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将领起义投诚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战乱史。为了民族独立、国家和平富强,中国人民前仆后继。在这其中,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共产党不得已拿起武装反抗国民党,武装斗争遂成了中共取胜的三大法宝之一。中国共产党的武装反抗斗争始于1927年的南昌起义,参加者便是国民党军队中的革命力量。在其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及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没有放弃争取国民党军的努力,不断有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投向共产党。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集团放弃和平建国的良好时机,挑起内战。虽然国民党军力强大,装备优良,但仍有大批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投诚或接受和平改编,加入到反抗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武装斗争中。规模之大达历史之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共产党军事上的打击是前提。许多的起义投诚都是在军事的压迫下促成的。与此相配合的是中共的舆论宣传与策反策略的运用。由于中共策反工作的到家,使许多国民党将领思想发生动摇,以至在关键时刻反蒋投共。从国民党方面来说,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以及蒋介石的排挤异己政策使得一部分国民党将领离心离德。在爱国精神的推动下,一部分国民党将领目睹国民党政府的腐朽、战场的溃败而感失望,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投奔中共。而一部分将领却从自己的私利出发,以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私人财产能否保得住作为起义谈判的筹码。饱受战争之苦的广大国民党官兵的厌战情绪也成了起义投诚的催化剂。前所未有的大规模起义投诚对国共两党及中国社会历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不仅加快了战争的进程,使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起义投诚所产生的贯性作用对国民党军军心的稳定是个不利因素,并减少了战争损失,使群众少受难,士兵少伤亡,财产得以保全,起义投诚还为解放军送来了大量优良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人员,奠定了解放军的现代化建设基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它依旧给我们以深刻的启示。
     本文拟以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事件为对象,在加以综合概括的基础上,分析探讨其背后深刻的历史原因及其产生的影响。
Modern history of China was a history of war.For the national indepence,national prosperity and strength of peace,the Chinese people fought.In this one,CPC(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and KMT(the Kuomintang)had played the strong character.In order to achieve own goal,CPC had to take up the military to revolt against KMT.The armed struggle had then become one which of three big magic weapons CPC wined.CPC began an armed struggle against from Nanchang Uprising in 1927.Participants in the armed forces of KMT were the revolutionary forces.During the Agrarian Revolutuon ang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CPC had not given up striving for KMT armed forces.KMT troops there have been general uprising,into CPC.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Chiang Kai-skek Group gave up the good opportunity of peaceful founding of the nation and provoked cicil war.Althoug KMT had strong military forces and excellent equipment,still a large number of generals uprising or surrendered or accepted peace reorgarizatuon,joined to revolt against KMT ruling clique in the armed struggle and scale of history.The reasons were manifold.The fight aginst of CPC was the premise.In many of the military uprising against the surrender occurred.The propaganda and incite defection strantegy used by CPC aligned with it.Incite defection as a result of CPC had been done successfully.Many KMT generals shaken and joined into CPC at a critical tine.As the aspect of KMT,corrupt KMT Government and Chiang Kai-skek’s policy of exclusion of dissidents made away from KMT generals.In the promotion of partriotism,many had witnessed the corruption of the KMT Government,defeat the battlefield,and were so disappointed that chosed to join CPC.But some actually embark from their personal gain,their own political status and private property could been maintained or not as a bargaining chip uprising.Fully suffered the war,the war-weariness of the war officers and soldiers of KMT become the revolt surrender catalyst.Unprecedented scale uprising and surrender have had a profound impact to the both KMT and CPC as well as Chinese society.It not only sped up advancement of Liberation War,but caused the radical change to the power balance between KMT and CPC.The inertia caused by uprising and surrender was unfavourable for KMT.It reduced the damage in the war.People little suffered.The soldiers few casualties.The property could be prsesrve.It also sent the massive fine weaponry and the military technology persinnels for PLA,which laid PLA’s modernization foundation.In the formation age of today it still gives us a profound insight.
     This thesis take the uprising and surrender of KMT armed forces during Liberation War as an object.And synthesizes these events,then analysis the historical reason and the influence.
引文
①游国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年版,第3页。
    ①长舜,荆尧,孙维吼等:《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第1538页。
    ①注:本文例子除作特别说明出处的外,均选自长舜、荆尧、孙维吼等编《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版)。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0页。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十册,第334页。
    ①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 1945年8月3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30、1134页。
    ②《文汇报》1946年6月9日。
    ③彭明主编:《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第六册。
    ①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1年版。第722页。
    ①《中共中央文件选集》( 12),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1年版。第548-549页。
    ②资料来源:范圣予、秦生主编:《革命起义录》,求实出版社, 1989年版。
    ①转引自:宋波:《试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现象》,《理论导刊》, 2007年第9期。
    ②数据来源:《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486页;曹剑浪《国民党军简史》(下册),解放军出版社,2004年版。
    ①此表数据来源于长舜、荆尧、孙维吼等编《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
    ①此表数据来源于长舜、荆尧、孙维吼等编《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年版。
    ①此表数据来源于长舜、荆尧、孙维吼等编《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年版。
    ①何虎生,毛胜,黄磋:《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敌军俘虏工作经验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②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1993年。第31页。
    ①闫明:《解放战争时期部分国民党军起义失败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②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沪苏皖浙赣闽地区》,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第36页。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沪苏皖浙赣闽地区》,解放军出版社,1994年。第42页。
    ①苗福金:《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三十军纪实》,《文史月刊》, 2003年第8期。
    ②苗福金:《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三十军纪实》,《文史月刊》, 2003年第8期。
    ③高戈里:《改造旧军队的典型范例——从国民党第60军到共产党第50军》,《四川党史》, 1999年第1期。
    ①宋波《试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现象》,《理论导刊》,2007/09;刘春晓《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起义与接受和平改编的现象解析》,《历史学习》,2002/04。
    ②郭永学、赵娟鹃《西南作战中国民党军队起义述论》,《长白学刊》,2002/04;黄锦华《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及基影响》,《延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1。
    ①《孙子·谋攻篇》。
    ②古琳晖、阵志勇:《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敌舆论宣传述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
    ①《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10册,战士出版社, 1982年。第690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1238-1239页。
    ③《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第1239页。
    
    ①周晓东:《论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瓦解敌军工作》,《抗日战争研究》, 1997年第2期。
    ②《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7-158。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3-764页。
    ②《毛泽东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06-307页。
    ③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十册,第262页。
    ④《毛泽东选集》(合订本),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第1070-1071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88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74--1175页。
    ①张执一:《在敌人的心脏里》,《崇高的使命》(上),第153-160页;段伯宇:《国民党军心脏中的一条秘密战线》,《崇高的使命》,(上),第82-94页。
    ②《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38页。
    
    ①梁佐华:《郭汝瑰起义历险记》,《崇高的使命》(上),第397页。
    ②刘宗宽:《在国民党西南军政长官公署工作》,《崇高的使命》(上),第333-334页。
    ①《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 1991年版。第148页。
    ①龚义龙:《浅析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迅速失败的原因》,《法制与社会(理论版)》, 2006年第2期。
    ①《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113页。
    ②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版。第683页。
    ③长舜,荆尧,孙维吼等:《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年。第363页。
    ①长舜,荆尧,孙维吼等:《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年。第362页。
    ②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年版。第683页。
    ③阎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策反与国民党军起义》,《党史研究与教学》, 2008年第6期。
    ④《吴化文等起义通电》,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起义投诚———鲁豫地区》,解放军出版社1995年版,第51页。
    ①《水深火热中的国民党统治区的农民》,《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十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第367页。
    ②《好好进行俘虏工作》,《中共党史参考资料》第十册,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党史教研室编,第212页。
    ③《中国现代史资料选编》( 5),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第114页。
    ①长舜等:《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下册,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年版。第1627页。
    ①《周恩来选集》上册,人民出版社, 1980年。第315页。
    ①长舜、荆尧、孙维吼等编《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中国文史出版社, 1991年版。?
    ②《朱德选集》,人民出版社, 1983年版。第190页。
    ①张春英:《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中共党史研究》, 1989年第4期。
    ②李敦送、江羽翔:《解放战争期间存在第三条战线吗?——与张春英商榷》,《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3期。
    ③刘喜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的历史作用不宜夸大——评“第三条战线”说》,《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④游国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年版,第3页。
    [1]《毛泽东选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
    [2]《中共中央文件选集》,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年。
    [3]《中国解放战争大参考》,北京:京华出版社,2006年。
    [4]《党的文献》丛书编:《从延安到北京:解放战争重大战役军事文献和研究文章专题选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
    [5]侯树栋、范震江、刘统:《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东北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6]侯树栋、范震江、刘统等:《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中南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7]侯树栋、范震江、刘统等:《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北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8]侯树栋、范震江、刘统等:《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华东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9]侯树栋、范震江、刘统等:《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中原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侯树栋、范震江、刘统等:《中国革命战争纪实·解放战争·西北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年。
    [11]长舜、荆尧、孙维吼等编:《百万国民党军起义投诚纪实》(上、下册),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9年。
    [12]范圣予、秦生主编:《革命起义录》,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年。
    [13]北京市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北平学生运动》,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1年。
    [14]《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概况(修订)》,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
    [15]叶家林:《决战开始的义举》,北京:华艺出版社,1988年。
    [16]全国政协学习和文史委员会编《国民党将领谈国共大决战?起义投诚》,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
    [17]鲁杰等:《和平之路:国民党重大起义纪实〈上下〉》,北京:团结出版社,1997年。
    [18]张培丽:《见证傅作义与绥远起义》,《档案天地》,2005年第2期。
    [19]高登福:《长春起义始末》,《春秋》,2000年第2期。
    [20]郑伯克:《争取卢汉将军起义概略》,《党史博采》,1999年第1期。
    [21]李华玉:《解放战争初期反蒋起义第一人——高树勋》,《党史博采》,2004年第2期。
    [22]张明全:《晋江义举——国民党军三二五师起义纪实》,《福建党史月刊》,2002年第6期。
    [23]张明全:《奔向光明:国民党军二00师起义纪实》,《福建党史月刊》,2002年第3期。
    [24]牛宝成:《建国前后对国民党投诚、起义队伍的改造》,《党史博览》,2004年第6期。
    [25]高平:《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的回忆》,《百年潮》,2006年第9期。
    [26]苗福金:《改造国民党起义部队三十军纪实》,《文史月刊》,2003年第8期。
    [27]高戈里:《改造旧军队的典型范例——从国民党第60军到共产党第50军》,《四川党史》,1999年第1期。
    [28]贾亦斌:《我率蒋经国“太子军”嘉兴起义(中)》,《纵横》,1997年第3期。
    [29]鲁笛:《吴化文生平与起义》,《春秋》,1998年第6期。
    [1]田为本:《全国解放战争史专题研究》,陕西: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2]王宗荣:《全国解放战争史专题》,郑州:大象出版社,2006年。
    [3]游国立:《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
    [4]盖军:《中国共产党白区斗争史》,人民出版社,1996年。
    [5]蔡惠霖,孙唯吼:《光荣的抉择》,国防大学出版社,1986年。
    [8]裴周玉:《绥远方式的胜利》,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9]费正清、费维恺编,刘敬坤等译:《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年)》(下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1]黄锦华、拓宏伟:《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及其影响》,《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3期.。
    [2]李益彬、马羽飞:《在理与势的双重震慑下———建国前后国民党军起义投诚述评》,《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第12期。
    [3]冯治、董连翔:《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述评》,《山东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0年第2期。
    [4]刘喜发、王忆宁:《试论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问题》,《长白学刊》,1994年第2期。
    [5]魏克:《淮海战役中的攻心战》,《军事历史》,2004年第4期。
    [6]宋波:《试析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起义投诚现象》,《理论导刊》,2007年第9期。
    [7]刘春晓:《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起义与接受和平改编的现象解析》,《历史学习》,2002年第4期。
    [8]郭永学、赵娟鹃:《西南作战中国民党军队起义述论》,《长白学刊》,2002年第4期。
    [9]谢正清:《解放战争中李宗仁白崇禧为何“倒蒋主和”》,《益阳师专学报》,1997年第1期。
    [10]孙家贵:《淮海战役中瓦解敌军工作概述》,《军事历史》,1999年第3期。
    [11]姚杰:《风雷动处春潮涌——解放战争期间对国民党军的政治争取工作》,《中共党史研究》,2004年第2期。
    [12]闫明:《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策反政策》,《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2期。
    [13]闫明:《解放战争时期部分国民党军起义失败探析》,《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14]阎明:《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策反与国民党军起义》,《党史研究与教学》,2008年第6期。
    [15]古琳晖:《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对敌舆论宣传述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
    [16]问昕:《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东北的宣传工作概述》,《世纪桥》,2008年第1期。
    [17]何虎生:《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敌军俘虏工作经验研究》,《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18]凌文豪:《解放战争爆发原因新论》,《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年第4期。
    [19]左双文:《也谈“人民解放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中学历史教学》,2003年第9期。
    [20]元江:《解放战争后期国民党军队迅速被歼灭的内在原因探讨》,《军事历史》,1999年第5期。
    [21]龚义龙:《浅析解放战争中国民党迅速失败的原因》,《法制与社会(理论版)》,2006年第2期。
    [22]鞠连和:《论解放战争时期的统一战线》,《社会科学辑刊》,1997年第2期。
    [23]张春英:《论解放战争的第三条战线》《.中共党史研究》,1989年第4期。
    [24]张春英:《再谈全国解放战争期间的第三战线问题———答李敦送、江羽翔》,《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2期。
    [25]李敦送,江羽翔:《解放战争期间存在第三条战线吗?———与张春英商榷》.《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3期。
    [26]刘喜发:《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将领率部起义的历史作用不宜夸大——评“第三条战线”说》,《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
    [27]王宜田:《解放战争中的吉林第三条战线概述》,《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3期。
    [28]占善钦:《解放战争的“战线”问题新探》,《党史纵横》,2003年第8期。
    [29]古琳晖:《解放战争时期反蒋军事统一战线论析》,《军事历史研究》,2006年第1期。
    [30]黄敏:《论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内部斗争对其政权崩溃的影响》,《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第6期。[31 ]李志红:《中共在解放战争中的方针政策》,《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32]张淑香:《试析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军事策略思想》,《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33]王焕福:《论解放战争时期的政治攻势》,《社会科学家》,1997年第5期。
    [34]刘信君:《人民选择了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民众反蒋拥共心态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6期。
    [35]林祥庚:《民主党派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军事活动》,《探索与争鸣》,1999年第6期。
    [36]孙佳:《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与中间势力关系研究》,上海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6-10-20。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