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南渡词人群的地域性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从文学地域性研究的角度,采用文献学、文化地理学、史学、文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将南渡词人群置于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下,具体考察其分布态势及相关活动,探讨地域文化与词人群、词学之间的相互影响、互动关系,以及不同词人群的群体特征。对这一论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认识南渡时期词学特色,也可为准确把握词学在南渡及其后的具体走向提供切实的依据。
     论文共分为五部分。
     绪论部分对研究范围进行界定,并介绍了宋代词人地域性研究的现状和本文研究的视角及其意义。
     第一章研究浙江词人群,对台州词人群和湖州词人群分别加以论述。台州词人群的诗词唱和比较频繁,其创作呈现出两种倾向,一是曾惇领唱的享乐、谀颂词,但其中也有种种复杂情况;二是以曹勋词为代表的具有道教色彩的词作,反映出天台道教文化的影响。湖州词人群深受湖州文人诗酒唱和传统、舟游隐逸理想及园林隐逸文化的影响,而叶梦得的“松江情怀”与陈与义的“洛阳情结”分别代表了南、北方词人对北宋承平时代的不同怀念方式,具有典型意义。
     第二章研究江西词人群。江西词之兴盛历来受到人们关注,南渡时的江西亦是词人群活跃的中心地区。以向子諲为中心的清江词人群,由南、北方词人共同组成。向子諲词中的“木犀情缘”、扬无咎词中所反映的二郎神崇拜以及饮茶、斗茶习俗等都是江西地域文化影响所致。上饶词人群、临川词人群的成员,很多都与江西诗派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江西诗派与江西词的关系也成为本部分论述的一个要点。
     第三章是关于福建词人群的研究。福建词人群由福州词人群、闽南词人群、闽北词人群组成。其中尤以福州词人群的声势和影响最大。这是一个以李纲、张元干、李弥逊为中心的反和词人群。基本上是李纲党人,此外还有仕宦此地的叶梦得。宗室赵士樽也参与、组织了他们的交游唱和。对于泉州的崛起与闽南词人群之间的联系,闽北词人群的理学色彩和家学渊源,本文也进行了探讨。
     第四章是关于岭南词人群的研究。岭南词人群的分布呈现出两极化的特点,在最发达地区广州和远恶地区海南,各自都有词人群在活动。广州词人群的创作与歌舞戏剧密切联系,海南词人群的创作与贬谪环境息息相关,而岭南风味成为两个词人群创作共同呈现出的特征。
     除了整体思考之外,本文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也进行了细致考辨,如对向子諲交游活动的补考,对扬无咎《二郎神·清源生辰》的考证,对扬无咎“逃禅老人”称号的探讨,对曾几与吕本中会见的考证,对最乐堂雅集词人及其唱和的考论,对曹勋与峨嵋山道士亲密关系的挖掘,对李相之的考证,对《好事近》(富贵本无心)归属问题的探析,对李光在海南交往的考证等等,或弥补缺漏,或纠正陈说,希望有助于澄清事实,推进研究。
In this thesis,by a method of combining philology,historiography and literature andby putting the group writers of Ci in the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in a specific socialand political background,the author studies the distribution trend and related activities ofthese groups writers of Ci.The author also discusses the influence between local cultureand groups writers of Ci,reciprocal relationship among different group writers of Ci.Thestudy of the topic will not only help us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s of Ci in the earlySouthern Song Dynasty,but also provides reliable facts in mastering the evolution directionof Ci in the early Southern Song Dynasty and later.
     The thesis includes five parts:
     The introduction part defines the scope of the study first.Then it introduces thecurrent situation of studying on group writers of Ci in Song Dynasty,the purpose andperspective of the study.
     In Chapter 1,the author studies the group writers of Ci in Taizhou and Huzhou inZhejiang province respectively.Group writers of Ci in Taizhou composed their works withstyle of responsorial.And their works showed two trends:one was led by Zeng Cun,whichstyled hedonism and flattering;the other was led by Cao Xun,which was characterizedwith Taoism,reflecting the influence by the Taoism culture in Tiantai.The group writersof Ci in Huzhou were deeply impacted by the local culture,who had tradition of poem,wine,responsorial and dreamed hidden and leisure life in their private home.Ye Mengde's“Songjiang Passion”and Cheng Yuyi's“Luoyang passion”represented two different waysof memorizing peaceful period in Northern Song Dynasty.
     Chapter 2 covers the study of the group writers of Ci in Jiangxi.The prosperousness ofJiangxi Ci has been always cared by people.Jiangxi was an active center in the earlySouthern Song Dynasty.The group writers of Ci in Qingjiang,which was led by XiangZiyin,included Ci writers from south and north.“Wood Rhinoceros Passion”in Xiang's Ci,worship of Erlang God in Yang Wujiu's Ci and some customs like drinking tea,racing onmaking tea were all impacted by the Jiangxi local culture.The members of group writers ofCi in Shangrao and Linchuan had close connections with Jiangxi poem school.So therelationship between Jiangxi poem and Jiangxi Ci become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ischapter
     In Chapter 3,the group writers of Ci in Fujiang are studied.The group writers of Ci inFujian are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al subgroups:Fuzhou,Mingnan and Mingbei.Amongthem,the group writers of Ci in Fuzhou were most influential.This group was a politicallyanti-surrender group led by Ligang,Zhang Yuangan,Li Mixun.Most of them were belongto Ligang party.And Ye Mengde who was just assigned from central government at thattime joined them.The Emperor's relative Zhao Shizhun also joined and even organizedtheir social activities.This thesis also discuss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osperity ofQuanzhou and group writers of Ci in Mingnan.The characters of Confucianism and familytradition in group writers of Ci in Mingbei are also studied.
     Chapter 4 is about the study of group writers of Ci in Lingnan.The distribution ofgroup writers of Ci in Lingnan was kind of polarization.In the most developed areaGuangzhou and most underdeveloped area Hainan,there were activities of writers of Cirespectively.The Ci works composed by writers in Guangzhou were close related to dramaand dance,while the works by writers in Hainan were related to political demotion.Andgroup writers of Ci in Lingnan both had the character of lingnan flavour.
     Besides the above study as a whole,the author also does deep study in detail on somespecific issues.For example,the author verifies and completes detail study on XiangZiyin's activities,proofreads Yang Wujiu's work“Erlang God”,studies the nick name“Taochan Old Man”of Yang Wujiu,examines the meetings between Zengji and L(U|¨)Benzhong,verifies and discusses the Ci writers in Zuiletang banquet and their responsorial,roots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o Xun and Taoists in Ermei Mountain,studies Ciwriter Li Xiangzhi,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author of Ci work“Hao Shi Jin”,verifies thesocial activities of Li Guang in Hainan.The study corrects and amends previous studiesand author hopes her study to help clarify the facts and improve the study in Ci field.
引文
1 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第26页;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年第2版 第311页
    1 黄文吉《宋南渡词人研究》,台湾学生出版社1985年版 第6页
    2 李清馥《提刑傅至乐先生自得传》,《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第26页
    1 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35页
    2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第266页
    1 周晓琳《古代文学地域性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文学遗产》2006年第1期
    1 周笃文《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第29-30页
    2 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第10-12页
    3 王兆鹏、刘学《宋词作者的统计分析》,《文艺研究》2003年第6期
    4 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第206页
    1 王祥《宋代文学地域性研究述评》,《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1 袁桷《陆氏舍田记》,《清容居士集》卷十九,四部丛刊本
    2 苏轼《进单锷〈吴中水利书〉状》,《苏轼文集》卷三十二,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916-917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73页
    4 梁方仲《宋元丰、崇宁、绍兴、嘉定四朝各路户口数的比较》,《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甲表39,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61页
    1 宋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鲁訔《登科续题名记》,《嘉定赤城志》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陈公辅《临海风俗记》,林表民《赤城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浙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页
    5 洪若皋《临海县志》,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刻本
    6 连晓鸣《天台山文化初论》,《东南文化》1990年第6期
    7 张哲永《中华佛教第一宗—试论天台宗的形成和特点》,《江海学刊》1997年第4期
    1 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第695页
    2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第912-913页
    3 朱熹《龙图阁直学士吴公神道碑》,《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八,四部丛刊本
    4 周必大《吴康肃公带湖山集并奏议序》,《文忠公集》卷五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九十,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3188页
    1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60-61页
    1 韩元吉《资政殿大学士左通议大夫致仕贺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390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567页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八十三,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3042页
    5 韩元吉《资政殿大学士左通议大夫致仕贺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关于曹勋的生年,目前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曹勋生于北宋哲宗元符元年,即公元1098年。《全宋词》、《宋人传记资料索引》、《中国历史大辞典·宋史》持此观点。其二,认为曹勋生于北宋哲宗绍圣三年,即公元1096年。钱建状、王兆鹏《文献》2004年第一期上有论文《宋诗人庄绰、郭印、林季仲和曹勋生卒年考辨》,持此观点。而《全宋诗》等对曹勋生年存疑。对此,南京师范大学白辛敏的硕士论文《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词研究》已作辨析。他认为曹勋生年当在1098年。理由有二:一、松隐集》卷三十七《挂冠说》,开篇即言:“谯人生于元符之戊寅,至乾道乙酉,六十有八。”二、《松隐集》卷三十三,有曹勋文《题亲书金刚经后》,该文最后落笔为“时大宋乾道四年,岁在戊子立秋日。具位曹某书,时年七十一”。按乾道四年,即公元l 168年,此时曹勋年七十一,则以此为据向前推70年,则曹勋当生于公元1098年
    7 脱脱《曹勋传》,《宋史》卷三百七十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700页
    8 曹勋《送孙宗丞序》,《松隐集》卷二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曹勋《显恩寺记》,《松隐集》卷三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脱脱《曹勋传》,《宋史》卷三百七十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700页
    1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三,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462页
    1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三,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570页
    13 脱脱《曹勋传》,《宋史》卷三百七十九,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1700页
    14 《全宋词》、《全宋诗》皆未载其生年。据吴芾《湖山集》卷三《予与王瞻叔、韩通一、林梅卿、余知默、徐彦才六人皆同庚也。一登政路,五上禁涂,其四久已物故,所存者独知默与予耳。今日得报知默又已云亡。念年齿至此,予亦岂久于世者乎,怅然有感于怀因成数语以自解》,则知其生年与吴芾同,即生于崇宁三年(1104)。
    1 王镛《宋故资政殿大学士左太中大夫襄阳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致仕,赠左宣奉大夫王公墓志》,马曙明任林豪《临海墓志集录》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第4页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438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67页
    4 脱脱《王之望传》,《宋史》卷三百七十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1539页
    5 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五、一百五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06页、2529页
    7 陆心源等《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十八,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第1112页
    8 周必大《李益能召试》,《文忠集》卷一百八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孙觌《与宫使李尚书》,《内简尺牍》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孙觌《与李主管举之》,《内简尺牍》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1 脱脱《洪适传》,《宋史》卷三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11563页
    12 佚名撰,李之亮点校《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1429页
    13 洪适《怀李氏昆弟二十韵》,《盘洲文集》卷二,四部丛刊本
    14 李益能《景伯正字按行外邑平遣系囚既还出道中诗一编蔡丈有诗次韵》,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第二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1825页
    2 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卷四十三,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第1005页
    3 王之望《故左朝请郎石君墓志铭》,《汉滨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佚名《泉石之乐》,《氏族大全》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20页
    1 周必大《直敷文阁致仕鲁公訔墓志铭》,《文忠集》卷三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邓子勉《交游考》,《樵歌》附录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第453页
    3 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汉语大词典》第4册,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年版 第60-61页
    2 王廉清《修东湖记》,林表民《赤城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韩元吉《天台县题名记》,林表民《赤城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洪适《台州添差通判厅壁记》,林表民《赤城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欧阳炯《花间集序》,金启华《唐宋词集序跋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第339页
    4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35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163页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七,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359页
    3 脱脱《乐志》第十七,《宋史》卷一百四十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3347页
    4 谢伋《元夕日承再示梅韵佳作,过形褒借辄尔继和,白兹当绝笔矣》,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李心传撰 徐规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三,中华书局2000年版 第101页
    6 脱脱《乐志》第五,《宋史》卷一百三十,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3029-3030页
    7 谢伋《曾使君新词序》,林表民《赤城集》卷十七,清嘉庆二十三年本
    8 鲖阳居士《复雅歌词序略》,施蛰存主编《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第658页
    1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85页
    2 孙觌《与台守曾郎中名惇字宏父》,《内简尺牍》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孙觌《与台守曾郎中名惇字宏父》,《内简尺牍》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谢伋《曾使君新词序》,林表民《赤城集》卷十七,清嘉庆二十三年本
    2 王明清《挥麈录·三录》卷二,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第188页
    3 李光《论曾纡等札子》,《庄简集》卷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汉王褒《四子讲德论》,萧统《昭明文选》,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十四年胡克家刻本1977年版 第711页
    2 王曾瑜《宋高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第205页
    1 吴曾《曾郎中献秦益公十绝句》,《能改斋漫录》卷十一,中华书局1960年版 第339-340页
    2 佚名撰,李之亮点校《宋史全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1427页
    1 王水照《宋型文化与宋代文学》,《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18页
    1 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孙觌《与台守曾郎中》,《内简尺牍》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一八《上巳》‘禊曲江’条,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201页
    1 范晔《杜诗传》,《后汉书》卷六十一,中华书局1965年版 第1094页
    2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第1058页
    1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唐主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84页
    2 吴东红《曹勋词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度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第31页
    3 白帅敏《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论文 第66页
    1 白帅敏《两宋父子词人曹组曹勋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08届硕士论文 第54-56页
    2 毛晋《惜香乐府跋》,金启华《唐宋词集序跋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第168页
    3 张德瀛《词徵》,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4095页
    4 王应麟《困学纪闻》卷十七,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第1323页
    1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三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第92页
    2 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版 第7885页
    3 卿希泰《中国道教》第一卷,上海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第155页
    4 谢旻《江西通志》卷一百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道藏》,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 第433页
    2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道藏》,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 第434页
    3 赵道一《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续编》卷三,《道藏》,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 第434页
    4 刘永济《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第45页
    1 曾慥《类说》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李昉《太平广记》卷五十五“寒山子”条,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338页
    3 余嘉锡《寒山子诗集二卷附丰干拾得诗一卷》,《四库提要辨证》卷二十,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第1246页
    4 齐周华《台岳天台山游记》,《名山藏副本》卷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第61页
    5 胡适《白话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第141页
    1 任继愈主编《佛教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2年 第463页
    1 王鏊《姑苏志》卷四十一,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第571页
    2 叶申芗《本事词》,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2361页
    1 严羽《沧浪诗话·诗评》,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 第699页
    2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970页
    3 王钟陵《中国文学史的原生态生长情状》,《学术研究》1994年第6期
    1 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第45页
    1 佚名撰,李之亮点校《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下,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1429页
    2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岳麓书社1992年版 第735页
    3 周必大《宋宰相赠太师魏国洪文惠公神道碑铭》,《盘州文集》附录,四部丛刊本
    4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二百二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第1581页
    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774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67页
    7 钱建状《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组与文学新变》,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第210页
    1 汪应辰《应诏言弥灾防淮事》,《文定集》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430页
    3 顾况《湖州刺史厅壁记》,《华阳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周密《吴兴园圃》,《癸辛杂识》前集,中华书局1988年版 第8页
    5 刘一止《贺湖州太守启》,《苕溪集》卷二十一,又见《苏轼文集》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653页
    1 顾况《湖州刺史厅壁记》,《华阳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苏轼《墨妙亭记》,《苏轼文集》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354页
    3 司马光《送章伯镇知湖州》,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第83页
    4 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第79页
    5 苏轼《墨妙亭記》,《苏轼文集》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354页
    6 欧阳修《送胡学士知湖州》,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991年影印本 第83页
    7 苏轼《湖州谢上表》,《苏轼文集》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653页
    1 曾昭岷、王兆鹏等人编《全唐五代词》上册,中华书局1999年版 第32页
    2 神田喜一郎《日本填词史话》,程郁缀 高野雪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5页
    3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第319-320页
    4 董斯张《吴兴备志》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乐史《寰宇记》卷九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杨汉公《题郡城楼》,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第8l页
    3 张元干《代知湖州谢表》,《芦川归来集》卷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第140页
    4 据白敦仁《陈与义年谱》,陈与义曾两次出知湖州,后隐居浙江青墩。青墩与湖州乌墩二镇相隔仅一水,当时似尝合治。且陈与义与葛胜仲等人亦有交往,故本文将陈与义归属于湖州词人群。
    5 谈钥《嘉泰吴兴志》卷二十,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70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246页
    6 参朱瑞熙论文《一个常盛不衰的官僚家族:宋代江阴葛氏家族初探》,《中国近世家族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8年版
    7 唐圭璋《词学论丛·读词札记》,“宋人父子能词”条,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676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821页
    2 葛立方《蛛砚铭》,《归愚集》卷六;又可参王兆鹏《葛胜仲 葛立方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93页
    3 章倧《宋左宣奉大夫显谟阁待制致仕赠特进谥文康葛公行状》,《丹阳集》卷二十四《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葛胜仲《次韵章壻道祖倧山居》云:“两庵同相攸,卜邻殆天授。”《丹阳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赵彦卫《云麓漫钞》卷五,中华书局1996年版 第89页
    6 周必大《举刘清之自代状》,《文忠集》卷一百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三,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1425页
    2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二,中华书局1960年版 第368页
    3 厉鹗《宋诗纪事》卷二十九,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第744页
    4 王安石《与薛肇明奕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荆文公诗李壁注》卷四二,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蓬左文库本1993年 第1843-1844页
    5 脱脱《薛昂传》,《宋史》卷三百五十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1123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影印本 第32页
    7 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中华书局1958年版 第270页
    1 薛昂《太清轩》,傅璇琮主编《全宋诗》第20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第13441页
    2 王兆鹏《刘焘考》,《两宋词人丛考》,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第74-76页
    3 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刘焘致仕时为秘阁修撰,葛胜仲为何不称其刘修撰,却要称其为“刘攽政”?如刘一止所写祭文即为《祭族兄无言修撰文》,此问题,笔者还无法解释,俟考释疑。
    1 王明清《挥塵录·后录》卷七,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165页
    2 黄庭坚《跋续法帖》,《黄庭坚全集·正集》卷二十八,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754页
    3 李光《论在京擅离官守人一等科罪札子》,《庄简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五:绍兴元年六月十九日甲申“邵青自太平州以舟师泊镇江,留三日。是日,复叛去,引兵趋江阴。”原注:“此据十一月一日知湖州葛胜仲所奏”。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816页
    1 王兆鹏《葛胜仲、葛立方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34页
    2 苏东坡《将之湖州戏赠莘老》,《苏轼诗集》卷八,中华书局1982年版 第396页
    3 潘殊闲《叶梦得研究》,巴蜀书社l2007年版 第326页
    1 王洋《中春二十四日集仰止书室,德茂、仰止、何彦亨、彦发、邓叔度与仆凡六人,至夜格夫自外归就邀同饮。仰之是日对棋屡败,德茂任直时出骂坐语,叔厚谓子可以诗纪事否,翌日戏成长句》、《万席仰之许酒以诗戏之》,《东牟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495页
    1 韩元吉《阁学刘公行状》,《苕溪集》卷五十四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刘一止《祭族兄无言修撰文》,《苕溪集》卷二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刘一止《知枢密院事沈公行状》,《苕溪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刘一止《纵云台记》,《苕溪集》卷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743页
    2 刘一止《宋故孺人钱氏墓志铭》,《苕溪集》卷五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第122页
    1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第366页
    2 欧阳修《送胡学士知湖州,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第83页
    3 高万湖《南宋时期湖州文学概况》,《湖州师专学报》1993年第8期
    4 叶梦得《玉涧杂书》,朱易安主编《全宋笔记》第二编九,大象出版社2006年 第365页
    5 郑元庆《石柱记笺释》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杨汉公《题郡城楼》,《宋本方舆胜览》卷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第81页
    2 赵孟頫《吴兴山水清远图记》,《松雪斋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皎然《奉和颜鲁公真卿舴艋舟歌》,《全唐诗》卷821,中华书局1999年版 第9358页
    2 薛玉坤《试论湖州地域文化对宋词创作的影响》,兰州学刊2007年第11期
    1 纪昀等《坡门酬唱集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八七,中华书局1963年版 第1695页
    2 章倧《宋左宣奉大夫显谟阁待制致仕赠特进谥文康葛公行状》,《丹阳集》卷二十四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140页
    4 诸葛忆兵《徽宗词坛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第195页
    1 叶梦得《玉涧杂书》,朱易安主编《全宋笔记》第二编九,大象出版社2006年 第366-367页
    2 董斯张《吴兴备志》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苏轼《承天寺夜游》,《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 第2页
    1 黄文吉《宋南渡词人》,台湾学生书局,1985年版 第170页
    2 谈钥《嘉泰吴兴志》卷四,续修四库全书史部70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第84页
    3 谈钥《嘉泰吴兴志》卷十三,续修四库全书史部70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第137页
    1 赵以武《唐代和诗的演变论略》,《社科纵横》1994年第4期
    2 陶潜《搜神后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 第1页
    1 蒋哲伦《〈石林词〉和南渡前后词风的转变》,《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
    2 黄氏《蓼园词评》,唐圭璋《词话丛编》第4册,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050页
    3 张炎著 夏承焘校注《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第25页
    4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700页
    5 张琰《洛阳名园记序》,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卷首
    1 刘辰翁《须溪评点陈与义诗》,陈与义《陈与义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第585页
    2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137页
    3 刘煦《裴度传》,《旧唐书》卷一百七十,中华书局1975年版 第4432页
    1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18页
    2 张嵲《陈公资政墓志铭》,《紫微集》卷三十五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黄砉《垂虹桥怀古》,《江苏地方志》2003年第6期
    4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五,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292页
    5 杨慎《词品》卷四,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485页
    1 蒋哲伦《〈石林词〉和南渡前后词风的转变》,《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
    2 陈克 吴若撰 吕祉辑《东南防守利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225册 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562页
    3 陈克 吴若撰 吕祉辑《东南防守利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225册 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580页
    1 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 第1411页
    1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第131页
    2 王灼《碧鸡漫志》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83页
    3 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71页
    4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1793页
    1 元好问《自题乐府引》,姚奠中主编 李正民增订《元好问全集》(增订本)下册,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版 第972页
    1 脱脱《贺铸传》,《宋史》卷四百四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3104页
    2 叶梦得《程致道集序》,《建康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沈翼机《浙江通志》卷一百九十五,中华书局2001年 第5513页
    4 陈与义撰 白敦仁校笺《陈与义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第806页
    1 王兆鹏《叶梦得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167页
    2 方建新《叶梦得诗迹考辨》,《文献》1991年第1期
    3 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 第446页
    4 章倧《宋左宣奉大夫显谟阁待制致仕赠特进谥文康葛公行状》,《丹阳集》卷二十四《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王兆鹏《葛胜仲 葛立方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98页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436页
    3 《靖康要录》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68页
    4 周密《吴兴园圃》,《癸辛杂识》前集,中华书局1988年版 第7页
    5 李心传撰 徐规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二,中华书局2000年版 第86页
    1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上,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2页
    2 叶梦得《石林家训》,上海书店1994年影印本,第439页
    3 周密《吴兴园圃》,《癸辛杂识》前集,中华书局1988年版 第12页
    4 翟耆年《吕与叔考古图十卷》,《籀史》,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韩元吉《次韵石林见贻绝句四首》之一,《南涧甲乙稿》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叶梦得《徐悖济书报尝过石林》,《建康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韩元吉《贺叶观文致仕启梦得》,《南涧甲乙稿》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章定《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卷五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第3-4页
    2 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第232页
    3 唐圭璋《两宋词人占籍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第1-7页
    1 冯煦《蒿庵论词》,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585页
    2 历鹗《论词绝句》第九首:“送春苦调刘须溪,吟到壶秋句绝奇。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樊榭山房集》卷七,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第513页
    3 朱彊村《吷庵词序》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刊本
    1 邱吕员《历代江西词人论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第31页
    2 韩元吉《两贤堂记》,《南涧甲乙稿》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钱溥《清江学记》,谢旻《江西通志》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周必大《杨谨仲诗集序》,《文忠集》卷五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王兆鹏《向子諲年谱》,《两宋词人年谱》,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558页
    2 王梓材 冯云濠《宋元学案补遗》,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第535页
    3 汪应辰《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文定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
    4 黄宗羲《宋元学案》卷二十,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840页
    5 杨万里《顺宁文集序》,《诚斋集》卷八十二,四部丛刊本
    6 汪应辰《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文定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黄宗羲《宋元学案》卷四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644页
    8 周必大《终慕堂记》,《文忠集》卷五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胡寅《向芗林酒边集后序》,《斐然集》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谢旻《江西通志》卷四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施宿《嘉泰会稽志》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金鉷《广西通志》卷八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2773页
    4 杜绾《袁州石》,《云林石谱》卷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王兆鹏《向子諲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560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608页
    7 谢旻《江西通志》卷九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胡寅《再论朱胜非》,《斐然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谢旻《江西通志》卷一百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王兆鹏《向子諲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564页
    11 见《福州词人最乐堂雅集考》,本论文第三章《福建词人群》
    1 萧东海《王庭珪年谱》,吴洪泽,尹波《宋人年谱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第4025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七、一百六十七,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1450页、第2734页
    2 谢旻《江西通志》卷四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阮元《广东通志》卷十五,商务印书馆1934影印本
    4 罗濬《宝庆四明志》卷一,《宋元方志丛刊》第5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第5004页
    5 王兆鹏《向子諲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569页
    1 王兆鹏《向子諲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569-570页
    2 孙觌《抚州宜黄县学记》,《鸿庆居士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全宋词误载为(1097-1171),唐圭璋《唐宋词论丛·读词四记》已辨明,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第701页
    1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第537页
    2 徐釚著 王百里校笺《词苑丛痰校笺》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第264页
    3 王兆鹏《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第26页
    4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287页、第311页
    1 《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一,《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7 第857页
    2 普济《庞蕴居士》,《五灯会元》卷三,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187页
    3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四,《大正藏》卷47 第912页
    4 普济《径山宗杲禅师》,《五灯会元》卷十九,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1274页
    5 吴立民《禅宗宗派源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版 第342页
    1 《丹霞子淳禅师语录》,《卐续藏经》第124册 第0487页
    2 宗杲《答富枢密季申》,《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六,《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7 第921-922页
    3 宗杲《答曾侍郎书》,《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二十五,《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7 第918页
    4 正觉《真州长芦崇福禅院语录》,《宏智正觉禅师广录》卷一,《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8 第15页
    5 宗杲《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卷十七,《大正新修大藏经》卷47 第884页
    1 黄杰《宋词与民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第96页
    2 纪昀等《梅花字字香一卷后集一卷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第1438页
    1 程杰《牡丹梅花与唐宋两个时代—关于国花问题的借鉴与思考》,《阴山学刊》2003年第2期
    1 宋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七,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1139页
    1 柳宗元《曹溪大鉴禅师碑》,《柳宗元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 第149页
    2 善生《送玉禅师》,《全唐诗》卷823,中华书局1999年版 第9358页
    3 高蒙《扬无咎及〈逃禅词〉考辨》,《石家庄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4 仇兆鳌《杜诗详注》卷二,中华书局1979年版 第83页
    1 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五百六十七,台湾众生文花出版公司民国82(1993)年版 第5922页
    1 赵令畤《侯鲭录》卷七苏轼语,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69-70页
    2 刘克庄《杨补之词画》,《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七,四部丛刊本
    3 张炎著 夏承焘校注《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20页
    4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卷十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第305页
    5 刘熙载《词概》,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704页
    6 程杰《林逋咏梅在梅花审美认识史上的意义》,《学术研究》2001年第7期
    1 宗白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 第74页
    2 刘继才《论宋代题画诗词勃兴的原因及其特征》,《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苗贵松《宋代题画词简论》,《常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4年第4期
    1 诸葛忆兵《徽宗词坛》,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第189页
    2 黄庭坚《黄庭坚全集·正集》卷二十五,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660页
    3 陈廷焯《词则》,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第54页
    4 刘熙载著 王气中笺注《艺概笺注》,贵州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第315页
    5 况周颐《蕙风词话 广蕙风词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第21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1531页
    2 胡宏《向侍郎行状》,《五峰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朱熹《向芗林文集后序》,《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六,四部丛刊本
    4 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第87页
    5 曾巩《知制诰授中司制》,《曾巩散文全集》,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第48页
    1 赵鼎臣《中秋夜杨时可与狄端叔载酒见过月下联句》,《竹隐畸士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岳麓书社1999年版 第626页
    1 韩溥《江西佛教史》,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 第96-98页
    2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八,中华书局1984年版 第1225-1226页
    1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312页
    2 胡小伟《宋代的“二郎神”崇拜》,《世界宗教研究》2003年第2期
    3 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第776页
    4 吴天墀《王小波、李顺起义考索三题》,《宋史研究论文集》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版 第231-235页
    5 《宋大诏令集》卷第一百三十七,中华书局校点本1962年版 第486页
    1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四十二,岳麓书社1992年版 第534页
    2 《灵惠应感公封昭惠号显王制》,《宋大诏令集》卷一百三十七,中华书局1962年版 第489页
    3 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三,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53-54页
    4 吴自牧《梦梁录》卷十四,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1998年版,第243页
    5 陈宏绪《江城名迹》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八,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 第53页
    1 李觏《富国策第十》,《盱江集》卷一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朱彧《萍洲可谈》卷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2页
    3 《南窗纪谈》,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9页
    4 黄杰《宋词与民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第174页
    1 王庭珪《题禾山萧秀才卧云庵》,《卢溪文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王洋《寄永新元老元书云已辞广孝复归禾山白云矣》,《东牟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黄杰《宋词与民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第242页
    4 陈元靓《事林广记》,中华书局1999年版 第218页
    5 陈元靓《事林广记》,中华书局1999年版 第528页
    1 赵文《向芗林祠记》,《青山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汪应辰《徽猷阁直学右大中大夫向公墓志铭》,文定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80页
    4 胡宏《向侍郎行状》,《五峰集》卷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陈与义《伤春》,陈与义著 白敦仁校笺《陈与义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第713页
    6 胡铨《清江六贤祠记》,《胡澹庵先生文集》,道光十三年本
    7 曾几《挽向伯恭侍郎》,《茶山集》卷四,中华书局本1985年本 第45页
    1 赵文《向芗林祠记》,《青山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88页
    3 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二,孟元老等《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217页
    4 周必大《跋临江军任诏盘园高风堂记》,《文忠集》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楼钥《芗林居士文集序》,《攻媿集》卷五十二,四部丛刊本
    2 范成大《梅谱》,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2页
    3 周必大《辛丑乾道庚寅奏事录》,《周益国文忠文集》卷一百七十,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4 张耒撰 李逸安等点校《晁无昝墓志铭》,《张耒集》卷六十一,中华书局1990年版 第902页
    1 张守《伯恭侍郎自吴门谢事有诗和者无虑百余大且命属和不可辞次韵》,《毗陵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脱脱《宋史》卷八十七,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2190页
    3 周必大《抚州登科题序》,《文忠集》卷五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谢逸《临川集咏序》,《溪堂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伍晓蔓《北宋末临川诗大群体及其文学史意义》,《文学遗产》2007年第5期
    2 周必大《文忠集》卷四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王明清《挥塵录·后录》卷七,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170页
    4 韩驹《送曾宏父》,《陵阳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韩驹《次韵曾通判登拟岘台》,《陵阳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汪藻《知抚州回韩驹待制启》,《浮溪集》卷二十二,四部丛刊本
    3 曾几《抚州呈韩子苍待制》曰:“一时翰墨颇横流,谁以斯文坐镇浮。”《茶山集》卷五,中华书局本1985华版 第53页
    4 谢旻《江西通志》卷一百六十载,蔡枏尝谒韩驹,“令赋新荷,枏即吟曰:‘朱栏桥下水平池,四面无风柳自垂。疑是水仙呤今意懒,碧罗笺卷未题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吕本中《赠童尧询蔡楠谢敏行》,《东莱先生诗集》卷十四,四部丛刊本
    6 吕本中《童蒙诗训》,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593页
    1 吕本中《童蒙诗训》,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605页
    2 曾季貍《艇斋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上,中华书局2006年版 第285页
    1 纪昀等《陵阳集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 第1354页,
    2 胡寅《韩驹转一官致仕》,《斐然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中华书局1960年本 第282页
    4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四部丛刊本
    5 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五引《室中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第121页
    6 释晓莹《云卧纪谈》卷上,《卐续藏经》第148册,第0010页
    1 唐圭璋《唐宋两代蜀词》,转引自《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1501页
    2 杨慎《词品》,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478页
    3 黄氏《蓼园词评 》,《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077页
    1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十九,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第1897页
    2 黄庭坚《与曾公卷》,《黄庭坚全集·外集》卷二十一,四川大学出版2001年版 第1379页
    3 王明清《挥塵录·第三录》卷二,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240页
    4 曾季貍《艇斋诗话》,丁福保辑《历代诗话续编》上,中华书局2006年版 第323页
    1 汪藻《右中大夫直宝文阁知衢州曾公墓志铭》,《浮溪集》卷二十八,四部丛刊本
    2 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第525页
    3 王明清《挥塵录·余话》卷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289-290页
    1 刘义庆《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第134页
    2 吕本中《赠童尧询蔡楠谢敏行》,《东莱先生诗集》卷十四,四部丛刊本
    3 徐连达《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1064页
    4 徐连达《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第562页
    5 此题序为后人追改,因此时刘过已卒,已有学者辨析指出。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746页
    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863页
    8 曾筠《浙江通志》卷二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第27页
    2 周必大《跋抚州邬虑诗》,《文忠集》卷四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厉鹗《宋诗纪事》卷九十:“(黎)师俣字道华,临川人,入道,学诗于谢无逸,与曾季狸裘父、文慧大师惠严同时,以诗鸣,号‘临川三逸’。有《颐庵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第2138页
    1 袁桷《梅亭记》,《清容居士集》卷二十,四部丛刊本
    2 韩元吉《信州新建牙门记》,《南涧甲乙稿》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洪迈《稼轩记》,《文敏公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苏轼《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文集》卷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369页
    5 周辉撰 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五,中华书局1994年版 第210-211页
    6 李弥逊《书尚书兄墨迹后》,《筠溪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404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410页
    2 胡铨《赠左通奉大夫程公瑀墓志铭》,《新安文献志》卷七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438页
    4 陈耆卿,《嘉定赤城志》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王兆鹏《两宋词人丛考》,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第139页
    1 张淏《会稽续志》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范成大《吴郡志》卷六:“攽春、宣诏二亭,绍兴十四年郡守王(?)建,知信州吴说书额。”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第66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四载,绍兴十有五年冬十月,“甲午左朝议大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折彦质郴州居住。彦质寓居信州,侍御史汪勃希秦桧意,奏彦质顷任枢府,怀奸误国,今居冲要之地,与守臣吴说私相议论,妄及朝廷,说坐免官而彦质有是命。”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2488页
    1 脱脱《郑望之传》,《宋史》卷三百七十三,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1554-11555页
    2 沈作喆《寓简》卷六,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45-46页
    3 熊克《中兴小纪》卷三十二,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第378页
    4 李贤《明一统志》卷五十一《广信府·流寓》,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109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189页
    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255页
    8 参王兆鹏《吕本中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460页
    9 佚名撰,李之亮点校《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中,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 第1408页
    10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七,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54页
    1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七,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733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940页
    2 王兆鹏《向子諲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569页
    3 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一之四八,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第3778页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32页
    5 王洋《东牟集》卷十四《叶信臣墓志》载:“绍兴丁卯予寓信之贵溪”,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706页
    1 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十—,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216页
    2 晁说之《汝南主客文集序》,《景迂生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晁谦之《鸡肋集·后跋》,四部丛刊本
    4 赵崇祚《花间集》,文学古籍刊行社 1955年
    3 纪昀等《东牟集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1965年版 第1351页
    1 王明清《挥塵录·后录》卷八“高宗擢用徐师川条”载,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掳北去,张邦昌在金人的扶持下称帝,他人争相迎媚,“师川独不拜庭下,持其用事之臣,大呼号恸,卒不自污,挂冠以去”,并为此而落职致仕。且“买一婢子名之曰‘昌奴’,遇朝士即呼前驱使之”。又见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72页
    2 冯金伯《词苑萃编》卷二十一,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2202页
    1 吕本中《师友杂志》:“谢无逸因汪信民献书荥阳公,致师事之礼,且与予父子交。政和初,无逸至京师省试,尝寄予书,极相推重,以为“当今之世,主海内盟者,惟吾弟一人而已。”《全宋笔记》第三编六,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第5页
    2 吕本中《东莱先生诗集》卷二十载《徐师川挽词三首》其一:“江西人物胜,初未减前贤。公独为举首,人谁敢比肩”,四部丛刊本
    3 赵鼎《建炎笔录》,《忠正德文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胡仔撰 廖德明校点《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第361页
    1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八,中华书局1979年版 第103页
    2 赵宏恩《江南通志》卷一百四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32页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七,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54-2555页
    5 沈作喆《寓简》卷六,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45-46页
    1 吴东昆《曾几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2届硕士学位论文 第8-9页
    2 李纲《次韵郑顾道侍郎用师字韵见赠》,《李纲全集》卷三十二,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425页
    3 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第193页
    4 谢旻《江西通志》卷九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熊克《中兴小纪》卷十八,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第227页
    1 胡寅《〈鲁语详说〉序》,《崇正辩斐然集》卷十九,中华书局1993年版 第404页
    2 孙觌《西山老文集序》,《鸿庆居士集》卷三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郑天锡《江西宗派》,傅璇琮主编《全宋诗》第72册 第45188页
    4 曾几《挽韩子苍待制》,《茶山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周紫芝《吊陈相之侍郎》,《太仓稊米集》卷四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李光《与善借示鲁直集,雕刻虽精而非老眼所便,戏成小诗还之》,《庄简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杨万里《送分宁主簿罗宏材秩满入京》,《诚斋集》卷三十八,四部丛刊本
    8 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序》,中华书局1978年版 首页
    1 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328页
    2 向子諲《徐东湖诗集后序》,引自楼钥《芗林居士文集序》,《攻媿集》卷五十二,四部丛刊本
    3 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349页
    1 周裕锴《惠洪与与换骨夺胎法——一椿文学批评史公案的重判》、莫砺锋《再论“夺胎换骨“说的首创者——与周裕锴兄商榷》,《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
    2 此处关于“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解释皆参考周裕锴《宋代诗学术语的禅学语源》,《文艺理论研究》1998年第6期
    1 曾季貍《艇斋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上,中华书局2006年版 第309页
    2 庞元英《谈薮》,周光培《宋代笔记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第343页
    3 费衮《梁溪漫志》卷七,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第224页
    1 黄庭坚《观王主簿家酴醾》,《黄庭坚全集·外集》卷十,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1105页
    2 李商隐《酬崔八早梅有赠兼示之作》,《李商隐全集》珠海出版社2002年版 第656页
    3 葛立方《归愚集》,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卷八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四十八,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第328页
    2 吕本中《童蒙诗训》,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596页
    3 吕本中《别后寄舍弟三十韵》,《东莱先生诗集》卷六,四部丛刊本
    4 曾季貍《艇斋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第296页
    1 吕本中《夏均父文集序》,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九十五《江西诗派》引,四部丛刊本
    2 吕本中《童蒙诗训》,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593页
    3 刘克庄《江西诗派小序》,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第485页
    4 周紫芝《次韵吕居仁诗尾见及四绝》,《太仓稊米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中册卷十七,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第702页
    6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一,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第347页
    7 黄氏《蓼园词评》,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066页
    8 吕本中《童蒙诗训》,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 第588页
    1 黄庭坚《题意可诗后》,《黄庭坚全集·正集》卷二十六,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665页
    2 吕本中《师友杂志》,朱易安主编《全宋笔记》第三编六,大象出版社2008年 第6页
    3 吕本中《闲居感旧偶成十绝乘兴有作不复全次》,《东莱先生诗集》卷十五,四部丛刊本
    4 吕本中《紫薇诗话》,何文焕《历代诗话》上册,中华书局1981年版 第374页
    5 李调元《雨村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1403页
    1 杨慎《词品》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461页
    2 谢逸《祭汪伯更教授文》,《溪堂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吕本中《童蒙训》卷中,商务印书馆1937年万有文库版 第14页
    4 王四清《挥塵录·后录》卷八,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186页
    1 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第316页
    2 李之仪《跋山谷帖》,《姑溪居士文集》卷三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吕本中《寄壁公道友》,傅璇琮主编《全宋诗》第28册,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18040页
    4 徐俯《东湖居上集》,陈思《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曾季貍《艇斋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第293页
    2 周紫芝《书老圃集后》,《太仓稊米集》卷六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曾季貍《艇斋诗话》,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第323页
    1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中华书局1960年版 第473-474页
    2 黄氏《蓼园词评》,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028页
    3 黄氏《蓼园词评》,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042页
    1 周辉撰,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卷五,中华书局1994年版 第194页
    1 崔高维校点《周礼》,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第59页
    2 朱维幹《福建史稿》,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第239页
    3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1983年版 第3-5页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七载,绍兴元年廖刚对高宗说:“自会稽南,惟永嘉与福唐所当留意。永嘉之险可恃与否,臣所不知。如闽之四境,南控大海,三面皆重山峻岭,稍加人力,不复可犯。不得已至于幸闽,则凡供亿之事,必责佗路致于海上而兵环驻于四境,闽人无所困苦,斯可安矣。”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853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290页
    2 徐晓望《福建通史》第三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202页。
    3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八,中华书局1992年版,第3648页。
    4 徐晓望《福建通史》第三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第25页
    5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220页
    6 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十一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第127页
    7 朱熹《建宁府建阳县学藏书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八,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3745页
    1 袁行霈《中国文学家的地理分布》,《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第52页
    2 蔡襄《乞相度开修城池》,《蔡襄全集》卷十七,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419页
    3 蔡襄《福州修庙学记》,《蔡襄全集》卷二十五,福建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第557页
    4 张景祈《邵武府志》卷十三,上海书店2000年影印清光绪二十三年刊本 第227页
    1 李伦《李纲年谱》,吴洪泽编《宋人年谱集目宋人年谱选刊》,巴蜀书社1995年版 第163页
    2 邓柞《栟榈先生基表》,明万历邓崇纯刻本《栟榈先生文集》附录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 建炎元年五月乙未附吕中《大事记》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122页
    1 张元干《祭李丞相文》,《李纲全集》附录四,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1788页;李纲《与秦相公第一书》,《李纲全集》卷一百十七,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112页
    2 张元干《祭李丞相文》,《李纲全集》附录四,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788页
    3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五十一引《遗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第416页
    4 李纲《与秦相公第九书别幅》,《李纲全集》卷一百十八,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129页
    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九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1609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1913页
    7 李纲《乞保全王以宁札子》,《李纲全集》卷五十五,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618页
    8 其籍贯有三说。一说广德,一说晋陵,一说无锡。兹从王兆鹏《两宋词人丛考·何大圭考》“广德”说。
    9 李纲《与秦相公第一书别幅》,《李纲全集》卷一百十七,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112页
    10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1401页
    11 陈元靓《岁时广记》卷三十一,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351页
    1 脱脱《邓肃传》,《宋史》卷三百七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1603页
    2 张元干《诸公祭邓正言文》,《芦川归来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第194-195页
    3 李纲《送钱申伯如邵武》,《李纲全集》卷三十一,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414页
    4 李弥逊《祭文》,《李纲全集》附录四,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780页
    5 吕本中《李丞相挽诗》,《李纲全集》附录三,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756页
    6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三引,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版,第362页
    1 韩元吉《万象亭赋序》,《南涧甲乙稿》卷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885页
    3 李伦《李纲年谱》,吴洪泽编《宋人年谱集目宋编宋人年谱选刊》,巴蜀书社1995年版 第162页
    4 李纲《与向伯恭龙图书》,《李纲全集》卷一百十四,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079页
    1 李纲《建炎时政记上》,《李纲全集》卷一百七十八,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649页
    2 李纲《与李封州致远书》,《李纲全集》卷一百十四,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080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878页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第903页
    1 刘克逊《李忠定梁溪词序》,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第437页
    1 王兆鹏《张元干年谱》,《两宋词人丛考》,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第439页
    1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二,《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第7982页
    2 李弥逊《太平道院新造三乘小像记》,《筠溪集》卷二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二十五,《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第8000页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61页
    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590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317页
    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290页
    8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694页
    9 胡寅《子劇赠威德军节度使封嘉国公》,《斐然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周麟之《除皇叔士衎特授崇庆军节度使》,《海陵集》卷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张纲《士樽转正任防御使》,《华阳集》卷二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王兆鹏《向子諲年谱》,《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第564页
    3 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第119页
    4 张元干《庚申自赞》,《芦川归来集》卷十,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第189页
    1 张元干《苏庠直诗帖跋尾六篇》,《芦川归来集》卷九,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第173页
    1 刘子健著 赵冬梅译《中周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7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三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731页
    2 李纲《建炎时政记》上,《李纲全集》卷一百七十八,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652页
    3 脱脱《邓肃传》,《宋史》卷三百七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1605-11606页
    4 胡铨《与王中丞书》,《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26年(1937)本
    5 胡铨《答刘子澄主簿》,《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九,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26年(1937)本
    6 胡铨《跋陈了翁帖》,《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三十二,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26年(1937)本
    7 张元干《祭李丞相文》,《李纲全集》附录四,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788页
    1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版 第275-280页
    1 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十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第144页
    2 梁克家《淳熙三山志》卷四,《宋元方志丛刊》第8册,中华书局1990年版 第7819页
    3 贾志扬著 赵冬梅译《天潢贵胄—宋代宗室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228页
    4 刘锡涛《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 林光朝《右承务郎致仕刘君墓铭》,《艾轩集》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郝玉麟《福建通志》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陈俊卿《贡院记》,王象之《舆地纪胜》,中华书局1992年版 第3855页
    4 刘锡涛《宋代福建人才地理分布》,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5 李幼杰《莆阳比事》,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734,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第193页
    6 真德秀《傅景裴文编序》,《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卷二十七,四部丛刊本
    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二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474页
    1 李清馥《提刑傅至乐先生自得传》,《闽中理学渊源考》卷三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纪昀等《浮溪集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六,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347页
    3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卷二十五,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第1125页
    4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 第120页
    5 杜文澜《憩园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2888页
    6 黄公度《送同年林嘉言序孔彰序》,《知稼翁集》卷下,清道光九年刻本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491页
    2 蔡戡《大父行状》,《定斋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一,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19页
    4 蔡戡《大父行状》,《定斋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三,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38页
    1 许昂霄《词综偶评》,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1555页
    2 刘埙《词人吴用章传》,《水云村稿》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黄氏《蓼园词评》,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076页
    4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七,中华书局1960年版 第492页
    5 徐釚著 王百里校笺《词苑丛痰校笺》卷四,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第265页
    1 宋王楙《野客丛书》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唐圭璋《宋词四考》,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第242页
    1 王明清《玉照新志》卷四,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62页
    2 黄氏《蓼园词选》,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049页
    3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上卷,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923页
    4 沈雄《古今词话·词辨》上卷,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923页
    5 胡寅《上皇帝万言书》,《斐然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杨慎《丹铅余录》卷五载:“宋汪彦章为张邦昌雪罪表云:‘孔子从佛肸之召,本为尊周;纪言乘汉王之,车盖将诳楚。其颠倒是非,助佑奸逆,与姚璹对武后正相类,其能免斧钺之诛于君子之论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968页
    2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795页
    3 田同之《西圃词说》,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1455页
    4 刘熙载《词概》,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707页
    5 冯煦《蒿庵论词》,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590页
    6 胡薇元《岁寒居词话》,《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4029页
    1 汪东《唐宋词选评语》,《词学》第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版 第80页
    1 蔡戡《大父行状》,《定斋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1298页
    1 朱熹《朝请大夫李公墓碣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二,四部丛刊本
    2 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四,中华书局1960年版 第432页
    3 沈作喆《寓简》卷八,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61页
    4 正明清《挥塵录·后录》卷十一,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211页
    5 周必大《中大夫赠特进蔡公神道碑》,《文忠集》卷六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795页
    7 胡仔《笤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第411页
    1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九,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4078页
    2 脱脱《刘子翬传》,《宋史》卷四百三十四,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2871页
    3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胡寅《祭刘待制彦修》,《斐然集》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周必大《史馆吏部赠通议大夫朱公神道碑》,《文忠集》卷六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方回《瀛奎律髓》卷四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第1474页
    1 纪昀等《屏山集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 第1355页
    2 钱钟书《宋诗选注》,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153页
    1 胡寅《题严子陵祠堂》,《斐然集》卷二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胡寅《上皇帝万言书》,《斐然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朱熹《书钓台壁间何人新题后》,《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四,四部丛刊本
    1 胡寅《向芗林酒边集后序》,《斐然集》卷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陈渊《祭廖尚书文》,《默堂集》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纪昀等《斐然集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八,中华书局1965年版 第1360页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608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609页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152页
    5 朱熹《皇考左承议郎守尚书吏部员外郎兼史馆校勘累赠通议大夫朱公松行状》,《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十七,四部丛刊本
    6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朱熹《漳州州学东溪先生高公祠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九,四部丛刊本
    2 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33页
    3 胡寅《挽陈几叟》,《斐然集》卷二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傅自得《韦斋集原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李处权《送蔡伸道》,《崧庵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刘学裘《刘氏传忠录正编序六后识语》,民国二十二年三余书室本
    2 刘淮《方是闲居士小稿序》,刘学箕《方是闲居上小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李廷钰《重刊屏山全集序》,刘子翚《屏山全集》,道光十六年刊本
    1 周去非《岭外代答》卷四,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第83页
    2 苏轼《赠岭上老人》,《苏轼文集》卷四十五,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2424页
    3 《道山清话》,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12页
    4 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 第63页
    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986-987页
    6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四,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3507页
    7 脱脱《刑法志三》,《宋史》卷二百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5021页
    1 祝穆《宋本方舆胜览》卷三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影印本 第322页
    2 《辞海》缩印本第79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年版
    3 韩愈《送郑尚书序》,《韩昌黎全集》,中国书店1991年影印本 第300页
    4 徐松《宋会要辑稿》职官卷四十四之十,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第3373页
    5 李纲《李纲全集》卷一百十七,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1119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628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745页
    2 韩元吉《方公墓志铭》,《南涧甲乙稿》卷二十一,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洪适《先君述》,《盤洲文集》卷七十四,四部丛刊本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96页
    5 洪迈《容斋四笔》“贤者一言解疑谮”条,四部丛刊本
    1 宋濂《浦阳人物记》卷上,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9页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十七,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994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五,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033页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十七、一百八十,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917页、第2988页
    1 黄公度《与方稚川》,《知稼翁集》卷下,清道光九年刻本
    2 黄公度《寄题方机宜稚川洪恕斋》,《知稼翁集》卷下,清道光九年刻本
    3 阮元《广东通志》卷十五,商务印书馆1934影印本 第300页
    4 陈衍《福建通志》第50册《职官》,福州民国27年(1938)刻本 第138页
    5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435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三,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466页
    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八,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745页
    8 洪适《会肇庆章守致语》,《盘州文集》卷六十七, 四部丛刊本
    9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十三,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1084页
    10 吴松弟《中国移民史》第四卷《辽宋金元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第402页
    1 彭国忠《论宋代调笑词》,《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2期
    1 王国维撰 滕咸惠校注《人间词话》,齐鲁书社1986年版 第79页
    2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墨庄漫录》(外二种),中华书局2002年版 第203-204页
    1 屈大均《广东新语》卷十二,续修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734,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第637-638页
    2 洪适《对厅致语》,《盘州文集》卷六十七,四部丛刊本
    3 洪适《水教致语》,《盘州文集》卷六十六,四部丛刊本
    4 曾昭璇《广州历史地理·羊城八景》广东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第303-316页
    5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四,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3507页
    1 钱建状《南渡前后贬居岭南文人的不同心态与环境变化》,《浙江大学学报》2004年第5期
    1 钱培名补脱文 崔铣编行录《元城语录解·行录附》,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48页
    2 洪适《祭罗权郡文》,《盘洲文集》卷七十二,四部丛刊本
    3 《庆元条法事类》卷七十五《编配流役》,杨一帆等《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第一册,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第780页
    4 黄公度《将赴高要官守书怀》,《知稼翁集》卷下,清道光九年刻本
    5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795页
    6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八,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965页
    7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自叙》,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751页
    1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808页
    2 黄公度《西园》,《知稼翁集》卷上,清道光九年刻本
    3 黄公度《权南恩谢诸司》,《知稼翁集》卷下,清道光九年刻本
    4 郝玉麟《广东通志》卷三十九《名宦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脱脱《宋史》卷二百《刑法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4995页
    2 洪迈《容斋四笔》卷八“贤者一言解疑谮”条,四部丛刊本
    3 洪适《回南恩权州状》,《盘州文集》卷五十四,四部丛刊本
    1 纪昀等《盘州文集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六十,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第1379页
    2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二,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第3795页
    1 按:中华书局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八误作“王铁”,因该书卷一百五十九“绍兴十有九年六月甲寅条”亦载:敷文阁直学士知广州王鈇卒。《广东通志》也作王鈇。
    2 胡铨《与谭帅魏参政书》,《胡澹庵先生文集》卷九,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26年(1937)本
    3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第763页
    1 周去非《岭外代答》,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版 第23页
    2 李光《昌化军学记》,《庄简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李光《儋耳庙碑》,《庄简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五,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第63页
    5 脱脱《宋史》卷四百九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4219页
    6 李光《与胡邦衡书》,《庄简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李光《跋维摩经赠羊荆华》,《庄简集》卷十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011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三,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141页
    4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四十二,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287页
    5 李光《琼州双泉记》,《庄简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李之亮《宋两广大郡守臣易替考》,巴蜀书社2001年版 第411页
    7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615页
    8 李光《与赵元镇书》,《庄简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郝玉麟《福建通志》卷三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谢启昆《广西通志》卷十九,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493页
    1 按,中华书局1956年版《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五,第2505页 作“徐志道”,似有误,俟考。
    2 李光《与赵元镇书》曰:“徐自然念道己是可人,岂有强狠暴戾过此者乎?《庄简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李光《庄简集》卷三《泂酌亭詩并序》云:“绍兴乙丑之春予再贬琼山,九月二日自行馆与仲子孟坚徙居之,因访寻旧题得泂酌亭三字于乡老朱景贶复揭之亭上,居闲无事,因作古风二十韵,意殊未尽,复赋律诗一篇以示太守徐自然、别乘李申之》,其《庄简集》卷二《自然解印北还,作古风送行》又云:“徐侯古循吏,作牧海南边。三载抚民人,擒纵出拘挛。”
    4 李光《自然使君连赋竹诗辄复次韵》,《庄简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李光《重阳后二日会严氏野趣亭,坐客吴德永、裴尧文、杜志林、林元宪、李彦实、严君锡、魏介然及予八人因成拙诗以纪一时之集云》,《庄简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李光《赵丞相过藤州相从累目,因言……》,《主简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李光《靖州通判胡公墓志铭》,《庄简集》卷十八,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李光《与胡邦衡书》,《庄简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赵鼎《自志笔录》,《忠正德文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五,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3971页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46页
    3 胡铨《儋州继美堂记》,《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七,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二十六年(1937)本
    4 杨万里《资政殿学士赠通奉大夫胡忠简公铨神道碑》,《澹庵文集·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一百二十七,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第4005页
    6 赵宏恩《江南通志》卷一百五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胡铨《答陈汉臣书》,《澹庵文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胡铨《洙泗文集序》,《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五,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二十六年(1937)本
    1 王水照《元祐党人贬谪心态的缩影》,《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第636页
    2 苏轼《与王敏仲书》,《苏轼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第1846页
    1 陆扬《中西死亡美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第35页
    2 尚永亮《贬谪文化与文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13页
    3 黄庭坚《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黄庭坚全集·正集》卷二十六,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666页
    4 杨时《龟山先生语录》卷一,四部丛刊本
    5 秦观《答傅彬老简》,《淮海集笺注》卷三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第981-983页
    6 宋彧《萍洲可谈》卷二,《宋元笔记小说大观》,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第2316页
    1 李纲《次地角场俾宗之设祭伏波庙》,《李纲全集》卷二十四,岳麓书社2004年版 第318页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二十四,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011页
    3 李光《辞免参知政事剳子》,《庄简集》卷十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苏轼《六月二十六日渡海》,《苏轼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第1846页
    5 胡铨《别琼州和李参政韵》,张岳崧《琼州府志》卷四十一,清道光刻本
    6 李光《独居自遣一首寄厚之》,《庄简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张岳崧《琼州府志》卷三十二,清道光刻本
    2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卷七十二,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763页
    3 陆心源《宋史翼》卷十二,中华书局1991年版 第126页
    4 胡铨《赠王复山人序》,《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六,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二十六年(1937)本
    5 陆心源《宋史翼》卷十二,中华书局1991年版 第126页
    6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2530页
    7 胡铨《与庄昭林知宫》,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三,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二十六年(1937)本
    8 苏轼《苏轼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第1846页
    9 赵鼎《谢到吉阳安置表》,《忠正德文集》卷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李光《琼州安置谢表》,《庄简集》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第648页
    3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中华书局1957年版 第3188页
    4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七,中华书局1957年版 第3375页
    5 蔡條《铁围山丛痰》卷四,中华书局1997年版 第74页
    6 李慈铭《南宋四名臣词集序》,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第1页
    7 赵鼎《登第西归过甘罗庙题诗壁间》,《忠正德文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赵鼎《文瑞堂倅厅绘韩退之、柳子厚、司马子长、文中子》,《忠正德文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9 缪钺《论李义山诗》,《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第24页
    1 赵鼎《家训笔录》,《忠正德文集》卷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唐启翠《明清〈实录〉中的海南》,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第309页
    3 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百三十一,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3143页
    4 蔡條《铁围山丛痰》卷四,中华书局1997年版 第74页
    5 约瑟夫·洛斯奈著 郑泰安译《精神分析入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第53页
    6 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渭南文集》卷二十七,四部丛刊本
    7 冯金伯《词苑萃编》,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6年版 第1861页
    1 脱脱《潘良贵传》,《宋史》卷三百七十六,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1635页
    2 李光《与胡邦衡书》,《庄简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李光《与胡邦衡书》,《庄简集》卷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范文谰《范文谰历史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第325页
    5 纪昀等《读易详说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二,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第8页
    6 李光《与胡邦衡书》,《庄简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李光《与胡邦衡书》,《庄简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李光《与海南时官书》,《庄简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胡铨《与周去华》,《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三,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二十六年(1937)本
    3 胡铨《答陈汉臣书》,澹庵文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周必大《跋胡邦衡奏剳稿》,《文忠集》卷五十,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毕沅《续资治通鉴》卷一百二十一,岳麓书社1992年版 第634页
    6 罗大经《存问逐客》,《鹤林玉露》乙编卷二,中华书局1983年版 第145页
    1 胡铨《与振文兄》,《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三,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二十六年(1937)本
    2 胡铨《经筵玉音问答》,《澹庵文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胡铨《答陈汉臣书》,澹庵文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李慈铭《南宋四名臣词集序》,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第427页
    2 文天祥《跋胡景夫藏澹菴所书读书堂字》,《文山集》卷十四,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胡铨《清节萧先生墓志铭》,《澹庵文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楼钥《止斋春秋后传左氏章指序》,《攻媿集》卷五十一,四部丛刊本
    5 朱熹《庄简公墓志》转引自《两宋词人丛考》,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第88页
    6 胡铨《与周去华》,《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三,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二十六年(1937)本
    1 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一,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608页
    3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六十九,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769页
    1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中华书局1956年版 第2546页
    2 李光《庚午春予得罪再贬昌化,琼士饯送者皆怅然有不忍别之意,严君锡、魏介然追路至儋耳,兹事当求之古人,感叹成古风二首送行》,《庄简集》卷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李光《象台有序》,《庄简集》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李光《昌化军学记》,《庄简集》卷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5 杨万里《胡公行状》,《澹庵文集·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胡铨《送施峻序》,《胡澹庵先生文集》卷十六,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二十六年(1937)本
    7 胡铨《答陈汉臣书》,《澹庵文集》卷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8 李光《与胡邦衡书》,《庄简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李光《与胡邦衡书》,《庄简集》卷十五,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2 朱弁《曲洧旧闻》卷五,中华书局1985年版 第40页
    1 龚茂良《宋左朝散郎尚书考功员外郎黄公行状》,《知稼翁集·附录》,清道光九年刻本
    2 朱熹《漳州州学东溪先生高公祠记》,《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十九,四部丛刊本
    3 《东溪高先生言行录》,《东溪集》附录,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高登《命诸子名字》,《东溪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纪昀等《东溪集提要》,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五十七,中华书局1965年版 第1358页
    2 高登《东坡像赞》,《东溪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3 高登《邹正言像赞》,《东溪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4 脱脱《邹浩传》,《宋史》卷三百四十五,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0955-10958页
    5 高登《绍兴甲子得郑公介夫砚铭》,《东溪集》卷下,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脱脱《郑侠传》,《宋史》卷三百二十一,中华书局1977年版 第10434-10437页
    7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十六,四部丛刊本
    8 王明清《挥麈录·后录》卷十,中华书局1961年版 第209页
    9 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别集下》卷十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0 王鹏运四印斋本《东溪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第738页
    1 夏承焘《宋词系》,《夏承焘集》第3册,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第491-492页
    2 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1782页
    3 吴熊和主编《唐宋词汇评》(两宋卷),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第1781页
    4 谢启昆《广西通志》卷十九,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第493页
    5 郝玉麟《广东通志》卷七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6 胡寅《新州竹城記》,郝玉麟《广东通志》卷五十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7 郝玉麟《广东通志》卷七十六,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1 薛砺若《宋词通论》,上海书店1985年版 第234页
    2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第93页
    3 刘庆云《宋代闽南词坛一瞥》,《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4期
    1 章培恒《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序言》,中华书局2002年版
    唐圭璋:《全宋词》,中华书局1965年版
    曾昭岷、王兆鹏等:《全唐五代词》,中华书局1999年版
    王鹏运:《四印斋所刻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朱孝臧:《疆村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赵崇祚:《花间集》,文学古籍刊行社1955年版
    辛弃疾撰 邓广铭笺注:《稼轩词编年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朱敦儒撰 邓子勉校注:《樵歌》,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苏轼撰 薛瑞生笺证:《东坡词编年笺证》,三秦出版社1998年版
    唐圭璋:《词话丛编》,中华书局2005年版
    徐釚撰 王百里校笺:《词苑丛谈校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
    况周颐撰 孙克强辑考:《蕙风词话广蕙风词话》,中州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刘熙载:《艺概·词曲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张炎著 夏承焘校注:《词源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王国维撰 滕咸惠校注:《人间词话》,齐鲁书社1986年版
    施蛰存:《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金启华:《唐宋词集序跋汇编》,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张惠民:《宋代词学资料汇编》,汕头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吴熊和:《唐宋词汇评》,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王兆鹏:《两宋词人年谱》,台湾文津出版社1994年版
    王兆鹏:《两宋词人丛考》,凤凰出版社2007年版
    王兆鹏:《词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4年版
    吴洪泽,尹波:《宋人年谱丛刊》,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吴洪泽:《宋人年谱集目 宋编宋人年谱选刊》,巴蜀书社1995年
    郑永晓:《黄庭坚年谱新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白敦仁:《陈与义年谱》,中华书局1983年版
    马曙明,任林豪:《临海墓志集录》,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版
    马兴荣 吴熊和 曹济平:《中国词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王易:《中国词曲史》,台湾洪氏出版社1981年版
    刘毓盘:《词史》,上海书店出版社1985年版
    杨海明:《唐宋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陶尔夫、刘敬圻:《南宋词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刘扬忠:《唐宋词流派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2版
    神田喜一郎著 程郁缀 高野雪译:《日本填词史话》,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方智范、邓乔彬、周圣伟、高建中:《中国词学批评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版
    唐圭璋:《唐宋词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6年版
    唐圭璋:《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夏承焘:《夏承焘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吴梅:《词学通论》,中国书籍出版社2006年版
    马兴荣《词学综论》,齐鲁书社1989年版
    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周笃文:《宋词》,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
    缪钺:《诗词散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版
    《词学》第二辑、第十二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3年、2000年版
    王兆鹏:《唐宋词史论》,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版
    蒋哲伦:《词别是一家》,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吴惠娟:《唐宋词审美观照》,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沈松勤:《唐宋词社会文化学研究》(第2版),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黄杰:《宋词与民俗》,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
    彭国忠:《元祜词坛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诸葛忆兵:《徽宗词坛研究》,北京出版社2001年版
    黄文吉:《宋南渡词人研究》,台湾学生出版社1985年版
    王兆鹏:《宋南渡词人群体研究》,台湾文津出版社1992年版
    钱建状:《南宋初期的文化重组与文学新变》,厦门大学2006年版
    黄海:《宋南渡词坛研究》,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潘殊闲:《叶梦得研究》,巴蜀书社2007年版
    邱昌员:《历代江西词人论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王毅:《南宋江西词人群体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6届博士学位论文
    薛玉坤:《区域文化视野中的宋词研究——以江南区域为中心》,苏州大学2003届博士学位论文
    陈庆元:《词中的江湖派——南宋后期闽北词人群述评》,《词学》第12辑
    刘庆云:《宋代闽北词坛鸟瞰》,《阴山学刊》2005年第3期
    刘庆云:《宋代闽南词坛一瞥》,《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4期
    刘荣平:《论宋末元初江西词人群》,《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刘荣平:《论宋末元初临安词人的群体特征》,《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黄宗羲:《宋元学案》,中华书局1986年版
    王梓材 冯云濠:《宋元学案补遗》,丛书集成续编本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版
    厉鹗:《宋诗纪事》,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陆心源等:《宋诗纪事补遗》,山西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版
    朱弁等:《冷斋夜话·风月堂诗话·环溪诗话》,中华书局1988年版
    王士禛:《带经堂诗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
    何文焕:《历代诗话》,中华书局1981年版
    魏庆之:《诗人玉屑》,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
    郭绍虞:《宋诗话辑佚》,中华书局1980年版
    丁福保:《历代诗话续编》,中华书局2006年版
    方回:《瀛奎律髓汇评》,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傅璇琮等:《全宋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钱钟书:《宋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
    周裕锴:《宋代诗学通论》,巴蜀书社1997年版
    张毅:《宋代文学思想史》(修订本),中华书局2006年版
    王水照:《宋代文学通论》,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程千帆 吴新雷:《两宋文学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胡适:《白话文学史》,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袁行霈:《中国文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吴海 曾子鲁:《江西文学史》,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陈庆元:《福建文学发展史》,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傅璇琮:《黄庭坚和江西诗派资料汇编》,中华书局出版1978年版
    莫砺锋:《江西诗派研究》,齐鲁书社1986年版
    伍晓蔓:《江西宗派研究》,巴蜀书社2005年版
    王琦珍:《黄庭坚与江西诗派》,江西高校出版社2006年版
    杨庆存:《黄庭坚与宋代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安石:《王荆文公诗李壁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影印本
    沈松勤:《南宋文人与党争》,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王水照:《王水照自选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李慈铭撰 由云龙辑:《越缦堂读书记》,中华书局1963年版
    沈松勤:《第四届宋代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刘永济:《宋代歌舞剧曲录要》,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
    房玄龄:《晋书》,中华书局1999年版
    刘煦:《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1965年版
    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中华书局1956年版
    李心传撰 徐规点校:《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华书局2000年版
    熊克:《中兴小纪》,福建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靖康要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毕沅:《续资治通鉴》,岳麓书社1992年版
    《宋大诏令集》,中华书局校点本1962年版
    佚名撰,李之亮点校:《宋史全文》,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徐松:《宋会要辑稿》,中华书局1957年影印本
    脱脱:《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版
    陈邦瞻:《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年版
    陆心源:《宋史翼》,中华书局1991年版
    李幼武:《宋名臣言行录别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杨一帆等:《中国珍稀法律典籍续编》,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1982年版
    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贾玉英:《宋代监察制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李之亮:《宋两广大郡守臣易替考》,巴蜀书社2001年版
    何忠礼 徐吉军:《南宋史稿》,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倪士毅:《浙江古代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章乃羹:《两浙人英传》,唯生书局民国三十一年(1942)版
    朱维斡:《福建史稿》,福建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
    徐晓望:《福建通史》第三卷,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王曾瑜:《宋高宗》,吉林文史出版社1996年版
    范文谰:《范文谰历史论文选集》,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台北国立编译馆:《宋史研究集》第十七辑,台北国立编译馆1988年版
    黄宽重:《南宋史研究集》,新文丰出版社民国74年(1985)
    刘子健:《两宋史研究汇编》,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7年版
    邓洪波:《中国书院史》,东方出版中心2004年版
    吴松弟:《中国移民史》第四卷(辽宋金元时期),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吴松弟:《中国人口史》第三卷(辽宋金元时期),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贾志扬著 赵冬梅译:《天潢贵胄一宋代宗室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卿希泰:《中国道教史》(修订本)第三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洪修平:《中国禅学思想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吴立民:《禅宗宗派源流》,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年
    严耀中:《江南佛教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韩溥:《江西佛教史》,光明日报出版社1995年版
    潘桂明 吴忠伟:《中国天台宗通史》,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道藏》,文物出版社1977年版
    《大正新修大藏经》,财团法人佛陀教育基金会1990年版
    普济:《五灯会元》,中华书局1984年版
    玄奘译:《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台湾众生文化出版公司 民国82(1993)
    藏经书院:《不续藏经》,台北新文丰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影印本
    曾大兴:《中国历代文学家之地理分布》,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陈正祥:《中国文化地理》,三联书店1983年版
    张家驹:《两宋经济重心的南移》,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
    陈克 吴若撰 吕祉辑:《东南防守利便》,四库全书存目丛书本齐鲁书社1996年版
    中华书局编辑部:《宋元方志丛刊》,中华书局1990年版
    陈耆卿:《嘉定赤城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张淏:《会稽续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林表民:《天台续集别编》,文渊阁四部全书
    林表民:《赤城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耆卿:《嘉定赤城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洪若皋:《临海县志》,清康熙22年(1683)刻本
    谢旻:《江西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赵宏恩:《江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郝玉麟等:《福建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衍:《福建通志》,福州民国27年(1938)刻本
    李贤:《明一统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沈翼机:《浙江通志》,中华书局2001年版
    金鉷:《广西通志》, 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谢启昆:《广西通志》,广西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钟文典:《广西通史》,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阮元:《广东通志》,商务印书馆1934影印本
    罗濬:《宝庆四明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范成大:《吴郡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赵宏恩:《江南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鏊:《姑苏志》, 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影印本
    祝穆:《方舆胜览》,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1991年版
    王象之:《舆地纪胜》,四川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董斯张:《吴兴备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乐史:《寰宇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谈钥:《嘉泰吴兴志》,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曾筠:《浙江通志》,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张景祈:《邵武府志》,上海书店2000年影印清光绪二十三年刊本
    李幼杰:《莆阳比事》,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张岳崧:《琼州府志》,清道光刻本
    唐启翠:《明清〈实录〉中的海南》,海南出版社2006年版
    陈光良:《海南经济史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小叶田淳:《海南岛史》,台湾学海出版社1979年版
    程民生:《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周文英:《江西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
    许怀林:《江西文化》,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张荷:《吴越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滕复:《浙江文化史》,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李一等:《台州文化概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2年版
    李清馥:《闽中理学渊源考》,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耀华:《福建文化概览》,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何绵山:《八闽文化》,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李权时:《岭南文化》,广东人民出版社1993年
    谭元亨:《岭南文化艺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王玲:《中国茶文化》,中国书店1998年版
    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
    戴伟华:《地域文化与唐代诗歌》,中华书局2006年版
    陈庆元:《文学:地域的观照》,上海远东出版社 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版
    刘明华:《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阐释》,中华书局2008年版
    王祥:《宋代江南路文学研究》,复旦大学2004届博士学位论文
    刘子健著 赵冬梅译:《中国转向内在:两宋之际的文化内向》,江苏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陆扬:《中西死亡美学》,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约瑟夫·洛斯奈著 郑泰安译:《精神分析入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87年版
    尚永亮:《贬谪文化与文学》,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萧统:《昭明文选》,中华书局影印清嘉庆十四年胡克家刻本1977年版
    刘义庆著 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陶潜:《搜神后记》,中华书局1981年版
    仇兆鳌:《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柳宗元:《柳宗元集》,中华书局1979年版
    顾况:《华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商隐撰 王步高 刘林辑校汇评:《李商隐全集》,珠海出版社2002年版
    李觏:《盱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曾巩:《曾巩散文全集》,今日中国出版社1996年版
    黄庭坚撰 刘琳等校点:《黄庭坚全集》,四川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苏轼撰 王文诰辑注 孔凡礼点校:《苏轼诗集》,中华书局1982年版
    苏轼撰 孔凡礼点校:《苏轼文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
    秦观撰 徐培均笺注:《淮海集笺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张耒撰 李逸安等点校《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
    李之仪:《姑溪居士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谢逸:《溪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
    赵鼎臣:《竹隐畸士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韩驹:《陵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吕本中:《东莱先生诗集》,四部丛刊续编本
    徐俯:《东湖居士集》,陈思《两宋名贤小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曹勋:《松隐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孙觌撰 李祖尧编、注:《内简尺牍》,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孙觌:《鸿庆居士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汪藻:《浮溪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洪适:《盘洲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李光:《庄简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李纲撰 王瑞明点校:《李纲全集》,岳麓书社2004年版
    张元干:《芦川归来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李弥逊:《筠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铨:《胡澹庵先生文集》,道光十三年本
    胡铨:《胡澹庵先生文集》,刘峙辑《宋庐陵四忠集》,民国26年(1937)本
    王之望:《汉滨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葛胜仲:《丹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葛立方:《归愚集》,陈思《两宋名贤小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洋:《东牟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高登:《东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张嵲:《紫微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寅:《斐然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周紫芝:《太仓稊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胡宏:《五峰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张守:《毗陵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周麟之:《海陵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王庭珪:《卢溪文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叶梦得:《建康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刘一止:《苕溪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渊:《默堂集》,文渊阁四库全书
    张纲:《华阳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与义撰 白敦仁校笺:《陈与义集校笺》,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版
    曾几:《茶山集》,中华书局本1985年本
    黄公度:《知稼翁集》,清道光九年刻本
    刘学箕:《方是闲居士小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韩元吉:《南涧甲乙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杨万里:《诚斋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范成大:《梅谱》,中华书局1985年版
    楼钥:《攻媿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黎靖德编 王星贤校:《朱子语类》,中华书局1986年版
    刘克庄:《后村先生大全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朱熹:《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周必大:《文忠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周必大:《周益国文忠文集》,清道光二十八年刻本
    汪应辰:《文定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蔡戡:《定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翟耆年:《籀史》,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陆游:《渭南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真德秀:《西山先生真文忠公文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刘埙:《水云村稿》,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刘埙:《隐居通议》,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袁桷:《清容居士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赵孟頫:《松雪斋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元好问:《遗山集》,四部丛刊初编本
    赵文:《青山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厉鹗撰 陈九思标校:《樊榭山房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
    李昉:《太平广记》,中华书局1961年版
    朱易安等:《全宋笔记》第二编九,大象出版社2006年版
    周光培:《宋代笔记小说》,河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苏轼:《东坡志林》,中华书局1981年版
    郑元庆:《石柱记笺释》,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杜绾:《云林石谱》,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吕本中:《师友杂志》,《全宋笔记》第三编六,大象出版社2008年版
    王明清:《挥麈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版
    王明清:《玉照新志》,丛书集成初编本中华书局1985年版
    吴曾:《能改斋漫录》,中华书局1960年版
    赵彦卫撰 傅根清点校:《云麓漫钞》,中华书局1996年版
    费衮撰 骆守中注:《梁溪漫志》,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
    周辉撰 刘永翔校注:《清波杂志校注》,中华书局1994年版
    陆游撰 李剑雄 刘德权点校:《老学庵笔记》,中华书局1979年版
    蔡條撰 冯惠民 沈锡麟点校:《铁围山丛谈》,中华书局1983年版
    洪迈:《容斋四笔》,四部丛刊初编本
    施德操:《北窗炙輠》,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陈元靓:《岁时广记》,中华书局1985年版
    陈元靓:《事林广记》,中华书局1999年影印本
    曾慥:《类说》,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沈作喆:《寓简》,中华书局1985年版
    朱彧:《萍洲可谈》,中华书局1985年版
    朱弁:《曲洧旧闻》,中华书局1985年版
    佚名:《南窗纪谈》,中华书局1985年版
    周密撰 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中华书局1988年版
    孟元老等撰 周峰点校:《东京梦华录》(外四种),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叶梦得:《避暑录话》,丛书集成初编本 中华书局1985年版
    叶梦得:《石林家训》,上海书店1994年影印本
    叶梦得:《石林治生家训要略》,上海书店出版社1994年影印本
    罗大经撰 王瑞来点校:《鹤林玉露》,中华书局1983年版
    张邦基:《墨庄漫录》,中华书局2002年版
    王应麟:《困学纪闻》,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
    赵令畴:《侯鲭录》,中华书局1985年版
    周去非撰 屠友祥校注:《岭外代答》,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
    佚名:《氏族大全》,文渊阁四库全书
    张泰来:《江西诗社宗派图录》,中华书局1985年影印本
    齐周华:《名山藏副本》,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马端临:《文献通考》,中华书局1986年影印本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影印本
    陈振孙撰 徐小蛮 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
    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科学出版社1958年版
    史为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徐连达:《中国历代官制词典》,安徽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昌彼得等:《宋人传记资料索引》,鼎文书局1977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