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跨国运输通道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关键因素。因为中国石油海上运输存在的“马六甲困局”,使得从中国的陆地边境地区进口能源成为一种必要选择。在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0%的今天,我国东北、西北及西南民族地区的跨国运输通道日益彰显其重要性。
     民族经济学更注重从民族劳动者这一主体出发来研究跨国运输通道,而不单纯着眼于区域经济。有时区域经济繁荣和当地民族经济落后可以同时存在,因此,从民族经济的视角来探究跨国运输通道的地位和作用,找出民族经济落后的原因,是十分必要的。中国的现代化不应是消除民族地区差异的简单拉平。中国经济的现代化要摸清后进民族的现实困难,要弥补落后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要实现中国东、中、西部区域的协调、均衡发展,就必须认真研究经济的民族性,关注民族地区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大力发展包括交通运输业在内的民族地区的经济。因此,本文从研究民族地区的运输通道入手,目的是为民族地区的经济繁荣探索发展之道。
     跨国运输通道的本质是交通运输业,马克思认为,交通运输业是物质生产部门。交通运输业也创造价值,这个价值追加到运输对象(货物)的价值当中去。跨国运输通道的物质生产性质,要求我们在发展民族经济时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并协调好各产业比例、强化管理以确保运输时空的准确性。跨国运输通道具有运输的国际性与复杂性、运输线路的不可分割性、规模效益和投资乘数效应和社会公益性等四个特征。从民族地区的角度和历史的角度,探究丝绸之路、茶马古道和云南与东南亚的通道这三条著名的跨国运输通道及其历史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研究当代的跨国运输通道及其作用。
     边境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水平、边境口岸与腹地联系的紧密度、地缘经济趋势增强和通道的安全性是跨国运输通道形成的一般条件。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二十一世纪初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同时期国家民委的兴边富民行动以及边境地区众多跨界民族的存在是我国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形成的特殊条件。通过对我国东北、西北和西南跨国运输通道的现状分析,我们对民族地区利用跨国运输通道发展经济有了总体的认识。并按运输对象、交通方式和物流形态给跨国运输通道作了类型的分别。
     封闭半封闭发展模式是导致民族经济发展落后的重要原因,要改变民族经济的落后局面必须主动向外拓展。而大多地处我国边境的民族地区有着外向拓展的区位优势。因此,发展跨国运输通道是民族经济外向拓展的必然要求。跨国运输通道对民族经济的外向拓展具有桥梁的作用。因为它不仅是民族经济的产业导向,利于民族经济利用外资开拓国际市场、开发利用邻国资源,而且利于引进外国人才与先进技术。
     从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的角度分析发展跨国运输通道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阐述十四个邻国的交通运输现状及其与我国发展跨国运输通道的关联度,使我们能够发现影响跨国运输通道发展的四个问题:过境运输的局限性,跨国运输通道对区域经济的促进大于对民族经济的促进,部分跨国运输通道存在安全隐患,口岸功能的弱化影响跨国运输通道的发展等。
     只有理解内生与外拓的辩证关系,才能明确少数民族劳动者是民族经济的主体,从而得出要发展民族经济必须提高少数民族劳动者的素质技能和社会地位的结论。本文提出以强化民族经济内生力量,加大外向拓展力度为指导思想;制定了以提升口岸功能和以发展成经济带为目标的全面发展跨国经济通道的策略。强调了少数民族劳动者参与跨国运输通道建设的重要性以及跨国经济通道对发展民族经济的意义。本文还以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为例阐述了民族地区跨国运输通道向跨国经济通道发展的方向,并指出跨国经济通道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Th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of Chinese minorities region is the key point to solve Chinese energy sources problem. There is a MaLiuJia dilemma on the marine transportation of Chinese oil. So import oil from the borderland became essential choice. Thos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s of Chinese Northeast,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minorities region beca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as half demand of Chinese oil depend on import.
     To pay attention to minorities labors is the research topic of Chinese ethnic minority economy. It is necessity to emphasize improving minority labors from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There is no denying the fact that realizing Chinese modernization not only depend on eliminating the gap of east and west region, but also depend on solving underdeveloped minority problem.
     The origin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is produce. Karl Marx argued that transportation was produce department. He pointed out that the value of transportation would transfer on cargos. So we need to increase the transportation if we want to increase the minority economy.
     There are four characters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international and complex; hang together and consistent; scope result; public's welfa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inority areas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xplore the Silk Road, Tea Horse Road and the transport channel of Yunnan and Southeast Asia, these three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hannels and their historical role, will help us better study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and its role.
     There are four general conditions of the forms for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ommodity economic in border areas, the close degree of contact between the border crossings and the hinterland, Geopolitical economic trends and the Channel's security. There are four special conditions of the forms for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the country's open policy after eighties of last century,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western development strategy at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action of vitalize border areas and enrich the people living there by the State Ethnic Affairs Commission at same period, the existence of Cross-ethnics. To analysi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northeast, northwest and southwest regions, we can get a whole understanding of Chines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We can classify th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by transport object, transport mode and logistics form.
     The underdevelopment of minority economic due to the closed and semi closed development model. To change the backward situation of the minority economy must take the initiative expanded outwards'way. Locating in the border area, minority regions have outgoing expansion of the geographical superiority. Therefor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ion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minority economy expansio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is the bridge for minority economic expanding. It is not only the industry-oriented of minority economy, conducive to minority economic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l to develop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its neighbors, but also conduciv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foreign talents and advanced technology.
     Analysis those advantage and disadvantage factors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from economic and natural condition angle, elaborate the interrelatedness of fourteen neighbors transportation situation and Chines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We can find four issues bear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They are limitations of cross-border transport, the function to promote regional economies greater than the minority economy. there are security risks in some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channels. the port function was shortened. Thereby, I argued that Strengthening minority economic endogenetic forces, increasing the extroverted development dynamics. Ascending the port functions, develop to the economical belt is the destination of international transportation.
引文
1. 阿不都热扎克·铁木尔主编:《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经济方式研究》,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2. 埃德文·S·米尔斯《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3. 埃里克·谢泼德[加拿大]特雷弗·J·巴恩斯主编:《经济地理学指南》,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版。
    4. 安俊义:《内蒙古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 安树伟:《行政区边缘经济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6. 宝音:《内蒙古城市化与城镇体系发展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7. 彼得·尼坎茨普主编:《区域和城市经济学手册》,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8. 卞洪登:《丝绸之路考》,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
    9. 伯蒂尔·俄林:《区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布热津斯基:《大棋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曹兴:《论跨界民族问题与跨境民族问题的区别》,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12.曹征海:《和合加速论:当代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年版。
    13.茶马古道》2008年第一辑,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8年版。
    14.陈栋生:《东中西协调互动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版。
    15.陈栋生:《西部大开发十年回顾与展望》,载《西部论坛》2010年第1期。
    16.陈国裕主编:《新疆对外开放30年》,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7.陈俊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区域分工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18.陈庆德:《经济人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9.陈庆德:《民族经济学》,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0.陈铁军:《实施地缘经济是泛珠与东盟合作的切人点》,载《珠江经济》,2006年第7期。
    21.陈芝芸:《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6年版。
    22.戴逸张世明主编:《中国西部开发与近代化》,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3.邓琬:《兴边富民加快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载《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1期。
    24.丁志刚:《地理政治争夺的新态势》,载《现代国际关系》1998年第5期。
    25.董藩等著:《构建缘西边境经济合作带》,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6.额尔敦布和:《中蒙经济联系研究》,呼和浩特:内蒙古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27.范天在王岩:《满洲里铁路口岸站旅客通关组织优化的思考》,载《铁道运输与经济》2009年第1期。
    28.高松林:《基于新疆国际能源大通道构建的能源安全问题分析》,载《经济论坛》2009年第3期。
    29.高伟江魏文斌:《丝绸之路的现代价值研究》,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0.葛公尚:《试析跨界民族的相关理论问题》,载《民族研究》1998年第6期。
    31.古小松主编:《泛北部湾合作发展报告》,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32.古小松主编:《广西参与建设“南宁-河内-海防”经济走廊研究》,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6年版。
    33.古雅明黄梅:《广西推进出海出边出省大通道建设》载《中国交通报》2009年2月9日。
    34. 《广西大百科全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版。
    35.郭宽:《加快云南与东盟国家的农业合作》,载《云南科技管理》2003年第6期。
    36. 《国际统计年鉴20099,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37.郝静:《吉木乃口岸进出口结构日趋多元化》,载《阿勒泰日报》2008年6月6日。
    38.贺勇:《中蒙国际能源大通道开工》,载《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1月10日。
    39.胡鞍钢、温军、王志:《建设西南国际大通道与贸易自由化》,载《中国软科学》2001年第6期。
    40.胡鞍钢:《地区与发展:西部开发新战略》,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
    41.黄定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西南民族经济发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
    42.黄健英:《起飞——西部民族地区大开发的新思维》,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43.黄健英:《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版。
    44.黄云:《对越商贸新趋势——广西与东盟经贸互动现象探究之一》,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5期。
    45.黄云:《风生水起北部湾》,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4期。
    46.黄云:《广西产业转移的新对策——广西与东盟经贸互动现象探究之三》,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10期。
    47.黄云:《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学理价值》,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48.黄云:《与新加坡产业对接的新思路——广西与东盟经贸互动现象探究之二》,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6期。
    49.金熙德:《中国的东北亚研究》,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1年版。
    50.克鲁格曼:《地理和贸易》,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1.克鲁格曼:《地理学与经济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2.匡新:《中国交通运输体制改革30年》,载《综合运输》2009年第1期。
    53.李甫春赵甘阳:《试论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态势》,载《学术论坛》1999年第1期。
    54.李克强:《区域经济规划理论与方法》,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5.李丽:《云南国际大通道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构建中的作用》,载《时代金融》2009年第1期。
    56.李钦:《霍尔果斯口岸在我国向西开放中的优势与定位思考》,载《特区经济》2009年第7期。
    57.李铁立:《边界效应与跨边界次区域经济合作研究》,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1月版。
    58.李万青覃兆祥:《东盟背景下西南物流通道的经济与物流环境分析》,载《特区经济》2009年第7期。
    59.李晓林:《边,边境的边》,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60.李旭:《茶马古道》,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年版。
    61.李学军主编:《新疆经济增长的理论与实践》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62.李援朝杜阿奇:《中国周边国家的国情与民俗》,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63.李钟林等著:《延边外向型经济论》,延吉:延边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4.李竹青石通扬:《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研究》,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5.李茁:《“绿色走廊”巴克图》,载《中国海关》2009年第9期。
    66.李子贤:《南方陆上丝绸之路与云南的改革开放》,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67.梁胜利主编:《通道经济扬帆起航》,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8.梁振民:《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经济发展态势分析》,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2期。
    69.林峰:《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创新》,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
    70.刘光溪:《互补性经济论》,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71.刘莲芬:《简论建国后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的经济交往与合作》,载《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72.刘勤晋主编:《古道新风——2006年茶马古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73.刘秀玲:《边境经贸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发展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版。
    74.刘秀玲等:《边境经贸与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发展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年版。
    75.刘永佶:《辩证历史》,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76.刘永佶:《劳动哲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77.刘永佶:《现代劳动价值论》,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78.刘永佶:《政治经济学方法论纲要》,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79.刘永佶:《中国经济矛盾论》,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80.刘永估:《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81.刘稚:《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云南发展》,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年版。
    82.刘稚:《云南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前景与思路》,载《东南亚》2004年第1期。
    83.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版。
    84.刘仲康主编:《新疆经济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5.卢平:《论发展中国边境贸易》,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6期。
    86.陆建人:《东亚经济合作的进展与问题》,载《世界知识》2003年第21期。
    87.陆礼:《用时间去更多地消灭空间——<资本论>交通运输经济思想研究》,载《特区经济》2006年第10期。
    88.吕玲丽:《广西与东盟国家次区域农业合作的现状及措施》,载《东南亚纵横》2004年第12期。
    89.罗崇敏:《中国边政学新论》,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90.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9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92.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93.马曼丽张树青:《跨国民族理论问题综论》,北京:民族出出版社2005年版。
    94.马曜主编:《云南简史》,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95.麦金德:《历史的地理枢纽》,北京:商务出版社1985年版。
    96.木合塔尔:《红其拉甫口岸出入境旅客增长态势明显》,载《工人时报(汉)》2004年9月7日。
    97. 《内蒙古统计年鉴2008》,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98.那日:《中国周边市场》,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99.倪建中:《东西论衡》,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6年版。
    100.牛树海:《高速公路建设对区域发展影响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1.潘乃谷、马戎:《中国西部边区发展模式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
    102.庞昌伟:《国际石油政治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103.庞永三:《WTO体制下的边境贸易与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载《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
    104.庞中英:《谁主亚洲沉浮——亚洲地缘经济中的竞争与合作》,载《南风窗》2002年第5期。
    105.裴德禄:《伊尔克什坦口岸》,载《中亚信息》2009年第1期。
    106.秦四平主编:《运输经济学》,第38页,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版。
    107.荣朝和:《关于运输经济研究基础性分析框架的思考》,载《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
    108.沈北海主编:《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09.施建光马洪波:《云南河口口岸边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载《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110.施正一:《施正一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11.《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精神学习问答》,载《党建》2000年第12期。
    112.石云涛:《三至六世纪丝绸之路的变迁》,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
    113.《史记·大宛列传》。
    114.《世界地图册》,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8年版。
    115.《世界经济年鉴2007/2008》,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8年版。
    116.《世界经济年鉴2008/2009)),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版。
    117.舒展:《兴边富民行动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4期。
    118.帅斌霍娅敏:《交通运输经济》,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19.斯皮克曼著,刘愈之译:《和平地理学》,北京:商务出版社1965年版。
    120.宋德生:《广西宏观经济模型及景气预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1.宋魁:《俄罗斯科技人才状况与引进俄罗斯科技人才对策研究》,载《新世纪人才战略研究——黑龙江省人才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06》。
    122.宋晓天:《广西抓住多区域合作新兴机遇对策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123.宋志辉:《喀喇昆仑公路与中巴通道建设》,载《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4期。
    124.孙翠兰:《区域经济与新时期空间经济发展战略》,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25.孙林、李岳云:《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关系分析》,载《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第8期。
    126.孙培钧、华碧云:《南亚区域合作的新进展》,载《南亚研究》2003年2期。
    127.唐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交通运输经济管理》,载《时代经贸》2008年第6期。
    128.《吐尔尕特口岸》,载《今日新疆》2008年第13期。
    129.王春婕:《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的创新价值探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130.王恩涌:《政治地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31.王海燕:《中亚五国的经济改革与成效》,载《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04年第7期。
    132.王来喜:《内蒙古经济发展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133.王立辰:《图们江开放开发文献集》,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134.王鹏:《贯通亚欧大陆桥打造东方桥头堡》,载《大陆桥视野》2009年第1期。
    135.王文长:《民族视角的经济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136.王燕祥张丽君:《西部边境城市发展模式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7.王逸舟:《当代国际政治析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38.王玉芬:《内生拓展——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理念、根据、条件、战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9.王铮等著:《理论经济地理学》,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40.王正毅:《边缘地带发展论》,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141.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2.吴晓燕:《瑞丽口岸出入境人数增加40万》,载《云南日报》2009年7月15日。
    143.武翠英主编:《和而不同》,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版。
    144.《西藏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145.《新疆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146.徐剑华编著:《运输经济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7.许和莲、赖明勇:《中国进口贸易因素的实证分析》,载《湖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9期。
    148.榻沛钧主编:《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研究》,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149.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150.严新民:《浅谈加强高寒山地边境交通战备建设》,载《国防》2005年第7期。
    151.杨福泉:《西行茶马古道》,北京:世纪出版集团2009年版。
    152.杨筠:《“屏蔽效应”与内陆边境地区的城市化滞后》,载《特区经济》2009年第1期。
    153.杨清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边境贸易》,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54.杨绍淮:《川藏茶马古道》,北京:金城出版社2006年版。
    155.杨思远:《中国农民工的政治经济学考察》,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156.杨吾扬、梁进社:《高等经济地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7.杨武主编:《中国经济地理》,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8.叶自成:《对外开放与中国的现代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9.艺帆:《飞速发展的阿拉山口口岸》,载《大陆桥视野》2009年第2期。
    160.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版。
    161.尹振茂:《西气东输二期气源无忧》,载《中国石油石化》2006年第21期。
    162.于国政编著:《中国边境贸易理论与实务》,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年版。
    163.约翰·奈斯比特:《亚洲大趋势》,外文出版社、经济日报出版社、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164.张丽君王玉芬:《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
    165.张丽君:《地缘经济时代》,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66.张丽君:《毗邻中外边境城市功能互动研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67.张落成吴楚材:《论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载《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168.张兴平:《试论青藏铁路经济带的主导产业群选择》,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169.张学良:《新区域主义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应用》,载《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170.张一平:《丝绸之路》,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版。
    171.张蕴岭主编:《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版。
    172.张振江:《东盟在东亚经济合作中的地位与作用》,载《东南亚研究》2004年第3期。
    173.张佐、马腾飞:《云南与东盟国家贸易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载《东南亚》2002年第4期。
    174.赵常庆:《中亚五国对外关系现状与发展趋势》,载《中亚研究》1997年第1期。
    175.赵会忠:《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载《社科纵横》2008年第12期。
    176.赵捷:《跨境民族文学与跨界民族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载《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第2期。
    177.赵锡铎:《运输经济学》,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8.赵显人:《兴边富民行动》,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版。
    179.郑胜华、潘海颖:《世界经济地理》,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0.智华:《依托口岸优势构筑新型边境区域合作模式》,载《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9年第2期。
    181.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宣传部编:《风生水起北部湾》,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82.《中国交通年鉴2008》,北京:中国交通年鉴社2008年版。
    183.《中国民族年鉴2007》,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版。
    184.《中国汽车司机地图册》,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年版。
    185.《中国统计年鉴2009》,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版。
    186.《中尼公路中国境内年内将全部实现黑色化》,载《交通标准化》2009年第16期。
    187. Acemoglu, D., P.Aghion, and F.Zilibotti(2003), Distance to Frontier, Selec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Growth, Working Paper No.9066.
    188. Beck, Thorsten, and Ross Levine(2000b), External Dependence and Industry Growth:Does Financial Structure Matter, World Bank mimeo, February.
    189. Bodie,Zvi and Merton, Robert C.(2000), Finance, Prentice-Hall, Inc.
    190. IEA.2001Annual energy outlook projections. Washington D. C,2002,153.
    191. Krugman, Paul. What's New about New Economic Geography. 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icy,1998,14:7-17.
    192. Krugman,Paul.(1991):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9(3)
    193. Krugman,Paul.(1998):Space:The Final Frontier. 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2(2)
    194. Levine, Ross;Loayza, Norman;Beck, Thorsten.(2000a),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and Growth:Causality and Causes, Journal of Monetary Economics.
    195. Levine, Ross;Loayza, Norman;Beck, Thorsten.(2000b), Finance and the Sources of Growth,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96. Rome,David.(2001), Advanced Economics.NewYork:McGraw-Hill.
    ①庞昌伟:《国际石油政治学》,第47页,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②IEA.2001Annual energy outlook projections.Washington D.C,2002,153.
    ③《人民日报》2009年11月12日第2版吴绮敏文《倾听历史的诉说》。
    ①《人民日报》2009年12月15日头版吴绮敏文《胡锦涛出席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通气仪式》。
    ②《航运交易公报》2009年7月5日。
    ③同上
    ①黄云:《论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和学理价值》,载《云南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①徐剑华编著:《运输经济学》,第19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②徐剑华编著:《运输经济学》,第18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①吴楚克:《中国边疆政治学》,第53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版。
    ②于国政编著《中国边境贸易理论与实务》第170页,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年5月版。
    ①张丽君王玉芬等著《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第172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②转引自施正一:《施正一文集》,第505页,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③葛公尚:《试析跨界民族的相关理论问题》,载《民族研究》1998年第6期。
    ①曹兴:《论跨界民族问题与跨境民族问题的区别》,载《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②马曼丽张树青:《跨国民族理论问题综论》,第5页,北京:民族出出版社,2005年7月版。
    ③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第11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①秦四平主编:《运输经济学》,第38页,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年6月版。
    ②沈北海主编:《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研究》,第108页,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6月版。
    ①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第103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②“藏彝走廊”主要指青藏高原东南缘的横断山脉与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等六江交错的高山峡谷地带,系滇、川、藏毗邻地区,有20多个民族和谐共居。“藏彝走廊”目前人口有1000余万,其中530万是少数民族。“藏彝走廊”这一概念由已故著名人类学家费孝通先生提出,得到中国人类学界的广泛共鸣。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第1册,第444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②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168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③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第168-16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1月第2版,。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350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9卷,第508-509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③参见徐剑华编著:《运输经济学》,第35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8月版。
    ①于国政编著:《中国边境贸易理论与实务》,第159页,北京:中信出版社,1997年5月版。
    ②中国新闻网www.chinanews.com.cn2009年1月8日。
    ③断头路:原指我国不同地区(省与省之间)、不同等级(高速路、等级路、农村公路)之间的路不能接通,引用于此,意指两国之间因单方未修建道路而使另一方的道路在国境线上终止的情况;也指双方的道路等级不匹配而使跨国运输通道不能接通的情况。
    ①《华夏时报》2009年8月7日。
    ②《中国民族统计年鉴2007》,第582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4月版。
    ③乘数效应:指某一产业的发展会带动一系列相关产业和部门甚至整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①溢出效应:指一个组织在进行某项活动时,不仅会产生该活动所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对组织之外的人或社会产生影响。
    ②殷晴:《丝绸之路与西域经济》,第1页,中华书局,2007年12月版。
    ①高伟江魏文斌:《丝绸之路的现代价值研究》,第20页,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7月版。
    ②《史记·大宛列传》。
    ③张一平:《丝绸之路》,第31页,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④卞洪登:《丝绸之路考》,第31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①张一平:《丝绸之路》,第44页,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②卞洪登:《丝绸之路考》,第79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①卞洪登:《丝绸之路考》,第55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②张一平:《丝绸之路》,第86页,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①1918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军东侵入川边(西康)地区占据十余县,后经西康青海联合反击,1930年康藏双方达成协议,以金沙江为界。
    ②刘勤晋主编《古道新风——2006年茶马古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3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①刘勤晋主编《古道新风——2006年茶马古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4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①刘勤晋主编《古道新风——2006年茶马古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63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②笔者于2009年9月随中国科学院人才交流中心考察组到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松潘县做过短期考察。
    ③李旭:《茶马古道》第79页,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年1月。
    ④刘勤晋主编《古道新风——2006年茶马古道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164页,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4月版。
    ①马曜主编:《云南简史》,第208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版。
    ②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第97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①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第99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②马曜主编:《云南简史》第108-110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①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第10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①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第102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①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19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年12月版。
    ②赵锡铎:《运输经济学》,第10页,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版。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①《中国汽车司机地图册》,第3页,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2004年3月版。
    ②广西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广西大百科全书》,第1106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①张学良:《新区域主义正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应用》,载《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第7期。
    ②王春婕:《北美自由贸易区模式的创新价值探析》,载《山东社会科学》2009年第2期。
    ①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第111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②张丽君:《地缘经济时代》,第54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12月版。
    ③陈铁军:《实施地缘经济是泛珠与东盟合作的切人点》,载《珠江经济》,2006年第7期。
    ①严新民:《浅谈加强高寒山地边境交通战备建设》,载《国防》2005年第7期。
    ②李晓林:《边,边境的边》,第151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5月版。
    ③人民网2008年10月26日,杨全文:《走私危害国家经济安全中国海关重拳打击两类走私》。
    ①《都市晨报》2009年3月20日。
    ②林峰:《对外开放战略的历史考察与理论创新》,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1期。
    ③张落成吴楚材:《论民族地区的对外开放》,载《广西民族研究》1998年第2期。
    ①李甫春赵甘阳:《试论民族地区对外开放的新态势》,载《学术论坛》1999年第1期。
    ②王鹏:《贯通亚欧大陆桥打造东方桥头堡》,载《大陆桥视野》2009年第1期。
    ①《十五届五中全会文件精神学习问答》,载《党建》2000年第12期。
    ②张兴平:《试论青藏铁路经济带的主导产业群选择》,载《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6期。
    ①《国际先驱导报》2007年4月17日。
    ②《科技日报》2009年2月8日。
    ③尹振茂:《西气东输二期气源无忧》,载《中国石油石化》2006年第21期。
    ④陈栋生:《西部大开发十年回顾与展望》,载《西部论坛》2010年第1期。
    ①邓琬:《兴边富民加快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载《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1期。
    ①《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规划》,载《吉林政报》2007年第13期。
    ②舒展:《兴边富民行动与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载《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年第4期。
    ①以上三表转引自陈栋生:《西部大开发十年回顾与展望》,载《西部论坛》2010年第1期。
    ②转引自《人民日报》2001年11月2日第7版孙淦刘达成文章《重视跨境民族研究》。
    ①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第11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②根据云南省绿春县商务局2008年8月22日的统计资料整理。
    ③张丽君王玉芬:《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第297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①刘稚:《中国—东南亚跨界民族发展研究》,第18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7年2月版。
    ②赵捷:《跨境民族文学与跨界民族的历史、现实与未来》,载《民族文学研究》1987年第2期。
    ①战德全肖玉敏:《图们江开发左右吉林口岸经济模式》,载《图们江报》2007年5月30日。
    ②梁振民:《内蒙古满洲里口岸经济发展态势分析》,载《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第2期。
    ③《内蒙古年鉴2008》,第417-421页,第612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①张丽君王玉芬:《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第249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②李晓林:《边,边境的边》,第77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5月版。
    ①郝静:《吉木乃口岸进出口结构日趋多元化》,载《阿勒泰日报》2008年6月6日。
    ②李茁:《“绿色走廊”巴克图》,载《中国海关》2009年第9期。
    ①李钦:《霍尔果斯口岸在我国向西开放中的优势与定位思考》,载《特区经济》2009年第7期。
    ②艺帆:《飞速发展的阿拉山口口岸》,载《大陆桥视野》2009年第2期。
    ①《吐尔尕特口岸》,载《今日新疆》2008年第13期。
    ①宋志辉:《喀喇昆仑公路与中巴通道建设》,载《南亚研究季刊》2006年第4期。
    ①木合塔尔:《红其拉甫口岸出入境旅客增长态势明显》,载《工人时报(汉)》2004年9月7日。
    ①《中尼公路中国境内年内将全部实现黑色化》,载《交通标准化》2009年第16期。
    ①吴晓燕:《瑞丽口岸出入境人数增加40万》,载《云南日报》2009年7月15日。
    ①施建光马洪波:《云南河口口岸边贸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载《红河学院学报》2009年第3期。
    ②根据笔者2008年随《北部湾旅游规划》调研小组在凭祥口岸的调研资料整理。
    ①广西大百科全书编纂委员会编:《广西大百科全书》,第1106页,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②根据笔者2008年随国家旅游局《北部湾旅游规划》调研小组在东兴口岸的调研资料整理。
    ③新华网2009年10月12日。
    ①《世界地图册》,第71、98页,北京:星球地图出版社,2008年2月版。
    ②张丽君王玉芬:《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第255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③《环球时报》2006年4月28日。
    ①出自《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
    ②转引自王文长:《民族视角的经济研究》,第55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2月版。
    ①黄云:《对越商贸新趋势——广西与东盟经贸互动现象探究之一》,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5期。
    ①张丽君王玉芬:《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第5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②《华声报》2004年10月28日。
    ①王玉芬:《内生拓展——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理念、根据、条件、战略》,第390页,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②黄云:《广西产业转移的新对策——广西与东盟经贸互动现象探究之三》,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10期。
    ①李晓林:《边,边境的边》卷4,第4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8年5月版。
    ②《世界经济年鉴2008》,第81-82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1月版。
    ③《国际统计年鉴2009》,第288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1月版。
    ①《二连浩特报》2009年1月12日。
    ②武翠英主编《和而不同》,第230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③《世界经济年鉴2008》,第78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1月版。
    ④《国际统计年鉴2009》,第32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1月版。
    ①《世界经济年鉴2008》,第135-136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1月版。
    ②《呼伦贝尔日报》2010年2月3日。
    ③黄云:《风生水起北部湾》,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4期。
    ④《中国日报》2006年10月26日。
    ①黄云:《对越商贸新趋势——广西与东盟经贸互动现象探究之一》,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5期。
    ②笔者于2006年7月16日随国家民委“兴边富民”调研小组在扎门乌德采访所亲历。
    ③《环球时报》2004年4月23日第12版。
    ①《世界经济年鉴2008》,第60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1月版。
    ①《世界经济年鉴2008》,第135-136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1月版。
    ①张丽君王玉芬:《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第249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①《世界经济年鉴2007》,第81-83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8年1月版。
    ②《国际统计年鉴2009》,第283-289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1月版。
    ①根据《国际统计年鉴2009》第283-286页资料整理而成,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1月版。
    ①《世界经济年鉴2008》,第95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1月版。
    ①《世界经济年鉴2008》,第51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1月版。
    ②《世界经济年鉴2007》,第78-79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8年1月版。
    ①《世界经济年鉴2007》,第74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8年1月版。
    ②《环球时报》2006年9月5口。
    ①《世界经济年鉴2008》,第82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1月版。
    ②张丽君 王玉芬:《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第285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①《国际统计年鉴2009》,第283-285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1月版。
    ②《世界经济年鉴2008》,第79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9年1月版。
    ③黄云:《对越商贸新趋势——广西与东盟经贸互动现象探究之一》,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5期。
    ④《中国石油报》2009年11月4日。
    ①《国际统计年鉴20099,第283-286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9年1月版。
    ②中国商务部网2009年6月16日。
    ①《世界经济年鉴2007》,第62页,北京:世界经济年鉴编辑委员会,2008年1月版。
    ②黄云:《对越商贸新趋势——广西与东盟经贸互动现象探究之一》,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5期。
    ①刘永估:《辩证历史》,第8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①刘永估:《现代劳动价值论》,第6-10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年5月版。
    ①《内蒙古统计年鉴2008》,第612-613页,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①张丽君 王玉芬:《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与边境贸易发展研究》,第312页,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8年10月版。
    ②2008年7月,笔者随国家旅游局《北部湾旅游规划》调研小组曾到浦寨商贸城调研采访。
    ③黄云:《对越商贸新趋势——广西与东盟经贸互动现象探究之一》,载《中国民族》2008年第5期。
    ①于国政:《中俄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初探》,载《东北亚论坛》1996年第4期。
    ①于国政:《论中国与邻国边境地区经济一体化》,载《人文地理》1997年第2期。
    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6页,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