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作家的人格与文风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西晋文学在六朝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西晋文学研究却是六朝文学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尤其是,魏晋时期以士人个体意识觉醒为时代特征,并被称为“文学自觉的时代”,但目前我们对这一时期士人人格多元化状态及其文风的个性化倾向之间的关系,仍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对西晋著名作家的主要人格因素(包括伦理学人格与心理学人格)的考察,剖析其文风形成的原因,从而在作家文风差异性方面,把握西晋文学的特征。全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一章,从大时代背景方面探讨西晋文士人格个性化倾向的生成原因。第二部分为第二章至第八章,抓住西晋著名作家人格特征的主要方面,论述了与其文风形成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为余论,分别从地域文化、家族传统、道教等三方面对西晋士人人格的生成作补充论述。在研究方法上,本文借鉴了一些历史学、心理学、哲学、宗教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结合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方法,在不偏废道德人格的前提下,更关注心理学人格(包括思想信仰、气质个性、学识才能等)对西晋作家文风的影响。
Although XiJin literatur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ix Dynasty literature, its research absolutely is a weak one... Especially, the so-called "literture perceptivity" , which signifies the awakening of the individual consciousness of those writers at that time, has not been observed deeply and systematically from the pointviews of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personalities of the writers and their individual literature styl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figure out what form the styles, by studying the prevailing aspects of both the ethical and psychological personalities, thus the explored differences of the literature styles could give us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features of XiJin literature. There are three parts.: The first is just the first chapter with the purpose of finding out main reasons why the time gave birth to such different personalities. The second part from chapter 2 to chapter 8, is to dig out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the fundermental aspects of the personalities of those famous XiJin writers and their literature styles. The third part ,the final one as supplement, is to analysis the components of the scholars personalities by considering the district literature, family tradition , taxsm and so on.
    The above combines some research outcome of history , psychology,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with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literature theories and studies more how the psychological personalities, including faith, temperament and giftedness, influence the XiJin literature styles, without ignoring ethical personalities.
引文
1.《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清·严可均辑,中华书局1958年版。
    2.《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校,中华书局1983年版。
    3.《十三经今注今译》,岳麓出版社1994年版。
    4.《文选》,梁·萧统选编,唐·李善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
    5.《重订文选集评》,何焯等评,江苏书局同治十一年本。
    6.《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撰,中华书局1979年版。
    7.《汉书》,汉·班固撰,唐·颜师古注,中华书局1962年版。
    8.《后汉书》,南朝宋·范晔撰,唐·李贤等注,中华书局1965年版。
    9.《三国志》,晋·陈寿撰,南朝宋·裴松之注,中华书局1959年版。
    10.《晋书》,唐·房玄龄等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11.《宋书》,梁·沈约撰,中华书局1974年版。
    12.《隋书》,唐·魏征等撰,中华书局1973年版。
    13.《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撰,中华书局1956年版。
    14.《通典》,杜佑撰,中华书局1984年版。
    15.《庄子集释》,据扫叶山房本影印,中国书店1988年版。
    16.《〈文心雕龙〉义证》,刘勰著,詹锳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17.《世说新语校笺》,南朝宋·刘义庆撰,徐震堮著,中华书局1984年版。
    18.《诗品》,梁·钟嵘著,曹旭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0月版。
    19.《博物志校证》,晋·张华撰,范宁校证,中华书局1980年版。
    20.《颜氏家训》,北齐·颜之推著,易孟醇、夏光弘译著,岳麓书社1999年7月版。
    21.《抱扑子内篇校释》,晋·葛洪著,王明校释,中华书局1980年版。
    22.《抱扑子外篇校笺》(上、下),晋·葛洪著,杨明照校笺,中华书局1991年、1997年版。
    23.《陆机文集》、《陆云文集》合订本,《陆机文集》,金涛声点校;《陆云文集》,黄葵等点校,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00年版。
    
    
    24.《陆士衡诗注》,晋·陆机著,郝立权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版。
    25.《刘琨集》,赵天瑞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1996年版。
    26.《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明·张溥著,殷孟伦注,人民文学出版社 1960年版。
    27.《古诗源》,清·沈德潜选,中华书局 1963年版。
    28.《古诗赏析》清·张玉榖著,许逸民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29.《古诗评选》,王夫之评选,张国星校点,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版。
    30.《采菽堂古诗选》,明·陈祚明选,清康熙丙戌刊本。
    1.《象数易学》,张其成著,中国书店2003年版。
    2.《魏晋玄学论稿》,汤用彤撰,汤一介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庄子浅注》,曹础基著,中华书局2000版。
    4.《郭象与魏晋玄学》,汤一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魏晋思想论》,刘大杰著,林东海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年版。
    6.《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陈寅恪著,万绳楠整理,黄山书社1987年版
    7.《国史大纲》,钱穆著,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
    8.《中国思想史》第一卷,葛兆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魏晋南北朝史论丛》(外一种),唐长孺著,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年版。
    10.《魏晋南北朝史论拾遗》,唐长孺著,中华书局1983年版。
    11.《魏晋南北朝史论稿》,万绳楠著,安徽教育出版社1983年版。
    12.《中国中古社会史论》,毛汉光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13.《魏晋南北朝史》,王仲(火火牢)著,上海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
    14.《中国道教史》,任继愈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15.《魏晋神仙道教》,胡孚琛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16.《天师道》,郭树森等编著,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年版。
    17.《道教史资料》,中国道教协会研究室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
    18.《道家与传统文化研究》,王明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9.《汉魏两晋南北朝道教伦理论稿》,姜生著,四川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20.《中国文化史概要》,谭家健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21.《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三册),中国历史地图集编辑组编辑,中华地图学社1975年。
    22.《魏晋南北朝文学史料述略》,穆克宏著,中华书局1997年版。
    23.《中古文学文献学》,刘跃进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4.《文心雕龙研究》,穆克宏著,鹭江出版社2002年版。
    25.《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王运熙、杨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版。
    26.《先秦两汉文论全编》,郭丹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27.《魏晋南北朝文论全编》,穆克宏等编著,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
    28.《魏晋南北朝文学史参考资料》,北京大学中国文学史教研室选注,中华书局1964年版。
    29.《六朝江东》,王永平著,江苏古籍出版社2003年版。
    30.《老子〈道德经〉通解》,清宁子注解,海风出版社1997年版。
    31.《傅玄评传》,赵以武、魏明安著,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32.《士与中国文化》,余英时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33.《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罗宗强著,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34.《汉魏文学与政治》,孙明君著,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
    35.《人论与文学》,陆贵山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版。
    36.《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罗宗强著,中华书局1996年版。
    37.《艺境》,宗白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38.《谈艺录》补订本,钱钟书著,中华书局1979年版。
    39.《魏晋风度》,宁稼雨著,东方出版社1992年版。
    40.《六朝清音》,盛源,袁济喜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1.《诗化人生——魏晋风度的魅力》,陈洪著,河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42.《西方心理学名著提要》,杨鑫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3.《昭明文选译注》,陈宏天等主编,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年版。
    44.《中国中古文学史讲义》,刘师培撰,(?)千帆等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版。
    45.《汉魏六朝文学》,陈钟凡著,商务印书馆民国二十年版。
    46.《中古文学系年》,陆侃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85年版。
    
    
    47.《八代史诗》,葛晓音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48.《中国中国诗歌史》,王钟陵注,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9.《魏晋文学史》,徐公持编著,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年版。
    50.《魏晋诗歌艺术原论》钱志熙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1.《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周勋初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
    52.《中古文学史论文集》,曹道衡著,中华书局1986年版。
    53.《汉魏六朝乐府诗评注》,王运熙、王国安评注,齐鲁书社2000年版。
    54.《汉魏六朝文学论文集》,曹道衡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55.《汉魏六朝诗讲录》,叶嘉莹著,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56.《赋——时代投影与体制演变》,陈庆元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57.《中古文学与文论研究》,刘文忠著,学苑出版社2000年版。
    58.《古诗考索》,程千帆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版。
    59.《中国古代文学论集》,湖北大学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编,中华书局2002年版。
    60.《魏晋玄学与中国文学》,卢盛江著,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2年版。
    61.《魏晋本土文学地理研究》,胡阿祥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2.《太康文学研究》,姜剑云著,中华书局2003年版。
    63.刘昆庸硕士论文《风流未沫,文章中兴——钟嵘论太康诗歌》。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