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我国网络舆情的政府管理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纵观我国近几年的社会危机事件,从“躲猫猫”、“欺实码”到“瓮安事件”,网络在其中的作用令人不可小觑,网络舆情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网络舆情为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政府管理建言献策,在促进我国民主化进程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但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对我国政府的社会管理形成了极大地威胁,可以说,网络舆情是一把双刃剑。而我国地方政府在对网络舆情的管理过程中存在着处理不及时、处理方式单一粗暴等问题,不仅不能平稳化解网络舆情所带来的社会危机,而且损害了政府形象。本文通过介绍网络舆情以及网络舆情危机的概念和特点,分析网络舆情在网络和现实中的影响,提出政府在网络舆情管理过程中应重视并发挥引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一个常态管理与危机时刻应急联动处置相结合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来完善政府管理的理念,促进政府更好的进行社会管理。
Throughout the social crisis for the past several years in China,from“Hurry&Scurry”,“bullying real-coded”to“Weng’an Incident”,the role of networks in which could not be overlooked by people.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had gradually attracted people's attention.,Network public opinion has made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to offer edadvice and suggestions for China's political economy, that governance promoted the democratization process of China. But the negative impact caused by the outbreak of network crisis in public opiniont on the social management of our government which has exerted great threaten .It can be said,Internet public opinion is a double edged sword. There was no timely and handling issues such as single rude in the management process of public opinion by the local government.Not only can not resolve the network stable social crisis ,bur also damages the image of the government.This paper describ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concept of the network public opinion,and analysis of network public opinion and reality in the network effect. So the government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play a leading role.On this basis,the government should build a normal crisis management and emergency response network of disposal of public opinion to guide the combination of mechanisms to improve government management philosophy,to promote governent for social management better.
引文
①祝华新单学刚胡江春:《2009年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汝信,陆学艺,李培林编:《2010社会蓝皮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246-247页。
    ①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政策规划处根据驻纽约总领事馆教育组调研报告摘编:《美国网络立法情况》,《当代青年》,2007年第2期。
    ②燕道成蔡骐,《国外网络舆论管理及启示》,《当代传播》,2007年,第02期。
    ③许鑫,章成志,李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与述评》,第32卷2009年第3期。
    ①薛琴《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湖北警官学院,《警察技术》2009年11月。
    ①李俊逢:《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09年3月第2期。
    ①陈力丹,易正林:《传播学关键词》,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162页。
    ②(美)休梅克(Shoemake,P.J.),张咏华注释:《大众传媒把关Gatekeeping:中文注释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5页。
    ③周三多:《管理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3版,第10页。
    ④罗伯特·希斯,王成等译:《危机管理》,中信出版社2001年1月第1版,17页。
    ①高世屹:《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学研究》,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第41页。
    ②王来华:《对舆情、民意和舆论三概念异同的初步辨析》,《新视野》2004年第5期。
    ③王建龙:《把握社会舆情》,《瞭望》2002年第20期。
    ①廖扬平:《刍议网络舆情与思想政治教育新功能的关系》,《沈阳教育学院学报》第9卷第6页。
    ②梧州特搜:《8月19号凌晨西环路火烛现场直击pp》2009年8月19日,http://hongdou.gxnews.com.cn/viewthread-2820835.html,2009年8月20日。
    ①单学刚:《网络舆情发展的五大特点》,人民网-传媒频道,2009年08月24, http://media.people.com.cn/GB/137684/9916694.html,2009年12月5日。
    ②百度百科:《人肉搜索引擎》,2010年3月7日http://baike.baidu.com/view/542894.html,2010年3月10日。
    ③毕耕:《网络传播学新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第1版,第52页。
    ①百度百科:《人肉搜索》2010年3月7日http://baike.baidu.com/view/542894.htm?fr=ala0_1_1 ,2010年3月12日。
    ②华媒网:“日记门烟草专卖局韩峰局长香艳日记曝光”,2010年3月1日,15:19:54,http://www.ccvic.com/shehui/renjianbaitai/20100301/113073.shtml,2010年3月15日。
    ①李凌凌:《网络上的群体传播----BBS上的舆论互动》,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第69页。
    ①C.D.Kernig,Marxism,Communism and Western Society:A Comparative Encyclopedia (Vol.Ⅶ),Herder G,1973,p.113,121.
    ②John Durham Peters,History Tensions in the Concept of Public Opinion, in Theodore Lewis Glasser,Charles Thomas Salmon(ed.),Public Opinion and the Communication of Consent,Guilford Press,1995,P.3.
    ③邹军:《试论网络舆论的概念澄清和研究取向》,《新闻大学》,2008年第5期。
    ④王来华:《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政府如何应对“舆情危机”》,《决策》2007年第7期。
    ①门内网:《桑兰陷入保姆门》,2009年9月12日,http://www.mennei001.com/show.php?tid=318,2010年4月2日。
    ②瞭望:《网络群体性新闻事件点击率达百万干部不适应》,2009年6月01日,http://news.qq.com/a/20090601/000782.htm ,2010年4月7日。
    ①新华社:《福建莆田部分出租车罢运事件调查》,2009年11月26日,http://pic.people.com.cn/GB/10453126.html,2010年2月3日。
    ②百度百科:《蝴蝶效应》, http://baike.baidu.com/view/1180.htm?fr=ala0_1_1 ,2010年3月20日。
    ③超震撼现场:《KFC的变异鸡肯德基工厂重大内幕(不能吃啊)》,2009年9月21日,http://qblog.zxmxd.com/398052998/1253466576.htm,2010年4月7日。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理论与实务》,北京:学习出版社,第52页。
    ①百度百科:《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09年11月12日,http://baike.baidu.com/view/2979066.htm?fr=ala0_1,2010年4月9日。
    ②叶皓:《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年3月,第144页。
    ①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9年第24页。
    ①南方都市报:《广东省工商局出现网络发言人创全国先例》,2009年8月5日,http://news.sina.com.cn/c/2009-08-05/050018366050.shtml,2010年3月5日。
    ②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9年3月,第188页。
    ①半月谈:《地方政府处置网络舆情危机存误区习惯一堵了之》,2009年8月27,http://www.chinanews.com.cn/gn/news/2009/08-27/1837818.shtml,2010年4月13日。
    [1]高世屹:《政府危机管理的传播学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5年10月第一版。
    [2]郭太生:《灾难性事故与事件应急处置》,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
    [3]胡百精:《中国危机管理报告= The reportof crisis management of China:2008-2009》,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4]季红,马小洁:《论网络舆情的搜集、分析和引导》,华中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湖北武汉,2007年7月。
    [5]侯舸:《谈危机事件中企业对网络舆论的把控》,长春理工大学《商场现代化》,2008年11月。
    [6]刘刚:《危机管理》,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年1月。
    [7]刘毅:《网络舆情概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8]廖永亮:《舆论调控学》,北京:新华出版社。2003年1月。
    [9]李景平:《地方政府管理》,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8年8月。
    [10]赵志立:《网络传播理论与实践前沿》,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
    [11]刘昊:《基于SNS的网络舆论引导策略分析》,《新闻知识》,2009年10月。
    [12]卢涛:《危机管理= Crisis management in china》,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
    [13]林景新:《网络危机管理:Web2.0时代企业危机解决之道》,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于哈尔滨警察与大学生互殴事件的分析》,《湖事件与网络舆情》,上海: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2国干部培训教材编审指导委员会:《公共危机管理》,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8月。共危机管理案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典型分析》,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年4月。
    [14]李俊逢:《网络舆情的临战引导——基北警官学院学报》,2009年3月第2期。
    [15]彭知辉:《论群体性月,第18卷第1期。
    [16]秦微琼:《网络舆情对政府形象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17]全年。
    [18]戚功:《社会回应机制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
    [19]沈荣华:《中国地方政府学》,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6月。
    [20]王天意:《网络舆论引导与和谐论坛建设》,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21]王升华:《网络舆情引导策略研究》,《攀登》,2009年第5期第28卷。
    [22]王敬波:《公2009年3月。
    [23]王涪京:《提升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青年记者》2006年第18期。
    [24]奚旦立,主编,陈季华,副主编:《突发性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程》,北京:化学工业雯静:《国内网络舆情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综述与述评》,第32建立网络舆情引导制度》,《人民公安报》,《山东周刊》2008天津社会科学院舆情研究所:《网络舆情汇集分析机制,《大众传媒把关Gatekeeping:中文注释版》,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社,2009年1月。
    [25]徐伟新:《国家与政府的危机管理》,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3年9月。
    [26]许鑫,张成志,李卷,2009年第3期。
    [27]姚敏:《网络舆情引导与管理初探》,《E-GOVERNMEN》,《电子政务》,2009年。
    [28]于良雷,郭新胜:《莱西年12月16日,第5版。
    [29]叶皓《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2009年3月。
    [30]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舆情信息工作概论》,北京,2006年。
    [31]中共中央宣传部舆情信息局和研究》,北京,2008年第三版。
    [32]中共中央舆情信息局:《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理论与实务》,北京,2009年2月。
    [33]邹建华:《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策略》,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9年。
    [34] (美)休梅克(Shoemake,P.J.)著;张咏华注释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