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与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首先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初步回顾、梳理和展望;然后笔者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和音乐人类学的理论角度出发,吸收、融合了国内外关于小学音乐课教学实践和儿童认知发展的经典成果,以江苏省泰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两个城乡小学的两个班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三年级音乐教材,设计出以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为主的教学模式,实施了十二周共二十四课时的奥尔夫本土化音乐教学实践。研究工具包括研究者自编的“奥尔夫音乐教学设计”和“音乐学习兴趣与表现量表”,并将其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比较量表的统计结果、观察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学习表现以及班级气氛的前后变化和访谈被试学生在试验前后的不同变化,总结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操作方法,以期达到预设的研究目的,也为进一步系统研究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实践积累了资料。
     论文主要有五个部分。绪论部分阐述相关的研究背景和基础。包括选题的缘起、文献研究综述、概念的界定以及研究方法和思路等。第一章是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审视与思考,从理论上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进行意义和价值的阐述。第二章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泰州两所小学实践的设计与实施过程,用实验法对其本土化的意义进行验证。第三章是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两所小学实践的结果分析与讨论。第四章是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本土化的研究与前景分析。
This paper first to orff's music teaching method's research conducted a preliminary review, combing and Prospects.Then the author from the post-modern music education and music theory of anthropological point of view.Absorption, at home and abroad converged 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outcome of the classic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Taizhou , Jiangsu Province with a representative of the two classes of two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s the research object,Combination of third-grade music materials designed to Orff music education philosophy-based teaching model, implemented 12 weeks a total of 24 hours of the Orff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localization.Research tools include researcher-designed instrument, "Orff music teaching design" and "music,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scale", and applies them to teaching practice. By comparing the scale of the statistical results, observe the classroom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cademic performance and classroom climate change and interviews before and after the students were tested before and after testing different changes, summed up some time-tested specific methods of operation, to achieve the preset research purposes, but also for further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accumulated practice of Orff pedagogy localization information.
     Papers are mainly five parts. 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levant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foundation. Including the topics of origins, literature review, the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as well as research methods and ideas and so on. The first chapter is an Orff music teaching research to examine localization and thinking, from the theoretical Orff music teaching for meaning and value of the set. Chapter II is Orff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in two primary schools in Taizhou, the design and process of the experimental method to verify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localization. Chapter III Orff music teaching practice in two primary schools in Taizhou, the results of analysis and discussion.Chapter V is an Orff music teaching in China, the prospects for analysis of localization studies.
引文
[1]管建华.普通学校音乐学科教育学与音乐现象学教育学[J].中国音乐,2006(1):2
    [1]扬剧是发源于江苏扬州,成长于上海的戏曲剧种。它以古老的"花鼓戏"和"香火戏"为基础,又吸收了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起来,原名“淮扬文戏”,30年代中期称为"淮扬戏",新中国成立后,改称扬剧,主要流行于苏北、江南、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
    [2]靖江讲经是靖江民间流传的一种说唱曲艺形式,讲经的“经”称为《宝卷》,《宝卷》可分为“圣卷”、“草卷”和“科仪卷”三类。是从唐代变文而来,靖江讲经以纯粹的靖江吴地方语言流传于世,并自成体系,独具地方特色,是我国古代宝卷至今唯一还在民间以“做会讲经”形式讲唱、传承的“活化石”。
    [3]秦德祥.中外音乐教学法简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56.
    [4]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5
    [1]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4
    [2] Sofia Lopez-Ibor:原籍西班牙,毕业于奥尔夫学院,从事奥尔夫音乐教育几十年,是国际著名的奥尔夫音乐培训教师,由于长期在世界各地的教学,使她的讲学呈现多元文化特征,非常富有创造性。特别是她在学前、小学、中学、大学和成人音乐教育中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因此对每个年龄段的需求都非常了解。详见:www.chinaorff.com
    [3] Wolfgang Schmitz :德国SONO公司的艺术总监、国际资深的奥尔夫教师,是来中国讲学最多的外国专家之一。
    [4]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0
    [5]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观念的三个转向[J].音乐教育研究,2008(2):101-107
    
    [1]刘沛.从殖民主义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8(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专辑):9
    [2]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8
    [3]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1]李炳全.文化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234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1
    [2]赵静,刘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人本主义思想[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12
    [3]燕良轼.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13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5
    [2]同上:46
    [3]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
    [4]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王海龙,张家(译)地方性知识[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9.
    [5]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4-50
    
    [1]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50
    [2]卡尔·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1991.3
    [1]吴晓玲.新课改:教育理论本土化之契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1):35-38
    [2]郑金洲,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4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8
    [1] (美)戴维·埃里奥特.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谢嘉幸等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55
    [2]朱玉江.论当代音乐教育的重心转移[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90
    [1]滕缔弦.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和柯达依三种音乐教学法的共性[J].人民音乐,2003(12):53
    [2]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
    [1]课程开发范式:主要以“泰勒原理”为代表,它以技术理性主宰人类社会,进而通过主宰教育生活之后体现在课程领域。代表作是被成为传统课程领域(开发范式)的“圣经”---R.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2]课程理解范式:以派纳为代表,认为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理解,“理解”是哲学解释学的关键词,哲学解释学是探究人类一切理解活动得以存在的基本条件,它试图通过研究和分析一切理解现象的基本条件找出人的世界经验,在人类有限的历史性的存在方式中,发现人类与世界的根本关系。代表作是被成为当代课程领域的“圣经”---W.F.派纳等人的《理解课程》。
    [3]管建华.论音乐课程的开发范式与理解范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
    [4] (美)威廉·F·派纳等著.理解课程(上)[M]:张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6
    [1]陈俐烨.合唱学习教学法与一般学习教学法于国小五年级音乐科教学之比较研究[D].未公开发表,是国立屏东示范学院音乐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131-133
    [2]陈佑加.创造思考策略教学对国小学童曲调创作学习效果之研究[D].未公开发表,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174-177
    [3]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82
    [4]黄沙玫.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堂中创造力氛围的实证研究[D].[硕士论文].广州:星海音乐学院,2009.80-84
    
    [1]张奇.SPSS for Windows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11
    [2]斜交旋转: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即因子之间的相关不等于0因子之间的轴线夹角不是90˙。
    
    [1]刘俊彦.用人单位看什么-百家知名企业选人标准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10):57
    [2]张奇.Spss for windows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04
    [1]张德庆张警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审视与反思[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9):31
    
    [1]郑金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42
    [2]陈向明.定性研究中的效度问题[J].教育研究,1996(7):53
    
    [1]郑金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1
    [1]谢妮,王赪.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农村教育边缘化问题的探讨[J].江西:江西教育科研,2007,(4):89
    [2] (美)约翰·杜威著,赵祥麒等译.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58.
    [3]赵宋光.音乐教育心理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54
    
    [1]彭峰.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0
    [2]李仲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0
    [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
    [2]田耀农.在目的论指导下的音乐教育---兼谈《音乐课程标准》的领会与实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表演版,2006,(1):26
    [3]同上:26
    [4]秦德祥.中外音乐教学法简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56.
    [5]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06-307
    [6]詹燕君.“Praxis”,音乐教育哲学的另一种阐述方式---鲍曼博士上海音乐学院讲学纪实[J].人民音乐,2007,(6);73
    [7]刘沛.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变--兼论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J].中国音乐,2004,(4)159
    [1]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构建[J].中国音乐,2005,(4):15
    [2]管建华.后哲学文化与音乐教育文化哲学[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3):11
    [3]特里斯·M·沃尔克著,田林译.《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M].陕西: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233一234
    [4]王安国,吴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解读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
    [1]郭玮.审美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比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3):41
    [2]詹燕君.“Praxis”,音乐教育哲学的另一种阐述方式---鲍曼博士上海音乐学院讲学纪实[J].人民音乐,2007,(6);73
    
    [1]克林格,刘沛译.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多元主义.[J].中国音乐教育,1996,(增刊):40
    [2]高秋保治著,缪裴言等译.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6
    [1]曹雨佳,倪毓培.与奥尔夫音乐共快乐[J].母婴世界,2004,(4):61
    [1]秦德祥.中外音乐教学法简介[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56.
    [2]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85-307.
    [3]管建华.音乐人类学导引[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14.
    [4]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原理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41-50.
    [5]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观念的三个转向[J].音乐教育研究,2008(2):101-107.
    [6]刘沛.从殖民主义解放出来的音乐教育[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1998(多元文化的音乐教育专辑):9.
    [7]大卫·杰弗里·史密斯.全球化与后现代教育学[M]:郭洋生(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148.
    [8]赵静,刘昕.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的人本主义思想[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112.
    [9]燕良轼.后现代主义教育思想[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13.
    [10]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M]:张家(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19.
    [11]卡尔·雅斯贝尔斯著.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3.
    [12]吴晓玲.新课改:教育理论本土化之契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2(11):35-38.
    [13]郑金洲,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4 .
    [14] (美)戴维·埃里奥特著.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谢嘉幸等译.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55.
    [15]朱玉江.论当代音乐教育的重心转移[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3):90.
    [16]滕缔弦.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和柯达依三种音乐教学法的共性[J].人民音乐,2003(12):53.
    [17]钟启泉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5.
    [18]管建华.论音乐课程的开发范式与理解范式[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5.
    [19] (美)威廉·F·派纳等著.理解课程(上)[M]:张华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16.
    [20]陈俐烨.合唱学习教学法与一般学习教学法于国小五年级音乐科教学之比较研究[D].未公开发表,是国立屏东示范学院音乐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2002:131-133.
    [21]陈佑加.创造思考策略教学对国小学童曲调创作学习效果之研究[D].未公开发表,国立台中师范学院国民教育研究所硕士论文,1997:174-177.
    [22]曹理.音乐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82.
    [23]黄沙玫.奥尔夫音乐教学课堂中创造力氛围的实证研究[D]:[硕士论文].广州:星海音乐学院,2009.80-84.
    [24]刘俊彦.用人单位看什么-百家知名企业选人标准研究报告[J].中国青年研究,2004(10):57.
    [25]张奇.Spss for windows在心理学与教育学中的应用[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304-305.
    [26]张德庆张警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审视与反思[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09(9):31.
    [27]郑金洲.研究方法的新进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31-142.
    [28]陈向明.定性研究中的效度问题[J].教育研究,1996(7):53.
    [29]彭峰.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50.
    [30]李仲泉.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审美范式的审视[D].[硕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4.10.
    [31]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7-11.
    [32]田耀农.在目的论指导下的音乐教育---兼谈《音乐课程标准》的领会与实施[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表演版,2006,(1):26.
    [33]詹燕君.“Praxis”,音乐教育哲学的另一种阐述方式---鲍曼博士上海音乐学院讲学纪实[J].人民音乐,2007,(6):73.
    [34]刘沛.音乐教育哲学观点的历史演变--兼论多维度音乐课程价值及逻辑起点.[J].中国音乐,2004,(4):159.
    [35]管建华.“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哲学批评与音乐教育的文化哲学构建[J].中国音乐,2005,(4):15.
    [36]管建华.后哲学文化与音乐教育文化哲学[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5(3):11.
    [37] (美)特里斯·M·沃尔克著.《音乐教育与多元文化》[M]:田林译.陕西:陕西师大出版社,2003.233-234.
    [38]郭玮.审美还是实践哲学?--Bennett Reimer与David J.Elliott音乐教育哲学思想比较[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3):41.
    [39]克林格,刘沛译.音乐教育中的文化多元主义[J].中国音乐教育,1996,(增刊):40.
    [40]高秋保治著.音乐学科教学法概论[M]:缪裴言等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16.
    [41]曹雨佳,倪毓培.与奥尔夫音乐共快乐[J].母婴世界,2004,(4):61.
    [1]修海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述评[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1997,(4).
    [2]席书君.增强乐感启迪智慧一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J].河北教育,1994,(2).
    [3]李妲娜.奥尔夫教学法(Orff一Schulwerk)在中国[J].乐府新声,1995,(3).
    [4]乐玫.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1999,(l).
    [5]韩丽.奥尔夫教学模式初探[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0).
    [6]孙淑萍.素质教育与奥尔夫教学思想[J].邢台学院学报,2004,(2).
    [7]陈庭星.教育观念新,教学方法新,采用教具新一谈谈奥尔夫教学法的特点[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8]李妲娜.奥尔夫音乐教育在清华的实验[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4).
    [9]张乐心.展示成果增进交流规划未来一记2002年北京奥尔夫活动周暨学术研讨会[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4).
    [10]廖乃雄.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思想和原理[J].中小学音乐教育,1984,(4).
    [11]廖乃雄.奥尔失儿童音乐教育休系的基本特点[J].中小学音乐教育,1985,(2).
    [12]廖乃雄译.用奥尔夫乐器进行奏乐教学的建议[J].音乐生活,1986,(7).
    [13]廖乃雄.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J].中小学音乐教育,1986,(5).
    [14]邵申弘.奥尔夫教育体系与音乐基础教育[J].辽宁教育研究,2003,(4).
    [15]张敏灵.奥尔夫节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妙用[J].陕西教育,1996,(9).
    [16]黄骏.文化社会学视野中的文化与多元文化互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
    [17]饶耀平.全球化背景下的民族国家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2003,(5).
    [18]朱玉江.音乐人类学理念对我国世界音乐教育的启示[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7,(1).
    [19]宋瑾.从后现代视角看音乐人类学的“音乐”观[J].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6,(1).
    [20]朱玉江.反思:全球化时代本土音乐教育的困惑[J].艺术百家,2005,(3).
    [21]周凯模.本土音乐教育与全球文化生态平衡[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1).
    [22]覃江梅.音乐教育哲学的审美范式与实践范式[J].中国音乐,2008,(01) .
    [23]管建华.21世纪音乐教育学科研究展望[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1,(01) .
    [24]管建华.音乐教育生物学范式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音乐,2003,(4).
    [25]管建华.音乐的跨文化交流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J].中国音乐,2003,(1).
    [26]管建华.世纪之交:欧洲音乐中心论在中国解构之始——认识论哲学基础音乐学的解构[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3).
    [1]曹青.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中国本土化进程初探[D] :[硕士学位论文] .江苏:南京艺术学院,2007
    [2]尚永娜.李妲娜奥尔夫教学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河南:河南大学,2007.
    [3]张雷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过程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浙江:浙江师范大学,2006.
    [4]刘杜芳.课程视野下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6.
    [5]韩恬恬.音乐新课程四种教学方法的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 .江苏:扬州大学,2007.
    [6]何璐.奥尔夫教学的本土化实践--以李妲娜音乐教学为例[D]:[硕士学位论文] .广州:星海音乐学院,2006.
    [1]尹维敏.对音乐新课标实施以来“双基”教学的反思[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
    [2]黄文翠.“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彰显——义务教育音乐教材两个不同版本的取样分析及比较研究[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
    [3]汤亚汀.文化研究语境下的音乐人类学:兼论音乐人类学与音乐学的范式差异[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C],2005.
    [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2]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M]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古尼特·凯特曼著,廖乃雄译.奥尔夫儿童音乐教学法初步[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7.
    [4] [美]戴维·埃里奥特,谢嘉幸等译.关注音乐实践----新音乐教育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
    [5]田耀农.普通学校音乐教育目的论研究[M] .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6.
    [6] [美]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 :熊蕾译.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7]中国音乐教育杂志社.第一、二届全国音乐教育获奖论文精选[M]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8]刘沛.音乐教育的实践与理论研究[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9]卡尔·奥尔夫,古尼尔特凯特曼著,廖乃雄编译.为儿童的音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10]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11]廖乃雄.音乐教学法[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
    [12]戴定澄.音乐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3]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14]管建华.音乐人类学的视界——全球文化视野的音乐研究.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5]管建华.国际音乐教育与音乐人类学.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6]姚思源.中国当代学校音乐教育文献[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7]缪天瑞.小学音乐教材及教(学)法[M].上海:上海万叶书局,1950
    [18]曹理,何工.音乐学习与教学心理[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 Doug Goodkin.Name Game[M].New York:Warner Bros,1998.
    [2] Doug Goodkin.Play,Sing,Dance:an introduction to Orff Schulwerk[M].New York:Schott,2004.
    [3] Gunild Keetman.Elementaria.First acquaintance with Orff-Schulwerk [M].Margaret Murray.London:Schott,1974.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