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方公益基金会的项目动作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作为社会转型重要组成部分的国家和社会关系的重新定位已经由“小政府大社会”定下了基调,这种国家社会关系深刻变化的过程和同时发生的全球范围内公民社会的兴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非营利部门或称为第三部门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线。小政府大社会的改革方向为第三部门的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也对第三部门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扮演的角色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公益基金会如何适应进一步的社会转型所带来的影响,更好地承担以前由政府提供的部分公共物品和服务取决于基金会的项目运作。公益型基金会的一切最终都要落实到公益项目上来,项目的成败得失也就是基金会的成败得失。而公益项目的成败又取决于项目本身有没有一个合理的运作机制,取决于项目运作机制中的各个环节。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以实施希望工程和绿色希望工程引起极大社会反响的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
     文章由非营利组织和公益基金会概述、案例描述、理论分析、思考与讨论四个部分组成。其中案例描述和理论分析部分作为文章的主体。
     第一部分非营利组织和公益基金会概述讲述了世界范围内非营利部门和基金会的兴起及成因、类型、特点、功能、基金会与慈善组织的关系等方面。
     第二部分公益项目和活动案例描述了作为本文研究对象的湖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两个主要公益项目和四个活动的具体内容,为其后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
     第三部分理论分析首先从第二部分的案例描述中抽象出项目运作中项目定位、设计策划和宣传、募捐、资助和激励等环节并分别进行分析。主要运用后总体性社会资源动员方式和社会交换理论分别分析其中的募捐、资助和激励机制。其次,针对当前困扰基金会与其他非营利组织的与公益项目运作紧密相关的资金缺乏问题,从提高基金会的筹资能力、项目运作中的成本与筹资金额之间的合理性和效率、基金的保值增值、寻求政府的资金支持等角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第四部分对于非营利部门在中国发展的可能途径和模式、借鉴市场部门的运作模式、基金会投机行为增加的趋势和基金会公益项目向社会保障领域的扩展做了思考和讨论。
In Chin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tate and the societ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social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re-positioned as the so-called "small government, big society ". There is a common characteristic between this profound change of relationship and the concurrence of the rise of civil society throughout the world, that is nonprofit sector or the third sector gradually moves into the center of both public and scholarly concern. While the mode of "small government, big society" provides better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sector, it, on the other hand, sets a higher standard for the role played by nonprofit sector.
    It depends on the project operation of public welfare foundations to better confront the impact brought about by further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to better provide public goods and services, which used to be the concern of government. All activities of foundations should be reflected by their public welfare project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which is that of foundations. To be further,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projects depends on the operation mechanism, or to be exactly, on all the steps of the mechanism. Based on this perspective, the author selected Hubei Provincial Foundation for Youth Development, which has been gained its fame by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oject Hope" and "Project of Green Hope", as the object for this case study.
    This thesis consists of four parts, a brief summary, the case description,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The first part gives a summary of the rise of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nd public welfare foundations worldwide and the causes of this rise, the types,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of them, the similariti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Aic welfare foundations and philanthropic organizations.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s respectively in detail the two major projects and four campaigns, laying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heoretical analysis.
    The third part, at first, extracts out of the case description all the steps like project positioning, planning, publicity-making, donate-soliciting, aiding and motivating and analyzes them respectively. The author applies resources-mobilizing mode in the "Post-totalized Society " into the analysis of donate-soliciting, aiding and the "Social Exchange Theory" into the analysis of motivating mechanism. Later, as for the fund deficiency matter, which puzzles almost all the foundations and is in close relation with project operation, the thesis puts forward solution proposals like boosting fund-raising capacity and efficiency, rationalizing the proportion of the cost and raised funds, ensuring endowment value and gainings, seeking fund aid from government.
    The fourth part is a discussion about possible approaches and mod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nonprofit sector in China, using operation experiences from market sector as reference, the increasing speculation activities of foundations and the expansion of foundation projects to the field of social security.
引文
1.夏玉珍、侯均生:《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李强:《生命的历程:重大社会事件与中国人的生命轨迹》,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中国科技促进发展研究中心希望工程效益评估课题组:《捐款是怎样花的:希望工程效益评估报告》,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秦晖:《政府与企业以外的现代化:中西公益事业史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5.郭于华:《事业共同体:第三部门激励机制个案探索》,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6.孙立平:《动员与参与:第三部门募捐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7.周志忍:《自律与他律:第三部门监督机制个案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8.王绍光:《多元与统一:第三部门国际比较研究》,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9.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
    10.(美)乔尔 J.奥罗兹著,孙韵译:《基金会工作权威指南:基金会如何发掘、资助和管理重点项目》,机械工艺出版社2002年版。
    11.王名、刘国翰、何建宇:《中国社团改革:从政府选择到社会选择》,社会科学文化出版社2001年版。
    12.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3.里贾纳.E.赫兹琳洁:《非营利组织管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哈佛商学院出版社2000年版。
    14.康晓光:《创造希望》,漓江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5.郑杭生:《社会学概论新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6.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兴起与治理的变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7.吴锦良:《政府改革与第三部门发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8.[美]朱丽叶·菲希尔:《NGO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发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9.[美]莱斯特·萨拉蒙著,贾西津,魏玉译:《全球公民社会——非营利部门视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20.张在山:《非营利事业的策略性行销》,授学出版社1991年版。
    21.冯燕:《非营利部门组织与运作》,巨流图书公司(台湾)2000年版。
    22.陈金罗、吴宗泽:《社团管理工作》,中国社会出版社1998年版。
    23.陈冬东:《中国社会团体组织大全》,专利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24.黄浩明主编:《国际民间组织合作实务和管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5.康晓光:《中国贫困与反贫困理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6.李强:《中国扶贫之路》,云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27.李强:《中国大陆的贫富差别》,中国妇女出版社1989年版。
    28.尹世洪:《当前中国城市贫困问题》,江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29.郭凡生:《贫困与发展》,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30.关信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31.赵黎青:《非政府组织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
    32.周彬彬:《向贫困挑战:国外缓解贫困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3.邓国胜:《非营利性机构在人口控制与扶贫中的作用》,《人口研究》,1999年第6期。
    34.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0号: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1998年。
    35.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1号: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1998年。
    36.钱景肪:《论“温暖工程”——“温暖工程”理论研究报告》,《教育与职业》,1998第1期。
    37.沈红:《扶贫传递与社区自组织》,《社会学研究》,1997第5期。
    38.沈红:《中国贫困研究的社会学评述》,《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2期。
    39.世界银行:《中国90年代扶贫战略》,1992年。
    40.王小强、白南风:《富饶的贫困》,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41.王名:《中国NGO研究——以个案为中心》,联合国区域发展中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2.朱又红:《社区服务型非营利机构面临的若干问题》,《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4期。
    43.高丙中:《社会团体的合法性问题》,《社会学》2000年第8期。
    44.社会学研究编辑部:《99中国社会学回顾与展望》,《社会学研究》2000年第2期。
    45.李景鹏:《中国现阶段社会团体状况分析》,《社会学》1999年第8期。
    46.赵黎青:《非政府组织:组织创新合资独创新》,www.chinanpo.org,2001年2月15日。
    47.杨团:《企业与社会公益研究的若干问题》,www.chinanpo.org,2001年3月18日。
    48.[美]皮埃尔·克莱恩:《基金管理的十个关键问题》,www.chinanpo.org,2001年03月26日。
    49.刘燕:《中国非营利机构——举步为艰》,www.ccf-online.org,2001年2月16日。
    50. Lestekr M. salamon, S. Wojciech Sokolowski, Helmut K. anheier: 《Social Origins of Civil Society: An Overview》, working papers of the Johns Hopkins Comparative Nonprofit Sector Project December, 2000.
    51. Lester M. salamon: 《Emerging Sector: Revisited A Summary》, Center for Civil Society Studies 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