture never stops since 1950s and even shows a diverse evolution after the Chinese Economic Reform.
引文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第一册,第266页。
    [2]转引自孔寒冰《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第118页。
    [3]李涛著《借鉴与发展--中苏教育关系研究(1949-1976)》,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第53页。
    [4]《新华月报》,1955年第2期,第80页。
    [5]陈履生著《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102页。
    [6]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是在1932至1934年苏联文艺界关于创作方法问题讨论过程中,由作家和理论家提出、经斯大林同意后确定下来的。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定义,在1934年全苏第一次作家代表大会通过的苏联作家协会章程里作了如下的表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作为苏联文学与苏联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要求艺术家从现实的革命发展中真实地、历史具体地去描写现实;同时,艺术描写的真实性和历史具体性必须与用社会主义精神从思想上改造和教育劳动人民的任务结合起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保证艺术创作有特殊的可能性去发挥创造的主动性,去选择各种各样的形式、风格和体裁。”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思想原则是:1、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为思想指南,从革命的发展的观点,从矛盾斗争的观点去观察生活,描写生活,揭示生活的本质及其趋势,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的最基本的特点。2、坚持列宁的党性原则。党性就是作家自觉地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为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服务。3、肯定社会主义的现实,塑造正面英雄形象,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
    [7]编辑部《向先进的苏联美术学习》,《美术》,1957年11月,第4页。
    [8]史纪《辉煌的苏联艺术》,《美术》,1954年10月,第45页。
    [9]《学习苏联美术创作经验的活动》,《美术》,1955年1月,第44页。
    [10]黎朗《苏联美术作品在我国广泛传播》,《美术》,1957年11月,第15页。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编《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简史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第80页。
    [12]殷双喜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189页。
    [13]朱丹《在造型艺术中怎样塑造英雄人物--记苏联雕塑家托木(姆)斯基院士的谈话》,1954年2月,第11页。
    [14]刘开渠《向苏联雕塑艺术学习》,《美术》,1954年11月,第13页。
    [15]刘艳萍《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16]刘艳萍 《曹春生访谈录》,2007年6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17]刘艳萍 《史美英访谈录》,2008年1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史美英家。
    [18]郑朝《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1-2页。
    [19]刘艳萍《张润垲访谈录》,2008年1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张润垲工作室。
    [20]刘艳萍《曹春生访谈录》,2007年6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21]曹庆晖、刘艳萍《苏晖访谈录》,2008年1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红庙北里苏晖家。
    [22]《雕塑系九年来的基本情况》,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档案。
    [23]殷双喜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第190页。
    [24]刘开渠《向苏联雕塑艺术学习》,《美术》,1954年11月,第13页。
    [1]《一九五六年选拔留学预备研究生办法》,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档案。
    [2]刘艳萍 《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3]《聘请苏联雕刻教授的理由及来院后的具体工作任务》,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档案,但文献上的具体时间是1954年。
    [4]《一九五六年选拔留学预备研究生办法》,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档案。
    [5]刘艳萍《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6]刘艳萍《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7]《为我院苏联专家延长时间问题的报告》,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档案。
    [8]刘艳萍 《刘家洪访谈录》(下),2008年3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园刘家洪家。
    [9]刘艳萍 《史美英访谈录》,2008年1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史美英家。
    [10]刘艳萍 《曹春生访谈录》,2007年6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11]刘艳萍 《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而阿尼库申是雕塑名家,董祖诒说:“我想我本来属于鲁艺的老师,回来以后他们不可能把我放了去搞创作,肯定让我继续做教员,选了凯尔金,从心理来讲也是不很情愿,我是非常喜欢阿尼库申的”。可见,董祖诒的选择更多地是基于现实的考虑,打好习作基本功,多听老师的艺术主张、见解和对雕塑的理解,为将来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而作准备。
    [14]刘艳萍 《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15]刘艳萍 《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16]刘艳萍 《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17]刘艳萍 《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18]刘艳萍 《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半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19]刘艳萍 《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20]刘艳萍 《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21]刘艳萍 《张润垲访谈录》,2008年1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张润垲工作室。
    [22]刘艳萍 《刘家洪访谈录》(上),2008年1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园刘家洪家。
    [23]雨行 《雕塑构图问题--向尼·尼·克林杜霍夫老师学习中的一些体会》,《美术》,1957年3月,第99-101页。
    [24]刘艳萍 《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25]刘艳萍 《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26]刘艳萍 《刘家洪访谈录》(上),2008年1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园刘家洪家。
    [27]郑朝《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9页。
    [28]刘艳萍 《张润垲访谈录》,2008年1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张润垲工作室。
    [29]王卓予《回顾那十七年(1949-1966)》,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204页。
    [30]刘艳萍 《史美英访谈录》,2008年1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史美英家。
    [31]刘艳萍 《刘家洪访谈录》(上),2008年1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园刘家洪家。
    [32]沈文强《学习苏联的年代》,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213页。
    [33]钱绍武发言,选自《神韵之塑时代气度--滑田友雕塑艺术暨捐赠作品展研讨会文稿》,中国美术馆七楼会议厅,2008年3月28日。
    [34]刘艳萍 《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35]刘艳萍 《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36]刘艳萍 《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37】刘艳萍 《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38】刘艳萍《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39】刘艳萍《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40】刘艳萍《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41】刘艳萍《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42]刘艳萍 《张润垲访谈录》,2008年1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张润垲工作室。
    【43】刘艳萍《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44】刘艳萍《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45】刘艳萍《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46]雕塑训练班成员 《雕塑作品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1]刘艳萍 《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2]郑朝《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9-10页。
    [3]龙翔主编《走过岁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八十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前言。
    [4]钱绍武《雕塑系三十八年历程回顾》,《美术研究》,1988年2月,第8页。
    [5]刘艳萍 《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6]郑朝《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9页。
    [7]杨乐《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美术作品中丰收主题的历史语境》(论文)附录访谈
    [8]刘艳萍 《刘家洪访谈录》(上),2008年1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园刘家洪家。
    [9]王卓予《回顾那十七年(1949-1966),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203页。
    [10]沈文强《学习苏联的年代》,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211页。
    [11]刘艳萍 《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12]刘艳萍 《孙伟访谈录》,2007年7月19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孙伟办公室。
    [13]刘艳萍 《隋建国访谈录》,2008年4月22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14]刘艳萍 《张润垲访谈录》,2008年1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张润垲工作室。
    [15]刘艳萍 《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16]刘艳萍 《曹春生访谈录》,2007年6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17]王卓予《回顾那十七年(1949-1966)》,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205页。
    [18]崔开宏《百年雕塑纪事》,载范迪安、许江主编、殷双喜执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雕塑学术论文集》,青岛,青岛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第143页。
    [18]刘艳萍 《曹春生访谈录》,2007年6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20]钱绍武《雕塑系38年历程回顾》,载殷双喜、隋建国主编《穿越时空--中央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雕塑系历任教师论文选集》,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第96页。
    [21]郑朝《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载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第12页。
    [22]陈绳正《弄潮在时代的激流中--半个世纪的岁月回眸》,选自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编《鲁迅美术学院雕塑50年(1951-200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第14页。
    [23]曹庆晖、刘艳萍《彭鸿远访谈录》,2008年2月28日,北京市昌平区名流花园彭鸿远家。
    [24]刘艳萍 《曹春生访谈录》,2007年6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窀。
    [25]刘艳萍 《隋建国访谈录》,2008年4月22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26]刘艳萍 《隋建国访谈录》,2008年4月22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刘艳萍 《曹春生访谈录》,2007年6月8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刘艳萍 《孙伟访谈录》,2007年7月19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孙伟办公室。
    刘艳萍 《张润垲访谈录》,2008年1月15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所张润垲工作室。
    刘艳萍 《刘家洪访谈录》(上),2008年1月24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园刘家洪家。
    刘艳萍 《史美英访谈录》,2008年1月25日,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史美英家。
    曹庆晖、刘艳萍《苏晖访谈录》,2008年1月27日,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路红庙北里苏晖家。
    曹庆晖、刘艳萍《彭鸿远访谈录》,2008年2月28日,北京市昌平区名流花园彭鸿远家。
    刘艳萍 《刘家洪访谈录》(下),2008年3月16日,北京市朝阳区望京花园刘家洪家。
    刘艳萍 《司徒兆光访谈录》,2008年3月18日,北京市昌平区棋乐园司徒兆光家。
    刘艳萍 《钱绍武访谈录》,2008年3月25日,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下苑村钱绍武家。
    刘艳萍 《董祖诒访谈录》,2008年4月15日,北京通州区燕郊紫竹园董祖诒家。
    刘艳萍 《隋建国访谈录》,2008年4月22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办公室。
    李涛著 《借鉴与发展--中苏教育关系研究(1949-1976)》,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年12月。
    孔寒冰著《中苏关系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4年5月。
    沈志华著《苏联专家在中国》,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年5月。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中央文献出版社,1987年11月第1版,第一册。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载《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教育科技司编《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简史集》,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年5月第1版。
    陈瑞林著《20世纪中国美术教育历史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苏)M·φ·奥夫襄尼克夫丰编 《大学美学课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9年6月
    (苏)尤·鲍列夫著《美学》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年10月1日
    陈履生著《新中国美术图史1949-1966》,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王明贤、严善淳《新中国美术图史1966-1976》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年10月北京第1版。
    邹跃进著《新中国美术史1949-2000》,荣宝斋出版社,2006年9月。
    中国美术馆编《中国美术年鉴(1949-1989)》,南宁,广西美术出版社,1993年5月第1版。
    钱绍武雕塑研究院《钱绍武作品简介》,中国江苏无锡惠河路71号市博物馆内2#楼之一(没书号,未正式发表)。
    王克庆著《王克庆作品集》,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年10月北京第1版。
    司徒兆光《司徒兆光雕塑集》,荣宝斋出版社,1997年。
    司徒兆光《雏鹰--司徒兆光雕塑作品》,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1985年10月。
    李松《土木金石:传统人文环境中的中国雕塑》,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
    殷双喜、隋建国主编《穿越时空--中央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雕塑系历任教师论文选集》,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隋建国、段海康主编《雕塑现实--中央美术学院建校80周年雕塑系教师教师作品》,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12月第1版。
    殷双喜编著《中央美术学院雕塑艺术研究所--雕塑五十年1955-1998》,香港,中国出版社,1998年9月第1版。
    全国城市雕塑建设指导委员会编《中国城市雕塑50年(1949-1999)》,陕西人民美术出版,1999年8月第1版。
    郑朝编撰《雕塑春秋--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七十年》,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8年4月第1版。
    范迪安、许江主编、殷双喜执行主编《二十世纪中国雕塑学术论文集》,青岛,青岛美术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殷双喜著《永恒的象征--人民英雄纪念碑研究》,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盛杨、钱绍武主编《20世纪中国城市雕塑》,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01年年1月第1版。
    张伟、周思旻、陈科著《四季如歌》,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6月。
    鲁迅美术学院雕塑系主编《鲁迅美术学院雕塑50年(1951-2001)》,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年1月第1版。
    龙翔主编《走过岁月--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八十年》,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4月第1版。
    雕塑训练班成员 《雕塑作品选》,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59年。
    沈文强《沈文强作品选》,非正式出版物
    史美英、金克俭《克林杜霍夫老师重视我国民族艺术》,《美术》,1958年10月。
    记者 《雕塑训练班毕业》,《美术》,1958年7月。
    雨行 《雕塑构图问题--向尼·尼·克林杜霍夫老师学习中的一些体会》,《美术》,1957年3月。
    郑觐 《雕塑“牧”的创作笔记》,《美术研究》,1958年4月。
    关伟显《关于“号召”》,《美术研究》,1958年4月。
    钱绍武 《我所了解的司徒兆光》,《美术研究》,1985年2月。
    杜哲森 《司徒兆光和他的雕塑创作》,《美术》,1986年8月。
    冯河 《贵在有情--谈司徒兆光雕塑创作》,《美术研究》,1991年4月。
    司徒兆光《关于雕塑的创作与制作》,《美术研究》,1991年4月。
    司徒兆光《我的泥塑习作教学》,《美术研究》,1988年2月。
    李松 《心无挂碍 运斤成风--钱绍武和他的雕塑创作》,《美术观察》,1997年7月。
    钱绍武 《从艺自述》,《美术观察》,1997年7月。
    钱绍武 《让雕塑为五亿农民服务--一个建议》,《美术》,1964年2月。
    钱绍武 《谈艺札记》,《美术》,1979年7月。
    钱绍武《李大钊同志纪念像创作体会》,《美术》,1990年4月。
    钱绍武《关于雕塑创作的体会》,《美术研究》,1960年1月。
    钱绍武《雕塑系三十八年历程回顾》,《美术研究》,1988年2月。
    钱绍武 《回顾雕塑系教学》,《美术研究》,1985年1月。
    钱绍武 《关于雕塑创作的体会》,《美术研究》,1960年1月。
    张鹏 《雕塑真诚--钱绍武访谈》,《美术观察》,2002年4月。
    陈培一《惟王建国--钱绍武先生新作大型城雕〈周公营洛〉试读》,《雕塑》,2006年5月。
    田青 《大象有声--钱绍武雕塑中的音乐》,《艺术评论》,2005年6月。
    杨德贤 《老师、兄长、艺术家--记钱绍武》,《太湖》,2005年2月。
    邵大箴《开生面立新场--论钱绍武的艺术创造》,《美术研究》,2002年2月。
    邵大箴《大家风范--浅谈钱绍武的雕塑》,《雕塑》,1996年4月。
    《钱绍武艺术简历》,《美术观察》,1997年7月。
    陈嘉栋《锤凿史册--雕塑家钱绍武的艺术世界》,《东方艺术》,1994年2月。
    王克庆《雕塑艺术的进取之路》,《美术研究》,1988年2月。
    曹春生 司徒兆光 《雕塑系的创作教学》,《美术研究》,1995年2月。
    司徒兆光《雕塑家曹春生》,《美术》,1995年12月。
    司徒兆光《雕塑系的创作教学》,《美术研究》,1995年2月。
    司徒兆光《加强研究提高艺术质量是当务之急》,《美术》,1994月10月。
    宏磊 《一个充满温馨的世界--雕塑家司徒兆光先生的艺术之路》,今日中国(中文版),2001年3月。
    余志强 《漫谈雕塑教学改革》,《美术》,1988年8月。
    中央美院教研组 《中央美术学院教学体系改革的初步构想》,《美术》,1990年4月。
    许叔阳 《雕塑创作教学随感浙江美术学院雕塑系》,《美术》,1982年11月。
    刘开渠《对雕塑教育的希望》,《美术》,1990年4月。
    记者 《全国艺术教育行政会议关于美术教育问题的讨论》,1955年7月。
    潘绍棠 《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对形式主义倾向的斗争》,《美术》,1955年4月。
    俞菘《雕塑界的一些艺术思想问题》,《美术》,1958年2月。
    冯湘一《新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美术研究》,1959年1月。
    王静《谈谈解放后的雕塑艺术》,《美术研究》,1959年3月。
    严波《反对雕塑教学中的资产阶级思想--对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雕塑系教学工作的意见》,《美术》,1955年8月。
    陈天 《由于没有深入生活--雕塑创作中存在的问题之一》,《美术》,1956年12月。
    刘开渠《向苏联雕塑艺术学习》,《美术》,1954年11月。
    编辑部《向先进的苏联美术学习》,《美术》,1957年11月
    史纪《辉煌的苏联艺术》,《美术》,1954年10月。《学习苏联美术创作经验的活动》,《美术》,1955年1月。
    黎朗《苏联美术作品在我国广泛传播》,《美术》,1957年11月。
    朱丹《在造型艺术中怎样塑造英雄人物--记苏联雕塑家托木(姆)斯基院士的谈话》,1954年2月。
    杭鸣时 《改革、调整、势在必行--谈美术教育问题》,《美术》,1981年5月。
    彭鸿远 《苏联著名雕塑家米·康·阿尼库申来华访问》,《美术》,1990年7月。
    邵大箴 《当代中国美术教育浅见--兼谈俄苏美术对于中国美术教育的影响》,《美术》,1998年9月。
    靳尚谊 盛扬 朱乃正 杜键 陈兆祥 钟涵《中央美院:四十年的回顾》,1990年4月。
    《美术理论科学研究的任务》,中央美术学院1950年档案。
    《一九五六年留学生专业考试和共同必考科目的考试要求与范围》,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档案。
    《一九五六年选拔留学预备研究生办法》,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通知1956年留苏预备生录取名单》,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档案。
    《为我院苏联专家延长时间问题的报告》,中央美术学院1956年档案。
    《雕塑系规划》,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档案。
    《雕塑系九年来的基本情况》,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档案。
    《十年来的雕塑艺术(草稿)》,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档案。
    《聘请苏联雕刻教授的理由及来院后的具体工作任务》,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档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1958年选拔留学研究生的通知》,中央美术学院1958年档案。
    《1951年至1965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教学大纲》,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档案。
    《1998年雕塑系教学评估教学大纲》,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档案。
    《雕塑系新课程大纲》,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档案。
    《神韵之塑时代气度--滑田友雕塑艺术暨捐赠作品展研讨会》,主持人:陈履生,与会专家:范迪安、钱绍武、盛扬、王镛、尚辉、隋建国、邹跃进、邹文、李永林、裴建国、岳洁琼、吕品昌、郑涛、王少军、曹春生、滑夏(排名按发言先后顺序),中国美术馆七楼会议厅,2008年3月28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