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初步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本文立足于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五十年发展过程作为集中研究对象,旨在更为清晰地展现这段历史的原貌、明确它在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整个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有助于我们全面了解中国小提琴音乐发展的历史,对于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全局把握也有切实的意义。
     全文共分为三章十节,采用了调查法、文献法、比较法、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参考了那一时期主要的小提琴音乐作品及相关史料,拟从三个角度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进行初步的梳理和研究。第一,“阶段”:从“酝酿”、“探索”、“发展”三个历史分期,来阐述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历程,并探讨各阶段发展特征。第二,“成果”:总结了五十年创作发展在作品积累、在风格化、在形式上所呈现出的丰厚的收获。第三,“特征”:在对总体特征初步把握的基础上,通过与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发展、与日本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比较,进一步探析这一特定历史阶段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发展的独特性。
This thesis is based on the predecessors' study. It focuses on the fifty-year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iolin music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Its purpose is to show the original features of Chinese violin music in that period more clearly and to show the importance of that period in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iolin music production. Then it contributes to our comprehensively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iolin music and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gain the tanorama of contemporary and music history.
    It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en sections. Various research approaches, such as Investigation, Documentation, Comparison, Analytic approach, etc. have been adopted. Major violin music works of that period and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have been consulted. I plan to sort out and stud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iolin music production 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from 3 respects. First: "stages" I'll demonstrate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violin music and discus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very stage from three historical periods "embryo", "probe", "development". Second: "achievement" I' ll summarize the rich harvest in works production, stylization and form development in this half a century. Third: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entatively overall characteristics, I' ll further analyze the uniquen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iolin music production in this specific historical stage by comparing it with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piano music production and with development of the Japanese violin music production.
引文
(1)陶亚兵《中西音乐交流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4年
    (2)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家评传》(上、下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
    (3)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修订版),人民音乐出版社1994年
    (4)钱仁平《中国小提琴音乐》,湖南文艺出版社,2001年
    (5)卞萌《中国钢琴文化之形成与发展》,华乐出版社1996年
    (6)马思聪研究会编《论马思聪》,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7)黄翔鹏、齐毓怡《冼星海专辑》,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研究所1962年
    (8)中华民族促进会编、汪毓和、陈聆群主编《回首百年——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94年
    (9)胡锡敏《中国杰出音乐家——江文也》,香港上海书局出版社1985年
    (10)梁茂春、江小韵主编《论江文也》,中央音乐学院学报出版社2000年
    (11)孙继南主编《中国音乐通史简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12)王耀华《中国传统音乐概论》,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年
    (13)梁茂春《香港作曲家》(三十至九十年代),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出版1999年
    (14)马思聪《居高声自远》,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
    (15)朱冰《我的故事——盛氏小提琴之家》,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9年
    (16)乔建中主编《中国音乐》,文化艺术出版社,1999年
    (17)张前《中日音乐交流史》,人民音乐出版社1999年
    (18)钱仁康《黄自的生活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19)叶松荣《西方音乐史略》,文化艺术出版社1988年
    (20)马达《名曲欣赏》,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年
    (21)向延生主编《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春风文艺出版社1994年
    (22)冼星海编辑委员会编《冼星海全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90年
    (23)桑桐《桑桐和声论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
    (24)马思聪《马思聪歌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25)陈聆群、齐毓怡、黄翔鹏《萧友梅音乐文集》,上海音乐出版社1990年
    (26)李九仙《提琴音乐》,乐韵出版社1986年
    (27)韩国璜《留美三人行》,时报文化出版企业有限公司1991年
    (28)龚克、龚妮丽《小提琴艺术史略》,贵州教育出版社1997年
    (29)许常慧《台湾音乐史》(初稿),全音乐谱出版社1992年
    (30)朱黎冰《香港音乐发展概论》,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1999年
    (31)汪毓和《中国近代音乐史纲》,中国电子音像出版社2000年
    (32)冼星海《我学习音乐的经过》,人民音乐出版社1980年
    (33)郑彭年《日本西方文化摄取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6年
    (34)谭小麟《谭小麟室内乐作品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35)马思聪《第一弦乐四重奏》,音乐出版社(北京)1955年
    (36)马思聪《钢琴五重奏》,音乐出版社(北京)1956年
    (37)马思聪研究会编《马思聪小提琴曲集》,人民音乐出版社1995年
    (38)萧友梅《萧友梅作品选》,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年
    (39)刘承华《中国音乐的神韵》,福建人民出版社1998年
    (40)魏常海《日本文化概论》,世界知识出版社1996年
    (41)张蓓荔《弦乐四重奏的技巧与风格》,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年
    (42)吴祖强《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1962年
    (43)陈又新《小提琴曲集》(第五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60年
    (44)王玉桓《弓弦上的辉煌》,文化艺术出版社1997年
    (45)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编《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年
    (46)叶永烈《马思聪传》,(香港)南粤出版社1988年
    (47)韩国璜《音乐文集》,乐韵出版社1980年
    (48)朱世瑞《中国音乐中复调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
    (49)冼星晦《D小调奏鸣曲(小提琴与钢琴)》(OP·3手稿),广州音乐学院1984年
    (50)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冼星海》,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
    (51)《小提琴曲集》(独奏曲分谱),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52)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年
    
    
    (53)导音编《邵吉民音乐文集》,华乐出版社1999年
    (54)施涅尔松.《国外音乐生活》,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年
    (55)《音乐大事典》(日本)第一卷,平凡社发行1981年
    (56)(日)吉川英史《日本音乐历史》,创元社发行所1982年
    (57)(日)吉川英史《日本音乐文化史》,创元社发行所1989年
    (58)《The New Grove A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the second edition) edited by Stanley Sadie published in twenty-nine volumes in the year 2001 Grove's Dictionaries Inc.New York
    (1)汪毓和《在中西音乐文化交融下本世纪上半叶的中国新音乐》(上、中、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5年第2、3、4期
    (2)何建军《谭小麟作品研究》,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部编印1988年
    (3)梁茂春《马思聪的小提琴组曲<西藏音诗>》,《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第4期
    (4)常敬仪《马思聪小提琴独奏作品的曲式结构》,《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
    (5)苏夏《马思聪音乐作品的主题》,《音乐论丛》1963年第2期
    (6)苏夏《马思聪的音乐创作》(上、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5年第1、2期
    (7)马瑞雪《父亲的<思乡曲>》,《音乐爱好者》1998年第2期
    (8)冯友南《马思聪的<思乡曲>》(上、中、下),《音乐爱好者》1985年第3期
    (9)孙晓洁《马思聪<思乡曲>和声分析》,《中国音乐》1998年第3期
    (10)孙晓洁《马思聪作品的和声技法研究》,《音乐研究》2001年第4期
    (11)陈旭《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及其启示》,《音乐研究》2001年第4期
    (12)钱仁平《1919—1937年间的中国小提琴艺术》(上、下),《交响》2000年第2、3期
    (13)李淑琴《马思聪创作道路的确立及相关背景》,《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
    (14)王冠《世界小提琴演奏艺术学派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影响览略》(上、中、下),
    
    《乐府新声》1989年第1、2、3期
    (15)汤琼《中国小提琴音乐创作的发展》,《回首百年——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论文集》,重庆出版社1994年
    (16)刘昭《中国小提琴音乐发展略述》,《中国音乐》2000年第1期
    (17)杨宝智《演奏好中国小提琴曲所需的补充技术训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4期
    (18)杨宝智《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小提琴上表现所需的特殊技术手段及其训练》,《音乐探索》1996年第2期
    (19)黄晓芝《我在小提琴民族化方面的认识与实践》,《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第3期
    (20)谭抒真《回忆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和穆志清先生》,《音乐艺术》1993年第2期
    (21)林华《中国与西方传统音乐的创作思维比较》,《音乐艺术》1994年第2期
    (22)王震亚《救亡抗日时期的器乐曲创作》(上、下),《音乐艺术》1994年第2、3期
    (23)陶亚兵《论我国当代重奏音乐的发展》(上、下),《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3、4期
    (24)梁茂春《中国传统音调在音乐创作中的运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
    (25)钱仁康《冼星海第一交响曲浅析》,《音乐研究》1996年第3期
    (26)(香港)叶明媚《中国音乐的气质与特色》,《艺苑》(音乐版)1989年第2期
    (27)代百生《根据传统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曲的演奏特色》,《音乐研究》1999年第1期
    (28)王安国《萧友梅器乐作品研究》,《中国音乐学》1993年第1期
    (29)蒋菁《中国传统音乐对专业器乐创作的渗透》,《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1年第1期
    (30)赵纯《演奏中国风格小提琴音乐作品的思考》,《中国音乐》1997年第4期
    
    
    (31)王青《“和声风格民族化”在我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中的萌芽》,《音乐研究》1995年第4期
    (32)汪毓和《谭小麟及其音乐创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
    (33)陈四海《论冼星海的音乐思想》,《人民音乐》1999年第9期
    (34)罗传开《<中国花鼓>漫议》,《音乐爱好者》1983年第3期
    (35)许步曾《犹太音乐家在上海》(上、下),《音乐艺术》1991年第3、4期
    (36)韩国璜《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研究》(上、下),《音乐艺术》1990年第1、2期
    (37)梁茂春《江文也音乐创作发展轨迹》,《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3期
    (38)苏夏《论江文也早期的音乐创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6年第2期
    (39)陶亚兵、周行《冼星海与中西音乐交流》,《音乐研究》1997年第3期
    (40)苏夏《江文也与中国大陆作曲界》,《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2年第3期
    (41)许常惠《西方音乐的传入与亚洲现代音乐的发展》,《中国音乐学》1991年第2期
    (42)姚念赓译《铃木教授的小提琴教学法》,《国外音乐资料》第二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77年
    (43)韩国璜《中国的第一个西洋管弦乐队——北京赫德乐队》,《音乐研究》1990年第2期
    (44)杜晓十《对我国音乐创作中和声民族风格发展历史的回顾与思考》,《北京师范学院学报》1990年第5期
    (45)石夫《谈星海的小提琴曲<红麦子>》,《中国音乐》1982年第3期
    (46)俞人豪《战后日本新音乐发展的轨迹》,《音乐舞蹈研究》1993年第1期
    (47)陈瑜 《中国重奏曲的拓荒者——简评萧友梅<弦乐四重奏>》,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硕士论文
    (48)又闻《一位鲜为人知的“洋为中用”的现代音乐先驱》,《人民音乐》1989年第2期
    (49)韩国璜《清末民初西乐的输入》,《中国音乐》1990年第1期
    (50)罗传开《中国日本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平行现象》(序论),《音乐研究》1987年第3期
    
    
    (51)周广平《西洋音乐在日本》,《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第4期
    (52)宋瑾《中日比较:音乐的东、西方处理》,《比较音乐研究》1996年第2期
    (53)罗传开译《日本作曲家伊福部昭》,《国外音乐资料》第九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
    (54)(日)星旭文,罗传开译《日本的音乐》,《音乐艺术》1979年第1期
    (55)(日)中岛健藏《中岛健藏谈日本音乐创作的发展》,《国外音乐资料》第二辑人民音乐出版社1977年
    (56)周显宝《日本明治时代的改革与中国清末民初的改良》,《中国音乐学》1996年第2期
    (57)(日)园边三郎《论日本音乐家》,丰元草译自《苏联音乐》1956年5月号,《国外音乐生活》施涅尔松,北京音乐出版社1958年
    (58)(日)富樫康文,肖兵译《战后三十年的日本作曲界》,《外国音乐参考资料》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印1978年
    (59)(日)富樫康文,郭乃芬译《日本作曲界的发展历史轨迹》,《齐鲁艺谭》(山东)1994年第2期
    (60)(哈萨克)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文,粟周熊译《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音乐文化生活中地位与作用(上、下),《人民音乐》2000年第11、12期
    (61)陈聆群《马思聪之前的中国小提琴音乐述略》,《音乐艺术》1995年第2期
    (62)韩国璜《中国的第一个西洋管弦乐队》,《音乐研究》1990年第2期
    (63)程征《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若干问题研究》,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硕士学位论文
    (64)李淑琴《马思聪1937至1945年间的中小型器乐作品研究》,中央音乐学院1998年硕士学位论文
    (65)桑桐《夜景》(小提琴与钢琴谱),《音乐创作》1981年第2期
    (66)管建华《中日音乐发展接受西方影响之比较》,《比较音乐研究》1996年第2期
    (67)张静蔚《马思聪的音乐创作》,《人民音乐》1985年第3期
    
    
    (68)徐士家《江文也教授和他的音乐创作》,《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第4期
    (69)梁茂春《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对专业创作的启示》,《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8年第2期
    (70)郑英烈《桑桐的<夜景>试释》,《音乐艺术》1983年第2期
    (71)刘学严《桑桐的和声风格与手法》,《音乐研究》1984年第2期
    (72)汤琼《马思聪早期小提琴创作评介》,《论马思聪》马思聪研究会编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年
    (73)杨儒怀《马思聪小提琴作品的创作研究》,《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第3、4期
    (74)常敬仪《马思聪音乐作品的主题》,《音乐创作与研究》1989年第8期
    (75)徐迟《介绍马思聪的乐曲——<西藏音诗>释》,《新华日报》(重庆)1945午2月13日
    (76)邵吉民《论小提琴演奏中的民族风格问题》,《邵吉民音乐文集》华乐出版社1999年
    (77)魏廷格《中国钢琴、小提琴演奏艺术概观》,《(1992年)中国音乐年鉴》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年
    (78)冼星晦《d小调奏呜曲》(小提琴与钢琴),《音乐创作》1986年第2期
    (79)马思聪《从提琴到作曲》,《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年第2期
    (80)苏夏《马思聪论艺术和专业音乐活动》,《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