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材变革与教师应对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新一轮的中学课程改革实践过程中,历史学科同其他学科一样,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方式等多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引起了历史教学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成为讨论热点。
     如何来应对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的高中历史教学的变化?本文通过整理与总结近期学者对于历史新课程改革的论述,结合原有知识与经验。从历史课改的变化与应对这一问题入手,着重分析了如何在专题体例下体现历史学科的时序性、逻辑性;如何根据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三个必修模块的各自特点,在他们之间建立有机联系;历史教师在改革中需要做出哪些转变等问题。
     由于受作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制约,文中所涉及的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During the practice of the new turn of curriculum reform, the subject of history is faced with magnificent changes in textbooks, guidelines of teaching, approaches of teaching, etc., which draws wide spread attention from history educators and becomes a heated issue of discussion. One of the measures taken in this reform is that the history textbooks have evolved from introducing general history to special subjects in history, from introducing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respectively to putting Chinese and foreign history together. The arrangement of special subjects embodies the spirit of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history and global histor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olitical history, economic history and culture history are emphasized, which help solve the problems of overemphasizing revolution and struggle history and of the curriculum content’s being complicated, difficult, obscure and outdated.
     This thesis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recent discussion about the new history curricula and integrates them into the author’s original knowledge and experience. Starting from the issue of the changes brought by the reform and how to react to the changes, the thesis analyses how to embody the time sequence and logic of the new textbooks, how to build connections between political history, economic history and culture history,what changes are needed to be done by history teachers in the reform. Due to the limits of the author’s level of theory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many issues of mentioned in the papers are still in need of future study.
引文
1 所谓西欧中心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欧洲历史的分期为世界历史的分期,二是宣扬近代史的内容是欧美文明的发展以及这个文明向世界的普及。这种理论带有殖民主义,种族优越,不公正客观等偏见,遭到了现代许多历史学家的批评和指责。
    2冯一下.整体历史观与历史复习教学[J].历史教学参考,2003
    3 林中泽.历史中心与历史联系——对全球史观的冷思考[J].学术研究,2005(1)16—19.
    4 根据 2007 年 7 月人教社历史编辑李卿在天津培训稿整理。
    5 何成刚.在继承与发展中创新——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J].学科教育,2004(1),13.
    6 李植坍.20 世纪世界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 年版.
    7 马俊峰.文化差异研究要注意的两个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6),6.
    8 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9 张一平.论世界历史整体及其形成[J],历史研究,2001 年
    
    10 陈超.论交往在历史从分散走向整体过程中的作用[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05 年(2)117-121。
    11 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J].云南社会科学, 1983, (1).
    12 王瑶,陈玉华.论半个世纪的国共关系演变及启示[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7(2),21.
    
    13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4 冯一下,黄勇.试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政治史内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30
    15 文明史范式认为,人类文明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构成的,三者在相互作用、协调、互补中共同发展。
    16 冯一下,黄勇.试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政治史内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1),31.
    17 所谓三分法是相对于二分法而言,前者认为人类文明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后者认为人类文明仅包括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18 胡志高,刘志明.社会文明结构:二分法抑或三分法[J].甘肃理论学刊,2000(1),68-72.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0 冯一下.政治文明:政治史教学的新视角[J].中学历史教学,2005(1-2),73.
     21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版.
     22 吴长虹.高中历史:试用经济学理论讲解经济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7)20.
     23 朱可.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32).
    24 黄志清.浅析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2003年
     25黄志清.浅析历史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渗透[D]:[硕士学位论文].福建:福建师范大学历史系,2003年
    
    26 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 1 月出版为例。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8 高姚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比较有感[J].教学月刊,2004(1)26-27.
    29 颜志强.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黑龙江教学,2004(5)44.
    
    30 酒明衍.初高中学段的衔接研究[J].
    31 项自长.初中生心理问题浅析[J].安徽教育,2007(8)18-19.
    32 陈丛林.浅谈新课该下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http://blog.cersp.com/userlog/15823/archives/2007/380751.shtml.
     33 以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 1 月出版为例。
    [1]Klaus Maeding,Chinese History Textbook as Seen From the German Experience,张元主编方法论:历史意识与历史教科书的分析编写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台湾:国立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1998 年。
    [2]Sand.Jordan,Statement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cil for the Creation of New History Textbooks.Bloomington:Dec31,1999.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 I、II、III.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年 1 月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朱慕菊主编.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全国课程专业委员会秘书处编.21 世纪中国课程研究与改革[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年 9月第一版.
    [3]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刘军著.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于友西、叶小兵、赵亚夫著.历史学科教育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6]朱煜主编.历史教材学概论[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
    [7]臧嵘.历史教材纵横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8]王宏志著.历史教材的改革与实践[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9]赵中建选编.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90 年代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年 12 月第一版.
    [10]钟启泉、张华主编.世界课程改革趋势研究(上中下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0 月第一版.
    [11]万福、于建福主编.教育观念的转变与更新[M].中国和平出版社,2000 年 3 月第一版.
    [12]何东亮、丁瑜主编.教育学原理[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1998 年 11 月第一版.
    [13]李剑萍、魏薇主编.教育学导论[M].人民出版社,2000 年 2 月第一版.
    [14]金林祥主编.20 世纪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与反思[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年 5 月第一版.
    [15]吴杰编著.教学论——教学理论的历史发展[M].吉林教育出版社,1986 年 8 月第一版.
    [16]陈侠著.课程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年 3 月第一版.
    [17]张健、徐文龙等著.中国教育新走向——21 世纪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展望[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 年 4 月第一版.
    [18]袁振国主编.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1)[M].科学教育出版社,2001 年 6 月第一版.
    [19]余伟民主编.历史教育展望[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 1 月第一版.
    [20]杨振德、郭东歧.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专题研究[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1 年 12 月第一版.
    [21]黄显华、霍秉坤著.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 1 月第一版.
    [22]陈时见主编.课程与教学理论和课程与教学改革[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年 8月第一版.
    [23]王志忠,阎光亮主编.中学历史学科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M].辽宁大学出版社,2000年 8 月第一版.
    [24]于晶,赵红艳,范周主编.面向 21 世纪——教育改革与探索[M].大连出版社,1998年 2 月第一版.
    [25]柯汉琳主编.21 世纪教育改革与发展文献[M].新疆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 月第一版.
    [26]任长松著.面向 21 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向新课程[M].广东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月第一版.
    [1]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全球通史---1500 年以后的世界[M].吴象婴,梁赤民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9.
    [2]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4]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5]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6]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7]许启贤主编.世界文明论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
    [8]马文·佩礼主编.西方文明史[M].胡万里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3.
    [9]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M].北京: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1990.
    [10]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11]赵毅、赵轶峰主编.中国古代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年.
    [12]胡绳著.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下册[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
    [13]刘芃.朱汉国主编.历史学习精要[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14]李植坍.20 世纪世界史[M].湖北教育出版社 1998 年版.
    [1]叶小兵.当前中学历史教学改革的发展及所面临的问题[J].课程·教材·教法 2002 年第 2 期.
    [2]单怀俊历史教育的演进:从历史教学大纲到历史课程标准[J].教学研究 2002 年第 3 期.
    [3]冯一下.整体历史观与历史复习教学[J].
    [4]马俊峰.文化差异研究要注意的两个问题[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7 年 6 月.
    [5]才爽.和亲目的浅谈[J].科教文汇,2007 年 1 月.
    [6]王瑶,陈玉华.论半个世纪的国共关系演变及启示[J].佳木斯师专学报,1997 年 2 月.
    [7]何成刚.在继承与发展中创新——对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解读[J].学科教育,2004 年第一期.
    [8]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J].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年版.
    [9]冯一下,黄勇.试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政治史内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 1 月.
    [10]胡志高,刘志明.社会文明结构:二分法抑或三分法[J].甘肃理论学刊 2000 年第一期.
    [11]冯一下,李洁.试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经济史内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 1 月.
    [12]王家禹.三个文明建设及其相互关系[J].中学政史地,2007 年 10 月.
    [13]吴长虹.高中历史:试用经济学理论讲解经济史[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4 年 7 月.
    [14]冯一下,李洁.试析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中的文化史内容[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6年 1 月.
    [15]李玉玲.构建专题式体系的价值和意义——论新版高中历史教材[J].商场现代化,2005年 9 月.
    [16]酒明衍.初高中学段的衔接研究[J].
    [17]项自长.初中生心理问题浅析[J].安徽教育,2007年8月.
    [18]高姚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与“历史教学大纲”比较有感[J].教学月刊,2004年1月.
    [19]颜志强.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J].黑龙江教学,2004年5月.
    [20]赵广前.历史教育应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J].安徽教育 2005 年 10 月.
    [21]朱可.新课改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 年32 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