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匪活动与社会控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土匪活动是民国时期广泛存在的社会现象之一,也是社会转型期社会失范的集中表现。土家族地区作为中国西南腹地一个多民族聚居区,土匪活动表现得尤为突出。本文运用民族社会史学的研究方法,将史料与民族学理论分析、宏观历史背景与具体民族村寨考察、历史学研究路径与民族学表述结合起来,用社会控制和社会变迁理论探寻国家、土匪和乡村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而反映出民国时期土家族地区乡村社会运行基本状貌和规律,最终达到为社会管理提供借鉴的目的。
     本文共分七章,分别从土匪及土匪活动基本概貌、土匪活动形成影响因素、围绕土匪活动展开的控制活动、土匪的反控制活动、土匪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以及对土匪活动相关思考几个角度展开论述。
     第一章概述了土家族地区土匪基本情况。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土匪并非民国时期独有,土家族地区有大量关于历史上土匪的传说和记载。民国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匪按活动的综合情况可分为“黑棒”、“毛狗强盗”、“边棚”和“总棚”、“团匪”四种,这一时期土匪活动发展大约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阶段。土匪群体的构成也表现出了年龄相对集中、有少数女性为匪、以本地人为主三个特征。
     第二章概括了民国时期土家族地区土匪活动基本情况。从田野调查反映的情况看,土匪活动大致可概括为强征乱派、捉码圈羊、设卡堵路、打家劫舍、强占奸淫和关圈劫场六项;本地区的土匪活动表现出边缘性、广泛性、鸦片依赖性、帮会融合性等特点;在土匪活动中形成了黑话暗语、纪律禁忌、娱乐生活方面的文化。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共同组成了土匪群体的群体特征。
     第三章详细分析了民国时期土匪活动形成的影响因素。作为一种影响深远的社会现象,土匪活动受到自然因素、文化因素和社会背景因素三个层面因素的影响,每一个层面因素下又有许多具体的因素,本地区土匪活动是民国时期各种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同时,从宏观角度来分析,社会转型期土家族地区特殊的社会背景是导致土匪活动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第四章描述了地方政权和乡村社会对土匪活动的控制。为了有效控制土匪活动,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地方政权从制度建设、军事清剿、经济根源等方面采取了种种措施;乡村社会也采取了加强自身防卫、组建自卫武装、与土匪合作等措施。这些控制活动表现出了以正式控制和强制性控制为主,非正式控制与非强制性控制略显单薄的特点。
     第五章描述了土匪针对地方政权和乡村社会控制所采取的反控制活动。为了获得生存空间,土匪对乡村社会和地方政权的控制活动进行了反控制。从乡村社会角度来看,它体现在渗透基层政权、巩固经济支柱、强化军事力量和匪化自卫武装四个层面;从地方政权角度看,它体现在军事对抗、权利渗透等层面。每个层面中又有许多具体的反控制内容,共同体现出了土匪反控制活动以武力和暴力为依托呈现出压迫性、在具体手段上呈现出多元性的特点。
     第六章分析了民国时期土匪活动产生的社会影响。由于土匪活动具有涉及面广、持续时间长、活动数量多的点,土家族地区民国时期土匪活动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一)由于暴力和武力的长期存在,导致暴力和武力成为确立社会权威和秩序的主导性因素;(二)由于劳动力和农作物减少、农产品恶性单向流动,导致土家族地区贫困化的加剧;(三)由于入匪或遭匪骚扰,导致乡村社会无产者规模扩大;(四)由于社会分层、社会流动异常和乡村社会武装力量的不断膨胀,直接导致土家族地区国家政权内卷化;(五)由于与土匪活动密切相关的传统宗族组织功能、道德风俗、基层政权性质和帮会组织扩张等方面变化,导致土家族地区民间控制系统的变迁。
     结语部分对民国土匪活动一些问题进行结论性思考。(一)土家族地区民国时期土匪群体的实质是本地区无产者在特殊历史时期的一种存在形态。而本地区匪患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是社会转型期在社会结构中产生的权威冲突;(二)土家族地区土匪活动形成有自己的机制,它由原初机制和后致机制两部分构成。其中,原初机制分为压力机制、排解机制和示范机制三部分,后致机制分为镇压机制、保护机制和引导机制三部分。而无力消除土匪活动产生的社会土壤、地方政权合法性逐渐削弱和控制手段中非正式控制的缺失是民国时期土匪活动控制效果不明显主要原因;(三)土家族地区某些土匪在特定范围内对百姓采取保护性活动,可将之称为“保护型土匪”,这些活动目的在于为匪帮和土匪个人营造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基础;(四)土家族地区土匪在与社会互动过程中,形成了固定的模式和结构,这种结构以土匪为中心;(五)匪患问题研究可为当代转型期社会管理提供一些启示,如:要明确执政理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为社会健康有序发展提供“领导机制”;要关注民生,化解社会矛盾,为社会矛盾提供“排解机制;要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及时有效打击恶性犯罪,为社会稳定提供“保护机制等。
Bandits activity was a widespread social phenomenon in the time of Republic ofChina, which was also a centralized expression of social anomie during the time of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problem of bandits was specially prominent in Tujia ethnicminority region which was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 of central China as amulti-ethnic-minority community. Applying to study methodology of ethnologicalsocial historiography, this assay combines historical data with ethnological theoryanalysis,macro historical background with micro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investigation, historical study with ethnological expression, trying to find out the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ion, bandits and rural society using the theory ofsocial control and social change, t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and rules in theoperation of rural society in Tujia ethnic minority region in the time of Republic ofChina, and finally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social administration.
     The assay is divided into7chapters, respectively illustrating bandits,the generalpicture of bandits,bandits activity formative factor,government control on banditsactivity, anti-control of bandits, social influence of bandits activity and relativethinking.
     Chapter one introduces the general picture of bandits. As a historicalphenomenon, bandits is not peculiar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has beennumerously historified. The bandits activity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period can bedivided in to four types and five phases. The formation of bandits has threecharacteristics of same age span, female bandits and local people.
     Chapter two describe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bandit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Tujia region. From field research, bandits activity includes6types. Bandits activity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marginality, universality,dependency on opium,underworldgang syncretization.
     Chapter three analyzes the formative factor of bandits activity. As a far-reachingsocial phenomenon, bandits activity is influenced by environment, culture and societyand is the result of each factor.The special social background during socialtransformation time in Tujia region is the decisive factor which leads to bandits activity.
     Chapter four describes the control of local government and villages on banditsactivity.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bandits activity and restore normal social order,local government adopts various measures from system building, military cleaning-up,economic de-rooting, and villages society also adopts measures like strengthening selfdefence, army building and cooperation with bandits.All the control measures has acharacteristic of formal control and compulsory control.
     Chapter five focuses on anti-control of bandits against local government andvillages. In order to gain living space, bandits carries out anti-control activities againstlocal government and villages. From the respective of villages society, it is embodiedin local government penetration, economy consolidation,armed force strengtheningand bandits army building. From the respective of local government, it is embodied inmilitary confrontation and power penetration, each of which includes manysub-anticontrol content. All anti-control measures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compression by military force and violence, multielement in specific method.
     Chapter six analyzes the social influence of bandits activity. Owing to thewide-ranged,long-duration bandits activities, bandits activity exerted a far-reachinginfluence to the social structure during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follows:(1)militaryforce and violence became the leading factor in the establishment of social authorityand order.(2)aggravation of poverty in Tujia region owing to the uniflow of farmproduce caused by decrease of manpower and crops.(3)Enlargement of proletarianowing to bandits activity.(4)Involution of government power owing to abnormalsocial layer and social flow, and increasing villages society armedforce.(5)Transformation of nongovernmental control system in Yujia region owing tothe change of traditional clan organization function, moral, custom, local governmentcharacter and underworld gang, all of which is related closely with bandits activity.
     The last chapter gives conclusive thinking on bandits activity:(1) The nature ofbandits group in the time of Republic of China is a form of local proletarian in specialhistorical age. The cause of bandits is the authority conflict during socialtransformation.(2)Bandits activity has its own formation mechanism which consistsof two parts as original mechanism and post mechanism.(3)Original mechanism can be divided into pressure mechanism, untangling mechanism and model mechanism.Post mechanism can be divided into suppression mechanism, protection mechanismand leading mechanism.Government's powerless to eliminate it's social backgroundand deficit of unofficial control is the main reason of ineffective control on banditsactivity.(4)In a particular range, bandits took actions to protect common people(socalled Guarding bandits).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living and development socialbackground for bandits. A fixed model and structure is formed during the interactionbetween bandits and the society. The structure is bandits-orientated.(5) Someenlightenment can be inferred from the research of bandits, for example: Thegovernment shall make clear of its governing idea and strengthen its governing abilityto provide leadership mechanism for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social development.The government shall focus on the living standard for the people and resolve socialcontradictions to provide untangling mechanism fro social conflicts. The governmentshall strengthen its judicial ability construction to attack crime and to provideprotection ability for social stability.
引文
①埃里克·霍布斯鲍姆《土匪》一书有两种中译本。其一是李立玮、谷晓静译:《匪徒:秩序化生活的异类》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年版;其二是郑明萱译:《盗匪:从罗宾汉到水浒英雄》麦田出版1998年版。
    ②(英)贝思飞著,徐有威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版,第371页。
    ①谭属春:《近代中国的匪患问题初探》,载《求索》1994年第4期。
    ②蔡少卿:《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兵匪”》,载《南京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
    ③李贤华:《旧中国土匪问题初探》,载《中国人民警官大学学报》1995年第3期。
    ④孙静:《民国时期湘西匪患成因分析》载《锦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4期。
    ⑤张增萍:《1922年至1932年河北省匪患及其成因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2年。
    ⑥(英)贝思飞著,徐有威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①马烈:《民国时期匪患探源》,载《江海学刊》1995年第4期。
    ②宋大鹏:《近代山东土匪问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③刘平:《清末民初的太湖匪民》,载《近代史研究》1992年第1期。
    ④张海孺:《民国时期湘鄂边区匪祸民变原因初探》,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0年第3期。
    ⑤沈子华:《中国近代流民》,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⑥李英栓:《辛亥革命时期土匪活动的反动性》,载《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6年第1期。
    ⑦辛业:《民国七年山东匪患问题述论》,载《聊城大学学报》2005年第1期。
    ⑧谢贵平:《民国时期的山东匪患与民众自卫(1911-1930)》,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⑨彭先国:《从文化视角看民国土匪亚文化》,载《学术论坛》,2000年第1期。
    ⑩谢忠强:《也论民国时期的山东土匪》,载《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11曹保明:《论中国东北马贼的信仰体系》,载《民间文化旅游杂志》,2001年第2期。
    ①冉光海:《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②(英)贝思飞著,徐有威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③冉光海:《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④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⑤曹保明:《土匪》,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⑥周蒋浒等:《北洋政府时期的乡民防匪》,载《文史月刊》2005年第3期。
    ⑦(英)贝思飞著,徐有威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⑧张欣:《论军阀时期的兵源匪化》,载《浙江社会科学》2005年第4期。
    ⑨宋大鹏:《民国时期山东兵匪关系浅析》,载《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⑩周蒋浒等:《北洋政府时期的乡民防匪》,载《文史月刊》2005年第3期。
    11张立新:《北洋政府时期的“兵匪互通”刍议》,载《哈尔滨学院学报》2009年12期。
    ①赵清:《袍哥与土匪》,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②赵清:《重视对袍哥、土匪和军阀史的研究》,载《四川大学学报》1990年第2期。
    ③张杰:《民国川省土匪、袍哥与军阀的关系》,载《江苏社会科学》1991年第3期。
    ④冉光海:《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⑤刘平:《论近代会党与土匪的关系》,载《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第1期。
    ⑥孙静:《析民国土匪赖以生存的社会关系——以湘西地区为例》,载《山西师大学报》2008年第1期。
    ⑦冉光海:《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⑧蒋桂英:《从长沙《大公报》(1924)看湖南匪患》,载《船山学刊》2002年第1期。
    ⑨彭先国:《试论湘西土匪的帮会特点》,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2期。
    ⑩杜香芹:《20世纪上半期闽西北地区的匪患及特点》,载《三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11徐树梅:《民国初期山东土匪的新特点》,载《绥化师专学报》2003年第3期。
    12(英)贝思飞著,徐有威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3赵德利:《土匪审美:民间权威的文化阐释》,载《贵州大学学报》1998年第4期。
    14周育民、邵雍:《中国帮会史》,载《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①雷冬文:《民国时期广东土匪的组织形态分析》,载《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②蔡少卿:《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③李云峰:《民国时期的西北土匪与乡村社会危机》,载《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集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④赵文:《试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土匪问题》,载《宁夏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⑤梁家贵:《抗战时期党对山东土匪、会道门的争取与斗争》,载《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2期。
    ⑥周蒋浒:《浅谈全民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对土匪的策略》,载《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第5期。
    ⑦谢晓鹏:《河南匪祸治理的历史考察(1912-1949)》,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⑧李妍:《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的剿匪斗争》,载《黑龙江党史》,1998年第3期。
    ⑨连永新:《东北解放区剿匪斗争的特殊性》,载《哈尔滨师专学报》,1998年第4期。
    ①周蒋浒:《抗战时期土匪抗日的原因探析》,载《沧桑》2005年第4期。
    ②刘湘娟:《从新疆剿匪斗争看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载《西北民族研究》,2004年第1期。
    ③曹保明:《土匪》,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
    ④邵雍:《民国绿林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⑤邵雍:《中国近代绿林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①袁文伟:《论民国时期的西北土匪》,西北大学硕士论文,2005年。
    ②欧七斤:《匪首刘桂堂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年。
    ③辛业:《民国七年山东匪患问题述论》,载《聊城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第3期。
    ④吴慧芳:《“社会盗匪活动”的再商榷──以临城劫车案为中心之探讨》,载《近代史研究》,1994年第4期。
    ⑤菲尔·比林斯利著,王贤知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第432-456页。
    ⑥汪远忠:《中国近代土匪史研究述评》,载《学术界》1998年第2期。
    ⑦王涛:《近八年民国土匪史研究述评》,载《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⑧曹关群:《试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土匪绑架洋人案——以“临城劫车案”为视角》,载《绥化师专学报》,2004年第4期。
    ①风笑天:《社会学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10页。
    ②风笑天:《社会学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37页。
    ①风笑天:《社会学导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70页。
    ①宣恩县志编纂委员会:《宣恩县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55页。
    ②龙山县修志办公室:《龙山县志》,龙山县印刷厂印刷1985年版,第55页。
    ③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湘西州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180-1181页.
    ④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页。
    ⑤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35页.
    ①埃瑞克.霍布斯鲍姆著,李立玮、谷小静译:《匪徒》,中国友谊出版社2001年版,第13页。
    ②贝思飞著,徐有威、李俊生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8页。
    ③冉光海:《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第1页。
    ④蔡少卿著:《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①《宋史.诸蛮传》
    ②《明史.土司传》
    ③[同治]《宣恩县志.武备志》
    ④《高宗纯皇帝实录》,转引自《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页。
    ⑤王中杰:《湘西剿匪》,湖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页。
    ①[同治]《恩施县志.地情》
    ②[嘉庆]《龙山县志.风俗》
    ③[同治]《来凤县志.民风》
    ①刘黎光等:《湘西苗族土家族民间故事集成.土家族卷》,内部资料,现存龙山县图书馆。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1677》,内部资料。
    ①赵清:《袍哥与土匪》,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7页。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109页。
    ③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43-45页。
    ①《四川农村崩溃实录》,华同社报道,1935年2月17日版。
    ②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83页。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485》,内部资料。
    ④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70-77页。
    ①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85-86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45》,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22》,内部资料。
    ①(英)贝思飞著,徐有威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版,第173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459》,内部资料。
    ①龙山县修志办公室:《龙山县志》,龙山县印刷厂1985年版,第602页。
    ①冉光海:《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第71-86页。
    ②曹保明:《土匪》,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年版,第48-73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761》,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48》,内部资料。
    ①政协湘西州文史资料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16页。
    ②政协湘西州文史资料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155-156页。
    ③政协湘西州文史资料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第83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2415》,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04》,内部资料。
    ①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83页。
    ②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89页。
    ③政协恩施自治州政协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四辑170页。
    ①政协恩施自治州政协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四辑157-165页。
    ①此种现象也可以解释为商人文化程度较高或经历更丰富,所以更容易向上提出诉讼。而一般百姓在“关卡”活动中损失较小,频度较大,所以在司法档案中没有记载。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38》,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731》,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06》,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23》,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269》,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87》,内部资料。
    ③“拖部”是来凤县、龙山县一带的土语,意思是房子‘堂屋’后面的小屋,多用于储物、厨房、火坑。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797》,内部资料。
    ⑤[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740》,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298》,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2298》,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602》,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59》,内部资料。
    ⑤[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91》,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658》,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2097》,内部资料。
    ③(英)贝思飞著,徐有威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111页。
    ①龙山县修志办公室编:《龙山县志》,龙山县印刷厂1985年版,第601-602页。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26》,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44》,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26》,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074》,内部资料。
    ①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23页。
    ①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75页。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609》,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783》,内部资料。
    ①赵清:《袍哥与土匪》,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7页。
    ①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15页。
    ②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27页。
    ①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89页。
    ①冉光海:《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①彭先国:《试论湘西土匪的帮会特点》,载《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2期。
    ②贝思飞著,徐有威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0页。
    ①酉阳、秀山、龙山、来凤、永顺政协文史委员会:《渝湘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10页。
    ①菲尔.比林斯利著,王贤知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443-449页。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41页。
    ①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18页。
    ②黔江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录》,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458页。
    ③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42页。
    ④高润生:《容美纪游注释》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23页。
    ①段超:《土家族文化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②[清]同治《恩施县志.兵士》
    ③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2页。
    ①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2页。
    ②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63页。
    ①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126页。
    ②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9页。
    ③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气象篇》,内部资料。
    ④表格内容摘录于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气象篇》,内部资料。
    ①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29页。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122页。
    ③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0页。
    ①段超:《土家族文化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页。
    ②周兴茂:《土家学概论》,贵州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第280-290页。
    ③潘光旦:《湘西北的“土家”与古代的巴人》,《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第63页。
    ④《明史.湖广土司传》
    ①甘明蜀:《酉属视察记》,载《四川月报》第3卷第1期,1933。转引自《土家族研究》,第一辑23页,1992年。
    ③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86页。
    ①[乾隆]《永顺府志.风俗》
    ②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76页。
    ①雷翔:《游耕制度——土家族古代的生产方式》,载《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2期。
    ②嘉庆《恩施县志.风俗》
    ③转引自湖南少数民族古籍办公室编:《湖南地方志少数民族史料》,岳麓书社1991年版,第155页。
    ④[同治]《永顺府志.杂事》
    ⑤高润生:《容美纪游注释》,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56页。
    ⑥雷翔:《游耕制度——土家族古代的生产方式》,载《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2期。
    ①莫代山:《浅论土家族宗族的文化功能与当代调适》,载《贵州民族研究》2006年1期。
    ①《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年版,第206页。
    ①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交通》,内部资料。
    ②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交通》,内部资料。
    ③《宋史.蛮夷一》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2387》,内部资料。
    ①政协鄂西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20页。
    ②黄可兴:《建国前宣恩县文化史稿》,宣恩文都印刷厂1995年,第184页。
    ③政协鄂西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53页。
    ①政协来凤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44页。
    ②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2页。
    ①湘西文史资料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72页。
    ①黄可兴:《建国前宣恩县民族文史稿》,宣恩文都印刷厂1995年,第189页。
    ①[民国]《咸丰县志.风俗》
    ①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74—84页。
    ①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5页。
    ②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农业篇》,内部资料。
    ③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5页。
    ①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266页。
    ②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19页。
    ③以下表格节录于袁济安主编:《湖北省第七区年鉴.农业》,内部资料。
    ④袁济安主编:《湖北省第七区年鉴.农业》,内部资料。
    ⑤[民国]《咸丰县志.风俗》
    ①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43页。
    ②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06页。
    ③《满稗类妙·盗贼类》,电子资源,总第5337页。
    ④孙静:《民国时期湘西匪乱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4年。
    ①黔江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录》,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②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365页。
    ③杜音连:《龙山惊雷》,内部资料,1996年,第3页。
    ④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4页。
    ①龙山县修志办公室编:《龙山县志》,龙山县印刷厂1985年版,第601页。
    ②政协湘西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一辑。
    ③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版,第49页。
    ①黔江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川东南民族史料辑录》,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459页。
    ②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10页。
    ③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84-85页。
    ④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21页。
    ①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22页。
    ①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13页。
    ②龙山县修志办公室编:《龙山县志》,龙山县印刷厂1985年版,第601页。
    ③[乾隆]《永顺县志.沿革》
    ①[同治]《来凤县志.武备志.兵士》
    ②[民国]《永顺县志.武备志.团防》
    ③引自《湖北施鹤安抚使冯仁佺上副总统书》,见湖北省方志办参考资料之二《档案资料》。
    ④政协恩施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十辑164页。
    ⑤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47页。
    ⑥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39页。
    ⑦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43页。
    ⑧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46页。
    ①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军事》,内部资料。
    ②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57页。
    ①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65-75页。
    ②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75-80页。
    ③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98页。
    ④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115页。
    ⑤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110页。
    ⑥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122页。
    ⑦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51页。
    ⑧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76页。
    ⑨政协宣恩县文史委员会.《宣恩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42页。
    ①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96-97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878》,内部资料。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96-97页。
    ③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104页。
    ①[雍正]《保靖县志.物产》
    ②[嘉庆]《龙山县志.物产》
    ③李石峰:《湖南之桐油与桐油业》,第99页。
    ①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二十二、二十三合辑44-64页。
    ②政协恩施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五辑134页。
    ③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90页。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266》,内部资料。
    ⑤政协湘西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53页。
    ①[同治]《来凤县志.物产》
    ②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32页。
    ③苏良才:《龙山风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2页。
    ④邓金林:《民国匪患经济原因探析》,载《长江大学学报》2010年4期。
    ①黔江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录》,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461-462页。
    ②酉阳、秀山、龙山、来凤、永顺政协文史委员会:《渝湘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81-87页。
    ③湖南省志编纂委员会:《湖南近百年大事纪述》,湖南人民出版社1959年版。
    ④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35页。
    ①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22页。
    ②酉阳、秀山、龙山、来凤、永顺政协文史委员会:《渝湘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75页。
    ③酉阳、秀山、龙山、来凤、永顺政协文史委员会:《渝湘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73-81页。
    ④酉阳县志编纂委员会:《酉阳县志》,重庆出版社2002年版,第448页。
    ⑤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17页。
    ①酉阳、秀山、龙山、来凤、永顺政协文史委员会:《渝湘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2页。
    ①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44页。
    ②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6页。
    ①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64—66页。
    ②冉绵惠:《民国时期保甲制度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5-73页。
    ③咸丰县志编纂委员会:《咸丰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47页。
    ④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109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850》,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49》,内部资料。
    ②余子道:《汪精卫国民政府“清乡”运动》,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3-34页。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022》,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20》,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91》,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651》,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463》,内部资料。
    ⑤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110页。
    ⑥[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246》,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1677》,内部资料。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42页。
    ③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45页。
    ①龙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龙山县志》,内部资料,1990年版,第602页。
    ②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44页。
    ①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1999年,第45页。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1999年,第106页。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621》,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440》,内部资料。
    ①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18页。
    ②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8页。
    ③龙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龙山县志》,内部资料,1990年,第603页。
    ④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14页。
    ①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14页。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65》,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57》,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658》,内部资料。
    ①龙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龙山县志》,内部资料,1990年,第456—457页。
    ②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42—343页。
    ③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98-103页。
    ①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95页。
    ②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102页。
    ③龙山县修志办公室编:《龙山县志》,龙山县印刷厂印刷,1985年,第601页。
    ①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131-133页。
    ②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86页。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00》,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91》,内部资料。
    ⑤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20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286》,内部资料。
    ②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92—93页。
    ①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65-77页。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18》,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30》,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75》,内部资料。
    ③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军事》,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983》,内部资料。
    ⑤[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020》,内部资料。
    ⑥[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34》,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417》,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76》,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129》,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192》,内部资料。
    ③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132-133页。
    ①政协鄂西州文史资料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76页。
    ②酉、秀、龙、来、永政协文史委员会:《湘渝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117-118页。
    ③酉、秀、龙、来、永政协文史委员会:《湘渝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128-133.
    ①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129-140页。
    ②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28页。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921》,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247》,内部资料。
    ⑤[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179》,内部资料。
    ①[民国]《鹤峰县志(重印本).保甲》
    ②酉、秀、龙、来、永政协文史委员会:《湘渝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180页。
    ①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106页。
    ②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军事》,内部资料。
    ③《湘西剿匪大事记》,电子资源,第15-27页。
    ④政协鄂西州文史文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53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90》,内部资料。
    ②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社会》,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614》,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532》,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545》,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36》,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247》,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68》,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921》,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521》,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645》,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378》,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453》,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09》,内部资料。
    ⑤[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28》,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668》,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34》,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015》,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441》,内部资料。
    ①黔江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459页。
    ①黔江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年版,第462页。
    ②此表内容统计于《来凤民国档案.司法卷》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921》,内部资料。
    ②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60—161页。
    ③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70—78页。
    ④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98页。
    ①酉阳、秀山、龙山、永顺、来凤政协文史资料协作委员会:《川湘鄂边神兵》,内部资料,第117-122页。
    ②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4页。
    ③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6页。
    ④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4-8页。
    ⑤酉、秀、龙、来、永政协文史委员会:《湘渝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28-38页。
    ①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46页。
    ①政协咸丰县文史委员会:《咸丰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110、114页。
    ②刘崇明:《湘鄂西革命根据地货币史》,中国金融出版社1996年版,第22页。
    ③恩施州志编纂委员会:《恩施州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版,第481页。
    ④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金融》,内部资料。
    ⑤恩施州志编纂委员会:《恩施州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81页。
    ⑥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44页。
    ⑦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四辑22页。
    ①政协宣恩县文史委员会.《宣恩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151页。
    ②政协宣恩县文史委员会:《宣恩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81页。
    ③龙山县修志办公室编:《龙山县志》,内部资料,1990年,第346页.
    ①酉、秀、龙、来、永政协文史委员会:《湘渝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151-154页。
    ②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06页,
    ①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47页。
    ②政协来凤文史文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43页。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389》,内部资料。
    ①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51页。
    ②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56-57页。
    ③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56-57页。
    ④政协咸丰县文史委员会:《咸丰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77页。
    ①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76页。
    ②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98页。
    ①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72页。
    ②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71页。
    ①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34—35页。
    ②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31-32页。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783》,内部资料。
    ④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辑1-6页。
    ⑤湘西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湘西州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①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161页。
    ②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32页。
    ③冉光海:《大土匪》,中国三峡出版社2003年版,第334页。
    ④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20页。
    ⑤孙静:《民国时期湘西匪乱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①孙静:《民国时期湘西匪乱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48》,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535》,内部资料。
    ④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21页。
    ①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编:《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45页。
    ②湘西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湘西州志》,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88页。
    ③苏良才:《龙山风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4页。
    ④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45页。
    ①段绍柱:《鄂西龙头侯唯一》,内部资料(手稿)。
    ②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31页。
    ③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61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1378》,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12》,内部资料。
    ③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04页。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1399》,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102》,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436》,内部资料。
    ③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26页。
    ①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33页。
    ②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61页。
    ③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66页。
    ④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32页。
    ⑤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四辑171页。
    ⑥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十三辑53页。
    ①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70页。
    ②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70页。
    ③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十三辑157-175页。
    ①菲尔.比林斯利著,王贤知等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273页。
    ①以下数据整理于《鄂西文史资料》第三辑、《湘西文史资料》第三十三辑、《来凤文史资料》第一辑。
    ①来凤县县志委员会编纂:《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01页。
    ②刘学熊:《湘鄂川黔神兵探秘》,载《湖北档案》,2002年第4期。
    ①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第50页。
    ②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十三辑139页。
    ③以上数据据笔者对来凤、龙山、酉阳三县县志统计而来。
    ④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第50页。
    ⑤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第154页。
    ⑥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88页。
    ①《湘西剿匪大事记》,电子资源,第13-35页。
    ②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20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343》,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294》,内部资料。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299》,内部资料。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533》,内部资料。
    ①政协来凤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47页。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65页。
    ①以下数据统计于《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178-182页。
    ②龙山县志编纂委员会:《龙山县志》,内部资料,1985年版,第603页。
    ③张健明:《风风雨雨四十年》,湖南省湘西州图书馆藏,第158页。
    ④政协宣恩县文史委员会:《宣恩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78页。
    ①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7页。
    ②湖北省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69页。
    ③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22页。
    ①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第51页。
    ②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105页。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89》,内部资料。
    ①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20页。
    ②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85页。
    ③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第51页。
    ①鄂西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四辑165-172页。
    ②苏良才:《龙山风云》,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16页。
    ③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17页。
    ④[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034》,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449》,内部资料。
    ②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19页。
    ③[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941》,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1841》,内部资料。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67页。
    ③来凤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29-131页。
    ④来凤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2页。
    ①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114页。
    ②彭先国:《民国湖南土匪史探》,岳麓出版社2002年版。
    ③王福明译,杜赞奇著:《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①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298页。
    ②《大公报》,1918年11月4日。
    ①政协鄂西州文史文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81页。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220页。
    ③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376页。
    ④李震一,《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版,第102页。
    ⑤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5页。
    ⑥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7页。
    ⑦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85页。
    ①张鸣:《乡村社会权利和文化结构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01页。
    ②石启贵:《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5页。
    ③彬彬选编:《沈从文小说精选.长河》,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9年版。
    ④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第154页。
    ⑤政协来凤文史委员会:《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75页。
    ⑥咸丰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咸丰县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47页。
    ⑦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62页。
    ①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第50页。
    ②政协恩施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五辑184页。
    ③政协恩施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五辑184页。
    ④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63页。
    ⑤[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614》,内部资料。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519》,内部资料。
    ②王福明译,杜赞奇著:《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54页。
    ①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87页。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第90页。
    ③黔江县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川东南少数民族史料辑》,1993年版,第458-461页。
    ①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第51页。
    ②彭英明:《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134—141页。
    ①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109-111页。
    ②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二辑46页。
    ③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48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2-53》,内部资料。
    ②酉、秀、龙、来、永政协文史委员会:《湘渝鄂边鸦片资料》,内部资料,第9页。
    ①曾继梧:《湖南各县调查笔记》,内部资料,1931年,第154页。
    ②孙秋云:《社区历史与乡政村治》,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第73页。
    ③政协恩施州文史委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四辑187页。
    ④政协宣恩县文史委员会:《宣恩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48页。
    ①政协宣恩县文史委员会:《宣恩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48页。
    ②政协宣恩县文史委员会:《宣恩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48页。
    ①谢贵平:《近代山东民团研究》,载《中国社会历史评论》,2008年第9卷。
    ②政协龙山文史委员会:《龙山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一辑123页。
    ③西北研究社编:《保甲制度研究》,1943年,第42-43页。
    ①西北研究社编:《保甲制度研究》,1943年版,第48页。
    ①[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738》,内部资料。
    ②[民国]《来凤县档案.司法卷.编号7-1-745》,内部资料。
    ①袁济安:《湖北省第七区年鉴.社会》
    ②以下数据分别来自相关各县县志。
    ①政协鄂西文史文员会:《鄂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五辑154-155页。
    ①[美] L·科塞:《社会学导论》,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589页。
    ②谢建杜等:《社会冲突管理的理论与实践》,2005年版,第1页。
    ①白夜:《抗战初期湘西剿匪实录》,载《档案春秋》2005年第8期。
    ①来凤县文史委员会编:《来凤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二辑32-34页。
    ②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三辑87页。
    ③何宗宪主编,《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1999年,第44页。
    ④王怡珂:《农村自卫研究》,河南村治学院同学会发行,1932年,第268页。
    ①《湘西剿匪大事记》,电子资源,第32-33页。
    ②酉阳、秀山、龙山、永顺、来凤政协文史委员会编:《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十七辑4页。
    ③《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概况》编辑写组:《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该款》,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9-60页。
    ④《土家族简史》编写组:《土家族简史》,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17页。
    ①宫志刚:《社会转型与秩序重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23页。
    ②何宗宪:《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1999年版,第46页。
    ③《土家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土家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
    ④《土家族简史》修订本编写组:《土家族简史》,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第219页。
    ①王福明译,杜赞奇著:《文化.权利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序第2—3页。
    ①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三十三辑57—58页。
    ②湘西州文史委员会:《湘西文史资料》,内部资料,第七辑20-21页。
    ③这些资料依据宣恩县党史办原主任段绍柱所提供资料《鄂西龙头侯唯一》统计。
    ①冉光海:《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第211-225页。
    ②明方著:《民国时期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276页。
    ③(英)贝思飞著,徐有威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232页。
    1、段超著:《土家族文化史》,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2、陈国安著:《土家族近百年史》,贵州民族出版社1998年版。
    3、贝思飞著,徐有威译:《民国时期的土匪》,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第2版。
    4、冉光海著:《中国土匪》,重庆出版社2005年版。
    5、杜赞奇著,王福明译:《文化、权力与国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李怀印著,《华北村治——晚清和民国时期的国家与乡村》,中华书局2008年版。
    7、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8、马戎著,《民族社会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黄志繁著,《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
    10、张鸣著,《乡村权力和文化结构变迁》,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1、周育民、邵雍著,《中国帮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2、邵雍著,《中国近代绿林史》,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13、朱新山著,《乡村社会结构变动与组织重构》,上海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王先明著,《变动时代的乡绅——乡绅与乡村社会结构变迁》,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15、何西亚著,《中国盗匪问题之研究》,电子资源。
    16、梁漱溟著,《乡村建设理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版。
    17、彭英明著,《土家族文化通志新编》,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18、向柏松著,《土家族民间信仰与文化》,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19、冉春桃、蓝寿荣,《土家族习惯法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20、曾超著,《巴人尚武精神研究》,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2006年版。
    21、孙秋云著,《文化人类学教程》,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22、孙秋云著,《社区历史与乡村政治》,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23、柏贵喜著,《转型与发展——当代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年版。
    24、施坚雅著,《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构》,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25、施坚雅著,《中华帝国晚期的城市》,中华书局2000年版。
    26、黄宗智,《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华书局2004年版。
    27、黄宗智,《中国的“公共领域”与“市民社会”——国家与社会间的第三领域》,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
    28、张鸣,《乡土心路八十年》,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版。
    29、吴毅,《村治变迁中的权威与秩序——20世纪川东双村的表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吴毅,《小镇喧嚣——一个乡镇政治运作的演绎与阐释》,三联书店2007年版。
    31、徐勇,《乡村治理与中国政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2、徐勇,《流动中的乡村治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3、王明珂,《羌在汉藏之间》,中华书局2009年版。
    34、沈道权,《土家族地区农村社会保障研究》,2001年版。
    35、(美)孔飞力著,谢亮生、杨品泉、谢思炜译,《中华帝国晚期的叛乱及其敌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36、安乐傅著,《盗匪的社会经济根源》,中华书局1992年版。
    37、夏明方著,《民国时期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中华书局2000年版。
    38、石启贵著,《湘西苗族实地调查报告》,湖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39、彭先国著,《民国湖南土匪史探》,岳麓书社2002年版。
    40、河北文史资料编辑部编,《中国近代土匪实录》,群众出版社1992年版。
    41、谭必友著,《湘西苗疆多民族社区的近代重构》,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42、周谷城著,《中国社会史论》,齐鲁书社1986年版。
    1、来凤县县志编纂委员会,《来凤县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乾隆]《来凤县志》。
    3、[同治]《来凤县志》。
    4、何宗宪主编,《来凤县民国实录》,内部资料,1999年。
    5,政协来凤县文史委员会编,《来凤文史资料》,第1-8辑,内部资料。
    6,《来凤县民国档案.司法卷》。
    7、[嘉庆]《龙山县志》。
    8、[光绪]《龙山县志》。
    9、龙山县修志办公室编,《龙山县志》,内部资料,1985年版。
    10、政协龙山县文史委员会编,《龙山文史资料》,第1-23辑,内部刊物。
    11、[民国]《咸丰县志》。
    12、政协咸丰县文史委员会编,《咸丰文史资料》,第1-20辑,内部刊物。
    13、政协酉阳县文史委员会编,《酉阳文史资料》第1-8辑,内部刊物。
    14、政协宣恩县文史委员会编,《宣恩文史资料》第1-13辑,内部资料。
    15、政协鄂西州文史委员会编,《鄂西文史资料》第1-30辑,内部资料。
    16、政协湘西州文史委员会编,《湘西文史资料》第1-35辑,内部资料。
    17、[民国]李震一著,《湖南的西北角》,长沙宇宙书局,1947年。
    18、[民国]曾继梧著,《湖南各县调查报告》,电子资源。
    19、[民国]袁济安主编,《湖北第七区统计年鉴》,内部资料。
    20、[同治]《咸丰县志》。
    21、石柱县志编纂委员会,《石柱县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
    22、乾隆《永顺县志》。
    23、同治《永顺府志》。
    24、[民国]《永顺县志》。
    25、[同治]《宣恩县志》。
    26、宣恩县志编纂委员会编,《宣恩县志》,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7、[民国]《鹤峰县志》。
    1、张增萍:《1922年至1932年河北省匪患及其成因研究》,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
    2、宋大鹏:《近代山东土匪问题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3、谢贵平:《民国时期的山东匪患与民众自卫(1911-1930)》,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4、袁文伟:《论民国时期的西北土匪》,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5、欧七斤:《匪首刘桂堂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
    6、孙静:《民国时期湘西匪乱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7、崔运喜:《民国前期广东土匪研究》,广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年。
    8、赵翎:《明清时期乌青镇盗匪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9、姚图蓝:《民国前期贵州土匪问题研究》,贵州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10、高尹生:《近代中国土匪精神世界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1、张金保:《民国时期山东土匪问题论析——以社会调控论为视角的探讨》,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2、李文楼:《民国时期河南土匪研究(1912-1927)》,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
    13、袁文伟:《论民国时期的西北土匪》,西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14、吴乐杨:《公共舆论下的民国土匪问题》,上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15、黄伟英:《晚清赣南盗匪问题研究》,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