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希圣中国社会史论纲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上个世纪的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中国社会史研究掀起了一个小的高潮,出现了在当时及现在都有一定影响的人物,如顾颉刚、郭沫若、吕振羽、翦伯赞、周谷城等,这些人因其对史学研究的贡献长时间受到学人的敬仰。陶希圣作为当时社会史研究中的一员,因为政治上的原因,其史学研究一直被学人有意无意地回避或忽视。随着学术氛围的日益宽松,如今陶希圣的史学研究渐渐受到学人的关注。本文所要关注的就是陶希圣的中国社会史研究。
     文章共分三个部分。第一章介绍了陶希圣的教育背景和相关著述,以及其创办的学术刊物《食货》。陶希圣先后接受家庭教育与学校正规教育,对中西方文化都有涉猎。这为其之后的史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第二章主要说明陶希圣研究中国社会史的理念、方法和分析框架。陶希圣在中国社会史研究过程中,既从历史中寻找解决当时社会问题的答案,同时也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从史料出发重读历史,并提出了“魏晋封建说”。在陶希圣看来,研究社会史除了运用一般的科学方法,如概括的记述法、抽象法、统计法、归纳法、演绎法等外,社会史研究还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应用历史的观点、社会的观点、唯物的观点来考察。此外,还介绍了陶希圣分析中国社会史的框架,即从政治制度、经济基础、社会构造、社会关系、民族意识与阶级意识、宗法理论与实际等方面对社会史展开研究。
     第三章概括总结了陶希圣社会史的特点。首先,他在史学研究的过程中重视唯物史观的方法论。其次,他重视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作用,但他对史料与理论方法的关系又有清醒、辩证的认识。再次,对陶希圣所主张的“魏晋封建说”进行了简要的梳理。最后,介绍了陶希圣对民间社会的研究。
     本文采用分析、归纳、比较的方法,通过对陶希圣相关著述的解读及与当时学人的史学研究相对照,从横的方面对陶希圣的社会史研究进行考察,以求对其社会史研究有一个整体的、系统的把握。
From twenty to forty of last century,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of Chinese social historiography study,many people make deep influence on social historiography,such as J.G.Gu,M.R.Guo,Z.L.Lv,B.Z.Jian,G.C.Zhou,and so on.All of them win great honor in a long time because of contribution in historiography research.X.S.Tao is an important participant at that time.But,his research in historiography research is avoided or neglect always,because of his political problem.With the more and more freedom of academic environment,people attend to Tao' study results over again.The aim of the paper is to review the achievement of X.S.Tao in the study of social historiography.
     In the first part,education background and monograph of Tao's is introduced. Profiting from family 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 in youth,X.S.Tao knows well i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 culture,which establish a good context for Tao's later study in social historiography.
     In the second part,the idea,method and analysis outline of Tao's study in Chinese social historiography is presented.In the one hand,he likes to find the answers of social problem from history;in the other hand,he pays much attention to arrange historical resource and puts forward "Wei-Jin Feudal Doctrine".In his viewpoint,the way of social historiography study not only includes record and narration,abstract method,statistics method,induction,deductive method,but also includes historical,social materialistic method.
     In the third part,the characters of X.S.Tao social historiography are summarized. X.S.Tao also spreads civilian society from political system,economic foundation,social fabric(such as penny,paladin,scholar-bureaucrat,bureaucrat,abbes and army),social relation(such as marriage,family),national consciousness,class consciousness and patriarchal clan system.
     For a general and systemic mastery of social historiography study,the paper gives a new review roundly of Tao's research in social historiography by a transverse way through unscrambling X.S.Tao's treatise and collating between Tao's viewpoint and other study results in that age.
引文
[1]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2]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3]侯建新:《经济—社会史》,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91-101页。
    [1]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2]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50页。
    [3]陶希圣:《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海南强书局印行,1929年版,第91-92页。
    [4]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第195页。
    [5]陶希圣:《中国社会现象拾零》,新生命书局发行,1931年版,第211页。
    [6]陶希圣:《潮流与点滴》,台湾传记文学丛刊,1979年版,第145页。
    [1]陶希圣:《中国社会史》,文风书局印行,1944年版,第1页。
    [2]陶希圣:《中国社会史》,文风书局印行,1944年版,第95页。
    [1]《食货》,《编辑的话》,第1卷,第1期,上海书店印行,1982。
    [2]王礼锡,陆晶清:《读书杂志》,《民国从书》,第2编,79,第1-2页。
    [1]《食货》,《编辑的话》,第3卷,第1期。上海书店印行,1982。
    [1]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四册),《陶希圣岁寒松柏》,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第282页。
    [1]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8页。
    [1]何干之:《中国社会史论战》,《民国丛书》第2编,78,第46页。
    [2]何干之:《中国社会史论战》,《民国丛书》第2编,78,第45页。
    [3]何干之:《中国社会史论战》,《民国丛书》第2编,78,第45页。
    [4]何干之:《中国社会史论战》,《民国丛书》第2编,78,第46页。
    [5]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4页。
    [6]顾孟余:《国民党必须有阶级基础吗?》(1929年7月),《前进》,第1卷,第3号。转引自薛暮桥:《薛暮桥回忆录》,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61页。
    [7]何干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民国丛书》第2编,78,第104页。
    [1]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245页。
    [2]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3]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页。
    [4]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7页。
    [5]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第1页。
    [6]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7]《食货》(创刊号),《编辑的话》,第1卷,第1期。
    [1]《食货》(创刊号),《编辑的话》,第1卷,第1期。
    [2]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3]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4]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5]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1]何兹全:《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
    [2]陶希圣:《潮流与点滴》,台湾传记文学丛刊,1979年版,第111页。
    [3]何兹全:《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年,第2期。
    [4]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2页。
    [5]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73页。
    [6]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1]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第214页。
    [2]陶希圣:《中国政治思想史》(第1册第1编),重庆南方印书馆印行,1942年版,第7-8页。
    [3]陶希圣:《中国政治思想史》(第1册第3编第1期),重庆南方印书馆印行,1942年版,第68页。
    [4]陶希圣:《中国社会现象拾零》,新生命书局发行,1931年版,第433页。
    [5]陶希圣:《中国社会现象拾零》,新生命书局发行,1931年版,第458页。
    [6]陶希圣:《中国社会现象拾零》,新生命书局发行,1931年版,第498页。
    [7]陶希圣:《中国社会现象拾零》,新生命书局发行,1931年版,第499页。
    [8]鞠清远著,陶希圣校:《唐代官私工业》,新生命书局发行,1934年版,第1-2页。
    [1]陶希圣:《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海南强书局印行,1929年版,第27页。
    [2]陶希圣:《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海南强书局印行,1929年版,第29页。
    [3]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第16页。
    [4]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第17-18页。
    [5]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第23页。
    [1]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第24页。
    [2]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第25页。
    [3]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第25页。
    [1]陶希圣:《中国社会史》,文风书局印行,1944年版,第1页。
    [2]陶希圣:《中国社会史》,文风书局印行,1944年版,第95页。
    [3]陶希圣,武仙卿:《南北朝经济史》,商务印书馆发行,1936年版,第1页。
    [4]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第93页。
    [1]桑兵:《近代中国学术的地缘与流派》,《历史研究》,1999年,第3期。
    [2]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欧阳哲生编:《胡适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10页。
    [3]胡适:《介绍我自己的思想》,欧阳哲生编:《胡适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11页。
    [1]《古史辨第一册自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41页。
    [2]《古史辨第四册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40页。
    [3]《古史辨第四册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41页。
    [4]《古史辨第三册自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17页。
    [5]《古史辨第一册自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92页。
    [6]《古史辨第五册自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62页。
    [7]《古史辨第五册自序》:《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1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245页。
    [1]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页。
    [2]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第168页。
    [3]《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ⅹ页。
    [4]《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ⅶ页。
    [5]《中国古代社会研究》自序,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ⅹ页。
    [1]吕振羽:《中国社会史纲》(原版自序),《民国丛书》,第4编,72。
    [2]吕振羽:《中国社会史纲》(原版李序),《民国丛书》,第4编,72。
    [3]李季:《中国社会史论战批判》,第3页,《民国丛书》,第5编,61。
    [4]李季:《中国社会史论战批判》,第3页,《民国丛书》,第5编,61。
    [5]李季:《中国社会史论战批判》,第3页,《民国丛书》,第5编,61。
    [1]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四册),《陶希圣岁寒松柏》,传记文学出版社,1971年版,第282页。
    [2]《食货》,《编辑的话》,第1卷,第1期。
    [3]王瑛:《研究中国经济史之方法的商榷》陶希圣按语,《食货》,第1卷,第5期。
    [4]《食货》,《编辑的话》,第1卷,第2期。
    [1]陶希圣:《搜读地方志的提议》,《食货》,第1卷,第2期。
    [2]《食货》,《编辑的话》,第1卷,第1期。
    [1]《食货》,《编辑的话》,第1卷,第5期。
    [2]王瑛:《研究中国经济史之方法的商榷》陶希圣按语,《食货》,第1卷,第5期。
    [3]《食货》,《编辑的话》,第1卷,第11期。
    [4]陶希圣:《常识之科学的解释》,《食货》,第3卷,第2期。
    [5]陶希圣:《中国社会形式发达过程的新估定》,《民国丛书》,第2编,80。
    [1]陶希圣:《战国至清代社会史略说》,《食货》,第2卷,第11期。
    [2]武仙卿:《魏晋时期社会经济的转变》,《食货》,第1卷,第2期。
    [1]鞠清远:《三国时代的“客”》,《食货》,第3卷,第4期。
    [2]鞠清远:《两晋南北朝的客、门生、故吏、义附、部曲》,《食货》,第2卷,第12期。
    [3]何兹全:《魏晋时期的壮园经济的雏形》,《食货》(创刊号),第1卷,第1期。
    [4]傅安华:《东汉社会之史的考察》,《食货》,第3卷,第10期。
    [5]何兹全:《三国时期国家的三种领民》,《食货》,第1卷,第11期。
    [6]杨中一:《部曲沿革略考》,《食货》,第1卷,第3期。
    [7]吕振羽:《论两周社会形势发展的过渡性和不平衡性》,《吕振羽史论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85,388页。
    [8]吕振羽:《西周时代的中国社会》,《吕振羽史论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3,84页。
    [1]吕振羽:《论两周社会形势发展的过渡性和不平衡性》,《吕振羽史论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93页。
    [2]吕振羽:《西周时代的中国社会》,《吕振羽史论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96,100页。
    [3]吕振羽:《西周时代的中国社会》,《吕振羽史论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102页。
    [4]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0页。
    [5]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35页。
    [6]郭沫若:《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郭洙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页。
    [7]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49页。
    [8]郭沫若:《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6页。
    [1]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郭洙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0,56页。
    [2]郭沫若:《奴隶制时代》,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第55页。
    [3]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1页。
    [1]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55页。
    [1]何干之:《中国社会史论战》,《民国丛书》,第2编,78。
    [2]何干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民国丛书》,第2编,78。
    [3]王礼锡,陆晶清:《读书杂志》,《民国丛书》,第2编,79。
    [4]陶希圣:《中国社会形式发达过程的新估定》,《民国丛书》,第2编,80。
    [5]陶希圣:《辨士与游侠》,《民国丛书》,第3编,63。
    [6]吕振羽:《中国社会史纲》,《民国丛书》,第4编,72。
    [7]李季:《中国社会史论战批判》,《民国丛书》,第5编,6。
    《食货》 半月刊 《申报》 《新生命》 《新思潮》 《动力》
    [1]陶希圣:《中国社会与中国革命》,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
    [2]陶希圣:《法律学之基础知识》,新生命书局出版,1929年版。
    [3]陶希圣:《中国封建社会史》,上海南强书局印行,1929年版。
    [4]陶希圣:《中国问题之回顾与展望》,新生命书局发行,1930年版。
    [5]陶希圣:《革命论之基础知识》,新生命书局发行,1930年版。
    [6]陶希圣:《中国社会现象拾零》,新生命书局发行,1931年版。
    [7]陶希圣:《西汉经济史》,商务印书馆发行,1931年版。
    [8]陶希圣:《婚姻与家族》,商务印书馆发行,1931年版。
    [9]陶希圣:《唐代官私工业》,新生命书局发行,1934年版。
    [10]陶希圣、鞠清远:《唐代经济史》,商务印书馆发行,1936年。
    [11]陶希圣、沈巨尘:《秦汉政治制度》,商务印书馆发行,1936年。
    [12]陶希圣、武仙卿:《南北朝经济史》,商务印书馆发行,1936年。
    [13]陶希圣:《论道集》,重庆南方印书馆印行,1942年版。
    [14]陶希圣:《中国政治思想史》,重庆南方印书馆印行,1942年版。
    [15]陶希圣:《周代诸大族的信仰和组织》,清华学报,10卷3期。
    [16]陶希圣:《中国社会史》,文风书局印行,1944年版。
    [17]吴相湘:《民国百人传》(第四册),《陶希圣岁寒松柏》,1971年版,传记文学出版社。
    [18]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19]郭沫若:《奴隶制时代》,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20]《潮流与点滴》,台湾传记文学丛刊,1979年版。
    [21]《吕振羽史论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22]《顾颉刚古史论文集》(第一册),中华书局,1988年版。
    [23]冯尔康等:《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述》,天津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4]顾颉刚:《中国上古史研究讲义》,中华书局,1988年版。
    [25]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北京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26]俞吾金:《胡适文选》,上海远东出版社,1995年版。
    [27]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28]何兹全:《爱国一书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9]陶希圣:《中国社会之史的分析》,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0]《胡适论学近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31]何兹全,郭良玉:《三论一谈》,新世界出版社,2001年版。
    [32]顾颉刚:《当代中国史学》,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3]郭湛波:《近五十年中国思想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
    [34]《郭沫若与百年中国学术文化回望》,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5]欧阳哲生:《胡适选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36]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三联书店,2006年版。
    [1]齐思和:《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燕京社会科学》,1949(10)。
    [2]赵金康、张殿兴:《高宗武和陶希圣叛汪原因探析》,《河南大学学报》,1994(2)。
    [3]何兹全:《我的大学生活》,《史学理论研究》,1997(3)。
    [4]陈谦平:《首鼠两端的投机文人—陶希圣》,历史教学,1999(2)。
    [5]李根蟠:《二十世纪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研究》,《历史研究》,1999(3)。
    [6]田彤:《简析社会史论战中的方法论问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1999(4)。
    [7]郭松义:《中国社会史研究五十年》,《中国史研究》,1999(4)。
    [8]《1941年陶希圣滞港期间致陈布雷函一组》,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民国档案1999、4。
    [9]陈峰:《<食货>新探》,《史学理论研究》,2001(3)。
    [10]朱守芬:《<食货半月刊>与陶希圣》,《史林》,2001(4)。
    [11]李源涛:《20世纪30年代的食货派与中国社会经济研究》,《河北学刊》,2001(5)。
    [12]何兹全:《我所认识到的唯物史观和中国社会史研究的联系》,《高校理论战线》,2002(1)。
    [13]李根蟠:《唯物史观与中国经济史学的形成》,《河北学刊》,2002(3)。
    [14]何兹全:《我所经历的20世纪中国社会史研究》,《史学理论研究》,2003(2)。
    [15]黄静:《禹贡派与食货派的学术关联》,《学海》,2003(3)。
    [16]翁贺凯:《1927—1934陶希圣之史学研究与革命论》,《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4)。
    [17]陈希红:《评陶希圣的中国社会史研究》,《安徽史学》,2003(6)。
    [18]李洪岩:《从<读书杂志>看社会史论战》,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2003年。
    [19]陈辉娟:《陶希圣的家庭史研究及其史学意义》,《克山师专学报》,2004(4)。
    [20]孟端星、左永平:《也谈陶希圣与“和平运动”》,《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
    [21]黄静:《食货学派及其对魏晋封建说的阐发》,学术研究,2005(2)。
    [22]阮兴:《陶希圣与<食货>半月刊》,《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23]阮兴:《<食货>与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经济社会史学界》,《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5(2)。
    [24]向燕南,尹静:《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拓荒与奠基》,《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25]阿荣:《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来龙去脉》,《前沿》,2005(3)。
    [26]陈辉娟:《二十世纪20—40年代中国历史学家对中国宗族的研究》,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
    [27]陈峰:《社会史论战与现代中国史学》,中国优秀硕博论文数据库,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5年。
    [28]黄宽重:《礼律研社会——陶希圣研究中国社会史的历程》,《新史学》第十八卷第一期。
    [29]范泓:《真实的陶希圣》,http://www.hong-ye.net/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2661&Page=5.
    [30]李洪岩:《陶希圣及其中国史观》,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Sc07e2010009tb.html.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