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艺术的审美解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领导艺术是一个古老而历久弥新的命题,也是一个人所熟知而又知之不深的课题。领导对艺术具有内在的和必然的要求,领导作为最富有创造性、挑战性和责任性的人类社会历史活动,本身就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经济体制、政治参与以及社会生活方式都处在剧烈变革和发展中,艰巨的建设任务、复杂的经济社会格局、错综变幻的国际形势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变革的时代必然期待领导艺术,重任和使命必然呼唤艺术化的领导。
     尽管领导艺术成为近几十年来迅速崛起的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但对它的理论认识还远未能揭示其基本原理和规律,对实践的关切距公众预期也相去甚远。建基于领导艺术已有的认知和探索,本研究旨在借鉴艺术学、美学、社会表演学、教育学等学科的有益视角,汲取其滋养元素,尝试对领导艺术进行审美的解读,以期能够认识和把握领导艺术内在规定性的特征要素及行为要义,进一步丰富领导艺术理论学园,跟进领导艺术的实践追踪。
     关于“领导艺术”的意义,存在着约定俗成的“成见”。显然,清理这些“成见”是认识“领导艺术不是什么”和“领导艺术是什么的”致思前提。合理界定领导艺术的涵义,既离不开领导概念的“约定”,也须对“艺术”的本质进行整体的把握。我们在“领导”和“艺术”两个看似遥远的领域之间,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向度寻找出其沟通本原:即人性的层面。这是因为领导活动具有艺术性的精神内涵和特征,艺术活动也具有与领导活动相通的功能和理想性追求。领导的目标与艺术的目标终极相通:领导艺术所要完成的这幅“社会艺术品”的目标,就是要在人类和谐、稳定与发展的社会中寻求最理想的生活。我们在揭示领导者如何运用艺术的手段达到目的的同时,也就在探索领导行为如何真正地进入由“技”到“艺”的审美境界,美如何成为目的本身。因而,在领导艺术的探索中,我们不仅要把握领导艺术中“术”的层面,更要关注领导艺术中“艺”的境界,从艺术学、美学的本体高度把领导艺术看作是人类在领导活动领域中的审美建构。因此,本研究意图牵住领导艺术审美走向的线头,对领导艺术进行多维的考察,以期还原领导艺术应有美学图景,向领导艺术的本真状态逼近一步。
     正如生动具体的感人形象是艺术存在的基本形式,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则是领导艺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与艺术家创造艺术形象不同,领导者的美好形象是在与追随者以及社会公众的互动中建构与传播的,离不开领导者的社会表演行为。因而,表演与社会表演学也引起了我们的关注:表演内在于人类生活,是人类的一种普遍的存在方式,它渗透于人类行为的各个方面。人类表演具有的塑造性、摹仿性、感染性、教化性、象征性等特征,是生发互动影响力的源头。表演因此与领导文化有着相融共生的关系,领导行为具有社会表演性的特征。鉴于当前领导活动领域表演理解的缺席,我们认为表演作为领导活动的基本存在方式,是领导艺术应该着力关注和开发的重要领域。
     作为领导活动的主体——领导者的素质提升应为本研究的重要旨归。因为离开高素质的领导者谈领导艺术,则是按图索骥、缘木求鱼。基于领导教育的视角,审美教育在领导者素质建构中应有重要的地位,因之,重视领导教育的审美之维,推进领导教育的创新成为本研究的最终落脚点。
     根据上述的研究构想,本文确定了以下研究内容:
     第一章以领导艺术概念的厘定为致思前提,通过对我国领导艺术研究概况的梳理总结,在领导学界对领导艺术已有的认识基础上,以美学视角拓展领导艺术新的内涵,提出领导艺术的审美内涵并对其结构和特征进行理论探析。
     第二、三两章基于领导行为的社会表演性本质和领导表演活动的艺术化要求,以社会学、表演学、社会心理学、传媒学等为指导,探析领导活动的表演现象,对领导角色和相应的表演行为进行探赜,并在价值论基础上对领导表演现象提出评价尺度,以期领导的表演能够应对传媒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和传播。
     第四、五两章把领导艺术看作是人类在领导领域中的审美建构,以美学和艺术学为指导,对领导审美的深层观照、领导艺术的审美境界、领导艺术的审美范畴等方面进行理性的追问,并对领导“技”“艺”之美进行实践关照,其重要旨归不仅是对领导艺术进行审美追问和反思,而是进一步探寻其为领导艺术的产生和实现提供的价值导向和审美指导,使得领导艺术能创造出具有美学特征和意义的“作品”,获得领导艺术内在规定性的特征要素。
     第六章指出在全球化、科技化、信息化共同推进的传媒时代,领导角色兼具艺术家角色内涵的丰富性、特征的多样性,那么作为表演主体和艺术创造主体的领导者应具备的审美素养及培养是本研究最终的聚焦点。从领导教育和培养的视角,提出新时代领导教育的审美之维,旨在推进领导教育的创新。
     总之,领导艺术是领导者与追随者在领导过程中合作创造、共同培育、相互欣赏的一朵精神奇葩,必将以其丰富的价值和独具的魅力,绽放于人类追求领导理想的过程中,从而宣告“享受领导”时代的到来。
The art of leadership is not only an old topic newer with time, but a familiar yet less known subject. Leadership inevitably needs art for it is the most creative and challengeable activity with great responsibility, which demands the unity of scientific and artistic nature. During the transferring period of open and reform, China has experienced a dramatic change and development in the idea of value, tradition of culture, economical system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Furthermore, arduous task of constructing, complicated patterns of economy and society as well as anfractuous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have brought about the unprecedented pressure and challenge. A changing time necessarily expects the art of leadership and important task and mission calls for the leadership achieving the state of art as well.
     Though the art of leadership has grown up and become a newer domain of research in the recent decades, we still fail to comprehend it deeply and theoretically enough to reveal its basic laws and principles, let alone the concern with practice which is far away from the expectation of the public. In view of the above situation, the article is trying to explore it from various angles, such as arts, aesthetics, social science and pedagogic etc, with the aim to enrich the art of leadership theoretically and practically.
     There are popular prejudices as to the connotation of the art of the leadership. Understanding "What is the art of leadership?" and "What is not?" is based on the premise that these prejudices should be eliminated. It is a must to master the definition of leadership and the nature of art in order to give a reasonable definition of the art of leadership. The leadership and the art which seem irrelevant to each other, there are the common source of communication at human nature because leadership activity has the artistic spiritual connotation and feature, while art activity has the same function and pursuit. The two has the same final aim: the aim of the art of leadership is to let human seek the ideal life in the harmonious and stable society. While exploring the leader how to achieve the aim with artistic means, we will also explore how the art enter the aesthetic state from "technique" to "art", with the aesthetic becoming the aim. In the course of exploring the art of leadership, we need to master the "technique" as well as the "art" of leadership, regarding the art of leadership as aesthetic construction in leadership field at the level of arts and aesthetic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the art from various dimensions with the aim to bring it back to aesthetic state.
     Just as a vivid image is the basic pattern of art, the important symbol of the art of leadership is excellent leadership image. Different from the art image, the good image of leader needs his social performance act since it is constructed and communicated during the cours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followers and the public. So performance science and social performance sciences attract our attention: performance is innate in human life, which penetrates in various aspects of human action as a common existence means. The human's performance has the features of formability, mimetism, infectivity, humanization, token etc, which can generate interaction influence. As a result, performance and leadership culture have the intermingle relationship with each other, which endow the leadership action with social performance nature. In view of the absence of performance in leadership activity field, we hold that performance deserves further attention as the basic existence pattern of the leadership.
     Leaders, as the subject of leadership practice, need to upgrade their personal quality. This is the important argument of the article. Without this kind of personal quality, a discussion of the art of leadership would become something like trying to recognize a new value by following up an outdated valuation and, even worse, working hard for nothing. Based on the leadership educ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aesthetic education should play a key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eaders' personal quality and, consequently, the article's final achievement lies in both recognizing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and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during leadership educating. With the above- mentioned ideation of research, the article sets up the research sectors as following:
     By holding the precondition of ascertaining the concept of art-of-leadership, streamlining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China's leadership research, standing on the level of existing achievement of art-of-leadership in the academe of leadership and a new connotation developed in art-of-leadership under an aesthetically visual angle, Chapter One puts forward the aesthetic signification involved in the art of leadership and has a theoretical probe o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gnification.
     Based on the socially acting essence of leadership behaviors and the art-related demand to leadership acting, Chapter Two and Three follow the guidance of sociology, acting art, social psychology and media for probing the acting behaviors and phenomena of leadership practice, study the role played by leaders and the relevant acting art. Also, on the basis of axiology, the two chapters establish a measure of evaluation in order to enable leaders' performance good enough to deal with building, constructing and promoting their public images in the context of modern media.
     The next two chapters, the fourth and the fifth, regard the art of leadership as aesthetic construction of human beings in the field of leadership. Under the guidance of aesthetics and arts, we can quest closely and rationally about these aspects, involving deep reflection on aesthetic of leadership, aesthetic state of the art of leadership, and aesthetic category of the art of leadership, and scrutinize the beauty of "technique" and "art" of the leadership in the practice. The significant objective is not only to conduct aesthetic questioning and reflection on the art of leadership, but also to further explore how it can provide value-orientation and aesthetic guidance for the gene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art of leadership, and to make the art of leadership create aesthetic and meaningful "work", thus get access to the characteristic elements inherent in the art of leadership.
     The sixth Chapter chiefly concerns that in the media's time which is jointly promoted by globaliz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the role of leaders partakes the fruitful meanings and diverse features of the role of artists, hence, aesthetic accomplishment that leaders should possess both as subject in performance and art creation becomes the ultimate focus of the research, so does its cultivation and training, The aesthetic dimension of the leadership education of the New Time i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eadership education and its cultivation, also to promote innovation in leadership education.
     In conclusion, the art of leadership is a spiritual exotic flower 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operation, jointly nurture and mutual appreciation of the leader and their followers in the leadership process. It is bound to bloom in the human's pursuit for ideal leadership in terms of priceless value and unique charm, so the coming of "enjoyment of leadership" time can be soon declared.
引文
[1][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刘李胜等译.领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转引自:马克思著,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0页。
    [2]奚洁人.引领变革 开创未来——转型时代的领导使命.第二届国际领导论坛主题演讲.2007年11月。
    [3]参见:刘建军.领导学原理——领导科学与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50页。
    [4][美]F.赫塞尔本等主编,胡苏云等译.未来的组织[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5]转引自:名人网www.mingren.biz。
    [1][美]克利斯托弗·霍金森著,刘林平等著.领导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53-171页。
    [1]奚洁人.领导学研究与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7页。
    [2][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刘李胜等译.领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3]李伟权.领袖思维——政治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9页。
    [4]同上。
    [5]同上。
    [1]参见:陈旭光著.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页。
    [1]许倬云.从历史看领导[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年版,第1页。
    [1][德]海德格尔,熊伟等译.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第3页。
    [1]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造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42页。
    [2]孙惠柱.社会表演学与和谐社会[EB/OL].www.wfnews.com.cn/2006-4-3.
    [1]奚洁人主编.中国领导学研究20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48页。
    [1]周殷富、于新恒.领导艺术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冷福榜.浅谈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的区别与特点[J].地方政府管理,1998(12)。
    [3]吴肇基.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前言。
    [4]张立荣.领导艺术的含义[J].领导科学,1986(5)。
    [5]何孝瑛、冯秋婷.新编领导科学论纲[M].北京:党建出版社,1996年版。
    [6]罗代万.现代企业领导艺术[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7]郭建军.领导艺术的哲学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张晓锋.中外视域下的领导学要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8页。
    [2]刘航.新时期领导艺术[D].艺术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3]刘建军.领导学原理——领导科学与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
    [4]奚洁人、于洪生、赵世明等主编,中国浦东干部学院,2008年,待出版。
    [1]沈宏成.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美学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2]奚洁人.领导艺术从起步到成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前言。
    [3]田耕滋.论刘邦的领导艺术[J].唐都学刊,1997(3)。
    [4]武勇军.领导者如何利用时间[J].人才了望,2002(7)。
    [5]罗大明、李德黎.利用心理学规律提高领导艺术水平[J].中国培训,2005(2)。
    [6]文锦菊、谷明光.论领导艺术中的情商因素[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5)。
    [1]刘宝明.通过文化实施领导——郭士纳领导艺术解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4)。
    [2]车洪波、郑俊田.领导科学[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3]郭建军.领导艺术的哲学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车洪波、郑俊田.领导科学[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洲洋.领导艺术与权术——领导科学研究与时间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J].理论探讨,2000(5)。
    [3]田广清.权术、人治与科学领导——兼论领导科学应以政治学、法学为理论根基[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1).
    [1]参见:郭建军.领导艺术的哲学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6。
    [1]转引自:李醒民.论爱因斯坦的经验约定论思想[EB/OL].http://www.govyi.com/2008-11-3.
    [2]转引自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造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5页。
    [1]关于领导的词源、词义、词性等考察,参见李冲锋.领导教育学的学科自立[D].华东师范大学,2007.23-26。
    [2][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刘李胜等译.领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
    [3]Watt,W.M.(2003).Effective Leadership Education:Developing a Core Curriculum for Leadership Studies[J].Journal of Leadership Education,2(1).15.
    [4]任务行为促进目标实现,领导者帮助群体成员达到他们的目标。关系行为则帮助下属对自我、对他人、对他们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舒适自在。参见:[美]彼得·诺斯豪斯著,吴荣先等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第2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第22页。
    [1]领导者与情景要做到最理想状态的匹配,这种努力被Chemers(1997)称之为“勇气”(mettle)。对Chemers 来说,“勇气包含了自信和乐观的领导者感觉,他的认知、思想和情绪为迎接领导工作带来的挑战提供了激情和能量”。这种状态与Csikszentmihalyi(1990)提出的“流畅”概念有些相似,它指个体的技能和知识恰到好处的情形。在这一状态里,领导者的潜力发挥到极致,表现得自信而且效率极佳(Chemers,2002)。Friedler(1978)称这种状态为匹配状态。当环境与领导者特征相适应时,领导者做事就会得心应手。
    [2]文茂伟.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20-22。
    [3]Astin,A.W.,& Astin,H.S.(2000).Leadership reconsidered:Engaaging higher education in socialchange[R].BattleCreek,MI:W.K.KelloggFoundation[EB/OL].http://www.wkkf.org/.2007-6-8.
    [1]参见:李成言.领导学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页。
    [2]参见:奚洁人主编.中国领导学研究20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6-49页。
    [3]参见:刘建军.领导学原理——领导科学与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5页。
    [1]参见:高兰军.党政领导非理性行为的权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18-19。
    [1]参见:陈旭光著.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页。
    [2]朱狄.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页。
    [3][美]科林伍德著,王至元等译.艺术原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4][美]科林伍德著,王至元等译.艺术原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年版,第6页。
    [1]参见:陈旭光著.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2]参见:陈旭光著.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5页。
    [1]梁玖编著.艺术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12页。
    [2]王德胜著.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页。
    [3][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尤勰等译.领导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第5页。
    [1]车洪波、郑俊田.领导科学[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89页。
    [2][爱沙尼亚]斯托洛维奇著,凌继尧译.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17页。
    [1]宗自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页。
    [1]Sherman,“How Tomorrow's Best Leaders Are Learning Their Stuff”转引自:[新加坡]林志颖[美]理查德·L·德特著,顾明兰等.领导学(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年版,第67页。
    [1]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
    [1][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295页。
    [2]参见:曲炜著.人格之谜[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340页。
    [3]参见:秦基文、周永康著.形象学导论[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3页。
    [1]资料来源.美国总统选战中的“形象”牌[EB/OL].http://zjc.zjol.com.cn/05zjc/system/2008/02/19/009222885.shtml.
    [1]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造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4页。
    [1][英]莎士比亚,朱生豪译.皆大欢喜[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3页。
    [2][法]蒙田著,潘丽珍等译.论慎重许愿[A].蒙田随笔全集:下卷[C].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年版,第274页。
    [3][美]理查德·谢克纳著,孙惠柱译.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J].戏剧艺术,2005(5)。
    [1]参见: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3.4-6。
    [2]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小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3年版,第35页。
    [3]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3.4。
    [1]参见: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3.19。
    [1]冯效刚.论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从布莱希特“陌生化”表演艺术理论得到的启示[J].人民音乐,1997(11)。
    [2]张璐.表演的结果呈现——符号标识的视觉大欢娱[D].重庆大学,2006.36。
    [1][美]戴尔·海姆斯,陈熙译.民俗学的性质与太阳神话.文化遗产[J].2008(1)。
    [2]李靖.美国民俗学研究的另一重镇——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文化志研究中心[J].民俗研究,2001(3)。
    [3][美]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版,第67页。
    [4]转引自:高宣扬著.当代社会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17页。
    [1]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3.22。
    [2]郝琦、乐国安.表演式学习——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2)。
    [1][古希腊]柏拉图著,朱光潜译.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2页。
    [2]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07页。
    [1]方千华.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7.7。
    [2]高景文.表演是人类文化本性中最生动最核心的本质[D].北京:中央戏剧学院,2003.1。
    [3]转引自: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3.23。
    [4]张璐.表演的结果呈现——符号标识的视觉大欢娱[D].重庆大学,2006.2。
    [1]最先是纽约大学把一个戏剧研究生系改成了人类表演学系,专门培养硕士和博士。后来芝加哥的名校西北大学也单独成立了一个人类表演学系,与戏剧系并列,既培养硕、博士,也有本科生;接下来一个接一个的大学都开设起人类表演的专业或者课程。这股风也吹到了欧洲和澳洲,国际上有关人类表演的学术会议和刊物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不过短短十多年,这门学科就渗透到了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文学、文化学、政治学、工商管理等几乎所有的文科领域中去。
    [2][美]理查德·谢克纳著,孙惠柱译.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J].戏剧艺术,2005(5)。
    [1]参见:孙惠柱.人类表演学和社会表演学:哲学基础及实践意义[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3)。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71-289页。
    [1]Bruce Mazlish.Leader and Lead:Individual and Group[J].The Psychohistory Review,vol.9,no.3(Spring 1981)。
    [1]资料摘编于:湖南出现官员形象策划服务[EB/OL].http://news.163.com/08/1103/11/4PQQCSB000011229.html。
    [2]高静.领导者公共形象中的传媒因素[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参见: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造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8页。
    [1]参见: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造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5-94页。
    [2]李道揆.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147页。
    [3][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尤勰等译.领导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第397、398页。
    [1][澳]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年,第30-31页。
    [2]参见:孙惠柱.人类表演学和社会表演学:哲学基础及实践意义[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3)。
    [3]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3.96。
    [4][波兰]耶日·格洛托夫斯基著,魏时译.迈向质朴戏剧[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年版,第29页。
    [1][美]约翰·加德纳著,李养龙译.论领导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29页。
    [1]摘编于:孔寒冰.普京的角色[J].世界知识,2008(1)。
    [1]参见:李启凤、吴广丽.戈夫曼《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戏剧论思想解读[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2]转引自:高宣扬著.当代社会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55页。
    [1]参见: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造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60页。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9页。
    [3][英]昆廷·斯金纳,奚瑞森等译.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288页。
    [1]王正泉.俄罗斯流行“普京崇拜”[J].南窗风,2002(10)。
    [1]摘选自:“奥巴马现象”解读[EB/OL].http://world.people.com.cn/GB/8212/7227509.html/2008-5-12。
    [2]参见:[美]乔治·曼宁、肯特·柯蒂斯著,刘峰等译.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19页。
    [3]同上书,第120页。
    [4]参见:[新加坡]林志颖、[美]理查德·L·德特著,顾朋兰等译.领导学(亚洲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6-457页。
    [1][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尤勰等译.领导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第89页。
    [1][英]彭妮·朱娜,谷景书译.撒切尔夫人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77页。
    [2]参见:奚洁人主编.中国领导学研究20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页。
    [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1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412页。
    [1][美]罗伯特.H.罗森、保罗.B.布朗著,天津编译中心组译.领导的艺术[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年版,第22-23页。
    [1]参见:吕鸿翔.邓小平领导艺术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
    [1]资料来源:《国际先驱导报》博客:blog.sina.com.cn/m/xqdb。
    [1]路易斯·博洛尔著.李柏光等译.政治的罪恶[M].北京:改革出版社,原著者序。
    [1]摘编于:闵勤勤.民众最渴望与之共餐政治家——希拉克时[J].时事报告(高中版),2007(4)。
    [2]转引自: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造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3页。
    [1]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等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4页。
    [2]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等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16页。
    [1]鲁迅著.宣传与做戏[A].鲁迅全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337-338页。
    [2]孙惠柱.社会表演学与和谐社会[EB/OL].http://www.wfnews.com.cn/2006-4-3。
    [1][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等译.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94页。
    [2]菲律宾总统“转战南北”宣誓就职[N].新闻晨报,2004-7-1。
    [1]贺善侃.突发事件中的危机决策艺术[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
    [2][美]鲁迪·朱利安尼著,韩文正译.领导:纽约市长朱利安尼自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第5页。
    [3]参见:韩少功.政治家的行为艺术[J].领导文萃,2002(9)。
    [1]郑金洲.汶川地震中的危机领导力[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6页。
    [1]参见:王扬眉.国外关于领导距离的研究综述[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3)。
    [1]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等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8-109页。
    [2]孙惠柱.社会表演学与和谐社会[EB/OL].http://www.wfnews.com.cn/2006-4-3。
    [3]仲祖文.重视和关心干部心理健康[J].求是,2005(16)。
    [1]肖莉,冯健.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九江学院学报,2008(2)。
    [2]参见赵世明,郑日昌.领导干部人群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3)。
    [3]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3页。
    [1]参见:赵世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干预和保障机制[J].理论探讨,2008(4)。
    [1]资料来源:金钱和性上常出丑绯闻让西方政要没了官样[N].环球时报,2008-5-30。
    [2]参见:中组部党建研究网.党建研究,2007-2-12。
    [1]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等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77页。
    [1]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等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01页。
    [1]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等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135页。
    [1]参见:[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292页。
    [2]参见:[美]乔治·曼宁、肯特·柯蒂斯著,刘峰等译.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83页。
    [1]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等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96页。
    [2]参见:[美]乔治·曼宁、肯特·柯蒂斯著,刘峰等译.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年版,第193页。
    [1]摘编自:耿忠熙.如何打造“唐僧团队”.参见:韦华伟博客。
    [1]摘编于:肖波、王文志,县长“追星”“荒”了民生[EB/OL].http://news.163.com/08/1103/08/4PQI3LN80001124J.html。
    [1][美]乔治·弗雷德里克森著,张成福等译.公共行政的精神[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42页。
    [2][瑞士]巴尔塔萨著,曹卫东等译.神学美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年版,第6页。
    [3]转引自: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2003.113。
    [1][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张晓辉等译.媒体伦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第11页。
    [1]资料来源.美国总统选战中的“形象”牌[EB/OL].http://zjc.ziol.com.cn/05zjc/system/2008/02/19/009222885.shtml.
    [2]陈多、叶长海.中国历代剧论选注[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229页。
    [3]谭霈生.戏剧艺术的特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62页。
    [4]张本楠.邓肯论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版,第129页.
    [5]陆杰荣.论哲学“真实”之规定[J].哲学研究,2003(6)。
    [1]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冯刚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69页。
    [2]邓晓芒著.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5年版,第22页。
    [3][美]黛布拉·本顿著,洪懿艳译.领袖魅力[M].北京:中国财经大学,2004年版,第11页。
    [1]转引自余秋雨.戏剧理论史稿[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364页。
    [1][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第243页。
    [2]林语堂著.生活的艺术[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年版,第90页。
    [3]傅光明著.郭沫若与萧乾恩怨[J].纵横,2002(2)。
    [4]参见: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08-9-25。
    [5]《礼记·乐记》。
    [1][美]F.赫塞尔本等主编,胡苏云等译.未来的组织[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6页。
    [1]摘录自:New York,NY.I Have a Dream,copyrite 1963 Martin Luter King,Jr.,copyrite renewel 1991Coretta Scott King.
    [1]乔恩·L·皮尔斯、约翰·W·纽斯特罗姆著,北京华译网翻译公司译.领导者与领导过程(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38页。
    [2]参见:[新加坡]林志颖、[美]理查德·L·德特著,顾朋兰等译.领导学(亚洲版)[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456-457页。
    [3]同上书,第457页。
    [1]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周扬等译.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上卷[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年版,第6页。
    [2]董学文等编.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第208页。
    [3]孙正.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82页。
    [1]骆冬青.论政治美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著,常健等译.领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3][德]马克斯·韦伯,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第445页。
    [1]骆冬青.论政治美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2][英]米勒·波格丹诺著,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5页。
    [3][英]伯特兰.罗素著,吴友三译.权力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版,第23页。
    [4]同注②。
    [5][美]丹尼斯·朗著,陆震纶等译.权力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页。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1页。
    [2]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43页。
    [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
    [1]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C].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296页。
    [2]参见:马兰花.论中国刑法的美学意境[D].中国政法大学,2004.5.
    [3]曲新久.刑法的精神与范畴[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224页。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92-93页。
    [2]春秋繁露·天地阴阳[M]。
    [1]参见:骆冬青.政治美学的意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1)。
    [1]列宁.列宁全集:第38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200页。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59页。
    [1]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Z].北京:中华书局,1979年版,第337页。
    [2][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著,常健等译.领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5页。
    [1][德]黑格尔著,范扬等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62页。
    [2]参见:顾文涛等.领导的伦理性质与伦理的领导性质[M].社会科学,2005(4)。
    [1]参见:骆冬青.政治美学的意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1)。
    [2]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第135页。
    [3]李泽厚著.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244页。
    [4]沈成宏.关于领导艺术的美学探讨[J].学海,2005(6)。
    [1]张秉真.西方文艺理论史[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80-85页。
    [1][德]康德著,宗白华等译.判断力批判:上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01页。
    [2]四书白话注解[M].长春:长春市古籍书店,1990年版,第864页。
    [3]《庄子·天道篇》。
    [4]李泽厚.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版,第204页。
    [5]毛宣国著.美学新探[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2002年版,第306页。
    [6]刘叔成.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91页。
    [1]参见:[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著,常健等译.领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98页。
    [2][德]康德著,宗白华等译.判断力批判:上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13页。
    [1][苏]H·u·克留科夫斯基著,刘献州.人是美的[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58-59页。
    [2]同上书,59页。
    [3]《易·大传》。
    [4]《论语·子罕》。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46页。
    [1]马克思.关于巴黎公社的发言记录[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7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77页。
    [1]摘选于:王光文.悲情政治的艺术解读——毛泽东诗词的悲剧精神[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1)。
    [1][苏]H·u·克留科夫斯基著,刘献州.人是美的[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年版,第59页。
    [1]摘编于:梁衡.觅渡自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梁衡,著名记者、作家、学者,原任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现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2]同注①,第5页。
    [1][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尤勰等译.领导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年版,第370页。
    [2][俄]别林斯基著,梁真译.别林斯基论文学[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版,第156页。
    [1]转引自:叶朗.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9页。
    [1]转引自:叶朗.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89页。
    [2]秦德君.执政党政治美学[J].社会科学,2003(11)。
    [3]骆冬青.论政治美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1][美]弗朗西斯·福山著,黄圣强等译.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80页。
    [2]秦德君.执政党政治美学[J].社会科学,2003(11)。
    [3][印度]泰戈尔著,宫静译.人生的亲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56页。
    [1]参见:秦德君.执政党政治美学[J].社会科学,2003(11)。
    [2]李泽厚.美学三讲[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第480页。
    [1][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著,常健等译.领袖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40页。
    [2]转引自:彭锋著.美学感染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7页。
    [1]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A].宗白华全集:第二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1]陈旭光著.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12页。
    [2][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36-37页。
    [1]转引自:雷池编著.领导讲话的艺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5页。
    [1]陈廷一著.孙中山大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1]转引自:雷池编著.领导讲话的艺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年版,第171页。
    [2]选自:[美]亚伯拉罕·林肯,朱曾汶译.林肯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
    [1]朱海风等著.领导活动与美的创造[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年版,第102页。
    [1]参见:姚一苇著.艺术的奥秘[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年版,第140-141页。
    [1]林兴宅著.文艺象征论: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理解[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57页。
    [2]艺术符号与语言符号不同,前者具有直觉性,而后者却具有推论性,它们各有所长。艺术符号与概念符号也不同,后者是哲学家使用的具有普遍性和灵活性的理性工具,而前者却是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
    [3][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杨昌裕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15页。
    [1]马敏.政治象征府号的文化功能浅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1]摘编自:杨润身.西柏坡情结[J].老区建设2003(4)。
    [2]乔恩·L·皮尔斯,约翰·W·纽斯特罗姆著,北京华译网翻译公司译.领导者与领导过程(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467-468页。
    [3]张晓峰、吕艳君.西方政治象征理论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穷,2004(10)。
    [4]Charles E.Merriam.Political Power:ltsComposition and Incidencs[M].New York:Whittlesey house,McGraw-Hill book compa-ny.1934.155,117-172。
    [1]参见:王光文.悲情政治的艺术解读——毛泽东诗词的悲剧精神[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1)
    [1]摘编自:韩少功.政治家的行为艺术[J].领导文萃,2002(9)。
    [2]同上。
    [1]转引自:李锡炎著.现代领导人文素养诗鉴:诗联人才学初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16页。
    [2]《论语·季氏》。
    [3]《论语·子路》。
    [4]参见:袁彦博,总结孔孟诗论对“赋诗断章”的不同回应[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1]朱东润.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2]毛泽东.毛主席诗词[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年版,第24页。
    [3]参见:李锡炎著.现代领导人文素养诗鉴:诗联人才学初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71页。
    [1]萧华荣.春秋“称诗”与孔子诗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五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第202页。
    [1]参见:华琪.思想工作方法纵横谈[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59-60页。
    [2]转引自:李锡炎著.现代领导人文素养诗鉴:诗联人才学初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年版,第114页。
    [1][清]刘大魁.论文偶记[M]。
    [1]江泽民著.江泽民文选:第二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132-135页。
    [1]转引自:杨军等.毛泽东巧用史学典故于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2)。
    [2]毛泽东著.反对党八股[A].毛泽东选集(第三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38页。
    [1]摘编自:于冰.毛泽东运用典故的艺术[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5)。
    [1]郑金洲等主编.领导沟通技巧——核心人物的制胜锦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13-14页。
    [2]参见:付文娟.论音乐艺术的功能[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26。
    [1]以上资料摘编于:周光凡.教师艺术素养(待出版)。
    [1]郑金洲等主编.领导沟通技巧——核心人物的制胜锦囊[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年版,第31-32页。
    [1][德]马克思著,中央编译局译.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146页。
    [2]对领导教育的研究开始受到学界的关注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党校教育开始走上正规化发展道路,对于党校教育系统中教育规律以及历史经验的研究随之进入党校系统研究者的视野。绝大部分党校系统教师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干部教育的规律以及中国共产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出现了一批学术研究成果。随着社会发展,领导教育的实践活动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来看,都得到了快速发展,这一切迫切需要领导教育理论研究的指导。这一时期,领导教育的研究得到了学者和国家干部教育决策部门的广泛关注和重视。2005年,国家创立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这一国家级干部培训院校,为了更好地为干部教育创新提供智力支持,学院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领导教育学博士点。自此,领导教育作为一个核心概念开始出现。参见:奚洁人主编.领导教育概论,待出版。
    [1]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学习辅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2]同上,第64页。
    [3]同上,第65-66页。
    [1][德]席勒著,冯至等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30页。
    [2]杨恩寰主编.美学引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57页。
    [3]杨恩寰主编.美学引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364页。
    [1][苏]高尔基.文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版,第77页。
    [2][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著,王毅等译.本能的缪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页。
    [1][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扬等译.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年版,第37-38页。
    [1][美]詹森(Jensen,E.)著,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3页。
    [1]邹婷.艺术素养:领导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元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30。
    [2][德]席勒著,冯至等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32页。
    [1]转引自:谢宗全.人文素养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8.25。
    [2]转引自:邹婷.艺术素养:领导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元素[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3。
    [3][美]詹森(Jensen,E.)著,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
    [4]参见:付文娟.论音乐艺术的功能[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4.23。
    [1]转引自杨恩寰主编.美学引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80页。
    [1]参见:何齐宗.审美人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45页。
    [1]辛未艾译.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1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年版,第271页。
    [2][印度]泰戈尔著,周国平等译.世界名家短论集——人格的世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年版,第115页。
    [1][德]卡尔·雅士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56页。
    [2][苏]普·凯尔任采夫著,企程、朔望译.列宁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5年版,第314页。
    [3]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4]转引自:何齐宗.审美人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
    [1]转引自:秦德君.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96页。
    [2][德]席勒著,冯至等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120页。
    [1][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64-69;144-148页。
    [2]林语堂.生活的艺术[M].北京: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85-86页。
    [1]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322页。
    [2]鲁迅.鲁迅全集(第7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第579页。
    [1]摘编自:陈扬勇.周恩来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理论贡献—兼谈周恩来文艺思想的历史地位.参见:领袖人物资料库http://www.people.com.cn/GB/index.html。
    [2]参见:邹婷.艺术素养:领导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元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7.3。
    [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李小兵译.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04页。
    [2][美]苏珊·朗格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7-68页。
    [3]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梁启超.美术与生活[A].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版,第423页。
    [1]付文娟.论音乐艺术的功能[D].河北大学,2004.23-24。
    [1]席勒.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65年版,第97页。
    [2]同上书,第116页。
    [3][美]苏珊·朗格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66页。
    [1]宗白华.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0页。
    [2]梁启超.美术与生活[A].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九[C].北京: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22页。
    [1]高平叔主编.蔡元培先生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4-1987年版,第640页。
    [2]摘编于:朱海风等著.领导活动与美的创造[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年版,第114-115页。
    [1]参见:李镇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5.225。
    [2]转引自:李镇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D].华东师范大学,2005.226。
    [1]资料摘编于:吴仪关注度.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8-12-23。
    [2]朱光潜.谈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第10页。
    [1]庄子著,易夫编译.逍遥人生:庄子蒙山悟道[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第7页。
    [1]参见:王家军.学校伦理论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227.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四卷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列宁.列宁全集(第5、7、18、38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列宁.列宁选集(四卷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斯大林.斯大林选集(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5.毛泽东.毛泽东选集(1-4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毛泽东文集(4-8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7.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8.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9.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上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10.周恩来.周恩来选集(下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
    11.邓小平.邓小平文选(1-2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1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3.江泽民.江泽民文选(1-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美]理查德.尼克松著,尤勰等译.领导者[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
    2.[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著,刘李胜等译.领袖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3.[美]詹姆斯·麦格雷戈·伯恩斯著,常健等译.领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美]克利斯托弗·霍金森著,刘林平等著.领导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5.[美]F.赫塞尔本等主编,胡苏云等译.未来的组织[C].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6.[美]彼得·诺斯豪斯著,吴荣先等译,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第2版)[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7.[美]乔治·曼宁、肯特·柯蒂斯著,刘峰等译.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
    8.[新加坡]林志颖、[美]理查德·L.德特著,顾明兰等.领导学(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07.
    9.[美]约翰·加德纳著,李养龙译.论领导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10.[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组织行为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1.[美]黛布拉·本顿著,洪懿艳译.领袖魅力[M].北京:中国财经大学,2004.
    12.[美]罗伯特·H.罗森、保罗·B.布朗著,天津编译中心组译.领导的艺术[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0.
    13.[英]乔纳森·于得劳兹、理查德·科赫等著,徐占军译.领导艺术[M].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3.
    14.[美]乔恩·L.皮尔斯、约翰·W.纽斯特罗姆著,北京华译网翻译公司译.领导者与领导过程(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5.[美]安得鲁·J.杜伯林著,王垒译.领导力[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16.[美]莱瑞恩·西格尔著,胡零等译.动态领导[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
    17.[日]守谷雄司著,汤金树译.完美领导的必修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8.[澳]罗伯特·希斯著,王成等译.危机管理[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19.[英]彭妮·朱娜著,谷景书译.撒切尔夫人传[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6.
    20.[美]鲁迪·朱利安尼著,韩文正译.领导:纽约市长朱利安尼自述[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
    21.[美]大卫·葛根著,刘萱译.见证权力:从尼克松到克林顿的领导艺术[M].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04.
    22.[美]亚伯拉罕·林肯著,朱曾汶译.林肯选集[C].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23.[美]大卫·C.惠特尼著,何东辉等译.美国总统列传[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6.
    24.[美]威廉·A.德格雷戈里著,夏伯铭译.美国总统大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25.[美]法兰克·布鲁尼著,高飞译.前路未卜:美国总统布什的历史秘辛[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26.[美]吉米·卡特著,裘克安等译.保持信心——吉米·卡特总统回忆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83.
    27.[法]帕特里克·德卡罗利斯著,高发明等译.心声——法国总统希拉克夫人访谈录[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3.
    28.[苏]普·凯尔任采夫著,企程等译.列宁传[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5.
    29.[印度]克里尚·巴蒂亚著,上海师范大学外语系译.英迪拉·甘地[M].上海:上海出版社,1973.
    30.[美]内森·米勒著,祥里等译.罗斯福正传[M].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
    31.[巴基]布托著,江亦丽等译.东方的女儿——贝·布托自传[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8.
    32.[德]威廉·李卜克内西著,马集译.忆马克思[A].回忆马克思恩格斯[C].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3.[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著,吴寿彭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34.[古希腊]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7卷[C].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35.[意]尼科洛·马基雅维里,潘汉典译.君主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5.
    36.[英]伯特兰·罗素著,吴友三译.权力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37.[德]马克斯·韦伯著,钱永祥译.学术与政治[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8.[德]马克斯·韦伯著,林荣远译.经济与社会:下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39.[英]迈克尔·欧克肖特,张汝伦译.政治中的理性主义[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40.[美]威廉·H.布兰察德著,戴长征译.革命道德:关于革命者的精神分析[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41.[英]米勒·波格丹诺著,邓正来译.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42.[美]哈罗德·D.拉斯韦尔著,杨昌裕译.政治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43.[法]路易斯·博洛尔著,李柏光等译.政治的罪恶[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9.
    44.[德]黑格尔著,贺麟译.小逻辑[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2.
    45.[德]黑格尔著,范扬等译.法哲学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46.[德]海德格尔著,熊伟等译.形而上学导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47.[美]戴维·斯沃茨著,陶东风译.文化与权力:布尔厄迪的社会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48.[美]克利福德·G.克里斯蒂安等著,张晓辉等译:媒体伦理学[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49.[美]米德著,赵月瑟译.心灵、自我与社会[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
    50.欧文·戈夫曼著,黄爱华等译.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
    51.[德]哈贝马斯著,洪佩郁等译.交往行动理论[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4.
    52.[美]班杜拉著,林颖等译.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社会认知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3.[美]斯蒂文·小约翰著,陈德民等译.传播理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54.[古希腊]柏拉图著,朱光潜译.文艺对话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
    55.[德]康德著,宗白华等译.判断力批判:上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56.[德]黑格尔著,朱光潜译.美学(第1卷)[C].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7.[德]席勒著,冯至等译.审美教育书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58.[德]沃尔夫冈·韦尔施著,陆扬等译.重构美学[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59.[爱沙尼亚]斯托洛维奇著,凌继尧译.审美价值的本质[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0.[瑞士]巴尔塔萨著,曹卫东等译.神学美学[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2.
    61.[美]赫伯特·马尔库塞著,李小兵译.审美之维[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62.[苏]H·u·克留科夫斯基著,刘献州.人是美的[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9.
    63.[美]苏珊·朗格著,滕守尧译.艺术问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64.[挪威]让—罗尔·布约克沃尔德著,王毅等译.本能的缪斯[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5.[美]科林伍德著,王至元等译.艺术原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85.
    66.[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滕守尧译.艺术与视知觉[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67.[俄]杜勃罗留波夫著,辛未艾译.杜勃罗留波夫选集(第1卷)[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68.[俄]别林斯基著,梁真译.别林斯基论文学[M].上海:新文艺出版社,1958.
    69.[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著,周扬等译.车尔尼雪夫斯基选集:上卷[C].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58.6.
    70.[苏]高尔基著,孟昌等译.文学论文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社,1959.
    71.[英]莎士比亚,朱生豪译.皆大欢喜[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
    72.[法]蒙田著,潘丽珍等译.论慎重许愿[A].蒙田随笔全集:下卷[C].南京:译林出版社,1996.
    73.[波兰]耶日·格洛托夫斯基著,魏时译.迈向质朴戏剧[M].中国戏剧出版社,1984.
    74.[美]詹森著,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脑科学与教育应用研究中心译.艺术教育与脑的开发[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75.[印度]泰戈尔著,周国平等译.世界名家短论集——人格的世界[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1999.
    76.[印度]泰戈尔著,宫静译.人生的亲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77.[美]弗朗西斯·福山著,黄圣强等译.历史的终结及最后之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78.[德]卡尔·雅士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1.奚洁人主编.中国领导学研究20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奚洁人主编.领导学研究与评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3.刘建军著.领导学原理——领导科学与艺术[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4.秦德君著.领导者公共形象管理——传媒政治时代领导者公共形象的形塑、建构造与传播[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5.李伟权著.领袖思维——政治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6.陈尤文.领导者的艺术:领导艺术从起步到成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
    7.周殷富、于新恒著.领导艺术学[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8.吴肇基著.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1.
    9.李勇瑞著.领导科学与艺术[M].兰州:敦煌文艺出版社,2004.
    10.王海粟著.中国古代领导艺术[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8.
    11.朱海风等著.领导活动与美的创造[M].北京:气象出版社,1991.
    12.何孝瑛、冯秋婷著.新编领导科学论纲[M].北京:党建出版社,1996.
    13.张晓锋著.中外视域下的领导学要论[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14.车洪波、郑俊田著.领导科学[M].北京: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
    15.李成言著.领导学基础[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3.
    16.雷池编.领导品格的力量[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3.
    17.尹燕华、杨咏著.成功领导者的素质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
    18.刘锋著.新领导观[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19.刘锋著.管理创新与领导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0.邱霈恩等著.领导创新:全球化时代的战略选择[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21.路杰著.领袖的诞生[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03.
    22.常健著.现代领导科学[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4.
    23.孙立樵、冯至笺著.现代领导学教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24.冯军著.管理价值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5.陶国富著.领导艺术心理学[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
    26.赵忠令、胡月星著.现代领导心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7.国家行政学院领导科学教研部编.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朱德等论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M].北京:党建出版社,1997.
    28.张雅琴著.领导家的艺术[M].台北:台湾图书出版社,1991.
    29.曹长秋主编.永恒的魅力——周恩来的领导艺术[M].北京:红旗出版社,1997.
    30.王晓峰编著.大国首脑外交[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31.赵轶峰、何宛秋.千秋功罪——君主与中国政治[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9.
    32.晓亮、宪生主编.十大政坛巨子[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1994.
    33.谭英洲、杨双主编.国父们是如何治国治党治军[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
    34.谭英洲、杨双主编.政坛首脑治国韬略[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3.
    35.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编著.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学习辅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36.许倬云著.从历史看领导[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37.叶金龙主编.现代领导者语言表达与演讲艺术[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2.
    38.雷池编著.领导讲话的艺术[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39.李锡炎著.现代领导人文素养诗鉴:诗联人才学初探[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3.
    40.彭伟步著.信息时代政府形象传播[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41 谈锋著.风云美利坚:林肯总统和他的时代历史记忆[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4.
    42.林涛、裴迎钦编.美国总统全传[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
    43.李娟、李微微著.丘吉尔传[M].北京:北京图书馆,2008.
    44.陈廷一著.孙中山大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45.李道揆著.美国政府和美国政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6.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编,梁启超.美术与生活[A].中国美学史资料选编(下册)[C].北京:中华书局,1981.
    47.梁启超.饮冰室文集之三十九[A].美术与生活[C].北京:中华书局,1989.
    48.高平叔主编.蔡元培先生全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4-1987.
    49.鲁迅著.宣传与做戏[A].鲁迅全集:第四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50.朱光潜著.谈美[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
    51.朱光潜著.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52.宗白华著.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53.宗白华著.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A].宗白华全集:第二卷[C].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6.
    54.宗白华著.美学与意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
    55.李泽厚著.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56.李泽厚著.美学论集[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57.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8.董学文等编.现代美学新维度——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论文精选[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59.张秉真著.西方文艺理论史[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4.
    60.毛宣国著.美学新探[M].长沙:岳麓书社出版,2002.
    61.叶朗著.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2.刘叔成著.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63.彭锋著.美学感染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64.杨恩寰主编.美学引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65.王德胜著.美学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66.王朝闻著.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67.刑建昌、姜文振著.美学[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68.刘小枫著.接受美学译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1993.
    69.滕守尧著.审美心理描述[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70.朱狄著.当代西方艺术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71.姚一苇著.艺术的奥秘[M].桂林:漓江出版社,1987.
    72.梁玖编著.艺术概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
    73.陈旭光著.艺术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74.顾永芝著.艺术原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
    75.李胜利著.艺术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1.
    76.丁亚平著.艺术文化学[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77.王宏建主编.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78.陈多、叶长海著.中国历代剧论选注[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7.
    79.谭霈生著.戏剧艺术的特征[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80.张本楠著.邓肯论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
    81.邓晓芒著.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5.
    82.林兴宅著.文艺象征论:关于艺术本质的一种理解[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2.
    83.李泽厚著.中国古代思想史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84.高宣扬著.当代社会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85.郑杭生主编.社会学概论新修[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86.郭于华著.仪式与社会变迁[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87.叶舒宪著.神话——原型批评[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88.曹卫东著.交往理性与诗学话语[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89.张庆熊著.自我、主体际性与文化交流[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0.张能为著.理解的实践——伽达默尔实践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91.孙正著.理论思维的前提批判[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2.
    92 曲新久著.刑法的精神与范畴[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93.丁小萍著.中国古代政治智慧[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94.蒋云耕著.政治人的心理世界[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95.陈新汉著.权威评价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96.鲁迅著.鲁迅全集(第7卷)[C].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97.朱东润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大纲[M].上海:上海占籍出版社,2001.
    98.金元浦著.接受反应文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
    99.云桂宾主编.语言行为和语言技能[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
    100.毛泽东著.毛主席诗词[M].人民文学出版社,1976.
    101.萧华荣主编.春秋“称诗”与孔子诗论[A].古代文学理论研究丛刊第五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102.林语堂著.生活的艺术[M].北京:北方文艺出版社,1987.
    103.何齐宗著.审美人格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04.庄子著,易夫编译.逍遥人生:庄子蒙山悟道[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8.
    105.北京大学.荀子注释组.荀子新注[Z].北京:中华书局,1979.
    106.四书白话注解[M].长春:长春市古籍书店,1990.
    107.《礼记·乐记》
    108.《论语·季氏》
    109.《论语·子路》
    110.《论语·子罕》
    111.《庄子·天道篇》
    112.《易·大传》
    113.《春秋繁露·天地阴阳》
    114.《文心雕龙.知音》
    115.《刘大魁.论文偶记》
    1.冷福榜.浅谈领导艺术与领导方法的区别与特点[J].地方政府管理,1998(12).
    2.周伟昌.试论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J].中国科学教育,2005(4).
    3.张立荣.领导艺术的含义[J].领导科学,1986(5).
    4.张朝忠.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J].企业文明,2004(11).
    5.田耕滋.论刘邦的领导艺术[J].唐都学刊,1997(3).
    6.武勇军.领导者如何利用时间[J].人才了望,2002(7).
    7.罗大明、李德黎.利用心理学规律提高领导艺术水平[J].中国培训,2005(2).
    8.文锦菊、谷明光.论领导艺术中的情商因素[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5(5).
    9.刘宝明.通过文化实施领导——郭士纳领导艺术解析[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4(4).
    10.王洲洋.领导艺术与权术——领导科学研究与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重大问题[J].理论探讨,2000(5).
    11.田广清.权术、人治与科学领导——兼论领导科学应以政治学、法学为理论根基[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1).
    12.沈宏成.邓小平领导艺术的美学思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
    13.沈成宏.关于领导艺术的美学探讨[J].学海,2005(6).
    14.仲祖文.重视和关心干部心理健康[J].求是,2005(16).
    15.肖莉、冯健.领导干部的心理压力及其调适[J].九江学院学报,2008(2).
    16.赵世明、郑日昌.领导干部人群的心理健康及其人格特征分析[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3).
    17.赵世明.领导干部心理健康的干预和保障机制[J].理论探讨,2008(4).
    18.顾文涛等.领导的伦理性质与伦理的领导性质[J].社会科学,2005(4).
    19.李有芬.论领导协调艺术的意义和作用[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3).
    20.方兆祥.化内耗为共进—谈领导者的协调艺术[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1995(10).
    21.王秀华.领导艺术是人性化的行为艺术[J].管理现代化,2004(6).
    22.赵瑞涛.论行政领导艺术的审美特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4(6).
    23.聂世军.培养你的领导魅力[J].领导科学,1999(8).
    24.李乾文.变革时代的领导艺术——约翰·科特的代表作及其贡献[J].企业管理,2004(10).
    25.高静.领导者公共形象中的传媒因素[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26.林东民.面子与管理——谈人本管理中的领导艺术[J].发展研究,2004(12).
    27.胡治岩.权变领导艺术[J].当代贵州,2004(17).
    28.苏越.善于“营势”是管理或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J].河池学院学报,2005(1).
    29.彭政策.剧变时代的领导艺术[J].电子商务世界,2005(1).
    30.罗大明、李德黎.利用心理学规律提高领导艺术水平[J].中国培训,2005(2).
    31.王魁、沈洁琼.领导者“弯腰”的艺术[J].党政干部学刊,2005(4).
    32.张世和.社会和谐与领导协调成本[J].新东方,2005(10).
    33.贺善侃.突发事件中的危机决策艺术[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
    34.郑金洲.汶川地震中的危机领导力[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08(2).
    35.吕池.“无为”与“有为”——老子哲学思想对现代领导科学的启示[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1(1).
    36.韩少功.政治家的行为艺术[J].领导文萃,2002(9).
    37.冯振广.论毛泽东刚柔相济领导艺术的时与度[J].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3).
    38.金邦秋.论毛泽东的领导艺术[J].青海社会科学,1994(3).
    39.庄琳.浅析毛泽东领导艺术的辩证法特色——纪念毛泽东同110周年[J].社会主义研究,2003(5).
    40.杨军等.毛泽东巧用史学典故于思想政治工作探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7(2).
    41.于冰.毛泽东运用典故的艺术[J].内蒙古社会科学,1992(5).
    42.刘锋.关注民心赢得认同——毛泽东领导艺术精髓[J].新东方,2003(8).
    43.赵熙盛.协调艺术大师——周恩来统驭全局的思想方法[J].党史纵横,1998(3).
    44.杨学富.谈邓小平战略领导艺术的基本特色[J].学习论坛,1995(6).
    45.屠凤莲.浅谈邓小平刚柔相济的领导艺术[J].学习论坛.2005(4).
    46.陈晓燕.邓小平人格魅力与领导艺术[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5).
    47.秦豪.朱镕基总理的幽默艺术[J].领导科学,2000(8).
    48.姜明生.建立破格用人机制——三论创新用人机制[J].领导科学,2004(8).
    49.路杰.如何用比自己优秀的人[J].决策科学,2004(4).
    50.王正泉.俄罗斯流行“普京崇拜”[J].南窗风,2002(10).
    51.冯效刚.论音乐表演艺术的创造性[J].人民音乐,1997(11).
    52.[美]戴尔·海姆斯,陈熙译.民俗学的性质与太阳神话[J].文化遗产,2008(1).
    53.李靖.美国民俗学研究的另一重镇——宾夕法尼亚大学民俗学文化志研究中心[J].民俗研究,2001(3).
    54.郝琦、乐国安.表演式学习——表演理论对“最近发展区”的发展[J].心理学探新,1999(2).
    55.[美]理查德·谢克纳著,孙惠柱译.人类表演学的现状、历史与未来[J].戏剧艺术,2005(5).
    56.[美]理查德·谢克纳,孙惠柱译.什么是人类表演学——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讲演[J].戏剧艺术,2004(5).
    57.孙惠柱.人类表演学和社会表演学:哲学基础及实践意义[J].上海戏剧学院学报,2005(3).
    58.骆冬青.论政治美学[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59.骆冬青.政治美学的意蕴[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1).
    60.王光文.悲情政治的艺术解读——毛泽东诗词的悲剧精神[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4(1).
    61.秦德君.执政党政治美学[J].社会科学,2003(11).
    62.陆杰荣.论哲学“真实”之规定[J].哲学研究,2003(6).
    63.马敏.政治象征符号的文化功能浅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4).
    64.张晓峰、吕艳君.西方政治象征理论研究述评[J].教学与研穷,2004(10).
    65.傅光明著.郭沫若与萧乾恩怨[J].纵横,2002(2).
    66.梁衡.觅渡自注[J].课程·教材·教法,2002(5).
    67.杨润身.西柏坡情结[J].老区建设,2003(4).
    68.袁彦博.总结孔孟诗论对“赋诗断章”的不同回应[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1.李政涛.教育生活中的表演——人类行为表演性的教育学考察[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 论文,2003.
    2.李冲峰.领导教育学的学科自立[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3.文茂伟.当代英美组织领导力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4.高兰军.党政领导非理性行为的权变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5.方千华.竞技运动表演论[D].福建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6.陈自强.关于政治艺术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D].云南大学硕士论文,2007.
    7.吕鸿翔.邓小平领导艺术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8.罗代万.现代企业领导艺术[D].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5.
    9.郭建军.领导艺术的哲学透视[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10.刘航.新时期领导艺术[D].哈尔滨工程大学硕士论文,2006.
    11.刘卫井.林肯的领导艺术[D].西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1.
    12.徐章昱.现代企业家领导方法与领导艺术[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论文,2003.
    13.王笑柳.知识经济时代的领导艺术[D].大连理工大学,2003.
    14.周国良.毛泽东争取同盟者的艺术探微[D].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4.
    15.邹婷.艺术素养:领导能力中不可或缺的元素[D].湖南师范大学,2007.
    16.高景文.表演是人类文化本性中最生动最核心的本质[D].中央戏剧学院硕士论文,2003.
    17.马兰花.论中国刑法的美学意境[D].中国政法大学硕士论文,2004.
    18.付文娟.论音乐艺术的功能[D].河北大学硕士论文,2004.
    19.谢宗全.人文素养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D].广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20.张璐.表演的结果呈现——符号标识的视觉大欢娱[D].重庆大学硕士论文,2006.
    1.Bass,B.M.(1990).Bass and Stogdill's handbook of leadership:A survey of theory and research.New York:Free Press.
    2.Bass,B.M.(1985).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New York:Free Press.
    3.John Hoyle(2007).Leadership and futuring:making visions happen.Thousand Oaks,Calif:Corwin Press.
    4.Michael Fullan(2005).Leadership & sustainability:system thinkers in action.Thousand Oaks,Calif:Corwin Press.
    5.Bryman,A.(1992).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London:Sage.
    6.Blanchard,K.H.(1985).SLⅡ:A situational approach to managing people.Escondido,CA: Blanchard Thainning and Development,Inc.
    7.Burns,J.M.(1978).Leadership.New York:Harper & Row.
    8.Chemers,M.M.(1997).An Integrative Theory of Leadership.Mahwah,NJ:Lawrence Erbaum.
    9.Fiedler,F.E.& Chemers,M.M.(1984).Improving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The leader match concecpt(2nd ed.).New York:John Wiley.
    10.Avolio,B.J.(1999).Full leadership development:Building the vital forces in organizations.Thousand Oaks,CA:Sage.
    11.Hous,R.J.(1976).A 1976 theory of charismatic leadership.In J.G.Hunt & L.L.Larson(Eds.),Leadership:The cutting edge(pp.189-207).Carbondale: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12.Bennis,W.G.&Nanus,B.(1985).Leaders: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New York:Harer & Row.
    13.Barge,J.K.(1994).Leadership: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organizations and groups.New York:St.Martin's.
    14.Kinlaw,D.C.(1998).Superior teams:What they are and how to develop them.Hampshire,UK:Grove.
    15.Dalla Costa,J.(1998).The ethical imperative:Why moral leagership is good business.Reading,MA:Addison-Wesley.
    1.孙惠柱.社会表演学与和谐社会[EB/OL].http://www.wfnews.com.cn/2006-4-3.
    2.李醒民.论爱因斯坦的经验约定论思想[EB/OL].http://www.govyi.com/2008-11-3.
    3.中组部党建研究网.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5.http://www.xinhuanet.com/
    6.http://www.wkkf.org/
    7.http://zjc.zjol.com.cn/05zjc/system/2008/02/19/009222885.shtml 8.http://news.163.com/08/1103/11/4PQQCSB000011229.html.9.http://news.163.com/08/1103/08/4PQI3LN80001124J.html.10.blog.sina.com.cn/m/xqdb.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