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国际比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对我国而言是关系到把一个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重大课题。高等学校教师聘用制度建设与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研究西方高校教师聘用制度及其基本规范,借鉴其成熟及合理的做法,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尽快建立适应我国特色的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一条较好的选择,是发挥后起国家制度建设上的后发优势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以美、日、德三国为典型,追溯其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历史、考察他们的现状与问题,分析由此引发的改革与争议,比较三国教师聘用制度的异同,总结经验特点,指出教师聘用制度的改革趋势。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我国高校教师聘用制度的历史演进和实施现况,阐明了在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中不存在一个标准模式,倡导并保证学术自由,吸引并留住优秀人才是高校教师聘用制度改革的核心,适度的流动性是高校聘用制度改革的关键,分类管理、分类考核能有效提高教师聘用制度的弹性与效率。
To build a high quality teacher team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an important project, which is concer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21century in China. Building a good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whole teacher team. It is a better choice to study the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s and basic principles of west countrie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to learn from their good and reasonable experiences, in order to build a Chinese-characterized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under the market-economy circumstances. And the studies and learnings are one of the ways to give play to the advantages of our newly built system. This article takes the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s of USA, Japan and Germany as very typical ones. And it traces the history of these systems, inspects their present situations and problems, analysizes their reforms and disputes. compares their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ummarizes their experiences and
    characteristics, then points out the reform tendency of our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Based on all of the previous factor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system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And the article states clearly that the key of the reform of our teacher employment system is to advocate and ensure the academic freedom, to attract outstanding teachers to come and be willing to stay and work here. And there is not only one model to do so. This article also tells us that properly fluid is the core of the employment system reform, and that the classification management and check can improve the flexibility and efficiency of the system.
引文
[1] 冯增俊著:《比较教育学》,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 符娟明主编:《比较高等教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 曾绍元主编:《外国高校师资管理比较研究》,海洋出版社1999年版。
    [4] 陶遵谦主编:《国外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及晋升制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4年版。
    [5] 袁祖望著:《高等教育比较学》,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 杨汉清、韩骅著:《比较高等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3版。
    [7] 袁锐锷著:《高等教育管理史教程》,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3版。
    [8] 夏之莲主编:《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上、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9] 王天一、方晓东编著:《西方教育思想史》,湖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0] J.W汤普森著,孙秉莹等译:《历史著作史》下卷第三分卷,商务印书馆1992年版。
    [11] 菲利浦·G·阿特巴赫著:《比较高等教育》,文化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12] (英)托尼·布什著:《当代西方教育管理模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3] 郝维谦、李连宁主编:《各国教育法制的比较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
    [14] 贺国庆著:《德国和美国大学发达史》,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15] 王英杰著:《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2版。
    [16] 陈永明编著:《日本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17] 王智新著:《中日教育比较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18] 史静寰主编:《当代美国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版。
    [19] 孙建荣、冯建华等著:《憧憬与迷惑的事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20] 冯增俊主编:《当代国际教育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1] 张惠明编著:《中外高等教育史研究》,湖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22] 张斌贤主编:《现代国家教育管理体制》,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3] 李其龙、陈永明主编:《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
    [24] 黄志成、程晋宽编著:《现代教育管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5] 陈孝彬主编:《教育管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6] 陈学飞主编:《高等教育国际化:跨世纪的大趋势》,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7] 强连庆主编:《中美日三国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8] 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9] S.E佛罗斯特:《西方教育的历史和哲学基础》,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
    [30] Philip G. Altbach, Comparative Higher Education: Knowledge, the University, and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search Centre Th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Press, 1998.
    [31] Clark Kerr, The uses of the Universitie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1] 郭剑波:《关于教师职务聘任制的思考》,《山西高等教育社会科学学报》,2001年第7期,第76-77页。
    [2] 杨昌宇、张顺:《试析高等学校教师的法律地位》,《理论观察》,200年第5期,第69—71页。
    [3] 韩瑾:《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经济学分析》,《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第3期,第41-43页。
    [4] 柴径:《以点带面,推进创业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0期,第37-38页。
    [5] 邹亚平:《高校教师职务择优聘任问题思考》,《江苏高教》,2000年第2期,第96-97页。
    [6] 陈起雄:《谈高素质的高校师资队伍建设》,《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年第6期,第156-157页。
    [7] 黄启兵、骆旭林:《日本与美国高校教师终身制之比较》,《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5期。
    [8] 赵庆典:《我国高校教师职务制度50年回顾与展望》,《江苏高教》,2000年第2期,第93-95页。
    [9] 王明星:《试论普通高等学校教师职称的“双轨制”与“单轨制”》,《西北民族学院
    
    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4期,第120-123页。
    [10] 董云川:《职称评审公正论》,《高等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第45-47页。
    [11] 张继宏、穆中杰:《关于高校推行教师职务聘任制的几点思考》,《师资培训研究》,2000年第2期,第30-32页。
    [12] 何纯正:《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的思考》,《教育人事》,2001年第5期,第16-20页。
    [13] 王煌:《以改革创新精神,建设一流教师队伍》,《江苏高教》,2000年第5期。第54-55页。
    [14] 萧肃:《教师职务聘任制评析》,《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7期,第35-37页。
    [15] 刘红、刘继荣:《直接聘任制:高校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方向》,《高等农业教育》,2002年第5期,第81-83页。
    [16] 王中林:《如何评审教授年度工作成绩》,《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2期,第43-44页。
    [17] 王中林:《美国大学教授职称和终身制的评审过程》,《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1期,第45-46页。
    [18] 李长华:《美国高校教师管理的新变化及原因探究》,《比较教育研究》,2002年第6期,第54-58页
    [19] 李家庆:《美国高等学校教师选聘制度评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1期,第34-35页。
    [20] 刘克宽:《美国高等教育的市场化运作规范》,《泰安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第82-86页。
    [21] 刘宝存:《美国研究型大学:历史·问题·改革》,《江苏高教》,2001年第6期,第111-113页。
    [22] 刘翠航:《美国教师资格认证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比较法研究》,2001年第8期,第44-48页。
    [23] 丁文珍:《美国教师聘任状况研究》,《教育科学》,2002年第3期,第43-46页。
    [24] 徐毓龙、樊来耀:《德、美两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研究》,《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1年第2-3期,第52-55页。
    
    
    [25] 许笛:《美国高等教育教师设置及结构》,《科技导报》,1998年第10期,第17-18页。
    [26] 周作宇:《美国终身教授制的变迁与启示》,《高等教育研究》2001年第3期,第106-109页。
    [27] 周丽华:《德国高校教师结构及工资制度改革动向》,《外国教育研究》,2001年第5期,第46-51页。
    [28] 胡劲松:《德国联邦政府高等学校人事和工资改革政策评述》,《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2期,第12-17页。
    [29] 李国强:《布尔曼部长的“高校革命”》,《德国研究》2000年第3期,第29-32页。
    [30] 吕杰:《德、法高校教师资源开发与配置的主要机制和特点》,《中国高等教育》2002年第20期,第44-46页。
    [31] 郑礼:《日本大学教师福利待遇》,《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3期,第63-65页。
    [32] 胡建华:《日本大学教师任期制改革述评》,《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第7期,第28-31页。
    [33] 徐建中:《日本高校的教师人事制度》,《上海高教研究》1997年第11期,第66-68页。
    [34] 黄福涛:《日本国立大学结构改革的现状与趋势》,《国际高等教育研究》,2002年第2期,第19-24页。
    [35] 袁祖望:《发达国家高校教师选拔的比较》,《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2期, 第91-93页。
    [36] 张德生、赵秉铖:《国内外高校教师工资分配机制比较分析与启示》,《教育人事》,年第3期,第17-20页。
    [37] 曾雄军:《试论国外高校吸引人才策略及其启示》,《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年第3期,第64-66页。
    [38] 周晓健:《中美高校教师管理若干方面之比较》,《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第48-51页。
    [39] 天野郁夫:《日本的大学改革》,《有色金属高教研究》2000年第3期,第38-45页。
    [40] Ben-David, J and Zloczower, h. Universities and Academic Systems in Modern
    
    Societies,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 3.1962.4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hhtp://www.moe.edu.cn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http://www.moe.edu.cn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