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必武与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1948年到1956年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有识之士以极大的热情研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并将其奉为经典,这其中也包括后来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成员。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一刻起,便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将其运用到中国的革命实践中,但是年轻的共产党人却没有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虽然伟大,但却不具有普适性,不可生搬硬套地适用于各种情况,于是,在经历了照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训后,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了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并最终取得了诸多成就。
     马克思主义法学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一个被推崇然后被教条化地运用,再到实现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数的共产党人为此做出了贡献,而在这些人当中,有一个人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那就是董必武。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领导人中少数系统学习过法学的人之一,董必武在进行革命和国家建设的同时,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法学思想,深刻剖析中国的社会现实,将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与中国的现实国情相结合,提出了一套具有独创性和中国特色的完整的法学思想,推动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进程,极大地丰富了毛泽东思想,为邓小平理论提供了思想资料,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第一章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法学思想作了简单梳理;第二章首先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法学思想不能直接适用于中国实际的原因,还有中国照搬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表现和经验教训,然后总结董必武对中国国情的分析和其法学思想,使读者从中看出董必武将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原因及过程;第三章,总结董必武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过程中的地位和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和论述使人们更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大意义和董必武在此过程中所作的贡献,也希望能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法治国家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帮助。
At the beginning of Marxism has introduced to China,Chinese people of vision read and research the works of Marxism with great passion,and look it as classics,among these people there some early memb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From the first day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they already regarded the Marxism as their guiding ideology,and be used to Chinese revolution,but young Communists didn’t realize though the Marxism is very great,but it isn’t have universality,do not use it in all sort of condition.So,when the Communists took in the lesson,they start the course of let the Marxism become chinization,and finally have more achievement.
     As the important part of the Marxism,Marxist jurisprudence experienced a such process:from be praised highly to be used dogmatic to achieved chinization.During this process,that one person’s devotion is must mention,that is Dong Biwu.As one of the learly leader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who knows jurisprudence,when he is doing his career of revolution and contribute the country,he also research the Marxist jurisprudence,analyse Chinese social reality,then he make the Marxist jurisprudence and the social reality of China fall together,propose a whole legal theory by himself,that is so splendent in Chinese legal history,it also a very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cess of making Marxist jurisprudence become chinization.
     This thesis carding the classic legal thoughts of Marxism,and then set forth Dong Biwu’s analyse of Chinese social reality,and then get the reason of why he make the Marxist jurisprudence become chinization and the process of his work,next,the writer analyses Dong Biwu’s place and effect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ke the Marxist jurisprudence become chinization.Get through those analyse and exposition make people to realize the important meaning of making Marxist jurisprudence become chinization,and we hope that we can do something for our career of contribute a country under the rule of law.
引文
①田子渝:《董必武研究述评》,载《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
    ①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载《现代法学》2007年9月第5期第29卷
    ②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载《现代法学》2007年9月第5期第29卷
    ③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载《现代法学》2007年9月第5期第29卷
    ①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载《现代法学》2007年9月第5期第29卷
    ②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载《现代法学》2007年9月第5期第29卷
    ③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载《现代法学》2007年9月第5期第29卷
    ④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载《现代法学》2007年9月第5期第29卷
    ①《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第51页
    ①《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第3页
    ②《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第3页
    ③《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第3页
    ④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140页
    ⑤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139页
    ①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168—170页
    ②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页
    ③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页
    ④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199页
    ⑤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196—200页
    ①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30—233页
    ②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38—239页
    ③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39—242页
    ④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43页
    ⑤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44页
    
    ①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44页
    ②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46—249页
    ③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50页
    
    ①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50—252页
    ②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53—254页
    ③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64页
    ④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64—265页
    
    ①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67—268页
    ②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78页
    ③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78—279页
    ④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79页
    ①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版,第282页
    ②《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第38页
    ③《2008年国家司法考试辅导用书(第一卷)》,法律出版社,第38页
    
    ①《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2页
    ②冉井富:《关于马克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几点看法》,载《学海》2007年第4期
    ①冉井富:《关于马克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几点看法》,载《学海》2007年第4期
    ②冉井富:《关于马克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几点看法》,载《学海》2007年第4期
    ③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载《法学》1999年第3期
    ①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载《法学》1999年第3期
    ①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载《法学》1999年第3期
    ②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载《法学》1999年第3期
    ①梅雪:《董必武与依法治国方略和实践的历史发展》,载《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②《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81页
    ③岳远尊:《试论董必武的立法思想—重读〈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有感》,载《世纪桥》2008年第11期
    ④《董必武传(下)》,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13页
    ①《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18页
    ②《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0页
    ③《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80页
    ④《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81页
    ⑤《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80页
    ①任舒泽:《董必武法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载《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79页
    ②岳远尊:《试论董必武的立法思想—重读〈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有感》,载《世纪桥》2008年第11期
    ①《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7页
    ②《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2页
    ③《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53页
    ④李敏昌,胡兆满:《论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载《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683页
    ①《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54页
    ②《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45页
    ③《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49页
    ④《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479页
    ⑤《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261页
    ⑥《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102页
    ⑦《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第207页
    ⑧《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82页
    ①《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548—549页
    ②夏锦文:《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体系》,载《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③《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88—389页
    ④《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版,第310页
    ⑤夏锦文:《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体系》,载《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①《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49—350页
    ②《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50页
    ③《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6页
    ①《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7页
    ②《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页
    ③萧伯符:《“信法”与“守法”——董必武有关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载《理论法学》2002年第12期
    ④《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22页
    ⑤《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199—200页
    ⑥《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88页
    ⑦《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82页
    ⑧《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77页
    ①《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351—352页
    ②武延平:《学习董必武的法制思想,进一步提高依法办事的观念》,载《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①张清:《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①《董必武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42页
    
    ①祝接龙:《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刊网,2006年4月
    ②祝接龙:《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刊网,2006年4月
    [1]薛伦倬:《马克思主义法学新探》,重庆出版社1992年10月第1版
    [2]黎国智:《马克思主义法学论著导读》,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7月第1版
    [3]《董必武传》撰写组:《董必武传1886——1975》,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胡传章,哈经雄:《董必武传记》,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1]《董必武法学文集》,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第1版
    [2]《董必武选集》,人民出版社1985年3月第1版
    [3]《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法律出版社1986年2月第1版
    [4]《董必武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5]孙琬钟,吴家友,杨瑞广:《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二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8月第1版
    [6]孙琬钟,刘瑞川:《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三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7]孙琬钟,吕伯涛:《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10月第1版
    [8]孙琬钟,应勇:《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人民法院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1]岳远尊:《董必武法治思想研究》,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刊网,2004年4月
    [2]祝接龙:《董必武民主法制思想研究》,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期刊网,2006年4月
    [1]徐亚文:《“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7月第4期第58卷
    [2]李龙:《“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与法学的创新》,《武汉大学学报》2005年7月第4期
    [3]张清:《传承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4]黎国智,田成有:《创新与超越——马克思主义法学在当代中国的命运》,《现代法学》1995年第6期
    [5]隋晶秋:《对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发展的认识》,《哈尔滨学院学报》2003年2月第24卷第2期
    [6]孙国华:《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几点看法》,《中国大学教学》2004年第5期
    [7]冉井富:《关于马克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几点看法》,《学海》2007年第4期
    [8]蔡定剑:《关于前苏联法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影响——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22)》,《法学》1999年第3期
    [9]张光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几个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6年第5期
    [10]蔡定剑:《阶级斗争与新中国法制建设——建国以来法学界重大事件研究(十一)》,《法学》1998年第4期
    [11]王良虎:《近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综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1月第1期
    [12]杨心宇,李凯:《略论苏联法对我国法学的影响》,《复旦学报》2002年第4期
    [13]刘升平,张文显:《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1995年第1期
    [14]李晖:《论马克思法律观的形成》,《政法论丛》2004年2月第1期
    [15]石茂生:《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标志》,《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16]马治国:《论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法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指导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5期
    [17]郭道晖:《马克思法学在中国的命运——论“回到马克思,检验马克思,发展马克思”》,《法学》2006年第4期
    [18]杜光:《马克思是怎样论述自由的》,《炎黄春秋》2004年第9期
    [19]张恒山:《马克思主义,法学及其当代主题》,《学海》2007年第4期
    [20]严励:《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与创新——以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核心的法律观为视角》,《法治论丛》2006年5月第3期
    [21]蒋传光:《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及其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7年7月第4期
    [22]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第三次创新》,《法学家》2006年第5期
    [23]付子堂:《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研究论纲——写在《现代法学》首任主编黎国智教授80寿辰之际》,《现代法学》2007年9月第5期
    [24]刘庆东:《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奠基之作——读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法制与社会》2007年第6期
    [25]李道重:《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不容否定》,《青海社会科学》1991年第6期
    [26]李龙:《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光辉历程——兼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历史地位》,《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1期
    [27]雍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毛泽东思想研究》2000年第6期
    [28]谢冬慧:《全球化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政治与法律》2008年第5期
    [29]李龙,魏腊云:《人本法律观: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湘潭大学学报》2007年3月第2期
    [30]高全喜:《时代精神与马克思主义法学》,《学海》2007年第4期
    [31]孙光妍,于逸生:《苏联法影响中国法制发展进程之回顾》,《法学研究》2003年第1期
    [32]张文显:《再论建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学》,《中国法学》1997年第3期
    [33]萧伯符:《“信法”与“守法”——董必武有关法律思想及其现实指导意义》,《法学》2002年第12期
    [34]赵文静:《从“依法办事”到“依法治国”——董必武法律思想及现实指导意义》,《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第12期
    [35]李卫东:《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与依法治国》,《理论月刊》2002年第9期
    [36]戴开柱:《董必武的法制建设观》,《求索》2005年第12期
    [37]公丕祥:《董必武的司法权威观》,《法律科学》2006年第1期
    [38]潘嘉玮:《董必武法律思想初探》,《毛泽东思想研究》1994年第3期
    [39]夏雨:《董必武法律思想与中国法治》,《河北法学》2002年9月第5期
    [40]刘亚兴:《董必武法学思想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意义》,《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4月第4期
    [41]陈新,单涛:《董必武法制思想浅析》,《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9月第3期
    [42]柯新凡:《董必武法制思想形成历史过程初探》,《河南大学学报》2004年11月第6期
    [43]夏锦文:《董必武人民司法思想的理论体系》,《江苏社会科学》2006年第6期
    [44]欧宁:《董必武司法独立思想解读》,《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年5月第10卷第4期
    [45]田子渝:《董必武研究述评》,《近代史研究》1987年第3期
    [46]华友根:《董必武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法律思想》,《学海》1992年第4期
    [47]邹泉康:《建国初期的董必武与法制建设》,《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3月第1期
    [48]李敏昌,胡兆满:《论董必武的“人民司法”思想》,《江汉大学学报》2002年6月第21卷第3期
    [49]汪习根,王冰:《论法治理念在当代中国的奠基——董必武法治思想探讨》,《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2年5月第22卷第3期
    [50]柯新凡:《论建国后董必武的守法思想》,《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2月第23卷第2期
    [51]王新宇:《破中求立——董必武司法改革思想解读》,《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52]邱萍:《浅议董必武执政法治思想》,《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53]岳远尊:《试论董必武的立法思想——重读〈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有感》,《世纪桥》2008年第1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