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改革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近30年来,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每年有超过100万的学生在澳大利亚全国250所TAFE学院注册学习,其学生数量占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学生数量的70%。澳大利亚TAFE的成就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目前世界上最成功的职业教育模式之一。TAFE的成功得益于澳大利亚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效管理,也得益于成熟的市场化运作。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性、应用性、技术性人才的需要,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中期的试点时期,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调整阶段,90年代中后期到现在的快速发展阶段,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看,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办学特色不足、经费投入不足、缺乏社会认同、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管理体制不顺等,但根本的问题是政府引导不到位和市场化程度不高,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澳大利亚TAFE改革发展的经验,尤其是TAFE发展过程中政府因素和市场因素的作用,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外部环境建设具有借鉴价值和意义。借鉴澳大利亚TAFE经验,我国要转变政府职能,发挥政府的宏观引导作用和监督保障作用,给学校更大的办学自主权;要尽快出台《高等职业教育法》,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法规体系;要加快完善和规范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经费的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建立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职业教育拨款政策和成本分担机制;要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在国家层面上规范职业认证证书的“证出多门”问题,使高等职业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要建立行业、企业有效参与职业教育的机制,发挥行业协会在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开发、课程设置、人才培养质量评估等工作中的主导作用。
In recent 30 years,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 in Australia has achieved marked progress. More than 1 million students enroll in 250 TAFE colleges every year, and the amount of TAFE students account for 70% of total vocational education students in Australia. The achievements of Australian TAFE attract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international society, which is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ls in the world. The success of TAFE benefits from positive support and effective management of Australian government as well as its mature marketing operatio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tarted relatively late but developing quickly. Since 1980s,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for professional, applied and technical talents, experiencing the pilot phase of 1980s, adjustment phase from 1980s to 1990s and rapid development phase from 1990s to now,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has achieved leaping development, but from the development status, China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ace with some urgent problems, such as that the school-running characteristics isn’t distinct, financial input isn’t sufficient, the lack of social identification, the low quality of teaching staff, particular the fundamental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guidance of government and its low marketing degree, which seriously restrict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experiences of TAFE, particular the function of governmental element and market element in the development of TAFE have important referring value and mean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xterior environment in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Referring Australian TAFE experiences, China can adopt the following measures: transform governmental function, exert the guiding and monitoring role of government and endow school with more independent power; issu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aw as soon as possible, construct and optimize legal system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ccelerate to optimize and regulate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put mechanism of government as the main investment subject and raising money by various approaches, and build and optimize vocational education funding policy and cost contribution mechanism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optimize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system, and solve the problem of“certificates from various sectors”on national level to achieve the linkage of specialty and curriculum setup with national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system; construct the system that industry and enterprise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xert the dominant role of industrial association in specialty development, curriculum setup and evaluation of talent cultivation qual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引文
① 陈凯. 澳大利亚 TAFE 教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7(3):28-29.
    ① 周劲松,李怡.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4):24-26.
     ① 本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① 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杜,1998. 414.
    ② 钟启泉,等.我国当前高职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19.
    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国际教育标准分类[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④ 王国富,等. 编译. 澳大利亚教育词典[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
    
    ① 陈祝林,王建初.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J]. 职教论坛,2003(7):63-64.
    ② 王纪安. 澳大利亚 TAFE 教育的几点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0):54-55.
    ③ 陈凯. 澳大利亚 TAFE 教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7(3):28-29.
    ① 刘智英. 澳大利亚 TAFE 制度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9(1).
    ② 王玫武. 澳大利亚 TAFE 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启示[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1):58-59.
    ③ 郭晓溶. 澳大利亚 TAFE 经验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2005(12):73-76.
    ④ 冯伟国. 澳大利亚 TAFE 制度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78-79.
    ⑤ 戴勇.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的特点及启示[J]. 职教通讯,2001(6):55-58.
    ⑥ 罗星海. TAFE 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和培训的启示[J]. 交通职业教育,2006(6):49-51.
    ① 刘智英. 澳大利亚 TAFE 制度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9(1):17-20.
    ② 俞克新,于雷. 澳大利亚 TAFE 办学模式及其启示[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8-32.
    ③ 何占宾. 澳大利亚 TAFE 体系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07(7):52-54.
    ④ 詹克波. 澳大利亚 TAFE 模式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教版,2000(3):81-83.
    ⑤ 陈凯. 澳大利亚 TAFE 教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7(3):28-29.
    ① 杨立杰. 澳大利亚概况[EB/OL].http://www.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 2002-06/23/content_453206.htm,2002-06-23.
    ② 秦峰. 澳大利亚TAFE及其对当代中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D]: [硕士学位论文].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6.
     ① 叶之红,郝克明.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意义[J]. 职业技术教育,2003(36):13-18.
    ① 罗星海. TAFE 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和培训的启示[J]. 交通职业教育,2006(6):49-51.
    ② 黄日强,邓志军. 澳大利亚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2):62-66.
    
     ① 厉以贤. 社区教育·终身教育·学习社会[J]. 中国成人教育,2001(11):5-7.
     ①① 叶之红,郝克明.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意义[J]. 职业技术教育,2003(36):13-18.
    ② 黄立志. 制度生成与变革:二战后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历史研究[M].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6.
    ① 尚慧文. 澳大利亚 TAFE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D]: [硕士学位论文]. 石家庄:河北大学,2004.
    ② 石哉,山泉. 充满活力的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J]. 中国高等教育,2001(15):58-60.
     ① 于海静. 澳大利亚 TAFE 的研究及对中国高职的启示[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① 刘兰明.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74.
     ① 潘再平.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对我们的启示[N]. 科技导报,2000(12):33-34.
     ① 黄立志. 制度生成与变革:二战后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历史研究[D].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6.
     ① 于海静. 澳大利亚 TAFE 的研究及对中国高职的启示[D]: [硕士学位论文].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4.
     ① 科林·沃斯特.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概况[J]. 职业技术教育,2003,(36):24-27.
     ① 张丽英. 澳大利亚 TAFE 探究[D]: [硕士学位论文].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4.
     ① 王玫武. 澳大利亚 TAFE 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启示[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1):58-59.
    
    ① 樊大跃. 澳大利亚 TAFE 培训包内容及框架剖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57-63.
    ② 周祥瑜,吕红.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 职业技术教育,2005,(31):79-82.
    ③ 科林·沃斯特.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概况[J]. 职业技术教育,2003,(36):24-27.
     ① 黄日强,邓志军.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市场化[J]. 职业技术教育,2005(31):83-87.
     ① Ross Adans. Allocation of VET funding by state training authorities[J]. http://www.ncver.edu.au/research/ proj/nr2202.pdf2006-3-1.
     ① Ross Adans. Allocation of VET funding by state training authorities[J]. http://www.ncver.edu.au/research/ proj/nr2202.pdf2006-3-1.
     ① Damon Anderson. Measuring the impact and outcomes of market reform in VET[J/OL]. HTTP://www. ncver.edu.au/research/proj/nr2202.pdf.2006-3-1.
     ① 夏容·考特. 澳大利亚国家培训局在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中的协调作用[J]. 职业技术教育,2003(36):28-30.
     ① 黄日强,邓志军.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市场化[J]. 职业技术教育,2005,(31):83-87.
     ① 钱京晖. 澳大利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启示[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2):29-30.
     ① 尹利华,杨爱民. 在澳大利亚接受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收获和体会[J]. 云南科技管理,2005,(6):77-79.
     ① 尹利华,杨爱民. 在澳大利亚接受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收获和体会[J]. 云南科技管理,2005,(6):77-79.
    ① 周劲松,李怡.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4):24-26.
    ②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① 王明伦.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① 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① 周劲松,李怡.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4):24-26.
    ① 周劲松,李怡.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4):24-26.
     ① 杨国祥,丁钢.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与实践[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① 陈勇,冯守汉,伍时台. 从澳大利亚 TAFE 学院看行业组织在职业教育中的作用[J].装备制造技术,2005(2):47-50.
    
    ① 吕红,陈泽容.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体制和投资政策[J]. 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15-16.
    ② 叶峰,陈洲. 澳大利亚 TAFE 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启示[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6):41-43.
    [1]本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
    [2]顾明远,等.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杜,1998.
    [3]钟启泉,等.我国当前高职发展的若干问题思考,解读中国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统计局.国际教育标准分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88.
    [5]吴雪萍.国际职业技术教育研究[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6]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7]刘兰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8]翟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述[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9]周光勇,宋全政.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10]王前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发展战略研究[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11]李建奇.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2]冯伟国. 澳大利亚 TAFE 制度对我国职业院校的启示[J]. 教育发展研究,2005(2):78-79.
    [13]罗星海. TAFE 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和培训的启示[J]. 交通职业教育,2006(6):49-51.
    [14]俞克新,于雷. 澳大利亚 TAFE 办学模式及其启示[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8-32.
    [15]何占宾. 澳大利亚 TAFE 体系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与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07(7):52-54.
    [16]詹克波. 澳大利亚 TAFE 模式及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启示[J]. 河南职技师院学报:职教版,2000(3):81-83.
    [17]叶之红,郝克明.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经验对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借鉴意义[J]. 职业技术教育,2003(36):13-18.
    [18]黄立志. 制度生成与变革:二战后澳大利亚技术与继续教育(TAFE)历史研究[M]. [博士学位论文].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06.
    [19]科林·沃斯特.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概况[J]. 职业技术教育,2003(36):24-27.
    [20]樊大跃. 澳大利亚 TAFE 培训包内容及框架剖析[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8):57-63.
    [21]陈祝林,王建初.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的师资队伍建设[J]. 职教论坛,2003(7):63-64.
    [22]李友清.澳大利亚TAFE教育与中国高职教育的不同[J].孝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5-7.
    [23]黄日强,邓志军.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迅速发展的原因探析[J].外国教育研究,2002(2) :83-87.
    [24]吉连·夏得威克.关于 TAFE 学院和终身教育[J].职业技术教育,2003(36):31-32.
    [25]布鲁斯·希尔.澳大利亚资格认证框架[J].职业技术教育,2003(36):35.
    [26]关月.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培训改革的市场化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2).
    [27]刘育锋.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改革新举措——“技术学院”建立的剖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3).
    [27]韩光道.我国高职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和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05(16):13-15.
    [28]黄世江.我国高职院校发展基本问题及辩证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5(25):37-39.
    [29]李迈强,方凤玲.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与改革走向[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14-17.
    [30]刘涛.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的技术路线[J].职业技术教育,2005(34):46-48.
    [31]米如群.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15-19.
    [32]陈丽华,王前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的 SWOT 分析与整合的思路[J].职业技术教育,2007(34):20-23.
    [33]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有效发展战略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08(4):5-8.
    [34]杜瑛.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透视与战略举措[J].职业技术教育,2008(4):17-20.
    [35]周劲松,李怡.高等职业教育经费投入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4):24-26.
    [36]蒋小群,黎玉兰.我国职业教育经费投入问题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08(4):21-23.
    [38]张科.澳大利亚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和教材开发[J].职业技术教育,2006(13):80-83.
    [39]李俊芬.澳大利亚技能型人才短缺及职业教育应对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06(13):84-86.
    [40]陈凯. 澳大利亚 TAFE 教育及其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中国农业教育,2007(3):28-29.
    [41]刘智英. 澳大利亚 TAFE 制度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启示[J]. 上海电机学院学报,2006,9(1):17-20.
    [42]王玫武. 澳大利亚 TAFE 教育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启示[J]. 闽西职业大学学报,2005(1):58-59.
    [43]郭晓溶. 澳大利亚 TAFE 经验及对我国高职教育的启示[J]. 中国行政管理,2005(12):73-76.
    [44]戴勇. 澳大利亚 TAFE 学院的特点及启示[J]. 职教通讯,2001(6):55-58.
    [45]黄日强,邓志军. 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市场化[J]. 职业技术教育,2005(31):83-87.
    [46]周祥瑜,吕红. 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J]. 职业技术教育,2005,(31):79-82.
    [47]钱京晖. 澳大利亚人力资源管理特点及启示[J]. 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5(12):29-30.
    [48]尹利华,杨爱民. 在澳大利亚接受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的收获和体会[J]. 云南科技管理,2005(6):77-79.
    [49]AEU.Alternative ANTA Agreement(2003).Australian Education Union,2003
    [50]ANTA.Annual National Report of the 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2002.ANTA,2002.
    [51]AEU.National TAFE Funding:2003 Background Paper,2003.
    [52]Australian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 Research Association [EB/OL].http://www.avetra.org.au/2006-6-6.
    [53] Damon Anderson. Measuring the impact and outcomes of market reform in VET[J/OL]. HTTP://www.ncver.edu.au/research/proj/nr2202.pdf. 2006-3-1.
    [54]ANTA.Training Package for Assessment and WorkPIace Training(BSZ98).Australian Training Products P/L,1999.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