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证券市场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虚假陈述行为是证券市场上较为典型的欺诈行为,其危害性毋庸置疑。这类欺诈行为不仅仅严重违反了证券立法的“三公”原则,削弱了证券市场公开信息的公信力,而且给广大中小投资者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类行为无论对宏观经济健康发展,亦或是对证券立法的法律价值追求、对投资者权益的保护都是造成了消极影响。
     虚假陈述的民事责任具有民事责任的共性,同样也具有其自己的特点。文章首先从虚假陈述行为的综述切入,对该类行为的起源与分类进行了概括性的介绍,并对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特征进行了归纳。结合多个具体简单的案例将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法律构成进行分析论述,力图简要清晰地说明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在实践中如何落实,如何能更好的维护投资者权益。
     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的研究既是一个老课题又是一个新课题,因为它与证券市场相伴而生,随着诸多典型案件的涌现,实践也证明了这类行为也始终并未消匿。虚假陈述民事责任研究,其研究重点在于其法律要件的构成,这其中重点包括:责任主体、客观表现方式、归责原则以及损害的结果。掌握法律要件之后的法理依据,对于恰当适用法律保护投资者权益具有现实意义。
Misrepresentation is a tepical illegal behavior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there is no question that misrepresentation is harmfulness.And this kind of fraud not only violate“the Principle of Sangong”but also diminish the credibility of public information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 .This fraud made a serious badly influence to the value of the law in the securites market.
     Civil liability of misrepresention is one of all civil liability,and has its own characters.The paper begins with summary of misrepresentation,and following analysis in the origin of mispresentation . Some of instances are cited to analyse the legal requirement about misrepresentation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is to find a direction to guide us how to protect investor from illegal damage.
     This topic of researh is old subject ,and also has contemporary significance.An abundance of law case arised from the market recently in our country demonstrate that the importance of this research.The points of this topic are the analysis about the duty of subject ,objective behavior and doctrine of liability fixation etc.As a pincipal, protecting the investor in the securities market,it is significance to grasp the theory behind the law requiremnt.
引文
①邢宝海:《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25页。
    ②叶林:《中国证券法》,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第386页。
    ①邢宝海:《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25页。
    ②郭锋:《虚假陈述证券侵权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68页。
    ③郭锋:《虚假陈述证券侵权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68页。
    ①邢宝海:《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25页。
    ②邢宝海:《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28页。
    ①汤欣:《股民索赔指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84页。
    ②邢宝海:《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36页。
    ①方燕:《证券市场中虚假陈述的侵权责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第5页。
    ②郭锋虚:《假陈述证券侵权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51页。
    ③郭锋虚:《假陈述证券侵权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51页。
    ④邢宝海:《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36页。
    ⑤汤欣:《股民索赔指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80页。
    ①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1-16页。
    ②卞耀武:《德国证券交易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第.1-176页。
    ①侯水平:《证券法律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79-83页。
    ①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第288页
    ①周友苏:《新证券法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56页。
    ①周友苏:《新证券法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第161页。
    ①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263页。
    ②汤欣,《股民索赔指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10页。
    ①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74页。
    ①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175页
    ②黄强:《虚假陈述因果关系初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63页。
    ①袁怀中、王海峰、孙硕、张新扬、杜洋、于蕾、陈继明:《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研究》载于证交所网页,2008年8月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09年11月2日
    ②邢宝海:《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40页。
    ①郭峰:《虚假陈述证券侵权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03页。
    ②邢宝海:《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341页。
    ①郭峰:《虚假陈述证券侵权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15页。
    ②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第258页
    ①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92页。
    ②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92页。
    ③马其家:《美国证券法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之因果关系的启示》,《法学论坛》2005年第5期。
    ①程啸:《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损害赔偿责任》,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第292页。
    ②马其家:《美国证券法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之因果关系的启示》,《法学论坛》2005年第5期。
    ①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692页。
    ①D.L朗特:《证券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43页。
    ②郭峰:《虚假陈述证券侵权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327页。
    ①贾纬:《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之发轫》,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七章。
    ①汤欣:《股民索赔指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第164页。
    ①宋一欣:《证券民事赔偿损失计算不妨试试系统风险扣除法》,《上海证券报》2003年07月18日,第4版。
    ②汤欣:《股民索赔指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64页。
    ①汤欣:《股民索赔手册》,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66页。
    ②宋一欣、牟敦国:《证券民事赔偿实务手册》,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年,第150页。
    ③宋一欣:《证券民事赔偿损失计算的七种方法》,《上海证券报》2003年4月2日,第3版。
    ①魏曼曼:《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年,第56页。
    ①范愉:《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76页。
    ②范愉:《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61页。
    ①公维娜:《中美证券民事诉讼方式比较研究》,中国知网http//www.edu.cnki.net,2003年7月
    ②傅长禄:《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0页。
    ①任自力:《证券集团诉讼:国际经验&中国道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35页。
    ②申草、叶檀:《证券民事赔偿是断线的风筝》,《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0月29日,第4版。
    ③任自力:《证券集团诉讼:国际经验&中国道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38页。
    ④任自力:《证券集团诉讼:国际经验&中国道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38页。
    ①任自力:《证券集团诉讼:国际经验&中国道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38页。
    ②胡永庆:《证券纠纷集团诉讼制度研究》,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2006年11月
    ③熊春红:《证券诉讼模式的经济学分析》,中国知网http//www.edu.cnki.net,2007年5月
    ④任自力:《证券集团诉讼:国际经验&中国道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249页。
    ⑤陶渊、顾存杰.《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特点与启示》, http://www.chinacourt.org/,2006年2月6日。
    ①梁永军:《美国的集团诉讼对我国证券民事案件的借鉴意义》,《学术论坛》2004年第2期。
    ②汤欣:《股民索赔指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184页。
    [1]邢宝海:《证券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
    [2]叶林:《中国证券法》,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9年。
    [3]郭锋:《虚假陈述证券侵权赔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4]黄强:《虚假陈述因果关系初探》,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
    [5]汤欣:《股民索赔指南》,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6]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和民事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7]卞耀武:《德国证券交易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8]侯水平:《证券法律责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年。
    [9]周友苏:《新证券法论》,北京:法律出版社,2007年。
    [10]卞耀武:《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释义》,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年。
    [11]托马斯·李·哈森:《证券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
    [12]程啸:《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损害赔偿责任》,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
    [13]D.L朗特:《证券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
    [14]宋一欣、牟敦国:《证券民事赔偿实务手册》,上海:百家出版社,2002年。
    [15]范愉主编:《集团诉讼问题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16]傅长禄:《证券民事赔偿诉讼》,北京:法律出版社,2003年。
    [17]任自力:《证券集团诉讼:国际经验&中国道路》,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
    [18]许海峰:《证券赔偿知识问答与案例分析》,北京:时事出版社,2003年。
    [19]陈启清:《信息披露案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0]王泽鉴:《侵权行为法》,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
    [21]齐斌:《证券市场信息披露法律监管》,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年。
    [1]宋一欣:《证券民事赔偿损失计算不妨试试系统风险扣除法》,《上海证券报》2003年7月18日,第4版。
    [2]宋一欣:《证券民事赔偿损失计算的七种方法》,《上海证券报》2003年4月2日,第3版。
    [3]马其家:《美国证券法上虚假陈述民事赔偿之因果关系的启示》,《法学论坛》2005年第5期。
    [4]魏曼曼:《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大学,2006年。
    [5]申草、叶檀:《证券民事赔偿是断线的风筝》,《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10月29日,第4版。
    [6]梁永军:《美国的集团诉讼对我国证券民事案件的借鉴意义》,《学术论坛》2004年第2期。
    [7]汤欣:《证券市场虚假陈述民事责任制度评析》,《证券法评论》2005年第3卷。
    [8]贾纬:《证券市场民事责任》,《法律适用》2003年第4期。
    [9]方燕:《证券市场中虚假陈述的侵权责任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天津财经大学,2007年,第5页。
    [1]袁怀中、王海峰、孙硕、张新扬、杜洋、于蕾、陈继明:《后股权分置时代的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监管研究》2008年8月http://www.sse.com.cn/sseportal/webapp/datapresent/SSEDisquisitionAndPublicationAct,2009年11月2日。
    [2]公维娜:《中美证券民事诉讼方式比较研究》,http//www.edu.cnki.net,2008年2月。
    [3]胡永庆:《证券纠纷集团诉讼制度研究》,中国民商法律网http://www.civillaw.com.cn,2008年5月。
    [4]熊春红:《证券诉讼模式的经济学分析》,2005年,中国知网http//www.edu.cnki.net,2009年9月。
    [5]陶渊、顾存杰:《美国集团诉讼制度的特点与启示》,2006年2月6日,中国法院网, http://www.chinacourt.org/,2009年11月2日。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