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偏远回族地区青少年辍学打工现象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许多农村地区都随着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的不断改善,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为了增加自己的收入,同时也为了迎合城市发展建设的需要,许多农民开始进城打工。他们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在他们当中,不乏有许多少数民族也加入了打工的队伍。回族作为一个具有鲜明经商色彩的民族,更是投入了这一“潮流”当中,近年来,随着西北回族进城务工人员不断增多,许多回族青少年也纷纷放弃了学业,走上了打工之路,这一现状不得不令人深思。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许多回族青少年在花样年华中放弃了学业而选择了打工生涯呢?本文就这一问题以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三个回族社区为个案展开调查,就青少年辍学打工现象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与探讨,并针对现状提出了一些对策性建议,以供参考。
With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and the deepening implementation of reform and open-up policy, a large number of surplus labour have appeared in many countrysides of our country because of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ive tools and techniques.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ir income as well as meet the demand of urban development, many farmers rush to work in cities. They are new mainstream of labour in reform and open-up,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Among them there are also minorities. Hui nationality, with distinctive commercial tradition, has followed the trend.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migrant workers of nothwestern hui nationality, many youngesters of hui nationality have dropped out of school to be employed as migrant workers. The current situation is thought-provoking. What has caused them to leave school for work?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ase study of three communities of Zhangjiachuan autonomous county of hui nationality, conducts an analysis of and exploration on relevant aspects concerning this phenomenon, and proposes some coping suggestions for reference.
引文
1本文青少年年龄段划分为13——18周岁。
    2本文随选择的回族社区为张家川回族自治县木河乡(纯回族乡)杨家躺、下秋木、角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回族社区。
    3参见虎有泽:《张家川回族的社会变迁研究》,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第一版,第132—137页.
    
    4孙若穷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学概论》,中国劳动出版社,1990年版,第83页。
    5张承志:《心灵史》,海南出版社,1995年版,第176页。
    6虎有泽:《张家川回族的社会变迁研究》,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第一版,第123页.
    7转引杨文炯:《家庭知识资源贫困的代际传承与文化不适——兰州市回族学校回族学生低升学率原因的调查与分析》,载《回族研究》,2002年,第4期,第65页.
    8滕星,杨红:《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载自徐杰舜主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383页。
    9滕星,杨红:《西方低学业成就归因理论的本土化阐释——山区拉祜族教育人类学田野工作》,载自徐杰舜主编:《走在乡间的小路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第381页。
    10参见杨文炯:《家庭知识资源贫困的代际传承与文化不适——兰州市回族学校回族学生低升学率原因的调查与分析》,载《回族研究》,2002年,第4期,第64—67页。
    11费孝通:《乡土中国》,北京出版社出版,2005年5月,第12页。
    12转引自龙延平、龙叶先《经济机会与民族家庭的学校教育态度及行为互动的研究——以西南民族地区农村家庭为个案》,载《民族教育研究》,2005年第6期,第9页。
    
    13参见虎有泽:《张家川回族的社会变迁研究》,民族出版社出版,2005年1月第一版,第49—52页。
    14李忱:《张家川皮毛贸易的历史与现状》,载《甘肃民族研究》,1993年第4期。
    15参见朱国宏:《社会学视野下的经济现象》,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46—149页。
    
    16丁兴富编著:《远程教育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页。
    17孔德瑾:《现代远程教育——教育的革命》,载《教学与管理》,2002念第1期,第8页。
    18本数据来源于2006年《张家川县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三种模式管理与应用工作总结》。
    [1]王俊祥、王洪春.中国流民史(现代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
    [2]虎有泽.张家川回族的社会变迁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3]马坚译.古兰经[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4]马平.回族心理素质与行为方式[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8.
    [5]邱树森.中国回族史[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6]吕世辰.农村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蔡昉.中国流动人口[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8]李培林.农民工—中国进城农民工的经济社会分析[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9]丁兴富.远程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10]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Z].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6.
    [11]罗康隆.论民族生计方式与生存环境的关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
    [12]马天龙.东乡族农村劳动力转移特点及其思考[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1).
    [13]焦若水.人口流动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变迁——对甘南合作、夏河、玛曲的调查[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4,(4).
    [14]高红艳.西北贫困回族社区农业劳动力流动的方式和特点分析——宁夏T村的实地研究[J].新疆农垦经济,2006,(8).
    [15]周全德,齐建英.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理性思考[J].中州学刊,2006,(1).
    [16]罗建国、赵红、周碧英、徐锋合.外出务工者的留乡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06,(1).
    [17]马洁.外出务工人员夫妻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济南市LC区为例[J].中国社会学网,家庭与性别研究.
    [18]石人炳.农村青年流动对婚姻的影响[J].中国社会学网,乡村研究.
    [19]林晓珊.一项关于农村青年流动人口返乡过节状况的调查——以闽中山区兴山村为例[J].中国社会学网,乡村研究.
    [20]张正华.发挥后发优势,实现民族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关于民族地区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途径与方法的思考之三[J].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 2003,(5).
    [21]金银花.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功能——关于实施“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几点思考[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2).
    [22]龚贵元,成朝阳.西部地区民族教育发展再思考[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 2005,(3).
    [23]杨该学.现代远程教育对民族教育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3,(2).
    [24]王回澜.城乡社会化环境对进城务工子女成长影响的研究.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5]李霞.家庭社会资本对贫困地区儿童辍学的影响—基于父母关注孩子学习的分析角度[J].中国农业教育,2007,(1).
    [26]黄雪松,刘克纾.农村“留守子女”教育问题的成因、影响及对策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5).
    [27]郭女原,王晓慧,张艳平.农村初中生辍学原因调查与控辍对策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7,(1).
    [28]李玉英,王林生,陈敏钰.陕西省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
    [29]周碧雯.关注农村青少年辍学打工现象[J],中国校外教育.
    [30]黄必超.广西边境地区初中生辍学原因的贫困文化分析[J]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4).
    [31]袁桂林、洪俊.农村初中辍学现状调查及控制辍学对策思考[J].中国教育学.2004,(2).
    [32]张士菊.农村青少年辍学的非经济因素[J].青年研究.2003,(1).
    [33]蔡国英.我国辍学现象的经济学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2).
    [34]张明海.西部地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原因心理分析[J].贵州教育.2002,(6).
    [35]朱新根,王秀玲.浙江省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失学或辍学原因的调查分析[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