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预算权力配置问题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公共财政要求积极倡导和建立有效政府的理念和对纳税人负责的理念、提高财政透明度的理念、依法理财和民主理财的理念。而公共财政决策的民主性、支出的公共性与绩效性、监督的公开性等对政府预算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从公共财政的理念来看,我国在预算制度、预算程序等方面还存在着缺陷,主要体现在预算审批注重形式性缺乏实质性,导致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受到质疑;预算活动缺乏公开性和透明性,社会公众甚至立法机关对预算整个过程缺乏必要的监督。要解决预算制度、预算程序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其重要的一环就是寻求一种合理有效的权力配置制度,形成预算权力的合理划分及相互制衡和约束,以解决或消除现有的种种矛盾和问题,而这个制度建立的过程也就是预算权力重构的过程。
     本文基于理论研究与实践需求相结合的视角,从新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将经济学与政治学两个学科结合起来,借用新制度学派的制度变迁理论和公共选择的行为理论,借鉴西方主要发达国家预算权力结构变迁的经验,对中国预算制度变迁过程中的预算权力配置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研究预算权力在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之间的配置,研究行政机关内部财政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间的预算权力划分和制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重构预算权力结构,有效地推进预算的法治化与民主化,使公共财政资源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筹众人之钱,办众人之事”。
     全文共分七章,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章是导论,对选题的背景、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框架结构、创新与不足等方面进行总括性介绍。
     第二章是对预算权力配置的有关理论分析,包括预算、预算权力及其配置等相关概念的界定,以及影响预算权力配置的相关因素分析。
     第三章主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对国内外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二是与预算权力配置有关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宪政分权学说、公共选择理论、委托代理理论、预算中的政治理论等。
     第四章主要介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在预算权力配置方面的制度变迁及现行做法,具体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5个国家的基本情况,并对这些国家的预算权力配置的异同之处进行了对比分析。
     第五章是本文的重点,对我国的预算权力配置方面的制度变迁从新中国成立开始一直梳理到现在。对不同阶段预算权力配置的背景、影响因素、配置情况等纳入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中进行分析。
     第六章是对我国预算权力配置的现状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第七章是全文的总结,利用前面所论述的相关理论,对我国预算权力配置的体制、机制和制度设计等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
Public Finance is to be actively advocated and established the concept of efficient government and responsible for the taxpayer, improved financial transparency, handled financial affairs according to the law and democracy. The democracy of decision-making, publicity and validity of expenditure, openness of supervision of Public Finance puts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on Public Budgeting Institution. According to the concepts of Public Finance in China, the Budget Institution, procedure and other aspects are still existing defects which mainly embody the lack of essentiality in budget implementation, result in questioning of democracy of decision-making, lack of public supervision on budget activities by the public and legislature during the whole process.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of Budget Institution and procedu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is to find a reasonable and effective power institution to form balance and constraint to improve or eliminate al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the institution is also the reconstruction process of power budgeting.
     Therefore, based on the need of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from the angle of New Political Economy, author combines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uses Institution Change Theory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nd Behavior Theory of Public Choice Theory, learns experiences of other countries'power structure to comprehensively and systematically research budget power configuration problem of Chinese budget change process, that is, including researching budget power configuration in legislature, administrative and justice agency, dividing and balancing power of Public Finance between government financial sector and other functional departments sectors, which based on this, to reconstruct budget power structure and promote budget on the legalized and standardized way, make public financial to be as resources which taken from the people, be used on the people.
     The dissertation is divided into seven chapters, specific arrangements are as follows: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sum up the background of selected topic, research ideas and methods, innovation and insufficiency, the full aspects of overall arrangement. The second chapter is theoretical analysis of budget power allocation. The third chapter is focused on two problems. One is to overview related topic of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he other is related with the basic theories of budget power allocation, mainly including Theory of Constitutionalism Separation of Powers, Public Choice Theory, Principal-Agent Theory, Political Theory, etc. The fourth chapter is basically introduced some main countries traditions and practices on budget power configuration, in particular to Brita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France, Germany, Japan, and made comparative analysis the differences of those countries. The fifth chapter is the key point of this book which author combs Chinese budget power allocation changes from early liberation until now, takes the background, factors, configuration condition of budget power in different stages into a complete analysis framework. The sixth chapter is to summarize the current condition of Chinese budget power configuration and analysis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e seventh chapter is total summary of this book. Based on those theories above, autho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Chinese budget power mechanism, system and institution design.
引文
4 诺斯:《诺贝尔奖得主诺斯答京城听众问》[N],载《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4月8日。
    5 贾康:《以政控财,以财行政》[J],载《信息导刊》2005年第42期。
    6 李建英编译:《苏联财政法》[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5年版。
    7 阿克顿:《自由与权力》[M],侯健、范亚峰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8 文炳勋:《行政控制、政治控制与公共预算——三论我国公共预算改革》[J],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报》2007年第3期。
    9 Pfeffer, Jeffrey and Moore, William L:Power in University Budgeting: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0,25:637-653.
    10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6页。
    11 詹姆斯.布坎南、杰佛瑞.布伦南:《宪政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12 V. O. Key Jr. "The Lack of a Budgetary Theory" [J],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34(December 1940), P.1137-1140, Reproduced in Albert C. Hyde and Jay M. Schafritz, eds., Governmental Budgeting:Theory, Process [M], Politics(Oak Park, Ⅲ. Moore Publishing Company,1978), P.20.
    13 王怡:《宪政主义的一个诠释》[J],载《教师之友》2004年第2期。
    14 [英]哈耶克著、杨玉生译:《自由宪章》[M],西方现代思想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15 路易斯·亨金(Louis Henkin):《宪政与权利》[M],三联出版社1990年版。
    16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第319页。
    17 转引自詹姆斯.布坎南、杰佛瑞.布伦南:《宪政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4页。
    18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4页。
    19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M],张雁深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156页。
    20 詹姆斯.布坎南、杰佛瑞.布伦南:《宪政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21 詹姆斯.布坎南、杰佛瑞.布伦南:《宪政经济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22 《国会是如何发牌的》,转引自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的课件“第三章公共选择理论”。
    23 詹森、麦克林:《管理行为、成本与所有权结构》,载陈郁主编:《所有权、控制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M],上海人民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5页。
    24 Albert Breton:Competitive governments: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25 廖进球:《政府行为与公共管理》[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页。
    26 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中文版序言,第5页。
    27 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M],中国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5-27页。
    28 阿伦·威尔达夫斯基、内奥米·凯顿:《预算过程中的政治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9 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0 阿伦·威尔达夫斯基、内奥米·凯顿:《预算过程中的政治学》[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页。
    31 章伟:《预算、权力与民主:美国预算史中的权力结构变迁》[D],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34 Frederick A. Cleveland, "Evolution of the Budget Idea in the United States" [J],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15,62:15-35.
    35 [美]托马斯·D·林奇:《美国公共预算》(第四版)[M],苟燕楠、董静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36 [美]杰克·瑞宾、托马斯·D·林奇:《国家预算与财政管理》[M],丁学东、居昊、王子林等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第113页。
    37Rourke, John T, "The GAO:An Evolving Role" [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78,38(5):453-457.
    38 如水门事件、越南战争等。
    39 在《1905年反赤字法》及1906年和1950年的修订案中,国会允许行政部门在特定的情形下,出于特定目的而扣留或限制支出。
    40 [美]罗伯特·D·李,罗纳德·约翰逊:《公共预算系统》(第六版)[M],曹峰、慕玲、张玉坤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41 该部分内容主要参考了彭健著《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96—152页)和张馨等著《部门预算改革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74页)的相关内容。
    44 当时,政府的各个收入部门和支出部门,都有权动用其收入去抵补其支出,而无需经议会批准,这就形成了“非拨款支出”。
    45 Einzig, P. The Control of the Purse:Progress and Decline of Parliament's Financial Control [M]. London: Seeker & Warburg,1959.130.98.17.
    46 支出责任(accountability),狭义指行政当局向议会,或针对议会的调查提交关于预算支出的说明和解释:广义指行政当局就预算支出对议会负责。
    47 Einzig, P. The Control of the Purse:Progress and Decline of Parliament's Financial Control [M]. London: Seeker & Warburg,1959.130.98.17.
    50 黄晓平:《西方发达国家政府预算约束机制评析》[J],载《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1期。
    51 《法国财政预算改革与监督管理新情况》,财政部2009年考察报告,来源于财政部网站,转引自http://finance,ifeng.com/news/20091026/1386838.shtml。
    52 德国联邦议会对预算草案进行“三读”审议。预算草案先由联邦议院审议,此称为“一读”,然后由联邦参议院对预算草案进行“二读”,“三读”是从整体审定预算草案和预算计划,形成预算法案。
    53 《德国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考察报告》,http://jdjc.mof.gov.cn/zhengwuxinxi/guojijiejian/200806/t20080625_53444.html。
    54 崔惠玉:《日本预算管理体制的借鉴与思考》[J],载《领导之友》2003年第6期。
    55 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M],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20页。
    56 《斯大林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4页。
    57 《斯大林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65页。
    58 张馨:《财政公共化改革》[Ml,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第110页。
    59 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9—20页。
    60 周旺生:《中国立法五十年——1949-1999年中国立法检视》[J],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
    1 周旺生:《中国立法五十年——1949—1999年中国立法检视》[J],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
    62 刘守刚:《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近现代中国财政转型与政治发展》[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104页。
    63 德维希·冯·米瑟斯:《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64 程传兴:《从对立到融合》[J],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6年第11期。
    66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02号)。
    67 王敏:《国家权力机关的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监督制度》[M],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3年版。
    68 於莉:《省会城市预算过程中党政首长的作用与影响——基于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J],载《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1期。
    69 刘守刚:《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近现代中国财政转型与政治发展》[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03-104页。
    70 布坎南、瓦格拉:《赤字中的民主》[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88年版,第12页。
    71 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72 《诗经·小雅·北山》。
    73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M],商务印书馆1965年版。
    74 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76 廖晓军:《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J],载《中国财政》2011年第11期。
    1.J.M.布坎南等著:《公共财政》,中国财经出版社1991年版。
    2.樊丽明著:《西方国家财政税收论纲》,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谭君久著:《当代各国政治体制——美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马骏、郑康彬主编:《西方财政实践》,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7年版。
    5.财政部财政制度国际比较课题组:《美国财政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6.[日]木下太郎编:《九国宪法选介》,康树华译,群众出版社1981年版。
    7.许崇德主编:《宪法学(外国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8.吴国庆著:《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法国》,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罗豪才、吴撷英著:《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和政治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10.徐瑞娥编写:《法国财政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1.陈建著:《政府与市场——美、英、法、德、日市场经济模式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1995年版。
    12.于中一等主编:《商务国际惯例总览(财政税收卷)》,中国发展出版社1994年版。
    13.[日]尾原荣夫编:《图说日本财政》,东洋经济新报社1994年版。
    14.刘小林著:《当代各国政治体制——日本》,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顾明主编:《外国经济法(日本国卷一)》,吉林人民出版社、中国经济法制音像出版社1991年版。
    16.刘剑文主编:《财政税收法》,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17.王朝才编写:《日本财政制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版。
    18.财政部条法司编:《财政与法制——财政立法国际研讨会资料编译》,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3年版。
    19.财政部条法司、预算司、外事局编译:《外国预算法简介》,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89年版。
    20.吴志成著:《当代各国政治体制——德国和瑞士》,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张精华著:《德国市场经济体制》,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22.顾俊礼著:《德国:社会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武汉出版社1994年版。
    23.阿克顿:《自由与权力》,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4.阿伦·威尔达夫斯基、内奥米·凯顿:《预算过程中的政治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5.爱伦·鲁宾:《公共预算中的政治:收入与支出,借贷与平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6.蔡定剑:《历史与变革:新中国法制建设的历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27.哈耶克著:《自由宪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8.蒋劲松:《美国国会史》,海南出版社1992年版。
    29.杰克·瑞宾、托马斯·D·林奇:《国家预算与财政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30.廖进球:《政府行为与公共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31.林毅夫等:《中国的奇迹:发展战略与经济改革》,上海三联书店1994年版。
    32.刘守刚:国家成长的财政逻辑——近现代中国财政转型与政治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33.阎小冰、邝杨:《欧洲议会:对世界上第一个跨国议会的概述与探讨》,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34.张献勇:《预算权研究》,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年版。
    35.王敏:《国家权力机关的国民经济计划和预算监督制度》,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3年版。
    36.张馨:《财政公共化改革》,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年版。
    37.朱红琼:《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及其变迁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38.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上册),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
    39.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0.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41.路易斯·亨金:《宪政与权利》,三联出版社1990年版。
    42.罗伯特·D·李、罗纳德·约翰逊:《公共预算系统》(第六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3.托马斯·D·林奇:《美国公共预算》(第四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44.詹姆斯·布坎南、杰佛瑞·布伦南:《宪政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45.《美国法典》(宪法行政法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
    46.《斯大林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47陈郁:《所有权、控制与激励——代理经济学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48.焦建国:《英国公共财政制度变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49.张馨、袁星侯、王玮:《部门预算改革研究》,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50.彭健:《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1.财政部财政监督管理考察团:《德国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借鉴》,载《域外视窗》2008年第11期。
    2.甘超英:《德国联邦议会监督政府的机制》,载《中国法学》1997年第5期。
    3.蔡定剑:《中国公共预算改革——透明化、法制化与民主化》,北大法律经济网,2007年。
    4.程传兴:《从对立到融合》,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11期。
    5.戴忠义、孟双月:《预算决策程序决定预算实体》,载《经济研究参考》2009年第32期。
    6.邓聿文:《预算改革应以预算民主化为目标》,载《上海证券报》2008年2月16日。
    7.董静、苟燕楠:《公共预算决策分析框架与中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载《财贸经济》2004年第11期。
    8.董再平:《财政分权、预算约束和财政竞争》,载《经济纵横》2007年6月。
    9.《法国预算组织法》,2001年8月1日立法,编号:ECOX0104681L。
    10.樊轶侠:《试论我国全面预算管理监督制度的构建》,载《经济经纬》2008年第2期。
    11.高新军:《美国地方政府预算中的权力制衡》,载《中国改革》2007年第3期。
    12.韩增华:《预算监督:权力与能力》,载《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第8期。
    13.黄明:《财政制度改革的政治分析》,载《湖北财税(理论版)》2003年第4期。
    14.景星:《改革开放30年:人大预算监督由程序性向实质性转变》,载《人大研究》2008年第12期。
    15.李柏钧:《日本国会对预算案审批的权限和程序》,载《人民之声》1998年第7期。
    16.李传喜:《公共选择理论与宪政分权学说评析——兼论对完善我国预算监督体制的借鉴》,载《理论与改革》2006年第6期。
    17.李慧:《英国的绩效预算改革及启示》,载《观察者》2008年第5期。
    18.李淑萍:《德国的财政监督制度》,载《审计与经济研究》1991年第1期。
    19.林树杰、朱天华:《中法财政监督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及启示》,载《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0.刘慧:《预算监督与民主成长:全国人大预算监督制度的政治学分析(1978-2006)》,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年。
    21.刘剑文、熊伟:《预算审批制度改革与中国预算法的完善》,载《法学家》2001年第6期。
    22.郑佳佳:《新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史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0 年。
    23.刘伟:《公共财政视角下的我国人大预算监督及其完善》,载《宁波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
    24.龙睿斌:《所有制的演变对个人收入差距扩大化的影响》,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人大复印资料)》2006年第6期。
    25.马蔡琛:《国家预算、政府预算和公共预算的比较分析》,载《中国财政》2006年第2期。
    26.马蔡琛:《中国预算管理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载《税务与经济》2002年第2期。
    27.马骏、林慕华:《现代议会的预算修正权力》,载《中国改革》2007年第6期。
    28.马骏、牛美丽:《重构中国公共预算体制:权力与关系——基于地方预算的调研》,载《财政与税务》2007年第6期。
    29.马骏:《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成就与困惑》,载《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0.诺斯:《诺贝尔奖得主诺斯答京城听众问》,载《经济学消息报》1995年。
    31.彭健:《英国政府预算制度的演进及特征》,载《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
    32.彭礼寿:《美国国会的预算监督制度及其借鉴》,载《财政监督》2006年第5期。
    33.任喜荣:《预算监督与财政民主——人大预算监督权的成长》,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34.《日本财政法》,1947年3月31日立法,2002年12月31日最终修订。
    35.宋伟岭:《美国国会预算监督权与我国人大预算监督权之比较》,载《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年第2期。
    36.唐国清:《财政部门权力越位:公共预算中须制衡的新动向》,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6期。
    37.唐国清:《公共预算体系中财政部门的权力制衡》,载《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5期。
    38.唐红超:《德国财政的预算与监督职能》,载《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0期。
    39.田立勇、王嘉:《论我国预算活动中的权力分配问题》,载《社会科学家》2005年10月。
    40.王世涛、安体富:《预算的法律控制——兼论<预算法>的修改》,载《财贸经济》2005年第6期。
    41.王世涛:《<预算法>的修改与预算监督法律制度的完善》,载《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第3期。
    42.文炳勋:《行政控制、政治控制与公共预算——三论我国公共预算改革》,载《湖南师范大学社会学报》2007年第3期。
    43.徐红:《财权掌控与财政民主——英美议会财政权的政治学分析》,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年。
    44.徐红:《英、美、法三国议会财政权比较》,载《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45.徐瑞娥:《法国的地方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载《欧洲》1997年第3期。
    46.许安拓:《预算权的相互制衡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载《中国行政管理》2009年第2期。
    47.闫海:《预算民主:预算审批权为中心的构建》,载《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
    48.晏金平:《美国预算管理权责配置及其价值》,载《湖湘论坛》2005年第2期。
    49.杨政文:《美国:进步时代的预算革命》,载《财经文摘》2009年第3期。
    50.於莉:《省会城市预算过程中党政首长的作用与影响——基于三个省会城市的研究》,载《公共管理学报》2007年第1期。
    51.约瑟夫·A·熊彼特:《税收国家的危机》,1918年。
    52.魏陆:《立法部门预算监督效力评判标准研究》,载《人大研究》2009年第6期。
    53.张翠环:《国外财政监督比较借鉴》,载《财政监督》2006年第1期。
    54.张光:《公共预算的起源与英国的崛起》,载《天津经济》2006年第1期。
    55.张海涛:《多层次政府预算监督制衡机制研究》,载《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56.张海涛:《我国政府预算监督制衡机制的模式选择》,载《改革与战略》2009年第8期。
    57.张献勇:《预算年度调整:强化全国人大预算审批权的一个可行思路》,载《人大研究》2005年第10期。
    58.张馨:《法治:政府行为、财政行为、预算行为》,载《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59.章伟:《预算、权力与民主:美国预算史中的权力结构变迁》,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60.郑冲:《德国的议会监督》,载《吉林人大》2002年第3期。
    61.郭小聪、程鹏:《政府预算的民主性:历史与现实》,载《东南学术》2005年第1期。
    62.林慕华:《重塑人大的预算权力——基于某省的调研》,载《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4期。
    63.周军华、杨红伟:《论美国国会预算权的运作过程及功能》,载《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64.周旺生:《中国立法五十年(上)——1949-1999年中国立法检视》,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5期。
    65.朱大旗、何遐祥:《议会至上与行政主导:预算权力配置的理想与现实》,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第4期。
    66.朱向东、朱峻:《日本国会如何行使财政权》,载《人大研究》2009年第3期。
    67.郑小玲:《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与改革模式研究(1949—2009)》,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68.于明丽:《建国以来农业经营模式变迁及发展趋势探析》,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9年。
    69.孙建伟:《涉地农民住房权与生存权保障实证研究》,华东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11年。
    70.刘广栋、程久苗:《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理论和实践》,载《中国农村观察》2007年3月。
    71.高德步: 《五十年来经济体制变迁的历史思考》,载《教学与研究》1999年9月。
    72.高德步: 《诺斯的制度变迁理论与中国社会变革评说》,载《学习与探索》1996年8月。
    73.高德步: 《制度变迁理论与我国的改革实践》,载《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6年1月。
    74.常欣欣:《苏联的“制度僵化症”与苏联剧变——新制度主义的一个实证分析》,载《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2年11月。
    75.常欣欣: 《新制度主义与唯物史观的契合》,载《学习时报》2005年7月。
    76.胡杨:《我国行政监督制度创新的路径依赖分析》,载《学习论坛》2010年3月。
    77.潘寄青、范永强: 《“路径依赖”与中国体制改革探析》,载《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4月。
    78.贾伟:《安徽省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变迁研究》,安徽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79.刘孝红:《我国政策性银行转型路径研究》,东北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80.李文敏:《我国公立医院法人治理及其路径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博士论文,2009年。
    81.何宝玉:《法国议会的预算审查制度》,载《人大工作通讯》1996年第10期。
    82.李凤鸣:《法国审计法院对国家预算的监督》,载《审计与经济研究》,1997年第3期。
    83.欧文汉:《公共支出管理的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84.彭健:《政府预算理论演进与制度创新》,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05 年。
    85.韩留柱、张宏斌:《完善部门预算监督的建议与配套改革措施》,载《财政监督》2006年7月。
    86.王祺扬: 《试论构建公共部门绩效预算制度》,载《财政研究》2007年。
    87.王淑杰:《建立我国完善的部门预算监督》,载《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2月。
    88.王夏昊:《中国法理学的研究路径》,载《现代法学》2004年4月28日。
    89.滕世华:《西方政制设计的若干基本预设及其启示》,载《学术界》2008年1月15日。
    90.刘阳中:《试论行政独立》,载《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91.李昌林:《论刑事裁判权的归属》,西南政法大学博士论文,2003年。
    92.钱福臣:《美国宪法的三个逻辑起点与其制度设计》,载《北方法学》2007年第5期。
    93.张星炜:《“议行合一”与“三权分立”再认识》,载《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2期。
    94.钱福臣:《人性估价、价值侧重与政体设计——美、中两国开国后首部宪法的几点比较》,载《学术交流》2007年第10期。
    95.钱福臣:《西方宪政思想中的人民主权与限权政府——美国宪法价值目标和宪政模式赖以设计的理论基础》,载《云南大学学报(法学版)》2002年第2期。
    96.刘宇:《从臣民到公民》,南开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97.刘宇:《论社会契约理论制约权力的内在逻辑》,载《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98.任世红:《民主党派民主监督的历史根据及思想渊源》,载《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
    99.董少平:《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制——霍布斯、孟德斯鸠、卢梭政体思想》,载《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100.叶娟丽:《西方政治制度的人性论基础》,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12期。
    101.丰连根:《论波里比阿的政体思想》,载《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102.周甲禄:《舆论监督权论》,武汉大学博士论文,2004年。
    103.包美霞、易赛键:《通过诉讼的政府控制》,载《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04.路军伟、陈希晖:《法国政府预算与政府会计改革:评介与借鉴》,载《审计与经济研究》2009年第3期。
    405.乔立宁:《浅谈英国政府预算的民主与法制环境》,载《华商》2008年第10期。
    106.马金平:《西方国家财政预算制度的特点与启示》,载《决策探索》2003年第5期。
    107.段玉宽:《政府预算监督:理论与国外实践》,载《财会研究》2009年第1期。
    108.王淑杰:《美国联邦预算组织设置及其借鉴》,载《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第2期。
    109.唐皇凤:《美国预算管理:过程与制度的分析——兼论其对中国预算改革的启发与借鉴意义》,载《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110.王成志:《社会主义权力监督的理论与实践》,中共中央党校博士论文,1996年。
    111.刘娜娜、朱黎珊:《西方国家预算监督体系对我国的启示》,载《网络财富》2008年第9期。
    112.华国庆:《预算法的理念与中国预算法的完善》,载《法学论坛》2009年第4期。
    113.华国庆:《预算民主原则与我国预算法完善》,载《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114.王雁:《英国地方政府预算的编制与管理》,载《财会研究》2003年第5期。
    115.陶钟灵:《西宪理论与法家学说基本论点之辨析》,载《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16.刘剑文:《宪政下的公共财政与预算》,载《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117.孙祥伟:《东南精英群体的代表人物——汤寿潜研究(1890-1917)》,上海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118.张克:《“预算的实质是要控制政府的行为”专访北京大学法学院刘剑文教授》,载《检察风云》2012年第6期。
    119.刘润:《日本财政重建的政治经济学研究》,辽宁大学博士论文,2007年。
    120.姜永英:《中国财政审计制度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博士论文,2010年。
    121.朱圣明:《一种新型的基层民主形式:抽样民主与代议民主的结合——浙江省泽国镇的预算民主试验解读》,载《当代中国政治研究报告》,2009年。
    122.何翠凤:《西方国家财政制度管窥》,载《山东经济》1998年第4期。
    123.何翠凤:《西方国家财政监督的内容和机构》,载《山东人大工作》1998年第5期。
    124.史永跃、吴湘玲:《法国财政管理体制分析及其借鉴》,载《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11期。
    125.史永跃、吴湘玲:《法国政府财权的运行特征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载《法国研究》2006年第2期。
    126.何宏:《德国预算管理漫谈》,载《财会研究》2003年第2期。
    127.周群、李永柱、王国胜:《美、英、日财政法律体系的分析》,载《辽宁财税》2003年第7期。
    128.程宗璋:《美、英、日三国公共财政法律体系及其特点》,载《财经科学》2003年第3期。
    129.朱冠錤:《论政府在缩小贫富差距中的责任》,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8年。
    130.邱玉芳、刘修文:《英国与法国议会财政权力的比较》,载《人大工作通讯》1994年第7期。
    131.徐瑞娥:《法国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载《外国经济与管理》1991年第4期。
    132.财政部财政监督管理考察团:《德国财政监督的经验借鉴(上)——德国的财政监督体系及主要做法》,载《财政监督》2005年第11期。
    133.徐瑞娥:《世界各国财政监督制度情况介绍》,载《经济研究参考》2002年第63期。
    134.刘晓鸥:《德国财政监督与管理概况及启示》,载《沈阳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35.田宇:《德国财政管理与财政监督的借鉴与启示》,载《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年第Z1期。
    136.张献勇:《西方五国审计机关与议会关系》,载《人大研究》2005年第1期。
    137.何宝玉:《日本国会的预算审查制度》,载《人大工作通讯》1996年第9期。
    138.李毅、白志平、智荣卿:《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载《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第64期。
    139.廖晓军:《明确目标扎实工作全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载《中国财政》2011年第11期。
    140.刘金星:《日本国家审计监督体制辨析》,载《财会学习》2009年第1期。
    141.李晓安:《地方政府信用治理的法律分析》,载《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7期。
    142.王月萍:《公法现代化的一般研究》,吉林大学博士论文,2005年。
    143.董少平:《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行政权力与责任的统一——兼论公安机关权力与责任的对等》,载《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144.刘祖云:《权责统一——行政的理论逻辑》,载《行政与法》2003年第10期。
    145.董伟:《论日本的财政监督制度及其借鉴意义》,载《财政监督》2006年第23期。
    146.王朝才:《日本财政运行机制的特点及借鉴思考》,载《财政研究》1999年第7期。
    147.杨瑾:《论权力监督与制约的功能和原则》,载《铁道部郑州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
    148.孔祥库:《西方国家议会财政监督的程序》,载《山东人大工作》1998年第4期。
    149.李凤鸣:《法国审计法院对国家财政支出的审计》,载《审计与经济研究》1997年第1期。
    150.樊继达:《美法德三国公共预算管理及启示》,载《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第5期。
    1. Aaron Wildavasky, Budgeting and Governing, New Brunswich(U. S. A)and London(U. K):Transaction Publishers,2001.
    2. Albert Breton, Competitive Governments:an Economic Theory of Politics and Public Financ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3. Analytical Perspectives, Budget of the U. S. Government FY 2000, Washington D. C: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1999.
    4. Brown, CV&PM, Jackson:Public Sector Economics Oxford:Martin Robertson,1986.
    5. Donold Axelrod. Budgeting for Modern Government, New York:St. Martin's Press, Inc.,1998.
    6. Einzig, P.The Control of the Purse:Progress and Decline of Parliament s Financial Control [M]. London:Seeker & Warburg,1959.
    7. Frederick A. Cleveland, "Evolution of the Budget Idea in the United States" [J],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1915,62:15-35.
    8. Fremont J.Lyden, Marc Lindenberg. Public Budgeting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Longman Inc.,1983.
    9. Krafchik, W. & Wehner, J(1998). The Rob of Parliament in the Budgetary Process South Af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66(4).
    10. Pfeffer, Jeffrey and Moore, William L., Power in University Budgeting:A Replication and Extension[J],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1980.
    11. Rourke, John T, "The GA0:An Evolving Role",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78,38(5):453-457.
    12.SHUMAN H E:Politics and the Budget, the Struggle between the President and the Congress,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 Hall,1988.
    13. Taylor A:Congress Hands President a Budgetary Scalpel,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Weekly Report,1996.
    14. V.0. Key Jr., "The Lack of a Budgetary Theory",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34(December 1940), Reproduced in Albert C. Hyde and Jay M. Schafritz, eds., Governmental Budgeting:Theory, Process, Politics(Oak Park, Ⅲ. Moore Publishing Company,1978).
    15. Wildavasky A, Caiden N:the New Politics of the Budgetary Process, New york, Addison-Wesley Educational Publishers Inc,2001.
    16. Joel Havemann:Congress and Budget,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197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