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社会的形上反抗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在中国先锋文学发展史上,余华是继马原之后的又一位相当重要的先锋派作家,被认为是最能体现先锋文学精神和确立先锋小说地位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具有不可替代的“余华风格”,并使先锋小说对传统的写作模式和美学风格的反叛达到了一个新的叙述高度。余华小说的先锋性,主要体现在对于荒诞性的艺术表现上。他特别擅长描写人物冷漠而疏离的社会心理,并善于通过设置残酷离奇的极端事件来表现荒诞的社会图景。正确理解余华小说中的荒诞性,不仅是我们理解他的小说的一个重要路径,而且还是我们从一个侧面认识“文革”以来中国人生存状态的关键。
     本文以余华小说为论述对象,在厘清“荒诞”理论历史的前提下,试从“仿梦设置”的形式、“间离效果”的营造、残酷暴力美学、“非成人”的视角等四个方面入手,分析余华小说文本中“荒诞世界”的外部构成,并从社会学、心理学、文化学和美学等多维角度,结合米德、韦伯等人的理论,来分析余华小说对“荒诞”世界所作的本质揭示。本文通过中西小说的比较,以加缪,萨特等人的存在主义文学创作为参照,探讨余华小说对于“荒诞世界”的形上反抗及精神特质,最终从余华小说对于“荒诞性”的认识和艺术表现上,进入人类“荒诞”历史的大视野,以求对“荒诞”本质作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勾勒,并对中国当代小说,特别是当代先锋小说的创作发展带来理论性的启示。
Yu Hua, following after Ma Yuan, was considered to be a very important vanguard writer, His novels have irreplaceable Yu Hua style so that the vanguard of traditional fiction writing mode and style of the rebels reached a new height. Yu Hua's novel pioneering largely reflected in his novels for the performance of absurdities, He especially good at describing characters' indifference and alienation of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cruel bizarre extremes to show the absurdity of social picture,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ridiculous is not only for the understanding of its important novels, but also the key to understanding Chinese Cultural Revolution.
     Based on the novel by Yu Hua specific materials, in clarifying the "absurd" theory of history, under the premise From the brutal violence aesthetic, "adult" perspective this four-pronged analysis of Yu Hua's novel "absurd" to the outside world constitute, By the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novels, Camus, Sartre and others the existence of Marxist literature as a reference, Yu Hua's novels explore the "myth" of the world-resistance, Yu Hua's novel gain some inspiration significance from the end for the absurdity of the expression and access to the specific issue of human history.
引文
① 张容主编:《荒诞小说》,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1
    ② 阿诺德·欣奇利夫:《论荒诞派》(李永辉译),北京:昆仑出版社,1992.1
    ③ 《辞海·词语分册》,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478
    ① 《汉语大词典》(普及本),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0.679
    ② 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674
    ③ 柳鸣九主编:《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1
    ④ [法]加缪:《西西弗的神话》(杜小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① 阿诺德.·欣奇利夫:《荒诞说——从存在主义到荒诞派》(刘国彬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23
    ① 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1
    ① 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52
    ② 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1
    ① 刑建昌、鲁文忠:《先锋浪潮中的余华》,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25
    ①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杜小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2~14
    ① 余华:《虚伪的作品》,《余华作品集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82
    ② 叶廷芳编:《论卡夫卡》,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104~105
    ① 弗洛伊德:《创作家与白日梦》,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45
    ② 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143
    ③ 余华:《虚伪的作品》,《余华作品集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77~288
    ① 余华:《虚伪的作品》,《余华作品集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83
    ① 余华:《虚伪的作品》,《余华作品集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84
    ②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01
    ①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杜小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3~14。
    ②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293。
    ① 布莱希特:《论实验戏剧》(丁扬忠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6.62~63
    ② 《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2.61
    ① 余华:《虚伪的作品》,《余华作品集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83
    ①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02
    ① 阿诺德.·欣奇利夫:《荒诞说——从存在主义到荒诞派》(刘国彬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60。
    ① 余华:《虚伪的作品》,《余华作品集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80
    ② 余华:《虚伪的作品》,《余华作品集2》,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81
    ① 余华、杨绍斌:《我只要写作,就是回家》,沈阳:《当代作家评论》,1999年第1期。
    ② 米兰·昆德拉:《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桂林:漓江出版社,1999.2
    ① 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0
    ② 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30
    ① 谢有顺:《活在真实中》,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338
    ① 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0
    ② [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周晓红 李姚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62
    ③ [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59
    ④ [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62
    ⑤ [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63
    ① [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69
    ② 王思斌主编:《社会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51
    ③ 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上海:三联书店,2002.98
    ① 余华:《我胆小如鼠》,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170
    ① 卡利奈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48
    ① [美]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162
    ② 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1999.48
    ③ 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下卷),北京:三联书店,1999.248
    ① 余华:《许三观卖血记》,海口:南海出版社,1999.116
    ① 谢有顺:《话语的德性》,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21
    ② 余华:《鲜血梅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75
    ① 余华:《鲜血梅花》,北京:新世界出版社,1999.77
    ② 米歇尔·福柯:《规训与惩罚》(刘北成、杨远婴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4.9
    ③ 米歇尔·福柯:《不正常的人》(钱翰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90
    ① 谢有顺:《我们内心的冲突》,广州:广州出版社,2000.20
    ② 谢有顺:《话语的德性》,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13
    ① 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80
    ② 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③ 转引自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
    ① 吴玲玲:《论荒诞——美的现代扩张》,《美与时代》,2006年第12期。
    ② 郑乐平编译:《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02
    ③ 郑乐平编译:《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7.103
    ① 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8
    ② 北川东子:《西美尔——生存形式》(赵玉婷译),天津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154
    ①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杜小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
    ②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杜小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7
    ① 余华:《活着》,海口:南海出版社,2003.3
    ② 余华:《活着》,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1
    ③ 谢有顺:《话语的德性》,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12
    ① 阿诺德.·欣奇利夫:《荒诞说——从存在主义到荒诞派》(刘国彬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60
    ②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4.319
    ① 加缪:《西西弗的神话》(杜小真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9
    ② 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2001.398
    ③ 阿诺德.欣奇利夫:《荒诞说——从存在主义到荒诞派》(刘国彬译),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60113
    ① 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304
    1.刑建昌、鲁文斌:《先锋浪潮中的余华》,华夏出版社 2000
    2.刘小枫:《拯救与逍遥》,上海三联书店 2001
    3.张容:《形而上的反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8
    4.加缪:《置身于苦难于阳光之间》(杜小真、顾嘉琛译),上海三联书店 1989
    5.加缪:《西西弗的神话》(杜小真译),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2
    6.加缪《局外人》(郭宏安译),译林出版社 1998
    7.加缪《鼠疫》(顾方济徐志仁译),译林出版社 1997
    8.谢有顺:《活在真实中》,中国电影出版社 2001
    9.玛格丽特·米德:《萨摩亚人的成年——为西方文明所作的原始人类的青年心理研究》(周晓红、李姚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8
    10.米歇尔·福柯:《不正常的人》(钱翰 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
    11.米歇尔·福柯:《疯癫与文明》(刘北成、杨远婴 译),三联书店 1999
    12.彭立荣:《儒文化社会学》,人民出版社 2003
    13.殷海光:《中国文化的展望》,北京三联书店 2002
    14.余华:《余华文集》,南海出版社 2003
    15.王爱松:《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16.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 译),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1
    17.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黄明嘉译),漓江出版社 2000
    18.马克思:《1844年哲学经济学手稿》(刘丕坤译),人民出版社 1985
    19.顾忠华《韦伯学说》,广西师大出版社 2004
    20.谢有顺:《话语的德性》,海南出版社 2002
    21.崔苇:《非常荒诞——逼近真相的舞蹈》,山东友谊出版社 2002
    22.顾忠华:《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3.弗洛伊德:《一个幻觉的未来》(杨韶刚 译),华夏出版社 1989
    24.卡利奈斯库:《现代性的五副面孔》(顾爱彬、李瑞华译),商务印书馆 2002
    25.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4
    26.阿诺德·欣奇利夫:《荒诞说——从存在主义到荒诞派》(刘国彬译),中国戏剧出版 1992
    27.北川东子:《西美尔——生存形式》(赵玉婷译,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2
    28.郑乐平编译:《经济·社会·宗教——马克斯·韦伯文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1997
    29.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冯克利译),北京三联书店 1999
    30.肖伟胜:《现代性困境中的极端体验》,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
    31.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商务印书馆 1998
    32.《马克思主义著作选编》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2
    33.布莱希特:《论实验戏剧》(丁扬忠译),中国戏剧出版社 1996
    34.陈思和主编:《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9
    35.叶廷芳编:《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
    36.伍蠡甫主编:《现代西方文论选》,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37.阿诺德·欣奇利夫:《论荒诞派》(李永辉译),昆仑出版社 1992
    38.张容主编:《荒诞小说》,中国和平出版社 1996
    39.黄晋凯主编:《荒诞派戏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6
    40.《二十世纪文学中的荒诞》柳鸣九主编 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3
    41.严光德:《荒诞,感觉中的真实存在——关于余华早期先锋小说的一种解读》、《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综合版)第24卷 第1期 2004年2月
    42.鲁素琴:《生活在别处——〈活着〉的存在主义解读》、《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19卷 第2期 2005年6月
    43.罗澴:《试论余华小说创作中的人文关怀意识》、《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4月 第四卷 第2期
    44.方爱武:《生存与死亡的寓言诉指——余华与卡夫卡比较研究》、《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3期
    45.俞姝:《〈活着〉,由“荒诞”与“非理性”构成的现代悲剧》、《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第31卷
    46.吴玲玲:《论荒诞——美的现代扩张》、《美与时代》(下)2006年第12期
    47.孙彩霞:《余华〈西北风呼啸的中午〉与卡夫卡〈乡村医生〉的比较研究》、《中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1期
    48.海力洪:《暴力叙事的合法性》、《南方文坛》2005年第3期
    49.周来祥:《荒诞和荒诞的后现代主义》、《文艺研究》1995年第6期
    50.王小明:《荒诞溯源与定位》、《西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9年11月第36卷第6期
    51.尹季:《余华小说世界中人生的荒谬与真实》、《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
    52.王宏刚:《也论卡夫卡小说的荒诞性》、《湘潭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5月第29卷第3期
    53.姚岚:《余华对外国文学的创造性吸收》、《中国比较文学》2002年第3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