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空间格局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黄帝,带领中华民族从史前荒蛮时期进入文明时期,开创了中国农耕文明与政治文明,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崩,葬桥山”,黄帝陵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象征。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是以黄帝陵为核心,以历史文化传承与黄土高原自然环境为背景、以人文与自然融合的圣地类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是我国最重要的祖陵祭祀圣地,具有世界文化遗产价值。本论文研究对象是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的空间格局,探讨其空间格局的构成、特点及其文化内涵等。
     黄帝陵作为华夏民族的祖陵胜地,其独特性和唯一性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和文化遗产。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的空间格局及其山水形势意蕴天成,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建筑文化的精髓。通过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的空间格局的研究,可以优化其自然生态环境与陵区建设的协调关系,延续陵区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从可持续发展和申报世界遗产的高度挖掘其深邃的空间与文化内涵的耦合关系及其典型特征,为建设和保护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依据。
     论文系统分析了黄帝陵的人文内涵及其影响,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的自然空间格局和文化空间格局的构成要素与组织结构,归纳总结陵区空间结构演进的规律特点及面临的问题,并对其山水格局进行系统研究,分析其构成要素的功能和特点。通过现状调查揭示陵区建设中面临的问题与矛盾,并从辩证角度对黄帝陵风景名胜区再发展进行了探讨。
     论文在分析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空间格局的基础上,对其面临发展的需求和现状矛盾进行思考,对黄帝陵风景名胜区已有规划进行分析,从保护与发展的角度对黄帝陵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从而在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未来的发展建设中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The Yellow emperor is the ancestor of Chinese nation humanities, who lead the Chinese nation from prehistoric times enter to the period of civilization, and created a civilization of the Chinese farming and political civilization. "The Yellow emperor died, buried in Bridge Hill.".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became a symbol of the Chinese nation spiritual home.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scenic area is state-level key scenic spots of holy places, whose core is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The scenic area takes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and natural environment of the Loess Plateau as the background, where the humanities and the natural fused in together. It is the China's most important holy places of worship, with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value. This paper studies on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scenic area of spatial pattern, what main research is the pattern of its spac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so on.
     As a Chinese national ancestor's mausoleum, the distinctive quality and uniqueness of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are Chinese nation's precious wealth and cultural heritage.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scenic area has manifested China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the building culture's essence. Through the researching of spatial pattern, can optimize the relations of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mausoleum's construction; continue th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s. Further, from the high degre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declared a world heritage, the research can dig the relations of its deep space and the coupling betwee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heir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provid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and rotection of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decision-making.
     The papers analyzed the content and impact on the humanities of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natural and cultural spatial pattern of the constituent elements of the spatial pattern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of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scenic area, summari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and evolution and the problems, and researched the Landscape Pattern of systematic, analysis the function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its constituent elements. Investigation revealed the problems and contradictions through the building of mausoleum, and from the dialectical perspective of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scenic area and further development were discussed.
     The papers based on analyzing the spatial pattern of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thinking of its development demand and the status contradiction. Analyzed the completed planning, proposed the rationalization proposal of delimiting the scope、protect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from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angle. Thus plays the enlightenment role in the future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of the Yellow emperor's mausoleum.
引文
4 《黄帝陵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周若祈、张同乐、张光,2002年3月。
    5 《史记·五帝本纪》,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6 《史记·封禅书》,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
    7 《国语·鲁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
    8 《礼记·祭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9 《后汉书·礼仪志》,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
    10 《黄帝祭祀的文化意蕴》,霍彦儒,华夏文化,2004年2月。
    11 《黄帝祭奠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何炳武、王达钦,管子学刊,2000年3月。
    12 《人为扰动对黄帝陵侧柏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李方民、王勋陵、岳明、张华平,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
    13 《从出土器物看古人的“风水”观》,高思缘,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年4月。
    14 《陕西古代景园建筑》,佟裕哲,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0月。
    15 《黄帝陵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周若祈、张同乐、张光,2002年3月。
    16 《黄帝陵陵区总体规划设计构思》,张缙学,西安冶金建筑学院学报,1990年8月。
    17 《桥山黄帝陵》,高俊元,陕西旅游出版社,1995年。
    18 《风水学生态思想的探讨》,陈怡,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19 《“建筑的锚固点”,-嘶蒂芬·霍尔的建筑艺术解读》,严何,新建筑,2003年S1期。
    20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2008-20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院,2008年。
    21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 2008-20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院,2008年。
    21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8-20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院,2008年。
    23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8-20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院,2008年。
    24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8-20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院,2008年。
    25 《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说明书》2008-2030,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规划院,2008年。
    [1]何炳武.《黄帝的传说》.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4月。
    [2]何炳武.《黄帝与中华文化》.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4月。
    [3]李颖科,柏明.《黄帝与黄帝陵》.西北大学出版社.1991年9月。
    [4]周若祈,张同乐,张光.《黄帝陵区可持续发展规划研究》.华文出版社.2002年3月。
    [5]佟裕哲.《陕西古代景园建筑》.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年10月。
    [6]杨宽.《中国古代陵寝制度史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2月。
    [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黄帝陵基金会.《祖陵圣地黄帝陵历史·现在·未来》.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年3月。
    [8]赵立瀛,刘临安.《中国建筑艺术全集6.元代前陵墓建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12月。
    [9]高俊元.《中国黄帝陵·地貌新考·人文景观》.陕西旅游出版社.1999年。
    [10]佟裕哲.《中国传统景园建筑设计理论》.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年。
    [11]李德喜,郭德维《中国墓葬建筑文化》.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
    [12]罗哲文,刘文渊,黄彬,韩桂艳.《中国名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3年1月。
    [13]高一爷.《帝王陵》.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年1月。
    [14]傅礼铭.《山水城市研究》.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
    [15]汪德华.《中国山水文化与城市规划》.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
    [16]李其荣.《城市规划与历史文化保护》.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17]董鉴泓,阮仪三.《名城文化鉴赏与保护》.同济大学出版社.1993年。
    [18]王景慧,阮仪三,王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方法》.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
    [19]梁雪,肖连望.《城市空间设计》.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20]白德懋.《城市空间环境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
    [21]黄亚平.《城市空间理论与空间分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22]宛素春.《城市空间形态解析》.科学出版社.2003年。
    [23]单霓,郭荣,卢军.《开放空间景观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24]任仲泉.《城市空间设计》.济南出版社.2004年。
    [25](美)布洛克.《现代艺术哲学》.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
    [26](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科学出版社.2006年8月。
    [27](美)凯文·林奇.《城市意象》.华夏出版社.2001年4月。
    [28]何炳武,王达钦.黄帝祭典的历史及其文化内涵.管子学刊,2000年3月。
    [29]霍彦儒.黄帝祭祀的文化意蕴.华夏文化,2004年2月。
    [30]王录生.黄陵祭祖和三祖文化.文史天地,2004年10月。
    [31]朱士光.从新郑黄帝故里祭祀仪式论黄帝陵祭祀问题.华夏文化,2005年2月。
    [32]赵宇共.黄帝陵地名考.西北民族研究,2002年3月。
    [33]曲辰.桥山黄帝陵考辨.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年1月。
    [34]薛琴.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环境污染及防治对策浅析.陕西环境,2003年4月。
    [35]李方民,王勋陵.人为扰动对黄帝陵侧柏生理生态学特性的影响.西北植物学报,2003年2月。
    [36]汤道烈,王树声.关中地域历史文脉考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4月。
    [37]张缙学.黄帝陵区总体规划设计构思.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增刊,1990年。
    [38]赵立瀛.黄帝陵墓区重修规划要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增刊,1990年。
    [39]赵立瀛.黄帝陵整修规划与古代风水文化及陵墓制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增刊,1990年。
    [40]吕仁义.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的环境质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增刊,1990年。
    [41]吕仁义.黄帝陵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利用条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增刊,1990年。
    [42]汪志明,郭明辉.清东陵保护和历史环境恢复.城市规划,1999年1期。
    [43]陕西省旅游设计院.陕西省黄陵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994年7月。
    [44]陕西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黄陵县城总体规划修大纲.1993年4月。
    [45]整修黄帝陵规划设计组.黄帝陵陵区修建公墓规划(概要).1994年3月。
    [46]四库全书·术数类·葬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47]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帝陵风景名胜区规划大纲》。
    [48]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黄帝陵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