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利益和谐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利益作为社会的本原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哲学家所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中心是利益,一切社会关系的核心是利益关系。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就是最初包含在利益内部的矛盾所推动起来的自然历史过程。利益作为一个关系范畴,是一个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的的统一体。利益和谐就是指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配合得当,体现为利益主体间的协调一致、稳定发展的状态或过程。表现为利益主体关系的和谐,利益主体和利益客体之间关系的和谐,同一主体的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的和谐。
     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自身有一个结构完整、逻辑严密的“思想体系”。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科学地构筑了利益理论大厦。列宁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中国共产党人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利益理论的相关思想,将其运用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是一个各种利益关系能相互协调发展的社会,人类社会便是一个由利益不尽和谐到和谐的历史演进过程。利益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质,和谐的社会有赖于并得益于利益关系的和谐。协调各种利益关系,缓和利益矛盾,实现多元利益的互惠共存,以利益协调促进利益和谐,使整个社会达到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利益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利益矛盾凸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紧紧抓住利益和谐这一关;实现利益和谐必须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和处理好各种利益矛盾,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宗旨,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As the fundamental problem of society, benefi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roblems discussed by all the philosophers in the history. The core of all the human social activity is benefit and the care of all the social relationship is benefit relation.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all the whole human society is a natural history process which is pushed by the contradiction covered in the inner benefit firstly. As a relation category, benefit is a unity combined with subject and object. Harmony of benefit is a kind of steady development state or process where different benefit subjects cooperate and coordinate very well. It shows to be a harmony of benefit subject relationship, a harmon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benefit subject and benefit object and harmony of the same subject with different benefit.
     The Marxist Benefit Theory is an important part which consists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It itself has a well-organized logic-striated ideology. On the basic of forerunners’opinions, Marx and Engel set up a systematic Benefit Ideology with considering practical material life. Lenin enriched and developed the Benefit Ideology in practic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inherited the theories and relative thoughts of Marxist classical writers and put them into Chinese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y also developed and enriched those great minds in a creative way based on The Marxist Benefit Theory. The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absolutely the one in which various kinds of benefit relationship develop cooperatively. Our society will experience the historical process where unharmonious benefit would become harmonious. The Harmony of Benefit is the basis of harmonious society which i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ism. The society relies on and benefits from the harmony of benefit relationship. It’s a practical demand to coordinate various kinds of benefit relationship, to calm down the beneficial construction, to realize the co-existence of various benefit relationship, making the whole society an active balance through the harmony of benefits which were supported by improving the benefit relationship.
     Since new China was founded, with the 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living level of people’s material culture is improving gradually, benefit relationship have also changed and benefit contradiction have appeared. In order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m harmonious society, we must seize on the harmony of benefit tightly, which is realized by coordinating the various benefit relationship of society and dealing with the different benefit contradiction. So as to push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t harmonious society, we must see the basic benefit of people as a rule which should be realized, protected and developed very well.
引文
①[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25.
    ②[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雅典的收入[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3.
    ③高鹏程.西方知识史上利益概念的源流[J].天津:天津社会科学,2005(4).
    ④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 [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667.
    
    ①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史学教研室编译.十八世纪法国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496.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40.
    
    ①王桂泉.物质利益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范畴[J].沈阳:党政干部学刊.2001(2).
    ②张兴让.利益论[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79.
    ③董明堂.利益的本质与利益评价[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69.
    ④杨焕章.三个代表是唯物史观的新发展[J].南通:南通师范学报,2001(2).
    
    ①张江河.论利益与政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73.
    ②张玉堂.利益论—关于利益冲突与协调问题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1.
    ③叶富春.利益结构、行政发展及其相互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158.
    
    ①唐代兴.利益伦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4.
    ②卢斌.当代中国利益群体分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3.
    
    ①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
    ②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95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9.
    ③[捷]奥塔·锡克著.经济-利益-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62-263.
    ④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8.
    ⑤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0.
    ①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69.
    ②苏宏章.利益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13-14.
    ③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2,483.
    ④[捷]奥塔·锡克著.经济-利益-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63.
    ⑤王伟光、郭宝平.社会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68.
    ⑥苏宏章.利益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21.
    ⑦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53.
    ⑧凌厚锋、蔡彦士.论利益格局的变化与调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23.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06.
    ②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74.
    ①孔子在《论语·子路》中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1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129.
    ①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281.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8.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87.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34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0.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03.
    ③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2.
    ④列宁全集:第5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75.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50.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526.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6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22.
    
    ①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137.
    ②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23.
    
    ①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9—570.
    ②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09.
    ③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24.
    ④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23.
    ①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36-737.
    
    ①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96.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06.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
    ④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8.
    ⑤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
    
    ①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7.
    ②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11.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57.
    ⑤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49-150.
    
    ①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95.
    ②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0.
    ③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7.
    ①[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87.
    ②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20.
    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112.
    ④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116-117.
    ⑤中央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171.
    ①胡锦涛.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N].北京:人民日报,2004-04-29(1).
    ②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
    ③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4.
    ④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6.
    ⑤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
    ⑥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44.
    ①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372.
    ②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5.
    ③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
    ①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N].北京:人民日报,2002-10-25:1.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4.
    ②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3.
    ③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5-2-20.
    ①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90.
    ①列宁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46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32.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16.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0.
    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60.
    
    ①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8.
    ②马克思思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70.
    
    ①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08.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12.
    ③胡锦涛.在中央人口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4-4-5.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84.
    ②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434.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307.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434.
    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4.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93.
    ②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631.
    ③参见蒋学模、张辉明.高级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总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112.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6.
    ①[捷]奥塔·锡克.经济一利益一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63.
    ①景天魁.收入差距与利益协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203-204.
    
    ①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M].北京:三联书店,1959,675.
    ②邓小平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55.
    
    ①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453.
    ②毛泽东文集:第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2.
    ①黄卫平、汪永成.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Ⅱ[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49.
    
    ①[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北京:译林出版社,2000,13.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17.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9.
    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7.
    ⑤邓小平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39.
    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288.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北京:人民日报,2004-09-20.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N].北京:人民日报,2004-09-20.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1,161.
    ②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1,163.
    ③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汇编[C].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2,638.
    ④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14.
    ⑤胡锦涛同志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土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4-3-11.
    
    ①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1.
    ②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221.
    ③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0.
    ④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5.
    ⑤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279.
    ⑥人民日报理论部.党员干部关注的14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125.
    
    ①[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
    ②曾庆红.在江苏就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调研时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4-11-26.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2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N].北京:人民日报,2006-10-12.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7.
    
    ①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82.
    ③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65.
    ④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7.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9.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48.
    ①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38-39.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3-14.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
    
    ①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8.
    ②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文件汇编[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
    [9]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
    [10]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1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16]列宁.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7]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8]列宁.列宁选集.(第3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19]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5:-.
    [2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4]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5]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2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7]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9]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0]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1]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32]江泽民.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大会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33]江泽民.论三个代表[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
    [34]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
    [35]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思想年谱[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
    [36]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7]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8]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3:-.
    [39]中央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保持共产党先进性教育读本[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5:-.
    [40][古希腊]色诺芬.经济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1][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
    [43][德]黑格尔.逻辑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6:-.
    [44][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5][德]黑格尔.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6][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M].北京:三联书店,1959:-.
    [47][德]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9:-.
    [48][德]马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北京:三联书店,1987:-.
    [49][英]洛克.人类解放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50][英]洛克.政府论(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51][英]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52][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4:-.
    [53][法]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54][法]让-保罗·萨特.辩证理性批判[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
    [55][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88:-.
    [56][美]赫伯特·马尔库塞.理性和革命[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57][美]阿尔蒙德,鲍威尔.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58][美]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北京:三联书店,1989:-.
    [59][美]约翰·罗尔斯.政治自由主义[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
    [60][美]米尔顿·费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61][美]科塞著.社会冲突的功能[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62][意]葛兰西.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63][意]葛兰西.实践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64][匈]卢卡奇.历史与阶级意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65]瑞士]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
    [66][荷兰]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
    [67][捷]奥塔·锡克.经济—利益—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8][苏]苏联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1卷)[M].北京:三联书店,1959:-.
    [69]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哲学>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7:-.
    [70]夏征农,陈至立.辞海(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
    [71]毛泽东著.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2]人民日报理论部.党员干部关注的14个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4:-.
    [73]李怀春.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74]李崇富.较量(关于社会主义历史命运的战略沉思)[M].北京:方志出版社,2007:-.
    [75]俞可平.全球化时代的社会主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76]王伟光.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77]王伟光,郭宝平.社会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
    [78]王伟光.经济利益政治秩序社会稳定一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层反思(中)[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79]景天魁.收入差距与利益协调[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80]林尚立等著.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中国的探索[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81]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
    [82]张永桃.行政管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3]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建研究所编.中国共产党人与人民利益:我们党如何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问题调研报告[R].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1:-.
    [84]谭培文.马克思主义的利益理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85]毛寿龙.政治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86]傅治平.和谐社会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87]张玉堂.利益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
    [88]孙伯奎,侯惠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与现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89]黄楠森,庄福龄,林利主主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
    [90]陈学明主编.二十一世纪哲学经典文本·西方马克思主义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91]张一兵.回到马克思[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92]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93]苏宏章.利益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1991:-.
    [94]赵奎礼.利益学概论[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
    [95]黄卫平,汪永成.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Ⅱ[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6]蒋学模,张辉明.高级政治经济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97]凌厚锋,蔡彦士.论利益格局的变化与调适[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
    [98]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99]袁银传.爱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2003:-.
    [100]李松龄,杜彦瑾.和谐社会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J].北京:求索,2006:-.
    [101]王洪光.试论利益群体的分化与社会稳定[J].北京:理论视野,2001:-.
    [102]洪大用.关于协调社会利益的几点认识[J].北京: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
    [103]辛鸣.论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J].北京:理论前沿,2006:-.
    [104]唐新民.代表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与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J].昆明:思想战线,2002:-.
    [105]张玉堂.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的矛盾及其协调[J].武汉:武汉大学学报,1999:-.
    [106]谭培文.利益是马克思最早发现走出唯心史观魔谷的阿莉阿德尼之线[J].广州:学术研究,2000:-.
    [107]梁洪波.关于社会利益群体和个人利益的观点综述[J].北京: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1:-.
    [108]郭安.论人类利益的变化和结构[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6:-.
    [109]王岩,郑易平.当代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观变迁与新型集体主义建构[J].北京: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
    [110]江泽民.在乔治·布什总统图书馆的演讲[N].北京:人民日报,2002-10-25:-.
    [111]胡锦涛.在中央人口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4-4-5:-.
    [112]胡锦涛.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根本[N].北京:人民日报,2004-04-29:-.
    [113]曾庆红.在江苏就贯彻落实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进行调研时的讲话[N].北京:人民日报,2004-11-2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