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立足于高等教育大众化和高职教育大发展的背景,围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一核心问题,首先对“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这三个概念进行了界定。然后通过对信阳农专和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两所学校学生围绕他们的政治思想状况和他们对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看法这两个研究的问题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和统计,用实证的方法分析了影响和制约高职院校学生政治思想的原因,总结了我国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实效性的理论思考及对策,包括.注重高职特色,科学设计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大力发展先进文化,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环境;注重家庭美德建设,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努力营造良好的校园综合育人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拓宽思想政治教育渠道,探索实施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创新;加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占领网络阵地,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动权;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最后提出要顺应时代潮流,创新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方法和模式。
The article studies mainly on the actual effect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based on higher education popularization and the great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for this, firstly giving the definitions 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he actual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en around actual effect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nducting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students of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 and Xin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With the empirical method, analysising reasons of influencing and restrict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summed up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hina's vocational schools the status quo. On this basis, it proposes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in voc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focus on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scientific desig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in the objectives and content; vigorously develop advanced culture, and create a healthy social environment for; focus on family virtues, and to create a harmonious and peaceful family environment; adhere to the correct ideological orientation, to create a good campus environment; adhere to people-centered,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broaden the channel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xplo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actice innovations; active in the mental health of student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status and role; occupying network positions, seize the initiativ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dapt to the times, innovation and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methods, Concluding a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oretical thinking. Building a life anchored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del and build a high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students work as a team effort to creating a good school integrated education environment.
引文
①何雨欣,刘诗平:《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开始迈向大众化发展阶段》[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 olitics/2006-03/19/content-431882.htm.
    ②陈汉聪:《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载《教育科学》2007年第23期,第25页。
    ③陈至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载《求是》2008年第3期,第8-12页。
    ①葛坤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效性》载《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3页。
    ①杨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论》,载《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年第l期,第78页。
    ②张文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论思考》,载《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年第1期,第45页。
    ③郭亚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河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第3页。
    ①余世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实践性探究》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94-95页。
    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①余世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实践性探究》,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95页。
    ①余世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实践性探究》,载《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年第4期,第95页。
    ①亚里士多德,尼各马科:《伦理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第23页。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人民出版社1980年,第266页。
    ①《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993年11月。
    ①李红星:《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载《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2年第10期,第18页。
    ①刘吉:《论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载《文汇报》,2001年2月第4版。
    ①张坚:《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问题与对策》,载http://guanli.sdzy.cn/szdt03.doc.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80页。
    ②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
    ①杨旭:《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及对策研究》,载《教育园地》2006年第4期,第105-107页。
    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载《人民日报》2004年10月15日第6版。
    ①张国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辽宁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论文,第10页。
    ①张耀灿,徐志远:《关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问题》,载《思想政治教育》2003年第6期,第5-6页。
    ①顾丹丹:《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载《素质教育大参考》2006年第8期,第26页。
    ①查颖:《论大学生思想政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载《思想政治教育》2002年第12期,第79页。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G].中发[2004]16号
    [2]郭维平.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探[M]浙江: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3]广东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秘书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丛[M]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
    [4]方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5]田克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
    [6]田克勤.中国共产党与二十世纪中国社会的变革[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4
    [7]张蔚萍.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史[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8]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辽宁: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9]刘建军.思想理论教育原理新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1]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2]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江泽民文选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4]周光讯.傅传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高校德育建设[M]石油大学出版社,1995
    [15]邓演平.思想道德修养导论[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0
    [16]沈状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17]夏伟东.思想道德修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18]赵智奎精神文明建设论[M]江西:江西高校出版社,2003
    [19]2007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G].2007
    [20]李庆真.从社会转型的视角解析当前我国青少年面临的信仰危机[J].青年研究,2006,(6)
    [21]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01-19(06)
    [22]王斯琴.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J].理论前沿,2005,(3)
    [2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三题[J].思想·理论·教育,2002,(1).
    [24]杨绍文.以学生为本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北京教育,2005,(3)
    [25]诌建良.试论思想政治教育中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对策[J].思想政治教,2001,(5))
    [26]赵志毅.当代大学生道德认知状况研究报告[J].高等教育,2000,(3)
    [27]成长春.适应与超越[J].当代青年研究,2000,(4))
    [28]游清富.论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救育的影响[J].思想政治教育,2002,(5))
    [29]熊建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的科学建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
    [30]单舒平.建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探讨[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
    [31]王璐浅.谈新形势下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4,(1)
    [32]骆郁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
    [33]张旭新.思想政治教育“适应率”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5)
    [34]宋静.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内容分析[J].理论月刊,2006,(3)
    [35]刘汶.政治道德有效性评估标准与方法[J].理论月刊,2006,(1)
    [36]刘春雁.论以人为本与增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J].理论月刊,2006,(4)
    [37]燕连福.对大学生人性化教育与严格管理的反思[J].理论月刊,2006,(2)
    [38]陈慧.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初探[J].理论月刊,2006,(2)
    [39]邓达跨.文化视野下的高校德育变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6,(1)
    [40]张玉琼.德育教育要弘杨儒家精华[J].精神文明导刊,2006,(4)
    [41]孙梦云.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研究状况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1)
    [42]宋术学.网络主体性教育-网络时代大学生德育新课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
    [43]杨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5)
    [44]陈立思.论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高校工作首位[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6)
    [45]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2)
    [46]沈宝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观念创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6)
    [47]梅运彬.工程德育:一项德育方法论的创新研究[J].理论月刊,2006,(5)
    [48]赵树利.发挥人格魅力,做好大学生德育工作[J].中国教育,2004,(2)
    [49]郑学华.高校如何利用网络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新长征,2005,(8)
    [50]顾钰民哲学社会科学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
    [51]左益.李景国.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60年经验回顾[J].湖北社会科学2009,12)
    [52]周陆飞.探索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和方法[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53]常东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初探[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9(5)
    [54]宁娜.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4)
    [55]张文凯.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理论思考[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6(1)
    [56]喻莉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性探索[J].浙江海洋学校学报,2006年
    [57]禹淑莲.走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困境[J].新课程研究,2008年
    [58]严一平.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四位一体”教学模式探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8(2)
    [59]陈汉聪.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J].教育科学,2007,23(6):25
    [60]陈至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加快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迈进的步伐[J]求是,2008,(3):8-12.
    [61]赵金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教育创新[J].高等农业教育,2008(4)
    [62]余世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及实践性研究[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03,(04)94-95
    [63]胡锦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力培养造就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05-1-9.
    [64]梁潇,梁曙光.努力创新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N].光明日报,2006:26
    [65]何雨欣,刘诗平.教育部部长:高等教育开始迈向大众化发展阶段[EB/OL].http// news. xinhuanet. com/politics/2006-03/19/content-431882. htm.
    [66]2007年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N].中国教育报,2007-7-25.
    [67]沈宝莲.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是观念创新[J].思想教育研究2006(2)
    [68]葛坤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实效性[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69]杨双.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论[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3,(1)
    [70]李红星.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教育对策[J].鹭江职业大学学报,2003
    [71]贺春莲.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现状及教育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2007
    [72]刘小戈.关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践途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
    [73]梁剑.高职院校学生思想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74]梁文达.新世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
    [75]郭亚莉.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8
    [76]张国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D].辽宁师范大学,200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