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与开发历史横向运动课程资源,优化高中历史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到来,中国与世界日益融为一体,中国离不开世界,中国属于世界,无论是从国内外的形势,还是从广西的区情来看,交往与合作已经成为时代潮流,具有交往与合作的意识与能力,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具有宽广的国际意识,成为我们青年学生的必备条件之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通过整合与开发历史横向运动课程资源,优化历史教学,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时代的呼唤。
     但目前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严峻的问题与挑战:学生对历史横向运动认识不足,缺乏对历史知识的系统化和整体化;教师缺乏宏观的历史思维视野,对历史横向运动课程资源的发掘不够,加上现行高中历史教材编写的先天不足,以及历史学界对历史横向运动在中学层面的研究、运用欠缺等,成为优化高中历史教学和培养学生交往与合作意识的羁绊。
     基于以上的情况,笔者从课程资源整合与开发的角度,优化历史教学。首先,充分发挥历史教材中蕴涵的丰富的历史横向运动课程资源的优势,通过发掘人类从分散走向整体、古代国内民族交往融合、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和冲突以及中国走向世界、融入世界的历史进程中体现的历史横向运动课程资源,优化历史教学。其次,从历史现象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中,发掘人口迁徙和人口运动等历史横向运动课程资源,优化历史教学。第三,发掘地方历史横向运动课程资源,通过开展“中国——东盟博览会”主题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优化历史教学。
     文章认为:全球化时代必须要培养中学生的交往意识、合作意识与开放意识,中学历史教师必须充分把握历史横向运动的内涵,通过整合当前历史教材中相关内容,开发利用所在地区的地方课程资源等方面,以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把历史横向运动课程资源落实到课堂中,转变为学生交往能力与合作能力的提高。
With the coming of globalization, China and the world become more and more integrated. It is a trend to communicate and cooperate with others from the situation abroad and at home. Therefore,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young students to be communicative, cooperative and international. To optomize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history teaching and cultivate students’consciousness and 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and cooperation by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orizental curriculum resources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and the era’s calling.
     At present, there are serious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in the history teaching practice in middle school. For one thing, the students are lack of the knowledge of horizental movements, and systematicness and integration of history; for another thing, teachers are lack of macro-historic thinking and view and deficient in the exploration of horizental resources. What’s more, the congenital deficiencies of compiling of current textbook all become the fetters to optimize students’communicative and cooperative consciousness in the history teaching.
     Confronted with the above, the writer tries to optimize the history teach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urriculum resources. Firstly, to optimize history teaching by taking advantages of horizental movement in textbook and historical horizental curriculum resources reflected in the proceeding of human’s seperation to unity, the national amalgamation in ancient time, the fusion and collision of the western and Chinese cultures, and the forwardness and almalgamation of China to the world; secondly, to optimize the history teaching by the explorarion of historical horizental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immigration and movement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storical phenomenon and social living; lastly, to optimize the history teaching by the exploration of regional historical horizental curriculum resources illustrated by the social survey and practice on China-Asean Exposition.
     The writer holds the point that the globalization calls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ommunicative, cooperative and opening consciousness; the teachers should put the historical horizental curriculum resources into classroom by understanding of the historical horizental movement, integration of relevent inform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regional curriculum resources in the form of selective course in order to enhance students’communicative and cooperative ability.
引文
1 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03 页
    1 陈雄章.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1 《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第 303 页
    2 《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第 58,63,68 页
    
    1 《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第 81,86,88,97 页
    2 《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第 106 页
    3 《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第 122,130,132 页
    4 《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第 153—164 页
    1 《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303 页
     1 《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第 303 页
    
    1 《走进新课程丛书——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3 年出版,303 页
    2 蒋敦杰,杨四耕,杨向阳.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第 12 页
    3 陈雄章,唐凌,范玉春,张坚.走进历史深处的新路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 教育部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教育部编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1]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赵亚夫,刘军.历史教学新视野.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蒋敦杰,杨四耕,杨向阳.高中历史新课程理念与实施.海南:海南出版社,2004.
    [5]陈雄章.交往与世界历史变迁.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
    [6]唐凌,陈雄章.新概念近代史研究.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7]赵亚夫等著.国外历史教育透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朱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9]赵亚夫.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0]束鹏芳.中学历史教学评价.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新课程教学组织策略与技术.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2]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新课程备课新思维.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3]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4]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5]万伟,秦德林.吴永军主编.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16]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7]刘宗绪.历史学科专题讲座.长沙;岳鹿书社,2003.
    [18]赵亚夫.历史学习方略.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19]陈伟国,何成刚.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0]周卫勇.普通高中的理解与行动.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1]朱煜.走进高中新课改——历史教师必读.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22]朱煜.高中历史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3]杨志才.给历史教师的 101 条建议.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4]广东教育厅教研室.高中新课程历史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5]陈雄章,唐凌,范玉春,张坚.走进历史深处的新路径.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6]黄牧航.历史教学与学业评价.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27]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历史 1、2、3.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8]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历史 1、2、3 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9]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 1、2、3、4、5、6.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0]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历史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历史 1、2、3、4、5、6 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31]朱汉国,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二、三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2]朱汉国,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二、三册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3]朱汉国,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第一、二、三、四、五、六册.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4]朱汉国,马世力.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第一、二、三、四、五、六册教师教学用书.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5]朱汉国,王斯德.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6]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7]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8]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9]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0]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1]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古代史教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3]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近现代史(上、下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4]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上、下册)教案.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45]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46]人民教育出版社.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解读).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1]刘宗绪.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3,(1-2).
    [2]冯一下,李洁.试论历史学习方式及其变革.历史教学,2003,(2).
    [3]姚锦祥.乡土历史的教学规范问题.历史教学问题,2003,(8).
    [4]刘文涛.中学世界史教材改革应从史学观念的更新入手——谈“全球史观”及其运用问题.历史教学,2003,(8).
    [5]聂幼犁,放假如在事实上不想被时代和学生抛弃——我国中学历史课程改革再议.历史教学,2003,(9).
    [6]朱汉国.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变化.历史教学,2003,(10).
    [7]梁励.论新课程理念下学生历史学习方式的变革.历史教学,2004,(4).
    [8]王敦书.略论世界史学科建设、世界史观与世界史体系.历史教学,2005(4).
    [9]姚锦祥.评高中历史实验教科书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历史教学,2005,(3).
    [10]丁林兴,周云华.论历史教育的国际视野.中学历史教学研究,2005,(6).
    [11]洪林.崭新的理念,新鲜活的内容——解读 2005 年高考全国文科综合试卷.中学历史教学,2005,(7).
    [12]马执斌.实施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面临困难和对策.中学历史教学,2005,(7).
    [13]冯一下.走进文明史——高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的走向.历史教学,2005,(10).
    [14]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设计策略.历史教学,2005,(11).
    [15]王俊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设计策略初探.历史教学,2006,(6).
    [16]杨宁一,程昱.文明史观与中学历史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7).
    [17]连建平.探究式学习给课堂带来新气象.中学历史教学,2006,(7).
    [18]郭伟.对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几点质疑.中学历史教学,2006,(10).
    [19]赵亚夫.为什么历史教育要有个全球视野.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1).
    [20]倪杰孔.史学新范式与历史高考复习.中学历史教学,2006,(12).
    [21]陈伟国.高中历史新课程:构建学业水平测试体系的设想.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2).
    [22]鲁力.2007 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简评.中学历史教学,2007,(7).
    [23]林沙沙等.体现新理念,蕴含新精神——2007 年高考历史试题(广东卷)阅卷教师八人谈.中学历史教学,2007,(7).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