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乐府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南朝乐府民歌在我国诗歌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它以前所未有的笔墨塑造了大批生活在城市中的中下层女性形象,倾诉了那个时代城市中下层妇女的喜怒哀乐,刻画了众多的女性形象。本文从文本出发,探讨了南朝乐府中的众多女性形象的特点及其对后世文学所作出的贡献。
     正文分为三章:
     第一章主要从南朝乐府所产生的时代背景入手,考察南朝乐府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其对南朝乐府都市化、商业化特点的影响。南朝的都市发展、商业发达带给人们的享乐主义世界观,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之下,南朝乐府民歌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商业化和都市化倾向。主要包括两小节:第一节南朝都市化倾向及其时代特征;第二节南朝乐府的都市化倾向。
     第二章具体从文本入手,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梳理分析,并具体分析她们各自所具有的基本特点,其中的女性形象主要分为三大社会群:一、留守女性及其情感悲剧;二、乐妓及其生存样态:三、都市享乐主义影响下的其他城市女性。主要包括四个小节:第一节南朝乐府以女性为主体的成因分析:第二节留守女性的出现及其悲剧感受:第三节都市享乐主义与歌伎的出现:第四节在都市享乐主义影响下的其他女性。
     第三章以北朝乐府民歌中的女性形象为对比,归纳总结了南朝乐府中的众多女性形象所具有的共同特点,即南国特色和商业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而论述了南朝乐府民歌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对于后世女性形象塑造的影响和意义。主要包括三小节:第一节南国特色:第二节商业特点:第三节南朝乐府民歌女性形象的塑造意义及其影响。
Southern Dynasties Yuefu folk poetry in the history of China occupies a very special status。More strokes to create unprecedented live in a large number of cities in the image of the middle and lower class women.From the text of this article to explore the Southern Dynasties Yuefu of the many women in the imag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uture generations and the contributions made by the literature.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ChapterⅠmainly from the Southern Dynasties Yuefu generated by starting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Southern Dynasties of urban development,commercial development has brought to people the world is hedonism,This flavor of the times will definitely affect the Southern Dynasties Yuefu folk artists,To the creation of the Southern Dynasties Yuefu folk songs brought the tendency of urbanization and the impact of business.
     ChapterⅡspecific text from the start,one of the female image to sort out analysis,concrete analysis of their own and by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Mainly divided into three social groups:first, women and their emotional staying tragedy;two,Lok prostitutes and their survival-like state;three, urban hedonism other cities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omen.
     ChapterⅢand Northern Dynasties Yuefu folk image of the women in the comparison of specific summarized in the Southern Dynasties Yuefu of the many women with the image of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That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southern commercial characteristics,This is obviously different from their produce in the same period of the Northern Dynasties Yuefu folk image of women in the greatest characteristics.
引文
[1]胡适.白话文学史[M].北京:新月书店,1928:109.
    [1]其时扬州州治在建业,当时人就把建业称作扬州,非今时扬州。《太平寰宇记》说:“扬州,元帝渡江历江左,扬州常理建业。”《隋书·地理志》说:“江都郡,梁置南兖州。开皇九年,改为扬州。”
    [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上)[M].北京:中华书局,1941:245.
    [1](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一三四[M].上海:古籍出版社.
    [2](清)沈德潜.说诗晬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
    [1]赵书奴.中国娼妓史[M].北京:中国团结出版社,2004:53.
    [1]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98.
    [1]何其芳.何其芳文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277.
    [2]王运熙.乐府诗叙论[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425.
    [1]何德章.中国经济通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59.
    [1]《宋书·何晏传》注引《魏略》
    [2](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赵东栓.中国文学史话[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3:594.
    [4]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12.
    [1]赵书奴.中国娼妓史[M].北京:中国团结出版社,2004:10.
    [1]赵书奴.中国娼妓史[M].北京:中国团结出版社,2004:53.
    [2]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8.
    [1]《南史·徐勉传》载:“(梁)武帝自择后宫《吴声、西曲》女妓各一部并华少,赍(徐)勉,因此颇好声酒。”
    [2]《聂绀弩全集》第四卷《论娼妓》[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4:317.
    [1]普列汉诺夫.普列汉诺夫哲学著作选集第二卷[M].北京:三联出版社,1974:178.
    [2]隋书·文学传序.
    [3]南词序录.
    [4]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274.
    [1]《全唐诗》卷一四四
    [2]《全唐诗》卷六五八
    [3]《全唐诗》卷五二七
    [4]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629.
    [1][宋]郭茂倩.《乐府诗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
    [2][梁]沈约.《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1年.
    [3][宋]沈义父.《乐府指迷笺释》[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4年.
    [4][梁]萧子显.《南齐书》[M].北京:中华书局,北京,1975年.
    [5][唐]李延寿.《南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3年.
    [6][唐]姚思廉.《梁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
    [7]萧涤非.《说乐府》[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8]王运熙.《乐府诗论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54年.
    [9]余冠英.《乐府诗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年.
    [10]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8年.
    [11]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M].北京:中华书局,1998年.
    [12]钱志熙.《魏晋南北朝诗歌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13]李泽厚.《美的历程》[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9年.
    [14]罗宏曾.《魏晋南北朝文化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年.
    [15]张亚新.《汉魏六朝诗》[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年.
    [16]刘淑芬.《六朝的城市与社会》[M]台北:台湾学生书局,1979年.
    [17]张清钟.《两汉乐府之研究》[M].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98年.
    [18]赵光勇.《汉魏六朝乐府观止》[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19]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20]詹福瑞.《走向世俗--南朝诗歌思潮》[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2年.
    [21]张永鑫.《汉乐府研究》[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22]梁启超.《中国之美文及其历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年.
    [23]朱光潜.《诗论》[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年.
    [24]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25]曹旭.《古诗十九首与乐府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6]赵敏俐.《中国古代诗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27]周勋初.《魏晋南北朝文学论丛》[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4年.
    [28]朱自清.《中国歌谣》[M].上海: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4年.
    [29]萧涤非.《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
    [30]曹旭.《诗品集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31]胡国瑞.《魏晋南北朝文学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32]刘大杰.《中国文学发展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3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35年.
    [34]阎采平.《齐梁诗歌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4年.
    [35]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36]王孝通.《中国商业史》[M].上海:上海书店,1984年.
    [37]吴慧.《中国古代商业史》[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82年.
    [38]王运熙.《乐府诗集导读》[M].成都:巴蜀书社,1999年.
    [39]余冠英.《汉魏六朝诗论》[M].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
    [40][日]和迁哲郎.《风土》[M].北京:商务出版社,2006年.
    [41]曹道衡.《魏晋南北朝文学编年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
    [42]费振钟.《江南士风与江苏文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5.
    [43]王晓骊.《南朝文化和乐府民歌的城市化倾向及其对唐宋词的影响》[J].文学研究,江西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5期.
    [44]柳春.《论南朝乐府民歌的商业化特征》[J].新理论版,社科纵横,2007年第6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