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在古典与现代之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现代白话诗坛上,卞之琳是一位热衷于营建中国现代白话诗歌“意境”的诗人。虽然卞之琳并不是惟一一位重视中国现代白话诗“意境”营建的诗人,但是从对中国古典诗学意境的现代性改造方面来看,卞之琳为推动中国现代白话诗歌的成长作出了重要贡献。卞之琳诗歌“意境”对中国古典诗学中的意境传统既有继承的一面,又有超越的一面。他融汇了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的表达效果、西方诗歌戏剧性处境的写作方式以及跨行的分行形式,营建了一个以理节情的“合物态化与意志化”为一体的现代白话诗歌的新“意境”。本文即从意象——卞之琳诗歌“意境”的材料、跨行与戏剧性处境——卞之琳诗歌“意境”的骨架、流动的情感——卞之琳诗歌“意境”的纽带三个方面,对卞之琳三十年代的诗歌创作进行研究,并由此进一步说明卞之琳对中国现代白话诗歌创作所作出的贡献。
Major: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Orientation: Study on the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Thoughts and Culture Tutor: Professor Li Yi Author: Liu Ziqi (2002255)
    Bian Zhili was one of important poets of Modern Chinese Poem. In 1930s the mood of Bian zhili 's poems is one of main features in his poems. Bian Zhili was not the only one poet who made the mood of his poems, but he , a Modern Chinese poet, reformed the mood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 which was the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odern Poem. Not only did the mood of Bian Zhili's poems carry on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the mood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but overstepped it. The mood of Bian Zhili's poems was composed of the classical tradition of the mood of Classical Chinese Poems, dramatics of Western Poem and enjambment in Western Poem. It was a new one that the mood of Bian's poems was a material and men's will in his poems. This article is separated into their phases: Image: the material of the mood of Bian Zhili's poems, Enjambment and Dramatics: the framework of the mood of Bian Zhili's poems, Emotion: linking the mood of Bian Zhili s poems. During the discussion: I am doing my best to announce the contribution of Bian Zhili to Modern Chinese Poem.
引文
1.卞之琳:《雕虫纪历》,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9月第1版,1984年6月第2版;
    2.卞之琳:《汉园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6年8月再版,上海书店出版社,1993年影印12月第1版;
    3.卞之琳:《鱼目集》,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1925年12月初版,上海书店出版社,1990年9月第1版:
    4.卞之琳:《卞之琳文集(上、中、下)》,江若水 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10月第1版;
    5.卞之琳:《沧桑集(杂类散文1936——1946)》,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2年6月第1版;
    6.卞之琳:《人与诗:忆旧说新》,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11月第1版;
    7.徐志摩:《徐志摩诗选集》,顾永棣编注,上海,学林出版社,1992年2月1版;
    8.李广田:《诗的艺术》,上海,开明书店,1943年12月出版;
    9.袁可嘉:《论新诗现代化》,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1月第1版;
    10.《卞之琳与诗艺术》,袁可嘉 杜运燮 巫宁坤 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年7月第1版;
    11.[香港]张曼仪:《卞之琳著译研究》,香港,香港大学中文系,1989年8月版;
    12.陈炳莹:《卞之琳评传》,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11月1版;
    13.江若水:《卞之琳诗艺研究》,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
    14.李怡:《中国现代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版;
    15.李怡《现代:反复的中国旋律》,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16.李怡:《阅读现代——论鲁迅与现代中国》,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4月第1版;
    17.[英]T·S·艾略特:《艾略特诗学文集》,王文衷 编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12月第1版;
    18.朱自清:《朱自清文集》,朱乔森编,台北,开今文化出版社,1994年8月第1版;
    19.郑敏:《诗歌与哲学是近邻——结构—解构诗论》,北京,北京大学出
    
    版社,1999年2月1版;
    20.钱理群 温如敏 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7月第1版;
    21.闻一多:《闻一多选集(第一卷)》,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87年6月第1版;
    22.蓝棣之:《正统的与异端的》,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88年8月第1版;
    23.蓝棣之:《现代诗的情感与形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8月第1版;
    24.[美]叶维廉:《中国诗学》,北京,三联出版社,1992年1月第1版;
    25.《精读闻一多》,乐齐 主编,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8年1月第1版;
    26.胡适:《胡适诗话》,吴奔星 李兴华 编,成都,四川文艺出版社,1991年7月第1版;
    27.梁宗岱:《诗与真·诗与真二集》,北京,外国文学出版社,1984年1月第1版
    28.王佐良:《英国诗史》,上海,译林出版社,1997年7月第2版;
    29.冯文炳:《谈新诗·十年诗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2月第1版;
    30.吴中杰:《(1900—1949)中国现代主义寻踪》,上海,学林出版社,1995年12月1版;
    31.[加拿大]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年9月1版;
    32.陈旭光:《中西诗学的会通——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1版;
    33.王毅:《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诗论》,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1版;
    34.《文学理论教程(修订版)》,童庆炳 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4月第2版;
    35.《二十世纪西方文论选(上卷)》,朱立元 李均 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6.《牛津文学术语词典》,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
    37.亦门:《诗与现实(第二册)·〈内容一论〉》五十年代出版社,1951年11月初版;
    38.司马长风:《中国新文学史》,昭明出版社,1978年11月再版。
    
    
    1.《华北日报·副刊》,北平,1931年1月10日;1931年2月26日;1931年3月7日;1931年4月27日;1931年9月3日;
    2.《文艺月刊》,南京,1931年二卷4期
    3.《大公报·文艺》,天津,1934年3月7日;1934年3月17日;1934年3月28日;1934年4月14日;1934年4月18日;1936年4月10日;1936年4月15日;1936年4月20日;1936年5月1日;1936年5月10日;1936年5月29日;
    4.《水星》,北平,文华书局发行,1934—1935年,上海,上海书店影印,1985年7月;
    5.《少年中国》(第1卷第9期),北平,1920年3月。
    1.宗白华:《新诗略谈》,《少年中国》(第1卷第9期),1920年3月;
    2.刘西谓:《〈鱼目集〉》,《大公报·星期特刊》,1936年4月20日;
    3.卞之琳:《关于〈鱼目集〉——致刘西渭先生》,《大公报·星期特刊》,1936年5月10日;
    4.王佐良:《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一个回顾》,《文艺研究》,1983年4期;
    5.蓝棣之:《论卞之琳诗的论卞之琳诗的脉络与潜在趋向》,北京,《文学评论》,1990年第1期,第97页;
    6.卞之琳:《难忘的尘缘·序》,秋吉久纪夫:《卞之琳诗集》,《新文学史料》,1991年第4期;
    7.蒋勤国:《论卞之琳的诗歌创作》,《中国文学研究》,1991年2期;
    8.许霆:《中国戏剧化新诗特征论》,《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第2期;
    9.[日]秋吉久纪夫:《卞之琳〈尺八〉一诗的内蕴》,何少贤译:《新文学史料》,1993年第4期;
    10.李怡:《卞之琳与后期象征主义》,《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994年2期;
    11.张北鸿:《卞之琳早期诗的深层意蕴》,《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2期;
    12.邓齐平:《卞之琳〈断章〉的多元释义及其本义探微》,《怀化师专学报》,1995年4;
    13.郭亚明:《多情自在不言中——卞之琳〈无题〉五首选三分析》,《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1995年1期;
    14.陈炳莹:《卞之琳的主知诗》,《州铁道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2期;
    15.谢中山:《荒原冲击波下的卞之琳——兼论卞之琳诗的智性探求》,《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2期;
    16.汪明星:《冷静、距离、理趣——卞之琳论》,《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1期;
    17.陈本益:《卞之琳的“顿”发论》,《西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4期;
    18.王宁宁:《卞之琳诗歌的智性特征浅析》,《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7年4期;
    19.汪东发:《论卞之琳诗歌的抒情品格》,《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4期;
    20.李怡:《中西交融的理想与现实——论卞之琳诗歌的文化特征》,《江海学刊》,1997年5期;
    21.高恒文:《卞之琳的爱情诗《无题二》简析》,《名作欣赏》,1997年3期;
    22.许霆:《中国戏剧独白体新诗的范例—解读闻一多〈天安门〉和卞之琳〈酸梅汤〉》,《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4期;
    23.白春超:《智性化:卞之琳的诗美追求》,《周口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3期;
    24.周晓风:《论卞之琳的诗歌追求与诗体创造》,《重庆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2期;
    25.罗振亚:《卞之琳三十年代诗歌的艺术新质》,《文艺理论研究》,1999年1期;
    26.刘静:《卞之琳诗歌艺术浅论》,《东岳论丛》,2000年3期;
    27.龙泉明 汪云霞:《中国现代诗歌的智性建构—论卞之琳的诗歌艺术》,《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4期;
    28.《外国文学编辑部》:《沉痛悼念卞之琳先生》,《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4期;
    29.罗振亚:《“反传统”的歌唱——卞之琳诗歌的艺术新质》,《文学评论》,2000年2期;
    30.袁可嘉:《一位诗人、哲人的散文——读卞之琳散文有感》,《文学评论》,2000年6期;
    31.殷鉴:《隐喻:卞之琳诗歌的主要表现策略》,《湛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3期;
    32.张文刚:《“路”:开启卞之琳诗歌
    
    迷宫的一枚钥匙》,《湖南社会科学》,2001年6期;
    33.雷岩岭:《试论卞之琳早期诗歌的品格》,《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1期;
    34.朱宝明:《论卞之琳30年代诗歌的审美追求》,《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6期;
    35.祝小耕:《论现代派诗人卞之琳初期诗作的审美意蕴》,《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4期;
    36.陈炳莹:《卞之琳的诗歌》,《新文学史料》,2001年3期;
    37.北塔:《卞之琳先生的情诗与情事》,《新文学史料》,2001年3期;
    38.李红秀:《审美的距离 悠远的韵味——解读卞之琳的〈断章〉》,《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期;
    39.董卫民:《卞之琳前期诗歌意象的美学特征》,《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40.高蔚:《卞之琳《距离的组织》情感线索追踪》,《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期;
    41.祝小耕:《卞之琳诗风的形成与其诗的特质论》,《青海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4期;
    42.王捷:《卞之琳诗歌的美学特征——略论知性在卞之琳诗歌中的存在与变形》,《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3期;
    43.刘子琦:《情思的深化,诗艺的提升——浅论卞之琳三十年代中期诗歌的情感转向》,《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2期;
    44.郭亚明:《付一枝镜花 收一轮水月——卞之琳〈无题〉(五首)读解》,《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期;
    45.王文彬:《卞之琳的贡献〈卞之琳文集〉的阅读和思考》,《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3年3期;
    46.费勇:《“水哉,水哉!”——卞之琳〈水成岩〉赏析》,《名作欣赏》,1987年6期;
    47.[荷兰]汉乐逸(罗易德·哈夫特):《卞之琳——中国现代诗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6年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