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升腾和湮没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女性写作的现状进行梳理,从而将当代女性写作态势和女性性别意识萌生、凸现的脉络清晰而完整地呈现出来,并就其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不足做出评介。
     文章将当代女性写作的发展历程划分为四个阶段:一、80年代前期——面向社会的女性写作;二、80年代中后期——直面隐秘的性书写;三、90年代前期——真正的女性主义视角;四、90年代中后期——“新生代”的另类写作。通过对各个时期代表女作家的典型文本的细致解读,对她们的创作活动反映出的不同表现形态加以分析,提炼出其蕴含的性别意识立场和主张,较为系统地勾勒了当代女性写作中性别意识生成的曲折历程,以此来认识和总结女性文学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发展前景。
After tidying up the women's writing since 1970's, the article presents the contemporary women writers' gender consciousness in creation in a clear and integrated manner, and makes some comments to' their achievements and defects as well.
    The article divides the process of women's writing into four stages: women's writing aiming at the society in 1980's; obscure sexual descriptions in middle and late 1980's; the writing from the actual feminist point of view in the early 1990's and the unique writing of new generation writers in the middle and late 1990's. Through the painstaking reading of the women writers' typical texts during different stages, after analyzing the different forms reflected in the process of creation, the article abstracts the twisted growth of gender consciousness embodied inthe creation, thus summarizing the women writings' achievement and prospecting its future.
引文
(1)转引自许文郁:《张洁的小说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54页。
    (2)翟世镜译:《弗吉尼亚·伍尔芙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版。
    (3)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1页。
    (4)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410页。
    (5)李小江:《性沟》,三联书店,1989年版。
    (6)王安忆:《两个69届初中生的即兴谈话》,《上海文学》,1988年第3期。
    (7)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页。
    (8)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编译,《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9)西苏:《美杜莎的笑声》,张京媛编译,《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玛丽·伊格尔顿:《女权主义文学理论》,湖南文艺出版社,1989年版,第359页。
    (11)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版,第344页。
    (12)陈染:《破开》,见《凡墙都是门》,华艺出版社,1996年10月版,第256页。
    
    
    (13)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03页。
    (14)张京媛编译:《当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5)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16)林白:《说吧,房间》,《花城》,1997年第3期。
    (17)乐黛云:《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文学自由谈》,1991年第3期。
    (18)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19)陈思和:《现代都市的“欲望”文本》,《小说界》,2000年第3期。
    (20)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34页。
    (21)卫慧:《像卫慧那样疯狂》,珠海出版社,2000年4月版。
    
    
    1、盛英主编:《二十世纪中国女性文学史》,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版。
    2、孟悦、戴锦华:《浮出历史地表》,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版。
    3、张京媛主编:《当代女性文学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西蒙·波伏娃:《第二性》,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
    5、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6、朱水涌:《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7、盛英:《中国女性文学新探》,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9月版。
    8、许文郁:《张洁的小说世界》,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9、王岳川主编:《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10、乐铄:《迟到的潮流》,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版。
    11、曾镇南:《中国女作家评传》,中国妇女出版社,1990年6月版。
    12、陈传才:《中国20世纪后20年文学思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
    13、翟世镜译:《弗吉尼亚·伍尔芙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年12月版。
    14、王绯编:《张辛欣代表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2月版。
    15、陈染选编:《女性体验小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6、贺仲明:《中国心像:20世纪末作家文化心态考察》,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5月版。
    
    
    17、温儒敏、赵祖谟主编:《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版。
    18、刘思谦:《“娜拉"言说》,上海文艺出版社,1993年12月版。
    19、谢有顺:《文学新人类丛书·序》,珠海出版社,1999年9月版。
    20、王宇:《主体性建构:对近二十年女性主义叙事的一种理解》,《小说评论》,2000年第6期。
    21、韩晓晶:《复苏的性别》,《天津日报》,1999年7月。
    22、唐蒙:《从灵魂向肉体倾斜》,《当代文坛》,2002年第2期。
    23、戴锦华:《陈染:个人和女性的书写》,《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3期。
    24、高侠:《女性存在的掘进与瞩望》,《当代文坛》,2002年第4期。
    25、马春花:《刀刃上的舞蹈》,《小说评论》,2000年第3期。
    26、朱丽丽:《在边缘的弱者》,《江海学刊》,2000年第3期。
    27、孟繁华:《忧郁的荒原:女性漂泊的心路秘史》,《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3期。
    28、刘敏慧:《海上繁华的梦——王安忆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探微》,《小说评论》,2000年第5期。
    29、王岳川:《女性话语与身份书写在中国》,《东方文化》,2000年第3期。
    30、孟繁华:《女性文学与“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的讨论》,《中国女性文化》,2000年第一辑。
    31、肖鹰:《女性文学与“70年代出生的女作家”的讨论》,《中国女性文
    
    化》,2000年第一辑。
    32、吴智斌:《无根的写作:卫慧、棉棉作品对“父亲”的解构》,《当代文坛》,2001年第2期。
    33、于展绥:《女人在路上——80年代后期当代小说女性意识流变》,《小说评论》,2002年第1期。
    34、周晔:《爱到无字——张洁真爱理想的建构和解构》,《文学评论》,2000年第6期。
    35、贺桂梅:《个体的生存经验与写作》,《当代作家评论》,1996年第3期。
    36、徐坤:《双调夜行船——九十年代的女性写作》,《小说界》,1998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