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地户外运动风险防范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论文运用体育学、风险管理学、法学、保险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理论,借鉴中国山地户外运动风险管理已有研究成果,结合山地户外运动项目特点和风险特征,运用文献资料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中国山地户外运动风险防范现状、山地户外运动风险生成机理和风险防范机制构建三方面对我国山地户外运动风险防范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1)中国山地户外运动风险防范现状:我国山地户外运动管理体系尚处于初步摸索阶段。国家体育总局登山运动管理中心和中国登山协会在管理上多为宏观的调控、引导和规范,其管理尚未能细化。相关的户外运动管理条例、规章、办法等开始或已经制定,但管理力度不足,有待于逐步完善、推行和落实。民间户外运动组织的无序性、难控性,使得山地户外运动的规范化道路和安全保障困难重重。现行户外运动风险致害立法现状来看,尚未建立适用于户外运动的法制法规。山地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处于探索阶段,但尚未形成山地户外运动救援组织网络,末能建立户外运动活动出行信息登记和查询机制。
     2)中国山地户外运动风险有客观性、复杂性、不确定性、可测性、潜在性特征;风险类型包括:参与者风险、组织者风险、装备器材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人文环境风险等五大类;风险成因有:外部社会环境因素、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内在因素和山地户外运动参与群体自身因素。
     3)中国山地户外运动防范机制的建构需以风险管理机制和法律体系作为基础条件,其风险防范机制应包括风险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其中完善山地户外运动的管理体制和健全山地户外运动法律体系是条件;山地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由山地户外运动出行信息登记与查询、山地户外运动救援和山地户外运动保险等构成;山地户外运动公共服务体系由山地户外运动活动指南查询系统和运动技术、急救技能、培训系统构成;山地户外运动管理部门应规范中国山地户外运动行业标准、建立山地户外运动网站监管机制、建立山地户外运动资质认证体系、建立山地户外运动器材装备质监体系,加强对山地户外运动市场的监管。
The subject uses the basic theory of sports science, risk management, law, insurance multidisciplinary, drawing on Chinese mountain outdoor sports risk management of existing research result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oject and the risk characteristics of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and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method, Delphi method,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the combination of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ountainous outdoor sports risk prevention, mountainous outdoor sports risk formation mechanism and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construction, we can research the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risk prevention mechanism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 the following:
     Firstly, The status of Chinese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risk prevention:our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management system is still in the preliminary exploratory stage. The mountainous sports management center of the State Sports General Administration and China Mountaineering Association in the management of macro regulation, guiding and standardizing its management has not been able to refine. Outdoor sports management rules, regulations, procedures to start or have been set, but the management is insufficient, needs to be gradually improve, launch and implement. Folk outdoor sports organizations disorder, difficulty of control, makes the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standardized road and security difficult. Damage caused by the current risk of outdoor sports legislation current situation, have not been established laws and regulations applied to outdoor sports.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security system is at the exploratory stage, but it has not yet formed a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aid organization network, failed to establish a registration and query mechanism of outdoor sports activities travel information.
     Secondly, There are a lot of features about Chinese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risk, such as objectivity, complexity, uncertainty, measurability, potential. The risk types include:the risk of the participants, the risk of the organizers, the risk of the equipments, the risk of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the risk of human environment. The risk causes are:the external social environment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 of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and the own factors of participate in the community.
     Thirdly, The prevention mechanism of Chinese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risk is based on the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legal system. The risk management mechanism should include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security system, public service system and market supervision system. Improving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perfecting legal system are the conditions of the prevention mechanism;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safety guarantee system consists of the registration and inquiries of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traveling information,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aid and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insurance.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activity guide query system and the movement technology, first aid skills, training system comprise the public service system.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regulation of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market, the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standardize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industry and should also establish the site supervision mechanism, the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ion system and the equipment quality supervision system of mountainous-outdoor sports.
引文
[1] “山地户外运动”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02:57.
    [2] 陶青.北京地区高校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2009.
    [3] http://www.cixi.gov.cn/art/2011/11/3
    [4] 张雨.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72-73.
    [5] 邹本旭.对山地户外运动的损伤及预防措施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7,26(5):107-109.
    [6] 陶青.北京地区高校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7] 张雨.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8] 徐鹏.四川省山地户外运动山难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1):67-72.
    [9] 陶宇平.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3):5-9.
    [10] 栾开封.走向户外一漫议户外时尚运动的兴起与我国的社会进步[J].体育文化导刊,2002(5):17-18.
    [11] 张志坚.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化[C].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2004.
    [12] 李红艳.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13] 刘凤香.户外运动与体育旅游的概念和辩证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2]:74-78.
    [14] 李久全,高捷.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25-1627.
    [16] Fischhoff B Managing perceptions[J].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5,(2):83-96.
    [17] Yates F & Stone E R·Risk appraisal[A]·In J·F·Yates (Eds·)Risk taking behavior [C]·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Ltd·,1992:387-408·
    [18] 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19] 叶青.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度量与评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0] 姜青舫、陈方正.风险度量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1] 朱淑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发展中的两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2] 张大超,李敏.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43-54.
    [23] 曹容宇.营林项目风险评估、决策与防范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24] 汪忠,黄瑞华.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2):25-31.
    [25] 张志坚.户外论坛发言稿[R],2005.
    [26] http://www.hudong.com/wiki/
    [27] 胡秉娇,晁岳刚,翟丽娟.中美大学生户外运动现状的调查和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2):82-85.
    [28] 翟丽娟.中美大学生户外运动现状及动机因素的调查与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29] 黄学思.影响江西高校体育院系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0] 张鹏飞,陆晶晶.我国户外运动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5):47-49.
    [31] 钟镇吉.长春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2] 陈婧瑜,王方刃,郁扬等.福州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现状与预防损伤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4):271-273.
    [3] 梁海燕,陈华.美国户外运动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1):64-67.
    [34] 陶宇平,林健聪,李超.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问题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2):4-8.
    [35] 何娜.户外运动网站运营模式及网站发展趋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
    [36] 于海珍.“自我依托”旅游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研究——以乐游户外运动俱乐部旅游网站为例[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37] 韩冰.户外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过程及户外论坛互动能力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8] 韩瑞玲,孙静怡,段洁等.基于邻域设施的城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网站的区位取向[J].经济地理,2009,29(4):551-555.
    [39]王杨、孙中伟、樊莉莉等.中国户外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机制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6,8(1):84-91.
    [40]李冠君.北京凯图巅峰户外运动有限公司产品组合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6.
    [41]门传胜.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115-117.韩冰.外户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过程及户外论坛互动能力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8]韩瑞玲,孙静怡,段洁等.基于邻域设施的城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网站的区位取向[J].经济地理,2009,29(4):551-555.
    [39]王杨、孙中伟、樊莉莉等.中国户外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机制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6,8(1):84-91.
    [40]李冠君.北京凯图巅峰户外运动有限公司产品组合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6.
    [41]门传胜.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115-117.
    [42] 张小林,张天成,朱福军.我国西部地区户外运动资源开发与营销——以重庆武隆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3):40-43.
    [43] 李萍.湖南省户外运动市场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4] 龚君良,陈然.关于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机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251-252.
    [45] 李明.北京市户外运动产业营销现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
    [46] 王栋桥.青岛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岛:青岛大学,2009.
    [47] 梁强,罗永泰.需求导向的我国户外运动产品体验营销创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1):17-19.
    [48] 张西林,王曼娜户外运动俱乐部规范发展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6):95-98.
    [49] 单思聪.户外运动的发展——吉林省户外运动群体活动行为及消费特征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0] 陈曦,王菁.户外运动组织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J].甘肃政法学院报,2007,(95):153-158.
    [51] 李萍,李艳翎,李骅.中国户外运动公共政策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6:13-14.
    [52]黄健雄.自发性户外探险活动的民事责任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4(4):46-5].
    [53] 彭婕.受害人同意和风险自负在体育运动侵权领域的应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2):100-104.
    [54] 许添元.自助户外运动若干法律问题探究——由南宁驴友案件引起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70(4):27-30.
    [55] 俞谢亮,肖攀.我国户外运动安全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41-242.
    [56] 周勇.论体育伤害侵权中的自甘冒险[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8.
    [57] 杜以标.公平责任原则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
    [58] 刘雪芹,黄世席.美国户外运动侵权的法律风险和免责问题研究——兼谈对中国的借鉴[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53-256.
    [59]龚君良,熊冲.我国户外运动法律制度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1):43-45.
    [60]田平平.自发性户外活动遇险事件的民事责任分析—以“南宁赵江‘7.9’洪难案”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10.
    [61] 侯彬彬.论户外运动所致损害的法律责任[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10.
    [62] 侯国跃.论“驴友”遇险事件的民事责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27(1):106-110.
    [63] 刘苏.我国户外运动法律规制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33-38
    [64] 林世行.中国户外运动安全归责及立法现状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10-213.
    [65] 张贵敏,于秀,马艳红等.高山探险、攀岩、漂流、蹦极、潜水等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国家就业准入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8):20-27.
    [66] 凌平,王清.论体育运动的风险与体育保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596-597.
    [67] 汪忠,黄瑞华.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2):25-31.
    [68] 董杰,刘新立,宋璐毅.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5,26(1):30-35.
    [69]卢文云,熊晓正.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5):18-23.
    [70] 佟瑞鹏.大型社会活动事故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4):157-163.
    [71] 张传统.探险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39(5J:60-61.
    [72] 肖鹏.北京奥运志愿者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8.
    [73] 张大超,李敏.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43-54.
    [74] 李俊,凌洁,陈接华等.营利性户外运动组织过程风险管理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46-50.
    [75] 肖拥军.旅游地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76] 王婷婷.山地旅游安全管理研究——以西岭雪山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77] 陈刚.从风险管理角度谈学校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安全保障[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1]5-117.
    [78] 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79] 李新娟.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11(2):158-162.
    [80] 王梓旭.辽阳市户外运动行业风险调研报告[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81] 赵刚.户外运动创伤的预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68-69.
    [82] 吴耿安,郑向敏.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管理初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21(3):107-109.
    [83] 黄亨奋.对我国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管理体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44-45.
    [84] 霍本烜,马宁波.论我国户外运动救援体系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4):93-95.
    [85] 陈恒兴.对滇西北地区户外运动救援机构建立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10-213.
    [86] 齐震.论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综合管理,2009:190-192.
    [87] 周红伟.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92-96.
    [88] 张毅超,俞文东.新疆户外运动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0,(11):114-115.
    [89] 郑向敏,范向丽,肖蓓.大学生户外运动与休闲安全认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23-25.
    [90] 吴耿安.户外运动参与者安全防范意识调查分析——以泉州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0,(9):40-43.
    [91] 岑乔.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以高山和极高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39(21):71-73.
    [92] 胡孝海.郑州市户外运动安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93] 胡明雷.徒步探险旅游安全保障评价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1.
    [94] 赵振浩.城市中学开展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92] 王三保.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可行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96] 陈载讴.我国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现状与人才培养研究——以成都市普通高校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97] 李欣,汤波.新西兰户外运动教育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8):117-121.
    [98] 周红伟.浙江省山地户外运动指导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18-20.
    [99] 杨汉,蔡楚元,刘华荣等.构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76-80.
    [100] 马洪保.甘肃省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1.
    [101] 曾永忠,董伦红.中澳户外运动类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3):295.
    [102] 邱晓德.体育保险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
    [103] 刘苏.我国户外运动法律规制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33-38.
    [104] 深度剖析“中国驴友第一案”的二审判决结果[EB/OL].http://outdoor.lotour.com.
    [102] 仝春建.国内首个个人登山户外专项保险正式推出[N].中国保险报,2009年12月30日,第003版.
    [106] 汪忠,黄瑞华.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2):25-31.
    [107] 张大超,李敏.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43-54.
    [108] 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109] 高岩,杨国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选股决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32(10):62-68.
    [1]“山地户外运动”成为我国正式开展的体育项目[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02:57
    [2]陶青.北京地区高校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2009
    [3]http://www.cixi.gov.cn/art/2011/11/3
    [4]张雨.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72-73
    [5]邹本旭.对山地户外运动的损伤及预防措施的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报,2007,26(5):107-109
    [6]陶青.北京地区高校山地户外运动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9
    [7]张雨.我国山地户外运动赛事组织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8]徐鹏.四川省山地户外运动山难成因分析及防范措施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1):67-72
    [9]陶宇平.登山户外运动风险管理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3):5-9
    [10]栾开封.走向户外一漫议户外时尚运动的兴起与我国的社会进步[J].休育文化导刊,2002(5):17·18
    [11]张志坚.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化[C].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2004
    [12]李红艳.户外运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博十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7
    [13]刘风香.户外运动与体育旅游的概念和辩证关系[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8,42(2):74-78
    [14]李久全,高捷.我国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2):1625-1627
    [15]张志坚.户外运动的健身意义及其规范化[C].国家登山运动管理中心,2004
    [16]Fischhoff B Managing perceptions[J]Issues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5,(2):83-96
    [17]Yates F & Stone E R-Risk appraisal[A].In J.F.Yates(Eds.).Risk taking behavior[C].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Ltd.,1992:387-408
    [18]于九如.投资项目风险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9]叶青.中国证券市场风险的度量与评价[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0
    [20]姜青肪、陈方正.风险度量原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0
    [21]朱淑珍.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发展中的两难[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22]张大超,李敏.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43-54
    [23]曹容宇.营林项目风险评估、决策与防范体系研究[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林业大学,2007
    [24]汪忠,黄瑞华.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理27(2):25-31
    [25]张志坚.户外论坛发言稿[R],2005
    [26]http://www.hudong.com/wiki
    [27]胡秉娇,晁岳刚,翟丽娟.中美大学生户外运动现状的调查和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2):82-85
    [28]翟丽娟.中美大学生户外运动现状及动机因素的调查与比较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8
    [29]黄学思.影响江西高校体育院系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的因素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8
    [30]张鹏飞,陆晶晶.我国户外运动研究[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25(5):47-49
    [31]钟镇吉.长春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开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32]陈婧瑜,王方刃,郁扬等.福州市高校大学生户外运动现状与预防损伤调查[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4):271-273
    [33]梁海燕,陈华.美国户外运动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24(1):64-67
    [34]陶宇平,林健聪,李超.四川省体育休闲与户外运动问题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2,(2):4-8
    [35]何娜.户外运动网站运营模式及网站发展趋势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
    [36]于海珍.“自我依托”旅游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的导引研究—以乐游户外运动俱乐部旅游网站为例[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6
    [37]韩冰.户外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导引过程及户外论坛互动能力的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38]韩瑞玲,孙静怡,段洁等.基于邻域设施的城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网站的区位取向[J].经济地理,2009,29(4):551-555
    [39]王杨、孙中伟、樊莉莉等.中国户外运动网站信息流对人流生成的导引机制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2006,8(1):84-91
    [40]李冠君.北京凯图巅峰户外运动有限公司产品组合分析[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06
    [41]门传胜.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3):115-117
    [42]张小林,张天成,朱福军.我国西部地区户外运动资源开发与营销—以重庆武隆国际山地户外挑战赛为例[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24(3):40-43
    [43]李萍.湖南省户外运动市场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4]龚君良,陈然.关于户外运动俱乐部管理机制的思考[J].法制与社会,2009:251-252
    [45]李明.北京市户外运动产业营销现状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09.
    [46]王栋桥.青岛市户外运动产业发展研究[硕士学位论文].青岛:青岛大学,2009
    [47]梁强,罗永泰.需求导向的我国户外运动产品体验营销创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9,33(1):17-19
    [48]张西林,王曼娜户外运动俱乐部规范发展探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9,17(6):95-98
    [49]单思聪.户外运动的发展—吉林省户外运动群体活动行为及消费特征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0]陈曦,王菁.户外运动组织者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责任[J].甘肃政法学院报,2007,(95):153-158
    [51]李萍,李艳翎,李骅.中国户外运动公共政策现状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7.6:13-14
    [52]黄健雄.自发性户外探险活动的民事责任研究[J].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4(4):46-51
    [53]彭婕.受害人同意和风险自负在体育运动侵权领域的应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2(2):100-104
    [54]许添元.自助户外运动若干法律问题探究——由南宁驴友案件引起的思考[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70(4):27-30
    [55]俞谢亮,肖攀.我国户外运动安全及其相关法律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8:241-242
    [56]周勇.论体育伤害侵权中的自甘冒险[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8
    [57]杜以标.公平责任原则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8
    [58]刘雪芹,黄世席.美国户外运动侵权的法律风险和免责问题研究——兼谈对中国的借鉴[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9,24(3):253-256
    [59]龚君良,熊冲.我国户外运动法律制度初探[J].湖北体育科技,2010,29(1):4345
    [60]田平平.自发性户外活动遇险事件的民事责任分析——以“南宁赵江‘7.9’洪难案”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大学,2010
    [61]侯彬彬.论户外运动所致损害的法律责任[硕士学位论文].长沙:中南大学,2010
    [62]侯国跃.论“驴友”遇险事件的民事责任[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10,27(1):106-110
    [63]刘苏.我国户外运动法律规制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33-38
    [64]林世行.中国户外运动安全归责及立法现状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10-213
    [65]张贵敏,于秀,马艳红等.高山探险、攀岩、漂流、蹦极、潜水等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实行国家就业准入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科学,2011,31(8):20-27
    [66]凌平,王清.论体育运动的风险与体育保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5):596-597
    [67]汪忠,黄瑞华.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2):25-31
    [68]董杰,刘新立,宋璐毅.北京2008年奥运会对突发事件的风险管理[J].体育与科学,2005,26(1):30-35
    [69]卢文云,熊晓正.大型体育赛事的风险及风险管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1(5):18-23
    [70]佟瑞鹏.大型社会活动事故风险管理程序与方法[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4):157-163
    [71]张传统.探险旅游安全风险管理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39(5):60-61
    [72]肖鹏.北京奥运志愿者风险管理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济南:山东大学,2008
    [73]张大超,李敏.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43-54
    [74]李俊,凌洁,陈接华等.营利性户外运动组织过程风险管理的研究[J].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2009,24(2):46-50
    [75]肖拥军.旅游地开发项目风险管理研究[博士学位论文].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76]王婷婷.山地旅游安全管理研究——以西岭雪山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0
    [77]陈刚.从风险管理角度谈学校野外生存训练课程的安全保障[J].吉林体育学院学 报,2010,26(4):115-117
    [78]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79]李新娟.山地景区旅游安全风险评价与控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2010,11(2):158-162
    [80]王梓旭.辽阳市户外运动行业风险调研报告[硕士学位论文].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2
    [81]赵刚.户外运动创伤的预防[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6,25(4):68-69
    [82]吴耿安,郑向敏.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管理初步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2007,报,2007,21(3):107-109
    [83]黄亨奋.对我国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安全防范管理体系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23(4):44-45
    [84]霍本煊,马宁波.论我国户外运动救援体系的构建[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4):93-95
    [85]陈恒兴.对滇西北地区户外运动救援机构建立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1,(15):210-213
    [86]齐震.论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J].综合管理,2009:190-192
    [87]周红伟.我国户外运动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2):92-96.
    [88]张毅超,俞文东.新疆户外运动安全问题的调查与对策研究[J].运动,2010,(11):114-115
    [89]郑向敏,范向丽,肖蓓.大学生户外运动与休闲安全认知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2):23-25
    [90]吴耿安.户外运动参与者安全防范意识调查分析—以泉州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0,(9):4043
    [91]岑乔.山地旅游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以高山和极高山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39(21):71-73
    [92]胡孝海.郑州市户外运动安全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93]胡明雷.徒步探险旅游安全保障评价体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11
    [94]赵振浩.城市中学开展户外运动体育教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硕士学位论文].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95]王三保.武汉地区普通高校开设户外运动课程的可行性研究[硕士学位论文].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96]陈载讴.我国普通高校户外运动开展现状与人才培养研究——以成都市普通高校为例[硕士学位论文].成都:四川师范大学,2008
    [97]李欣,汤波.新西兰户外运动教育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8):117-121
    [98]周红伟.浙江省山地户外运动指导员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3):18-20
    [99]杨汉,蔡楚元,刘华荣等.构建户外运动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33(4):76-80
    [100]马洪保.甘肃省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内容资源开发研究-—以兰州理工大学为例[硕士学位论文].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1
    [101]曾永忠,董伦红.中澳户外运动类职业资格证书管理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29(3):295
    [102]邱晓德.体育保险学[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2
    [103]刘苏.我国户外运动法律规制模式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45(4):33-38
    [104]深度剖析“中国驴友第一案”的二审判决结果.[EB/OL].http://outdoor.1otour.com/
    [105]仝春建.国内首个个人登山户外专项保险正式推出[N].中国保险报,2009年12月30日,第003版
    [106]汪忠,黄瑞华.国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理论、方法及其进展[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27(2):25-31
    [107]张大超,李敏.国外体育风险管理体系的理论研究[J].体育科学,2009,29(7):43-54
    [108]刘晓军.运动风险评价理论体系的构建[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
    [109]高岩,杨国孝.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选股决策[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4,32(10):62-68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