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竞争激烈、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需求的是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但长期以
    来,我国的传统教育不注重对学生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致使培养出来的
    学生不能积极乐观的应对生活中许多复杂的现实问题。
    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迅速、个性特征易于塑造的时期,要培养社会所需
    的心理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最高效、最科学的途径就是在中小学阶段就引导学生
    的个性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和完善。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就成为现代
    教育中必要而且重要的课题。
    近年来,延吉市教育工作者正在积极探索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有效
    的途径和模式。本文试图通过调查,了解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从
    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实际出发,总结教育实践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发现教育
    实践中的问题和不足,并分析其原因,提出改进和解决问题的对策。
The modern society, with keen competition and complex change, demmands talents with perfect diatheses whose bodies and minds are all healthy. But, for a long time, the tradition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attaches little importance to cultivation and education of the students' healthy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As a result, the students cultivated can' t be able to cope with many complicated realistic problems in their living actively and optimistically.
    The student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are in the period when their bodies and minds develop rapidly and personality traits are easily to shape.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sound in mind with perfect diatheses the society demanding, the most effective and scientific approach is, at the stage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to guide the students' individual mind to the right directions to develop and perfect. Therefore, th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becomes an essential and important subject in modern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educators of Yanji City are actively seeking for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approches and pattern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the thesis, we try to understand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 Yanji City through investigations. And starting from the realiti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inYanji City , we sum up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s an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drawbacks in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Then we analyse the cause which gave birth to the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some countermesures co improve and solve the problems.
引文
[1] 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
    [2] 王汉澜.教育评价学.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年
    [3] 裴娣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导论.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4] 魏华忠,周仁来,马健生.教育统计与测量.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5] 王振宇.儿童心理发展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
    [6] 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 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指导手册(上、下).开明出版社,2000年
    [7] 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科学出版社,2000年
    [8] 张灵聪,宋兴川.中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年
    [9]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
    [10] 任者春,蒋万霄.内外互动德育教程.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11] 黄白兰.盲点——中国教育危机报告.中国城市出版社,1998年
    [12] 廖时人等.教育学的学与用.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
    [1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1年合订本).开明出版社,2003年
    [1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合订本).开明出版社,2003年
    [15] 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回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4期
    [16] 林建华.中学心理教育模式研究.心理科学,2001年,4期
    [17] 汪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理科学,2001年,4期
    [18] 黄丽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研究.教学与管理.2002年,2期
    [19] 尚国营.心理健康教育“热”的“冷”思考.教学与管理,2002年,1期
    [20] 宋尚桂.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属性和基本特点.教育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4期
    [21] 佟月华,关于建立中小学心理辅导体系的思考.教育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4期
    [22] 黄锦衣,蔡钾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教学与管理,2002年,4期
    [23] 姚贵平,黄小玲.论中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构建.教学与管理,2002年,3期
    [24] 高平.影响中小学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2期
    
    
    [25] 周勤.让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牵手.教育艺术,2002年,3期
    [26] 张映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与完善.教育艺术,2002年,2期
    [27] 程其秀,石珍.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艺术,2002年,1期
    [28] 张志诗.对教育现状的一点感悟.教育艺术,2002年,1期
    [29] 袁亚东,余军.关注中学生的“死皮”现象.教育艺术,2002年,1期
    [30] 边保旗.美国学校心理辅导的发展历程及启示.教育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3期
    [31] 罗明,林玲.网络对人格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1期
    [32] 王建平.学校教育咨询室:日本实施健康教育的重要场所.外国教育研究.2000年,6期
    [33] 伍晓军,彭德斌.心理教育网络化的影响及其对策.教育研究,2002年,3期
    [34] 郭晓薇.四种咨询理论的比较与沟通.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6期
    [35] 蔺桂瑞.心理咨询员的个人成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年,2期
    [36] 崔景贵.关于我国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教材建设的思考.课程·教材·教法,2002年,1期
    [37] 沈贵鹏.关于心育的几点思考.教育研究,2002年,5期
    [38] 刘宣文.心理辅导活动课的设计与评价.教育研究,2002年,5期
    [39] 刘宗粤.家庭教育中的“暗示诱导法”.心理世界,2000年,10期
    [40] 刘旺,田丽丽.防止学校心理辅导的德育化倾向.1999年,6期
    [41] 郑晓敏,李婉灵.运用ABC理论进行挫折心理辅导.人民教育,2001年,7期
    [42] 华方英.心理活动课的科学选题问题.人民教育,2001年,7期
    [43] 晓谕.教育如何面对心理学研究结果.人民教育,2001年,10期
    [44] 路金声.家庭教育中导致孩子逆反心理的原理.心理医生,2000年,10期
    [45] 谢桂阳.青少年独立性的变异——反抗性.心理世界,2001年,8期
    [46] 张帮群.家长们:您知道您的孩子在想些什么?.家教博览,2001年,10期
    [47] 石建光.释放学生心理压力.人民教育,2000年,2期
    [48] 马利文.阿西效应.人民教育,2000年,4期
    [49] 王荔君,85分的英语试卷.人民教育,2000年,4期
    [50] 赵秀娟.学校心理咨询中面询和热线咨询的比较.人民教育,2000年,5期
    [51] 马利文.桑代克迷笼.人民教育,2000年,5期
    [52] 潘京玫.于细微处平衡学生心理.人民教育,2000年,6期
    [53] 马利文.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试验.人民教育,2000年,6期
    
    
    [54] 杜小路.正在消逝的幸福感——对中小学生心理变迁的思考.教育评论,2000年,6期
    [55] 杨鑫辉.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之对策.现代教育研究,1998年,1期
    [56] 杨丹燕.重视幼儿教育中心理虐待问题的研究.现代教育研究,1998年,1期
    [57] 谭林斐.海峡两岸学校心理辅导之比较及启示.现代教育研究,1998年,2期
    [58] 张海钟.论中小学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两种工作模式.教学与管理,1999年,4期
    [59] 沈永江,张建平,张志刚.论“一体两翼”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教育评论,2002年,2期
    [60] 骆伯巍,陈家麟.学习困难学生的心理卫生成因及矫正.教育评论,2002年,2期
    [61] 黄美蓉.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模式的认识与实践.教学与管理,2002年,1期
    [62] 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悉.教育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4期
    [63] 汪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索.心理科学,2001年,24卷,1期
    [64] 林建平.中学心理教育模式研究.心理科学,2001年,24卷,1期
    [65] 范兆兰,王文革.青少年心理断乳发展过程的初步研究.心理科学,2001年,24卷,5期
    [66] 叶俊杰.农村初中生常见心理问题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心理科学,2001年,24卷,3期
    [67] 刘华山.心理健康概念与标准的再认识.心理科学,2001年,24卷,4期
    [68] 杨诚德.人格现代化与社会现代化.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1期
    [69] 高平.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分析.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2期
    [70] 李醒东.心理健康教育与道德教育过程中的价值错位.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29卷,1期
    [71] 贾晓红,张铁牛.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现象评析.许昌师专学报,2002年,1期
    [72] 张敏,王振勇.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15卷,4期
    [73] 李辉等.对小学教师关心学生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的培训效果评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15卷,4期
    [74] 杨宏飞.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的回顾.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年,15卷,4期
    [75] 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概念辨析.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6期
    [76] 赵石屏.如何上好小学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0期
    [77] 周飞生.改进心理健康课堂教学 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实效.课程·教材·教法,2001年,12期
    [78] 范才生等.造就未来的强者——江西省万载中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纪实.人民教育,2001
    
    年,1期
    [79] 王坚.试论心理咨询的整合性.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1期
    [80] 郑莉君.中国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与展望.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1期
    [81] 李凌,缪小春.“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公众观的调查和分析.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1期
    [82] 樊富珉.从香港与日本的经验看中国心理辅导的专业化道路.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0年,3期
    [83] 张海钟.心理健康标准研究的争鸣综述及其进一步的思辨.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4期
    [84] 张拓书.心理健康状况评定中的误差来源.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5期
    [85] 申继亮,彭华茂.当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出路.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5期
    [86] 张大均.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心理素质.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5期
    [87] 申继亮,王凯荣.论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构成.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6期
    [88] 俞国良,曾盼盼.论教师心理健康及其促进.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4期
    [89] 叶一舵,论心理辅导与咨询中的“价值参与”.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2年,3期
    [90] 林增学.心理健康结构维度的研究概述及理论构想.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3期
    [91] 葛宝岳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操作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辽宁教育,2002年,1期
    [92] 曹中保,但汉礼.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教育探索,2001年,3期
    [93] 曾天德.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教育探索,2002年,4期
    [94] 宋德如.当前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检视.教育科学研究,2001年,9期
    [95] 刘志宏.论学校“软环境”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科学,1999年,4期
    [96] 罗跃嘉.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介绍.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5期
    [97] 赵尚松.学校教育中心理虐待探悉.教育评论,2002年,1期
    [98] 许峰.关于人的适应性培养的社会心理分析.心理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2001年,2期
    
    
    [99] 翟宏,傅荣.心理健康的评价指标和心理健康标准.赣南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9年,4期
    [100] 陈华.心理咨询中价值干预的有关问题.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2期
    [101] 杨大榕,刘梦心.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学校的重要标志.福建教育,2002年,8期
    [102] 中国教育报,2001年、2002年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103] 苏敏.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调查报告.中国青年报,2001年7月7日
    [104] 卢勤.来自中国家庭教育误区的报告.北京晚报,2001年3月—4月
    [105] 国家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1999年8月13日
    [106] 国家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02年8月5日
    [107] 延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关于部分中小学心理教育的实验总结报告,2000年
    [108] 延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案,2000年
    [109] 延吉市教育局局长池泉.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延吉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延吉,2002年6月5日
    [110] http://www.cbe21.com(中国基础教育网),“体育与健康”栏目
    [111] http://www.k12.com.ch(K12教育资源库),“学生频道”栏目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