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问题探讨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财政收入不断增加,2008年财政收入已高达6.13万亿,因此怎样将其用好就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要求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近年来,我国的财政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这些改革存在着“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即在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力度比较大,而在政府预算编制和支出管理,尤其是政府预算的公开透明方面改革力度还远远不够,与世界上一些做得比较好的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现代国家常常都有信息公开,“阳光政府”的立法,除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经法定程序可以豁免的公共信息之外,都应主动向社会大众公开。笔者认为,政府在公务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信息是一种公共资源,更是公众得以了解公共事务和政府工作情况的重要前提。而我国由于受历史和传统体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政府预算透明度的整体水平偏低,因此,提高我国政府预算的透明度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政府预算透明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力图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而为新形势下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提供一些思路及建议。本文共由六章组成,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导论。该部分主要由选题意义、研究方法、逻辑结构和文献综述四个部分组成。研究意义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阐述了“用怎么样的方法进行分析研究”;逻辑结构则是对“按怎样的逻辑顺序研究”的一个简要概括,三者相互联系,与文献综述共同为以下各章节的论述打下基础。
     第二章,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理论基础及重要意义。第一节,首先阐述了不同部门、机构对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定义以及本文对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理解和把握。第二节,对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分析,主要从“公共财政与政府预算透明度”、“委托—代理理论”以及“强势有效政府预算”几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得出我国需更快、更好的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结论。第三节,主要阐述了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重要意义,笔者认为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有以下重要意义:首先,预算的公开透明是对宪法赋予公民知情权的尊重和认可;其次,提高预算透明度是降低政府代理成本和反腐败的内在要求;再次,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有利于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最后,提高预算透明度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保障。
     第三章,对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现状进行了定量和定性分析,对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做了纵向的国内比较和横向的国际比较,分析得出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无论是从国内对预算信息的需求,还是与国际上建议的“良好做法”相比都有比较大的差距,较低的政府预算透明度影响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或者说影响了委托人对代理人的信任,以及高度有效法制政府的建立,因此,亟需提高我国政府预算的透明度。
     第四章,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危害及原因。在本章第一节主要分析了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主要存在四个不和谐:第一,依法行政、依法治财与法制建设之间的不和谐;第二,预算外财政活动与预算内财政活动之间的不和谐;三,预算程序与预算内容之间的不和谐;第四,现实透明性与现实可能性之间的不和谐。第二节,’主要分析了我国政府预算不透明的主要危害:首先,政府预算不透明滋生政府浪费和财政腐败:其次,政府预算不透明加剧了“政绩型财政”特征,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政府预算不透明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贫富差距。第三节,主要说明了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较低的主要成因,具体包括:第一,人民民主制度尚不完善、健全;第二,预算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健全:第三,政府具有隐瞒预算信息的强烈意愿;第四,政府和公众观念上的差异造成预算信息供求双方缺乏沟通、互动;第五,国家审计不但独立性不高,审计内容也不完全公开。
     第五章,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国际经验借鉴。本章主要介绍了欧美发达国家在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方面的主要经验:第一,预算的完整性是实现政府预算透明的坚实基础;第二,完善的信息公开制度是实现政府预算透明的有力保障;第三,完善的体制内监督是实现政府预算透明的关键;第四,社会舆论等体制外监督是实现政府预算透明的重要支柱。通过本章的论述为最后一章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的建议埋下了伏笔。
     第六章,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基于中国国情的思考。该部分紧密结合第四章和第五章,主要对如何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进行了探讨,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第一,党和政府要真正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二,真正建立人民民主制度,实现人民真正当家作主,有效制约党和政府,防止其异化;第三,完善与预算相关的法律法规,首当其冲的是修订现行的预算法;第四,努力提高公众的民主意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第五,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坚持财政统一,做到“一本账”;第六,进一步完善内外结合的预算监督体系,多方面、多渠道监督政府预算;第七,大力强化媒体、网络信息建设等政策建议。
     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所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而且可查阅的资料非常有限,因此,要系统地研究新形势下如何提高我国政府预算透明度,其难度远远超出笔者的能力。尽管如此,本文仍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创新研究:
     一、将政府预算透明度放在国际新形势、大潮流下进行分析研究,并集中对现阶段的突出问题进行探讨,带有鲜明的时代性和较强的针对性。
     二、笔者将投资学中著名的有效市场理论用于政府预算,将此分类借鉴到政府预算中,即:一是“历史信息”,即政府以往年度的预算信息。二是“公开信息”,即一切可公开获得的有关政府预算的信息。三是“内部信息”即只有政府内部才能获知的有关信息。
     因此可以得到有效政府预算的三种形态:一是弱势有效政府预算;二是半强势有效政府预算;三是强势有效政府预算。
     笔者认为,我国要努力探究政府预算透明度问题,找出影响我国透明度的因素,不断提高政府预算透明度,向着强势有效政府预算迈进,虽然短期不易实现,但是我们要不断改进,让“阳光政府”、“阳光预算”早日和公众见面。
     同时,由于笔者水平有限,文章存在不足在所难免,主要包括:
     一、实证研究不足。本文主要采用比较分析和逻辑演绎等分析方法,由于时间及经费的限制,未能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实地调研,只能借鉴别人的某些成果。因此,实证不足是本文的一个软肋。
     二、论证深度不够。由于理论功底和知识储备有限,本文对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深度还有所欠缺,这也正是笔者需在未来不断努力的方向。
With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fiscal revenue is up to 6.13 trillion in 2008, so how its proper use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widespread concern, the attendant community concern about the transparency. Due to the impact of historical and traditional systems, our government budget is less transparent. In fact, the information generated in the process of public activities is a public resource, and is an important prerequisite for public to understand the situation of government work. The modern state often have information disclosure that except those involving state public safety from public information, government should take all information to the public.
     This paper includes six par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ogic of "to ask questions-analysis of the problem-to solve the problem", using combination of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rying to find out the main problems and causes, and provide some ideas and suggestions.
     Chapter I, Introduction; Chapter II, which describe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nsparency in our government budget; Chapter III, China's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transparency; Chapter IV, to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our government budget faces many problems, and analysis causes. Chapter V, this chapter introduces the experience of government budget transparency in developed country, such as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hapter VI, to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our government budget:Based on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thinking. This chapter focuses primarily on how to improve the transparency of the government budget.
引文
1Kopits.George and John. Craig.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Operations.IMF Occasional PaPer,1998:P158
    2 J.poterba, J.von Hagen.1999.Introduction.In:Poterba, J.M., von Hagen. (Eds.), Fiscal Institutions and Fiscal Performance Chicago:Unib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 J.E.Alt, D.D.Lassen (2002), "Fiscal tranparency, gubernatorial, and scale of government:Evidence from the states", State politics and policy Quarterly 2 (3):230-250.
    4Reinikka, R.J.Svensson."The power of information:Evidence from a newspaper campaign to reduce capture."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2-39.
    3 Healf, D. (2003),"Fiscal transparency:Concepts, measurement, and UK paper WP/01/91."
    6 王绍光: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J],读书,2007(10)
    7 朱明熙:优化税制必先优化政府[J],经济学家,2004(2)
    8 谢平,程均丽:货币政策透明度的基础理论分析[J],金融研究,2005(1),p24-31.
    9 Frederick A. Cleveland, "Evolution of the Budget Idea in the United States,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62 (November 1915)
    10 仲大车:论公民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化,2003.11
    11 刘笑霞,李建发:中国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8(6)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92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2007年1月
    13 刘笑霞,李建发:中国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8(6)
    14 蒋洪,刘小兵: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4)
    15 蒋洪,刘小兵: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4)
    16 蒋洪,刘小兵: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4)
    17 王雍君: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财政透明度:中国的差距与努力方向[J],国际经济评论,2003(4)
    18 王满仓,赵守国:财政透明化背景下的政府治理变革[J],经济学家,2005(4)
    19 专家学者研讨公共预算:公开透明最重要,财经网,2006年1月
    20 《两张餐费收据及其他》转载自衢州新闻网:http://www.qz828.com/dis/system/2009/11/16/0101 66082.shtml
    21《两张餐费收据及其他》该文章转载自衢州新闻网:http://www.qz828.com/dis/system/2009/11/1 6/010166082.shtml
    22 刘以宾:政府浪费已成“公地悲剧”(中国经济时报2007-6-12)
    23 平新乔:估计各级政府手握4万亿GDP[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11月
    24 陈小梅: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路径选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6)
    [1]Kopits. George and John. Craig. Transparency in Government Operations.IMF Occasional Paper,1998:P158
    [2]J.Poterba,J.von.Hagen.1999.Introduction.In:Poterba,J.M.,Vonage,J.(Eds.),Fisca l Institutions and Fiscal Performanc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3]J.E.Alt,D.D.Lassen(2002),"Fiscal transparency,gubernatorial,and scale of government:Evidence from the state's", State politics and policy Quarterly 2 (3):230-250.
    [4]Reinikka, R.J.Svensson."The power of information:Evidence from a newspaper campaign to reduce capture."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32-39.
    [5]Half,D.(2003),"Fiscal transparency:Concepts,measurement,and UK paper WP/01/91."
    [6]张俊伟:我国财政透明度研究[J],国际贸易,2004(10)
    [7]王满仓:提高财政透明度与构建和谐社会[N],光明日报,2005
    [8]IMF, Revised Code of Good Practices on Fiscal Transparency.2001
    [9]蒋洪,刘小兵:中国省级财政透明度评估[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9(4)
    [10]王雍君:全球视野中的中国财政透明度:中国的差距与努力方向[J],国际经济评论,2003(4)
    [11]陈小梅:提高财政透明度的路径选择[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7(2)
    [12]王绍光:从税收国家到预算国家[J],读书,2007(10)
    [13]朱明熙:优化税制必先优化政府[J],经济学家,2004(2)
    [14]刁节文,王铖:提高我国财政透明度的若干思考[J],财会月刊,2008(23)
    [15]刘璐:我国财政透明度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07
    [16]高倚云,蒋平:我国财政透明度的度量及改进策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2)
    [17]李燕:提高我国预算透明度的思考与借鉴[A],中国法学会财税法学研究 会2007年会暨第五届全国财税法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
    [18]张美娥:财政透明度的国际比较与中国选择[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
    [19]张强:我国公共财政运行机制下的财政监督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05(12)
    [20]刘笑霞,李建发:中国财政透明度问题研究[J],厦门大学学报,2008(6)
    [21]刘恒:政府信息公开制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财政透明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3]高倚云,蒋平:我国财政透明度的度量及改进策略[J],财政税收,2007(2)
    [24]傅光明:论财政公开[J],经济研究参考,2005(2)
    [25]周建东: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践的历程[J],理论学习,2007(3)
    [26]刘江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政府透明度[J],财政研究,2005(7)
    [27]张俊伟:我国财政透明度现状与完善对策[N],中国经济时报,2004
    [28]陈学安:建立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研究[J],财政研究,2004(8)
    [29]姜淮超:新闻媒体在政府信息公开中的责任[J],当代传播,2006(1)
    [30]王满仓:关于提高我国财政透明度的思考[J],社会科学辑刊,2005(1)
    [31]许德清:人大财政监督应关注的细节[J],人大研究,2006(7)
    [32]刘谊,刘星:我国政府信息透明度的现实思考[J],中国软科学,2004(9)
    [33]高培勇,崔军:公共部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4]贾康,苏明:部门预算编制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
    [35]晏晨晖:论财政透明度与构建民主财政[J],当代财经,2006(6)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