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刑事辩护律师的权利保护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刑事辩护制度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的制度,曾被称为是上帝给与人类最好的恩惠。它事关被追诉人的切身利益,与国家的法制建设密切相关,是人权保护和彰显国家法治文明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律师职业的起点和展现律师综合素质的重要舞台。当前,为更好的保护被追诉人的权利,实现追求真实和程序公正的目标而赋予辩护律师充分的辩护权,是目前各国通行的做法。联合国也制定了一系列的文件来保证辩护律师权利,形成了刑事辩护律师权利的国际标准,虽然其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也为许多国家认同和遵循。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也不例外,在1997年开始实施的《刑事诉讼法》中对辩护律师的权利作出了一定的规定。这曾被认为是中国人权保障的标志性事件,但始料未及的是,在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诸多问题,侵犯人权的事件不断涌现,辩护律师在诉讼程序中所起的作用非常有限,辩护律师的权利不但没有得到充分的保障,相反对仅有的辩护权利还予以种种限制,甚至有机关对辩护律师进行职业报复,致使辩护律师的工作遭遇重重阻力,难以有效开展,不少律师因正当的执业行为而身陷囹圄,在物质和精神上遭受重大打击,甚至出现了律师不愿意从事刑事辩护的现象。
     在充分认识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共分四个部分加以论述,第一部分是对联合国和两大法系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国家相关法律文件的简单考察,探求国外及国际上对刑事辩护律师的通行的保护范围,可以看到,其对辩护律师的权利不但规定非常全面,而且还采取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对其予以保护。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辩护律师的发展历史,指明在古代中国不可能出现刑事辩护律师,然后是对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关于刑事辩护律师的权利规定的考察,根据刑事诉讼法的条文,列明根据现行法律律师所享有的权利,结合实践,指出我国司法实践中刑事辩护律师面临的阅卷难、会见难、辩护意见采纳率低、侦查阶段身份不明确等问题。第三部分从法律、理念、公民的认识等几个方面阐释辩护律师尴尬局面形成的原因。最后一部分论述为什么要对辩护律师的权利予以完善和保护,以及从法律和实际的操作层面对如何完善我国的刑事辩护制度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通过自己的论述说明我国辩护律师的现状,为我国刑事辩护律师争取宽松的执业环境起一点作用,为国家的法治化进程增砖添瓦。
引文
① 李峰、梁静、丁娟:《律师制度改革热点问题研究》,人民法院出版社 2004 年版,第 195 页。
    ② 陈兴良:《为辩护权辩护—刑事司法视野中的辩护权》,载《法学》2004 年第 1 期。
    ③ 何进平:《浅论我国的律师刑事诉讼调查取证权》,载《天府新论》2006 年第 4 期。
    ④ [法]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98 年版,第 99-100 页。
    ⑤ 杨一平:《司法正义论》,法律出版社 1999 年版,第 176 页。
    ⑥ 马军:《刑事辩护,律师成名的摇篮》,载《中国律师》1996 年第 1 期。
    ① 王志国:《关于律师的名言》,转引自重庆损害赔偿网
    ② 陈兴良:《为辩护权辩护——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辩护权》,载《法学》2004 年第 1 期。
    ③ 张冬梅:《完善我国辩护制度研究》,载《河北法学》2004 年第 6 期。
    ④ 张会新、李建强:《中国律师的现状和命运》,转引自:http://www.hbvhbv.com.forum.printpage.asp?boardID=1004&IP=295764。
     ① 陈光中:《意大利刑事诉讼法典》中译版序,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 年版。
     ① 陈瑞华:《修改后的中国刑事诉讼法》,载于《现代法学》1996 年第 5 期。
     ① 孙长久:《侦察程序与人权》,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0 年版。
    ② 申君贵、伍光红:《困境与出路:关于侦查阶段律师权利的考察与反思》,载《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 10 月第 5 期。
    ①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54 页。
    ② 程荣斌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第 203 页。
    ③ 田文昌:《欧洲六国证据立法和司法制度考察随笔》,载 2001 年 2 月 25 日《法制日报》。
    
    ① 李心鉴:《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90 页。
    ② 李昌珂译:《德国刑事诉讼法典》,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69-70 页。
    ① 马作武:《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暨南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74 页。
    ② 徐家力:《中华民国律师制度史》,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 页。
    ③ 徐家力:《中华民国律师制度史》“前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
    ④ [美]兰比尔.沃拉:《中国:前现代化的阵痛—1800 至今的历史回顾》,廖七一等译,辽宁人民出社 1989 年版,中译本序,第 3 页
    
    ① 刘正清:《中国第一例罢辩时间的台前幕后》,载《中国律师》1999 年第 11 期。
    ② [英]边沁:《政府片论》,商务印书馆 1995 年版,第 99 页。
     ① 陈光中、徐静村:《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45 页。
    ② 马进保:《律师在侦查阶段介入诉讼探悉》,载陈光中、江伟主编:《诉讼法论丛》第 2 卷,法律出版社 1998年版。
    ① 樊崇义:《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与对策研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1 年版,第 105 页。
    ② 吴宏耀、张燕:《我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载《中国司法》2004 年第 12 期。
    ③ 申君贵、伍广红:《困境与出路:关于侦查阶段律师权利的考察与反思》,载《广西右江民族师专学报》2004年第 5 期。
    ①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38 页。
    ② 川岛武宜著:《现代化与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4 年版。
    ③ 陶维东:《控辩失衡与制度缺陷—兼评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下辩护律师作用发挥的障碍》,载《社会科学研究》2005 年第 2 期
    
    ① 李心鉴著:《刑事诉讼构造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8 年版,第 179 页。
    ② 陈兴良:《为辩护权辩护——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辩护权》,载《法学》2004 年第 1 期。
    ③ 陈令春、席刚:《刑事辩护律师阅卷权之缺陷与证据开示制度之构建》,载《山东审判》第 22 卷总第 170 期。
    ① 陈令春、席刚:《刑事诉讼律师阅卷权之缺陷与证据开示制度之构建》,载《山东审判》第 22 卷总第 170 期
    ② 数据转引自许兰亭教授个人网站。
    
    ① 苗绘、吕途:《完善我国律师刑事辩护制度的若干思考》,载《理论观察》2003 年第 5 期。
    ② 刘江:《我国律师执业困境及对策》,载《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 年第 2 期。
     ① 周伟:《保护人身自由条款比较研究:兼论宪法第 37 条之修改》,载《法学评论》2004 年第 4 期。
    
    ① 陈秋兰:《一个不得不说的话题:律师伪证罪》,载《中国律师》2000 年第 9 期。
    ② 张冬梅:《完善我国辩护制度研究》,载《河北法学》2004 年 6 月第 6 期。
    ③ 王丽:《律师刑事责任比较研究》,法律出版社 202 年版,113 页。
    ①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1990 年版。
    ② 转引自:蒋伟龙:《法律职业共同体探微》,载《探索与争鸣》(理论月刊)2003 年第 12 期。
    ③ 高鸿钧:《走向职业自治》,转引自中国普法网。
    ④ 纪玫玫:《构建和谐社会,优化律师执业环境》,转引自法律教育网。
    
    ① 岳新宇:《孝子的命运》,转引自北大法律信息网
    ② 张晋藩:《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中华书局出版社 1981 年版第 261 页
    ③ 费孝通:《乡土中国》,三联书店出版社 1985 年版,转引自法律思想网
    
    ① 阎朝秀、马达:《控辩关系失衡的成因及对策》,载《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 年第 4 期
    ② 贺卫方:《律师与司法公正》,载《中国律师》2002 年第 10 期。
    ③ 《谁来关心律师》,转引自 2004 年 8 月 12 日星期三《法制日报》。
     ① 转引自中国法治网
     ① 李轩:《制度缺陷与观念抵牾:当代中国律师业的两大难题》,转引自中国电子简历网。
    ① 肖扬:《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法律援助制度》,法律出版社 1996 年版,第 76 页。
    ② 马贵翔:《刑事诉讼抗辩平等的追求》,载《中国法学》1998 年第 2 期。
    ① 宋世杰:《律师对刑事被告方诉讼的介入》,载《诉讼理论与实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 年第 121页。
    ② 陈朴生:《诉讼经济学》,台湾中正书局 1975 年版,第 327 页下。
    ③ 转移自:熊秋红:《刑事诉讼制度之诉讼价值分析》,载《法学研究》1997 年第 6 期。
    ④ 转引自:王冠军、张伟《中日侦查阶段辩护制度比较研究》,载《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第 20 卷第 4 期。
    ① [美]戈尔丁:《法律哲学》,齐海滨译,三联书店 1987 年版,第 240-241 页。
    ② [美]艾伦?德肖薇茨:《最好的辩护》,唐交东译,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83 页。
    ③ 苗绘、吕途:《完善我国律师刑事辩护制度的若干思考》,载《理论观察》2003 年第 5 期。
    ④ 马贵翔:《刑事诉讼对控辩平等的追求》,载《中国法学》1998 年第2期。
    ① 【美】埃德加 ?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方法》张智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 年版,第 69 页下
    ② 【日】西元春夫主编《日本刑事法的形式和特色》,李海东等译,中国法律出版社与日本成文堂联合出版1997 年版,第 48 页下
    ③ 何进平:《浅论我国的律师刑事诉讼调查取证权》,载《天府新论》2006 年第 4 期
    
    ① 苗绘、吕途:《完善我国律师刑事辩护制度的若干思考》,载《理论观察》2003 年第 5 期
    ② 李奋飞:《控辩平衡及其程序完善》,《刑事诉讼法新解》,华龄出版社,2000 年版,第 246 页
    ③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风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① 田文昌:《一个有中国特色的话题》,载《中国律师》2000 年第九期。
    ② [日]西原野夫:《日本刑事法的形成和特色》,李东海等译,法律出版社与日本成文堂联合出版,1997 年版。
    
    ① 刘学民:《辩护律师调查取证的立法缺陷与对策》,载《2005 年中南六省(区)律师业务研讨会论文集》。
    ② 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99 页。
    
    ① 陈瑞华:《看得见的正义》,法律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100 页。
    ②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年版,第 279 页。
    ③ 段正坤:《为推进司法公正和依法治国而努力》,摘自“全国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研讨会上的讲话”。
    
    ① 陈卫东、王家福主编:《中国律师学》第 214 页
    ② 夏明贵:《略论律师的证言特免权》,载于《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 年第 12 期。
    
    ① 冉井富、王旭东:《刑事诉讼中的拒绝作证权》,载《中国律师》2000 年第 10 期。
    ② 宋英辉、魏晓娜:《证据开示制度的法律与构建》,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 年第 4 期。
    ③ 龙宗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制度研究》载《政法论坛》1998 年第 1 期。
    ④ 许康定:《我国刑事辩护制度面临的挑战及法律对策》,载《法商研究》2001 年第 3 期。
     ① 陈令春、席刚:《刑事诉讼律师阅卷权之缺陷与证据开示制度之构建》,载《山东审判》第 22 卷总第 170 期。
    ① 谢海生、彭三军:《我国刑事司法功能之检讨及其重构—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视角》,载《中国刑事法杂志》2001 年第 4 期。
    ② 陈光中主编《刑事诉讼法实施问题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版,第 27 页。
    ③ [美]艾伦?德肖微茨:《最好的辩护》唐交东译,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第 444 页。
    
    ① 冀祥德:《中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载《政法论坛》(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4 年 3 月第 2 期。
    ② 吴宏耀、张燕:《我国刑事辩护的困境与出路》,载《中国司法》2004 年第 12 期
     ① 孙笑侠:《职业伦理与大众伦理的分解》,载《中外法学》2002 年第 3 期。
    
    ① 韩涛:《律师的期待》,载《法制日报》2003 年 1 月 23 日第 11 版。
    ② 《天津律师》1998 年第 3 期。
    ③ 转引自:http:bbs.kaoyan.com/viewthread.php?tid=68044。
    1. [意]贝卡利亚:《论犯罪与刑罚》,黄凤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3 年版。
    2. 宋英辉:《刑事诉讼原理》,法律出版社 2003 年版。
    3. 张军、田文昌、姜伟:《刑事诉讼控辩审三人谈》,法律出版社 2001 年版。
    4. 蔡墩铭:《刑事诉讼法论》,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93 年版。
    5. 陈朴生:《刑事诉讼法实务》(增订版)台湾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 1981 年版。
    6. 黄东雄:《刑事诉讼法论》,台湾三民书局 1987 年版。
    7. [日]团藤重光:《新刑事诉讼法纲要》,(七订版),创文社 1984 年版。
    8. [美]艾伦?德肖薇茨:《最好的辩护》,唐交东译,法律出版社 1994 年版。
    9. [日]土本武司:《刑事诉讼法要义》,有斐阁 1991 年版。
    10.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商务印书馆 1987 年版。
    11.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和方法》,张智仁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版。
    12. [美]戈尔丁:《法律哲学》,齐海滨译,三联书店 1987 年版。
    13. 陈瑞华:《刑事审判原理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年版。
    14. 程味秋主编:《外国刑事诉讼法概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6 年版。
    15. 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6. 宋英辉、吴宏耀:《刑事审判前程序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年版
    1. 刘江:《我国律师执业困境及对策》,载《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6 年 4 月第 2 期。
    2. 王吉文:《刑事辩护律师的困境》,载《律师世界》2003 年第 9 期。
    3. 马贵翔:《公正、效率、效益——当代刑事诉讼的三个基本价值目标》,1992年全国刑事法学年会论文。
    4. [日]团藤重光:《刑事诉讼中的主体性理论》,载《法学家》1988 年 4 月。
    5. [意]马撒:《意大利刑事诉讼程序》,1995 年北京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研讨会论文。
    6. 熊秋红:《从刑事司法国际标准的角度看我国刑事辩护制度》,载《法学评论》(双月刊)1998 年第 2 期
    7. 刘柏纯:《辩护权行使中的难点问题》,载《中国律师》2006 年第 1 期。
    8. 徐静村:《律师辩护有待解决的几个问题》,载《现代法学》1997 年第 6 期。
    9. 陶维东:《控辩失衡与制度缺陷—兼评现行刑事诉讼制度下辩护律师作用发挥的障碍》,载《社会科学研究》2005 年第 2 期。
    10. 熊秋红:《刑事辩护制度之诉讼价值分析》,载《法学研究》1997 年第 6 期。
    11. 崔更国:《国际公约标准与我国刑事辩护制度之比较》,载《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第 4 卷第 1 期。
    12. 马军:《刑事辩护—律师成名的摇篮》,载《中国律师》1996 年第 1 期。
    13. 胡喜盈,端木正阳:《不敢替“刑事犯罪嫌疑人”辩护的中国律师》,载《中国律师》2002 年第 7 期。
    14. 杜清森:《走出刑辩的困境——律师执业权利的法律保护与制度保障论析》,载《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 年 12 月第 4 期。
    15. 李纵坤:《论辩护律师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兼论我国刑事辩护制度的完善》,载《法学评论》(双月刊)1995 年第 1 期。
    16. 程学林:《试论立法与诉讼结构的缺陷对律师刑事诉讼执业权利的影响》,载《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 年第 3 期。
    17. 汪建成:《我国刑事诉讼中证据开示的范围》,载《法制日报》1999 年 12 月 12日。
    18. 陈瑞华:《程序正义论》,载《中国法学》,1997 年第 2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