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传销行为的刑法规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传销在我国被称为是“经济邪教”,传销违法犯罪活动现已成为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侵犯国家、集体和公民的财产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在《刑法修正案(七)))出台之前,我国刑法典中没有对传销犯罪的专门规定,对传销行为定罪依据的是200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情节严重的传销或者变相传销行为如何定性问题的批复》,但上述定罪模式存在一定的缺陷,己不能完全适应当前打击传销的严峻形势。为了对此类犯罪进行有效地预防和惩治,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七)》,以叙明罪状的形式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做出了专门规定。本文在研究中外惩治传销犯罪的相关规定后,结合司法实践,对我国现阶段传销行为如何进行刑法规制进行了初步探讨,以求抛砖引玉,推动对这一犯罪研究的深入。
     全文共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个部分,三万余字。引言概述了传销在我国的发展及危害现状、规制传销犯罪在司法实务中存在的问题及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及意义。正文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传销的概念界定,该部分考察了传销在域外的起源及发展、我国传销概念的历史演变、我国传销与直销的区别和本文对传销的概念界定;第二部分对传销行为的刑法规制进行了一般考察,首先对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国家对“金字塔欺诈销售”式传销进行刑法规制进行了考察,然后就我国对传销行为刑法规制进行了历史考察,论述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立法背景;第三部分从法益的界定、客观构成要件符合性判断、主观有责性判断三个方面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论证。重点阐述了本罪中的传销行为、组织、领导行为的界定、犯罪主体的认定和罪过形式,并运用期待可能性理论对层次较低的传销参与者不认为构成本罪进行了论述:第四部分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司法认定进行了研究。对本罪的完成与未完成形态、共犯形态、罪数形态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对于在实践中与本罪容易混淆的几种犯罪,分析了准确区分和应当把握的关键问题,重点阐述了与非法经营罪的区分与认定,对传销犯罪是按“单轨制”还是“双轨制”进行规制,以及对从旧兼从轻原则的适用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第五部分对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刑罚的适用进行了研究。对主刑、财产刑的适用原则和标准提出了作者的意见。对情节较轻的组织、领导者判处缓刑和免刑进行了探讨;第六部分对传销行为刑法规制提出了立法完善建议并阐明了理由。提出解决传销积极参与者入罪、团队计酬型传销的定罪问题,建议提高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法定刑标准及增设没收财产刑,对情节严重的标准及数罪的认定与处罚做出了原则性论述。在结语部分,作者归纳总结了自己的观点,并提出为更有力地打击传销,应建立行政执法与司法合作平台,并采取各种措施挽回被害人损失,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建议。
Pyramid selling in China is known as the "economic cult". The illegal and criminal pyramid selling activities have become an outstanding problem that can bring serious damage to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order, violate the property rights of state, collectives and citizens, and can affect th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Before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7)" was issued, our Penal Code has no specific provisions against the crime of pyramid selling. The conviction to pyramid selling was based on "Supreme People's Court's approval on issues of serious acts of pyramid selling or disguised pyramid selling " in 2001. But the conviction model has some flaws, and can not fully adapt to the current grim situation to fight against pyramid selling. In order to prevent and punish such crimes effectively, the Eleventh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seventh meeting passed the "Criminal Law Amendment (7)"on February 28,2009. The amendment made special provisions on the guilt of organization, leadership of pyramid selling in the form of stating counts. After studying on relevant provisions of home and broad, the thesis, combining judicial practice,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regulating pyramid selling, from the view of criminal law, in order to initiate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deepening study of this crime.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introduction, the main text and conclusion, and has more than three thousand words. Introduction overviews the development and harm status of pyramid selling in our country, also the problems in regulating pyramid selling crime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and the research methods and significance about this issue. The main text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to define the concept of pyramid selling. In this part the author examine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pyramid selling in foreign countries, the historical evolution of the concept in our country,the difference between pyramid selling and direct selling in China, and the concept definition of pyramid selling in this thesis.The second part investigates regulations of pyramid selling from the view of criminal law.First, this part investigates regulations of the "pyramid sales fraud" style of pyramid selling in civil law and common law countries。Then it makes a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n criminal regulations of pyramid selling in our country, and discusses the legislative background of organizing, leading pyramid selling. The third part discusses crime compound of organizing, leading pyramid selling, from benefit definition, from compliance judgment of objective compound element and responsibility of subjective judgment. And it focuses on the definition of pyramid selling action, and actions of organizing, leading pyramid selling, and the crime subject and sin form, and it discusses that some low-level pyramid selling participants can't be considered to constitute the crime with possibility theory. The fourth part studies judicial determination of the crime of organizing, leading pyramid selling activities. This part discuses and demonstrates completed and unfinished form, accomplice and crime number form of the crime and other issues. As several easily confused crimes in practice, it analyzes key issues that should be accurately distinguished and grasped, and explained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the crime and illegal management. And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her point of view about regulating pyramid selling with "single-track system" or a "dual system", and also about the application of abiding by old and lighter principle. The fifth part studies the penalty application of organizing, leading pyramid selling activities. The author's puts forward her point of view about applicable principles and standards of principal penalty and pecuniary penalty. The author also discuses on sentencing some less serious organizers and leaders to probation and pardon; The sixth part puts forward perfect legislative proposals and explanations about regulating pyramid selling from the view of criminal law. It suggest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 to convict active participant and the team's pyramid payment type. It also suggests to increase punishment standards to organizing, leading pyramid selling and add the punishment of property confiscate, to make principal prescription on the standards of severity and the definition and punishment of plural crimes. In conclusion, the author summarizes her own views, and proposed to establish a platform for coope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law enforcement and judicature to fight more effectively against pyramid selling, and to take various measures to restore victim losses to maintain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引文
①参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钟攸平副局长2007年9月5日《在全国工商系统打击传销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门户网站:http://www.saic.gon.cn。
    ②参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全国打击传销典型案件(2006年11月)》,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门户网站:http://www.saic.gon.cn。
    ③参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钟攸平副局长在2008年5月13日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打击传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门户网站:http://www.saic.gon.cn。
    ④同上。
    ⑤参见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钟攸平副局长2007年9月5日《在全国工商系统打击传销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门户网站:http://www.saic.gon.cn。
    ①本文所探讨的传销犯罪不是一个专用的法律术语,而是学界对传销行为构成的各种犯罪的统称。
    ①参见赵新河、邓小云《认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若干问题》,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93页。
    ②参见倪侃《传销违法犯罪的认识和对策》,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③参见刘忠《中国直销立法解读》,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第25页。
    ①参见赖源河《公平交易法新论》,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398页。
    ②参见李长坤、朱长军《如何认定非法传销行为的性质》,载《中国刑法杂志》2001年第6期。
    ①我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附件9《服务贸易具体承诺减让表第2条最惠国豁免清单》的“分销服务‘E’无固定地点的批发或零售服务”中规定:对“商业存在”(即世贸组织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者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提供方式,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三年内取消“市场准入限制”和“国民待遇限制”。在《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书》第310段规定:中国将与世贸组织成员磋商并制定符合《减让表》及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项下义务的关于无固定地点销售的国内法规。
    ①国家工商总局直销监督管理局2010年3月15日《关于如何辨别传销、如何查询直销公司等网友留言的答付》,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门户网站:http://www.saic.gon.cn。
    ①参见肖凌《论我国传销的法律规制》,载《科技信息》2008年第3期。
    ②参见詹庆《“传销罪”罪名法定化之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2期。
    ①参见詹庆《“传销罪”罪名法定化之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2期。
    ②同上。
    ①参见《我国首次以非法经营罪给传销组织头目定罪》,载2001年6月29日《北京青年报》。
    ②参见袁彬《传销犯罪独立成罪的合理性及模式》,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3期。
    ③参见袁彬《中国传销犯罪的刑法规制及其完善》,载《澳门研究》2007年第63卷。
    ①张天虹:《罪刑法定原则下的非法经营罪》,载《政法论坛》2004年第3期。
    ②参见陈尧《完善我国非法传销案件刑事处罚制度》,载《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年1月号上(总第360期)。
    ③参见陆诗忠《论非法传销行为的司法定性与立法完善》,载《河北法学》2005年第6期。
    ④参见程水明、叶劲《公安机关打击非法传销活动的难题与对策》,载《公安学刊》2009年第3期。
    ①参见熊英《对设立非法传销罪的立法思考》,.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年第12期。
    ②参见雷建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理解与适用》,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①参见祝铭山主编《中国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5-39页。
    ②[德]弗兰茨·冯·李斯特:《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③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09页。
    ①参见雷建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理解与适用》,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①参见黄太云《刑法修正案(七)解读》,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3期。
    ①子华:《关于多层次直销的几个问题》,载《经贸世界》2005年第8期。
    ②潘星丞:《论刑法规制传销的“双轨制”模式》,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68页。
    ③参见黄太云《刑法修正案(七)解读》,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3期。
    ①邢曼媛、朱芸:《论刑法中的组织行为》,载《中国刑法杂志》2001年第6期。
    ②李昌培:《认定组织、领导传销罪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载2009年5月15日《检察日报》。
    ③参见张凌、黄福涛《组织、领导传销罪的刑法认定与司法处理》,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55页。
    ①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10页。
    ②[日]大谷实:《刑法总论》,黎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③[意]贝卡里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第52页。
    ①参见黄太云《刑法修正案(七)解读》,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3期。
    ②徐伟、林燕’《专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将成为打击传销之利器》,载2009年10月20日《法治日报》。
    ③李昌培:《认定组织、领导传销罪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载2009年5月15日《检察日报》。
    ①参见吴明田、樊辅东《从司法实践看组织、领导传销罪的理解与适用》,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201-1202页。
    ②参见《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追诉定罪标准》,载杨朝律师网:httv://www.lziiaw.com.
    ③参见《本市严格界定“传销活动”罚金最高为违法所得5倍》,载2010年4月17日中国日报网:http://www.chinadaily:com.cn.
    ④张红林:《设立传销罪的立法构想》,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
    ①黄太云、藤炜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释义与适用指导》,红旗出版社1997年版,第39页。
    ②参见林亚刚《(刑法修正案(七))组织、领导传销罪的解读》,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79页。
    ③参见李雅璇《关于传销犯罪的几点思考——兼评刑法修正案(七)(草案)第四条》,载《广西政法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1期。
    ①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314页。
    ②参见陈兴良《刑法适用总论(上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140-153页。
    ①参见曾宪信、江任天、朱继良《犯罪构成论》,武汉大字出版社1988年版,第109页。
    ②参见张明楷《刑法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226-227页。
    ③陈兴良《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第52页。
    ④参见傅跃建、胡晓景《论组织、领导传销罪的主体范围》,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90页。
    ①郑泽善:《日本对非法传销行为的刑事处罚》,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7年第6期。
    ①参见张凌、黄福涛《组织、领导传销罪的刑法认定与司法处理》,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56页。
    ②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10-311页。
    ③林亚刚:《刑法修正案(七)组织、领导传销罪的解读》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83页。
    ①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30-332页。
    ②参见徐伟、林燕《专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将成打击传销之利器》,载2009年10月20日《法治日报》。
    ①参见陈兴良《共同犯罪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75-180页。
    ①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76页。
    ①参见詹庆《“传销罪”罪名法定化之研究》,载《政法与法律》2009年第2期。
    ②参见2009年3月11日《公安部、工商总局为严打传销公布10起有关案件》,载中国新闻网:http//www.sina.com.cn。
    ①参见彭辅顺等编著《非法经营罪专题整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
    ②参见赵新河、邓小云《认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的若干问题》,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98页。
    ③参见张凌、黄福涛《组织、领导传销罪的刑法认定与司法处理》,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57页。
    ①参见潘星丞《论刑法规制传销的“双轨制”模式》,载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第1169页。
    ②参见黄太云《刑法修正案(七)解读》,载《人民检察》2009年第3期。
    ①参见彭辅顺等编著《非法经营罪专题整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58页。
    ②参见雷建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理解与释用》,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③张明楷:《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46页。
    ①参见詹庆《“传销罪”罪名法定化之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2期。
    [1]刘忠著:《中国直销立法解读》,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2]赖源河著:《公平交易法新论》,台湾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版。
    [3][德]弗兰茨·冯·李斯特著:《德国刑法教科书》,徐久生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4]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5]张明楷著:《法益初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张明楷著:《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意]贝卡里亚著:《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年版。
    [8]陈兴良著:《刑法适用总论(上下卷)》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9]曾宪信、江任天、朱继良著:《犯罪构成论》,武汉大字出版社1988年版。
    [10][日]大谷实著:《刑法总论》,黎洪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1]陈兴良著:《共同犯罪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2]孟庆华著:《刑罚适用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13]张明楷著:《刑法分则的解释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4]吴振兴著:《罪数形态论》,中国检察出版社1999年版。
    [15]陈兴良著:《刑法哲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祝铭山主编:《中国刑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马克昌主编:《犯罪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3]马克昌主编:《刑罚通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彭辅顺等编著:《非法经营罪专题整理》,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5]赵秉志等主编:《新中国刑法60年巡礼—中国刑法学年会文集(2009年度)》,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6]周道鸾、张军主编:《刑法罪名精释》,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版。
    [7]王作富主编:《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中)》,’中国方正出版社2006年版。
    [8]熊选国主编:《中国刑事审判指导案例》,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1]倪侃:《传销违法犯罪的认识和对策》,载《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2]肖凌:《论我国传销的法律规制》,载《科技信息》2008年第3期。
    [3]詹庆:《“传销罪”罪名法定化之研究》,载《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2期
    [4]袁彬:《传销犯罪独立成罪的合理性及模式》,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9年第3期。
    [5]熊英:《对设立非法传销罪的立法思考》,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4年第12期。
    [6]雷建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理解与适用》,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9年第6期。
    [7]张红林:《设立传销罪的立法构想》,载《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8年第3期。
    [8]程水明、叶劲:《公安机关打击非法传销活动的难题及对策》,载《公安学刊》2009、年第3期。
    [9]戴蓬:《略论传销案件的侦查》,载《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
    [1]李美发、韩永:《非法传销犯罪司法认定要细化、‘准确》,载光明网:http: //www.gmv.cn/content/20100117.htm.
    [2]徐伟、林燕:《专家: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将成为打击传销之利器》,载法制日报网::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1020/1919565.s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