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法院与法官制度探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依法治国进程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社会关系被纳入司法调整的范围,法院审判案件的数量每年都在上升。随着参与过审判的社会公众越来越多,法院与法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社会对法院与法官的评价既有积极的赞许,又有不满和指责。
     司法裁判的本质是一种判断,有其自身固有的基本原则和运行规律。法官的判断客观、中立、公开、公正,既要保证不受外来的干涉,又要保证不违背自己的良知。法院体制和法官制度的构建,必须体现司法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任何不尊重客观规律的做法,都会在实践中暴露制度的缺陷,损害司法的公正与权威。当前,社会对司法的不满和司法自身存在的问题,都可以从制度上找到原因。虽然问题出现和表现在法院和法官身上,但问题的根源在于违背司法基本规律和特点的制度设计,是法院与法官自身无法解决的。
     本文围绕地方法院与法官制度,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从司法权的性质入手,分析了法院与法官的特点,论述了法院的解决纠纷和延伸性功能;法官职业只有具有专门性知识与经验的人才能胜任法官职业。从我国司法制度形成的历史过程看,我国现行的司法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西方法律思想、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混合体。封建社会的“一人政府”持续到清朝末年,司法总体上是残暴、黑暗的;清末修律引进西方法律制度,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持续进行司法的改良;中国共产党则在根据在建立了人民司法制度。第二部分,分析问题。地方法院与法官制度存在的三个问题:一是任职资格“大众化”。《法官法》作为特别法,把法官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区别开来,无疑具有积极意义。但《法官法》一些地方存在漏洞,不够完善,执行过程中约束力不强,致使部分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入法院,还造成了部分基层法院法官“断层”。二是内部管理行政化。由于法院无法避免外来的干涉,不得不采取行政的方法进行对抗,如审判委员会“集体负责”下的“集体不负责”,成为法院的“保护伞”;院长、庭长有权决定案件,成为法官的“保护伞”。法官身份虚拟化,法官在法院成为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种待遇;人事管理等级化,法院设置了从科员级到副总理级的法官等级制度,与法官平等参与审判相矛盾;审判管理审批制,审判审批作为长期以来法院工作运行的“潜规则”,反而替代了正式的规则,对审判结果具有决定作用。三是人身关系地方化。法院的经费、法官的职务来自地方,形成了对地方的依附关系。宪法规定法院“不受行政机关干涉”,但由于人、财、物掌握在行政机关,实际上无法独立于行政机关,更无法独立于其他机关。第三部分,解决问题。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是必须坚持的政治原则,在不触及国家政治体制层面的前提下,从法院体制、法官制度存在问题入手,按照增强对抗外来干涉、完善内部职权配置的思路,循序渐进地进行改革完善。从外部讲,主要是以保障独立审判为核心,推进地方法院体制改革,落实法院的宪法地位;法院逐步实行垂直管理,人、财、物由最高法院、省级法院会同同级人大商定。从内部讲,主要是以保障公正司法为核心,完善审判工作运行机制,取消院长、庭长签发文书制度;完善审判流程运行机制,采取灵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和纠纷;完善审判委员会职能设置,多研究宏观问题,少研究个案;完善行政工作运行机制,保障法官独立、高效、便捷行使审判权;完善法官管理制度,明确法官编制,法官任免要增强权威性;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成为公众参与司法的平台,形成法院与社会良性互动等。
     总之,当前研究法院与法官问题,可能比研究宪法和法律问题更具有现实性,也可能更有意义。要采取全面、系统、多层次的办法来分析当前法院体制和法官制度存在的问题,先易后难地解决存在的问题,达到一定的目的和成效。
With the rule of law process, in-depth, more and more social relations were included in the scope of judicial adjustment, the court tried the number of cases is rising each year. Involved in the trial with the public more and more courts and judges have increasingly attracted attention, the community court and the judge's assessment of both positive and praise, there are discontent and accusations.
     The nature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s a judge, has its own inherent laws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operation. The judges to determine an objective, neutral, open, fair, and it is necessary to ensure non-interference from outside, but also guarantee not to violate their own conscience. Court system and judges to build the system, must reflect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s and basic rules of justice. Respect the objective laws of any practice will be exposed to the system in practice, defects, damage to proper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authority. At present, the community dissatisfaction with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nd judicial their own problems, can be found from the system causes. Although the problem occu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courts and judges in the body, but the root of the problem is that contrary to the basic law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judicial system design, is the Court and the judges themselves can not be resolved.
     This system around the court with judges from the three aspects are discussed. The first part, ask questions. From the nature of judicial pow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ourt and the judge discusses the Court's dispute resolution and extension of sexual function; judges only with the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of judges who can perform job. From the formation of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China's judicial system, China's current judicial system is a Marxist legal thought, the Western legal though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legal thinking a mixture. Feudal society, "one man government" continued into the Qing Dynasty, the whol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s brutal, dark; Qing law amendments to introduce the Western legal system, the Northern Government, the National Government's continuing improvement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Justice system. The second part, analyzing the problem. District Court with the judge system is the three questions: First, qualifications "popular." "Judge Law" as a special law, the judges from the staff of state organs separately, will undoubtedly have positive significance. But "the Judges Law," there are loopholes in some places, inadequat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cess of binding is not strong, resulting in some staff do not meet the conditions of access to the courts, but also caused some grass-roots members of the Court "fault." Second, administration of internal management. Since the Court can not avoid external interference, had to take administrative means to confront, such as the Judicial Committee, "collective responsibility" under the "collective irresponsibility" as the Court's "umbrella"; the President, the President the power to decide cases, as judge's "umbrella." Judge identity virtualization, the judge in the courts become a symbol, a symbol, a treatment; personnel management hierarchies, the court set the level from the Clerks to the vice-premier level hierarchy of judges, with equal participation in the trial judge in contradiction; trial management review and approval, as a long-standing work of the Court approving the trial run of the "hidden rules", but replaces the formal rules, have a decisive role on the outcome of the trial. Thir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hysical localization. Funds of the Court, the judge's office from the local form of local dependence. Constitution provides that the court "from executive interference", but because of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held by the executive authorities, in fact can not be independent of the executive, let alone independent of other organs. The third part of the problem. Party leadership, people's congress supervision, and political principles must be adhered to, without touching the country's political system, under the premise level, from the court system, judges system is plagued with problems, we should, according to strengthen against foreign interference, improve the internal terms of configuration ideas, step by step manner Reforming and Improving. From external stresses, the main concern is the protection of independent trials as the core, to promote the district court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urt's constitutional status; Court of the progressive introduction of vertical management, human, financial, and material from the Supreme Court, provincial court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 agreed. Internally, the main concern is the protection impartial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as the core, improve the working mechanism for the trial to remove the President, the President issued instrument system;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trial process and adopt a flexible approach to resolve social conflicts and disputes; improve the functions of the judicial committee set up, more research on macro issues, less a case study; a well-run administrative mechanism to ensure that judges are independent, efficient, and convenient to exercise jurisdiction; improve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the judges, the judges clearly prepared to enhance the authority of appointment and dismissal of judges; improving the people's jury system, and become a public involved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platform, forming a benign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Court and the community.
     In short, the current examination of the Court and judges of the problem may be worse than study the constitutional and legal issues more realistic, it may be more meaningful. To take a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multi-level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court system and judges exist in the system, starting with the easier to solve existing problems and achieve a certain purpose and effectiveness.
引文
[1]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7页。
    [2]肖扬主编:《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7页。
    [3]信春鹰:《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载《全国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读本》2008年版,第181页。
    [1]德沃金:《法律帝国》,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版,第361-362页。
    [2]郑瑞法主编:《法院现代化建设战略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
    [3]陈兴良:《法官职业化:根据与标志》,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23页。
    [4]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等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第88页。
    [1]瞿同祖:《清代地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31页。
    [2]何勤华:《法院文化史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第257页。
    [3]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9页。
    [4]陈泓毅:《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7页。
    [1]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7页。
    [2]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8页。
    [1]王少南主编:《审判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1页。
    [2]祝铭山:《法官职业化与现代司法观念》,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
    [3]付子堂:《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法律和法治思想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中国长安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
    [1]2002年7月5日肖扬《在全国法院队伍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陈卫东、韩红兴:《法官职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2003年版,第29页。
    [2]肖扬主编:《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页。
    [1]周道弯:《司法改革与司法实务探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第18页。
    [1]祝铭山:《法官职业化与现代司法理念》,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6页。
    [2]章武生、李瑞霞:《法官职业化的路径及其选择》,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59页。
    [3]郑其绪、司江伟、张玲玲:《人才评价》,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49-50页。
    [4]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346页。
    [5]2009年2月11日《南方周末》。
    [1]霍宪丹:《法律人才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第一资源》,载《法律人才与司法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38页。
    [2]孙谦、郑成良主编:《有关国家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经验》,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41页。
    [3]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01页。
    [4]参见2009年3月10日《北京晚报》
    [5]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10月第1版,第338-346页。
    [6]这里出现了一种令人莫名其妙的悖论:应该严进宽出的法院院长、副院长等领导人员,却是菲常之容易,几乎没有什么门槛;而从事一股审判工作的人员却要过五关斩六将地一路披荆斩棘,进入法院之路真是有如登天。这种怪现象导致了很多问题。
    [1]汪习根主编:《司法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7-85页。
    [2]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2页。
    [3]王少南主编:《法院人才管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72页。
    [1]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20页。
    [2][英]丹尼斯·罗伊德著,张茂柏译《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第166页。
    [1][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著,郑戈译《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2-105页。
    [1]常怡:《论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载《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诉讼法理论与实践(1998年卷)》,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第78页。
    [2]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4-155页。
    [3]王公义:《中国的司法体制现状及改革趋势》,载《法律人才与司法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第119页。
    [1]於兴中:《法治与文明秩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23页。
    [2]肖扬 主编:《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3]范忠信:《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权力潜规则》,载《中国文化与法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页。
    [1]陈卫东、韩红兴:《法官职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36页。
    [1]范忠信:《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权力潜规则》,载《中国文化与法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35页。
    [1]郝铁川:《秩序与渐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法治国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页。
    [2]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
    [3]王德志:《宪法基本理论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4]孙谦、郑成良主编:《有关国家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经验》,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48页。
    [5]范忠信:《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权力潜规则》,载《中国文化与法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21页。
    [1]王少南主编:《法院人才管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403页。
    [1]许道敏:《论权力的法治秩序》,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5页。
    [2]陈卫东、韩红兴:《法官职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2页。
    [1]周道鸾主编:《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02页。
    [1]肖扬主编:《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5页。
    [1]王少南:《法官职业化“五论”》,《法官职业化建改指导与研究》2004年第1辑,第156页。
    [2]尹忠显主编《法院工作规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1]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调研组:《我国陪审制度改革动因分析及若干前瞻问题思考》,载《法院现代化建设战略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91页。
    [2]孙谦、郑成良主编:《有关国家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经验》,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179页。
    [3]郝银钟:《刑事公诉学原理论纲》,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229页。
    [1]周道鸾:《司法改革三十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24页。
    [1]宋妍:《ADR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析》,载《法院现代化建设战略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37页。
    [1]周道鸾:《司法改革三十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第121-125页。
    [2]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122页。
    [1]尹忠显主编:《法院工作规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415页。
    [2]范忠信:《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权力潜规则》,载《中国文化与法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第122页。
    [3]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6页。
    [4]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83页。
    [5]王少南主编:《法院人才管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24页。
    [6]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38页。
    [1]孙谦、郑成良主编:《有天国家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经验》,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第51页。
    [2][德]迈克尔·格雷斯曼著,吕芳、连丹波译《德国司法公务员制度》,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120-135页。
    [3]王德忠:《宪法基本理论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第164页
    [4]汪习根主编:《司法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07页。
    [5]李步云:《法苑春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第141页。
    [6]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37页。
    [7]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152页。
    [1]许道敏:《论权力的法治秩序》,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3页。
    [1]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39页。
    [2]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第273页。
    [3]周道鸾主编:《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第185页。
    [4]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13页。
    [1]汪习根主编:《司法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09页。
    [1]最高法院原副院长黄松有因涉嫌腐败被免职即是一例,它引起了全社会和决策层对司法的关注。
    [1].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李步云:《法苑春秋》,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年版2005年版。
    [4].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5].苏力:《送法下乡》,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王德志:《宪法基本理论研究》,光明日报出版社2004年版。
    [7].周道鸾主编《外国法院组织与法官制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0年版。
    [8].周道鸾:《司法改革三十年》,人民法院出版社2009年版。
    [9].周道鸾:《司法改革与司法实务探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年版。
    [10].韩波:《法院体制改革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11].丁义军主编:《法院文化建设》,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年版。
    [12].汪习根主编:《司法权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3].肖扬主编:《当代司法体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4].尹忠显主编:《法院工作规律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15].王少南主编:《法院人才管理学》,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16].孙谦,郑成良主编:《有关国家司法改革的理念与经验》,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7].何勤华:《法院文化史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8].陈泓毅:《法治、启蒙与现代法的精神》,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9].於兴中:《法治与文明秩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0].贺卫方:《司法的理念与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1].[英]丹尼斯·罗伊德著,张茂柏译:《法律的理念》,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22].[美]米尔伊安·R·达玛什卡著,郑戈译:《司法和国家权力的多种面孔》,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3].郑其绪、司江伟、张玲玲:《人才评价》,石油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信春鹰:《中国国情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载《全国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读本》2008年版。
    [2].付子堂:《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法律和法治思想中国化的丰富和发展》,载《全国政法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读本》2008年版。
    [3].常怡:《论独立审判,只服从法律》,载《司法公正和司法改革——诉讼法理论与实践(1998年卷)》,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年版。
    [4].许道敏:《论权力的法治秩序》,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范忠信:《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权力潜规则》,载《中国文化与法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6].祝铭山:《法官职业化与现代司法理念》,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7].霍宪丹:《法律人才是建设法治国家的第一资源》,载《法律人才与司法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8].[德]迈克尔·格雷斯曼著,吕芳、连丹波译:《德国司法公务员制度》,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9].宋妍:《ADR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探析》,载《法院现代化建设战略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10].浙江省慈溪市人民法院调研组:《我国陪审制度改革动因分析及若干前瞻问题思考》,载《法院现代化建设战略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7年版。
    [11].郝银钟:《刑事公诉学原理论纲》,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丛》,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王少南:《法官职业化“五论”》,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2004年版。
    [13].陈卫东、韩红兴:《法官职业化若干问题的思考》,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14].郝铁川:《秩序与渐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依法治国研究》,载《中国社会 科学院法学博士后论从》第一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王公义:《中国的司法体制现状及改革趋势》,载《法律人才与司法改革》,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版。
    [16].章武生、李瑞霞:《法官职业化的路径及其选择》,载《法官职业化建设指导与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2003年版。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