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间歌舞初探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结束了五代十国的纷乱局面、进入宋代之后,政治、经济的新局势、新特点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深刻变化,这种变化的影响波及到作为文化一部分的歌舞,导致其在继承前代传统的基础上,创出了与此前不同的路子。宋代歌舞的性质由贵族化转向世俗化,其表现方式趋于综合化,其形式趋于固定化等等特征都是这个时代所赋予的特殊内涵。同时,与各个少数民族歌舞并存发展、与包括新兴戏曲在内的各类其他艺术同台竞技交流,也使得宋代歌舞发展的历史轨迹和流变方向呈现出自我的个性色彩。
     本文采用了文献、调查、比较、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和音乐学、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对两宋间的歌舞(包括辽、金、西夏的歌舞)进行了初步的整理和考察,重点研究了宋代歌舞的发展趋势、艺术特征、与各少数民族的交流状况、向其他艺术形式的渗透情况,以及发展特色等问题,其目的在于较为清晰的展现这一时期歌舞发展的面貌,明确它在中国古代歌舞发展史乃至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性,从而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歌舞的发展历史以及宋代音乐文化转型和过渡的历程。
After experiencing the involute situation, China went to Song Dynasty. By that time, politics and economy developed and got some new condition and trait, which lead the deep change of the whole society. These changes affected not only culture but also dancing and singing, and eventually resulted in different dancing and singing way that based on succeeding the previous conventional way. The dancing and singing in Song Dynasty altered from noble to common customs. The comprehensive mode and stable form of dancing and singing resulted from this particular time. Meanwhile, developing with minority dancing and singing, and other art form which including drama and play, dancing and singing in Song Dynasty had special development trace and direction.
    This essay summarizes and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of dancing and singing during Nan Song and Bei Song (includes dancing and singing during Liao, Jin and Xi Xia Dynasty) based on adopting researching, articles, compare, statistic and analysis etc, and also focuses on studying some important issues of development of dancing and singing in Song Dynasty, including develop trend, art characteristics, the communication with other minority, filtering other art form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The purpose of the essay is to tell the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 of dancing and singing clearly, to ensure essentiality of the development in Chinese history of dancing and singing, thus lead to underst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antiquity dancing and singing, and the alter and transit course of music culture in Song Dynasty.
引文
1、吴晟著《瓦舍文化与宋元戏剧》,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2、王国维撰《宋元戏曲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3、王克芬著《中国舞蹈发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10月,第一版
    4、杨荫浏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人民音乐出版社,1981年2月,第一版
    5、刘永济辑录《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9月,第一版
    6、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音乐词典》编辑部编《中国音乐词典》,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年6月,第一版
    7、吉联抗辑译《宋明音乐史料》,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6月,第一版
    8、王光祈编《中国音乐史》,上海书店,1990年10月,第一版
    9、李崇智编著《中国历代年号考》(修订本),中华书局,2001年1月,第二版
    10、董锡玖著《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元部分》,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6月,第一版
    11、[宋]四水潜夫辑《武林旧事》,西湖书社,1981年1月,第一版
    12、[宋]吴自牧著《梦梁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
    13、吴钊、刘东升编著《中国音乐史略》(增订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二版
    14、[清]周城撰、单远慕点校《宋东京考》,中华书局,1988年8月,第一版
    15、袁禾著《中国舞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16、冯俊杰著《戏剧与考古》,文化艺术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17、廖奔著《宋元戏曲文物与民俗》,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
    18、《王国维戏曲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7月,新一版
    19、冯双白著《宋辽金西夏舞蹈史》,北京燕山出版社,1999年2月,第一版
    20、项阳著《山西乐户研究》,文物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21、钱钢 吴惠娟编著《乐舞情韵——音乐舞蹈艺术文粹》,东方出版中心,1999年3月第一版
    22、葛剑雄 曹树基 吴松弟著《简明中国移民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第一版
    23、[元]脱脱等撰《宋史·乐志》,中华书局,1977年版
    24、张发颖著《中国家乐戏班》,学苑出版社,2002年2月,第一版
    25、中央民族学院艺术系文艺理论组《<梦溪笔谈>音乐部分注释》,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版
    26、王宁宁、江东、杜小青著《中国舞蹈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27、孙继南、周柱铨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1年3
    
    月,第一版
    28、王书奴著《中国娼妓史》,上海书店,1992年1月,第一版
    29、修海林著《中国古代音乐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30、金文达著《中国古代音乐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4月,第一版
    31、青木正儿著、王吉庐译《中国近世戏曲史》,台湾商务印书馆发行
    32、修君、鉴今著《中国乐妓史》,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3年9月,第一版
    33、廖辅叔编著《中国古代音乐简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年3月,第一版
    34、叶大兵著《中国百戏史话》,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第一版
    35、《杭州历史丛编》编辑委员会编《杭州历史丛编》之四《南宋京城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第一版
    36、孙星群著《西夏辽金音乐史稿》,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年8月,第一版
    37、林正秋著《南宋都城临安》,西泠印社,1986年5月,第一版
    38、杨民康著《中国民间歌舞音乐》,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年4月,第一版
    39、人民音乐出版社舞蹈组编,王克芬、董锡玖、刘凤珍撰写《中国古代舞蹈家的故事》,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6月,第一版
    40、常任侠著《中国舞蹈史话》,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10月,第一版
    41、孟元老等著《东京梦华录》(外四种),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11月,第一版
    42、黄天骥主编《中国古代戏曲与古代文学研究论集》,中华书局,2001年12月,第一版
    43、谭凡著《优伶史》上海文艺出版社,1995年7月,第一版
    44、刘再生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
    45、李啸仓著《李啸仓戏曲曲艺研究论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10月,第一版
    46、张庚、郭汉城主编《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4月,第二版
    47、金千秋编《全宋词中的乐舞资料》,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12月,第一版
    48、夏野著《中国古代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年2月,第一版
    49、孙景琛、吴曼英著《中国历代舞姿》,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11月,第一版
    50、曾永义著《戏曲源流新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8月,第一版
    51、梁济海编《中国古代绘画图录,宋辽金元部分》(一——三),人民美术出版社,1997年10月,第一版
    52、刘峻骧著《中国杂技史》,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1月,第一版
    53、袁禾著《中国舞蹈意象论》,文化艺术出版社,1994年5月,第一版
    54、修海林、李吉提著《中国音乐的历史与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第一版
    55、周宝珠著《宋代东京研究》,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4月,第一版
    
    
    56、修海林著《古乐集锦》,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
    57、[宋]周密撰、张茂鹏点校《齐东野语》,中华书局,1983年11月,第一版
    58、陈义敏、刘峻骧主编,陈义敏、吴文科、蔡源莉、刘峻骧、罗斌撰稿《中国曲艺·杂技·木偶戏·皮影戏》,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59、丁言昭著《中国木偶史》,学林出版社,1991年8月,第一版
    60、王克芬编著《中国古代舞蹈史话》,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1月,第一版
    61、朱瑞熙、张邦炜、刘复生、蔡崇榜、王曾瑜著《辽宋西夏金社会生活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62、邓广铭主编《中国通史参考资料·古代部分·第五册》,中华书局,1982年2月,第一版
    63、周贻白著《中国戏曲发展史纲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10月,第一版
    64、冯天瑜、杨华著《中国文化发展轨迹》,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65、[元]陶宗仪撰、王雪玲校点《南村辍耕录》,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3月,第一版
    66、修海林编著《中国古代音乐史料集》,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0年9月,第一版
    67、胡忌著《宋金杂剧考》,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4月,第一版
    68、孙钦善、曾枣庄、安平秋、倪其心、刘琳主编《国际宋代文化研讨会论文集》,四川大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第一版
    69、[宋]周密撰、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1月,第一版
    70、胡效琦主编、杭州市戏曲志编辑室编《杭州市戏曲志》,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年3月,第一版
    71、李啸仓著《宋元伎艺杂考》,上杂出版社,1953年11月,第一版
    72、伊永文著《宋代市民生活》,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1月,第一版
    73、青木正儿著、江倍庵译《南北戏曲源流考》,商务印书馆,1928年12月版
    74、郭声波著《宋朝官方文化机构研究》,大地出版社,2000年版
    75、杨渭生等著《两宋文化史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12月,第一版
    76、《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各卷,中国舞蹈出版社、中国ISBN中心出版
    1、袁禾博士学位论文《论中国宫廷舞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2000年6月
    2、阴法鲁《唐宋大曲之来源及其组织》,武昌华中大学《国学研究论文专刊第一辑之四》,中华民国三十四年八月
    3、刘勇《唐代到宋代音乐文化的变化是衰退还是转型》,《音乐研究》1991年第1期
    4、赵为民《简论宋代音乐的主要特征及其历史地位》,《交响》1997午第3期
    
    
    5、程民生《略论宋代市民文艺的特点》,张其凡、陆勇强主编、暨南大学中国文化史研究所编《宋代历史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6、魏尧西编校《宋代队舞》,《舞蹈学习资料》第十辑
    7、薛瑞兆《论宋代戏曲形成的标志及原因》,《文学遗产》1986年第4期
    8、张觅《中国戏曲晚成的原因及其歌舞化的历史规定》,《剧作家》1989年第5期
    9、高聪明《宋代货币信用制度的发展》,李迎新主编《宋代货币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10月,第一版
    10、黄仕忠《戏曲起源、形成若干问题再探讨》,《艺术百家》1997年第2期
    11、王克芬《晚期敦煌壁画舞蹈形象的考察与研究》,《文艺研究》1996年第2期
    12、孙星群《西夏音乐试探》,《音乐研究》1982年第2期
    13、孙星群《关于西夏音乐几个问题的研讨》,《音乐研究》1985年第1期
    14、孙星群《西夏汉文本<杂字>“音乐部”之剖析》,《音乐研究》1991年第4期
    15、孙星群《西夏在中原与西域音乐文化交流中的地位》,《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4期
    16、吴文夫《金源文化,踩响黑水文明》,《光明日报》2002年3月12日B4版
    17、李咏敏《宋代民俗音乐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4期
    18、魏尧西、邓左平《宋代的民间舞蹈》,《舞蹈丛刊》第二辑,上海文化出版社,1957年版
    19、董锡玖《宋代的“舞队”“队舞”及其他》,《舞蹈》1979年第4期
    20、董锡玖《宋代的“舞队”“队舞”及其他》(续),《舞蹈》1979年第5期
    21、孙崇涛《<张协状元>与“永嘉杂剧”》,中国艺术研究院科研办公室编《中国艺术研究院第四届(1997)优秀科研成果获奖文集》,中国艺术研究院,1999年6月版
    22、耘耘《<九宫大成南北宫谱>中的宋代南戏曲谱》,《中国音乐》1999年第4期
    23、刘念慈《宋元南戏》,《文史知识》1983年第2期
    24、朱建明《王国维南戏论述之再认识——兼论宋戏文与元明南戏》,《艺术百家》2000年第1期
    25、孙崇涛《中国南戏研究之再检讨》,《戏剧艺术》1996年第4期
    26、董锡玖《中国古代舞蹈史研究的昨天和今天》,《舞蹈论丛》1986年第4期
    27、孙景琛《乐舞文化和舞蹈史学》,《文艺研究》1999年第3期
    28、袁禾《五代十国舞蹈的承唐启宋》,《舞蹈》1999年第3期
    29、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学术月刊》2002年第2期
    30、洪在新《宋代风俗画》,《新美术》1985年第2期
    31、刘春萍《南宋商品经济发达原因探》,《求是学刊》1995年第5期
    32、吴松弟《宋代靖康乱后江南地区的北方移民》,《浙江学刊》1994年第1期
    
    
    33、叶坦《宋代社会发展的文化特征》,《社会学研究》1996年第4期
    34、程民生《略论宋代地域文化》,《历史研究》1995年第1期
    35、杨朝云《从宋代音乐史料看“雅乐”的神秘主义色彩》,《曲靖师专学报》2000年第1期
    36、叶明生《古代肉傀儡形态及与福建南戏关系探讨》,温州文化局编《南戏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书局,2001年版
    37、范沛潍《略论北宋东京的百戏》,《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38、黄竹三《“参军色”与“致语”考》,《文艺研究》2000年第2期
    39、吴晟《宋元戏曲融合勾栏伎艺检视》,《南昌大学学报》(人社版)2000年第4期
    40、沈知白《中国戏剧中的歌舞及演技》,《音乐艺术》1985年第4期
    41、张军《说渤海的“踏歌”》,《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42、吴文光、赵哓楠《关于大曲<柘枝令歌头>、<柘枝令>俗字谱及其考、译》,《中国音乐学》2000年第4期
    43、吕洪静《从<西安鼓吹乐>看唐宋大曲中“入破”二字的含义》,《音乐探索》1990年第4期
    44、吕洪静《入破 曲破 破子——兼与王凤桐、张林两位先生商榷》,《音乐探索》1996年第2期
    45、王誉生《试谈唐宋“大曲”的源流》,《交响》1984年第3期
    46、吴露生《吴越舞蹈文化属性论》、《吴越舞蹈文化嬗变中的关节点与发展高峰》,《寻觅舞蹈——吴露生舞蹈艺术文集》,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1997年6月版
    47、曹永义《中国古典戏剧的形成》,李肖冰、黄天骥、袁鹤翔、夏写时编《中国戏剧起源》,1990年5月版
    48、翁敏华《论宋代的饮食习俗与戏剧演进》,李肖冰、黄天骥、袁鹤翔、夏写时编《中国戏剧起源》,1990年5月版
    49、赵为民《宋代市井音乐活动概观》,《音乐研究》2002年第4期
    50、张莉硕士学位论文《宋代乐队编制研究》,河南大学,2002年6月
    51、旦木秋《羌族西夏王国的音乐及诗歌》,《中国音乐》2001年第1期
    52、蔡际洲《“江浙人文渊薮”:吴越音乐文化区鸟瞰——长江流域音乐文化巡礼之五》,《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1年第3期
    53、曾遂今《关于中国古代大众音乐的音乐社会学思考》,《中国音乐学》2001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