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校政策运行机制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市场化、国际化和高校办学自学权的不断扩大,由院校规模的扩大带来管理的复杂性日益明显,同时由于社会问责制度逐步受到关注,院校对质量与效益的追求不断加强,院校研究也就粉墨登场了。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充分认识院校政策是院校研究的核心组成部分,院校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指引,院校政策是影响和制约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院校在加强政策建设的同时也需要加强政策研究。通过运用政策学和教育政策学的相关知识建构院校政策的制定、执行、分析与评价的过程。最后针对我国的院校研究或院校政策研究还处于探索发展阶段,明确指出院校政策建设与研究需要积极借鉴和结合实际,不断促进研究的本土化,积极推进研究的专门化,构建起符合我国院校发展需要的院校政策研究理论框架,进一步提高高等院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有效地促进院校的科学发展。就院校政策运行机制研究本身的方法而言,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文献法、比较法、归纳法、综合法、分析法。通过研究,得出在院校“决策需求”与“信息参谋”双向互动的动力作用下,我国需要加强院校政策建设与研究和坚持“有用、有效、开放、创新”的原则等结论,促使院校政策建设与研究能用数字和事实说话,做到说话心中有“数”,决策手中有“据”。
Today, the massification, marketing and internalization show the trend in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of the development,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complexity of management, the accountability and the quality and benefit. So, institutional research appear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This paper aims at realizing that institutional policy is the cor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without the direction of policy is impossible; and policy research should be conducted as well as policy construction, because institutional policy is an important factor which affects and restricts on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Then, the author uses the knowledge of Policy to constitute, administer,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institutional policy. At last, the idea was definitely advanced that at the moment of exploration, institutional policy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should be localized and specialized by using reference and linking up the facts. The institutional policy research should be suited for the need of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their management and accelerat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developing scientifically. Moreover,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comparison, induction, integration and analysis were used to the operational mechanism of the institutional policy research. In short, we should insist on the primary principles "usefulness, efficiency, openness, creativeness" under the interaction of "decision-making requirement" and "information advising", and hope that data and facts play their own function for institutional policy research and construction.
引文
[1]Joel.Saupe.The Nature and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Memo to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AIR,1970).http://www,aireb,org.
    [2]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蔡国春.美国院校研究的起源、发展及影响[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2]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4]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
    [5]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蔡国春,周川.院校研究的历史发展及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基于国外文献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3]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3]程星.机构研究与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介绍一门正在形成中的学科[J].大学教育论坛.1992年第2期.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J].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施米德莱因(F.A.Schmidtlein)曾子达译:“高等教育中机构研究和规划”,见胡森主编:《简明国际教育百科全书》(教育管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年.
    [3]刘献君,赵炬明,陈敏.“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4]赵炬明.现代大学与院校研究——美国院校研究发展述评(上)[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5]徐海涛,陈延柱.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J].国际学术动态.2005年第5期.
    [6]朱九思,姚启和主编.高等教育辞典[M].湖北教出版社.1993年.
    [7]周川.院校研究的性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3年第7期.
    [8]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刘献君,赵炬明,陈敏.发展院校研究,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关于高教所应如何为高校服务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3期.
    [2]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4]康宏.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径[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第5期.
    [1]Carolyn V.Boyles.Help Wanted: A Profile of IR(1970-1985).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88,Vol.28,No. 3
    [2]王友.院校研究(IR)——现代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3]徐海涛.中国院校研究需要实证研究范式[J].云南教育.2003年第21期.
    [1]刘献君.院校研究的基本范式:定性模式与定量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3期.
    [2]刘献君.院校研究的基本范式:定性模式与定量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3期.
    [3]Jeffrey A.Seybert.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 College Management.School Organization,1991,11, Issue2.231-239.
    [1]Cameron fincher.The Art and Scienct of Institutional.Research.Seem.Corcoran&M.W.Peterson.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 Transition.New directions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NO.46 San Francisco:Jossey-Bass,June 1985.18.
    [1]袁振国.政策型研究者和研究型决策者[J].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
    [1]康宏.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径[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第5期.
    [1]张建新,董云川.院校研究方法中的两极实践与理论[J].海军院校教育.2005年第1期.
    [1]伯顿·克拉克.创办创业型大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
    [1]马丁.特罗著,王香丽译.从精英向大众高等教育转变中的问题[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9年第1期.
    [1]赵文华.我国高等学校发展战略规划的价值、挑战与策略[A].第七届海峡两岸高等教育研讨会论文集.山东经济学院.2005年10月.
    [2]代蕊华,王斌林,戚业国.院校研究:理论、方法与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1]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1]周川.院校研究的职能、功能及其条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2]林正范.自主管理和管理效率,香港高等学校管理[M].杭州大学出版社.1991年.
    [1]张乐天.院校发展与院校政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J].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周川.院校研究的职能、功能及其条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1]蔡国春,周川.院校研究的历史发展及若干理论问题探讨——基于国外文献的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2]Stephen W.Thorpe(1999).The Mission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Paper presented at the 26th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East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November 14-16,1999.http: //www.drexel,edu/provost/ir/conf/Mission,pdf,2005-10-21.
    [3]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5月.
    [1]张乐天.院校发展与院校政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陈振明.政策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3]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张乐天.院校发展与院校政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张乐天.院校发展与院校政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3]Jonnamuffo.美国院校研究概述[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4第1期.
    [1]宋旭峰.院校研究的功能与作用[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2]袁振国.政策型研究者和研究型决策者[J].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
    [1]刘献君,赵炬明等.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第2期.
    [2]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3]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1]张乐天.论教育政策观念的变革与更新[J].教育发展研究.2002年第11期.
    [2]代蕊华,王斌林,戚业国.院校研究:理论、方法与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3]Joe Saupe.1970.The nature and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Memo to a college or university.1970.3. www.airweb,org.索普,院校研究会主席(1970).
    [1]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2]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3]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4]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1]赵炬明,现代大学与院校研究——美国院校研究发展述评(上)[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1]张乐天,院校发展与院校政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张应强.发展战略规划的高校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3]袁静波.论基于现代大学理念的院校研究的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5期.
    [1]罗海鸥.院校研究与现代学校管理[J].2004年第11期.
    [1]张应强.发展战略规划的高校特色[J].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1][美]乔-L-索普著,姚洁编译.院校研究的作用[J].军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1期.
    [2]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3
    [2]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3
    [1]Joe L.Saupe(1990).The Functions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2nd Ed.AIR for Management Research,Policy Analysis,and Planning.http://www.airweb,org/page,asp?Page=85,2005-10-21
    [1]赵炬明.现代大学与院校研究(下)——美国院校研究发展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2]刘献君.大力加强院校研究,推进现代大学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1]张乐天.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的政策问题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第4期.
    [2]张乐天.关于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及几点政策性建议[J].教育发展研究,2001年第11期.
    [1]李延成.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一种高等教育管理与质量保障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1998第6期.
    [1]Jeffrey A.Seybert.The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 College Management.School Organization,1991,11, Issue2.231-239.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Joe Saupe.1970.The nature and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Memo to a college or university.1970.3.www.airweb,org.索普,院校研究会主席(1970).
    [3]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1]陈振明.政策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张乐天.院校发展与院校政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
    [3]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1]周川.院校研究的职能、功能及其条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2]陈振明.政策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年.
    [1]徐海涛.中国院校研究需要实证研究范式[J].云南教育.2003年第21期.
    [1][美]卡尔·帕顿.大卫·沙维奇(孙兰芝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M].华夏出版社.2002年.
    [2]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1]周川.院校研究的职能、功能及其条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注:因其角度不同,有时又被称为“政策分析”或“决策论证”,或者是“咨询研究”
    [1][美]乔-L-索普著,姚浩编译.院校研究的作用[J].军工高教研究.2004年第1期.
    [1][美]威廉·N·邓恩(谢明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第二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
    [1]蔡国春,周川.院校研究中的政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0期.
    [2]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蔡国春,周川.院校研究中的政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0期.
    [3]Joe L.Saupe & James R.Montgomery(1970).The Nature and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Memo to college or university,http://www.airweb,org/page,asp?Page=84, 2005-10-21
    [4]蔡国春,周川.院校研究中的政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0期.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Judith I.Gill & Lam Saunders.Conducting Policy~'udysis in Higher Education,New Direction 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No76,Vol.14, Win 1992: 15--27.院校研究新方向.第76卷的主题是“院校研究与政策分析,这是关于院校研究领域政策分析方法的最为全面的专题文献集。
    [2]蔡国春,周川.院校研究中的政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0期.
    [3]蔡国春,周川.院校研究中的政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0期.
    [4]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威廉·N·邓恩著,谢明等译.公共政策分析导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顶天”指的是为学校提出办学理念和发展思路,“立地”指的是扎根于实践的土壤,解决本校的实际问题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2]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3]程星,周川主编.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4]喜多村和之.美国大学走出危机的秘密[N].参考消息.1989年4月29日.
    [1]代蕊华,王斌林,戚业国.院校研究:理论、方法与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1]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张乐天.院校发展与院校政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1]刘献君.论高等学校定位[J].教育研究.2002年第11期.
    [2]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3]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4]王洪才.院校研究:转向还是逃避[J].集美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1]孙崇文.院校研究需要教育管理咨询业的支撑[J].教育发展研究.2005年第2期.
    [1]张建新,董云川.院校研究方法中的两极实践与理论[J].海军院校教育.2005年第1期.
    [2]彭森明.全国高等教育资料库之建置及运用[A].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2004年第10期.
    1、[美]弗雷德里克·E·博德斯顿著.王春春、赵炬明译.赵炬明审校.管理今日大学——为了活力、变革与卓越之战略/院校研究译丛[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6年.
    2、(美)若雷,(美)谢尔曼著,周艳,赵炬明译.从战略到变革——高校战略规划实施[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3、[美]科尔.盖德著.大学校长的多重生活——时间、地点与性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4、赵炬明,余东升主编.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讲演录[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
    5、刘献君,陈敏主编.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M].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年.
    6、蔡国春.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美国院校研究模式研究与借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
    7、程星,周川.院校研究与美国高校管理[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8、陈学飞.美国高等教育发展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
    9、梁克荫.高等学校发展论[M].兰州: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
    10 (美)乔治·凯勒(George Keller)著:别敦荣主译 大学战略与规划:美国高等教育管理革命[M].青鸟: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5年.
    11、郭石明.社会变革中的大学管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
    12、(英)托尼·布什著 强海燕主译.杜瑞清审校.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13、陈玉琨,代蕊华,杨晓江,田圣炳著.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卢元锴,汪风雄,薛峰,张光义主编.教育策划[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5年.
    15、陈放,唐建,聂德彬编著.教育策划[M].北京:蓝天出版社.2005年.
    16、王晓辉,赵中建等译.为了21世纪的教育——问题与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17、姚文忠,刘一,刘裕权著.学校诊断[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4.11.
    18、(英)杰夫·惠迪、萨莉·鲍尔、大卫·哈尔平著,马忠虎译.教育中的放权与择校:学校、政府和市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
    19、(美)C.William Garner著,孙志军、金平、成刚译,孙志军校.学校财政——战略规划和管理[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年.
    20、孟繁华著.教育管理决策新论——教育组织决策机制的系统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21、郑燕祥著,陈国萍译.学校效能与校本管理:一种发展的机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22、斯蒂芬·鲍尔著,王玉秋、孙益译,袁振国审校.政治与教育政策制定——政策社会学探索[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3、张乐天.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24、冯大鸣著.美、英、澳教育管理前沿图景[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
    25、吴志宏,陈韶峰,汤林春著.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26、朱九思.高等教育辞典[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3年.
    27、(美)E·马克.汉森著,冯大鸣译,X.燕.麦希施密特校.教育管理与组织行为(第五版)[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
    28、(美)迈克尔W.阿普尔著,阎光才等译.文化政治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
    29、潘懋元主编,卢晓中著.当代世界高等教育理念及对中国的影响[M].上海:海教育出版社.2001年.
    30、袁振国主编.教育政策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
    31、王长楷主编.何向东、严欣平、陈申华副主编.现代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海口:海南出版社.2004年
    31、(荷兰)弗兰斯.F.范富格特主编,王承绪等译.国际高等教育政策比较研究[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2年.
    1、张乐天.院校发展与院校政策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1期.
    2、张乐天.论院校政策与院校发展[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3、陈学飞.美国教育科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与现状[J].高等教育论坛.1986年第2期.
    4、徐俞.世界高等教育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上海高教研究.1990年第3期.
    5、吴素兰.试论大学教育改革的方法[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0年第3期.
    6、潘懋元.高等教育研究的比较、困惑与前景[J].高等教育研究.1991年第4期.
    7、方晓.从近年欧洲高校研究协会国际研讨会选题看西欧高教研究趋势[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1年第4期.
    8、程星.机构研究与现代高等教育管理[J].大学教育论坛.1992年第2期.
    9、胡振敏.院校研究的起源、发展与现状[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2年第2期.
    10、樊建芳.美国院校研究概述[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4年第1期.
    11、江鹏九.高教研究所在管理战略上的角色变换[J].江汉大学学报.1994年第5期.
    12、程星,周川.美国院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4期.
    13、秦国柱.高校高教研究机构应以“本校研究”为主[J].江苏高教.1995年第4期.
    14、杨锐.当代国际比较高等教育研究述略[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6年第4期.
    15、赵敏.高教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
    16、刘献君.加强院校研究: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必然要求[J].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
    17、赵炬明,陈敏.发展院校研究,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关于高教所应如何为高校服务的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2年第3期.
    18、刘献君.院校研究的基本范式:定性模式与定量模式[J].现代大学教育.2003年第3期.
    19、周川.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研究的新领域[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20、赵炬明.现代大学与院校研究-美国院校研究发展述评(上、下)[J].高等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21、周川.院校研究的性质与特征[J].教育研究.2003年第7期.
    22、蔡国春,周川.院校研究中的政策分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3年第10期.
    23、徐海涛.中国院校研究需要实证研究范式[J].云南教育.2003年第36期.
    24、秦国柱.院校研究与大学发展[J].江苏高教.2004年第1期.
    25、蔡国春,周川.院校研究的历史发展及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比较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26、刘献君.关于院校研究的几个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
    27、蔡国春.“院校研究”:国内研究进展与文献述评[J].高等教育研究.2004年第5期.
    28、张建新,董云川.院校研究方法中的两极实践与理论[J].海军院校教育.2005年第1期.
    29、余东升,陈廷柱.院校研究与现代大学管理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30、吕淼.符少辉.制度创新:院校研究有效开展的必要条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31、赵炬明.中国大学与院校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32、孙小西.院校研究美国高等教育变革的风向标-对RHE文章(1991-2001)的检索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8期.
    33、李丹青,金红建.办好高教期刊服务院校研究[J].大学教育科学.2004年第4期.
    34、代蕊华,王斌林,戚业国.院校研究:理论、方法与机制[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1期.
    35、刘献君.大力加强院校研究,推进现代大学管理[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36、徐敏.质的研究方法在院校研究中的应用[J].教育评论.2005年第3期.
    37、张桂春.德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走向-德国科学审议会关于高校政策的十个论题[J].比较教育研究.1999年第1期.
    38、袁静波.论基于现代大学理念的院校研究的应对策略[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39、王友.院校研究IR——现代高等教育研究的新视角[J].贵州社会科学.2005年第3期.
    40、王义谋,张海峰.高职院校开展院校研究的理论探讨[J].理论研究.2005年第6期.
    41、蔡国春.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进程中的院校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5年第4期.
    42、Anne Marie Delaney著,赵敏编译.高教研究在高等教育中的作用——使研究者能迎接新的挑战[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998年第5期.
    43、王选琪.加强院校研究,提升体育院校品质[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44、徐文华.鲁雷 加强院校研究-地方大学发展的迫切需要[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年第10期.
    45、周川.院校研究的职能、功能及其条件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5年第1期.
    46、康宏.院校研究——高等教育管理学学科建设的新路径[J].现代大学教育.2005年第5期.
    47、刘鸿,曾山金.我国开展院校研究的若干策略[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
    48、万力维.院校研究的方法论探讨[J].辽宁教育研究.2004年第3期.
    49、王洪才.院校研究:转向还是逃避[J].集美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50、徐文华、鲁乔.借鉴美国经验[J].推进中国院校研究.高教发展与评估.2006年第4期.
    51、杨志恒.论院校研究与我国高校特色建设[J].陇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52、林升乐.美国院校研究与我国高职院校研究之比较[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3、余东升.“院校研究:领导与战略”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54、谢作栩.民办高校开展院校研究的必要性与可能性[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55、侯志军.试论院校研究的基本过程[J].高教理论.2006年第3期.
    56、徐文华.院校研究的本土化[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1期.
    57、王向红.以校为本:院校研究的核心价值取向[J].江苏高教.2006年第2期.
    58、刘献君.院校研究论略[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年第5期.
    59、刘配欢、李望平.高校发展风险与院校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6年第4期上半月刊.
    60、陈亚玲.关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思考—基于院校研究的视角[J].高教探索.2006年第 1期.
    61、张炜.基于院校研究的学校发展规划思考[J].中国高教研究.2006年第4期.
    62、白然,田敏娜,孙剑波.院校研究——推动高等职业学校发展的重要途径[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第1期.
    63、孙华.院校研究与高等教育研究所的组织改造[J].高教探索.2006年第5期.
    64、刘广明.院校研究与中国高等学校的发展[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
    65、刘承功.高等院校的战略规划[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66、马文·彼德森.郭卉、郑启玮、冷海晶编译.中学后教育知识产业时代的大学领导与院校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年第8期.
    67、李志峰.美国院校研究的价值取向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6年第4期.
    68、王玉丰.院校研究之中国化改造[J].高教探索.2007年第1期.
    69、Moore John H.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Burger King Society.Executive Speeches,Vol. 15,No.4,2001.
    70、R.G.Cope(1987).Opportunity form Strength:Strategic Planning Classified with Case Examples.ASHE-ERIC Higher Education Report.Washington,DC: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No.8.pp.2-3.
    71、Paul Dressel,Associates.1971.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 the university:A handbook.Chapter 6.San Francisco:Jossy-Bass
    72、Philip G.Altbach (1985).Higher Education i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London: Mansell Publishing Limited.p.18.
    73、John Dale Russell.The purpose and organization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1959).In Richard G.Axt and Hall T.Sprague(Ed. ).College Self Stll(Iy: Lectures on Institutional Re ——search.Boulder:The Western Interstate Commission for HJ gh-er Education,1960.17-22.Unpublished materials.
    74、Joe L.Saupe.The Nature and Rol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Memo to a College or University(AIR,1970). http://www.aireb.org.
    75、Joe L.Saupe.The Functions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2nd Ed., 1990.AIR for Management Research,Policy Analysis,and Planning.http://www.airweb,org.
    76、Stephen W. Thorpe (1999).The Mission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Paper presented at the 26th Conference of the North East Association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November 14-16, 1999.http://www.drexel,edu/provost/ir/conf/Mission,pdf,2005-10-21.
    77、Cameron fincher.The Art and Science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Seem. Corcoran&M.W.Peterson.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 Transition.New directions of Institutional Research,N0.46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June 1985.18.
    78、J. F. Volkwein.1999.Editor notes.In J.F.Volk--wein,(ed ited ).Institutional research in transition.Newdirections for institutional research,No.104.San Fran--cisco: Jossy Bass.
    79、Carolyn V. Boyles.Help Wanted:A Profile of IR(1970-1985).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 1988, Vol.28, No.3
    80、C.Pings.The Ongoing Evolution of the American Research University[A].Muller-Boling et al,eds.University in Transition[C]: 6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