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企业对中小学教育捐赠行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育捐赠是教育经费来源的重要渠道。在教育捐赠领域,企业这个除政府以外最为强力的社会法人组织,已成为教育捐赠的主力军,在教育投入“市场不为,政府不能”利益诉求的压力下,企业教育捐赠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企业本质上是一个经济组织,经济利润是企业的根本价值诉求,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必须围绕利润最大化这一本质目标开展,教育捐赠行为也不例外。
     企业的教育捐赠行为受企业性质、规模的影响而不同,按捐赠方式将企业教育捐赠行为分为通过慈善组织等中介机构的间接捐赠和校企直接捐赠。然而,无论采用哪种捐赠方式,影响企业教育捐赠的基本因素都是捐赠投入与捐赠收益。捐赠投入和捐赠收益的不同结合形式将企业的教育捐赠行为划分为低收益、低投入的微小模式,高收益、高投入的大规模模式,高收益、低投入的最优模式和低收益、高投入的欠优模式。目前,我国的教育捐赠处于微小模式,企业对中小学的教育捐赠不足、收益不高,且社会普遍不认可企业教育捐赠行为中的合理收益。
     在教育捐赠中满足校企双方的共同价值追求,促使互惠性教育捐赠形成,不断增值和保护校企利益,使教育捐赠行为长期存续,最终通过企业财务绩效和中小学教育经费的增加将教育捐赠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是构建企业与中小学互惠的教育捐赠的有效途径。
     教育捐赠价值决定教育捐赠行为,解决教育捐赠不足需要培育社会捐赠慈善文化环境,改变陈旧慈善观,认可和积极回应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加强教育捐赠的税收鼓励和构建畅通互惠的教育捐赠渠道。如此,才能激发企业教育捐赠动力,调动学校筹集捐赠的积极性,推动教育捐赠事业发展。
Educational donation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educational funds. In this filed, enterprises, the most influential social juridical persons next to the government, have played a leading role. When the market is functionless and the government impotent, the pressure for educational funds falls upon enterprises. However enterprises are essentially economical organizations and naturally pursue economic profit. Any behavior does not concern about maximum profit should not be conducted by enterprises, including educational donation.
     Educational donations may vary according to the nature and scale of enterprises and can be categorized as indirect donation, when enterprises donate indirectly through charity organizations, and direct donation, when school enterprises donate directly. However, in either way, enterprises are influenced by the input and output of donations.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input and output can divide educational donations into several models:micro model of low input and low output; macro model of high input and high output; optimal model of low input and high output; inferior model of high input and low output. Presently, most donations in China belong to the first model with inadequate donations from enterprises for primary and elementary schools and poor reward for enterprises, beside that society does not consider any reasonable reward should be directed to enterprises for their donations.
     Meeting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will push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of mutual beneficial donations. The increasing and protection toward the benefit of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will keep donation behaviors going on. Ultimately, educational donations will be changed into economic value through the improvement of enterprise finance and educational funds of schools. Thus an effectual way that benefits both enterprises and schools can be established.
     The value of educational donation decides its behavior. Solving the problem of insufficient demand of educational donation, building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of social charity, changing the out-dated concept of charity, being in favoring of the strategic donation of enterprise, enhancing the tax incentives policy of educational donation, building and breaking the beneficial ways is important measures. Only in this ways does motivate enterprise donation, stimulate the enthusiasm of collecting funds and improve the development of donation system.
引文
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一:新发展新跨越新篇章http://www.stats.gov.cn/tjfx/ztfx/sywcj/t20110301_402706119.htm
    ②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已达9.5%http://www.chinanews.com/cj/2011/03-25/2929752.shtml
    ③2010中国统计年鉴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
    ④梁国胜.什么影响了企业家从事慈善事业[EB/OL].http://cishan.rzxx.com/csltshou.sap?id=1025,200528220.
    ①丁延庆薛海平王莉红.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改革效果初探[J].教育与经济,2008(4):9
    ②袁连生..农民工子女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政策的理论、实践与改革[J].教育与经济,2010(1):13
    ①钟骏华梅玲.企业捐赠及接受捐赠的会计处理及纳税调整新探[J].现代会计,2004(6):20-21.
    ②柴重光肖妍.企业捐赠行为的所得税会计处理[J].天津经济,2004(3):19.
    ③茹长云.关于企业捐赠支出扣除标准问题的思考[J].河北审计,2001(7):37-38.
    ④张莉脱剑锋.公司捐赠的法律激励与约束[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5-128.
    ⑤刘敏.试论公司捐赠行为的法律约束机制[J].南方经济,2004(7):27-29.
    ①加里·贝克尔.人类行为的经济学分析[M].上海三联书店,1995:321
    ②张艳芳张芙蓉.企业策略性捐赠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学,2009(2):50
    ①董志勇.行为经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77
    ①陈恩美.《公益事业捐赠法》捐献评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7
    ①2010中国统计年鉴http://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
    ①蒙有华 徐辉.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制度探析[J].高教探索,2006(6):41
    ①不同的捐赠主体对捐赠收益和捐赠投入的认知受其捐赠价值观的影响而不同。具体而言,个体的教育捐赠往往受完全利他主义价值观影响,认为个人声誉是捐赠收益的主要成分,往往倾其毕生积蓄捐赠,实现个人的崇高社会价值。企业的教育捐赠收益成分复杂,因捐赠项目和捐赠时机而不同。
    ①田利华陈晓东.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2):61
    ①钟宏武.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80
    ① Edwin M Epsten Dow Votaw,1978, "Rationality, Legitimacy, Responsibility:Search For New Direction in Business and Society ", Snata, Monica, CA:Goodyear Publishing Co., p72.转引至卡洛尔等(2004)
    ② Thorne, Ferrel:The synergistic use of an organization's core competencies and resources to address key stakeholders'interests to achieve both organizational and social benefits.
    ①来源于中国网新闻发布会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2011-08/29/content_23307868.htm?
    ②来源于中国新闻网http://www.chinanews.com/
    ①比如,受教育程度较低的人会判定不出企业教育捐赠的“盈利”动机,会坚定不移的支持教育捐赠的完全利他主义,反对企业战略性教育捐赠行为。相反,阅历较多,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受众会根据自己的思维视角做出不同的判断。
    ①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有中学校长对此持不同观点。认为企业通常不会在进行教育捐赠时表现出明显的利益诉求,但学校为了保持校企合作的持久性,反而会主动提出命名等形式的符合企业利益的宣传行为。
    ①独享一词中“独”本意指唯一、独一无二。在此句中,因校企式教育捐赠的利益关系体,故将校企看为一个整体
    ②学校的工作中心是教育教学,企业的工作重点是生产,学校与企业的运行重点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会出现截然不同的相反局面。但本文认为学校与企业均是教育捐赠的收益者,在教育捐赠价值中表现出共同的利益需求。
    ③校企在教育捐赠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包括形成阶段的共同价值诉求,应用阶段的相互信任、关系资本存量的增加,转化阶段的结果反馈等等
    ①副作用是指,受众会不断的拷问,一个长期进行教育捐赠的企业或一个标榜自己学校合理透明使用捐赠资金的学校竟然做出如此坏事,是一个典型的伪善企业和不负责任的学校
    ② Boddewyn, J. Brewer, T.,1994, "International-business Political Behavior:New Theoretical Direc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Vol.19, No.1, pp.119-143.
    ③降低成本是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增加收入指潜在市场开发带来的销售额度提高,提升效率是员工对企业归属感的提升导致的效率提升,增强竞争力是指企业市场权力的扩大
    ①如国家实施的免检项目,国家认可的名牌产品工程等,达到此类项目的企业必须与政府有较高的关系资本存量,才能要求政府简化安检程序,将产品直接投向市场竞争。
    ②如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工业用盐,则无论拥有多么良好的声誉与关系资本存量也不能改变普通家庭对工业用盐的无需求。
    ①在基础教育阶段,我国按照户口所在地就近入学状况不断改变。在实际调查中,重庆市大渡口区钢城实验中学初2011级新生共932人,其中,407人非重庆市大渡口区户口,学生随父母打工入学。
    ②此观点并非说明经济条件与学生成绩关系成正相关,只是说明由于入学学生基数大,发掘潜在优质学生的几率更大。
    ①“校讯通”是中国移动与中小学校共同推行的学校与家长间的实时交流沟通平台,学校通过群发手机短信,将学生在学校的健康状况、学习成绩、日常表现、考勤情况、期末评语、当天作业、学校的动态和通知等信息直接发送到家长的手机上,使家长及时、方便、全面了解自己孩子在学校的情况
    ①为了方便对比,用B校代表案例校,A校代表的是一所D区中综合实力较强的学校,C校代表D区中综合实力较差的学校
    ①货币贬值、高通货膨胀率和恰逢当年学校基础建设投资等因素是教育经费增长幅度较大的原因
    ①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中,为了对比企业教育捐赠的目的,设置了两类不同的问卷要求不同的企业主回答。其一,在只有“为教育事业做贡献”的问卷中,企业主会选择此项,且在“此外,你认为合理的捐赠目的”开放式问题中不会写下“企业的利益”。其二,关于企业捐赠目的的选择题改为多选,企业多会选择“为教育事业做贡献”和“企业发展需要”两项。说明企业主在主动捐赠时,是知道捐赠会给企业带来利益,但认为如果宣扬或承认自己的这种想法,会使教育捐赠不纯净,是违反社会公德的。教育捐赠理念保守落后。
    ①企业捐赠的场景性是国家突发事件如:5.12地震、8.7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甬温线动车追尾事故等发生后,企业对此类重大灾害事故的捐赠,此类捐赠往往是触景生情,具有很强的偶然性和突发性。
    ②此案例校校与前文所述B校为同一案例校
    ①访谈中B校校长的原话为“企业的教育捐赠绝对不会有利益要求,如果有的话就不叫教育捐赠,企业都是对教育的无偿援助,只要我们伸手,企业一般都会支持”。相反,学校会主动考虑到企业是否需要我们将一个班级会建筑物命名为捐赠企业的名字等形式来回报企业。
    ①杨德才.新制度经济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2
    ①连漪 李涛 岳雯 企业社会责任与消费者行为意向[J].商业研究,2011(2):13
    ②谭俊英 第三部门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制约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2010
    ③姜继红 社会资本与就业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7
    ①企业的社会绩效指企业通过捐赠形成的社会资本、声誉、品牌价值等,财务绩效指企业的日常经营额收入与支出在会计报表上的反映。
    ②张艳芳企业策略性捐赠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50
    ③5.12地震后,加多宝集团(王老吉生产商)向地震灾区捐赠一亿元,让加多宝公司及王老吉一夜成名。中央电视台《爱的奉献》大型赈灾晚会上,加多宝集团副总经理代表该公司向四川灾区捐款1亿元。加多宝公司的捐款行动,此后演变成了全国范围的王老吉消费热。“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成为热门口号,在上海等地区,红色罐装王老吉,销量在几天内就翻了倍。
    ①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钟宏武的观点认为,企业与社区和监管者的关系资本存量较低会使企业受到利益相关者的伤害,企业的捐赠行为是为了提高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的关系资本存量,使企业免受监管者和社区的伤害。
    ②中国新闻网http://www.ha.chinanews.com/lanmu/news/722/2009-05-12/news-722-54604.shtml
    ③新浪网http://tech.sina.com.cn/it/2009-09-25/14333468829.shtml
    ①东南新闻http://daily.cnnb.com.cn/dnsb/html/2009-03/02/content_66560.htm
    ②郭健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25
    ①如美国的福特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既是一种公益慈善基金会,有利于公益事业发展,也是企业家合理避税和提高社会声誉的方式。
    [1][美]西奥多·W·舒尔茨.教育的经济价值[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
    [2][美]埃尔查南·科恩著,范元伟译.教育经济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
    [3][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著,箫深主译,经济学第18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
    [4][美]安塞尔·夏普著,郭庆旺译.社会问题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5][美]曼瑟尔·奥尔森著,陈郁等译.集体行动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6][美]加里·S·贝克尔著,王业宇等译.人类行为的经济分析[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7][美]马丁·卡洛依主编,闵维方等译.教育经济学百科全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8]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9]曲恒昌曾晓东.西方教育经济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10]周秋光曾桂林.中国慈善简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11]杨德才.新制度经济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
    [12]钟宏武.慈善捐赠与企业绩效[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13]刘京.中国慈善捐赠发展蓝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14]上海市慈善基金会.慈善理念与社会责任[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5]陈津利.中国慈善组织个案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8.
    [16]董志勇.行为经济学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17]张学敏叶忠.教育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8]郭健.社会捐赠及其税收激励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19]杨团.2010中国慈善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1]左成慈.简论教育募捐的三种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0(12).
    [2]朱小梅.教育捐赠面临的道德困惑及其规范对策[J].江苏高教,2004(3)
    [3]陈志琴.影响中美高校募捐的社会因素比较[J].高教探索,2005(9)
    [4]肖新生.关于建立义务教育经费分担机制的思考[J].郑州大学学报,2006(3)
    [5]喻志松,我国教育捐赠的现状、问题与对策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06(4)
    [6]伍运文.行为与文化:美国高等教育捐赠的动因探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6(6).
    [7]成钢.促进教育发展的税收优惠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8]蒙有华徐辉.美国高校教育捐赠制度探析[J].高教探索,2006(11)
    [9]田利华.企业策略性捐赠行为研究:慈善投入的视角[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2)
    [10]葛道顺.我国企业捐赠的现状和政策选择[J].学习与实践,2007(3)
    [11]赵琼张应祥.跨国公司与中国企业捐赠行为的比较研究[J].社会,2007(9).
    [12]梁祖晨 潘奇.企业捐赠与高教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8(2).
    [13]山立威甘犁.公司捐款与经济动机—汶川地震后中国上市公司捐款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8(11).
    [14]周保利刘国学.美国大学教育捐赠制度的特点[J].教育与经济,2009(2)
    [15]王风秋刘丽娜.我国教育捐赠政策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完善[J].学术交流,2010(6)
    [16]方芳.我国教育捐赠制度的立法现状与对策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0(9)
    [17]陈晓宇.我国高校的捐赠收入及捐赠人行为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1(1)
    [18]Michael E. Porter, Mark R. Kramer. Philanthropy's New Agenda:Creating Value[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9
    [19]P. Raja Varadarajan, Anil Menon.Cause-Related Marketing:A Coalignment of Marketing Startegy and Corporate philanthropy [J]. Journal of Marketing,1998,(7).
    [20]Andrew Carnegie. The Gospel of Wealth http://www.fordham.edu/halsall/mod/1889carnegie.html
    [1]周要.企业捐赠的伦理探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刘结.我国高等教育捐赠不足的因素分析[D].广州:暨南大学,2007.
    [3]芦苇.我国高等教育捐赠问题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肖强.我国企业公益捐赠行为研究[D].青岛:青岛科技大学,2008.
    [5]周超.企业慈善捐赠方式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8.
    [6]侯卓丽.我国企业慈善捐赠问题研究[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08.
    [7]高中央.公司慈善捐赠法律激励机制之探析[D].厦门:厦门大学,,2009.
    [8]刘丽娜.我国教育捐赠政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09.
    [9]陈静漪.中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
    [1]李国.重庆拟出台义务教育捐赠财产管理办法[N].工人日报,2011,3(26).
    [1]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网站:http://www.mca.gov.cn/
    [3]中民慈善捐赠信息中心网:http://www.juanzhu.gov.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