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ATLAB和AHP的电机换向抽油机方案评价与决策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针对目前油田在役抽油机所存在的“效率低、能耗大、能量利用率低”的主要问题,借鉴国内外各新型节能抽油机的设计与研制情况,对照我国抽油机的发展方向,本课题拟提出一种新型的高效节能抽油机,即电机换向抽油机,并重点对其进行方案评价,验证其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评价的结果显示,电机换向抽油机在提高效率、节约能源、延长寿命等方面较常规抽油机均有突破,因此,这种新型抽油机的研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较高的综合社会经济效益。
     本文的技术路线为:分析现役抽油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结合采油工艺对抽油机的要求,寻求解决方案,提出两种新型抽油机的设计方案,进行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估,包括与现役抽油机之间的比较,以及方案之间的比较,根据评价结论,选出最佳方案,然后细化方案,最后将现场试验结果与理论评价作对比,验证评价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本文主要在以下几方面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首先,对目前抽油机的应用情况、国内外抽油机的发展概况与趋势、油田在役抽油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抽油机的节能途径进行阐述,结合采油工艺对抽油机的要求,提出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即提出新型电机换向抽油机,重点对其进行评价,验证其设计的可行性与合理性。
     其次,提出两种新型抽油机的设计方案,并对各自的结构、运动及动力性能进行详细的分析,为新型机的性能分析提供理论依据,并根据所得理论利用MATLAB进行仿真。
     第三,结合仿真结果,并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对现役抽油机与两种新型抽油机在结构、动力性能、节能效果方面进行分析和对比。
     第四,根据抽油机设计方案的多因素性、多指标性,提出抽油机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和灰色关联度对所选两种抽油机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价和决策,依据评价结果采用电机换向抽油机作为新型抽油机的最终设计方案。该决策方法直观明了、简便实用,可供抽油机设计人员和管理者参考。
     最后,细化方案,提供该机型主要设计参数。根据样机的现场试验结果,对比仿真结果,验证评价结论的正确性与合理性。
     本论文的创新点在于:
     (1)对于抽油机设计方案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目前国内外还没有一套比较成熟的理论和方案比选分析方法,因此,本论文所做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是一种方法上的探讨,形成了一套抽油机设计方案制订办法或工作程序及其方案评估体系、指标及方法;
     (2)提出电机换向节能抽油机设计方案,也即提出了一种新的结构形式的抽油机。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s of low efficiency and low energy using rate of the pumping units used widely in the oilfields of China, we put forward the commutated-motor pumping unit which is a new type pumping unit of high efficiency and energy saving .The unit is designed by the reference of the design and manufacture of some new types of pumping units and according to the developing tendency of the pumping units in China. What we do more in the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scheme and analyze its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The evaluation shows that this type of pumping unit has great improvements in increasing efficiency, energy saving and prolonging life,compared with the beam pumping units. So, this research has big realistic sense and better comprehensive benefit of society and economy.
     In this article, we analyze the problems and causes of present pumping units. In order to solve them, we put forward two new type pumping units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needed by oil extraction craft; we do technical, economical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including the comparison with the present pumping units and between new schemes. Based on the evaluation, we select the best scheme, and then embody it. At last, we compare the simulation with the results of locale experiments; 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evaluation are validated.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are researched systemically and thoroughly:
     Firstly, the using of pumping unit, the developing situation and tendency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pumping units, the problems of pumping unit used in the oilfields,the energy saving methods of pumping unit are expatiated; Combined with the requirements needed by oil extraction craft, we put forward commutated-motor pumping unit. Our emphases are to evaluate the scheme and approve the rationality and feasibility of it.
     Secondly, we put forward two scheme of new type pumping unit, research the structure, kinetic and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which offer the theory foundation of analysis of new type pumping unit. Based on the theory, the simulation is done in MATLAB.
     Thirdly, combined the simulation, and based on present articles, these two new type pumping unit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with two present pumping unit in structur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energy saving effect.
     Fourthly,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s of multi-factors and multi-indexes of scheme, we put forward evaluation indexes system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of pumping unit, and have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decision-making of two new type scheme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and gray relation grade. Based the evaluation, we use the commutated-motor pumping unit as the final scheme of new type pumping unit. This evaluation method is intuitionistic and easy to use, which can be referenced by designer and governor of pumping unit.
     Finally, the major design parameters of this new type-pumping unit are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locale experiments, and compared with the simulation, the correctness and feasibility of evaluation are validated.
     The innovation point of this paper is, there isn't a set of comparatively mature theory and analysis method of scheme comparing and choosing about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of pumping unit scheme.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technology and economy in this paper is a kind of attempt in the method, which forms a set of establishment method or working program of scheme of pumping unit and system, index, method of scheme evaluation. It puts forward the scheme of commutated-motor pumping unit, which also forms a new type pumping unit.
引文
[1] 邬亦炯,刘卓钧等著,《抽油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2] 崔振华,余国安等著,《有杆抽油系统》,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4
    [3] 王守民,《油田在役常规游梁式抽油机的增程与节能改造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1年7月
    [4] 张连山,国外抽油机的发展概况,世界石油工业,1996年,第21卷第4期
    [5] 张自学,兆文清等著,《国外新型抽油机》,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6] 张连山,我国抽油机的新进展,石油机械,1996年,第24卷增刊
    [7] 张连山,关于国内抽油机发展倾向的几个问题,石油机械,1996年,第24卷第2期
    [8] 安东俊,《变矩式节能抽油机的研究》,大庆石油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3年2月
    [9] 刘长年,新型全状态调控式液压抽油机的研究,石油矿场机械,2003年,第32卷第1期
    [10] 屈涛,黄清世,宽带式超长冲程双泵双油井抽油机设计,石油机械,2003年,第31卷第2期
    [11] 张亚娟,黄清世,曲柄链条动滑轮式长冲程抽油机的初步构想,石油矿场机械,2003年第32卷第1期
    [12] 刘健等,抽油机研究的现状与发展,石油机械,2002年第30卷增刊
    [13] 张连山,我国有杆抽油技术的发展前景,石油机械,2002年,第20卷第8期
    [14] 高长乐,董宏宇,龚晓明等,调径变矩节能抽油机平衡方案研究,石油机械,2002年,第30卷第11期
    [15] 任荣全,于博生等,链条抽油机FMECA分析与改进建议,石油矿场机械,1995年,第24卷第2期
    [16] 张连山,国外抽油机的技术发展,石油机械,1999年,第27卷第2期
    [17] 张连山,长冲程抽油机集锦与发展研究,钻采工艺,1998年,第21卷第6期
    [18] 张连山,也论抽油机应具备的基本性能,石油机械,1995年第23卷第11期
    [19] 张连山,我国抽油机的发展趋势,钻采工艺,1996年,第19卷第6期
    [20] 陈宪侃,陈万薇等,游梁式抽油机与直线电机抽油机,石油钻采工艺,2003年,第25卷第1期
    [21] 孔昭瑞,再论发展长冲程抽油机的现实意义,石油机械,1997年,第25卷第1期
    [22] 张连山,长冲程抽油机的现状与发展,石油机械,1997年,第25卷第6期
    [23] 李金华,华伟棠,李佚,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新技术探讨,石油机械,1999年,第27卷第12期
    [24] 郭登明,艾薇等,游梁式抽油机平衡与节能研究的新方法,石油机械,1996年,第24卷第6期
    [25] 孔昭瑞,在用抽油机技术改造与新产品开发异同,油气地面工程,1998年,第21卷第5期
    [26] 刘健,肖世宏等,天轮式抽油机的运动和动力特性分析,石油机械,2000年,第28卷第12期
    [27] 戴萍,徐东彦,抽油机二次平衡的探讨,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7年,第21卷第2期
    [28] 钟平,李正平,抽油机井高效节能技术,国外油田工程,2000年,第2卷第32期
    [29] 吴凤君,姜一,稀土电机在扶采油田的应用,能源技术,2002年,第23卷第5期
    [30] 杨晓朔,范家齐等,配制弹簧的游梁式抽油机节能分析,石油机械,1999年,第27卷第3期
    [31] 于西洲,冯福本,对抽油机发展的看法和建议,石油机械,1996年,第24卷增刊
    [32] 徐已君,游梁式抽油机的智能型节能系统研究,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6月
    [33] 赵来军,余国安等,变频调速技术在智能化抽油系统中的应用,石油机械,1998年,第26卷第2期
    [34] 萧南平,对游梁式抽油机节能问题的探讨,石油机械,1999年,第25卷第3期
    [35] 李金华,华伟棠等,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技术探讨,石油机械,1999年,第27卷第12期
    [36] 白连平,马文忠等,关于游梁式抽油机用电动机节能的讨论,1999年第27卷第3期
    [37] 萧南平,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新途径,石油机械,1996年,第24卷第7期
    [38] 孔世明,蔡利,张志超,高转差率电机驱动抽油机系统的能耗分析,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8年,第13卷第3期
    [39] 孙祖臣,变频调速技术在油田设备上的应用,石油机械,1995年,第23卷第7期
    [40] 阴兰芳,殷海平等,节能降耗新技术在油田的综合应用,节能技术,1998年,第2卷第2期
    [41] 刘沪雄,有杆泵抽油系统的电动机节能途径,石油机械,1997年,第20卷第5期
    [42] 郭登明,艾薇,游梁式抽油机的节能改造,钻采工艺,2002年,第24卷第3 期
    [43] 高风云,常规游梁抽油机改造为双驴头抽油机的设计与实践,石油机械,2002年,第30卷第7期
    [44] 赵来军,程发兴,抽油机变频控制器的应用与技术发展,石油机械,2003年, 第31卷第10期
    [45] 孔昭瑞,异相型抽油机的动力特性及其节能机理[J],石油机械,1991年,第19卷第9期
    [46] 王守民,陈文华等,国产节能型游梁式抽油机的性能对比分析,机电工程,2001年,第18卷第6期
    [47] 苏得胜,刘先刚等,游梁式抽油机节能机理综述,石油机械,2001年,第29卷第5期
    [48] Pahig, etal Engineering Design[M], London, The design council ,1984
    [49] Hygeon.HJ, Parsaei.H.R, Wong.J.P, concurrent engineering: The manufacturing philosophy for the 90's [J], Computer Industry Engineering,1991,21(1-4)
    [50] Wynnehsu, Irene. MY Woon , current research in the conceptual design of mechanical products[J], Computer-Aided Design, 1998,30(5)
    [51] 关立文,黄洪钟等,机械产品概念设计:综合与展望,机械设计,2001年,第8卷第8期
    [52] 邹慧君,汪利等,机械产品概念设计及其方法综述,机械设计与研究,1998年,第8卷第2期
    [53] 宋久鹏,汽车方案设计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技术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5月
    [54] N.Cross, Engineering Design Methods:: Strategies for product design,2nd edition,Chichester, Wiley, 1994
    [55] Composite Catalog of Oil field, Equipment and services, 1992~1993,2240~1/2240~20
    [56] 江力,何志均等,基于实例的多推理机合作变形设计系统,软件学报,1998年,第9卷第11期
    [57] 刘彩琴,基于功能方法树的木工刨床概念设计,河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0年7月
    [58] 冯斌,基于知识的传动方案设计支持系统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1月
    [59] 石莉,定性推理在概念设计中的应用研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1年1月
    [60] 卢耀舜,张予川,设计决策分析及评价模型,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第24卷第2期
    [61] 岳超源著,《决策理论与方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年
    [62] 周济,查建中,肖人彬著,《智能设计》,北京—高教出版社,1997年
    [63] 张琪,《采油工程原理与设计》,山东一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年
    [64] 冯晓斌,李莉,黄清世,游梁行星轮组合式长冲程抽油机性能分析,石油机械,1996,第24卷第10期
    [65] Joe.Chastain: how to pump more for less with extra light-slip motors, The oil & gas Journal ,March, 1968
    [66] 万帮烈编著,《采油机械的设计计算》,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8年
    [67] 程鹏,沈秀通,冯福本等,无游梁塔架式胶带传动长冲程抽油机结构初探,石油机械,1996年,第24卷第11期
    [68] 郑卫东,李东平,抽油机运转过程的计算机仿真及应用,新疆石油学院学报,2000年,第12卷第1期
    [69] 王林鸿等,虚拟概念设计系统一概念设计方法的改革,机械设计与制造,1999年8月,第4期
    [70] 邓嵘等,球形单牙轮钻头钻进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石油机械,1999年,第27卷第6期
    [71] 刘富,刘清友,王海兰,调径变矩节能抽油机工作性能仿真研究,钻采工艺,第3卷第1期
    [72] 崔晓华,崔雅桔等,复合平衡游梁式抽油机的机能效果分析,大庆石油学院学报,2002年,第26卷第4期
    [73] 张波,王逢焰等,Pro/E在石油机械产品开发中的应用,石油机械,2002年,第30卷第1期
    [74] 华剑,周思柱等,异相抽油机分析系统的软件开发,湖北工学院学报,第17卷第12期
    [75] (美)D.Hanselman.B.Littlefield著,《精通MATLAB》,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
    [76] 周金萍,王冉,吴斌编著,((MATLAB6实践与提高》,北京一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
    [77] 孙彪,陈利学,计算机仿真技术在石油工业中的应用,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7年,第19卷第1期
    [78] 路懿,林中伟等,游梁式抽油机动特性优化仿真方法的研究,石油矿场机械,2001年,第30卷增刊
    [79] 周芸,林中伟等,游梁式抽油机动特性仿真方法研究,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1年,第21卷第2期
    [80] 路懿,黄真,辅助连杆式抽油机动特性的计算机模拟,石油学报,2001年,第22卷第2期
    [81] 曹飞,徐征峰,用MATLAB求解机构运动系统,机械设计与制造,2001年12月,第6期
    [82] 刘健,沈秀通,高福光等,抽油机技术经济指标的模糊综合评价,石油机械,1998年,第26卷第2期
    [83] 刘健,抽油机评价系统CPJ,石油机械,1999年,第27卷增刊
    [84] 蔡静之,杨永萍,机械设计中的方案评价,机械研究与应用,2000年,第13卷第2期
    [85] 钟功祥,梁政等,机抽系统优化设计软件研制与应用,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003年,第25卷第1期
    [86]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年9月
    [87] 杨林,谷长发,层次分析法在林区公路路线方案比选中的应用,东北林业大 学学报,2003年,第31卷第1期
    [88] 林启太,层次分析法在露采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998年第20卷第4期
    [89] 潭跃进,陈英武,易进夫编著,《系统工程原理》,长沙一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
    [90] 赵东辉,多荣鑫,层次分析法结合灰色关联分析评价六盘水引水工程方案,水利经济,1996年2月
    [91] 李玉文,关兆红,任彩银,灰色关联分析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年,第4卷第10期
    [92] 牛东晓,火电厂选址最优决策中的灰层次分析法,电网技术,1994年,第18卷第6期
    [93] Jean.J.M,Recently Developed Long Stroke Pumping Unit Incorporates Novel Flexiblity for wide Variety ofApplication,SPE,11338
    [94] Hein.N.W,Bean-pumping Operation Problem Solving and Technology Advancement,SPE 36163
    [95] James Flea Herald,Winkler.henry,What's new in the artificial lift[J],World Oil,2000,vol:22,no.3
    [96] 刘思峰,郭天榜,党耀国等,灰色系统理论及其应用(第2版)[M],北京一科学出版社,199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