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当劳动行为法律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当今中国的劳动立法中尚无不当劳动行为的概念,在《工会法》中也只有一些具有不当劳动行为性质的规定。在劳动法学界,对这一制度的立法内容和理论范畴关注度也不高。所谓不当劳动行为(Unfair Labor Practices),又称“不公正劳动行为”,其含义是指劳动关系中的双方当事人——雇主或工会以违反劳动法律原则的手段来对抗对方当事人,妨碍或限制了对方或第三人行使合法权利的措施或行为。不当劳动行为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以劳动者的团结权保障为其法理依据,规范和平衡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的法律措施,其法理研究和立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如今,在不当劳动行为的禁止规范和救济程序方面,美国和日本都有了较为完备的规定。1935年美国的《国家劳资关系法》首次提出“不公正劳工措施”的概念,并对其内容和救济措施做了详细的规定。其不当劳动行为主体范围包含了劳资双方,是不当劳动行为立法的一种类型。日本的不当劳动行为制度有别于美国,它未将工会组织的不当劳动行为纳入,而将其规定在罢工限制制度中。
     本文将从美国和日本的相关制度入手,探索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的劳动关系正在发生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变化。就现状来看,劳资力量对比严重失衡。劳动者一方难以形成有组织的社会力量。由于雇主的阻挠和抵制,导致工会的组建率低下;而已经建立工会的企业,绝大多数工会又被雇主或企业方控制。雇主阻挠成立工会和控制工会,是国际劳工公约和各国立法所公认的、典型的不当劳动行为。鉴于此,中国亟需不当劳动行为制度来约束和制止这些不当劳动行为。
     本文在借鉴外国法中的不当劳动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汲取可取之处,提议构建我国的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为此,本文从不当劳动行为救济制度的救济方式、主体范围、组织机构及救济程序几个方面提出立法意见,以便参考。在不当劳动行为制度的救济方式方面,建议采取发布救济令的行政救济主义的救济方式是比较妥当的。从美国和日本的运作经验来看,行政救济主义有救济令欠缺实际效果与审查延迟、程序迁延的问题。因此,为了抑制明知故犯,在行政救济方式运作中,还需将必要的罚金制度引入,对那些恶劣的雇主以惩罚性制裁。建议我国先规定雇主不当劳动行为,重点约束和排除目前普遍存在的雇主给予不利益待遇行为和控制干涉工会行为。在该制度建立起来,正式运行一段期间后,逐步将工会不当劳动行为纳入,以让我国处理此类劳资争议的体系更趋完整。建议在原先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基础上,成立一个专责处理不当劳动行为的行政救济机构。劳动委员会由相等人数的三方代表(雇主、工会及公益方)构成。主任委员由公益方出任;公益委员从专家学者、律师中选出;劳方和资方代表能够参与调查、听证;审查及最终裁决由公益委员作出。劳动委员会作出的决定或发布的命令应具有法律效力,不服劳动委员会决定者,可上诉至上一级劳动委员会,或向法院提起撤销诉讼。应赋予行政救济程序准司法性质,程序进行可参照适用民事诉讼规则。导入和解制度。中央和地方劳动委员会可以发布停止侵害命令、回复原状命令、张贴公告命令等救济命令。
Nowadays there is no concept of unfair labor practices in labor legislation of China. "Trade Union Law "only has some provisions of the nature of unfair labor practices.The labor law field of China has paid little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and theoretical of this system."Unfair labor practices",also known as "improper labor practices" refers to the both parties,labor users or trade unions use improper means,prevent or limit the other party or a third person to exercise their legitimate rights.In the labor law, the legal system of unfair labor practices is safeguards of right to form and join in the activity of a trade union in broad sense,as well as an important legal measures for criterion and balanced labor relations in the conditions of a market economy.
     Bo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have a complete legal system about prohibitive norm against unfair labor practices and relief procedures to unfair labor practices. In 1935,the concept of "improper labor practices" was first proposed in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 by the United States.According to the "National Labor Relations Act",empolyer and trade union are principal part of unfair labor practices,which represents some legislation type of unfair labor practices.Different from the United States,there is no concept of union unfair labor practices in Japanese legal system.
     This requests using successful experience and effctive method of foreign countrys for reference,proposed the practical and feasible legislation suggestion refers to the choice for the legislature.
     Chinese labor relations is making market-oriented economic changes. Serious imbalance between workers and employers.Because of the obstruction and resisting from the employer,to establish the workers'organization seems to be difficult.To obstruct the establishment of trade union or control the union is supposed to the typical unfair labor practices by International Labor Conventions.Therefore,China indeed needs this legal system of unfair labor practices to restrain and halt these unfair labor practices.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theory of the unfair labor practices in foreign law,the article suggests building the legal system of unfair labor practices in our own country.Therefore,this article proposes legislation opinions through the means of remedy,the main scope,organization and remedy procedures of the legal system of unfair labor practices for sake of consulting.It is suggested that to issue relief order that is one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medies doctrine is appropriate.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s operation experience, administrative remedies doctrine exist those problems:relief orders lacking real effect, reviewing delay and procedure delay. Therefore, in order to suppress violating knowingly,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penalties those are punitive sanctions to punish wicked employers in the oper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remedies doctrine.It is suggested that our nation should rule the unfair labor practices of employers firstly, with some emphasis restraining and eliminating the behaviors about discrimination and controlling trade union which are exist very common at present. Having built this system and operates for a period, union unfair practices mould be brought into this system so that the system of dealing the kind of unfair labor practices disputes should be integrated.To build a administrative agency responsible for handling unfair labor practices seems to be available. Labor Commission consist of equal number of tripartite representatives—employer representatives,employee representatives and public representatives.Community members are selected from the experts,scholars and lawyers.Representatives of employers and employees can participate in the investigation and hearing,whlie review and final decision are only made by the community members.The decisions or orders from the Labor Commission shall have the force of law.The party who against the decision could appeal to a higher Labor Commission or sue to the court.To give the procedures of administrative remedy quasi-judicial properties, procedures can consult applicable civil procedure rules. Import reconciliation system. The central and local labor committee can issue instructions such as stopping encroaching, rehabilitating and posting notices.
引文
①周长征著:《劳动法原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12页。
    ②[日]菅野和夫:《劳动法》,弘文堂2004年版,第596页。
    ①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①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②常凯著:《劳权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第18-20页。
    ③程延园:《“劳动三权”:构筑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④常凯著:《劳权论》,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第252页。
    ⑤程延园:《“劳动三权”:构筑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①[日]下井隆史:《劳使关系法》,有斐阁平成7年,第106、243页。
    ②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2条第2款规定:雇主一词包括直接或间接代表雇主的任何人。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2条第13款规定:在确定某人为他人的“代理人”,使他人对某人的行为负责时,某人的特定行为不受是否被明确授权或事后获得认可的支配。
    ②[美]罗伯特·A·高尔曼著:《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马静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19-121页。
    ①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4月上传。
    ②焦兴铠:《美国不当劳动行为裁决制机度之研究》,《法律哲学与制度——马汉宝教授八轶华诞祝寿论文 集(公法理论)》,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第459-490页。
    ①侯岳宏:《美国与日本不当劳动行为裁决机制之研究》,《政大法学评论》2010年第114期。
    ②[美]道格拉斯·L·莱斯利:《劳动法概要》,张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5页。
    ①侯岳宏:《美国与日本不当劳动行为裁决机制之研究》,《政大法学评论》2010年第114期。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7条规定:“雇员有权自己组织起来,建立、参加或帮助劳工组织,有权通过自己挑选的代表进行集体谈判,并有权进行以集体谈判或互助保护为目的的其他一致行动。”
    ②《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a)条第1款:《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8页。
    ③《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a)条第2款:《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8页。
    ④《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a)条第3款:《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8页。
    ⑤《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a)条第4款:《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8页。
    ⑥《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a)条第5款:《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 488页。
    ①《日本劳动组合法》第7条第1款规定:“雇主因劳动者是工会会员,或因参加、组织工会或从事正当的工会活动,而对其采取解雇或其他不利益待遇。”
    ②《口本劳动组合法》第7条第4款规定:“因劳动者向劳动委员会提出不当劳动行为救济的申请、向中央劳动委员会提出行政复议或者劳动者在劳动委员会对不当劳动行为进行审查时提交了证据或作了陈述,雇主将劳动者解雇或在工作条件上给予歧视。”
    ①黄犬契约一词意译自英语"yellow-dog contract",在美国,一般认为长有黄色条纹的狗胆小,因此常用黄狗比喻胆小的人。据此,将那些同样背叛同伴的员工,屈从于雇佣方的压力而与雇佣方签订的合同,称为黄犬契约,以示谴责和蔑视。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a)条第2款:《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8页。
    ②《日本劳动组合法》第7条第3款:《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80页。
    ①《日本劳动组合法》第7条第3款,《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80页。
    ②[美]罗伯特·A·高尔曼著:《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马静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76页。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9(c)条:《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9页。
    ②[美]罗伯特·A·高尔曼著:《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马静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146页。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b)条:《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9页。
    ②《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b)条第6款:《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90页。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b)条第1款:《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9页。
    ②《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8(b)条第3款:《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9页。
    ①[日]菅野和夫:《劳动法》,弘文堂2004年版,第678页。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3(a)条:《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7页。
    ②《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4(a)条:《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87页。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6条规定:委员会在贯彻执行本法的决定时,有权根据行政程序法规定的程序,随时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修改和废除这些制度。
    ①[美]罗伯特·A·高尔曼著:《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马静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第9页。
    ②《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10(b)条:《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92页。
    ③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3(b)条规定:委员会有权将其本身所行使的任何一部分或全部权力授予三个或三个以上成员组成的小组。
    ①过去,都道府县设置的劳动委员会称为地方劳动委员会,2004年《劳动组合法》修改时,将地方劳动委员会更名为都道府县劳动委员会。(《劳动组合法》第19条第2款)
    ②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9条第3款第2项:《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87页。
    ③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9条第12款:《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88页。
    ①日本《劳动组合法》第19条第12款第6项:《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88页。
    ①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5条第2款:《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0页。
    ②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7条第2款:《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1页。
    ①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7条第6款第2项:《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1页。
    ②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7条第18款:《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2页。
    ③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7条、第28条、第32条:《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1-1396页。
    ④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7条第15款:《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2页。
    ①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7条、第28条:《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1-1392页。
    ①基于会长的劝告而达成的和解是根据《劳动委员会规则》第38条的规定进行的,故有此称呼。
    ②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4条第1款:《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0页。
    ③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7条第14款第4项、第5项:《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2页。
    ①[日]菅野和夫:《劳动法》,弘文堂2004年版,第735页。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10(1)条:《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92页。
    ②《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10(j)条:《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92页。
    ①《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10(e)条:《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91页。
    ②日本《劳动组合法》第27条第19款第1项:《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4页。
    ③《美国国家劳资关系法》第10(e)条:《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491页。
    ①日本《劳动组合法》第32条:《小六法》,有斐阁平成7年日文版,第1398页。
    ②焦兴铠:《美国不当劳动行为裁决制机度之研究》,《法律哲学与制度——马汉宝教授八轶华诞祝寿论文集(公法理论)》,元照出版社2005年版,第459-490页。
    ①侯岳宏:《美国与日本不当劳动行为裁决机制之研究》,《政大法学评论》,2010年第114期。
    ②[日]菅野和夫:《劳动法》,弘文堂2004年版,第690页。
    ③焦兴铠:《美国劳工组织与政党关系之研究》,《劳工法与劳工权利之保障——美国劳工法论文集(一)》,月旦出版社1995年版,第261-328页。
    ④侯岳宏:《美国与日本不当劳动行为裁决机制之研究》,《政大法学评论》,2010年第114期。
    ①侯岳宏:《概论2004年日本劳动组合法中关于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之修正》,《政大法学评论》,2009年第107期。
    ②谢棋楠:《美国不当劳动行为认定与裁决之规范》,《育达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9条规定:“企业主要负责人的近亲属不得作为本企业基层工会委员会成员的人选。”
    ①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42条规定:“工会经费的来源:……(三)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按每月全部职工工资总额的百分之二向工会拨缴的经费。”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35条。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第3条。
    ③《结社自由和保护组织权利公约》第一部分第2条规定:“工人和雇主没有任何区别,有权不经事先批准建立和参加他们自己选择的组织,其惟一条件是遵守有关组织的规章。”
    ①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①[美]道格拉斯·L·莱斯利:《劳动法概要》,张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第4页。
    1、郑尚元、李海明、扈春海著:《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2、(美)罗伯特·A·高尔曼著:《劳动法基本教程——劳工联合与集体谈判》,马静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9月第1版。
    3、[日]菅野和夫:《劳动法》,弘文堂2004年版。
    4、郭捷主编:《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5、王全兴著:《劳动法》,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6、常凯著:《劳权论——当代中国劳动关系的法律调整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4年版。
    7、周长征著:《劳动法原理》,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
    8、[美)道格拉斯·L·莱斯利著:《劳动法概要》,张强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第1版。
    9、黄越钦著:《劳动法新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0、劳动人事部政策研究室编:《外国劳动法选》(第二辑),劳动人事出版社1983年版。
    11、杨成铭著:《人权法学》,中国方正出版社2004年版。
    12、刘有锦著:《国际劳工法概要》,劳动人事出版社1985年版。
    13、程延园著:《集体谈判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陈恕祥、杨培雷著:《西方发达国家劳资关系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5、(美)约翰·P·温德姆勒等著:《工业化市场经济国家的集体谈判》,何平等译,中国劳动出版社1994年版。
    16、王益英主编:《外国劳动法和社会保障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7、董保华著:《劳动法论》,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年版。
    18、胡学勤、李肖夫著:《劳动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19、黄程贯著:《劳动法》,国立空中大学1997年5月版。
    20、石美遐著:《市场中的劳资关系》,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1、Archibald Cox,Derek C Bok,Robert A Gorman and Matthew W Finkin,Labor Law:Cases and Materials,14th,Foundation Press Co.,2009.
    1、赵爽:《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下灵活就业群体劳动权益的保障——基于工会维权的视角》,《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2、王君玲:《中国结社自由和集体谈判法规与国际劳工标准的比较研究》,《经济论坛》,2009年第5期。
    3、章群、朱悦蘅:《我国不当劳动行为控制的制度构建》,《天府新论》,2006年第5期。
    4、常凯:《论不当劳动行为立法》,《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5期。
    5、常凯:《论中国的团结权立法及其实施》,《当代法学》,2007年第1期。
    6、常凯:《论政府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中国劳动》,2004年第12期。
    7、金璐:《日本的“劳动委员会制度”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改革与开放》,2009年第9期。
    8、熊琳:《日本劳动争议解决制度及其最新发展》,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5年4月上传。
    9、程延园:《“劳动三权”:构筑现代劳动法律的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
    10、焦兴铠:《美国不当劳动行为裁决制机度之研究》,2005年法律哲学与制度——马汉宝教授八轶华诞祝寿论文集(公法理论)。
    11、侯岳宏:《美国与日本不当劳动行为裁决机制之研究》,《政大法学评论》,2010年第114期。
    12、侯岳宏:《概论2004年日本劳动组合法中关于不当劳动行为制度之修正》,《政大法学评论》,2009年第107期。
    13、焦兴铠:《美国劳工组织与政党关系之研究》,1995年劳工法与劳工权利之保障——美国劳工法论文集(一)。
    14、谢棋楠:《美国不当劳动行为认定与裁决之规范》,《育达学院学报》,2005年第10期。
    15、叶静漪、魏倩:《<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与劳动权的保护》,《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16、焦兴铠:《全球化与基本劳动人权之保障》,《理论与政策》,2004年第3期。
    17、常凯:《论政府在劳动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中国劳动》,2004年第12期。
    18、李湘刚:《罢工权的宪法思考》,《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第2期。
    19、燕晓飞:《谈劳动关系市场化中劳动者权益保障的几个问题》,《工会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4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