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社会保障支出理论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我国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的比例、结构以及与经济发展水平的适应性等方面的历史和国际比较分析,评价了我国政府在履行社会保障支出职能方面的状况和不足,并进而在制度层面上探讨了我国社会保障支出职能履行不力的问题所在。最后,针对我国目前的制度建设水平提出了在社会保障制度化和立法化、社会保障统筹模式以及社会保障基金监管等方面的制度建议。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has witnessed a significant transition, which is compatible with the transition from plan economy system to market economy system over the past thirty years, and its long-term goal is to establish a welfare system compatible with the current relation among the market ,society and state. This dissertation is trying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our government in carrying out the fun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through an analysis of related financial expenditure, and further to explain how the institutional bottleneck causes the shortage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At the end are some suggestions about the transition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is dissertation consists of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is an introduction, mainly consists of four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expounds the origin of the problem, and briefly introduce the background of the writing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second section is a summary of domestic literature, which is examined from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function in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analysis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The third section reviews foreign literature on theories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comparison of models of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transi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in late developers. The fourth section show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is dissertation. The first chapter’s topic is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government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This chapter includes three sections. The first section is the basic theory of social security, which provides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analysis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in social security by analyzing the meanings , theoretical development and the nature of it. The second section analyses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from angles of public goods and financial expenditure. Both the financial and the management systems related government expenditure in social security are discussed in the third section respectively.
     The second chapter’s topic is techn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current condition and assessment. The first section is caliber of statistics. The second section mainly analyses the proportionality between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growth of economy. The third section discusses the share of burden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mainly explores the responsibility taken by the state, society and enterprises and its reasonableness under the existing model of social security. The fourth section discusses the appropriate proportion of expenditure on social aid to social security. The fifth section explains the structure of proportion of expenditure between central level and local level.
     The third chapter focuses on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ections. In the first section the author uses methods of quantitative as well as institutional analysis to compare different models of social security in different countries.. The second section aims to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expenditure level on social security, including comparisons among developed countries as well as different governments’expenditure level at the similar developmental phase. The third section is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structur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The fourth section compares models and functions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 in different transitional countries, taking Russia and Chile for examples.
     The fourth chapter’s topic is institutional constrains on financial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The first section is to discuss the transformation and current condition of China’s public financial model from historical analysis. The second section’s topic is transition of expenditure system of social security. This section serves to elaborate the main bottlenecks such as provincial level plan, tax federalism and transfer payment system during the transi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The third section refers to the problem of cost caused by transition of social security system, which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a transitional country. The fourth section is to discuss the systematic problem in management of social security funds.
     The last chapter’s topic is the orientation of systematization of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of social security expenditure and some suggestions about it. These suggestions refer to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structure and the systematization of the management of expenditure on social security, as well as the systematization of overall planning for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management of the funds of social security.
引文
①郑秉文:“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12点思考——国际比较的角度”,载于《管理世界》,2005年第10期。
    ②郑功成:“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社会保障”,载于《人民日报》,2005年9月16日。
    
    ①葛延风:《建立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促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前线》,2004年第3期。
    ②葛延风:《建立广覆盖、低水平、可持续、促发展的社会保障制度》,《前线》,2004年第3期。
    ①郑秉文:“建立社会保障“长效机制”的12点思考——国际比较的角度”,《管理世界》,2005年第10期。
    ②段春玉、石伟红:《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政府职能界定》,《财经问题研究》,1999年第12期,第19页。
    ①郑功成:《社会保障:中国道路的选择与发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8页。
    ②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新思考》,《山东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第5页。
    ③成思危:《加强社保理论和战略研究建立中国特色社保体系》,《经济界》,2008年第1期。
    ④成思危:《加强社保理论和战略研究建立中国特色社保体系》,《经济界》,2008年第1期。
    ①邓大松、吴汉华、吴小武:《做大、做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战略选择》,《管理世界》,2006年第3期,第138页。
    ②郑秉文:《关于建立专业养老金管理公司的可行性分析与政策建议》,《宏观经济研究》,2007年第9期,第12页。
    ①宋士云、李成玲《1992-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研究》,《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第三期,第45-46页。
    ②黄书亭、周宗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责划分》,《经济体制改革》,第19页。
    ③钱亚仙:《地方政府在农村社会保障中的职能探讨》,《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第67-69页。
    ①杨团、葛道顺:《中国城市社区的社会保障新范式——大连与杭州社区个案研究与探索》,《管理世界》,2002年第2期,第61页。
    ②景天魁:《社区文化与社区发育的逻辑》,《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第1页-5页。
    ③刘继同:《社区型NGOs与城市社区服务转型——北京新街口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的个案研究》,《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五期,第34页。
    ④杨团:《中国的社区化社会保障与非营利组织》,《管理世界》,2000年第1期。
    ⑤郑功成:《社会保障:中国道路的选择与发展》,《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7页
    ①郑秉文:《国内学术界对我国社保资金投资监管体制改革的观点综述》,《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24期。第5页-6页。
    ②袁铁铮:《社会保障经费支出及来源的国际比较》,《中国劳动》,第59页。
    ①柯卉兵:《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地区差异与转移支付问题研究》,《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第12期,第40页到45页。
    ②柯卉兵:《我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地区差异与转移支付问题研究》,《地方财政研究》,2007年第12期,第40页到45页
    ③彭海燕:《我国社会保障支出的地区差异分析》,《财经研究》,2007年6月第6期,第90页到第100页。
    ④财政部社会保障司课题组:《社会保障水平的国际比较》,载于《财政研究》,2007年第10期。
    ⑤董拥军,邱长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载于《统计与决策》,2007年4月,第80页到82页。
    ①董拥军,邱长溶:《我国社会保障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载于《统计与决策》,2007年4月,第80页到82页。
    ①Daniel Beland, Social Security: History and Politics from the New Deal to the Privatization Debate,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February 15, 2007.
    ②Sebastian Edwards and Alejandra Edwards, Monetarism and Liberalization:The Chilean Experiment, 2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③Sebastian Edwards and Danniel Lederma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nilateral tade liberalization: the case of chile, working paper, NBER working paper No. 6510.
    ④Martin Feldstein: Privatizing Social Security(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Univer -sity Of Chicago Press,May 1, 2000.
    ⑤Jason Z Yin: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st edition ,March 15, 2000.
    ⑥Martin Feldstein and Jeffrey Liebman:Realizing the Potential of China’s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System Published in China Economic Times, February 24, 2006.
    ①Martin Feldstein, Banking, Budgets, and Pensions: Some Priorities for Chinese Policy, Remarks presented at the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03 of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①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ILO).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Geneva: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 1984.
    
    
    ①威廉姆H.怀特科:《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法律出版社, 2003年11月版,第64页。
    ②威廉姆H.怀特科:《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法律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82页。
     ①周弘:《分解福利——福利国家研究的角度》,《欧洲》,1997年第4期。
     ①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第22页。
     ①王绍光:《国家汲取能力的建设:建国初期的经验》,载于《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第1期.
    ①财政部社会保障司:《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载于《财政研究》,2007年第10期。
    ①邹恒甫:《政府"生产性"投资不宜过大》,《关注中国--对话经济学大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58页。
     ①项怀诚:《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几个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①项怀诚:《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几个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①项怀诚:《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几个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①项怀诚:《关于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的几个问题》,《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①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4页。
    ①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65页。
    ①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第52页。
    ①Stefan Kühne:《福利国家转变的数量维度》,《公共行政评论》,2008年第4期。
    ②刘骥:《福利国家的年龄倾向—评朱利亚·林奇的《福利国家的“年龄”》,载于《欧洲研究》,2008年第1
    ①刘骥:《福利国家的年龄倾向—评朱利亚·林奇的《福利国家的“年龄”》,载于《欧洲研究》,2008年第1期,第128页。
    ①林俊岚,、黄爱芳:《智利养老保险私有化对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启示》,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04页。
    
    ①张涵:《智利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载于《理论界》,2005年第6期,第98页。
    ②张涵:《智利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载于《理论界》,2005年第6期,第98页。
    
    ①张占力:《改革后的俄罗斯社会保障制度》载于《天津社会保险》,第50页。
    ②王大波:《俄罗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及其反思》,载于《市场与人口分析》,2003年第4
    ①王秋霞,《解秘三国养老保险方案》,载于《国际金融报》,2004年5月12日,第9版。
     ①黄佩华:《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信出版社,2003年4月版,第24页。
     ①乔宝云(Baoyun Qiao)沙安文(Anwar Shah):中国地方政府的组织与财政,世界银行报告,第2页。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PSGLP/Resources/1BaoYunAnwarShah.pdf。
     ①郑秉文:《关于加快推进省级社保统筹的建议》载于《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第18期,第9页。
    ①景天魁:《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载于《思想战线》,2004年第1期,第30页。
    ②景天魁:《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载于《思想战线》,2004年第1期,第30页。
     ①(劳社部发〔1999〕37号)
    ①项中新《中国财政理论前沿》(财政部预算司),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34页。
    ②项中新《中国财政理论前沿》(财政部预算司),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45页。
    ③吴雪平《对我国社会保障转移支付制度化的思考》,载于《社会科学辑刊》,2006年第5期,第23页。
    ④项中新《中国财政理论前沿》(财政部预算司)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第56页。
     ①解建立:《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均衡化效应分析》载于《商业时代》,2007年34期,第54页。
    ①其中的数据来源于何平.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报告[J].社会保障制度. 2001(3):3-10;赵宇:《中国养老保险隐形债务问题研究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社会保障制度》,2003年第八期,第28-33页。
    ②同上。
    同上。
     ①黄书亭、周宗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社会保障中的职责划分》,载于《经济体制改革》,第22页。
    ①魏星河,刘堂山:《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关键:财权与事权的合理划分》,江西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4月第6卷第2期,
    
    ①戴毅:《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载于《经济问题探索》,第8页。
    ②戴毅:《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理论分析与现实思考》,载于《经济问题探索》,第8页。
    
     ①庞凤喜,洪源:《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模式构建研究》,载于《现代财经》,2006年第2期,第26卷(总第193期,第4页。
     ①社会保险账户全国流动势在必行,《新京报》,2006年12月27日。
    1. [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华厦出版社1999年版。
    2. [美]N·格里高利·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 999年版。
    3. [美]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一版
    4. [美]奥利维尔·琼·布兰查德、斯坦利·费希尔:《宏观经济学》(高级教程),经济科学出版社1 998年版。
    5. [美]古扎拉蒂:《计量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 [美]罗伯特·S·平狄克、丹尼尔·L·鲁宾费尔德:《计量经济模型与经济预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年版。
    7. [美]大卫·N·海曼:《公共财政:现代理论在政策中的应用第六版)》,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8. [英]加雷斯·D·迈尔斯:《公共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 [意]尼古拉·阿可塞拉:《经济政策原理:价值与技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维托.坦齐:《20世纪的财政支出》,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
    11. [美]约翰·伊特韦尔等编:《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济科学出版社1 992年版。
    12. [美]丹尼斯C·谬勒:《公共选择理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9年版。
    13. [荷]汉斯·范登·德尔,本·范·韦尔瑟芬:《民主与福利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9年版。
    14. [美]E·罗伊·温特劳步:《经济数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 000年版。
    15. [美]詹姆斯·M·布坎南、理查德·A·马斯格雷夫:《公共财政与公共选择:两种截然不同的国家观》,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16. [美]阿特金森、斯蒂格里茨:《公共经济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1994年版。
    17. [英]马尔科姆·卢瑟福:《经济学中的制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9年版。
    18. [美]杰克·赫仕莱拂、约翰G·赖利:《不确定性与信息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00年版。
    19. [美]威廉·夏普:《管理经济学导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001年版。
    20. [法]卡特琳:《社会保障经济学/当代社会保障制度研究丛书》,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21. [美]保罗·萨缪尔森:《中间道路经济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 001年版。
    22. [英]阿瑟·刘易斯:《经济增长理论》,商务印书馆1 999年版。
    23. [美]威廉姆:《当今世界的社会福利》,法律出版社, 2003年版。
    24. [美]约瑟夫·熊彼特:《经济发展理论》,商务印书馆1 997年版。
    25. [美]N·格里高利·曼昆:《宏观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 999年版。
    26. [英]莱昂内尔·罗宾斯:《经济科学的性质和意义》,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
    27. [美]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
    28. [英]尼古拉斯·巴尔、大卫·怀恩斯:《福利经济学的前沿问题》,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年版。
    29.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辽宁大学出版社1 998年版。
    30.董克用:《中国经济改革30年(社会保障卷)》,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31.龚维斌:《中外社会保障体制比较》,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8年版。
    32.马树才:《宏观经济管理模型与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2 000年版。
    33.张今声:《现代经济计划方法与模型》,吉林人民出版社1 989年版。
    34.吕学静:《社会保障国际比较》,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5.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6.邓大松等:《中国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海天出版社2000年版。
    37.郭崇德:《社会保障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 992年版。
    38.厉以宁:《中国社会福利模型》,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9.中国财经报社、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江苏省财政厅编:《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财政管理问题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40.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2中国财政发展报告——社会保障公共政策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1.黄安年:《当代美国的社会保障政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 998年版。
    42.国际劳工局:《2 000年世界劳动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 001年版。
    43.欧利·肯戈斯:“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7期。
    44.林治芬:“社会保障预算:目标模式与操作设计”,《中国社会保障》,2 000年第3期。
    45.项怀诚:“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报告”,《中国财政》,2002年第4期。
    46.黄晓平:“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新机制”,《中国财政》,2 002年第9期。
    47.季明明:“国家社会福利保障体制的成功典范”,《改革》,2 000年第2期。
    48.郑秉文、史寒冰:“东亚国家或地区养老社会保障模式比较”,《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12期。
    49.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财政研究》,2 002年第5期。
    50.朱青:“当前养老保险筹资模式不宜转向基金式”,《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1 2期。
    51.胡鞍钢;“利国利民、长治久安的奠基石”,《改革》,2001年第4期。
    52.贾康、杨良初:“可持续养老保险体制的财政条件”,《管理世界》,2001年第3期。
    53.辽宁省财政厅:《辽宁省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试点相关政策汇编》,辽宁省财政厅,2001年。
    54.王雍军:《中国财政支出实证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 000年版。
    55.吴敬琏:《比较6)》,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56.王治坤:《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险工作报告》,《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9)》,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57.陈佳贵:《中国社会保障发展报告(1997-2 00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58.吴敬琏:《比较6)》,中信出版社2003年版。
    59.穆怀中:《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60.穆怀中:《国民财富与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3年版。
    6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社会保险研究所:《世纪抉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构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0年版。
    62.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3.郭伟合:《福利经济学》,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版。
    64.陈宗胜:《收入差别、贫困及失业》,南开大学出版社2 000年版。
    65.丛树海:《财政支出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6.齐海鹏:《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7.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2002中国财政发展报告——社会保障公共政策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8.丛树海:《社会保障经济理论》,上海三联书店1 996年版。
    69.国际劳工局:《2 000年世界劳动报告》,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 001年版。
    70.郑功成等:《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与评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1.《中国财政社会保障资金管理运营全书》,中国物价出版社2 001年版。
    72.成思危:《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 000年版。
    73.马国贤:《中国财政支出与预算政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 001年版。
    74.林义:《社会保险制度分析》,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5.方乐华:《社会保障法论—前言》,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 999年版。
    76.王治坤:《中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险工作报告》,《中国社会福利与社会进步报告(1999)》,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77.郑功成:《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道路》,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8.邓大松等:《中国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海天出版社2000年版。
    79.邓大松;《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80.鲁昕:“寻找国策与民意的共振点”,《辽宁财政》,1998年第2期。
    81.朱柏铭;“建立我国社会保障预算的构想”,《财政研究》,1998年第2期。
    82.侯文若:《社会保障理论与实践》,中国劳动出版社1991年版。
    83.孙开:《政府间财政关系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84.王传纶:《当代西方财政经济理论》,商务印书馆,1998年版。
    85.叶振鹏、杨良初:《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新论》,中国文史出版社1997年版。
    86.宋晓梧、孔泾源:《中国社会保障基金营运管理》,企业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87.和春雷:《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88.贾康等:“实行费改税,开征社会保险税”,《财政研究》,2001年第1期。
    89.高强:“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90.杨良初:《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分析》,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91.朱光磊:《中国的贫富差距与政府控制》,上海三联书店出版,2001年版。
    92.侯荣华:《中国财政支出效益》,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
    93.曾湘泉、郑功成:《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2年版。
    94.中国财经报社、财政部社会保障司、江苏省财政厅编:《新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财政管理问题探索》,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95.王梦奎主编:《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中国发展出版社2001年版。
    96.项怀诚:《中国财政要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97.项怀诚:《中国财政50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98.黄晓平:“建立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新机制”,《中国财政》,2 002年第9期。
    99.苏明:“加入WTO的财税政策建议”,《中国财政》,2 002年第1期。
    100.胡荣华:“我国财政支出及其结构优化分析”,《经济体制改革》,2 002年第4期。
    101.解建立:《政府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均衡化效应分析》,《商业时代》,2007年34期。
    102.郑功成:“智利模式”,《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4期。
    103.欧利·肯戈斯:“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国际比较研究”,《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7期。
    104.贺春临、周长城:“福利概念与生活质量指标”,《社会保障制度》,2 002年第6期。
    105.郑秉文、史寒冰:“东亚国家或地区养老社会保障模式比较”,《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12期。
    106.马雷克·戈拉、米哈伊·茹特科夫斯基:“探索养老进改革之路:波兰多支柱的社会保障体系”,《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1期。
    107.何平:《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报告》,载于《社会保障制度》,2001年第3期。
    108.林治芬:“社会保障预算:目标模式与操作设计”,《中国社会保障》,2 000年第3期。
    109.M·因方特、J·阿里斯蒂亚:“智利社会保障改革历程”,《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年第6期。
    110.马海淘:“加入WTO与完善税制”,《中国财政》,2002年第2期。
    111.王鉴岗:“21世纪养老保险平衡难题及对策”,《人口与经济》,1999年第6期。
    112.财政部社会保障司:《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国际比较》,载于《财政研究》,2007年第10期。
    113.项怀诚:“关于200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及2000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报告”,《中国财政》,2002年第4期。
    114.郑秉文:《关于加快推进省级社保统筹的建议》,《中国经贸导刊》,2007年第18期。
    115.王秋霞,《解秘三国养老保险方案》,载于《国际金融报》,2004年5月12日,第9版。
    116.季明明:“国家社会福利保障体制的成功典范”,《改革》,2 000年第2期。
    117.刘灿、吴垠:《人均GDP翻两番:年均增长率的区间估算》,载于《统计研究》,2008年第5期。
    118.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19.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年
    120.林治芬:“中国社会保障的地区差异及其转移支付”,《财政研究》,2 002年第5期。
    121.路和平、杜志农:“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预测”,《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2年第2期。
    122.刘骥:《福利国家的年龄倾向—评朱利亚·林奇的《福利国家的“年龄”》,载于《欧洲研究》,2008年第1期。
    123.尚晓援:“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再认识,《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124.何平:“中国养老保险基金测算报告”,《社会保障制度》,2 001年第3期。
    125.樊彩耀:“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居民消费增长”,《宏观经济研究》,2000年第7期。
    126.林俊岚、黄爱芳:《智利养老保险私有化对我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的启示》,载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04页。
    127.黄佩华:《中国:国家发展与地方财政》,中信出版社,2003年4月版。
    128.乔宝云(Baoyun Qiao)沙安文(Anwar Shah):中国地方政府的组织与财政。http://siteresources.worldbank.org/PSGLP/Resources/1BaoYunAnwarShah.pdf。
    129.张涵:《智利养老社会保险制度改革及启示》,《理论界》,2005年第6期。
    130.景天魁:《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思路与对策》,《思想战线》,2004年第1期。
    131.丛树海:“我国养老金缴费和给付研究”,《财经研究》,2002年第1期。
    132.Jenkins Shirley: Social security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9.
    133.Nicholas Barr: Economic theory and the Welfare state, Jour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June 1992.
    134.Martin Feldstein, Banking, Budgets, and Pensions: Some Priorities forChinese Policy, Remarks presented at the China Development Forum 2003 of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35.S. Marklund: Social policy and poverty in post-totalitarian Europe, Social Welfare, 1993.2.
    136.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ILO).Introduction to Social Security,Geneva:International LabourOffice,1984.
    137.Jason Z Yin: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mpany,1st edition ,March 15, 2000.
    138.Freidman, B.,& Hausman,L.(1998). Sustainable social protection in China: Concluding the reforms, Mimeo.
    139.Martin Feldstein: Privatizing Social Security(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 Report), Univer -sity Of Chicago Press,May 1, 2000.
    140.Martin Feldstein.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1999), 99-107.
    141.Sebastian Edwards and Alejandra Edwards, Monetarism and Liberalization:The Chilean Experiment, 2d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1.
    142.The World Bank(1997). Old Age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China 2020 Serie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143.Barry Friedman, Estelle James. How Can China Provide Income Security for Its Rapidly Aging Population? Selected Papers from Pension System Reform Workshops: World Bank, 1998.
    144.Song, S., & Chu,G.(1997). Social security reform in China: The case of old ageinsurance. 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 15(April), 85-93.
    145..Hu,A.(1997).Reforming Chinas social security system: Facts and perspectives. International Social Security Review 50(3), 45-60.
    146..Martin Feldstein. Social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0(1999), 99-107.
    147.The World Bank(1997). Old Age Security: Pension Reform in China, China 2020 Series. Washington, DC: The World Bank.
    148.Jayasri Dutta, Sandeep Kapur, J. Michael Orszag. A portfolio approach tothe optimal funding of pensions. Economics Letters, 69(2000): 201-206.
    149.Daniel Beland, Social Security: History and Politics from the New Deal to the Privatization Debate,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February 15, 2007.
    150.Sebastian Edwards and Danniel Lederman: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unilateral tade liberalization: the case of chile, working paper, NBER working paper No. 6510.
    151.Vincenzo Galasso, Paola Profeta.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ocial security: a survey. European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Vol. 18(2002): 1-2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