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戏剧批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影视传媒文化对纸质文学的冲击,戏剧文学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发生了戏剧批评的失语现象。戏剧批评可以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戏剧理论,并且给戏剧文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介于戏剧批评对于戏剧文学发展的重要性,本文意欲对田汉的戏剧批评重新整合。笔者通过分析田汉戏剧批评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主义特征,现实主义品格和异化的现实主义原则,进一步探寻田汉戏剧批评风格转化的线索,即文艺和政治之间的疏远关系对于戏剧批评的影响。通过对田汉戏剧批评三个时期的批评现状进行剖析,我认为建设健康和谐的戏剧批评,需要文艺和政治之间保持良性的关系,需要批评话语和政治话语保持适度的距离,尽量避免戏剧批评的失语现象。
As the movie and television media has more and more impact on pater literature, Drama literature has also been influenced .What is more , the phenomenon of drama criticism aphasia appears. Drama criticism can enrich and improve theory of drama continuously, more importantly, it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guid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rama literature. In view of the importance of drama criticism for drama literature, the article re-integrates the drama criticism of Tian Han. From analyzing the romantic feature, realistic character and realistic principle, the author wants to explore the clue of the style transformation of Tian Han drama criticism, which is the influence on drama criticism from the indifferent relationship of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From analyz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ian Han drama criticism among three periods. To build healthy drama criticism, keeping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is necessary, appropri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criticism words and political words is also necessary, avoiding the phenomenon of drama criticism
引文
1郭沫若.先驱者田汉[N].上海文汇报. 1947年3月13.
    2夏衍.懒寻旧梦录[M].北京三联书店,1985年.第167页.
    3宋宝珍.田汉的戏剧观与戏剧批评[J].艺术评论,2008,(12).
    4肖同庆.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史[M].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116页.
    5朱卫兵.“转向”与左翼“剧联”——中国左翼戏剧的发生学研究[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戏剧艺术, 2006,(1).
    6艺术与社会.田汉全集第14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50页.
    7王尔德.英国的文艺复兴.唯美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第100页.
    8田汉.白梅之园的内外[J].少年中国. 1921,(第2卷第12期) .
    9朱寿桐.田汉早期剧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J].文学评论.1985,(4).
    10朱寿桐.田汉早期剧作中的唯美主义倾向[J].文学评论.1985, (4).
    11艺术与社会.田汉全集第14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33页.
    12艺术与社会.田汉全集第14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69页.
    13宋春舫.论剧第1集[M].中华书局, 1923年.第268—269页.
    14徐志摩.我们看戏看的是什么[N].晨报附刊,1923年5月24日.
    15余上沅.旧剧评价[N] .晨报,1926年7月21日.
    16二十世纪西方美学名著选(上)[M].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7年.第65——66页.
    17王尔德.英国的文艺复兴.唯美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第90、97页.
    18王尔德:英国的文艺复兴.唯美主义[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年.第90、97页.
    19艺术与社会.田汉全集第14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39页.
    20艺术与社会.田汉全集第14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39页.
    21艺术与社会.田汉全集第14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41页.
    22艺术与社会.田汉全集第14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41页.
    23艺术与社会.田汉全集第14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42页.
    24转引自: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史”(上卷) [M].朱立元李钧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93页.
    25转引自《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 .[英]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著.汪正龙李永新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4页.
    26参考方杰《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译文.见《绘图意识形态》[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59页.
    27参考方杰《意识形态与意识形态国家机器》中译文.见《绘图意识形态》[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61页.
    28转引自《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英]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著.汪正龙李永新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5页.
    29转引自《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英]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著.汪正龙李永新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6页.
    30转引自《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M] . [英]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著.汪正龙李永新译.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67页.
    31鲁思.关于“摩登社”.载新文学史料第四期[M].1979年.
    32田汉.我们的自己批判[J].南国月刊, 1930,(第2卷第1期).
    33陈白尘.中国剧坛的骄傲——序<田汉话剧选>[J].戏剧论丛,1981,(4).
    34南国社第五次会议上的演说.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73——74页.
    35南国社第五次会议上的演说.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74页.
    36南国对于戏剧方面的运动.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8页.
    37第一次公演之后.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0页.
    38我们今日的戏剧运动.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39吴光耀.西方演剧史论稿[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第236页.
    40戏剧与民众.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5页.
    41我们今日的戏剧运动.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6页.
    42艺术与时代及政治的关系.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8页.
    43艺术与时代及政治的关系.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9页.
    44艺术与时代及政治的关系.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9页.
    45南国社的事业及其政治态度.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2页.
    46南国社的事业及其政治态度.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3页.
    47我们的自己批判——<我们的艺术运动之理论与实际>上篇.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48 <南国>月刊——杂志回顾.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32页.
    49高滔.唯物史观的戏剧论[J].剧学月刊, 1933,(第2卷第7-8期合刊).
    50叶沉.戏剧与时代.《戏剧论文集》[C] .上海神州国光社, 1930年.第99页.
    51叶沉.演剧运动的检讨.《戏剧论文集》[C] .上海神州国光社, 1930年.第70页.
    52关于写实主义.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44页.
    53关于写实主义.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68页.
    54面向现实,面向大众.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568页.
    55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座谈会(中会)[J],戏剧春秋, 1941,(第1卷第4期).
    56易庸:《戏剧的民族形式问题》,《戏剧春秋》第1卷第2期,1940年12月1日)
    57给中国的戏剧工作者——为成立中国戏剧工作协会筹备会告全国同志书.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564页.
    58林同华.中国美学史论集[M] .江苏人民出版社, 1984年.第567页.
    59王仲贤.不必假社会教育名义[M].见朱双云新剧史.杂俎,第34页.
    60赵宪春.中国文化与中国戏剧[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267页.
    61汪流等编.艺术特征论[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6年.第451——452页.
    62我们的自己批判.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74页.
    63我们的自己批判.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76页.
    64戏剧大众化和大众化戏剧.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34页.
    65陈白尘.中国民众戏剧运动之前路[J].山东民众教育月刊,1933,(第4卷第8期).
    66戏剧大众化和大众化戏剧.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2页.
    67欧阳予倩.戏剧运动之今后[J].戏剧(广州), 1929,(第1卷第4期).
    68向培良.商务印书馆,1936年.
    69戏剧与社会——在国力戏剧学校讲演.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81页.
    70马彦祥.戏剧讲座[R] .现代书局,1932年11月1日.
    71戏剧节与西南发展.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93页.
    72文艺大众化问题讨论资料[M].文振庭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9月第1版.
    73临着南国第三期第一次公演.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92页.
    74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M].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第399页.
    75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M].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第407页.
    76【波】耶什.格洛托夫斯基.戏剧的新约[J].外国戏剧,1980,(4).
    77吴戈.戏剧本质新论[M].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81页.
    78朱栋霖.创建现代戏剧批评体系[J].海南师院学报,1995,(1)
    79刘念渠.战时中国的演剧[J].戏剧时代, 1944,(1卷3期).
    80转引自荃麟《一个钢铁的人》[J].戏剧春秋, 1942,(2卷6期).
    81参看曹禺《编剧术》[M].重庆:正中书局,1940年1月出版.
    82戏剧的理论与实践——在国立戏剧学校讲演.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60页.
    83国防戏剧与国难戏剧.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72——273页.
    84抗战与戏剧.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20页.
    85现阶段的剧运路线——戏剧的游击战.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40页.
    86于当前剧运的考察.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64页.
    87抗战与戏剧.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22页.
    88现阶段的剧运路线——戏剧的游击战.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40页.
    89国防戏剧与国难戏剧.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73——274页.
    90诗学.诗艺[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第19页.
    91诗学.诗艺[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年.第155页.
    92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第262页.
    93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上)[M].人民文学出版社, 1979年.第262页.
    94【英】莎士比亚.哈姆莱特.莎士比亚全集(九)[M].朱生豪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第68页.
    95向培良.中国戏剧概评[M].上海泰东图书局, 1928年.第58页.
    96焦尚志.中国现代戏剧美学思想发展史.北京:东方出版社, 1995年.第36页.
    97戏剧的理论与实践——在国立戏剧学校讲演.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60页.
    98《戏剧春秋》发刊词.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63页.
    99第四届戏剧节.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66页.关于抗战戏剧改进的报告——军委会政治部的范围.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98页.
    101关于抗战戏剧改进的报告——军委会政治部的范围.田汉全集第15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398页.
    102熊佛西.论剧[N] .晨报副刊, 1926年8月.第1、2页.
    103熊佛西.论剧[N] .晨报副刊, 1926年8月.第59页.
    104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五十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第157页.
    105参见《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发生史》第五章题注[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106参见舍舒科夫著《苏联二十年代文学斗争史诗.三》[M].上海译文出版,1994年.
    107二十世纪现实主义[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第93页.
    108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第187页.
    109周扬文集(第一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第114页.
    110话剧艺术健康发展万岁!——迎接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8页.
    111艺术的道路.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页.
    112话剧艺术健康发展万岁!——迎接第一届全国话剧观摩演出会.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7页.
    113为繁荣创作“苦战三年”——关于文学艺术配合建设高潮的四点意.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90页.
    114为繁荣创作“苦战三年”——关于文学艺术配合建设高潮的四点意.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90页.
    115戏剧界怎样放出“卫星”——甲乙对话.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98页.
    116建国十一年来戏剧战线的斗争和今后的任务.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86页.
    117关于繁荣戏剧创作的一些问题.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14页.
    118快马加鞭发展话剧.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08页.
    119建国十一年来戏剧战线的斗争和今后的任务.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87页.
    120接受“五四”的精神和经验,创造社会主义新戏剧.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22页.
    121建国十一年来戏剧战线的斗争和今后的任务.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99页.
    122大力发展话剧创作.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49页.
    123建国十一年来戏剧战线的斗争和今后的任务.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70页.
    124艺术的道路.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4页.
    125参见《1948:天地玄黄》[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204页.
    126参见《邵荃麟批评选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93页.
    127周扬文集(第二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第197页.
    128建国十一年来戏剧战线的斗争和今后的任务.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93页.
    129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五十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第192页.
    130大力发展话剧创作.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49页.
    131参见《中国新文艺大系(1949——1966).理论史料集》[M].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4年.第93页.
    132快马加鞭发展话剧.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05页.
    133《建国十年文学创作选.戏剧卷(1949——1959)》序言.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236页.
    134参见《笑话里的笑话》之《何谓社会主义现实主义》[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年.
    135转引自龚育之《在漩涡的边缘》[M].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7页.
    136艺术的道路.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5页.
    137接受“五四”的精神和经验,创造社会主义新戏剧.田汉全集第16卷[M]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137页.
    138周扬文集(第三卷)[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年.第31页.
    139施旭升.戏剧艺术原理[M].中国传媒大学,2006年5.第397页.
    140王建刚.政治形态文艺学——五十年代中国文艺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年.第10页.
    141【匈】阿诺德.豪泽尔.艺术社会学[M],学林出版社,1987年.第62页.
    142刘锋杰.从“从属论”到“想象论——文学与政治关系的新思考[J].文艺争鸣·理论,2007,(5).
    [1]孟超.漫谈建国十年来的田汉剧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资料·田汉专集(下) [M].上海: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编,1980年.
    [2]刘峰杰.中国现代六大批评家[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3]谭霈生.《论戏剧性》[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4]王晓明主编.《批评空间的开创——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研究》[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8年.
    [5]赵澧徐京安等主编.《唯美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6]陆炜.《田汉剧作简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1年.
    [7]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8]吴中杰.《中国现代文艺思潮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6年.
    [9]董健.《田汉传》[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6年12月版
    [10]黄曼君.《中国近百年文学理论批评史(1895——1990)》[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1]田本相.《田汉评传》[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8年.
    [12]李庆本.《20世纪中国浪漫主义美学》[M].北京:现代出版社,1999年.
    [13]王先霈王又平主编.《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14]肖同庆.《世纪末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M]》安徽教育出版社, 2001年.
    [15]周兴华.文学批评学新编[M].牡丹江: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1年.
    [16]田大畏刘平等编.《田汉全集》[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1年.
    [17]凌晨光.《当代文学批评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
    [18]许道明.《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新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年.
    [19]陶东风.《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文化热点》[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0]【美】雷纳·韦勒克著杨自伍译《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7年.
    [21]【法】蒂博代著赵坚译《六说文学批评》三联书店,2002年.
    [22]【英】安德鲁.本尼特尼古拉.罗伊尔著汪正龙李永新译《关键词:文学批评与理论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
    [23]《戏剧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
    [24]谭桂林.田汉早期文艺思想初探[J] .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第1期.
    [25]黄育新.论田汉的转变—兼谈中国现代剧中的现代战斗意识与审美意识[J] .中国文学研究,1989.
    [26]小谷一郎(日本) .刘平译.厨川白村与田汉早期创作[J].社会科学辑刊,1996(4).
    [27]朱寿桐.论田汉的波希米亚式戏剧风格[J] .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
    [28]邹永常.田汉与新浪漫主义[J].江西教育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l3).
    [29]刘方政.论田汉话剧创作的民族化实践[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0卷第6期.
    [30]高音.论田汉抗战时期戏剧思想与成就[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12).
    [31]齐亚敏.论田汉早期戏剧的矛盾情结[J] .戏剧文学,2006年/第5期(总第2期).
    [32]马云.文学的政治阅读[J].文学评论,2007(5).
    [33]董伟.怀念田汉先生学习田汉先生——在田汉诞辰110周年、逝世40周年纪念会上的讲话[J] .当代戏剧,2009年第1期.
    [34]雷水莲.试论田汉的戏剧艺术观[J]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25卷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