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训及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圣训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言行录,同时,经先知认可的事,虽非他本人的言行,也被列为圣训范围。圣训是对《古兰经》原则精神的具体阐释和细化,是伊斯兰教法的第二立法依据,也是穆斯林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基本准则。因此,圣训在伊斯兰教中的地位仅次于《古兰经》。
     记录在册的圣训包括正文((?) Mat'n)和传述系统((?) Isnad)两大部分,正文是圣训的内容,传述系统是圣训传述者及其传述线索。伊斯兰教初期,圣训只有零星记录,大量的圣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至伊斯兰教历2世纪(公元8世纪),人们才开始广泛搜录圣训并加以整理汇编。《布哈里圣训实录》等大型权威圣训集相继问世。圣训的汇编成册,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具有深远的影响。
     伴随着圣训的搜录与汇编,对圣训的研究工作也随之展开,逐步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圣训学。圣训的重要性决定了圣训学的重要性,作为伊斯兰文化的一门传统学科,圣训学与《古兰经》经注学、教法学、教义学等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历来受到穆斯林学者的高度重视,使圣训学几乎成为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上一门长盛不衰的显学,圣训学家层出不穷,相关著述汗牛充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圣训学学派,其中,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圣训研究就各有特色。
     圣训研究也是欧美西方国家学术界关注的重要课题,特别是东方学家研究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东方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为西方殖民主义服务,因此,东方学家对圣训的研究也难脱“西方中心论”的窠臼,有关著述中充斥着根深蒂固的文化偏见。尽管如此,一些东方学家在圣训研究领域还是做出了难得的开拓,而且颇有建树,如对圣训词语检索目录的编纂便是一例。
     中国与阿拉伯的友好交往历史悠久,东方的中国,自古就是阿拉伯穆斯林所向往的礼仪之邦,“学问即使远在中国,亦当求之”,是阿拉伯世界妇孺皆知的名言。随着伊斯兰教在唐宋时期的传入,圣训也传到了中国,并在中国境内的清真寺内以阿拉伯文原文的形式长期传习。至明清时期,圣训始有零星汉语译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随着中阿关系的日益密切以及双方文化交流的逐步加深,我国学术界对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介绍与研究有了长足进展,对圣训的翻译介绍和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只是,就总体而言,我们对圣训的研究尚显薄弱,至今还没有一部系统论述圣训及圣训研究的专著或译著问世。本论文的确定正从中国的研究现状出发的,期望的是通过这一研究能促进我国圣训学的研究,并有助于中国特色阿拉伯-伊斯兰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以及中阿文化交流的深入开展。
The Hadith is the record of the statements and deeds of Prophet Muhammad, and it also includs some other people's sayings and actions which agreed with by the Prophet. The Hadith has come to supplement the Holy Quran as a second source of Islamic religious law which every Muslim rests his faith and life.
     The Hadith consists of Mat'n and Isnad. Mat'n means the text of the Hadith, while Isnad means the chain of transmitters to that Hadith. In early stage of Islam, the most of the Hadith was transmitted orally except a little of it has been written. Some collected Hadith works were completed in the second century of Islam(B.C.8th century) just like Sahih al-Bukhari. It was a very important project in the history of Arab-Islamic culture.
     The Hadith studies was also carrying on in the meantime, and then came into being a speacial subject namely 'ilm al-hadith. It becomes a main subject in the system of Islamic culture which wa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muslim scholar constantly. There were many monographs in the domain all through the ages.
     The Hadith studies was also attached importance to by Orientalism. Even though the intention of Orientalism was service to the colonialism, some of them had made great efforts and written some valuable works in the Hadith studi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China and Arab go to very ancient times. "Seeking the knowledge even in China" was a well-known saying in Arab world. Because of entering of Islam in China in Tang(618~896) and Song(960~1279)dynasties, the Hadith naturally spread in China and had been learning and studying in Arabic by Chinese muslim in the mosques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re were some piecemeal Chinese translation of the Hadith till Ming(1368~1644) and Qing(1644~1911) dynasties.
     During the half century after establish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1949~), because of deepening Sino-Arab relation, many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were made in the fireld of Arab-Islamic studies, includs the Hadith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However,our Hadith studies is not enough yet, and we have not a monograph on the Hadith studies till today. To counter this state, the topic of my thesis is "the Hadith and its international studies". I wish my study will advance our Hadith studies and promote the exchange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Arab-Islamic culture.
引文
1俞新天主编:《国际形势》(2006年鉴),530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同上,(2007年鉴),166页。
    1肖宪主编:《1945年以来的中东》,35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陈安全:《伊朗伊斯兰革命及其世界影响》,2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3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史·沙特阿拉伯卷》,11页,商务印书馆,2004。
    4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史·伊朗卷》,361页,商务印书馆,2004。
    1参阅朱威烈:《汉回学者和谐合作 共建我国阿拉伯学(代序)》,见丁俊著《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实史纲》第1-10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中国穆斯林传统习惯中,把先知穆罕默德译为“穆罕默德圣人”或“穆圣”,他的训导自然被称作“圣训”,他的第一代弟子被称作“圣门弟子”。
    2#12
    3(?)“索哈拜”:指遇见过先知,皈依伊斯兰且至死虔信的穆斯林,称之为圣门弟子。
    4#12
    5(?)“塔比依”:指未见过先知,但见过圣门弟子的穆斯林,称之为二传弟子
    6#12
    7宛耀宾总主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506页(圣训词条),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年。
    8王家瑛:《伊斯兰宗教哲学史》,[上]131页,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年。
    9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 编译:《当世界提起阿拉伯》,144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1“辅士”为阿拉伯语(?)“安萨尔”的意译。原意为“辅助者”。指先知穆罕默德迁徙麦地那之后支持、辅助他的麦地那穆斯林,与“迁士”对称。“迁士”指追随他而迁徙到麦地那的麦加穆斯林。
    2#12
    3《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9页,第10段圣训。
    4《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129页。
    5《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2卷,117页,第2575段圣训。
    6《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106页,第454段圣训。
    7《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2卷,330页,第3547段圣训。
    8《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2卷,332页,第3562段圣训。
    9《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3卷,361页,第5409段圣训。
    1《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9页,第8段圣训。
    2#12
    3#12
    4《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303页,第1454段。
    5#12
    1#12
    2陈玉锋:《伊斯兰法理学》,127页,新塬书坊,2007年。
    3孙承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166页,昆仑出版社,2001。
    4#12
    5#12
    1#12
    2#12
    3王有勇:《阿拉伯语言风格学》,第12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34页,第113段。
    1沙漠中生长的一种植物。
    2《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34页,第112段。
    3#12
    4#12
    5#12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1#12
    2#12
    3纳忠:《阿拉伯通史》(上)591页,商务印书馆,2006。
    1#12
    2秦惠彬 主编:《伊斯兰文明》,85页。
    1王家瑛:《伊斯兰宗教哲学史》(上),35页,民族出版社,2003。
    2#12
    3#12
    4#12
    1#12
    2#12
    3#12
    4#12
    5#12
    6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纳忠 译,(黎明时期)第一册,224页,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
    1#12
    2#12
    3《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2卷,315页,第3461段圣训。
    4#12
    5#12
    6#12
    1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纳忠 译,(黎明时期)第一册,228页。
    2#12
    3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纳忠 译,(黎明时期)第一册,229页。
    4
    5葛铁鹰:《天方书话--纵谈阿拉伯文学在中国》,244页,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6#12
    1#12
    2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纳忠 译,(黎明时期)第一册,225页。
    3希沙姆·本·安玛尔是沙姆地区较有名的圣训学家。
    4#12
    5#12
    1吴云贵:《伊斯兰教典籍百问》,第21页,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
    2#12
    3根据穆罕默德·福阿德·阿布杜·巴基先生对《穆斯林圣训实录》圣训的编号,除去内容重复的圣训,共计3033段圣训。
    4#12
    5《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穆斯林圣训实录”词条,408页。
    6王家瑛:《伊斯兰宗教哲学史》(上),38页。
    1《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伊本·马哲圣训集”词条,650页。
    2秦惠彬 主编:《伊斯兰文明》,59页。
    3秦惠彬 主编:《伊斯兰文明》,60页。
    4#12
    5#12
    1[黎巴嫩]汉纳·法胡里:《阿拉伯文学史》,郅溥浩 译,100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
    2#12
    3[埃及]穆·福·阿卜杜勒·巴基 编:《圣训珠玑》,努尔曼·马贤译,(圣训概说)第1页,国家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4马通:《伊斯兰思想史纲》,53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1纳忠:《阿拉伯通史》,(上)361页,商务出版社,2006。
    2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上)221页,新世界出版社,2008。
    3#12
    4吴云贵:《当代伊斯兰教法》,4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5#12
    6#12
    1[黎巴嫩]汉纳·法胡里:《阿拉伯文学史》,郅溥浩 译,100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
    2孙承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纲》:168页。
    3或译为“得不偿失”。
    4#12
    5#12
    1#12
    2《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2卷,332页,第3567、3568段圣训。
    3朱威烈:《站在远东看中东》,149-150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12
    5#12
    1#12
    2[土耳其]法土拉·葛兰:《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命面貌》,彭广恺等译,358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3#12
    4#12
    5郭应德:《阿拉伯史纲》,第42页,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6[美国]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 译,(上)第222页,新世界出版社,2008年。
    7许晓光:《天方神韵-伊斯兰古典文明》,76页,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1#12
    2#12
    3《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9页,第9段圣训。
    4同上,第10段圣训。
    5同上,第12段圣训。
    1《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3卷,355页,第5376段圣训。
    2同上,369页,第5458段圣训。
    3金宜久:《伊斯兰教文化150问》,89页,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
    4张秉明 主编:《简明伊斯兰哲学史》,75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1马通:《伊斯兰思想史纲》,53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2#12
    3#12
    4秦惠彬 主编:《伊斯兰文明》,24-2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5《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4卷,3页,第5649段圣训。
    6同上,59页,第5977段圣训。
    7同上,63页,第6009段圣训。
    8同上,64页,第6016段圣训。
    1宝文安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致读者)第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12
    2#12
    3蔡伟良:《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90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4秦惠彬 主编:《伊斯兰文明》,58页。
    3#12
    4#12
    7刘一虹 齐前进:《美的世界--伊斯兰艺术》,第4页,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06。
    8马明良:《简明伊斯兰教史》,263页,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1宛耀宾等:《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伊斯兰史学”词条,684页,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4年。
    2#12
    3约瑟夫·莎赫(Joseph Schachet),德国人,著名的东方学家,著有《伊斯兰法概论》和《穆罕默德法学的渊源》他的著作与库尔森的《伊斯兰法律史》被西方学界誉为研究古代伊斯兰法的经典论著。
    4全名艾布·易斯哈格·穆赫塔尔·本·艾布·欧拜德·赛格费(622-687年伊历1-67年),塔伊夫人,欧麦尔任哈里发期间随父迁居麦地那,一直拥护阿里,阿里遇刺后,他一直定居巴士拉。后来成为反倭马亚王朝的首领之一,与伊本·祖拜尔联手对抗倭马亚王朝,率军到处追杀曾杀害侯赛因的凶手,最终为其报仇雪恨。
    5#12
    1[土耳其]法土拉·葛兰:《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命面貌》,366页。
    2#12
    3#12
    4#12
    1#12
    2#12
    3#12
    4《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4卷,15页,第5717段。
    5《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4卷,14页,第5707段。
    1“沙阿”为古代阿拉伯人通用的计量单位名称,1沙阿约2.4公斤。
    2《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314页,第1504段。
    3《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314页,第1510段。
    4《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3卷,37页,第4106段。
    1根据这个要求,当今符合(?)“穆罕迪斯”、(?)“哈斐兹”条件的人寥寥无几,几乎找不到这样的人了。因此,对当今(?)“穆罕迪斯”的要求也今非昔比了。当今的(?)“穆罕迪斯”(圣训学家)则指精通圣训学、熟悉对传述人的评判、长期研习以六大部圣训集为主的各大圣训集,以致培养出自己的一套学术规则,能够对任何一段圣训作解释和出评判的学者。
    2《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3卷,317页,第5207段。
    3《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85页,第351段。
    4著名圣门弟子。
    5《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134页,第607段。
    6“异端者”指背离《古兰经》、圣训和大众公决的行为的人。
    7《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150页。
    8对于“古德西圣训”,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叫(?),也有的叫(?),一般都叫(?)。
    1#12
    2《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34页,第108段。
    3#12
    4一说只有4段,一说12段、40段、70段、300段、1500段、1700段等不同说法。
    1#12
    2#12
    3《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209页,第1003段。
    4#12
    5#12
    1#12
    2《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9页,第9段。
    3#12
    1也称为(?)“冒素里”。
    2#12
    3《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第2页。
    1#12
    2陆永林:《巴基斯坦》,172页,重庆出版社,2004。
    3张秉明 主编:《简明伊斯兰哲学史》,104页。
    4#12
    5#12
    6#12
    7#12
    1[美]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上)第225页。
    2程彤:“什叶派十二伊玛目生平考”,《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第1期,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3[伊拉克]穆罕默德·本·侯赛因·谢里夫·莱迪:《辞章之道》,张志华 译,第7页(译者前言),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4#12
    5由于什叶派派别众多,各派所认为的最后一位伊玛目也不一致,凯桑尼派认为隐遁的最后伊玛目是伊本·哈奈菲叶(?-700);而十二伊玛目派认为隐遁的最后伊玛目是穆罕默德·蒙塔扎尔。
    6#12
    7#12
    1#12
    2#12
    3吴冰冰:《什叶派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兴起》,44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1#12
    2邱树森 主编:《中国回族史》,(上)第80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3刘慧:《当代伊朗社会与文化》,56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伊拉克]穆罕默德·本·侯赛因·谢里夫·莱迪:《辞章之道》,张志华 译,第1页(译者前言),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2#12
    3#12
    4《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2卷,361页。
    5#12
    6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伊斯兰教》,王建平 译,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7#12
    1金宜久 主编:《伊斯兰教史》,425页。
    2#12
    3#12
    1#12
    2#12
    3#12
    4#12
    5吴云贵 周燮藩:《近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102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赛义德·W·爱德华:《东方学》(王宇根 译),第3页,北京:三联书店,2007。
    2#12
    3宛耀宾等:《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216页。
    4戈尔德戚厄IGNAZ GOLDZIHER(1850-1921),一译为戈德齐赫或高德兹赫。匈牙利东方学家,西方研究伊斯兰
    1[美]罗兹·墨菲:《亚洲史》黄磷 译,45页,海南出版社,2004。
    2该书还有另一个译名:《中东--激荡在辉煌的历史中》。
    3[美国]伯纳德·刘易斯:《中东--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郑之书 译,51页,中国友谊出版社,北京,2004。
    4一般都译为《伊斯兰研究》,亦译为《穆罕默德研究》。
    1#12
    2#12
    3[法]昂里·马塞:《伊斯兰教简史》,王怀德 周祯祥 译,86页,商务印书馆,1978。
    4#12
    5#12
    6[美]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 译),(上)280页,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7孙承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刚》,167页,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
    8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伊斯兰教》,王建平 译,5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9#12
    1#12
    2#12
    3#12
    4伯纳德·刘易斯:《中东--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郑之书 译),229-233页,北京: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1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小辞典》,(“圣训”和“逊奈”词条)194页,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12
    3#12
    4 Philip.K.hitti:Islam And The west,P:105,New Jersy,The Moriscos,Albany SUNY press,1983.
    1今叙利亚一带。
    2Wensink:The muslim Creed,p 19,Camba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1#12
    2Schacht:on Musa b.Uqba's"Kitab al-Magazi",Acta Orintalia,1953,Vol xxi,pp.288-300.
    3Alfred Guillaume:lslam,New york,1967,P:89-90.
    4 Macdonald:Muslim Theology,Jueisprudence and constitutional Theory,New York,1903.P:66-67.
    1#12
    2 Schacht:Introducton to Islamic law,Oxfod:The clarendon Dress,1964.p 34.
    3 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伊斯兰教》,王建平 译,56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1张秉民:《伊斯兰法哲学》,96页,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2#12
    3#12
    1#12
    2#12
    3#12
    4#12
    5任继愈主编:《基督教史》,306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二册(近午时期),朱凯、史希同 译,354页,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2#12
    3#12
    4(美)休斯顿·史密斯:《人的宗教》,刘安云 译,239页,海南出版社,2006。
    5#12
    1#12
    2#12
    3赛义德·W·爱德华:《东方学》(王宇根 译),第3页。
    4朱威烈:《国际文化战略研究》,206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明》,46页。
    2杨怀中 余振贵主编:《伊斯兰与中国文化》,340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
    3丁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史纲》,33-36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4[埃及]穆罕默德·福阿德·阿卜杜勒·巴基 编:《圣训珠玑》,马贤 译,(圣训概说)第14页,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5李兴华等:《中国伊斯兰教史》,555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6周燮藩 沙秋真:《伊斯兰教在中国》,110页,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1[埃及]穆罕默德·福阿德·阿卜杜勒·巴基 编:《圣训珠玑》,马贤 译,(圣训概说)第15页。
    2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清代中国伊斯兰教论集》,233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
    3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第241页,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4韩达 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第10页,广东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
    5同上,25页。
    1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第2册,201页,中华书局,2003。
    2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第241页。
    3杨兆钧:《伊斯兰教在中国》,15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4宛耀宾等:《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769页。
    5林煌天主编:《中国翻译词典》,第3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6周燮藩 沙秋真:《伊斯兰教在中国》,110页,华文出版社,2002。
    7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242页。
    1彭树智主编:《阿拉伯国家史》,442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明]王岱舆:《正教真诠 清真大学 希真正答》,余振贵 点校,167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3同上,第195页。
    4[清]马注:《清真指南》,328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5同上,427页。
    6刘智:《天方至圣实录》,133页,中国伊斯兰教协会,1984年版。
    7同上,147页。又见:刘智:《天方典礼》(天方典礼摘要卷六),131页,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版。
    8[清]马德新:《四典要会》,杨永昌 马继祖标注,36页,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
    9同上,41页。
    10同上,42页。
    11同上,42页。
    1余振贵 杨怀中:《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35页,宁夏人人民出版社,1993。
    2杨怀中 余振贵:《伊斯兰与中国文化》,359页,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3白寿彝:《中国回回民族史》,(上)727页,中华书局,2003。
    4余振贵 杨怀中:《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39页。
    1马景:“20世纪以来‘圣训'在我国的汉译本综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2赵国军 马桂芬:“‘圣训'在我国的流传及汉文译本”,《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1维吾尔族信仰伊斯兰教后吸收大量的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成分而形成的近古代语言。
    2吴云贵:《伊斯兰教典籍百问》,第17页。
    3热扎克·买提尼牙孜 主编:《西域翻译史》,258页,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4#12
    1邵武基·戴伊夫:《阿拉伯埃及近代文学史》,李振中 译,第8页,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12
    3#12
    1#12
    2(美)休斯顿·史密斯:《人的宗教》,刘安云 译,239页,海南出版社,2006。
    3#12
    4#12
    1#12
    2#12
    3王俊荣 冯今源:《伊斯兰教学》,385页,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4陈万里 王有勇:《当代埃及社会与文化》(当代中东国家社会与文化丛书总序)第3页,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丁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史纲》,(朱威烈代序)第4页。
    2《当世界提起阿拉伯》:110页。
    1高鸿钧:《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35页,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同上,37页。
    3同上,37页。
    4#12
    5#12
    6高鸿钧:《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40页。
    1《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2卷,2185段。
    2高鸿钧:《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47页。
    3该章被高鸿钧先生翻译成正文后作为“附录一”附在其《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一书的后面。
    4高鸿钧:《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431页。
    5金宜久 主编:《中国伊斯兰教史》,105页,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6据有关学者统计,圣门弟子中名叫“阿卜杜拉”者近220-300人左右。其中有四个人以其学识和传述圣训鹤立鸡群,他们分别是:阿卜杜拉·本·阿拔斯、阿卜杜拉·本·欧麦尔、阿卜杜拉·本·祖拜尔、阿卜杜拉·本·阿慕尔·本·阿苏,他们被称之为(?)“四位阿卜杜拉”。
    7《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2卷,368页,第3756段。
    8#12
    1#12
    2《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第1卷,15页。
    1#12
    2#12
    3#12
    4#12
    5#12
    6#12
    7#12
    8#12
    9#12
    10#12
    11#12
    12#12
    13#12
    14#12
    15#12
    16#12
    17#12
    18#12
    19#12
    20#12
    21#12
    22#12
    23#12
    24#12
    25#12
    26#12
    27#12
    28#12
    29#12
    30#12
    31#12
    32#12
    33#12
    34#12
    35#12
    36#12
    37#12
    38#12
    39#12
    40#12
    41#12
    42#12
    43#12
    44#12
    45#12
    46#12
    47#12
    48#12
    49#12
    50#12
    51#12
    52#12
    53#12
    54#12
    55#12
    56#12
    57#12
    58#12
    59#12
    60#12
    61#12
    62#12
    63#12
    64#12
    65#12
    66#12
    67#12
    68#12
    69#12
    70#12
    71#12
    72#12
    73#12
    74#12
    75#12
    76#12
    77#12
    78#12
    79#12
    80#12
    81#12
    82#12
    83#12
    84#12
    85#12
    86#12
    87#12
    88#12
    89#12
    90#12
    91#12
    92#12
    93#12
    94#12
    95#12
    96#12
    97#12
    98#12
    99#12
    100#12
    101#12
    102#12
    103#12
    104#12
    105#12
    106#12
    107#12
    108#12
    109#12
    110#12
    111#12
    112#12
    113#12
    114#12
    115#12
    116#12
    117#12
    118#12
    119#12
    120#12
    121#12
    122#12
    123#12
    124#12
    125#12
    126#12
    127#12
    128#12
    129#12
    130#12
    131#12
    132#12
    133#12
    134#12
    135#12
    136#12
    137#12
    138#12
    139#12
    140#12
    141#12
    142#12
    143#12
    144#12
    145#12
    146#12
    147#12
    148#12
    149#12
    150#12
    151#12
    152#12
    153#12
    154#12
    155#12
    156#12
    157#12
    158#12
    159#12
    160#12
    161#12
    162#12
    163#12
    164#12
    165.Alfred Guillaume:Islam,New york,1967.
    166.Macdonald:Muslim Theology,Jueisprudence and constitutional Theory,New York,1903.
    167.Nichelson:Aliterary History of Arabs,Cambaridge university press,1953.
    168.Philip.K.hitti:Islam And The west,New Jersy,The Moriscos,Albany SUNY press,1983.
    169.Schacht:Introducton to Islamic law,Oxfod:The clarendon press,1964.
    170.Schacht:On Musa b.Uqba's "Kitab al-Magazi",Acta Orintalia,1953.
    171.Wensink:The muslim Creed,Cambaridge university press,1932.
    172.《古兰经》,沙特阿拉伯法赫德国王《古兰经》印制厂,伊历1407年。
    173.[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一册(黎明时期),纳忠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1。
    174.[埃及]艾哈迈德·爱敏:《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第二册(近午时期),朱凯、史希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175.[法]昂里·马塞:《伊斯兰教简史》,王怀德 周祯祥译,商务印书馆,1978。
    176.白寿彝:《中国回回民族史》,中华书局,2003。
    177.宝文安译:《布哈里圣训实录精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178.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编译:《当世界提起阿拉伯》,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179.[美]伯纳德·刘易斯:《中东--自基督教兴起至二十世纪末》郑之书 译,中国友谊出版社,2004。
    180.蔡伟良:《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81.陈安全:《伊朗伊斯兰革命及其世界影响》,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182.陈万里 王有勇:《当代埃及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183.陈玉锋:《伊斯兰法理学》,新塬书坊,2007。
    184.丁俊:《中国阿拉伯语教育史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85.[土耳其]法土拉·葛兰:《先知穆罕默德的生命面貌》,彭广恺等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186.[美]菲利普·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译,新世界出版社,2008。
    187.高鸿钧:《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188.葛铁鹰:《天方书话--纵谈阿拉伯文学在中国》,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89.郭应德:《阿拉伯史纲》,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
    190.韩达主编:《中国少数民族教育史》,广东教育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广西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
    191.[黎巴嫩]汉纳·法胡里:《阿拉伯文学史》,郅溥浩 译,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
    192.金宜久主编:《中国伊斯兰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93.金宜久:《伊斯兰教文化150问》,北京,东方出版社,2006年。
    194.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195.金宜久主编:《伊斯兰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196.李兴华等:《中国伊斯兰教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97.林煌天主编:《中国翻译词典》,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
    198.刘慧:《当代伊朗社会与文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99.刘一虹 齐前进:《美的世界--伊斯兰艺术》,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06。
    200.刘智:《天方至圣实录》,中国伊斯兰教协会,1984年版。
    201.刘智:《天方典礼》(天方典礼摘要卷六),新文丰出版公司,1991年版。
    202.陆永林:《巴基斯坦》,重庆出版社,2004。
    203.[美]罗兹·墨菲:《亚洲史》黄磷 译,海南出版社,2004。
    204.[清]马德新:《四典要会》,杨永昌 马继祖标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88。
    205.马明良:《简明伊斯兰教史》,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206.马通:《伊斯兰思想史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3。
    207.[清]马注:《清真指南》,青海人民出版社,1989。
    208.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7。
    209.穆罕默德·本·易司马仪·布哈里:《布哈里圣训实录全集》,祁学义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8。
    210.[埃及]穆罕默德·福阿德·阿卜杜勒·巴基编:《圣训珠玑》,马贤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
    211.[伊拉克]穆罕默德·本·侯赛因·谢里夫·莱迪:《辞章之道》,张志华译,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212.纳忠:《阿拉伯通史》,商务印书馆,2006。
    213.宁夏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清代中国伊斯兰教论集》,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
    214.彭树智主编:《阿拉伯国家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15.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史·沙特阿拉伯卷》,商务印书馆,2004。
    216.彭树智主编:《中东国家史·伊朗卷》,商务印书馆,2004。
    217.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218.邱树森主编:《中国回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219.热扎克·买提尼牙孜主编:《西域翻译史》,新疆大学出版社,1994。
    220.任继愈主编:《基督教史》,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
    221.萨义德·侯赛因·纳速尔:《伊斯兰教》,王建平 译,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222.[美]赛义德·W·爱德华:《东方学》(王宇根 译),北京:三联书店,2007。
    223.[埃及]邵武基·戴伊夫:《阿拉伯埃及近代文学史》,李振中 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224.孙承熙:《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史刚》,北京:昆仑出版社,2001。
    225.宛耀宾总主编:《中国伊斯兰百科全书》,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
    226.吴冰冰:《什叶派现代伊斯兰主义的兴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27.[明]王岱舆:《正教真诠 清真大学 希真正答》,余振贵点校,宁夏人民出版社,1988。
    228.王家瑛:《伊斯兰宗教哲学史》,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29.王家瑛:《伊斯兰宗教哲学史》,民族出版社,2003。
    230.王俊荣 冯今源:《伊斯兰教学》,当代世界出版社,2000。
    231.王有勇:《阿拉伯语言风格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32.吴云贵:《伊斯兰教典籍百问》,今日中国出版社,1994。
    233.吴云贵:《当代伊斯兰教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234.吴云贵 周燮藩:《近代伊斯兰教思潮与运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35.[美]希提:《阿拉伯通史》(马坚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36.肖宪主编:《1945年以来的中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237.[美]休斯顿·史密斯:《人的宗教》,刘安云 译,海南出版社,2006。
    238.许晓光:《天方神韵-伊斯兰古典文明》,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
    239.杨兆钧:《伊斯兰教在中国》,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
    240.杨怀中 余振贵主编:《伊斯兰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5。
    241.杨怀中 余振贵:《伊斯兰与中国文化》,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
    242.余振贵 杨怀中:《中国伊斯兰文献著译提要》,宁夏人人民出版社,1993。
    243.俞新天主编:《国际形势》,上海辞书出版社,2006。
    244.张秉明主编:《简明伊斯兰哲学史》,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
    245.张秉民:《伊斯兰法哲学》,宁夏人民出版社,2002。
    246.张星烺:《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2003。
    247.仲跻昆:《阿拉伯现代文学史》,北京:昆仑出版社,2004。
    248.周燮藩 沙秋真:《伊斯兰教在中国》,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
    249.朱威烈:《站在远东看中东》,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50.朱威烈:《国际文化战略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51.《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1,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
    252.《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
    253.《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