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适的理学观念与文学思想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叶适是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薛季宣、陈傅良等人的思想,将未成形的永嘉之学发展成为一个令朱熹都感到忧虑的思想体系。叶适不但在学术思想上发扬了永嘉学派,而且积极参与文学创作与文学活动,获得了“集本朝文之大成者”的美誉。叶适可谓兼具了政治家、学者和文人三重身份的一代大师,他的思想也是兼容并蓄的一个复杂有机体,不同的思想在叶适的体系中相互碰撞、融合。
     本文以叶适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想之间的关系为主要研究论题,首先,分析了叶适对理学家继承儒家之道的正统的问题提出的质疑,指出叶适以“推见孔氏之学以上接圣贤之统”为目的,批评了理学家的“道统”论。在此基础上,叶适继承了儒家道统的治道思想,奠定了注重经世致用的学术基础。叶适以永嘉学派的学者身份参与到了文学创作与文学理论活动中,对文道关系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形成了“合周程欧苏之裂”的文道观,并且在文学实践中形成了为文有益教治的文学思想和“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的作文原则。
     其次,论述了叶适与道学、心学的辩论过程中提出的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些观点是永嘉事功思想形成的基础。他认为道存在于现实的物中,以辩证的发展观认识世界,并以辩证发展的观点进行文学批评活动,针对理学家的“尊古”诗论,提出了“尊古不陋今”的发展文学观。他的发展文学观突出表现在对南宋后期“永嘉四灵”的提携和奖掖方面。
     再次,探究了叶适道德与功利统一的思想所折射出的“德艺兼成”的文学批评观。叶适的学术思想以道及道统的探寻为理论出发,在人的生活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向外寻找,同时,外部世界是人内在德性的体现,外部世界与人的内在德性需要和谐统一,人的内在德性需要与社会功利生活相结合,也就是叶适所宣扬的道德与功利的统一。道德与功利的统一,反映在文学批评中,就是既要兼顾内在道德的提高,又要兼顾外在艺术的表现,“德艺兼成”是叶适的文学批评观。在这一文艺观的指导下,叶适形成了崇律体、倡唐诗的诗学取向。
     最后,阐释了叶适的“中和”思想特征与平淡的文学创作追求。叶适思想的“中和”特征影响了他的审美追求,他追寻着我国传统社会最高审美标准的“中和之美”,表现在他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中对“温柔敦厚”诗教思想的充分认同。“中和”的精神内涵十分丰富,平淡而自然的审美追求是“中和”之美的具体表现。
     叶适作为南宋时期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的思想是一个巨大的宝库。研究他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想不仅可以为传统思想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也为文学批评研究拓展了新的领域。在深厚的文化背景下,多元化、立体化的考察一位人物的学术思想与文学思想,是跨领域、跨学科研究日益发展的学术背景下的一个可行之举。
YeShi is a master of Yongjia School, he inherits a thought of Xue Jixuan, Chen Fu Liang,and he helps to develop the Yongjia School from the shapeless one to a system of thoughtwhich can even makes Zhu Xi worried. YeShi not only carries forward the academic ideologyof Yongjia School, but also actively participates in literary creation and literary activities,gaining the reputation of “man who masters the great achievement of this dynasty”. YeShican be described as a politician, a scholar as well as an author. His thought is also a complexorganism. Different ideas in his system collide and integrate with each other.
     In this paper, it choo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ilosophy and literary thought ofYeShi as the main research topic.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doubt that YeShi questioned aboutthe Neo–Confucianist inheriting "Taoism" of Confucianism. On this basis, Yeshi inherits“Taoism” of the Confucian orthodoxy. He has laid a foundation of academic which focus onhumanistic pragmatism. He participates in the activities of literary creation and the theoryclaim in the process of writing article with the identity of Yongjia School scholar. He putsforward his unique insights into the relationship of Literary logic, forms the concept of"combine Zhou Cheng and Ou Su cleft ", and forms the literary thought of “writing is usefulto the treatment and education” as well as the composition principle of “if writing has norelation to the education, all the work will be useless.”
     Secondly, it discusses the materialist view of Ye shi’s. These ideas form the basis ofUtilitarianism of Zhe dong-school. He thinks Tao exists in the reality of the matter. Heunderstands the world with the dialectical concept of development, and criticizes theliterature from perspective of the dialectic development. According to the Neo–Confucianist’s idea of "the tend respected for the Old-style Poetry", he proposes thedeveloping literature view of "respect for both the Old-style and the modernism". Hisdeveloping literature view has the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in the guide and support of"YongjiaSiling" in the late Southern Song.
     Thirdly, it has explored Ye Shi’s ideology of unification of morality and utility, showinghis literary criticism viewpoint of “equal emphasis on both moral education and artisticexpression”.External world is the expression of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oetry. The externalworld and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oetry need to be unified. The moral education of poetryneeds to combine with social utilitarian life. This is the unification of virtue and utility whichYe Shi advocates. The unification of virtue and utility reflects that within the literary criticism.It means not only improving of internal virtue should be taken care of but also the artisticexpression of poetry.“Equal emphasis on both moral education and artistic expression” is Ye Shi’s literary criticism viewpoint. At this guidance of literary concept Ye Shi forms his poeticideal followed the style of late Tang Dynast.
     Finally, it has explained YeShi’s id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Zhong-he”and his plainpursuit of literary cre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YeShi’s ideology of “Zhong-he” affect hisaesthetic pursuit. He pursues “the style of Zhong-he” with highest aesthetic standard in ourtraditional society. It shows that he fully agrees on the poem teaching concept of“BeingTender, Honest and Sincere” during his literary creation and criticism. The spiritualconnotation of “Zhong-he” is very rich. The literators' literary pursuit is the concreteexpression of “Zhong-he”.
     As a thinker and a writer of Nan dynasty, YeShi’s ideology is a huge treasury. The studyof his academic ideology and literature ideology can not only inject vitality and energy intotraditional concept but also expand new field for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riticism. Under theprofound literature background, pluralistically and comprehensively investigating theacademic ideology and literature ideology of a great man is a feasible way especially at thebackground of studying the developing academic across the fields and subjects.
引文
①[美]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三联书店,1981年,第666页。
    ②王国维《王国维遗书》,上海书店,1983年,第70页。
    ③朱迎平《宋文论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6页。
    ①黄宝华,文师华《中国诗学史·宋金元卷》,鹭江出版社,2002年,第213-218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20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09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09-510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98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99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页。
    ④朱迎平《永嘉巨子——叶适传》,浙江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157页。
    ①马茂军《宋代散文史论》,中华书局,2008年,第194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59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页。
    ④参见[宋]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页。
    ①向世陵《叶适的虚实观及其对理学的批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1年,第3期,第34页。
    ①陈心浩《文德文术文变——论叶适的文学思想》,《温州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第75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54页。
    ①张立文,祁润兴《中国学术通史(宋元明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99页。
    ②张义德《叶适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07页。
    ③[宋]韩彦直《橘录》,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4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61页。
    ④[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士刘诸儒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7页。
    ⑤[宋]王开组《儒志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69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03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78页。
    ②[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周许诸儒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78页。
    ③[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周许诸儒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78页。
    ④[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515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6页。
    ⑥[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艮斋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79页。
    ①[宋]薛季宣《浪语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25页。
    ②[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艮斋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5页。
    ③[宋]薛季宣《浪语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43页。
    ④[宋]薛季宣《浪语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69页。
    ⑤[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12886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99页。
    ⑦[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止斋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97页。
    ⑧[宋]薛季宣《浪语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69页。
    ⑨[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艮斋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0页。
    ①[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艮斋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5页。
    ②[宋]陈傅良《止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04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99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99-300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64页。
    ①[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水心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4-5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00-301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73页。
    ④[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艮斋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0页。
    ⑤[宋]薛季宣《浪语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85页。
    ⑥王伦信《略论叶适思想的学术渊源和地位》,《浙江学刊(双月刊)》,1994年,第1期,第61页。
    ⑦[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艮斋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0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1页。
    ①张义德《叶适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23页。
    ②张义德《叶适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23页。
    ③钱穆《宋明理学概述》,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196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32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59页。
    ①[宋]朱熹《朱子文集》,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80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2967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08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65页。
    ②漆侠《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及其在中国古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中国经济史研究》,1986年,第1期,第29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55页。
    ④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5页。
    ①[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13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67-768页。
    ③[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13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2009年,第178页。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38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05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5页。
    ③郑振铎《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第616页。
    ④[宋]叶适《水心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4页。
    ⑤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朱熹》,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178-179页。
    ①潘志锋《试析儒家“道统”的文化论证功能》,《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第10期,第78页。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205页。
    ③罗义俊《儒家道统观发微》,《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第227-228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1-12页。
    ⑤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77页。
    ⑥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24页。
    ⑦[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2350页。
    ①杨伯峻《孟子译注》,中华书局,2008年,第82页。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231页。
    ③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52页。
    ④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270-272页。
    ⑤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272-273页。
    ⑥蔡方鹿《中华道统思想发展史》,中华道统出版社,1996年,第308-313页。
    ⑦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270页。
    ⑧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273页。
    ①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271页。
    ②卞孝萱,张清华编选《韩愈集》,凤凰出版社,2006年,第272页。
    ③陈寅恪《陈寅恪先生文史论集(上卷)》,文文出版社,1972年,第12页。
    ④[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4页。
    ⑤[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178页。
    ①[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274页。
    ②[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290页。
    ③[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424页。
    ④[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318页。
    ⑤[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87页。
    ⑥[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49页。
    ⑦[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606页。
    ⑧[宋]邵雍《皇极经世书》,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262页。
    ①[宋]朱熹注,王浩整理《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14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2464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2350页。
    ④[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732页。
    ①[宋]黄干《勉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28页。
    ②[宋]黄干《勉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15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46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46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9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8-739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88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63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63-164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54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59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05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52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07页。
    ③[宋]朱熹注,王浩整理《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2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9页。
    ⑤[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60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10页。
    ⑦[宋]朱熹注,王浩整理《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4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0-731页。
    ⑨[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26页。
    ⑩[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13-114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46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59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00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51-752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99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0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35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40-741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78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2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6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6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6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6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6-737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7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7-738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7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7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7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8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45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8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90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42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31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41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5页。
    ⑦[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5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75-176页。
    ⑨[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36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44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37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07-208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9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73页。
    ③罗立刚《宋元之际的哲学与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07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60页。
    ⑤杨伯峻《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第1106页。
    ⑥章诗同《荀子简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09页。
    ⑦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66页。
    ⑧高华平,王齐洲,张三夕译注《韩非子》,中华书局,2010年,第148页。
    ⑨[晋]郭象注,[唐]成玄英疏《庄子注疏》,中华书局,2011年,第237页。
    ①郑万耕校释,[汉]扬雄原著《太玄校释》,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年,第282页。
    ②[汉]王充著,张宗祥校注《论衡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555页。
    ③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第9-10页。
    ④[唐]魏征等撰《隋书》,中华书局,1973年,第1544页。
    ①[宋]石介《徂徕石先生文集》,中华书局,1984年,第144页。
    ②[宋]王禹偁《小畜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8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75页。
    ①[宋]欧阳修,李之亮注译《叶欧阳修集》,中州古籍出版社,2010年,第228页。
    ②曾枣庄《宋文通论》,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78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19页。
    ④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上海辞书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三五〇九卷,第370页。
    ⑤[宋]杨时《龟山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44页。
    ⑥[清]纪昀,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十七)》,集部总集类一,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79页。
    ⑦[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36页。
    ①[宋]刘埙《隐居通议》,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86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4页。
    ②[宋]陈耆卿《筼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19页。
    ①[宋]周密《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第65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00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5页。
    ④郭庆财《南宋浙东学者的文道思想述论——以吕祖谦、叶适为中心》,《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33卷第3期,第23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5-696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2686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93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42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54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333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11页。
    ③[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艮斋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5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6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09页。
    ⑥[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水心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12页。
    ⑦[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402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31页。
    ⑨[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20页。
    ⑩[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08页。
    ①[宋]陈亮《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第384页。
    ②[宋]陈亮《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第378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97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09页。
    ⑤[宋]陈亮《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第323页。
    ⑥[晋]陈寿撰,[宋]裴松之注《三国志》,中华书局,2006年,第543页。
    ①[宋]陈亮《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第283页。
    ②[宋]陈亮《陈亮集》,中华书局,1974年,第283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07-608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4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69-270页。
    ①[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东莱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67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9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55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73-274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1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页。
    ⑦[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页。
    ②[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周许诸儒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78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59-760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3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5-216页。
    ⑥[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水心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22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2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2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9-700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5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03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59页。
    ⑦[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8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1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54-555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9页。
    ③林孝暸《叶适对孔子“道一”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兼对叶适学说性质的探讨》,《孔子研究》,2012年,第2期,第80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0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26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3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02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页。
    ④[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755页。
    ⑤[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146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80页。
    ⑦[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47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20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4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07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07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07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72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94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03页。
    ⑦[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95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87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72页。
    ②冯友兰《永冯友兰文集(第九卷)》,长春出版社,2008年,第170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41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4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45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45页。
    ⑦[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45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27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1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1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1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71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7-28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86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73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29-830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6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337页。
    ⑤李新《叶适的内外交相成思想》,《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第82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6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2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2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2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2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42页。
    ⑦[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12-213页。
    ⑧张义德《叶适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71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56页。
    ②[清]王夫之《张子正蒙注》,中华书局,1975年,第338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6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03页。
    ①[宋]邵雍《邵雍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79页。
    ②黄宝华,文师华《中国诗学史(宋金元卷)》,鹭江出版社,2002年,第213页。
    ①[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41页。
    ②[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366页。
    ③[宋]杨时《龟山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04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34页。
    ①[宋]杨简《慈湖诗传》,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3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页。
    ②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宋金元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334页。
    ③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宋金元文论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334页。
    ④[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728页。
    ⑤[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50页。
    ①[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095页。
    ②[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095页。
    ③[宋]滕珙《经济文衡》,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0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98页。
    ④[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968页。
    ⑤[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25页。
    ①[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01页。
    ②[宋]张戒《岁寒堂诗话》,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79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4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24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24页。
    ⑤[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755页。
    ①萧华荣《中国古典诗学理论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二版,第194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33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1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0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07页。
    ①[宋]杨时《龟山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91页。
    ②[宋]杨时《龟山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56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88页。
    ④[宋]杨时《龟山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2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93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6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0-701页。
    ⑦[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21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22页。
    ①[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15页。
    ②胡俊林《永嘉四灵暨江湖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20页。
    ③胡俊林《永嘉四灵暨江湖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26页。
    ④胡俊林《永嘉四灵暨江湖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20页。
    ⑤陈增杰《南宋四灵简论》,《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第57页。
    ⑥胡俊林《永嘉四灵暨江湖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9页。
    ⑦参见茅雪梅《“永嘉四灵”研究》,暨南大学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①[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60页。
    ②胡俊林《永嘉四灵暨江湖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6页。
    ③[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6页。
    ④[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40页。
    ①[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6页。
    ②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01年,第266页。
    ③[宋]杨万里《诚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4页。
    ④[宋]杨万里《诚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4页。
    ⑤莫砺锋《唐宋诗论稿》,辽海出版社,2001年,第494-513页。
    ⑥[宋]姜夔《白石道人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4页。
    ①孙望,常国武主编《宋代文学史(下)》,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年,第5页。
    ②[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6页。
    ③[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72页。
    ④[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56页。
    ⑤[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540页。
    ⑥[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00页。
    ①[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1501页。
    ②[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28页。
    ③[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15页。
    ④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2页。
    ⑤胡俊林《永嘉四灵暨江湖派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136页。
    ⑥[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4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10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53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1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10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21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14页。
    ②[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87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10-411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96页。
    ⑤[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51-52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21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35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35页。
    ④[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487页。
    ⑤《中塘梅林》两篇参见[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4,55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22-623页。
    ②[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14页。
    ①[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2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88页。
    ③[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58页。
    ①[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540页。
    ②[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25页。
    ③[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44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21-322页。
    ⑤陈增杰《南宋四灵简论》,《浙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4年,第1期,第56页。
    ⑥[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5页。
    ⑦[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5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7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4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1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1页。
    ⑤[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27页。
    ⑥[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427页。
    ⑦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岳麓书社,1984年,第15-16页。
    ①[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15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10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1页。
    ④[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3页。
    ⑤[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2页。
    ⑥[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2页。
    ⑦[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3页。
    ⑧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岳麓书社,1984年,第15页。
    ①[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71页。
    ②[宋]周密《浩然斋雅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21页。
    ③齐治平《唐宋诗之争概述》,岳麓书社,1984年,第14页。
    ④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124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78页。
    ⑥董平《浙东学术(第二辑)》,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25页。
    ①汤勤福《试论叶适的道统论》,中州学刊,2001年,第3期,第51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2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76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82-183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83页。
    ②[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581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78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87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93页。
    ①[清]孙希旦《礼记集解》,中华书局,1989年,第1300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32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72页。
    ④[宋]朱熹注,王浩整理《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197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324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311页。
    ②牟宗三《从陆象山到刘蕺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5-66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41-142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69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42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63-164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01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73页。
    ①汤用彤《汤用彤学术论文集》,中华书局,1983年,第226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425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425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473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76页。
    ①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第11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426-427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5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454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473页。
    ①[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62页。
    ②[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24页。
    ③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第51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28页。
    ①[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357页。
    ②[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82年,第2482页。
    ③[宋]洪兴祖《楚辞补注》,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62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143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86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86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00页。
    ①[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239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6页。
    ③[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641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33页。
    ⑤黄灵庚,吴战磊主编《吕祖谦全集(第十册)》,浙江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21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3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07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83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47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260、3270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06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9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4-215页。
    ②[宋]陈傅良《止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0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44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97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30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41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34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0页。
    ⑥[宋]黄震《黄氏日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0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49页。
    ⑦[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3页。
    ⑧[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67页。
    ①[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51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页。
    ③[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98-499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5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8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1页。
    ⑦[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0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5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10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5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10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3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05页。
    ⑦朱迎平《宋文论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4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8页。
    ⑨[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09页。
    ⑩[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12889页。
    11[元]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第12894页。
    ①[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7页。
    ②[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00页。
    ③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45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79页。
    ⑤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59页。
    ①刘春霞《叶适散文的“纵横”品质》,《名作欣赏》,2006年,第10期,第8页
    ②[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03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7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64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00页。
    ⑥[宋]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313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3页。
    ②杨万里《从永嘉文体到永嘉文派》,《江海学刊》,2011年,第1期,第201页。
    ③[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03页。
    ④[宋]真德秀《西山文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4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51页。
    ⑤沈松勤《叶适“集本朝文之大成者”刍议》,《文学遗产》,2012年,第2期,第13页。
    ⑥沈松勤《叶适“集本朝文之大成者”刍议》,《文学遗产》,2012年,第2期,第13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54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5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0页。
    ④[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095
    ①张毅《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212页。
    ②胡云翼《宋诗研究》,巴蜀书社,1993年,第5页。
    ③张毅《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第212页。
    ④胡云翼《宋诗研究》,巴蜀书社,1993年,第7-8页。
    ⑤程千帆《古诗考索、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357-358页,第358-359页。
    ①缪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36页。
    ②吴小如《宋诗漫谈》,《文史知识》,1990年,第1、2期,第10-19页。
    ③王小舒《中国文学精神(宋元卷)》,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9页。
    ①许总《唐宋诗体派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9-30页。
    ②许总《唐宋诗体派论》,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25页。
    ③[清]纪昀,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三十二)》,集部别集类二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51-52页。
    ①[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76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1页。
    ③钱钟书《谈艺录》,三联书店,2001年,第378-379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321-322页。
    ①严夀澂《诗道与文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67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10页。
    ①[宋]林希逸《竹溪鬳斋十一稿续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85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76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4-215页。
    ③[宋]叶适《习学纪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5页。
    ④[宋]叶适《习学纪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1页。
    ①转引自解旬灵,《南宋四灵诗派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年,第73页。
    ②陈静《唐宋律诗流变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第60页。
    ③陈静《唐宋律诗流变研究》,齐鲁书社,2009年,第71页。
    ④[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330页。
    ⑤[元]方回选评,李庆甲集评校点《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771页。
    ①[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2页。
    ②钱钟书《谈艺录》,中华书局,1984年,第2页。
    ③[清]蒋士铨《忠雅堂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第986页。
    ①钱钟书《宋诗选注》,三联书店,2002年,第359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40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02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322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55页。
    ③[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082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227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832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84-185页。
    ⑦[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28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01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2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2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58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75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92页。
    ⑦[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6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99-200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6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2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2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2页。
    ⑤张义德《如何评价叶适的“中庸”、“致中和”思想》,《孔子研究》,1993年,第3期,第88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3页。
    ⑦[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3页。
    ⑧[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3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733页。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13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09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09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11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50页。
    ②张义德《如何评价叶适的“中庸”、“致中和”思想》,《孔子研究》,1993年,第3期,第89页。
    ③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40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71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09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85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246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9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35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35页。
    ①刘燕飞《叶适思想的中和特征》,硕士学位论文,河北大学哲学系,2003年。
    ②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63页。
    ③[宋]朱熹注,王浩整理《四书集注》,凤凰出版社,2008年,第17页。
    ④[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903页。
    ⑤[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1904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5页。
    ②[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第491页。
    ③陈子展撰述《诗经直解》,复旦大学出版社,1983年,第1页。
    ④曾运乾《尚书正读》,中华书局,1964年,第26页。
    ⑤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11页。
    ⑥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30页。
    ①[日]岗村繁著,俞慰慈,陈秋萍,俞慰刚译《毛诗正义注疏选笺(外二种)》,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15-16页。
    ②[宋]张耒撰,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张耒集》,中华书局,1998年,第840页。
    ③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90年,第1164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1页。
    ⑤李春青《论自得——兼谈宋学对宋代诗学的影响》,《中国文化研究》,1998年,夏,第91页。
    ⑥[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375页。
    ①[宋]朱熹撰,朱杰人,严佐之,刘永翔主编《朱子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374-3376页。
    ②李新《叶适的中和文艺美学观》,《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12卷第2期,第58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95页。
    ④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9年,第60页。
    ⑤周振甫《文心雕龙今译》,中华书局,1986年,第28页。
    ⑥白振奎,石晓宁《儒家“温柔敦厚”诗教散论》,《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第3期,第81-82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95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95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109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490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64页。
    ①李新《叶适的中和文艺美学观》,《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年,第12卷,第2期,第57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154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1页。
    ①杜书瀛《文艺美学原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2年,第20页。
    ②[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03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5页。
    ④[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547页。
    ⑤[宋]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撰,赵平校点《永嘉四灵诗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64页。
    ①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128页。
    ②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组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第515页。
    ③韩经太《论宋人平淡诗观的特殊指向与内蕴》,《学术月刊》,1990年,第7期,第52页。
    ④[清]王文诰辑注《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第1344页。
    ⑤[宋]林逋《林和靖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08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16页。
    ⑥[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6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7页。
    ②[宋]魏庆之编《诗人玉屑》,中华书局,1959年,第4页。
    ③[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696页。
    ④许连军《皎然<诗式>》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第73页。
    ⑤[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4-215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14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53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54页。
    ④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66页。
    ⑤[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421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553-554页。
    ②[宋]陈傅良《止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10页。
    ③[宋]陈傅良《止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5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913页。
    ①[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9页。
    ②邓莹辉《两宋理学美学与文学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6页。
    ③[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25页。
    ④[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第3327页。
    ⑤[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01页。
    ⑥[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0页。
    ①陈锐《叶适对<中庸>的批评及其对儒学的阐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22页。
    ②陈锐《叶适对<中庸>的批评及其对儒学的阐释》,《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第22页。
    ①[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176页。
    ②[宋]程颢,程颐《二程集》,中华书局,1981年,第201页。
    ③[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13页。
    ④[宋]叶适《叶适集·水心别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699页。
    ①[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44页。
    ②[宋]叶适《叶适集·水心文集》,中华书局,2010年,第225页。
    ③[清]阮元《揅经室集·揅经室外集》,中华书局,1993年,第1269页。
    ④[宋]黄庭坚《山谷老人刀笔(三)》,《答赵伯充》,中华再造善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①[宋]杨万里《诚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88页。
    ②[宋]杨万里《诚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84页。
    ③[宋]杨万里《诚斋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60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70页。
    ④[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540页。
    ⑤[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77页。
    ⑥[宋]刘克庄撰,王蓉贵,向以鲜点校《后村先生大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4441-4442页。
    ①[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水心学案》,商务印书馆,1933年,第83页。
    ②朱迎平《宋文论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27-128页。
    ③[宋]戴栩《浣川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6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87-688页。
    ④朱迎平《宋文论稿》,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17页。
    ⑤马茂军《宋代散文史论》,中华书局,2008年,第194页。
    ①杨万里《从永嘉文体到永嘉文派》,《江海学刊》,2011年,第1期,第200页。
    ②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184页。
    ③[宋]陈耆卿《筼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4页。
    ④[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481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503页。
    ①[宋]黄震《黄氏日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70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649页。
    ②[宋]陈耆卿《筼窗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第1178册,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3页。
    ①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432页。
    ②[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中华书局,1977年,第739页。
    [1][梁]刘勰.文心雕龙[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2][宋]叶适.习学记言序目[M].北京:中华书局,1977.
    [3][宋]叶适.叶适集[M].北京:中华书局,2010.
    [4][宋]陈亮.陈亮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4.
    [5][宋]朱熹注,王浩整理.四书集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8.
    [6][宋]黎靖德编.朱子语类[M].北京:中华书局,1986.
    [7][宋]朱熹.朱子全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8][宋]周敦颐.周子通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9][宋]张载.张载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8.
    [10][宋]程颢、程颐.二程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1.
    [11][宋]吕祖谦.宋文鉴[M].北京:中华书局,1982.
    [12][宋]邵雍.皇极经世[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3][宋]邵雍.伊川击壤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4][宋]杨时.龟山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5][宋]杨万里.诚斋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6][宋]陈起.江湖后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7][宋]陈起.江湖小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8][宋]陈傅良.止斋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9][宋]薛季宣.浪语集[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0][宋]陆九渊.陆九渊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1][宋]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2][宋]真德秀.文章正宗[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3][宋]胡仔.苕溪渔隐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24][宋]罗大经.鹤林玉露[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5][元]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6][元]方回.瀛奎律髓[M].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7][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28][清]何文焕.历代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0.
    [29][清]厉鹗.宋诗纪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30][清]黄宗羲、全祖望.宋元学案[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31][清]孙希旦.礼记集解[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张义德.叶适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周梦江.叶适与永嘉学派[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
    [3]周梦江,陈凡男.叶适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4]侯外庐.中国思想通史(第四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
    [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第五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6]章柳泉.南宋事功学派及其教育思想[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2.
    [7]王国良.明清时期儒学核心价值的转换[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5.
    [8]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9]何俊,范立舟.南宋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10]包弼德.历史上的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11]罗宗强,陈洪.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2]陶文鹏.唐宋诗美学艺术论[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13]赵齐平.宋诗臆说[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14]刘述先.理一分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15]何俊.南宋儒学建构[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16]罗立刚.宋元之际的哲学和文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
    [17]朱迎平.宋文论稿[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3.
    [18]张宏生.宋诗融通与开拓[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9]李剑锋.元前陶渊明接受史[M].济南:齐鲁书社,2002.
    [20]胡云翼.宋诗研究[M].成都:巴蜀书社,1993.
    [21]许总.唐宋诗体派论[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8.
    [22]马积高.宋明理学与文学[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23]侯外庐,邱汉生,张岂之.宋明理学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2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5]顾易生.宋金元文学批评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26]方祖趥,藤复.论浙东学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27]方如金.陈亮与南宋浙东学派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8]关长龙.两宋道学命运的历史考察[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1.
    [29]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
    [30]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M].北京:三联书店,2004.
    [31]钱穆.朱子新学案[M].成都:巴蜀书社,1986.
    [32]杨天石.朱熹及其哲学[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3]周予同.经学史论著选集·朱熹[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
    [34]尹继佐,周山.中国学术思潮史(卷五)[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5]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
    [36]章学诚.文史通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5.
    [37]何炳松.浙东学派溯源[M].北京:中华书局,1989.
    [38]管敏义.浙东学术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39]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5.
    [40]宋世英.中国散文学通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
    [41]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
    [42]程千帆,吴新雷.两宋文学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43]张清华.唐宋散文[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44]莫砺锋.朱熹文学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
    [45]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2004.
    [46]郭预衡.中国散文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7]杨庆存.宋代散文研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48]杜君海.吕祖谦文学研究[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3.
    [49]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0]郭绍虞.宋诗话辑佚[M].北京:中华书局,1980.
    [51]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
    [52]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9.
    [53]韩经太.理学文化与文学思潮[M].北京:中华书局,1997.
    [54]韩经太.中国诗学与传统文化精神[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0.
    [55]姜广辉.理学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56]陈锺凡.两宋思想述评[M].上海:商务印书馆,1933.
    [57]吴乃恭.儒家思想研究[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58]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M].成都:巴蜀书社,1997.
    [59]朱刚.唐宋四大家的道论与文学[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7.
    [60]吕振羽.中国思想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1]何忠礼.南宋政治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62]姜国柱.张载的哲学思想[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
    [63]刘蔚华,赵宗正.中国儒家学术思想史[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64]庞朴.中国儒学[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
    [65]姜林祥.中国儒学思想史[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66]陈良运.中国诗学体系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67]王国维.王国维遗书[M].上海:上海书店,1983.
    [68]钱穆.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台北:台北商务印书馆,1957.
    [69]邓广铭.邓广铭学术论著自选集[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70]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71]李泽厚.中国美学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1]潘志锋.试析儒家“道统”的文化论证功能[J].江西社会科学,2006(10).
    [2]吕世荣.义利之辨的哲学思考[J].哲学研究,1998(5).
    [3]王伦信.略论叶适思想的学术渊源和地位[J].浙江学刊,1994(1).
    [4]李明友.叶适的道统观及其对心性之学的批评[J].浙江大学学报,2001(1).
    [5]景海峰.叶适的社会历史本体现[J].哲学研究,2001(4).
    [6]蒙培元.叶适的德性之学及其批判精神[J].哲学研究,2001(4).
    [7]周梦江.叶适哲学思想述评[J].人大复印资料,1990(4).
    [8]周梦江.叶适与朱熹[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7(5).
    [9]张洁.南宋叶适思想研究概述[J].人大复印资料,2000(3).
    [10]何隽.叶适与朱熹道统观异同论[J].学术月刊,1996(8).
    [11]陈安金.叶适的事物价值观初探[J].哲学研究,2001(4).
    [12]郭淑新、臧宏.论叶适的学术批判精神[J].孔子研究,2001(4).
    [13]叶坦.宋代浙东实事经济思想研究——以叶适为中心[J].中国经济史研究,2000(4).
    [14]吴松.叶适理财思想述评[J].思想战线,1998(3).
    [15]屠承先.论叶适的本体功夫思想[J].温州大学学报,2001(2).
    [16]漆侠.宋学的发展和演变[J].文史哲,1995(1).
    [17]张洁、方赛赛.试论南宋叶适的民族思想[J].温州大学学报,2001(2).
    [18]张洁.试论叶适的军事思想[J].河北学刊,2001(2).
    [19]孙丽君.叶适的反抑商思想[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1(1).
    [20]李传印.叶适对儒家传统财政思想的批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1999(3).
    [21]汤勤福.试论叶适的道统论[J].中州学刊,2001(3).
    [22]汤勤福.论叶适的历史哲学与功利思想[J].云南社会科学,2000(1).
    [23]朱晓鹏.试论叶适的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温州大学学报,2001(2).
    [24]衷尔距.薛季宣、陈傅良哲学思想初探[J].浙江学刊,1991(1).
    [25]潘富恩、刘华.论浙东学派的事功之学[J].复旦学报,1994(5).
    [26]包遵信.叶适哲学思想的评价问题[J].社会科学战线,1978(3).
    [27]杨太辛.浙东学派的含义及浙东学派的求学精神[J].浙江社会科学,1996(1).
    [28]陈国灿.论南宋浙东学派的反理学思想[J].安徽史学,1998(3).
    [29]商聚德.传统义利观要义及其改造和转换[J].中国哲学史,1999(4).
    [30]董平.叶适对道统的评判及其知识论[J].孔子研究,1993(1).
    [31]符丕盛.叶适心理学思想初探[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80(1).
    [32]李华瑞.南宋浙东学派对王安石变法的批判[J].史学月刊,2001(2).
    [33]董根洪.试论叶适的经济思想及其现代意义[J].温州大学学报,2001(2).
    [34]何俊.宋代永嘉事功学的兴起[J].杭州大学学报,1992(1).
    [35]张祖桐.论叶适的人才观[J].浙江学刊,1986(1).
    [36]陈植锷.宋代的儒学和文学[J].文史知识,1988(11).
    [37]廖可斌.理学的二重性及其对文学影响的复杂性[J].文艺理论研究,1993(4).
    [38]聂振斌.儒道的审美境界——中国古代的形上追求[J].哲学研究,1998(9).
    [39]李春青.“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论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两种基本倾向[J].文学评论,1999(2).
    [40]张立文.朱熹美学思想探析[J].哲学研究,1988(4).
    [41]程杰.从陶杜的典范意义看宋诗的审美意识[J].文学评论,1990(2).
    [42]黄坤.道学家论文与文学家论道[J].文学遗产,1986(2).
    [43]马积高.江西诗派与理学[J].文学遗产,1987(2).
    [44]张海明.论冲淡美[J].文学遗产,1988(2).
    [45]许总.论宋诗的发展轨迹与文化特性[J].晋阳学刊,1993(3).
    [46]韩经太.宋诗与宋学[J].文学遗产,1993(4).
    [47]黄坤.朱熹的文学观[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83(2).
    [48]周裕锴.自持与自适:宋人论诗的心理功能[J].文学遗产,1995(6).
    [49]聂瑞芳,黄鹏.“温柔敦厚”论[J].安徽文学,2008(5).
    [50]饶毅,张红.唐宋诗之争中的“温柔敦厚”说[J].理论界,2006(4).
    [51]涂承日.儒家“中和”思想与古典诗歌的审美生成[J].学术探索,2004(12).
    [52]梁葆莉.诗论“温柔敦厚”之诗教[J].零陵学院学报(教育科学),2003,1(2).
    [53]白振奎,石晓宁.儒家“温柔敦厚”诗教散论[J].贵州社会科学,1999(3).
    [54]雷庆翼.“中”、“中庸”、“中和”平议[J].孔子研究,2000(3).
    [55]雷庆翼.儒家中和观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影响[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2,23(5).
    [56]焦亚葳,王贵宝.温柔敦厚:“中和”美学观的典型性表述[J].河北学刊,2010,30(4).
    [57]殷杰.“德”和与“道”和的中和审美观[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5).
    [58]李新.叶适的中和文艺美学观[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2(2).
    [59]陈锐.叶适对《中庸》的批评及其对儒学的阐释[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60]刘燕飞.叶适“致中和”的哲学思想[J].河北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学报,2002,4(3).
    [61]张义德.如何评价叶适的“中庸”、“致中和”思想[J].孔子研究,1993(3).
    [62]秦李.“文如其人”综观[J].番禹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2).
    [63]李亮,孟召际.文品与人品[J].安徽文学,2008(6).
    [64]徐慧.文德说与文如其人说[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6,16(3).
    [65]蒋寅.文如其人?——一个古典命题的合理内涵与适用限度[J].求是学刊,2001(11).
    [66]李志明.人品与文品关系新论[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1994(1).
    [67]郭德茂.“文如其人”论析[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0(2).
    [68]邓心强.“文如其人”研究述评[J].淮阴工学院学报,2009,18(2).
    [69]徐佩锋.宋诗平淡美发展脉络浅析——兼论梅、欧、苏、黄四家的平淡美理论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1).
    [70]王兆鹏,李菁.宋诗的发展历程[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19(4).
    [71]刘金波,刘肖溢.中国古代文论的中和之美[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
    [72]张欣.平淡:宋代艺术的审美理想[J].凯里学院学报,2009(1).
    [73]程杰.宋诗“平淡”美的理论和实践[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4).
    [74]韩经太.中国诗学的平淡美理想[J].中国社会科学,1991(3).
    [75]张毅.20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及宋诗特征研究[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2).
    [76]刘德重,任占文.“永嘉四灵”对宋初“晚唐体”的继承与发展[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77]陈国灿.叶适与南宋反理学思潮[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0(2).
    [78]叶文举.南宋理学家的文道观及其与文学创作之关系[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1,32(4).
    [79]吴晟.南宋理学家与江西诗学的离与合[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1,22(2).
    [80]邓莹辉,林继中.“诗以道情性之正”——论宋代理学文学的情性观[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81]杨清海.理学家文学思想的情理观探析[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1).
    [82]郭庆才.理内圣与外王:论牟宗三对叶适的批判[J].暨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9).
    [83]王长红.叶适易学哲学体系管窥[J].东岳论丛,2012(6).
    [84]陈锐.叶适对《中庸》的批评及其对儒学的阐释[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85]崔海东.论叶适的形上学[J].中州学刊,2011(5).
    [86]王昕.金儒赵秉文与宋儒叶适的比较研究[J].文艺评论,2011(2).
    [1]范希春.宋代中期儒家文艺美学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
    [2]王园.唐诗与宋代诗学[D]:[博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9.
    [3]刘漪.叶适功利哲学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合肥:安徽大学,2010.
    [4]沈尚武.叶适儒学思想研究[D]:[博士学位论文].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5]周文雅.叶适功利思想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2012.
    [6]姜丹莱.唐诗与宋代诗学[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南开大学,2009.
    [7]袁浩.休谟与叶适功利思想之比较[D]:[硕士学位论文].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1.
    [8]李继富.叶适功利主义思想述评[D]:[硕士学位论文].重庆:西南大学,2011.
    [9]张俊海.叶适散文创作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开封:河南大学,200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