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木构架营造技艺比较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拟对江南地区传统木构架营造的做法进行比较,理清不同地区及帮派营造工艺的异同,总结江南营造技艺的地域特征与历史特征,从而提高对江南木构架的认识水平,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类保护进行理论探索。
     本文主要选取江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营造技艺: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婺州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同时兼顾江南周边地区以及与北方和中原地区的比较研究,探讨江南木构架作为我国南方重要的营造体系所代表的的建筑技术水平和技术特征以及江南地区木构营造技艺的地域多样性。另外,本文还对江南木构架建筑的历史发展变化进行了探讨,以期在建筑历史的环境下讨论江南木构架营造技艺的价值。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部分为引言,内容包括对营造技艺这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概念上进行阐述;对本文所研究的江南的范畴进行了界定,并介绍了江南木构架营造技艺发展的环境。第一章至第三章是对江南木构架从形制、结构、构造、做法、工艺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做了建筑学上的分析。第四章对江南木构架的装饰工艺进行了归纳。第五章从历史和地域文化的角度对江南木构架的特征和内部差异做了分析,探讨了历史因素和地域因素的影响。
The paper compare Jiangnan traditional wooden frame to create practice to sort out the different parts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gang to create a process, summed up the Jiangnan skills to create geographical features and historical characteristics, thereby increasing the level of awareness of the Jiangnan wooden frame, and non-material the protec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classification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In this paper, select the Jiangnan region representative skills to create:Xiangshan help the traditional building skills to create, traditional houses in Wuzhou skills to create, Huizhou traditional houses skills to create as the object of study,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the Jiangnan surrounding area and with the Northern and Central Plains comparative study on Jiangnan wooden frame as important to create a system of southern China represented the level of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Jiangnan region, timber-framed skills to create geographical diversity. In addition, also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the Jiangnan timber frame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create the value of the skills discussed in the architectural history of the environment Jiangnan wooden frame.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six chapter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elaborated on the concept of skills to create such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outh of the areas studied in this paper defines and describes the Jiangnan wooden frame to create a skills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Chapter1to Chapter Jiangnan wooden frame from the shape, structure, structure, practices,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rchitecture. Chapter Jiangnan wooden frame decorative craft summarized. Chapter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istory and local culture Jiangna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oden frame and internal differences do analysis of the historical factors and geographical factors.
引文
①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增编,刘敦祯校阅,《营造法原(第二版)》,前言,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年。
    ①马全宝,《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田野考察与保护方法探析》,中国艺术研究院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①沈黎在其申请博士学位论文《香山帮匠作系统变迁研究》对香山帮地域范围论述中,整理了江南名称由来以及范围变化。
    ②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第39~46页。
    ③谭其骧主编,《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第51~56页。
    ④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页。李伯重:《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日]斯波义信著,方健、何忠礼译:《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①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序》,《梁思成全集(第七卷)》,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年,第9页。
    ①孙大章,中国民居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第307页。
    ①刘杰,《江南木构》,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74页。
    ①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营造法原(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第12页。
    ①《营造法原》中算得后廊柱高度为八尺五寸半,可能为作者笔误。详见姚承祖原著,张至刚增编,刘敦桢校阅,《营造法原(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第14页。
    ①张仲一,曹见宾,付高杰,杜修均.徽州明代住宅[M].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7.5.
    ②详见王效清主编,中国古建筑术语词典,文物出版社,2007年,第一版。
    ①过汉泉,古建筑木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第56~65页。
    ①萧默,《屋角起翘缘起及其流布》,《萧默建筑艺术论集》,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第78页。
    ②高念华,《对江南角翘问题的几点看法》,《古建园林技术》,1987年,第26页。
    ③岳青、赵晓梅、徐怡涛,《中国建筑翼角起翘形制源流考》,
    ①出参,即北方所谓之出挑,以桁的中心为准,向内外两侧各出一级称为三出参,出两级则为五出参。
    ①参考资料:朱永春、潘国泰,明清徽州建筑中斗栱的若干地域特征,建筑学报,1986年第6期,第59~61页。
    ①参考资料包括:中国艺术研究院编,《香山帮传统建筑营造技艺保护规划(征求意见稿)》,2009,内部资料。陈薇,《江南明式彩画制作工序》,《古建园林技术》,1989年03期。崔晋余主编,《苏州香山帮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第120~122页。
    ②明代时期,胶粉用铅白粉加鱼鳔胶等调成,现在被胶水等材料取代。
    ③香山帮建筑彩画中仅“上五彩”中用沥粉。
    ①潘谷西,《营造法式初探一》,《南京工学院学报》1980年第四期。
    ②傅熹年,《试论唐至明代官式建筑发展的脉络及其与地方传统的关系》,《文物》1999年第十期。
    ③张十庆,《营造法式的技术源流及其与江南建筑的关联探讨》,《建筑史论文集》第十七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①赵琳、张朝晖,略论宋元江南建筑技术与装饰地域特征的滞后现象,作家杂志,2010年第6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公约选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王文章主编.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版社,2006.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与国内法规选编[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刘叙杰,傅熹年,郭黛姮,潘谷西,孙大章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五卷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2003.
    刘敦桢主编.中国古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4.
    梁思成.清式营造则例[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
    王璞子.工程做法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编.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M].科学出版社.1985
    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8
    刘致平.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8
    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马炳坚.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蒋广全.中国清代官式建筑彩画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刘大可.中国古建筑瓦石营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6.
    井庆升.清式大木作操作工艺[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马瑞田.中国古建彩画[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6.
    姚承祖原著.营造法原[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6.
    马炳坚.北京四合院建筑[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9.
    过汉泉.古建筑木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刘一鸣.古建筑砖细工[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崔晋余.苏州香山帮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林会承.传统建筑手册——形式与作法篇[M].台北:艺术家出版社.1995.
    祁英涛.祁英涛古建筑论文集[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2.
    柴泽俊.柴泽俊古建筑文集[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9.
    路玉章.木工雕刻技术与传统雕刻图谱[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中国建筑业协会古建筑施工分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园林工程分会.古建园林工程施工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李浈.中国传统建筑形制与工艺[M],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陈志华.俞源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陈志华,李秋香.诸葛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浙江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王仲奋.东方住宅明珠——浙江东阳民居[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余英.中国东南系建筑区系类型研究[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洪铁成.东阳明清住宅[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
    黄浩.江西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戴志坚.福建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丁俊清,杨新平.浙江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单德启.安徽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张仲一,曹见宾,付高杰,杜修均.徽州明代住宅[M].北京:建筑工程出版社,1957
    张十庆.古代营建技术中的“样”、“造”、“作”[G].建筑史论文集(第15辑),2002.
    郭湖生.关于《鲁班营造正式》和《鲁班经》[G].科技史论文集(第七辑),1981年6月.
    朱光亚.中国古代建筑区划与谱系研究初探[G].见:陆元鼎,潘安编.中国传统民居营造与技术.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十项基本原则[J].学习与实践,2006年11期.
    祁庆富.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传承及传承人[J].西北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廖明君,周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日本经验[J].学术访谈,2007年01期
    谭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沈黎.香山帮匠作系统变迁研究[D].同济大学建筑学院.
    杨慧.匠心探原—苏南传统建筑屋面与筑脊及油漆工艺研究[D].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曹永沛.徽州古建筑“马头墙”的种类构造与做法[J].古建园林技术.1990.8.25.
    程极悦,程硕.徽州传统民居概述[J].安徽建筑.2001.6.28
    程极悦.徽商和水口园林——徽州古典园林初探[J].建筑学报.1987.10.28.
    姚光钰.徽州明清民居工艺技术[J].古建园林技术.1993.8.25.
    周燕芳.浅谈徽州民居的成因及特点[J].华中建筑.2006.11.25.
    马全宝.香山帮传统营造技艺田野考察与保护方法探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