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职务犯罪是负有国家具体管理职能的工作人员在从事公务的过程中滥用权力、以权谋私、亵渎职守而发生的各种犯罪行为,它是破坏国家政权结构和统治秩序、侵犯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极端行为。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以贪污贿赂、渎职等为表现形式的职务犯罪日益严重。由于贪污腐败,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增加了30%;纵观这两年的全球政治经济风云,职务犯罪案件层出不穷,涉及国家高层领导人的腐败丑闻也越来越多。这种腐败现象的大暴露,在许多国家加大了对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打击力度。而无论对哪个国家来说,在打击职务犯罪的过程中,需要突破的首要的难点就是如何对各类职务犯罪进行及时有力的侦查。
     与其他犯罪类型相比,职务犯罪是特殊主体即国家工作人员在特定身份的国家权力运行的过程中产生、进行的特殊犯罪,职务犯罪现象是国家公权力运行中产生的异化腐败现象,在客观上具有隐蔽性高、取证困难、犯罪主体职务较高、涉及的权力和利益多样化等特点。正是这些特点增加了对该种犯罪侦查的难度和障碍,也在本质上赋予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以国家权力司法监督的性质;同时使得职务犯罪侦查中对国家各种权力的制衡具有了相对于其他犯罪侦查而言的更为紧迫的必要性和特殊性。当前,我国的国家权力分配态势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而这种权力分配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在职务犯罪的侦查过程中表现得尤为明显,造成了侦查中新的腐败的产生,往往使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举步惟艰,给刑事司法理论及实践带来了极大的困惑,进而导致了职务犯罪侦查中司法诚信的丧失或减弱。目前,国内对职务犯罪进行研究的论文和专著已不少见,但对职务犯罪侦查进行研究的人还不多,因此,对该问题进行整体性的探讨不仅具有理论上的紧迫性,而且对立法和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的写作除了引言之外,分为六章进行。其中引言部分对职务犯罪的特点、特征和目的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国际上应对职务犯罪的趋势进行了概览。职务犯罪具有主体特定、行为与职务相关、犯罪危害严重、犯罪手段隐蔽专业、发展趋势行业化、国际化等特点。这些特点就决定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由人到事的特定性以及侦查中主客体双方矛盾对抗的激烈性。目前,国际上对待职务犯罪侦查的趋势是:对职务犯罪的侦查机关日益受到社会重视、传媒对侦查的介入加强、有关职务犯罪的法制日益健全、反职务犯罪教育的舆论不断加强以及国际协作的加强。所有这些对为我们职务犯罪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完善与进步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契机。
    
    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职务犯罪侦查问题研究
     文章在引言之后的第一章中首先对职务犯罪侦查权的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分
    析,指出目前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权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统一性,职务犯罪侦查
    机关缺乏相关的权威性、职务犯罪侦查权缺乏真正的监督。针对这些问题,笔者
    在本章中提出了若干完善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原则和途径。提出在完善的过程中必
    须首先树立包括独立、统一、权威、司法审查、国家诚信在内的原则。其中,国
    家诚信原则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提出具有一定的开拓性。在论述了职务犯罪侦查
    的原则体系的建构之后,笔者进一步提出了具体的完善方案:包括建立特别调查
    权、紧急控制权、秘密侦查权等。
     第二章对职务犯罪侦查体制进行了论述。本部分首先探讨了职务犯罪侦查权
    配置的理由和特点,指出了职务犯罪侦查权之独立目前在我国的有限性及使其具
    有独立性的必要性以及独立性的保障。接下来,本部分分析了我国职务犯罪侦查
    机构的设置及职权划分,其中又从纵向划分及横向划分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与
    机构设置紧密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职务侦查人员的选任与培养,人员选任的程序
    与侦查的质量具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本部分也对此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自己的建
    议。在此基础上,笔者认为,要完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必须首先完善人民检察
    院侦查强制措施,使其在履行侦查职责时遵守职务犯罪侦查的特殊原则,同时强
    调将职务犯罪侦查权作必要的延伸、强化检察机关之间的侦查协作。
     第三章是关于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介绍。与第二章侧重于机构、人员及侦查
    权分配等问题的职务犯罪侦查体制相比,侦查模式更多关注的是宏观层面上职务
    犯罪侦查的构造和走向。本部分更多地采用的是比较研究方法,首先考察了国外
    几种职务犯罪侦查模式—职权主义侦查模式、当事人主义侦查模式以及混和侦
    查模式,接着对这几种不同的模式进行了比较,最后回归到我国,在对我国职务
    犯罪侦查模式定位的基础上,对该模式进行了评析,进而构建了我国职务犯罪侦
    查模式比较理想的走向。
     第一至第三章应当说是本论文的静态部分,而第四章则开始转向以职务犯罪
    侦查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动态考察。同一般犯罪侦查行为一样,职务犯罪侦查行为
    也是关于有关职务犯罪侦查机关在办理职务犯罪案件的过程中,依照法律实施专
    「〕的调查工作和采取有关强制措施的行为。但由于职务犯罪侦查本身的特点和特
    殊性,所以职务犯罪侦查行为也与普通犯罪侦查有不同之处。本部分首先将职务
    犯罪侦查进行?
Crimes of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are all kinds of criminal acts that staff members in charge of management functions of the state made for the reasons of abusing their authorities, or abusing their power for personal gain or dereliction of duty in the process of their work. They are very harmful not only to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and structure, but also to the human rights. Since 70's of last century, this kind of crimes worldwide taking the forms of bribery and corruption and dereliction are more and more serious. Because of corruption, the deb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reased 30% at the same time the corruption among senior officials is also increasing. Facing the' situation, many countries strengthened the force against the crimes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To all the countries, the biggest problem they have to handle is how to investigate all kinds of taking advantages of duty crimes in time and effectively.
    Compared with other crimes, taking advantages of duty crimes is much more secret and of which the evidence is more difficult to be attained since the subject of this kind of crime is state staff members (often senior officials) and the crimes is taking place in the process of handling their functions. Moreover, the involved powers and interests are complicated. It is these characters that increased the difficulties and obstacles in the investigation as well as empowers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nature of judicial supervision. Therefore, balancing and checking different powers in this kind of investigations are more urgent and necessary compared with other crimes' investigations. In the current situation, the allocation of powers in China lacks effective checking, which makes a lot of negative effects in investigations of crimes of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at the same time resulting in new corruptions and confusions in criminal practice and theories. Furthermore, the good faith in the investigation is decreasi
    ng or even losing. In the recent years,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articles and books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rimes of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but scholars making the research of investigation of this kind of crime are still rare. From this point, to discuss the problem on the whole is not only urgent from the aspect of theory, but also meaningful to judicial practice and legislation.
    Besides the introduction, there still are six chapters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introduction part discussed the characters, nature and purposes as well as the international trend as to
    
    
    this crime investigation. The crimes of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have the characters that subjects are special, acts are involving duties, the crime results are serious, the crime means is secret, the developing trend is specializing and internationalizing. These characters determined that the investigation modes to this crime should be from individual to fact and the conflicts between investigation object and subject are acute. The current international trend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this crime is as the followings: the society is paying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vestigation organs of crimes of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the media is strengthening it interference to the investigation, the legal system about the crime of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is perfecting, the international assistance is strengthening. These have provided us with a good opportunity of perfecting and developing our legislation and judicial practice of crime of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The first chapter, which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investigation power of the crime of taking advantage of duty, followed the introduction. In this chapter, the issue that the investigative power of this kind of crime in China lacks independence, unity, the authority and the real supervision has been stated. As to the issue, I stated the principles and ways that can be used to perfect the investigative powers. The principles that must be established during the course of perfection include the principle of independence, unity, authority, judic
引文
1.樊崇义著《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综述与评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2.程荣斌编《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3.江礼华、杨诚著《外国刑事诉讼法探微》,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谢佑平、万毅《刑事诉讼法原则:程序主义的基石》,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5.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6.何家弘编注《外国犯罪侦查制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7.陈光中主编《外国刑事诉讼程序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1988年版。
    8.龙宗智著《刑事庭审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孙谦、刘立宪主编《检查论丛》第二卷,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10.孙谦主编《职务犯罪监督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版。
    11.詹复亮著《职务犯罪诉讼新论》,中国方正出版社,2001年版。
    12.临哲、马长生、蔡雪冰主编《腐败犯罪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梁国庆主编《国际反贪污贿赂理论与司法实践》,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14.孙长永著《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15.樊崇义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6.宋英辉、吴宏耀主编《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7.成燎原、王人博《赢得神圣——权力及其救济通论》,山东人民出版社。
    18.詹复亮著《当代中国反腐败问题与对策》,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6年10月版。
    19.孙长永著《侦查程序与人权——比较法考察》,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0年版。
    20.孙谦主编《职务犯罪监督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4年11月第1版。
    21.严书翰《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共中央讲稿)。
    22.《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
    
    
    23.孙谦主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24.甘正培著《司法职务犯罪的惩治与预防》,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25.于志刚主编《惩治职务犯罪疑难问题对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6.谢佑平等编著《刑事侦查制度原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7.王进喜《刑事证人证言论》,博士论文。
    28.陈一云主编《证据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版。
    29.何家弘主编《司法鉴定导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1版。
    30.钱大群孙国祥著《职务犯罪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1.陈兴良《职务犯罪认定处理实务全书》,中国方正出版社,1996年版。
    32.关于贪污贿赂、渎职犯罪若干问题的处理意见(讨论稿)[Z].最高人民检察院公诉厅。
    33.陈光中、严端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建议稿与论证》,方正出版社1995年版。
    34.聂世基 白俊华主编《刑事诉讼理论纵横谈》,群众出版社2002年3月版。
    35.詹复亮著《职务犯罪诉讼新论》,中国方针出版社1999年8月版。
    36.卞建林《诉讼证明概念辨析》,载正义网“法律人”。
    37.陈光中主讲“刑事诉讼中的证明问题”,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和德恒律师事务所 共同主办“民商法前沿论坛”之证据法系列讲座。
    38.杜世相著《刑事证据运用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
    39.卞建林译《美国联邦刑事诉讼规则和证据规则》[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40.《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9年7月版。
    41.毕玉谦主编《司法审判动态研究》(第1卷第2~3辑;第2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2.孙长永著《沉默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43.何家宏南英主编《刑事证据制度改革研究》,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44.张智辉谢鹏主编《中国检察》(第一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2。
    45.李志辉著《检察与公正》,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12。
    46.程味秋著《中外刑事诉讼比较与借鉴》,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
    47.乔宪志主编《中国证据制度与司法运用》,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8.沈德咏主编《刑事证据制度与理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49.曹建民主编《诉讼证据制度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1年版。
    
    
    50.朱云著《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
    51.杨迎泽 李麒主编《贪污贿赂案件证据实务》,广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52.车承军著《职务犯罪控制论》,博士论文。
    53.孙谦主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54.储槐值主编《美国德国惩治经济犯罪和职务犯罪法律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5.张中友主编《预防职务犯罪》,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56.何秉松主编《职务犯罪的预防与惩治》,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
    57.倪培兴、王玉珏《论我国宪政体制和司法体制中的检察权》,张智辉、谢鹏程主编:《中国检察》(第三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版。
    58.周其华《中国检察学》,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年版
    59.王然冀《当代中国检察学》,法律出版社1989年版。
    60.王以真《外国刑事诉讼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61.孙谦、刘立宪主编《检察理论研究综述》(1989—1999),中国检察出版社2000年版。
    62.程荣斌《检察制度的理论与实践》,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63.宋世杰著《刑事诉讼理论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64.左卫民著《刑事程序问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5.王敏远著《刑事司法理论与实践探讨》,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
    66.龙宗智著《相对合理主义》,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7.夏勇著《人权概念起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68.夏勇主编《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修订版。
    69.左卫民、周长军著《刑事诉讼的理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70.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法律出版社。
    71.王家福、刘海年主编《中国人权百科全书》,中国火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8年版。
    72.熊秋红著《刑事辩护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3.《北大法律评论》第1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4.鲁加仑主编《中国罪犯人权研究》,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5.王人博、程燎原著《法治论》,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76.宋冰《程序、正义与现代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7.孙孝福《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
    78.陈光中《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0年版。
    79.陈瑞华著《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
    
    
    80.卞建林、刘玫著《外国刑事诉讼法》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81.宋占生主编《中国公安百科全书》吉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82.高格、孙占茂主编《刑事法学词典》,吉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83.陈祥印主编《刑事侦查学》,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德]拉德布鲁赫《法学导论》,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版。
    2.[美]罗斯科.庞德 著,唐前宏,廖湘问,高雪原译《普通法的精神》,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美]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
    4.[日]小岛武司等,汪祖兴译《司法制度的历史与未来》,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5.[英]丹宁勋爵著,刘庸安等译《法律的未来》,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6.[法]孟德斯鸠著,张雁深译《论法的精神》,商务印书馆,1997年。
    7.[日]杉原泰雄,吕旭,渠涛译《宪法的历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8.[德]约阿希姆.赫尔曼,李昌柯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译本引言》,载《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9.[德]哈特穆特.高家伟译《行政法学总论》,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0.[日]谷口安平,王亚新、刘荣军译《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13.[美]埃尔曼著,贺卫方等译《比较法律文化》,三联书店,1990年。
    14.[法]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商务印书馆,1998年。
    15.[美]罗尔斯著,何怀宏等译《正义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
    16.艾伦·德肖微茨著,唐交东译《最好的辩护》,法律出版社,1994年。
    17.[日]伊藤荣树著,徐益初、林青译《日本检察厅法逐条释义》,中国检察出版社1990年版。
    18.《列宁全集》第33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19.[瑞士]托马斯·弗莱纳著,谢鹏程译《人权是什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美]A·J·M·米尔恩著《人的权利与人的多样性——人权哲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1.[美]L·亨金著 信春鹰等译《权利的时代》知识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
    22.余叔通、谢朝华译《法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3, M.Cranston: What are Human Rights? (second) Landon: BodleyHead, 1973年。
    24.《联合国反腐败公约及相关法律文件》,外交部条约法律司 编译,法律出版社2004年2月版。
    1.宋英辉《刑事程序中的技术侦查研究》,载《法学研究》2000年第3期。
    2.胡铭《侦查模式问题之比较与反思》,载《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5期。
    3.徐公社《构建我国侦查程序的司法审查机制》,载《侦查论坛.法制探索》。
    4.宋英辉《刑事审判前程序的理念与原则——兼谈我国刑事诉讼制度改革面临的课题》,陈光中 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5卷。
    5.龙宗智《如果没有真凶》,《检察日报》2001年。
    6.张康之《评政治学的权力制约思路》,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7.贺日开《司法改革:权力走向权威——兼谈对司法本质的认识》,《法律科学.》1999年第4期(总第97期)。
    8.硕士学位论文李宗礼著《论我国贪污贿赂犯罪侦查体制之新构建》。
    9.硕士学位论文高亮著《职务犯罪若干问题研究》。
    10.硕士学位论文李影著《构建新型侦查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11.吴丹红《证人制度的经济学分析》,载“北大法律信息网”。
    12.王瑞启 朱春莉《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证明标准构建研究》,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3年第3期。
    13.朱仁政史宝伦《论我国提起公诉的证明标准》,载《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14.赵长青《略论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载《现代法学》,1992.(5)。
    15.周国均《关于刑讯逼供的几个问题》及文中所引有关统计数据和资料,载《诉讼法论丛》第3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16.《一九九八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第三部分“人权的司法保障”,载《法制日报》1999年4月14日第2版。
    17.《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报告》,载《检察日报》2000年12月28日。
    18.陈正云《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若干问题研究》[J].政法论坛,1999.(4)
    
    
    19.郝银钟《检察权质疑》,《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
    20.夏邦《中国检察院体制应予取消》,《法学》1999年第7期。
    21.龙宗智《论检察权的性质与检察机关的改革》,《法学》1999年第10期。
    22.曹呈宏《分权制衡中的检察权定位》,《人民检察》2002年第11期。
    23.(台湾)朱朝亮《司法官法草案总说明》,参见宋英辉、陈永生:《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之比较》,《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24.中国检察考察团《德国的检察制度》,《人民检察》1994年第11期。
    25.宋英辉、陈永生《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之比较》,《检察官管理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26.谢佑平《“混合型”刑事诉讼模式评论》,《中国法学》1996年第5期。
    27.(台湾)游明得《检察一体的上命下从界限何在》。
    28.曹建明《国际人权法与中国的理论和实践》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1999增刊)。
    29.龙宗智《论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1期。
    30.(台湾)朱朝亮:《司法官法草案总说明》。
    31.中国检察考察团:《法国的检察制度》,《人民检察》1994年第12期。
    32.《葡萄牙(检察署组织法)简介》,《人民检察》1996年第4期。
    33.何家弘《论美国检察制度的特色》,《外国法译评》1995年第4期。
    34.龙宗智《论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1期。
    35.陈永生《侦查体制比较研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第8卷第2期,2000年5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