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民初词人郭则沄研究
详细信息    本馆镜像全文|  推荐本文 |  |   获取CNKI官网全文
摘要
郭则沄是晚清民国时期活跃于京津文坛的一位著名词人,著作等身,影响很大,却一直没有走入研究者的视野。面对这一空白,本论文着力在考实郭则沄生平、家世、交游、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对其文学思想、词体创作及两部主要的诗话、词话进行重点研究,以评定郭则沄的词学成就,考察其在民国词史中的地位及影响,为进一步、更全面深刻的郭则沄研究,及晚清民国京津遗民词人群体研究打下基础。本论文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郭则沄词学研究,分为以下五章:
     第一章,郭则沄家世与交游考论。一方面考察郭则沄所属的侯官郭氏家族的兴盛过程和政治、文化积淀,确认郭则沄的家学渊源;另一方面在郭则沄的交游表中择取各具代表性的人物,考察郭氏与他们之间的互动影响。
     第二章,郭则沄所与诗词社团考论。通过考证郭氏一生中所参与的诗词社团的基本情况,勾勒郭氏颇为活跃的社团生涯的概貌,并论说社团活动与郭氏文学创作间的相互影响。
     第三章,郭则沄词研究。本章集中考察郭氏文学创作的核心——词创作的成就,以郁伊多感、哀婉雅丽概括其风貌,并做出评价。
     第四章,郭则沄诗话《十朝诗乘》研究。《十朝诗乘》是一部著名的纪事诗话,集中体现了郭则沄以史家自居的心态,和作为遗民整理前清文献的努力。
     第五章,郭则沄词话《清词玉屑》研究。《清词玉屑》是《诗乘》的姊妹篇,体现了作者“以词补史”的努力,实践了常州派词论贵寄托的词学观。
     下编为郭则沄年谱简编。
     附录一、二分别是民国报刊所发表郭氏作品一览表及郭则沄词辑佚,致力于廓清郭则沄生平,尽可能全地网罗郭则沄集外佚词。
Guo Zeyun, a famous ci writer with lots of works, was very active in the literary circles in the period between the late Qing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 but was overlooked in today's study. Facing this.vacancy, the author of this master paper devoted his energy and time to clarifying Guo Zeyun's life,families,friends and associations, and then to studying his literary ideas,ci poems and two essential books on art. Finally, Guo Zeyun's literary achievements are relatively justified and his position in the literary history as well as his influences demonstrated. This paper consists of two parts. The first part has five following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the Clarification of Guo Zeyun's Family and Friends. On the one hand, the text makes deep and comprehensive research in the literary and cultual trandition of Guo Zeyun's family in Fu Zhou,especially the previous generations. On the other hand,the text chooses some representative persons among his significant friends to understand their intercommunications and mutual influences.
     In the second chapter, the Clarification of Associations in which Guo Zeyun once joined, by clarifying the situation of a series of associations in the basic level,especially literary groups in which Guo Zeyun once participated, we can propose his contributions toward the literary circles in Beijing and Tianjin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association activities on his writing.
     Chapter Three, the Study on Guo Zeyun's Ci poems.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the author's works of ci, the key section of his whole work, and generalize the style of Guo Zeyun's ci poetry as a melancholy,refined,and flowery pattern.
     The forth chapter, the Study on Shi Chao Shi Cheng. Shi Chao Shi Cheng is an important note on poets and poetry which illustrates Guo Zeyun's historian identity and efforts on collecting documents of the previous Qing Dynasty.
     The final chapter, the Study on Qing Ci Yu Xie.Qing Ci Yu Xie,the companion volume to Shi Chao Shi Cheng, presents the author's purpose of implementing the idealism of Ci of the Chang Zhow Ci Pai.
     The second part is the brief chronicle of Guo Zeyun's life.
引文
①郭阶三生卒年本不详。据郭白阳《竹间续话》卷一:“余先高伯祖新甫公讳柏心,道光壬辰(1832)科举人;远堂公讳柏荫,道光壬辰(1832)恩科进士;秀农公讳柏蔚,道光甲午(1834)科举人;高祖蒹秋公讳柏苍,道光庚子(1840)恩科举人;高叔祖合亭公讳柏芗,咸丰辛亥(1851)恩科举人。时太高祖介平公讳阶三,及林太夫人年俱七十,皆亲见之。”可知郭阶三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又《竹间续话》卷四述郭阶三生平曰:“先荣禄公,讳阶三,字介平,嘉庆丙子举人……卒年七十九。”可推知其卒于咸丰十年(1860)。
    ②见王树楠《郭文安公神道碑》,见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
    ③参见郭则沄《旧德述闻》卷二,《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第24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版。
    ①见《竹间续话》卷四。
    ②郭柏荫宦历,《清史稿》本传错讹不少,笔者在叙述时参考了《侯官县乡土志》“郭柏荫传”、《甘肃新通志》、《江苏省通志稿》、《湖北通志》、《清代职官表》等著作。
    ③《旧德述闻》卷三。
    ①《旧德述闻》卷三。
    ②据郭则沄《旧德述闻》卷六云“荔香社集,中丞公(郭柏荫)主之有年”,又郭则沄等编《蛰园击钵吟》附录葆之《击钵二十四韵》序言云“道光时闽人在京师有击钵之集,以郭远堂(郭柏荫)先生为祭酒”。
    ③据《庸言》第一卷第十号载易顺鼎《诗钟说梦》云:“诗钟一事,自国初闽人记载后,至近数十年乃有传作。就余所见所闻,诗钟有刻本者……而最先者,莫如前湖北巡抚郭远堂太年丈。其传作有‘连、白’限第五字云:‘海水琴边连竟去,凉风天末白如何。’可谓虚实兼至,情文并茂,诗钟之正宗,闽派之盛轨也。又《旧德述闻》卷三云:“(郭柏荫)社稿选刊者自偶存至八集,后建节江汉,集掾僚复举社事,别刊所作为鄂集。”
    ④如丁传靖《闇公诗存》卷四《春榆年丈有诗见示次韵奉酬》诗注曰:“击钵吟创自郭远堂先生。”
    ⑤见郭则沄《蛰园律集后编序》。
    ⑥如郭则沄《蛰园律集后编序》曰:“吾家自先中丞以降,狎主坛坫,盖四世矣。”
    ①《旧德述闻》卷二。
    ①参考陈庆元、张家壮《清代闽人诗话提要七则》,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②《旧德述闻》卷四:“里中名流结南社,以诗相酬唱,公(郭式昌)与焉。社侣龚蔼人易园、林筱铭齐韶、梁礼堂鸣谦、林子鱼直、黄笛楼经、马子翊清枢、林锡三天龄、杨豫庭叔怿皆一时才彦,称南社十子。”
    ③郭白阳《竹间续话》卷一引陈其元《庸闲斋笔记》云:“本朝五子登科者,光绪元年乙亥恩科福建侯官郭谷斋观察式昌,长子曾矩与叔事昌,弟曾洵同科中式。祖父远堂中丞方引年归里,一时传为盛事。后乃知中丞昆季五人皆登科仕,观察则与嫡弟元昌等五人先后登科。家门之盛,近代希有。中丞扬历中外,清望交推。观察历典剧部,循声卓著。世德作求,振兴未己也。”
    ④《旧德述闻》卷四。
    ⑤林纾《郭公墓志铭》。
    ⑥《旧德述闻》卷四。
    ⑦见《民国衢县志》卷二十“宦绩举要”。
    ①《龙顾山房诗集》卷之二《披香集·题缉雅堂示幕中诸君子(其三)》。
    ②孙宣《龙顾山人传》,见郭则法《龙顾山房诗集》十五卷,民国戊辰(1928年)栩楼刊本。
    ③王树楠《郭文安公神道碑》。
    ④见郭则沄《竹轩摭录自序》。
    ⑤郭宗熙《楼居偶录序》,见《侯官郭氏家集汇刻》。
    ①《旧德述闻》卷六。
    ②《旧德述闻》卷五。
    ③参见孙宣《龙顾山人传》及郭曾炘《邴庐日记》。
    ④《旧德述闻》卷六。
    ⑤如杨寿楠《思冲斋诗钞·钵社偶存》云:“癸丑(1913)以来,都门士大夫盛行钵社,樊樊山、郭春榆、易实甫诸老为祭酒。”
    ⑥参见郭曾炘《邴庐日记》。
    ①樊增祥《说云楼诗草跋》。
    ②郭则沄《旧德述闻》卷六。
    ③郭则沄《蛰园律集后编序》。
    ④郭则沄《龙顾山房诗集自序》。
    ⑤许钟璐《遁圃詹言序》,见郭则沄《遁圃詹言》,民国二十五年蛰园刊本。
    ⑥《旧德述闻》卷六。
    ①见《旧德述闻》卷六。
    ②参见附录《郭则沄年谱简编》。
    ③据《龙顾山房集·骈体文钞卷五·上弢斋师相书》:“比家君手谕,述吾师一再垂问,趣其北行。……护道李守者,珍积尽捐,扁舟径逝……沄深维缨冠之义,敢避衔轭之危。材官前诃,谕群萌以返业;使君固在, 闻夹道之欢呼。……既而叩辕之士,杖策而言,谓画疆以守,事本非常,沈陆既成,今将何待。请奉公为州督,公无恝于斯民。沄指天自誓,出缄鸩以示心;撼岳靡移,期挥戈而併命。顾念偝城一举,赤子何辜;熛阙重氛,衰亲在难。方寸乱矣,不决谓何?遂举部将梅君自代。……但冀日丽云衢,青霄不改;波回江路.碧海重清。终悬效命之朞,敢负怜才之雅。会图鲤对,兼谒龙门。先布悃诚,徐俟倾剖。”可知郭则沄曾致信徐氏,叙述辛亥革命发生后温州情形,并剖白心迹,表达了对徐氏赏识知遇的感激和愿意效命的态度。又许钟璐《侯官郭公墓表》云:“武昌变起……公受命退谒东海徐公,授以显列,不拜,为长秘书。”
    ①参见郭久祺《郭则沄传略》,《北京文史资料》第57辑,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1998年。
    ②见孙宣《龙顾山人传》。另见郭则沄《南屋述闻》自述,情节略有不同,第158页。
    ①据袁思亮《十朝诗乘后序》称郭则沄曾自言“尝与选诗之役,有清一代,诗人之诗,涉目者泰半。”郭氏所言“选诗之役”很可能就是《晚清簃诗汇》的编选。又徐世昌曾考虑请郭则法撰写《清儒学案序》,参见刘凤强《<清儒学案>编纂考》,《史学史研究》2009年第3期。
    ②据朱彭寿《安乐康平室随笔》卷六云“今记诸人生日如左,援《清尊集》例也。……嘉善曹理斋秉章,甲子十二月初六日(丁丑冬卒)”,可定曹氏生年为1865年(乙丑),卒年为1937(丁丑)年。但据曹氏所作《潜思庵诗草序》(见《龙顾山房诗续集》附)末尾署名曰“辛未夏至后五日曹秉章客旧都时年六十有九”,则其生年为1863年(癸亥)。又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宋刊巾箱本四朝名臣言行录跋》(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页181)云“前岁理斋下世”,末尾署名日“岁在己卯八月,藏园老人识”,亦可证曹氏卒于1937年(丁丑)。本文参考诸书,暂定曹氏生卒年为1863-1937。
    ③见郭则沄《南屋述闻》,《近代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7年,第158页。
    ①如郭则沄《理斋曹丈七十寿序》云:“余辑刊先集,以校勘累君;比者君将辑远祖文恭公以次诗文遗著,余顾不克力勷厥成,是余则有愧于君者也。”
    ②见郭则沄《龙顾山房骈体文钞》卷二《干溪曹氏家集序》。
    ①《龙顾山房诗集·兰逵集·外舅乐静老人六十生日》:““曲园谒公始,代贽惟诗篇。……湖楼夜谈诗,此境如目前。……潭居老君堂,近在城东偏。诗成就斧藻,急足常联翩。……诗翁众所嗤,丈人独我怜。断句每矜诵,时复加丹铅。……诗狂但有诗,丈也独莞然。(妇家以余嗜诗,咸呼以诗婿)”。
    ②俞陛云著,《小竹里馆吟草》六卷附《乐静词》一卷,民国18年(1929年)刻本,南京图书馆藏。
    ①如黄濬《聆风移诗》卷六有《蛰云表兄避地侍养近寄书云为加沙—集皆栩园唱酬之作病山苍虬诒重及弢庵太夷二老率有和章要余次韵》一诗。二人亲属关系尚待详考。
    ②据黄溶《花随人圣庵摭忆》“扶箕”条:“然扶箕之事,有绝不可解者,余素不信其有灵。民国初元,于北京贾家胡同舅氏春榆先生邸中,蛰云表兄喜为此。”见《花随人圣庵摭忆》,上海古籍出版社,第224页。
    ③见《龙顾山房诗集·艾眉集》。
    ④见《东方杂志》“文苑”,1920年第7号。
    ①陈声聪《兼与阁杂著·高士奇父亲高赞鼎的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22页。
    ②高氏《秋日复至栩楼八叠梦空韵呈楼主人》诗云“居京日月持十年”,又郭则沄《斐君轩诗钞题识》云“筱堪吾畏友也。别八年,北度再晤……丙子(1936年)闰春二十日,国花堂赏牡丹归,率笔赘词,以为异日相见之券。蛰云郭则沄”,推知高氏大约于1928年前曾在北京生活约十年时间。
    ③见《三代高吟·高赞鼎先生生平简介》,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④见郭则法《斐君轩诗钞题识》。
    ①高赞鼎《啸麓坠车诗以讯之》。
    ②郭则沄《斐君轩诗钞题诗》。
    ③《龙顾山房诗续集·葵堂集上·迪庵和我杂诗叠韵答之》其四。
    ①见陈曾寿《旧月簃词》卷首自叙,1950年刊本。
    ②参见陈曾寿《龙顾山房诗续集序》。
    ③见《龙顾山房诗续集卷三·葵堂集上·南行留别仁先》。
    ④见陈曾寿《苍虬阁诗》卷八《啸麓园中桐花正开久坐其下以诗寄怀因和》。
    ⑤参见《苍虬阁诗集》卷八《辛未十二月至旅顺行在所,上为僦小楼三椽并购铁床……皆上亲过目。次日入谢,谕曰患难君臣犹兄弟也,其无谢。此千古臣子受恩所未有者。敬谨陈之一室,以示子孙勿忘报称》。
    ⑥见陈曾寿《苍虬阁诗》卷八《温语》。
    ①见《龙顾山房诗续集·蓼虫集下》。
    ②见《龙顾山房诗续集·戒香集》。
    ③见郭则沄《小竹里馆吟草序》
    ④《龙顾山房诗集·蓼虫集下》有《仁先谓余诗郁伊多感不称其境赋此示之》一诗。
    ①李放生卒年问题、其生平事迹参考郭则沄《清词玉屑》卷九卷十二、《祭李浪公文》、林葆恒《词综补遗)卷七十二。郑伟章《文献家通考》,第1511页,中华书局1999年。
    ②《龙顾山房诗续集·蓼虫集下·追怀浪公次心畲韵》。
    ③见《龙顾山房骈体文钞》。
    ①冰社与须社的渊源以及郭则法社团活动的影响和贡献,参见本文《郭则法诗词社团活动考述》一节。
    ②见林葆恒辑、张璋整理,《词综补遗》卷七十二,第2704页。
    ③《龙顾山房诗集·寒碧集下·中秋夜同息厂小园对月》。
    ④参见《龙顾山房骈体文钞》卷六所作诸传。
    ⑤据林葆恒辑张璋整理《词综补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第2778页。
    ⑥据牛中家郝玉香刘松富编,《民国时期河南省县长名录》,郑州大学印刷厂,1991年版,第161、152页。
    ⑦据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山东省志·民政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365页。
    ①据郭则沄《许辛庵六十寿序》云:“余与辛盒,订交于桑海之后,接迹于荆陌之余”,可知其订交当在清朝灭亡、民国成立后。
    ②见卞孝萱等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卷十五,团结出版社,1991年。
    ③见郭则沄著、华云点校,《红楼真梦》,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④见《龙顾山房骈体文钞卷三》。
    ①见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第四册《十朝诗乘》,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①黄畲《三海全咏自序》,《三海全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
    ②郭则沄《龙顾山房诗集自序》。
    ①参见杨柏岭《舂音词社考略》,《词学》第十八辑。
    ②寿鉨《珏庵词第一·枯桐怨语》有《法曲献仙音·乙丑嘉平聊园词社第一集为谭篆青题填词图》,可知聊园词社第一集是在乙丑(1925年)嘉平(十二月)发起,时间在1925年底,也可能到了1926年1月。
    ③据夏纬明所记《近五十年北京词人社集之梗概》,见张伯驹主编《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第22—23页,北京出版社,1998年。
    ④郭则沄为汪曾武《味莼词丙稿》序云:“味莼词者,同社汪子兼龛所作也……寓其忧思,沤社、须社,南北相遇;聊园、趣园,故都继振。所谓趣园者,则兼龛主之,盖里巷之旧名。
    ⑤参考李世瑜《俦社始末》,协商新报,2007年4月。
    ①见陈声聪《闽词谈屑》,《填词要略及词评四篇》,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
    ②同上。
    ③见张尔山《论词绝句八首》,同声月刊第四卷第二号。
    ④见叶恭绰《遐庵词话》,《历代词话续编》,大象出版社,2005年,第606页。
    ⑤《龙顾山房诗余卷一·潇梦词》中有《清平乐·沈阳寄内次韵补录旧作》二首,可知其约于1907年赴东北徐世昌幕时即有词作。
    ⑥《潇梦词》中可准确系年的最早作品是《解语花·闰花朝约同人栩楼小集列花作供芳帜分题坐月忘归清尊弥鬯分得序字》,由闰花朝可知作于1928年。
    ⑦本节参考周焕青《清初遗民词人群体研究》第五章《群体的创作特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①《一丛花·以莹园藤花制饼分馈詷白有词见谢因填是解和之》。
    ②《水龙吟·中秋夜同息厂登台翫月》。
    ①《木兰花慢·梦华人换世》。
    ②《龙顾山房诗续集·戒香集序》。
    ③《一枝春·同篱云游李氏园霜后桃梅海棠各发数枝用草窗韵赏之》。
    ④《锁窗寒·久病初起适词社同人移尊小集疏花伴暝骤雨分凉用樊榭韵写之》。
    ⑤《菩萨蛮·重重绣蟆云垂地》。
    ⑥《浣溪沙·向道观空未是空》。
    ⑦《浣溪沙·插脚崩涡一幻身》。
    ①田氏《吴文英词研究》特拈出“递进和让步句”作为梦窗词的语法风格之一。
    ②宋代大词人中柳永用调150种,周邦彦114种,辛弃疾102种,吴文英146种。转引自《吴文英词研究》第122-123页。
    ①郭词中这21种词调的使用次数顺序为:《菩萨蛮》(21次)、《浣溪沙》(13次)、《踏莎行》(11次)、《水龙吟》《木兰花慢》(9次)、《买陂塘》(7次)、《鹧鸪天》《清平乐》《瑞鹤仙》《金缕曲》《渡江云》(6次)、《石州慢》《蝶恋花》《风入松》《齐天乐》(5次)、《倦寻芳》《烛影摇红》《惜红衣》《宴清都》《虞美人》《锁窗寒》(4次)。
    ②引自龙榆生《晚近词风之转变》,《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385页。
    ①见路成文著,《宋代咏物词史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路氏拈出宋代咏物词中“旁观式”、“潜入式”、“双向交流式”、“俯瞰式”、“交融互渗式”、“凝情静观式”等六种主要的创作姿态,系以晏欧、东坡、清真、稼轩、白石、梅溪六家创作,很能道出咏物词创作壶奥。
    ②同前,第106页。
    ①《赵飞燕外传·伶玄自叙》云:“伶玄,子于,……买妾樊通德,……颇能言赵飞燕姐弟故事。子于闲居命言,厌厌不倦。子于语通德日:‘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通德占袖,顾际烛影,以手擁髻,凄然泪下,不胜其悲。”
    ②《喜迁莺·遁圃黄芍药花时讌客》
    ③《花犯·赋斋头秋兰》
    ④《蝶恋花·咏秋蝶》:漂梦花帘才一瞥。冷翠闲园,不信芳期歇。瘦粉偎烟飞又怯。青陵前路迷茫月。轻去流光沈断叶。蹙损金泥,犹误绡裙褶。憔悴红兰如怨别。旧时风露都愁绝。《忆王孙·咏秋草》:荒翠无情霜渐紧,愁数尽,雁朝蛩暝。旧时金埒不重来,又瘦了,斜阳影。离离千里关迪。偏只似、别来心径。冷烟和梦两朦胧,要盼到、东风醒。
    ⑤见许伯卿著,《宋词题材研究》,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第47页。
    ①元明两代咏物词创作有一定成绩的似乎只有张翥、刘基等。参见陈海霞《论张翥的咏物词》,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2月,第二十三卷第二期:王勇《论刘基咏物词的艺术特色》,电影评介,2009年23期。
    ②见严迪昌着,《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年,第233页。
    ③同上,第435页。
    ④《宋词题材研究》,第162页。
    ⑤郭蛰云《栩楼札记》云:“金风亭长词,惊才绝艳,浓郁芳馨,陈迦陵所不逮。茶烟阁咏物卷,实具《乐府补题》微旨,惟喜掉书袋,镂金错彩,词浮于意,遂为浙派滥觞。”转引自黄君坦《清词纪事》“朱彝尊《水龙吟》”条,中国韵文学刊,1988年Z1期。
    ①本章引文皆据林建福、沈习康、梁临川校点,《十朝诗乘》,《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
    ①见李世英、陈水云著《清代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24页。
    ①见钱仲联《清诗纪事·前言》,见钱仲联主编《清诗纪事》,江苏古籍出版社,1989年。
    ②许锺璐《十朝诗乘跋》
    务的。《诗乘》述及的清代诗人近一千五百人,数量虽大,但作者志不在“清诗
    之史”,故而仅对其中吴嘉纪、王士祯、朱彝尊、龚自珍等二十余人的诗风有所
    批评。这些评论通常十分简略,只有寥寥数字,可归纳为以下两类:(一)论诗作总体风格。其中又可以分成两小类,一是诗中抒发的感情色彩,
    二是状物描写。前者如卷三论吴嘉纪“诗多质语”(《十朝诗乘》第89页),卷四
    论赵秋谷《饴山堂集》“多激楚之音”而相较之下王士祯诗“和声鸣盛”(《十朝
    ①此处参考卞孝菅、姚松《十朝诗乘·前言》的统计数据
    ①本章引文皆据郭则沄著《清词玉屑》十二卷,民国丙子(1936年)蛰园校刊本。
    ②见詹安泰《论寄托》,《詹安泰词学论稿》,广东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①见谭新红《清词话考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345页。
    ①不过《稊园诗集之六·远志集·稊园重修工竞招同社诸公集讌分得青韵(附引)》诗下小序云:“甲寅岁秒,稊园落成。”是稊园1914年末才落成,稊园诗社成立很可能在此之后。
    ②据关赓麟1952年所作《思痛轩诗存序》云:“自辛亥之冬,至今四十余年,余先后创立寒山、稊园、青溪三诗社。际其时北有樊云门、郭匏庐、易哭厂、曾舟及庵、顾亚蘧、高阆仙、王志盦、郭啸麓、丁闇公诸名流,南则廖忏盦、冒疚斋、靳仲云、胡眉仙、廖允端、顾伯寅、宗子威、彭云伯、游允白、侯疑始、黄茀怡等,坛砧相望,盛绝一时,兄皆与焉。”(中央文史研究馆编《崇文集二编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文选》.34页,中华书局,2004年。)另宗威《稊园诗集之七·钵声甲集序》云:“民国初元,名流麕集旧都,于时创设寒山社,恒为诗钟之戏。稊园继踵,每届社集,间以击钵吟。”可知寒山诗社创立于民国最初建立时。
    ②《邴庐日记·丁卯三月七日》提到“今日寒山社六百会已捐备奖品”。
    ③郭啸簏《龙顾山房诗赘集·瘣春集》有《重九日稊园社集联吟纪事余以事未至补成四十韵即同其韵》一诗,可证是年稊园诗社仍然存在并有社集活动。
    ⑤梁启超记《癸丑禊集诗》云:“吾生有极,驷隙不返。徒顾影而悼叹,宁假日以游娱。始吾坠地以还,逢癸丑之上巳,山阴禊事,正属今辰。逋亡归国,山川犹昔。抚兹令序,尚全今我。风景不殊,玄鬓非故。落落旧侣,蔼蔼新知。游心于爽塏,假物于春阳。永一日之足,抒千年之慕。群贤不遗,就我呴沫。和以醇醪,拾此芳草。流传觞咏,宁远永和。何必天池之为大,而枋榆之足小也。癸丑三月三日梁启超记。”见《庸言》1913第1卷第10号。
    ⑥诗曰:“城居牵万缘,辄头但破屋。经旬罢抛堶tuo,春物欣满目。嘉招出西郊,胜侣不待速。涨天苦炎尘,失喜见水竹。篱桃值初华,西岭翠如沐。径须藻绘才,坐愧中书秃。座中盛群贤,妙句山杼柚。永和风未遥,云龙会相逐。主人秉奇抱,忧世杂歌哭。犹能主风骚,一洗烟尘黩。浮生无百年,人事几陵谷。伤哉昔视今,逸少语可读。林栖愿既左,俯仰但{足齒}{足齒}。安能湖泖间,从公理罣簏。”见《庸言·艺林·诗录·癸丑禊集诗》1913年第1卷第10号。
    ⑦任晓《占德诺与中国》:“一九一四年八月,古氏返回美国。临行前,古德诺的中国朋友包括伍朝枢、曾彝进、林长民,郭则沄、余邦平、方枢、许士熊、工世徵、张国溶等假座灯市口德昌饭店设宴与古氏叙别。”见《读书》,2000年第7期。
    ⑧据刘寿林编《辛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66年。
    ①参见杨柏岭《舂音词社考略》,《词学》第十八辑。
    ②陈长河《袁记“大典筹备处”成立于何时》:“1915年年底,在请袁世凯“早登大位”的鼓噪声中,一个为筹备帝制而设立的办事机构在大总统府中出现了,它就是臭名远扬的御用机构“大典筹备处”。这个专设机构名义上是由内务部会同其他各部院所组成的.成立时,以朱启钤为处长,梁士诒、周自齐、张镇芳、杨度、孙毓筠、唐在礼、叶恭绰、苗汝霖、江朝宗、吴炳湘、施愚、顾鳌等为处员;并以沈铭昌为总务科主任,王式通为撰述科主任,顾鳌为法典科主任,阮忠枢为内务科主任,郭则法为礼制科主任,袁乃宽为会计科主任,陈燕昌为文犊科主任,张士钰为警卫科主任。”见《史学月刊》,1983年第3期。
    ③《传略》:“袁世凯酝酿称帝,郭氏上说帖,告诫袁氏不可称帝,主要提出:‘一、皇室不易处也;二、蒙藏不易驯也;三、西南诸省难合而易离也;四、外交变欢不可不虑也:末又推论古今易代事,而归结于人心之不易驯。’袁氏批语:‘深有见地。’后自动离职,并辞去礼制馆提调。”
    ④许宝衡《巢云簃日记》:“(1916.4.13)二时赴傅沅叔约,所居在后闸,小园花事方盛,触目如锦,有桃,有李,有梨,有海棠,有弯枝,有鱼眼梅,有丁香。小室三间在群花中。花光掩映,足以怡魂。室东南有小亭踞其上,茗话甚乐,数年以来未遇此境也。见其所藏书,多精本。同集者钱斡老、张(?)斋、郭啸麓、沈冕士、孟玉双。夜十时归。”见《北京文史资料第56辑》,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第106页。
    ①寿鉨《珏庵词第一·枯桐怨语》有《法曲献仙音·乙丑嘉平聊园词社第一集为谭篆青题填词图》,可知聊园词社第一集是在乙丑(1925年)嘉平(十二月)发起,时间在1925年底,也可能到了1926年1月。
    ②据夏纬明所记《近五十年北京词人社集之梗概》,见张伯驹主编《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第22-23页,北京出版社,1998年。
    ③郭则沄为汪曾武《味莼词丙稿》序云:“味莼词者,同社汪子兼龛所作也……寓其忧思,沤社、须社,南北相遇;聊园、趣园,故都继振。所谓趣园者,则兼龛主之,盖里巷之旧名。
    ④参考李世瑜《俦社始末》,协商新报,2007年4月。
    ⑤赵元礼《藏斋诗话》卷下“十月五日俦社”条云:“十月五日俦社同人饯寿人太史于丰泽园,啸麓即席赋诗曰:‘搔鬓霜风又入秦,重关飞度气嶙峋。隔年访戴都疑梦,垂老依刘正坐贫。客日一尊添鬓影,离心万叶送车尘。灞桥驴子应相待,方便新诗寄故人。’是日两席,逸塘、仲莹临时加入为主人。(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藏斋诗话》)
    ①唐兰有《九月十九日蛰园久病新起约为展重九之会分韵得我字》诗,见《国闻周报·采风录》1927年4卷44期。
    ①《国闻周报》1928年第5卷第43期“采风录”载立厂(唐兰)《瑞鹤仙(戊辰重九会于李园啸麓侗伯二公约同作用梦窗韵)》。
    ①郭则法《小竹里馆吟草序》(节选):“则法闻之诗也者,性情之律吕,非可以剽窃得之也。唐宋以来,诗学盛而派别歧,俗辈絺章琢句以蕲合前修,真诗乃瘉失。然好名者靡然从之,是虽小道而风尚见焉……故其为诗也,纵心眇遇,舍卑而取亢,屏俗而求雅,矫浮薄而宗敦厚,不囿于一代一家之学,而炉鞲自我,动与古合,渊渊乎韶濩之音,盖性情之至得乎天者也……(俞陛云)尝语则沄曰曩侍曲园公论诗谓贵真而忌浮,吾持之数十年未能信也……”又俞润民、陈煦《德清俞氏·俞樾俞陛云俞平伯》系此事为1930年,当属误记;纪事较为详尽,可参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
    ①杨寿楠有《九月五日与韬庵樊山二丈韩斋逸塘子甲午诒昀谷姜庵啸麓饮于中原酒楼预作登高限高字》诗,见《国闻周报·采风录》1930年7卷44期。
    ②漫社据曹辛华师《民国词社考论》得其基本资料为:辛西1921年由孙雄、张朝墉、程炎震等创立北京(大致)。其社友凡 13位:张朝墉(字白翔,号半园)、萧延平(字北承,号武湖渔隐)、陈浏(字孝威,号寂者)、贺良朴(字履之,号篑公)成多禄(字竹珊,号澹堪)、孙雄(原名同康,字师郑,郑斋)、黄维翰(字申甫,号稼溪)、周贞亮(字子干,号退舟)程炎震(字笃原,号顿迟)、陈士廉(字翼牟,号南眉居十)、路朝銮(字金坡,号瓠盘)、向迪琮(字仲坚)、曹经沅(字纕蘅)等,孙雄有“漫社十三友生口歌”诗。然据程炎震辑《漫社集》知,参加社集者尚有延鸿(蒨士)、世康(健帆)、詹鸿逵(碻愚)、伍致中(位三)、游宗酢(次衡)、陈韬(季略)等人。(据程炎震辑《漫社集》,1921年刊印。)
    ③参见上海图书馆藏《东北丛刊》1931年第16期“文苑·诗录”。
    ①林葆恒有《金缕曲·丁丑上巳鹣庵蛰云招集稷园修禊以先期赴阳台探杏花不克与会归次闰老原韵闰老词先成》词,见《青鹤》第五卷第十四期,1937年5月16日出版。
    ②参见郭则沄《龙顾山房骈体文续钞》卷上《古学院刻石记》。
    ③王振中《福田公墓》:“1937年‘七·七’事变前,傅增湘和周肇祥(清翰林、民国初四川省长)、郭则沄(清翰林、北洋政府时曾任印铸局长)、俞陛云(俞平伯先生之父)、溥伒(画家、清末醇亲王奕誴第四子载瀛之子、溥松窗长兄)、张国淦(北洋政府时曾任农商、司法总长等职)、陈云诰(清翰林,解放初任北京市文史馆长)、笔者姑父徐鼐霖(北洋政府时吉林省长、总统府资政),后来溥儒(画家、清末恭亲王奕孙)也加入,凑成“十老”;互约轮流做东;,举行聚餐雅会,每周一次。席间,上下古今,琴棋书画无所不谈。有时饭后兴至,挥笔题诗作画至夜深始散。每逢先姑父徐鼐霖备餐作东,我必去南锣鼓巷菊儿胡同徐家服侍,任弟子之劳,与闻谈吐,受益良多。迨卢沟桥事变起,国难当头,诸公雅集遂寝。”见《石景山文史资料第2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石景山区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1989年。
    ④寿鉨《珏庵词二集·柳边词》有《戊寅六月二十三日什刹海酒楼集饮预祝荷花生日踵石帚韵蛰云公渚君坦同作》词。
    ①《龙顾山房诗续集·竹轩赘集·栩楼岁暮杂诗》其二小注云:“补辑《竹轩摭录》,前半成于且园竹间舫斋,后半成于遁圃竹轩,相距将三十年矣。”则是书起于1908年左右
    ②汪曾武《味莼词己稿·齐天乐》词下序云:“中秋后一日,太虚游龙井之日也,见东坡书事。戊寅八月既望,月明如昼,想太虚游夕无以过之。蛰云、枝巢同人北海游讌,联买醉,泛舟玩月,未曾见约,倚声檄之。”
    ③据崔建立、王云《<徐世昌年谱>及其编者考论》,《民国档案》,2009年1月。
    ④白坚《红叶集序》:“己卯秋重阳之明日,合肥王公什公宴安藤栗山将军、冈田愚山师伯于琼岛之北渚……傅藏园,赵坡邻,瞿兑之,夏莲居,黄公渚,李弥庵,溥叔明……闽侯郭啸麓以疾不至而诗来。”见《中国公论》,1939年第3期。
    ⑤汪曾武《味莼词己稿》《临江仙》词序:“先立夏一日,蛰云约晨赏牡丹,摄影花下,谱此以志鸿爪”。
    ⑥林修竹,山东掖县人,著有《澄怀阁诗抄》、《澄怀阁词抄》等书行世。
    ⑦郭则法《法梧门江亭秋宴图咏集序》:“庚辰三月,余招同人集国花堂赏海棠,以《手抚梧门分韵图》卷付寺僧藏之。蛰人同年有诗纪事。因出示是图,属为赘墨,敬次幅端,倡酬韵,乞正。蛰云郭则沄识于遯圃”。见《雅言》1941年1卷27期。
    ⑧1940年12月20日,《同声月刊》创刊号出版,其“词林近讯”栏有《燕沪词社近讯》一文,云“北京方面,近有延秋词社,作者为袁文薮(毓麐),夏枝巢(仁虎),陈莼衷(宗藩),郭蛰云(则沄),张丛碧(伯驹),林笠似(彦京),杨君武(秀先),黄碧虑(孝纾),黄湘庵(襄成),黄君坦(孝平)诸人云。
    ①诗云:“三千劫外此亭园,胜侣招携及弟昆。不断水廊随窈折,既佳春物奈氛昏。尘忧未了饶长健,古调虽微压众喧。(是日举俗相庆,不相闻也)魏晋悠悠成独笑,有桃花处即仙缘。(时山桃盛开)”见《雅言》1941年2卷6期。
    ②郭久祺《民国时期什刹三海产权的归属》:“先祖父的口记,现仅残存十余册,其第五十册中记有辛巳年(1941年)两次去什刹后海泛舟之游。一次是夏历闰六月初四日,‘乘早凉与家人泛舟后湖。轻桡徐泛,初日不炎,浮岚林表,时见远山……移舟东指,花叶益繁,立而望之,竟如花国,高花绚绮,上欲插空,密叶隐波,下疑无路,纷红净绿,尘襟一湔,近寺远楼,澄映俱韵,雏孙俯濯,掠红螺而嬉,小女横钗,讶飞蜒之集。采采莲芡,摇摇镜光,容与忘归,流连移晷。’一次是闰六月十七日,‘同过广化寺,访玉山僧小坐。与玉山同过秦氏林塘,荷花犹盛,棹小舟东泛,花间容与,风香丽然,远树衔山,夕阳掩映,大有江南风景。’见《西城追忆》2006年第1期。
    ①赵坡邻有《乙亥重九偕仲虎味云彤士琢青啸麓羹梅心畲叔明君坦游金山宝藏寺》诗,见《雅言·诗录》1941年5卷3期。
    ②黄孝纾有《今关诗人北来余与宾虹兑之假蛰园宴集座客为松崎一士石之蛰云燕舲诗孙叔明君坦率赋二律索今关诗人和并呈同座诸公》诗,见《雅言·诗录》1941年5卷6-7期。
    ③诗曰:“我衰君健各苍然,都邑题襟又十年。奇气未消诗卷里,豪情犹露洒杯前。平林听水闲为福,沧海飞帆望若仙。伫待听莺谋一醉,好凭彩笔发春妍。”见《雅言·诗录》1941年5卷4期。并录今关氏和诗:“山房相对思茫然,默数浮萍聚散年。带雪金台夕阳里,惊寒白雁朔风前。往来我是海中客,谈笑君如天上仙。行乐明春重有约,三瀛兰棹载婵妍。”见《雅言·诗录》同年同卷5期。
    ④诗口:“当花儿榻任纵横,惘惘伤春散策行。涨绿一庭随躤草,飘红三月会飞英。园林换世原如客,树石留人尚有情。看到鬓天千万态,枯龛回向悟浮生。”见《雅言·诗录》1942年1卷10期.
    ⑤夏仁虎(枝巢)有《癸未上巳大风寒偕沅叔治芗啸麓仲言约同人禊集北海画舫斋茗叙竟日而散》诗,见《雅言》1943年3卷4期。
    ⑥郭则沄《知寒轩谈荟》卷一:“比于团城,辟小轩治古学,轩临湖苑,水石特胜。与同人约月两集,集必夜谈,感于时变,乃以知寒名社,且次其所谈萃录之,为知寒轩谈荟。集者傅藏园前辈,李响泉大令,夏枝巢、恩咏春、傅娟净、陈莼衷四同年,及黄宾虹、许辛盒、陶鲒厂、黄君纬、柯燕舲、姜鞾斋、杨蓼庵诸君子,戚懿黄霜腴、璺葊昆仲。曰谈荟者,不以代断,不以类分,编掇群言,综归一冶。笔之者,龙顾山人也。”
    ⑦见黄畲《三海全咏》,北京燕山出版社,2002年版。
    ⑧姜厚粤《雨露春晖-忆先父姜忠奎先生》:“(一九四五年农历五月初五)消息传出后,著名学者郭则沄、夏蔚如、黄公渚等极力奔走营救,甚至联袂恳讬大汉奸王揖唐。似此贼早与日寇沆瀣一气,自然不会有结 果。想诸公出此下策,必是穷极之虑,足见其痴情,我等没齿不忘。”见《山东文史资料选辑第32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东省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第231页。
    ①刘承干《嘉业老人八十自叙》:“及乙酉变起仓卒,上不幸作羑里之囚,闻之震骇。既而引渡之说甚嚣尘上,乃与唐蔚芝侍郎,王君九学部,林子有提学,周孝怀、郭啸麓两观察,颜駿人参议奔走呼籲,谋所以维护之者。又虑当道或不之省,则计及诉诸海国,函电具矣,会事寝乃己。”缪荃孙、吴昌绶、董康撰《嘉业堂藏书志》,复旦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1408页。
    ②张伯驹《春游社琐谈·素月楼联语》:“郭啸麓则沄早掇巍科,外放温台处道,少年得意。入民国,任总统徐世昌之秘书长,晚岁颇自悔,著《红楼真梦》自感身世,为蛰园律社、瓶花簃词社,月作文酒之会。余自西安回京,彼已病,旋逝。余挽以联云:“真梦续红楼,雪芹眼泪梅村恨;旧游开白社,金粟词篇玉屑诗。”北京出版社,1998年,第389页。
    ①此词别见《烟沽渔唱》卷五“第八十九集”郭则沄课作。
    1.钱实甫编,《清季重要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59年。
    2.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台湾文海出版社,1966-1987年。
    3.来新夏著,《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
    4.周骏富辑,《清代传记丛刊》,台湾明文书局,1985年。
    5.夏敬观著,《词调溯源》,商务印书馆,1972年。
    6.台湾“中央图书馆’编,《中国近代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中华丛书编委会,1973年。
    7.上海图书馆编藏,《中国近现代丛书目录》,1979年。
    8.朱保炯、谢沛霖编著,《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
    9.杨家骆著,《词调辞典》,台湾世界书局,1981年。
    10.中国科学院北京天文台主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中华书局,1985。
    11.钱仲联主编,《明清诗文研究资料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2.唐圭璋、钟振振撰,《唐宋词鉴赏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1986年。
    13.刘国铭编,《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军政职官人物志》,春秋出版社,1989年。
    14.北京图书馆编,《民国时期总书目》,书目文献出版社,1992年。
    15.王明根主编,《辛亥以来人物传记资料索引》,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年。
    16.徐友春主编,《民国人物大辞典》,河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17.卞孝萱、唐文权编,《辛亥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1年版。
    18.顾廷龙主编,《清代殊卷集成》,台湾成文出版社有限公司印行,1992年版。
    19.黄文吉主编,《词学研究书目(1912-1992)》,台湾文津出版社,1993年。
    20.林玫仪主编,《词学论著总目(1900-1992)》,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5年。
    21.卞孝萱、唐文权编,《民国人物碑传集》,团结出版社,1995年。
    22.汪中著,《民国职官表》,中华书局,1995年。
    23.马兴荣、吴熊和等编,《中国词学大辞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6年。
    24.刘寿林编,《辛亥以后十七年职官年表》,中华书局,1996年。
    25.秦国经主编,《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华东师大出版社,1997年。
    26.秦国经主编,《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官员履历档案全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27.吴熊和、严迪昌、林枚仪编,《清词别集知见录汇编》,台湾“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筹备处,1997年
    28.盛配著,《词调词律大典》,中国华侨出版公司,1998年。
    29.李灵年、杨忠主编,《清人别集总目》,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30.清·朱景星修,郑祖庚纂,福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整理,《闽县乡土志侯官县乡土志》,海风出版社,2001年版。
    31.张宪文主编,《中华民国史大辞典》,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32.柯愈春著,《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北京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33.胡晓明、李瑞明编著,《近代上海诗学系年初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4.胡晓明、杨柏岭编著,《近代上海词学系年初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
    35.吴藕汀、吴小汀编,《词调名辞典》,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
    36.江庆柏编,《清代人物生卒年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
    37.陈玉堂编,《中国近现代人物名号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2005年。
    38.朱彭寿编,朱鳌、宋苓珠整理,《清代人物大事纪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5年。
    39.杜海华编,《二十世纪全国报刊词学论文索引》,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40.杨萌芽编,《清末民初宋诗派文人群体活动年表》,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
    41.龙榆生编,《近三百年名家词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42.唐圭璋编,《词话丛编》,中华书局,1981年。
    43.叶恭绰编,《全清词钞》,中华书局,1982年。
    44.陈乃乾辑,《清名家词》,上海书店影印开明书店1937年版,1982年。
    45.丁绍仪辑,《清词综补》,中华书局,1986年。
    46.龚兆吉编,《历代词论新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47.沈轶刘,富寿荪选编,《清词菁华》,安徽文艺出版社,1986年。
    48.钱仲联主编,《中国近代文学大系·诗词集》,上海书店,1991年。
    49.严迪昌编著,《近代词钞》,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
    50.谭献辑、罗仲鼎校点,《清词一千首:箧中词》,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
    51.朱祖谋编,《疆村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52.钱仲联编,《清八大名家词集》,岳麓书社,1994年。
    53.施蛰存编,《词籍序跋萃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
    54.谭献、叶恭绰辑,《箧中词·广箧中词》,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55.沈辰垣等编,《御选历代诗余·附广箧中词》,浙江古籍出版社,1998年。
    56.唐圭璋编,《全宋词》,中华书局,1999年。
    57.施议对编纂,《当代词综》,海峡文艺出版社,2002年。
    58.张璋主编,《历代词话》,大象出版社,2002年。
    59.张璋主编,《历代词话续编》,大象出版社,2005年。
    60.林葆恒编,张彰整理,《词综补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61.刘梦芙主编,《二十世纪中华词选》,黄山书社,2008年。
    62.刘梦芙编校,《近现代词话丛编》,黄山书社,2009年。
    63.朱崇才编,《词话丛编续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
    64.丁传靖著,《江乡渔话》一卷,《国学萃编》第二十三期,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铅印本。
    65.郑文焯著,《大鹤山房全书》,民国二年(1913年),据清光绪30年苏州周氏刻本重印。
    66.郑孝胥著,《海藏楼诗》,民国三年(1914年)刻本。
    67.陈曾寿辑,《南湖雅集诗》,民国五年(1916)石印本。
    68.郭则沄著,《江户竹枝词》不分卷,光绪三十三年(1907)铅印本。
    69.郭则沄著,《龙顾山房诗集》十五卷,民国戊辰(1928年)栩楼刊本,。
    70.郭则沄著,《洞灵小志》八卷,民国甲戌(1934年)蛰园刻本。
    71.郭则沄著,《十朝诗乘》二十四卷,民国二十四年(1935)栩楼刻本,。
    72.郭则沄著,《洞灵续志》八卷,民国丙子(1936年)蛰园刻本。
    73.郭则沄著,《清词玉屑》十二卷,民国丙子(1936年)蛰园校刊本。
    74.郭则沄辑,《水香洲酬唱集》,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75.郭则沄著,《郭则沄遗稿三种》,《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稿本丛书》,天津古籍出版社,1987年。
    76.郭则法著,《红楼真梦》,《红楼梦丛书全编》第3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77.郭则法著,卞孝萱、姚松点校,《十朝诗乘》,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78.郭则沄著,《旧德述闻》六卷,《北京图书馆藏家谱丛刊·闽粤侨乡卷》第24册,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0年。
    79.郭则沄著,《南屋述闻》,《近代笔记丛刊》,中华书局,2007年。
    80.郭则沄著,栾保群点校,《洞灵小志·续志·补志》,东方出版社,2010年。
    81.孑厂(郭则沄)著,《科举杂咏》不分卷,稿本,上海图书馆藏。
    82.郭则沄著,《红楼真梦》十六卷六十四回,小说云楼写本,上海图书馆藏。
    83.郭则沄著,《龙顾山房诗文稿》两册不分卷,上海图书馆藏。
    84.郭则沄著,《龙顾山房全集》三十五卷,民国十七年(1928)遁圃藏版刻本。
    85.郭则沄著,《龙顾山房诗赘集》四卷,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油印本,。
    86.郭则法著,《龙顾山房骈体文续钞》二卷,民国甲申(1944年)蛰园写本。
    87.夏仁虎著,《啸盒骈散文稿》二卷《诗存》六卷《啸盦词稿》四卷《零梦词》一卷《旧京琐记》六卷,民国十八年(1929)刻本。
    88.邵章著,《云淙琴趣》,民国十九年(1930)刻本。
    89.章华著,《倚仙阁诗·淡月平芳馆词》,民国十九年(1930)刻本。
    90.寿鉨著,《珏庵词初集》,民国十九年(1930)刻殊印本。
    91.许钟璐著,《辛盒诗说》,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92.李孺著,《龠闇词》,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93.朱祖谋辑,《烟沽渔唱》,民国二十二年(1933)铅印本。
    94.林葆恒著,《集宋四家词联》,民国二十五年(1936)刻本。
    95.林葆恒辑,《切盦填词图》,民国二十五年(1937)影印本暨铅印本。
    96.林葆恒著,《瀼豁渔唱》,民国二十七年(1938)刻本。
    97.王式通著,《志庵文稿》《诗稿》,民国二十七年(1938)刻本。
    98.王式通著,《志盫诗稿》六卷《文稿》四卷,民国二十七年(1938)刻本,。
    99.寿鉨著,《珏庵词二集》,民国二十八年(1939)刻殊印本。
    100.梁鸿志著,《爰居阁诗》,民国二十八年(1939)刻本。
    101.陈懋鼎著,《槐楼诗抄》,民国二十九年(1940)铅印本。
    102.三多著,《粉云盦词》六卷《可园诗集》一卷《外集》一卷(柳营谣),民国三十一年(1942)铅印本。
    103.夏仁虎著,《枝巢四述》,民国三十二年(1943)铅印本。
    104.陈懋鼎著,《槐楼诗钞》,民国三十八年(1949)铅印本。
    105.杨寿楠著,《云在山房类稿》,民国(1912-1949)刻本。
    106.寿鉨著,《枯桐怨语》,民国(1912-1949)朱墨刻本。
    107.邵章著,《倬庵诗稿》、《云淙琴趣文稿》,1953年油印本。
    108.黄孝纾著,《劳山集》,1963年影印本。
    109.夏敬观著,《忍古楼诗吷庵词合刊》,台湾中华书局,1970年。
    110.林纾著,《林琴南文集》,中国书店,1985年。
    111.缪荃荪著,《艺风老人日记》,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112.朱祖谋著,《疆邨丛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
    113.郑孝胥著,劳祖德整理,《郑孝胥日记》,中华书局,1993年。
    114.郭久祺撰,《郭则沄传略》,《北京文史资料》第57辑,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1998年。
    115.钱仲联校注、沈曾植著,《沈曾植集校注》,中华书局2001年。
    116.张寅彭主编,《民国诗话丛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
    117.李开军校点,陈三立著,《散原精舍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118.郭曾忻《邴庐日记》,李德龙、俞冰主编《历代日记丛钞》第21辑,学苑出版社,2006年。
    119.郭学民编著,《三代高吟》,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年。
    120.丁传靖著,《闇公文存》二卷(附词二十首),民国油印本。
    121.林葆恒著,《讱盦丛录》,稿本,南京图书馆藏。
    122.徐珂著,《清代词学概论》,大东书局,1926年。
    123.俞平伯著,《唐宋词选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124.刘永济著,《词论》,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125.钱仲联著,《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
    126.夏承焘著,《天风阁学词日记》,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
    127.刘毓盘著,《词史》,上海书店,1985年。
    128.俞陛云著,《唐五代两宋词选释》,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129.唐圭璋著,《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30.龙榆生著,《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131.陈声聪著,《填词要略及词评四篇》,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年。
    132.缪钺、叶嘉莹著,《灵谿词说》,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133.刘扬忠著,《宋词研究之路》,天津教育出版社,1989年。
    134.马兴荣著,《词学综论》,齐鲁书社,1989年。
    135.吴宏一著,《清代词学四论》,台湾联经出版社,1990年。
    136.叶嘉莹著,《中国词学的现代观》,岳麓书社,1990年。
    137.叶嘉莹著,《清词丛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年。
    138.方智范等著,《中国词学批评史》,华东师大出版社,1994年。
    139.尤振中、尤以丁编著,《清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
    140.严迪昌编著,《近现代词纪事会评》,黄山书社,1995年。
    141.王易著,《词曲史》,东方出版社,1996年。
    142.吴梅著,《词学通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
    143.张宏生著,《清代词学的建构》,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年。
    144.张宏生著,《清词探微》,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45.严迪昌著,《阳羡词派研究》,齐鲁书社,1993年。
    146.严迪昌著,《清词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
    147.吴熊和著,《吴熊和词学论集》,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
    148.艾治平著,《清词论说》,学林出版社,1999年。
    149.邓红梅,《女性词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
    150.谢桃坊著,《中国词学史》,巴蜀书社,2002年修订本。
    151.皮述评著,《晚清词学的思想与方法》,学苑出版社,2003年
    152.王兆鹏著,《词学史料学》,中华书局,2003年。
    153.王兆鹏著,《唐宋词史的还原与建构》,湖北人民出版社,2005年。
    154.王兆鹏著,《词学研究方法十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155.杨柏岭著,《晚清民初词学思想建构》,安徽大学出版社,2004年。
    156.田玉琪著,《徘徊于七宝楼台——吴文英词研究》,中华书局,2004年。
    157.沙先一著,《清代吴中词派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158.沙先一著,《清词的传承与开拓》,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59.朱惠国著,《中国近世词学思想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160.朱惠国、刘明玉著,《明清词研究史稿》,齐鲁书社,2006年。
    161.陈水云著,《清代前中期词学思想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
    162.陈水云著,《清代词学发展史论》,学苑出版社,2005年。
    163.陈水云著,《明清词研究史》,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年。
    164.路成文著,《宋代咏物词史论》,商务印书馆,2005年。
    165.朱崇才著,《词话史》,中华书局,2006年。
    166.朱德慈著,《近世词人考录》,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167.朱德慈著,《常州词派通论》,中华书局,2006年。
    168.莫立民著,《晚清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
    169.曹辛华、张幼良著,《中国词学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170.曹辛华著,《20世纪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史·词学卷》,东方出版中心,2006年。
    171.崔海正著,《中国词学研究体系建构稿》,齐鲁书社,2007年。
    172.许伯卿著,《宋词题材研究》,中华书局,2007年。
    173.孙克强著,《清代词学批评史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74.谢永芳著,《广东近世词坛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75.巨传友著,《清代临桂词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76.周焕卿著,《清初遗民词人群体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77.江合友著,《明清词谱史》,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178.谭新红著,《清词话考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
    179.潭新红著,《宋词传播方式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年。
    180.天津《庸言》报馆主编发行,《庸言》,1912-1914年。
    181.梅光迪、吴宓等主编,《学衡》,(上海)中华书局,1922-1933年。
    182.国闻通讯社主编发行,《国闻周报》,1924-1937年。
    183.陈灨一主编,《青鹤》,青鹤出版社,1932-1937年。
    184.龙榆生主编,《词学季刊》,民智书局,1933-1934年(第一、第二卷),开明书店1934-1937年(第三卷)。
    185.余园诗社编,《雅言》,北京中国发令编印馆,1940-1944年。
    186.北京古学院主编发行,《古学丛刊》,1939-1940年。
    187.龙榆生主编,《同声月刊》,同声月刊社,1940-1945年。
    188.中和月刊社主编,《中和月刊》,北平新民印书馆股份有限公司,1940-1942年。
    189.施蛰存、马兴荣等主编,《词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1-2008年。
    190.赵尔巽等撰,《清史稿》,中华书局,1976年。
    191.沈云龙著,《徐世昌评传》,台湾传记文学出版社,1979年。
    192.孙思白等主编,《民国人物传》,中华书局,1978-2002年。
    193.钱仲联著,《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齐鲁书社,1983年。
    194.刘绍唐主编,《民国人物小传》,传记文学出版社,1984年。
    195.张舜徽,《文献学论著辑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196.费正清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编译室译,《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
    197.恽茹辛编著,《民国书画家汇传》,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198.曹伯言、季维龙编著,《胡适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
    199.王森然著,《近代二十家评传》,书目文献出版社,1987年。
    200.胡适著,《胡适古典文学研究论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201.张宏生著,《感情的多元选择》,北京:现代出版社,1990年。
    202.陈宗藩著,《燕都丛考》,北京古籍出版社,1991年。
    203.陈鸿祥著,《王国维年谱》,齐鲁书社,1991年。
    204.郭延礼著,《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史》,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1993年。
    205.黄霖著,《近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
    206.邬国平、王镇远著,《清代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07.王真编,《侯官陈石遗先生年谱》,《北图珍藏本年谱丛刊》,1999年据1960年油印本影印。
    208.冯尔康著,《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
    209.江庆柏著,《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210.钱仲联著,《当代学者自选文库·钱仲联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
    211.李世英、陈水云著,《清代诗学》,湖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
    212.孙玉蓉编纂,《俞平伯年谱》,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
    213.张晖著,《龙榆生先生年谱》,学林出版社,2001年。
    214.孙应祥著,《严复年谱》,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
    215.陈满铭著,《章法学综论》,台湾万卷楼,2003年。
    216.马兴荣撰,《朱祖谋年谱》,《词学》第十四辑,华东师大出版社,2003年。
    217.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名人与老房子》,北京出版社,2004年。
    218.王钟翰,《王钟翰清史论集》,中华书局,2004年。
    219.张岂之主编,《民国学案》,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
    220.梁启超著,《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上海三联书店,2006年。
    221.陈谊著,《夏敬观年谱》,黄山书社,2007年。
    222.江庆柏主编,《清代地方人物传记丛刊》,广陵书社,2007年。
    223.金梁辑,《近世人物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7年。
    224.溥仪著,《我的前半生》,群众出版社,2007年版。
    225.徐世昌等撰,沈芝盈、梁运华点校,《清儒学案》,中华书局2008年。
    226.汪辟疆著,王培军笺证,《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中华书局,2008年。
    227.刘增杰,关爱和主编,《中国近现代文学思潮史》,上海文艺出版社,2008年。
    228.李康化著,《近代上海文人词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229.戴正诚编,《郑叔问年谱》,连载于《同声月刊》第一卷第十一号至第二卷第四号。
    230.邹颠著,《咏物流变文化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年。

© 2004-2018 中国地质图书馆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64691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7129号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29号 邮编:100083

电话:办公室:(+86 10)66554848;文献借阅、咨询服务、科技查新:66554700