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教师指导下,将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综合运用于中学教育实践,培养从事中学教学工作能力的一门重要的实践性课程。体育教育实习是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中心环节,是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需求发生的巨大变化,师范教育特别是体育教育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出来。特别是在中小学全面推进实施的素质教育改革,综合课程改革、活动课程改革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高校的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我们的体育教育专业也是如此。因此我们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目标必须做出适当调整。
     本文以黑龙江省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对高校、实习单位、实习生、指导教师、带队教师等五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得到了各高校、实习生和实习单位的高度重视。
     2.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教育实习的时间为6—8周。校内见习的次数为1—2次,时间为3—5周。教育实习的形式以集中实习为主。实习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的内容单一。教育实习基地的设立不理想,实习基地体育场地、器材不能保证实习生教育实习的需要。教育实习成绩考核没有统一的标准。
     3.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生的实践课的编写质量较好;担任班主任工作态度认真;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比较强。实习生的业余运动训练能力和对中学基本教材掌握能力比较差。
     4.对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生的综合评价中,实习生的工作态度、运动技能、教书育人情况较好,实习生对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掌握和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比较差。
     5.黑龙江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生的动作示范、实践课教学效果、课堂组织能力比较好,而实习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运用能力、保护与帮助能力比较薄弱。实习生对中学体育新课程标准了解不够,有50%的实习生对自己的教育实习感到满意。
Teaching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racticing curriculum, and the students of normal school are guided in teacher, applying th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heory and skill. In recent years,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ket economy and the huge variety of the social need occurrences, the normal 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physical education faces the various of challenges, with exposing the disadvantage of traditional education practicing mode, especially pushing forward the education for all-round development reform completely in the primary and junior high school, all direct or the indirect affect the course of the university constitution. Our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 must be developed and adjusted. This paper takes the province of Heilongjiang the common and university practice education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dopting the document data method, questionnaire survey, mathematics statistic law, the expert interview to the university, department practice, and so on. The conclusion is drawing 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ze:
     1. The physical education of the university in the province of Heilongjiang got high value in trainee and practice unit.
     2.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 of the university is 6-8 weeks in the province of Heilongjiang. The practice times of the school arranged from 1 to 2, continuing for 3-5 weeks. The mode of practicing education focused on concentrated practicing, with the content being monotone. The practicing base and equipment do not enough for practicing students. Achievement examination did not unit in a single standard.
     3.The province of Heilongjiang trainee's can fulfill the good quantity of teaching plan, and work attitude is earnest, the ability of the social interaction is stronger moderate, the trainee's ability of amateur sport and the ability to control the teaching material of the university are worse.
     4.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ovince of Heilongjiang trainee's work attitude, the sport technical ability, teaching and raising the students are better. however, the trainees are lack of mastering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theories and dealing with the abrupt affairs.
     5. The province of Heilongjiang trainee's action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profession, fulfillment the lesson teaching result, the classroom organizational skill is better, but the trainee's language express, teaching method, protection and help ability is weaker. The trainee did not enough to understand the new course standard of the university, there are 50 percent trainees who are satisfied with own education practice.
引文
1、 启明主编 《体育教育实习》 人民体育出版社 1999 年 12 月
    2、 编写组 《体育教育实习指导》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 年
    3、陈静安 五国教育实习模式比较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2004 年第 24 卷第 5 期 81—86 页
    4、陈俊珂 国外高师教育实习改革的特点与趋势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28 卷第四期 99—102页
    5、张兴 从国际比较角度看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改革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0 年第 6 期 104—106 页
    6、王永红 高师教育实习改革思路探索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年第 12 卷第 3 期 49—54 页
    7、高洪源 关于强化与创新高师教育实习的构想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年第 12 卷第 3 期 55—58页
    8、孟宪乐 师生双向专业化发展:全程教育实习模式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2003 年第 4 期 65—69页
    9、刘正伟 培养反思型教师:从教育实习开始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3 年第 15 卷第 3 期 49—54 页
    10、高棣 对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现行实习学校的分析 黑龙江高教研究 1994 年第 2 期 79—80 页
    11、谭兆风 体育教育实习应有的时空观 体育学刊 2001 年第 8 卷第 2 期 103—105 页
    12、刘晓红 中外几种教育实习模式的比较研究 比较教育研究 2000 年第 4 期 56—59 页
    13、王文静 关于我国高师教育实习的理性思考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1 年第 13 卷第 5 期 65—69页
    14、孙汉超 我国体育院校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8 年第 3 期 1—4 页
    15、高松山 高师体育教育实习调查的程序与方法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 年第 1 期 56—58 页
    16、王玉生 教育实习是培养高师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教育探索 2001 年第 12 期 39—40 页
    17、胡青 以实习教学构建创新人才成长平台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年第 4 期 149—150 页
    18、柳若松 我院体育教育专业分散实习现状的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7 年第 2 期 56—60 页
    19、曹莉 我国高师体育专业实习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体育科学 1997 年第 17 卷第 6 期 34—36 页
    20、课题组 全程、分步、定点教育实习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2 年第 29 卷第2 期 110—112 页
    21、洪菊云 我国高师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太原教育学院学报 2005 年第 23 卷 47—50页
    22、吴菲 对体育院校教育实习工作的探讨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19 卷 59—60 页
    23、张楠 体育实习生教学能力培养的探讨 体育学刊 1996 年第 4 期 103—104 页
    24、向昭红 对提高师范生教学实习质量的几点思考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2001 年 6 月 174—177 页
    25、李微 提高中师实习生体育教学能力的方法与手段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4 年 12 月 59—61 页
    26、李岐 浅析师范生在教育实习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000 年第 29 卷增刊 261—263 页
    27、张伟 对徐州师大体育专业教育实习现状的分析及改革探讨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 2002 年第 16 卷底 3 期 62—63 页
    28、陈家起 体育教育专业实行学校、社会一体化“实习方式的探讨 山东体育科技 2000 年第 22 卷第 4 期 77—80 页
    29、汤家玲 对我院学生教育实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7 年第 21 卷增刊 141—142 页
    30、苏肖晴 从教育实习看体育系教学工作差距及对策研究 福建体育科技 1998 年第 17 卷第 4 期 35—37 页
    31、唐远金 诌议体育教育专业实习生素质能力的培养 辽宁体育科技 2004 年第 26 卷第 1 期 87—88页
    32、盛昌繁 论体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的改革 中国成人教育 2002 年第 6 期 56—57 页
    33、李裕和 本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现状的调查分析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21 卷第2 期 118—120 页
    34、吕晓昌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聊城大学学报 2003 年第 16 卷 67—71 页
    35、李相如 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1 年第 21 卷第 2 期106—110 页
    36、陈家起 体育教育实习的“多元化” 体育学刊 2001 年第 8 卷第 6 期 107—109 页
    37、刘彩霞 对高师教育实习课程组织模式的探讨 中国高教研究 2001 年第 9 期 90—91 页
    38、梁子卿 单独教育实习的可行性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2000 年第 12 卷第 4 期 60—64 页
    39、董翠香 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教育实习模式及管理对策初探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8 年第 4期 42—44 页
    40、何志学 对高校扩招后教育实习若干问题的探讨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4 年第 24 卷第 5 期 22—23页
    41、金学斌 体育院校教育实习改革的实验研究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997 年 9 月 40—46 页
    42、金健秋 体育系教育实习改革的研究 体育学刊 2000 年第 4 期 43—46 页
    43、胡安义 体育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 年第 24 卷第 2 期 108—109页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