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法律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死亡赔偿金在性质上不同于精神损害赔偿和“逸失利益”,“扶养丧失说”和“继承丧失说”都存在着弊端。自死亡赔偿金产生以来,其性质一直处于频繁变革的状态,立法上虽然多部法律、司法解释、行政法规都有涉及死亡赔偿金的规定,但是普遍存在死亡赔偿金的称谓和内涵不一致,由于基本法内容缺位司法解释喧宾夺主,不同案件类型法律与司法解释之间相互矛盾,城乡差异导致死亡补偿金受偿不一,死亡赔偿金数额偏低等现象。死亡赔偿金虽也具有慰抚功能,但性质上主要是对死者生命价值的一种补偿以及对致害人的惩罚。在这里,死亡赔偿金本身已经是死亡赔偿金请求权人的财产,而不是死者的遗产。
     在死亡赔偿金的这一性质指导下,死亡赔偿金请求权基础也应当相应修正,“继承主义”和“固有损害主义”中的双重受害人说均无法回答死者求偿的矛盾,由此可见,死亡赔偿金是基于死者死亡而丧失的身份权的救济,采“固有损害主义”中的死者近亲属直接受害说为宜。由于死亡赔偿金请求权人基于侵权行为享有独立的赔偿请求权,死亡赔偿金请求权在性质上属于一种债权,其内容是死亡赔偿金请求权人请求侵害人给付死亡赔偿金。
     我国现阶段死亡赔偿金确定因素比较混乱,统一死亡赔偿金标准实为必要。在确立死亡赔偿金数额时,应当赋予死亡赔偿金请求权当事人的主体资格;应当是依据死者的余命计算;对于余命的计算应当分段对待;应当考虑过失相抵的问题;关于国籍问题不可千篇一律地统一数额;在死亡赔偿金案件审判过程中,法官应当重视调解的作用。
The death indemnity is different from the spirit damage compensate and "leisurely loses the benefit" in nature; "the nurture loses said" and "inherits loses said" all have limitation. Since the appearance of the death indemnity, its nature is continuously under frequent transformation; although there is much enactment,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dministrative rules and regulations involving the death indemnity, it is general that the name and the connotation of the death indemnity is inconsistent; because the content of the fundamental law vacancy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since there is contradiction between cases of different type and judicial interpretation, and the city and countryside difference, it causes the different compensation of the death indemnity and the phenomenon that the death indemnity amount is somewhat lowed. Although the death indemnity has the function of consoles, it’s in nature mainly to compensate the life value of the dead people, and the penalty to the one who injures the death. Here, the death indemnity itself is already the property of the people who has the right to call for the compensation; the death indemnity is not the inheritance.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nature of the death indemnity, the basic of the requesting right of the death indemnity also need to be revised correspondently; the dual victim said in both "inherits" and "the inherent harm principle" can not reply the dead asks the contradiction of the compensation asked by the died person, thus it can be seen, the death indemnity is the relief based on the lost of the right of the status power caused by the death, therefore it is suitable to pick the said of close relatives’direct injury in "the inherent harm principle". Because the person who has the right to call for the compensation has the independent compensation which is based on the injury of the right, the right of requesting the death indemnity in nature belongs to the right of the creditor, the content of which is the person who has the right to call for the compensation request the person who made the injury to give the death indemnity.
     The elements of the existing death indemnity are in the chaotic situation in our countr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unified death indemnity standard is necessary. When establish death indemnity standard, we must entrust with the death indemnity request power litigant's main body qualifications; The death indemnity amount computation must be rests on the death person“odd life”; Regarding the nationality question may not stereotyped the unified amount must consider contributory negligence the question; we must partition the computation regarding odd life computation; The death indemnity case places on trial in the process, judge mistakes the function which mediates.
引文
1 在司法实践上,法官对死亡赔偿金性质的理解观点不一。案例一:2004 年 1 月的一天夜里,原告付某及其年迈的父母在住房内同时煤气中毒,其父母先后死亡。后经房管局房屋安全鉴定检测中心鉴定,结论为“主卧室与卫生间相连墙体内的烟道与风道串通,造成烟道气体与风道气体互串,烟道使用时极易造成人员煤气中毒。”由此,原告起诉房屋产权单位,要求赔偿其父母死亡补偿金等各项损失 21 万余元,其中精神损害抚慰金 100 元。7 月 1 日,天津市和平区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判令被告赔偿各项损失 5.6 万元,其中包括精神损害抚慰金 5 万元。关于原告要求被告赔偿其父母死亡补偿金和精神抚慰金的问题,法院认为,依照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的有关规定,致人死亡的应为死亡赔偿金,在性质上属于精神损害抚慰金。原告在赔偿请求上将死亡赔偿金与精神抚慰金相加进行计算,超出了有关法律规定的范围,法院不能支持。案例二:2003 年 10 月 22 日 12 时左右,被告李某驾车将横穿公路的邵某撞倒致伤。邵某经医院抢救无效于当日死亡。因李某与邵某的继承人就赔偿项目和赔偿数额等问题不能达成一致意见,邵某的继承人许某等人遂以李某为被告向海安县人民法院提起了民事诉讼。要求李某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等费用合计 95379.80 元。海安县法院认为,本案中,原告主张的死亡赔偿金是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标准计算的,具有财产损害赔偿性质,而非属于精神抚慰金,依法应当得到支持。据此,判决被告李某向受害人的继承人许某等人赔偿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等各种费用 75067.86元。引自 http://www.chinacourt.org/ajdq/more.php?location=0404000000%20,2007-1-17。
     2 典型案例:2005 年 6 月 22 日晚,原告俞爱武之夫、方堃羲之父、童梅玉和方本坚之子、俞德茂和张光萍之女婿方辉乘坐被告欧阳祈君驾驶的赣 B21319 号小汽车由兴国县开往南昌,行至 319 线 622KM+990M 处时,与同向停放在公路右侧路面上的被告喻爱民驾驶的赣 C56602 号大货车尾部相撞,造成方辉当场死亡。经泰和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认定,被告欧阳祈君负事故的主要责任;被告喻爱民负事故的次要责任。被告欧阳祈君被依法判处一年零六个月有期徒刑。六原告除要求被告赔偿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等 30 万元外,还要求赔偿精神抚慰金 18 万元。法院认为,被害人方辉的死亡给原告带来了巨大精神伤害,依最高人民法院的批复意见,被告欧阳祈君被依法追究了刑事责任,可不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但被告喻爱民应给予原告一定的精神损害赔偿。依法判决被告欧阳祈君赔偿死亡赔偿金等 12.9 万元;被告喻爱民赔偿死亡赔偿金等 8.6 万元,并赔偿原告精神抚慰金 1 万元。 引自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16652, 2006-9-8。
     4 相关报道可以参见廖卫华:《两公民上书高法建议统一城乡人身损害赔偿标准》,《新京报》2006 年 3 月 21日;唐中明、田文生:《农村少女遭车祸身亡赔偿不及城市户口同学一半》,《中国青年报》2006 年 1 月 24日;李丽:《城乡同命不同价司法解释亟待修改》,《中国青年报》2006 年 3 月 23 日等。
    6 已经失效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1992 年)第 36 条规定,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护理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残疾用具费、丧葬费、死亡补偿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交通费、住宿费和财产直接损失。前款规定的赔偿项目应当按照实际情况确定,并一次性结算费用。第 37 条第(八)项规定,死亡补偿费按照交通事故发生地平均生活费计算,补偿 10 年。对不满 16 周岁的,年龄每小 1 岁减少 1 年;对 70 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 1 岁减少 1 年,最低均不少于 5 年。
     7 典型案例:2005 年 7 月 6 日,东港市前阳镇前阳村英某的妻子李某入住东港市某医院观察待产。尔后由于某医院诊疗失误,李某于 2005 年 7 月 7 日 2 时 20 分死亡。经医疗鉴定,东港市某医院的医疗过失行为在本例医疗事故损害后果中承担主要责任。东港市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医院应对李某死亡的后果承担主要赔偿责任,原告方也应承担相应责任,具体责任比例法院确定原被告按 1:9 的比例承担。原告所主张的死亡赔偿金因不属《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所规定的赔偿内容,故原告的该部分主张法院不予支持。本案庭审归纳的争议焦点是:被告应否向原告支付死亡赔偿金?原告认为,被告因医疗侵权行为导致患者死亡,按照《民法通则》和最高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被告应当支付死亡赔偿金;而被告则认为,本病例属于医疗事故,《医疗事故处理条例》未规定“死亡赔偿金”项目,故其不应支付死亡赔偿金。参见:《医疗事故不给死亡赔偿金》,《辽宁法制报》2006 年 3 月 17 日。
    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29、30 条。
    9 典型案例:2005 年 10 月 23 日,李某驾驶夏利小轿车与康某驾驶的大货车相撞,夏利车内乘坐的赵某、金某当场死亡,夏利车司机李某受伤,夏利车报废。法院当庭宣判:大货车所有人唐某赔偿死者金某 20 余万元,赔偿死者赵某 8 万余元;小轿车司机李某对死者金某亲属赔偿 20 万余元,对死者赵某赔偿 8 万余元。死者赵某是农村户口,父母早亡,没有结婚,仅有两个姐姐。而与赵某情况截然相反,死者金某是城市户口,已经结婚,并有老母亲和未成年的孩子要抚养。 引自 http://www.chinacourt.org/public/detail.php?id=231901,2007-2-1。
    10 引自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董念清副教授在 2004 年 12 月 11 日召开的“包头空难理赔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研讨会上讲话。
    11 典型案例:2002 年 4 月 15 日,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的班机在韩国釜山发生空难。当时,如果乘客购买的是北京→釜山的往返机票,则按照《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规定》进行赔付,最高金额是 7万元人民币;如果是北京→釜山的单程机票,就要按照《华沙公约》赔付,最高金额为 7.5 万美元,近乎前者的 9 倍。随后发生的“5.7”大连空难的赔偿主要依据《国内航空运输旅客身体损害赔偿暂行规定》,北方航空公司据此制定了赔偿办法:以国家规定的 7 万元最高赔偿额为基数,再考虑物价上涨因素、行李损失、丧葬费等,共计 18.4 万元至 19.4 万元。此外,遗体没有打捞上岸的,在此基础上再增加 1 万元。参见:《从两起空难看死亡赔偿各自为政》,《合肥晚报》2002 年 5 月 31 日。
    16 典型案例:2006 年 12 月 23 日下午,成都川陕公路成都军区总医院路口的众多路人亲眼目睹了一幕车祸惨剧,一位骑电动自行车的母亲搭着 10 岁儿子在此过街时,被一辆左拐的卡车撞倒卷进车底;肇事司机在倒车取人时车轮往后又向前开动,将卡在右后轮前的男孩当场压死;受伤妇女生命垂危,目前正在军区总医院抢救,交警二分局已介入了此事的调查。参见:《成都再发碾压男童惨剧》,《成都晚报》2006 年 1 月24 日。
    18 典型案例: 2002 年 9 月 2 日,潘某向阳某借款 3.5 万元。2002 年 12 月 7 日,潘某在一场车祸中不幸身亡。不久,潘家获得肇事方给予的死亡赔偿金等共计 14.7 万余元。2003 年 11 月,阳某将潘的父母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代其子偿还借自己的 3.5 万元。合议庭认为,潘某死后虽无遗产可供其父母继承,但死亡赔偿金可视为遗产,故根据继承法有关规定,判决潘的父母在所获死亡赔偿金中清偿死者生前欠阳某的借款。潘的父母不服判决,向法院申诉。2005 年 5 月,法院对此案进行再审。再审法官认为,死亡赔偿金是不法致人死亡时产生的特有财产损害赔偿项目,不是对受害死者的赔偿,而是对与受害死者有关的一些人即亲属的赔偿,是作为死者亲属应得的经济补偿和精神抚慰,而不是死者的遗产。原审将死亡赔偿金视为遗产看待,属认定事实错误,适用法律不当。遂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中的规定,判决撤销原审判决,驳回原审原告的诉讼请求。 引自 http://www.chinacourt.org/ajdq/more.php?location=0404000000%20,2007-1-21。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 3 条。
    20 《民法通则》第 106 条、107 条分别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或者造成他人损害的,不承担民事责任。
    22 典型案例:村民郭某,年届 80,,终生未婚,老来无依。10 年前,同村村民来某夫妇将其接到家中,照顾饮食起居 8 年。随着来某夫妇年事日高,继续照顾郭某心有余而力不足,遂将其送往镇政府开办的养老院生活。院所需第一笔费用 1800 余元、郭某在养老院生活期间生病住院所需费用 1000 余元均由来某夫妇支付。2003 年 8 月,郭某由养老院外出散步途中遭遇车祸,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车主丁某负全部责任。数月后,来某夫妇向法院起诉丁某,要求赔偿因郭某死亡所生的损失费用 20000 元,镇养老院因郭某尚欠养老费用,医院因郭某欠医药费,郭某户籍所在地村集体郭某遗产为无人继承遗产,亦对丁某提起诉讼。法院审查后认为,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享有赔偿请权,可以作为原告的只能是死者的近亲属,来某夫妇、医院、养老院和村集体,均非适格当事人,遂裁定驳起诉。笔者认为,来某夫妇应当享有死亡赔偿金请求权。引石春玲:“死亡赔偿请求权基础研究”,《法商研究》2005 年第 1 期。
    23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 3、4 条。
    24 《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 37 条。
    25 中国共有安徽、浙江、甘肃和四川四个省制定了水上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参见 http://law.npc.gov.cn:87/home/begin1.cbs,2006-5-11。
    26 《安徽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 25 条。
    27 《浙江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 31 条,《甘肃省水上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第 20 条。
    28 《铁路旅客运输损害赔偿规定》,第 5 条。
    29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试行)》第 7 条。
    30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煤矿安全责任预防重特大事故发生的规定》第 12 条。
    31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第 6 条。
    33 引自航空法专业委员会委员、法学博士解兴权律师在 2004 年 12 月 11 日召开的“包头空难理赔所引发的法律问题”研讨会上讲话。
    34 典型案例:2004 年 11 月 21 日 8 时 20 分,东航云南分公司的 CRJ200 型客机在包头起飞后坠入距离机场不远的南海公园,撞在了南海公园大门售票厅上,机上 47 名乘客、6 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地面 2 人遇难。失事飞机原订从包头飞往上海,航班号为 Mu5210。
     35 以下是 2005 年全国各地死亡赔偿金计算标准。上海: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16683 元;农村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7337 元。北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765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7860 元。重庆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221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7973 元。广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3627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365.87 元。福建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175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4089.38 元。江苏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82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4754 元。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546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096 元。山东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437.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507.43 元。黑龙江: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747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010元。甘肃省: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376.74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1852 元。湖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023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890。青海省: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7319.67 元;农民年人均纯收入 2004.59 元。河北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951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171 元。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467 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6525 元。陕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6806.38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5666.81 元。广西省: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7785 元;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095 元。黑龙江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747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010 元。四川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7709.9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580.3 元。内蒙古: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8123.0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2606.4 元。辽宁省: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8008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307 元。 引自 http://www.122lawyer.cn/article.asp?id=10,2006-7-21。
    [1] 胡平.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研究.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156.
    [2] 韩忠谟.刑法原理.台北:雨利美术印刷有限公司,1981,347,346.
    [3] 江平,王家福.民商法学大辞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407.
    [4] 杨立新.人身权法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1996,412,37.
    [5] 胡长清.中国民法债编总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46,129.
    [6] 刘士国.论人身死伤损害的定额化赔偿.法学论坛,2003(6):37.
    [7] Dan B·Dobbs .Torts And Compensation.West Publishing Co,1993,468.
    [8] 曾兴隆.现代损害赔偿法论.台北:泽华彩色印刷公司,1988,29,35.
    [9] [日]吉村良一.不法行为法.日本:有斐阁,1995,128.
    [10] John F.O, Connell.Remediesin. a Nut Shell.West Publishing Co. 1982,207.
    [11] 刘士国.现代侵权损害赔偿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239.
    [12] Vicent R.Johnson.Mastering Torts. sweet&Maxwell,1989,59-60.
    [13]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四).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00,298.
    [14] 屈茂辉.人身损害赔偿若干问题研讨.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0(3):57.
    [15] 张新宝,明俊.空难概括死亡赔偿金性质及相关问题.法学研究,2005(1):142.
    [16] 西原道雄.人身事故における损害赔偿额の法理.日本:ジュリスト339 号,1966,25.
    [17] 邱聪智.新订民法债编通则(上).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73,303.
    [18] 杨立新.在人身损害赔偿问题上应当消灭城乡差别. http://www.yanglx.com/dispnews.asp?id=407,2005-09-23.
    [19] 刘士国.关于完善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建议.中国法学,1996(4):124.
    [20] 杨立新,孙博.国外人格权的历史发展.河北法学,1995(4):53,54.
    [21] 覃家壬.论死亡赔偿金与生命权的保护.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 (1):51.
    [22] 林存柱.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的演变与趋势.东岳论丛,2004(4):195.
    [23] 冯恺.生命侵害赔偿请求权再思考.政法论坛,2004(2):47,49.
    [24] 陈永辉.肖扬在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学习会上强调: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 确保法院队伍社会主义政治本色.人民法院报,2006-4-27;王洪祥.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人民法院报,2006-4-26.
    [25] 黄松有.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记者问.人民法院报,2003-12-30.
    [26] 佚名.李毅中认为矿难死亡赔偿 20 万元的标准偏低. http://www.cinic.org.cn/HTML/2005/1569/20062103802.html,2007-3-1.
    [27] See Frank Ackerman&Lisa Heinzerling.Priceless:On Knowing The Price Of Everything And The Value Of Nothing,New Press,2004,57.
    [28] 尹志强.死亡赔偿金的性质.北京:法制日报,2005-3-18.
    [29] 张新宝.侵权责任法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481.
    [30] 李 林 .论 人 身 死 亡 赔 偿 的 不 平 等 性 .贵 州 大 学 学 报 ( 社 会 科 学版),2001(3):46.
    [31] 李亚虹.美国侵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91.
    [32] 江平,王家福.民商法学大辞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407.
    [33] Michael A.Jones.Textbook on Torts.Blackstone Press Limited,1991, 26.
    [34] 苗永干.谈谈死亡赔偿费的性质问题——兼与丁满臣同志商榷.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0(2):16.
    [35] [日]末川博.权利侵害论.日本:岩波书店,1970,418.
    [36] 王利明,杨立新.侵权行为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168.
    [37] 石春玲.死亡赔偿请求权基础研究.法商研究,2005(1):100.
    [38] 黄劲.侵害生命权损害赔偿体系构成研究.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49.
    [39] 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一).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364,121.
    [40] See Basil S.Markesinis,Hannes Unberath. The German Law of Torts. Hart Publishing,2002,52-53.
    [41] 王利明,杨立新,姚辉.人格权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7,55.
    [42] 曹诗权,李政辉.论侵害生命权在民法上的责任.法学评论.1998(5):66,64.
    [43] 姚辉,邱鹏.论生命权之损害赔偿.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4):118.
    [44] See Henderson&Pearson.The Torts Processs.Little Brown Company, 1988,991.
    [45] 张新宝译.荷兰侵权法.载杨立新.民商法前沿 (第 1 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278.
    [46] 余利亚,叶海平,刘云.生命权司法救济浅谈.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42.
    [47] 傅蔚冈.“同命不同价”中的法与理——关于死亡赔偿金制度的反思.法学,2006(9):37.
    [48] 许晓熙.生命无价 何分城乡——对交通事故死亡赔偿的一点看法.安全与健康,2005(20):23.
    [49] 袁丽红.论人身损害赔偿标准之公正性.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6):157.
    [50] 庞梦雨.人身伤亡赔偿计算方法及理论依据新探.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5(7):14,12.
    [51] [美]罗尔斯.正义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47.
    [52] 隋日安.我国死亡赔偿金制度评述及性质分析.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5(1):101.
    [53] 万欣.死亡赔偿金不是精神损害抚慰金——兼与孔繁军商榷. 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4521,2005-4-14.
    [54] 佚名.广东 14 人大代表拒绝“同命不同价”死亡赔偿标准. http://news.163.com/07/0208/00/36P59HU50001124J.html,2007-2-8.
    [55] [美]约翰·杜威.人的问题.傅统先,邱梧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256.
    [56] See Prosser.The Law Torts.ST.PAU:West Publishing,1971,915.
    [57] Ernst·J·Cohn.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omparative Law Volume XVI (VivilProcedure) .Martinus Nijhoff Publishers,1986,Chapter V,2-3;See CassR.Sunstein.Life-Year and Willingness to Pay,104Colum.L.Rev , 2004,205.
    [58] 杨立新.如何化解“同命不同价”的法律尴尬. 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30178/4063670.html,2006-1-26
    [59] See Per-Olov Johansson.On the Value of Changes in Life Expectancy,Health.Econ,1996,105;Donald S Shepard&Richard J.Zeckh- -auser,Survival Versus Consumption.40Mgmt.Sci, 1984,423.
    [60] 刘爱萍,黄英,马东.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法律适用问题的调研分析.调查研究,2005(2):5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