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弗朗兹·舒伯特(Franz S
     chubert,1797-1828)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交接时期的维也纳,是十九世纪浪漫乐派的奠基人之一。舒伯特的创作体裁十分丰富,作品涉及艺术歌曲、歌剧、交响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等。具有诗意、内敛风格的舒伯特音乐极富浪漫气息,旋律优美且富有歌唱性。“歌曲之王”的美称为舒伯特赢得了巨大的社会声誉,他把富于诗意的歌唱性旋律以及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元素运用到器乐作品、特别是钢琴奏鸣曲的创作中,使器乐作品声乐化,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创作风格。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从1815年(18岁)第一首到1828年(31岁)最后三首,经历了13年的历程,共21首作品。创作发展可以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1815-1819年)13首作品、第二阶段(1823-1826年)5首作品和第三阶段(1828年)3首作品。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是舒伯特生命后期的成熟之作,不但具有贝多芬式的坚韧性格,而且具有女性的柔情之美。舒伯特一生受贝多芬的启发和鼓舞,在这首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论文第一章介绍舒伯特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的概况,主要从创作背景、创作特征、风格的传承与创新三个方面来阐述。第二章以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第一乐章为例进行音乐作品分析,其中涉及到曲式结构分析、音乐要素分析,而音乐要素又从旋律、节奏、音色、和声四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三章对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第一乐章的演奏进行分析,从旋律、力度、触键、踏板等方面阐述。
     随着国内外频繁的音乐交流,人们对舒伯特的音乐创作有了更全面、客观的认识,舒伯特钢琴奏鸣曲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教学和音乐会曲目中。笔者通过搜集整理,了解到目前为止,国内还没有关于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研究专著,作品演奏方面的指导丛书更是匮乏。本论文把演奏部分作为论述重点,通过对c小调钢琴奏鸣曲D958的研究,总结概括舒伯特奏鸣曲的创作及演奏风格,为演奏和教学提供依据。
Franz Schubert, living in Vienna in late Classical and early Romantic periods ,is the founders of the Romantic Music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 Schubert's writing style is rich in works including art songs, opera, symphonies, string quartets, piano sonatas, violin sonatas and so on. With a poetic, introverted style , Schubert music is very romantic, beautiful and full of melody and singing. Known as "King of Songs" of the United States ,Schubert won great social prestige. He creatively brought the singing poetic songs of melody and artistic elements of the piano accompaniment into the instrumental works, especially the creation of Piano Sonata. As a result , it made instrumental works vocal and turned into a unique creation. The creation of Schubert Piano Sonata lasted 13 years , from 1815 (his 18 years ) to 1828 (his 31 years) which his final three creation finished. The creation of the total 21 Piano Sonatas Op. Creative development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different phases: the first phase (1815-1819 years) 13 works, the second phase (1823-1826 years) 5 works and the third phase (1828) 3 works. This c minor Piano Sonata D958 is the sophisticated works of Schubert’s late life. It not only has the character of perseverance and tenacity of Beethoven but also has the beauty of gentleness. Inspired by Beethoven all over the life, it has been fully embodied in this work.
     In this thesis, in Chapter I, the writer introduces the survey of Schubert Piano Sonata in c minor, D958 profiles, mainly including the three aspects of the background, creative features, style and innovation heritage. In Chapter II, the writer makes an analysis for piano music to the Schubert Sonata in c minor, D958 , which involves the analysis of music structure, music, elements of analysis, and musical elements from the melody, rhythm, timbre, harmony to clarify. In Chapter III, the writer performed an analysis of the D958, from the melody, dynamics, touch keys, pedals and so on. In Chapter IV, according to the meaning of studying the concert version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playing style and work treatment, the writ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different version of the play of the Schubert piano sonata c minor, D958. After making the summary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yers, the writer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work treatment on the performances.
     With frequent exchanges of music at home and abroad, people has a more comprehensive and objective understanding of Schubert's piano sonatas at the emergence of more and more teaching and concert repertoire. Through collection, the author knows that so far, there has been no domestic Schubert Piano Sonata research monographs, and works guidance concert series have been completely lacking. In this paper, the performance played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discuss. 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first Piano Sonata c minor, the author summarizes the style of the cre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chubert sonata piano solo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provides a basis for performances and teaching at the same time.
引文
1【美】保罗·亨利·朗格著,张洪岛译,《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年版,49页。
    2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
    3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
    4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16页:21首完成和未完成的钢琴奏鸣曲,其编号通常使用的是O.E.Deutsch出版于1951年的“舒伯特作品年表”(纽约诺顿版)的编号,简称“D”。
    5对舒伯特钢琴奏鸣曲创作数量问题众说纷纭,本论文依据《钢琴演奏之道》(新版)(赵晓生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16-218页对每一首作品的概括介绍,结合《舒伯特传》(【英】克里斯托夫·H吉布斯著,秦立彦译广西大学出版社)将其定为三个阶段共21首奏鸣曲作品。
    6【英】克里斯托夫·H吉布斯著,秦立彦译,《舒伯特传》,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93页
    
    7李哲洋主编,《最新名曲解说全集》之15,台湾大陆书店出版,第135页。
    8杨婷婷,《对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的重新审视》,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9页
    9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221页
    10萧韶著,《德奥古典音乐大师经典指南——舒伯特及其音乐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265页
    11【英】克里斯托夫·H吉布斯著,秦立彦译,《舒伯特传》,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41页下
    12【英】克里斯托夫·H吉布斯著,秦立彦译,《舒伯特传》,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4页。舒伯特之夜:没有公开宣传的活动,类似朋友及家庭间的聚会,主要甚至全部都是演奏舒伯特的音乐。这种活动一直持续到今天,演变成全世界各种舒伯特音乐会和节日。
    13【英】克里斯托夫·H吉布斯著,秦立彦译,《舒伯特传》,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54页
    14杨燕迪,《舒伯特的音乐世界》2008年上海音乐学院国际钢琴大师班专题讲座
    15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219页。“命运动机”以重复音为特征,包括定音鼓性质的低声部重复音以及以不同节奏形态出现的重复音等。“火箭主题”即以直线上升的旋律为特征,是贝多芬音乐中无处不在的“基因”。
    
    16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33页
    17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21页
    18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19页“命运”动机以重复音为特征。
    21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99页第二段。
    22王庆,《音乐结构与钢琴演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44页。
    23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第218页。
    24【英】克里斯托夫·H吉布斯著,秦立彦译,《舒伯特传》,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07页。
    25【英】克里斯托夫·H吉布斯著,秦立彦译,《舒伯特传》,广西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162页。
    26童道锦、孙明珠编选,《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82页。
    [1]贝多芬式和弦的开始,一层层递进。和弦之间的空拍要做的非常准确,使节奏更加明显。
    [2]像两下敲门的声音。低声部用持续的主音c支撑厚重的和弦,体现出有力的坚韧性格。
    [3]e音引发一串级进上行,在第5小节第一拍弱拍收住,然后继续级进进行,表现出俏皮的性格。
    [7]bA成为前七小节的第一个高点,在演奏时突出出来,指尖和掌关节支撑下的左右手和弦进行把旋律推到最高点第12小节的bA.
    [1]-[7]演奏时注意主要旋律音的进行:[1]C—[2]D—[3]E—[4]F—[6]G—
    [7]bA.是C-bA的上行音阶动机。
    [12]左手第一个和弦稍弱处理并和第二个和弦之间做一个小小的呼吸,以此更加突出和强调后者。右手旋律像瀑布一样顺流而下,很不情愿的以fz的力度结束在第14小节bA上。
    [14]奏出阴暗、神秘的音乐感觉。
    [16]左右手看成四个声部的和声旋律,贴键均匀地做渐强上行。
    [21]本小节结束时与下一小节之间把右手拿起做一个小小的呼吸,为强调下一小节的第一个音做准备,同时可在下一小节的第一个音上加踏板。左手分成三个层次来演奏,低声部的层次奏出深、沉的声音,中间层次要浅,最上面一个层次贴键弹奏。
    [23]本小节结束时右手拿起与下一小节之间做一个小小呼吸,强调出下一小节的第一音。
    [25]同[23]
    [26]右手的小连线用落滚弹奏法,表现出无奈的语气。
    [31]右手贴键,弹奏最后两个音时小指抬起画弧线使语气更加连贯。
    [33]-[36]每小节之间都做出呼吸,注意左手外声部旋律的进行方向。
    [36]-[37]注意旋律进行方向,演奏时后一小节比前一小节的情绪更加激烈、节奏更加紧凑,最后在空拍的作用下,更好的强调出第[38]小节中整个句子的结束和弦。
    [21]—[38]是主部主题前七小节的变奏。在力度上不再是强开始,而是变成了弱奏,音乐形象发生变化。主要旋律音的进行仍然是[21]C—[22]D—[23]E—
    [24]F—[25]G—[26]bA.是C-bA的上行音阶动机。
    [38]-[39]两拍半的休止要准确的表现出来,鲜明的划分出段落。
    [39]情绪相对前面发生变化,注意标记Legato.演奏时强调出两手的外声部旋律,但是要注意纵向的和声进行及横向旋律线条的连接。
    [48]相对第[39]小节情绪更加低沉安静。bD和弦增加了乐曲的色彩,推动了音乐的进一步发展。
    [53]第二拍的后半拍弹奏时多停留一点时间,使后面的旋律进行更有势头。
    [54]要把握好音乐节奏,二对三的演奏要均匀准确。左手流畅的三连音伴奏需单独练习,哪个音需要弹奏的长一些,哪些音需要弹奏的紧凑一些,体现出舞蹈的活力。
    [60]右手的第一个和弦要比第[56]小节的第一个和弦在声音上更进一步,更加深沉。
    [68]在be小调上进行副部主题(第40小节开始)的变奏,右手每个音都贴键断开演奏,在保持整体旋律连贯性的同时又要强调出每个旋律音符。左手根据谱例上的要求把需强调的音表现出来。
    [71]右手最后两个音着重强调并与下一小节之间留出充分的时间,使前后两段旋律形成对比。
    [72]在bG大调上对副部主题(第40小节开始)进行变奏,同[68]-[71]小节的变奏一样,右手贴键断开演奏,保持整体旋律连贯性的同时强调出每个旋律音符。
    [76]-[83]小节之间,句子间的呼吸和空拍要准确的表现出来。
    [82][83]这两小节的左手第一个音是最后的强调,接着进入对前面旋律的总结段落。
    [88]-[98]小节,要注意强调右手反复出现的bA-G的进行。
    [99]在强拍上开始,准确的把握频繁的强弱转换,空拍、呼吸、强调音、顿音要特别注意。
    [103]-[106]-[109]分别突出弹奏C-D-E这三个主要旋律音。
    [110]-[113]是对前一小节E的展开,右手在左手十六分音符均匀的推动下,一步步前进。同样要准确的弹奏出频繁转换的强弱记号及强调音。
    [114]转折小节,右手每一个和弦都弹清楚,速度可以稍慢。
    [115][116]总结前文,在性格上要坚定、沉稳。结束于稳定的D调。
    [119]十六分音型均匀的伴奏,左手用舒缓的语气低声叙述,要求句子呼吸准确,并表现出语气的抑扬顿挫。
    [142]右手变成了半音阶式的伴奏,左手依然是低声细语的叙述。要很好的控制手指触键。
    [152]在右手上下行半音阶的盘旋中,左手从这一小节开始再现奏鸣曲呈示部中主部主题的节奏特征。
    [154]渐强不要响的太早。
    [159]右手第二个音F要用手腕和手臂的力量扬上去,把它作为后面下行半音阶的起始音来强调。
    [164]-[167]音型节奏相同的四小节不要做渐强处理,而是做出层次。
    [171]左手的两个和弦之间呼吸的时间长一些,表现出比主部主题更加深沉无奈的情绪。
    [240]右手最后一个和弦在重音的基础上弹奏的稍长一些,在语气上为进入尾声做准备。
    [248]舒伯特后三首作品常用的写作方式:用一个延长的整小节休止来进行段落的划分和过渡。这里将再现的结束部和全曲的尾声分开。
    [249]旋律在低声部出现。
    [255]旋律进入高声部并用八度进行。
    [260]右手第二拍和弦与[261]小节右手第三拍和弦以及[263]小节右手第一拍和弦形成p、f、ff的对比。演奏时要注意右手重复三次的bA-C的下行音阶动机。
    [264]急速的下行音阶动机,在[267]小节再次出现bA-C的下行音阶动机。
    [267]-[270]在越来越弱的进行中把右手的重音和左手的跳音表现的有弹性和活力。尾声中反复强调bA-C的下行音阶动机与主部主题的C-bA上行音阶动机遥相呼应。
    [272]-[273]和弦结束后的空拍,演奏时把整个手提起。最后[274]小节声音要下沉。
    1、【美】保罗·亨利·朗格著,张洪岛译,《十九世纪西方音乐文化史》,人民音乐出版社
    2、赵晓生著,《钢琴演奏之道》(新版),上海音乐出版社
    3、【英】克里斯托夫·H吉布斯著,秦立彦译,《舒伯特传》,广西大学出版社
    4、李哲洋主编,《最新名曲解说全集》之15,台湾大陆书店出版
    5、萧韶,《德奥古典音乐大师经典指南——舒伯特及其音乐作品》,江苏人民出版社
    6、王庆,《音乐结构与钢琴演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7、童道锦、孙明珠编选,《钢琴教学与演奏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8、刘庆刚著,《钢琴的演奏与教学》,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9、【苏】亨利·古斯塔沃维奇·涅高兹著,汪启璋、吴佩华译,《论钢琴表演艺术》,人民音乐出版社
    10、吴国翥、高晓光、吴琼编著,《钢琴艺术博览》,奥林匹克出版社
    11、周薇编著,《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
    12、于润洋编著,《西方音乐通史》(修订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7月第3版
    13、高士彦编著,《钢琴音乐家手册》,世界文物出版社
    14、【波】约·霍夫曼著,《论钢琴演奏》,人民音乐出版社
    15、宋丽丽编著,《西方音乐简史与欣赏》,山东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第1版
    1、蒋存梅,《论音乐作品的音响呈现方式——通过不同钢琴家对莫扎特第十首钢琴奏鸣曲(K330)演奏的比较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2001
    2、杨婷婷,《对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的重新审视》,南京师范大学,2005
    3、颜咏,《舒伯特最后三首钢琴奏鸣曲研究》,上海音乐学院,2007
    4、郭丽娟,《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奏鸣曲(D960)的创作特征与演绎分析》,河南大学,2007
    5、刘科,《试析舒伯特室内乐的歌曲化旋律特色》,湖南师范大学,2004
    6、王明江,《诗与歌的完美结合》,首都师范大学,2005
    7、王鲁宁,《浅谈贝多芬与舒伯特的创作风格》,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8、徐励,《舒伯特艺术歌曲钢琴伴奏浅析》,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9、韩绍杰,《舒伯特的艺术歌曲与钢琴伴奏特点分析》,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第1期
    10、步玉琴,《舒伯特钢琴中的浪漫主义色彩》,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11、郝思震,《论舒伯特的钢琴音乐创作》,艺术百家,2006年第6期
    12、黄雅芸,《论舒伯特的钢琴音乐作品》,艺术百家,2006年第1期
    13、唐艺,《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奠基人——舒伯特》,钢琴艺术,1997年第6期
    14、苏琳,《对舒伯特音乐的重新审视——听赵晓生老师讲座有感》,钢琴艺术,2006年第4期
    15、蔡梦,《舒伯特钢琴小品中的抒情性因素》,钢琴艺术,2000年第3期
    16、陈旭,《舒伯特〈降B大调钢琴即兴曲〉的演奏》,钢琴艺术,2004年第11期
    17、徐洁,《舒伯特及其钢琴音乐》,钢琴艺术,2005年第11期
    18、余雄,《论舒伯特的钢琴奏鸣曲》,音乐探索,2006年第1期
    19、刘军华,《舒伯特A大调钢琴奏鸣曲D664第一乐章音乐特征及演奏要点》,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增刊
    20、周倩,《舒伯特〈钢琴奏鸣曲OP.120中的多维音乐结构〉》,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21、魏莲,《舒伯特的钢琴作品创作》,中小学音乐教育,2006年第12期
    22、彭鹏,《舒伯特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南京艺术学院学报,1998年第3期
    23、李莉,《舒伯特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Z1期
    24、陈静梅,《用音乐吟唱的诗歌——谈舒伯特的创作特点》,艺术评论, 2007年第6期
    1、中国音乐学网http://musicology.cn/
    2、中国音乐学网e缪斯社区http://www.emus.cn/
    3、百度吧——舒伯特http://tieba.baidu.com/f?kz=16682133
    4、基点俱乐部http://www.mydcentre.com/club/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