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师范学校教育结构调整对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等师范学校(以下简称中师)教育结构调整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和师范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中师教育结构调整的过程中,部分学校的撤消、改制、升格以及部分学校与教育学院或师专进行实质性合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同区域的中师学校,如何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和基础教育现状,在现有条件下加大改革力度,合理重组、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增强办学实力;在逐步提高办学效益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促进中师教育层级的提升,到2010年,基本实现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是中师教育发展的现实选择和未来理想路向。
     本论文通过对“师范”、“师范教育”概念及内涵的分析,指出师范教育的重要性及中师教育结构调整的迫切性;通过较全面的总结国内外师范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概述了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师范教育体制改革和中师教育结构调整的对策和策略。
     中师教育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为了通过重组教育资源,更进一步地优化教育资源。本文主要以合并调整为例,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得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基本策略:优化配置人力资源是核心;优化配置物力资源是物质基础;优化配置财力资源是基础保障;重视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最后,本文就中师教育结构调整后如何进一步挖掘办学潜力,提出了策略构想:1、应大力改革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积极促进学校的实质性合并。2、应以教育政策为导向,根据各地实际及教师教育一体化的要求为实破口,积极促进与当地教育学院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实质性合并,以进一步优化师范教育结构,提升中师办学层次,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adapting in Normal School is the inevitable tendency of the education reforming and unceasing developing of Normal School. In the course of adaption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in Normal School, the partial school's elimination,merger,transformation and partial school's substantial merger with Education College or Tteacher's Training School are the developing of historical trend. How to use local condition and ecnomical dveloping and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Normal School in different regions increases the impact and momentum of reform, rationally transform and optimizes distribution of educational resources.Increases the utilisation ratio of educational resourses, enhances the strengthen of running a school. On the basis of increasing running ratio of a school, with destination and polity,it is to promote the adjusting and improving the struture of education in Normal School. To 2010, completely fulfill the transition from Normal School to Normal College is the historical choice and the future ideal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ing education of Normal School.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importance of Normal School and urgency of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adjusting with th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and connotation of "Normal and Normal Education" .It also gives brief account of present and tendency and reform about the Teachers Education System,and the strategy of the struture of Normal Education adapt and running a school, with total summary of at-home and out-home developing history of the struture of Normal Education.
    The aim of the structure of education adapting in Normal School is to further optimize education resources through transforming education resources. It draws a basic conclusion of optimizing education resources with the analysis of documents and data: to realize the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the core is optimizing disposition of human resources ; the material base is optimizing disposition of material resources; gunranteed foundation isoptimizing disposition of education fund resources,mainly way is recognizely information resources.
    In the end,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actic and conception on how can unearth the running potentiality of a school with fulfilled adaption of the struture of education in Normal School: One, it should reform inside management and vigorously promote substantial merger of school; Two, according to educational policy and local conditions and takeing local teacher's education integr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it should activily promote the substantial merger between Education College and Teacher' Ttraining School, for the purpose of optimizing the struture of Normal School, raising the running level of Normal School.
引文
[0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9年版,第十八章。
    [02]吴志宏 冯大鸣 周嘉方:新编《教育管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03]叶立群 张燕镜:《师范教育学》,福建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一章、第四章、第五章、第十五章。
    [04]胡德海:《教育学原理》,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四章、第六章、第九章。
    [05]王孝玲:《教育统计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06]王嘉毅:《教学研究方法论》,甘肃文化出版社1998年版。
    [07]萧宗六:《学校管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08]赵中建:《教育的使命——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要》,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09]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研究热点》,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邵瑞珍:《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1]沈配功:《现代管理学基础》,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2]张乐天:《我国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相关问题的探讨》,高等教育,2002年第2期。
    [13]张乐天:《我国师范教育体制转换中的问题与建议》,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3期。
    [14]朱旭东:《试论师范教育体制改革的国际趋势》,比较教育研究,2000年第4期。
    [15]吴金昌 李成贵等:《中等师范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思考》,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年第2卷第2期,第191—123页。
    [16]徐少亚 袁正英:《知识整合—高校合并后整合管理的关键所在》,高等教育,2001年第4期。
    [17]武毅英:《关于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若干问题与对策》,高等教育,2001年第5期。
    [18]李福华:《高等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高等教育,2000年第3期。
    [19]赵伯兴:《合并高校文献资源管理模式优化之探讨》,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第6卷第5期。
    [20]林维明 陈万鹏:《以合并为契机 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中国高等教育,2001年第12期。
    [21]冯增俊:《中国师范教育世纪走向的政策分析》,高等师范教育,2002年第1期。
    
    
    [22]谢安邦:《中国师范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研究》,高等师范教育,2001第10期。
    [23]程培杰 马健生:《试论教育改革阻力的来源》,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6期。
    [24]葛新斌:《关于我国农村教育经费短缺问题的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第1期。
    [25]张俊 陶美重:《人力资本理论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模浅析》,高等教育,2001年第4期。
    [26]丛军:关于影响师专教育合理定位的社会因素分析》,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卷第1期。
    [27]牛冲槐 晁坤:《开发人力资源是我国不发达地区消除贫困的根本所在》,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9卷第1期。
    [28]薛天祥等:《台湾中师、师专向师院过渡的政策和高师教育改革》,上海高教研究,1998年第4期。
    [29]黄崴:《20世纪教育管理理论及其模式的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年第2期。
    [30]孙喜亭:《基础教育的基础何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
    [31]王嵘:《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教育研究,2001年第9期。
    [32]潘涌:《人的可持续发展与教育转型》,教育研究,2001年第11期。
    [33]周洪宇等:《关于进一步推进师范院校改革与发展的调查研究》,教育研究,2001年第1期。
    [34]谈松华:《“短缺教育”条件下的教育资源供给与配置:公平与效率》,教育研究,2001年第8期。
    [35]楼世洲:《试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与结构调整的理论基础》,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
    [36]陈大超:《新世纪我国师范教育的基本走向》,教育科学,2001年第4期。
    [37]马立:《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深化改革,开拓前进》,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38]许云昭:《美中两国中小学教育投入体系的比较研究》,现代教育研究,2000年第2期。
    [39]张辉华:《论我国教育的供求矛盾及对策》,中外教育,2001年第1期。
    [40]赵波 李宏等:《区域教育资源空间优化配置的理论初探》,教育科学,2001年第2期。
    [41]张小明:《人才资源开发呼唤新理念》,上海《管理科学》,2000年第3期。
    
    
    [42]黄勋敬:《高校人力资源管理探析》,科学与管理,2001年第2期。
    [43]林斯坦:《论教育发展中的资源配置优化》,教育评论,1999年第1期。
    [44]韩正旺:《提高教育资源和人才资源的转化效率》,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1年第1期。
    [45]王惠青 杨新援:《论教育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学,2001年第5期。
    [46]顾明远:《师范院校的出路何在》,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
    [47]By Dudley Barlow: Education resources,The Education Digest,No4 2001.
    [48]“转发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十五’计划》的通知,甘教师[2002]3号文件。
    [49]《教育部关于“十五”期间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育部文件<教师[2002]1号>)。
    [50]关于印发《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的通知,中办发[2002]7号。
    [51]《“十五”系列谈——加强和改进师范教育》,高等教育,2001年第11期。
    [52]华东师范大学课题组:师范教育发展战略研究:目标、对策与措施,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
    [53]教育部文件教师(1999)1号“关于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99年3月16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